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9.67 KB
- 文档页数:5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知识点回顾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
这类固体称之为晶体。
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
(2)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晶体溶液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是不相同的。
(3)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解读:熔化和凝固图象如图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由图可知:A点开始计时,B点表示t=5 min时萘的温度为80 ℃,此时萘仍全部处于固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萘不断吸收热量,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萘的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萘的熔点是80 ℃。
BC段与时间轴平行,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
此后,萘继续吸热升温,如CD段所示。
从图象看出,B点是80 ℃固态的萘,C点是80 ℃液态的萘,BC之间是80 ℃固液共存状态的萘。
若从D点起停止加热后,液态萘温度不断降低。
当降到E点(80 ℃)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仍保持80 ℃不变,直到F点全部凝固。
以后,固态萘放热,温度才开始下降,即图线中FG段。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中物质要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蒸发要吸热,所以有制冷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__冷热程度__叫做温度。
常用单位摄氏度(℃)2.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2)使用方法:【提示】体温计与温度计在使用上的不同之处:(1)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使用体温计前应用力将细管中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固态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液态2.晶体和非晶体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1.汽化和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和液化的两种方法2.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知识点4:升华和凝华【提示】物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图:1. 考查热点: 温度计的原理、使用与读数,物态变化中汽化与液化现象的判断与分析2. 考查题型: 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综合能力题为主3. 备考重点: 温度和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考点1:温度和温度计例1 如图所示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图__乙__(选填“甲”或“乙”)为寒暑表,其示数为__-5__℃。
★突破考点,典例呈现★备考指导★知识梳理★考纲要求: 1. 摄氏温度的规定;常见温度值;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环境温度.(认识) 2. 温度测量.(操作) 3. 固、液和气三种物态及其基本特征.(理解) 4. 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探究)5. 物理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的联系.(理解)6. 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循环现象.(理解)7. 节约用水.(认识)方法点拨: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如果是数值由上到下逐渐变大,则此时温度是零下温度;如果数值是由上到下逐渐减小,则此时温度是零上温度。
读数时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
考点2:物态变化的判断例2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理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D )方法点拨:判断物态变化的步骤:明确物态变化前研究对象的状态→弄清物态变化后研究对象的状态→根据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考点3:熔化和凝固图像例3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__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__80__℃,熔化的时间是__15__min。
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要给体温计消毒,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 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B. 在酒精灯火焰上烧C. 用自来水冲洗 D. 在沸水中煮2分钟2.下列物态变化的事例中,说法正确的是()A. 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B. 夏天装有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C. 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D. 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汽化现象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A. 铁块化成铁水B. 盘子里的水晾干了C. 湖水表面结冰D. 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4.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的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A. B. C.D.5.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 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 北方的菜窖里,冬天常常放一桶水利用水结冰时放热,可防止蔬菜冻坏D.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6.图中的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A. 甲图:春天冰雪融化B. 乙图:冬天的树上出现霜C. 丙图: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干 D. 丁图: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7.我校物理实验室中有一批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其中有一支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8℃,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83℃.小军同学用此温度计在我校物理实验室中做“水的沸腾”实验时测得水的沸点是80℃,则此时水的实际沸点是()A. 100℃B. 98℃C. 97℃D. 96℃8.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中只有一支温度计刻度不正确,如图所示,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在密封于玻璃瓶中的酒精里,丙的玻璃泡放在盛有酒精的敞口容器中,它们的示数都是15℃,那么这支刻度不正确的温度计是()A. 甲温度计B. 乙温度计 C. 丙温度计 D. 无法判断9.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措施中最好的是()A. 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加一段非常细的管子B. 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些C. 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粗些D. 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细些二、多选题10.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当温度为﹣39℃时,水银一定处于液态B. 当温度为100℃时,水一定能沸腾C. 当温度为40℃时,酒精和乙醚都处于液体D. 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11.自制温度计时,在一定范围内,应该()A.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得相对大一些B.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得相对小一些C. 把温度计的内径做得相对粗一些 D. 温度计的内径做得相对细一些12.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成的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C. “汗”出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13.关于晶体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时一定熔化B. 将食盐放到水中,一会儿水就变咸了,这是熔化现象C.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出热量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14.下面的物质中,具有一定熔点的是()A. 铁B. 冰C. 玻璃D. 沥青三、填空题15.冬天,小华拍到了悬挂在屋檐下的冰凌,如图所示.冰凌的形成是因为冬天气温很低时,屋顶的积雪被阳光照射后________成水,在滴下来的过程中,又________成冰.(两空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6.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_N。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测试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武汉在2024年3月24日成功举行了精彩的马拉松比赛。
为保障武汉马拉松比赛顺利进行,武汉相关部门特地采用了“人工驱雨技术”避免降雨对武汉马拉松比赛的影响。
在生活生产中,我们也时常利用“人工降雨技术”为干旱地区抗旱。
下面关于干冰人工降雨说法正确的是( )A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熔化吸热来降低云层温度B .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凝结在凝结核上形成雨C .干旱季节,只要我们需要,随时都可以利用人工降雨抗旱D .人工降雨和人工驱雨可以随意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危害2.“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是描写“霰”的诗句。
“霰”是高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直接凝结成的小冰粒,呈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
下列与“霰”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A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B .“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C .“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D .“化雪..地结冰,上路要慢行”3.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mC .正常人1min 的脉搏跳动的次数约为70次D .人洗澡时水的温度约为80℃4.如图所示,滑雪场地内的造雪机在进行人工造雪。
其工作原理是: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或喷枪,在那里接触到高压空气,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细小的水滴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这些细小的水滴在低温空气中遇冷变成“雪”飘下。
在造“雪”过程中,水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液化B .凝华C .汽化D .凝固5.哈尔滨文旅火爆全国,冰雪大世界的吸引力持续拉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冰雪大世界的冰块采自松花江,是江水凝华形成的B.工人采冰时热的满头大汗,头上冒出大量“白气”,这是汗水沸腾后形成的C.冰块垒起来很高,在雕刻之前,要用水把冰块“粘”起来才安全,这是凝固现象D.由于天气变化,冰雕熔化,此过程是放热过程6.如图所示为学校教学楼楼道里放置的二氧化碳灭火器,打开阀门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喷口处冒出“白气”是二氧化碳气体B.灭火器内的二氧化碳液体喷出后汽化放热C.瓶内的液体是通过降温实现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后装入的D.瓶壁外侧出现少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7.某同学在运动时不慎扭伤,为减轻疼痛,医生采用了“冷疗法”治疗,其主要采用一种叫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标准大气压下该有机物的熔点为一139℃,沸点为12.3℃。
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一、选择题1.已知海波的熔点是48℃,则48℃时海波的状态是()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液混合态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2.深秋时节、我国北方是滴水成冰的寒冷。
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3.下列物质熔化时都没有熔点的一组是()A.铜、食盐、松香B.冰、石蜡、海波C.玻璃、沥青、松香D.硫酸、水晶、食盐4.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B.标准大气压下,纯金掉入钢水(液态钢)中不会熔化C.固态氢的熔点比固态水银的熔点低D.标准大气压下,-260℃的氢为固态,且属于晶体5.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CB.在BC段,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该物质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D.该物质熔化用了10分钟,之后该物质处于液态6.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下雪后人感到寒冷的原因是()A.熔化吸热B.熔化放热C.凝固吸热D.凝固放热7.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B.纯金掉入铜水中不会熔化C.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失效,不能使用D.在-265℃时,氢气是固态8.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在-260℃时,氢是固态B.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C.48℃时的海波不一定是固体D.水银温度计在-40℃时能够使用9.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10.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15min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二、填空题11.非物质文化遗产——画“糖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
物态变化考点一:温度计1.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绝对温度100K相当于()A.−173℃B.−100℃C. 273℃D. 100℃2.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这主要是为了()A. 造型美观,使用方便B. 增加温度计与被测物体的接触面积C. 使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仍然表示该温度D. 玻璃泡内液体体积有细微变化,就可以使管内液柱有明显的变化3.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用自来水清洗B.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棉擦D.在酒精灯上烧℃℃℃,那么两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 )℃℃℃℃℃℃℃℃5.如图所示,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位置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甲和丙6.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不同,主要是由于酒精和煤油的()A.沸点不同B.凝固点不同C.比热容不同D.导电性不同℃~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8.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考点二:熔化与凝固—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2.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的水温相比()A.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C.两盆一样高D.无法确定3.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罐,要求在钢罐内表面牢牢地压接上一层0.25mm厚的铝膜.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提出了以下方案: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排出铝膜与钢罐之间的空气,再向钢罐内灌满水并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可以与钢罐接触牢了.对于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方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B.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使铝膜焊接在钢罐表面上了C.大气压的作用把铝膜压接到钢罐上了D.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压力把铝膜与钢罐紧紧地压牢在一起了4.如图是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三态的区别在于三态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的运动状态不同B.气态、液态物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固态物质的分子不做无规则的运动C.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引力较大D.液体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固定的体积5.如图表示非晶体凝固图像的是()6.如下图画出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吸热相等B.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C.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D.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热宝”的取暖袋,在塑料袋内装的是一种特殊的固态物质.使用时,先将它投入沸水中使固态物质熔化成液态物质,然后从沸水中取出,它在逐渐凝固的过程中,可供人体取暖.请你说出“热宝”中应用的物理知识(说出两点)(1) 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8.如图中的冻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烹饪过程中味道鲜美而深受人们喜爱.冻豆腐在冷冻时经历了________的物态变化,此过程中豆腐将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9.(1)如图所示,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一段时间后,钢丝穿冰块而过,而冰块完整无缺.使用细金属丝和悬挂重物的目的都是_____,从而使冰的熔点______(降低/提高/保持不变),所以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故钢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2)滑冰运动员所穿滑冰鞋都带有冰刀,是通过_____(增大/减小)了对冰面的压强,从而改变了冰的熔点,使得冰刀划过的冰面容易熔化,最终能起到_____的作用.考点三:汽化与液化1.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2.如图所示,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当两壶水沸腾发出哨音时,同时关闭炉火,则()A.甲水壶停止发声后,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B.乙水壶停止发声后,甲水壶还能继续发声C.一段较长时间后,两水壶都还能继续发声D.两水壶同时停止发出声音3.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4.如表是氧、氢、氮三种物质的沸点,将液态的氧、氢、氮混合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则最先分离出来的是液态的________(选填氧、氢、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__℃.此时水的温度不是100℃,原因可能是________.甲、乙两组同学绘制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试分析乙组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的可能原因________.(一条即可)(3)甲组同学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合理即可).考点四:升华与凝华1.寒冷冬季的早晨,往往能在草叶上看见晶莹的霜花,它是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熔化B.液化C.凝华D.蒸发备战2020九年级物理提升训练——专题十:物态变化参考答案考点一:温度计1.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绝对温度100K相当于()A.−173℃B.−100℃C. 273℃D. 10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关系,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又称为绝对温度)的换算关系是:T=t+273℃,T代表热力学温度,单位是K(开尔文);t代表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绝对温度100K,那么用摄氏温度表示应该是:t′=T′﹣273℃=100K﹣273℃=﹣173℃.2.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这主要是为了()A. 造型美观,使用方便B. 增加温度计与被测物体的接触面积C. 使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仍然表示该温度D. 玻璃泡内液体体积有细微变化,就可以使管内液柱有明显的变化【答案】D【解析】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的玻璃管的容积大,玻璃泡内的液体体积有微小变化,细玻璃管内的液柱高度变化明显,温度计的分度值可以很小,使测量结果更准确.3.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用自来水清洗B.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棉擦D.在酒精灯上烧【答案】C【解析】用自来水加以冲洗晾干,达不到消毒的目的,所以选项A错误;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也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所以BD也不可以.酒精有消毒的作用,同时常温下酒精的温度不会超出体温计的量程,所以选项C正确.℃℃℃,那么两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 )℃℃℃℃℃℃℃℃【答案】D【解析】由于缩口结构,使体温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若没有把体温计液柱甩回玻璃泡,就用示数为37.5 ℃℃的体温,液柱不会上升也不会下降,体温计的显示的示数仍是37.5 ℃;测量38.7 ℃℃.5.如图所示,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位置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甲和丙【答案】B【解析】使用温度计读数时,仰视会使读数偏小,俯视会使读数偏大,正确读数视线要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由图知:甲俯视读数会偏大,丙仰视读数会偏小,乙读数时,视线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读数正确.6.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不同,主要是由于酒精和煤油的()A.沸点不同B.凝固点不同C.比热容不同D.导电性不同【答案】A【解析】沸点和熔点不同,这应该是测量最高温度的条件,故A正确;和比热容及导电性谈不上有任何关系,故C、D错误;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测量最低温度的高低,取决于它们里面的液体谁会先凝固,因此主要是酒精和水银的凝固点不同造成的,故B错误.℃~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8.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 (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考点二:熔化与凝固—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答案】A℃不变,所以此物质为晶体,凝固点为50℃,所以A选项正确;B、AB段物质温度降低,但还没有达到凝固点,仍然是液态,故B错误;C、BC段为晶体的凝固过程,物质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混合态,故C错误;D、CD段物质已经凝固完毕,处于固态,故D错误.2.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的水温相比()A.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C.两盆一样高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无论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还是放在阴凉处,气压相同,都是冰水混合物,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温度相同.3.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罐,要求在钢罐内表面牢牢地压接上一层0.25mm厚的铝膜.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提出了以下方案: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排出铝膜与钢罐之间的空气,再向钢罐内灌满水并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可以与钢罐接触牢了.对于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方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B.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使铝膜焊接在钢罐表面上了C.大气压的作用把铝膜压接到钢罐上了D.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压力把铝膜与钢罐紧紧地压牢在一起了【答案】D【解析】当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变大会产生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压牢.4.如图是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三态的区别在于三态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的运动状态不同B.气态、液态物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固态物质的分子不做无规则的运动C.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引力较大D.液体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固定的体积【答案】A【解析】A、物质状态不同原因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的运动状态不同.故A正确;B、构成物质的分子,无论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它们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C、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斥力减小得更快;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引力也较小.故C错误;D、液体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态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液态有体积.故D错误.5.如图表示非晶体凝固图像的是()【答案】D【解析】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在图像上表现为晶体有一条水平线段.A、该图像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是熔化图像,有水平线段,应该是晶体的熔化图像,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图中的图像是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是熔化图像,但没有水平线段,应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不符合题意;C、该图像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是凝固图像,并且有一水平线段,说明是晶体的凝固图像,不符合题意;D、该图像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是凝固图像,并且没有水平线段,说明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符合题意.6.如下图画出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吸热相等B.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C.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D.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答案】A【解析】o a(o a′)段为固态加热过程; ab( a′b′)段为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图中乙的熔化温度高,即熔点高,加热时间的长短意味着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图中熔化时对甲(20-10=10min)、乙(27-17=10min)加热的时间相等,说明两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相等;由图像可以看出,在固态时,甲升温比较快,说明在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温度升高的高,所以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少;在液态时,甲升温也较快,说明在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温度升高的高,所以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也较少.“热宝”的取暖袋,在塑料袋内装的是一种特殊的固态物质.使用时,先将它投入沸水中使固态物质熔化成液态物质,然后从沸水中取出,它在逐渐凝固的过程中,可供人体取暖.请你说出“热宝”中应用的物理知识(说出两点)(1) 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答案】物质熔化要吸热,物质凝固要放热【解析】将“热宝”投入沸水中,热宝中的物质吸收热量,从固态变成液态;将“热宝”从沸水中取出,它在逐渐凝固的过程中,放出热量,被人吸收,供人体取暖.8.如图中的冻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烹饪过程中味道鲜美而深受人们喜爱.冻豆腐在冷冻时经历了________的物态变化,此过程中豆腐将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答案】凝固放热【解析】冻豆腐在冷冻时,豆腐里面的水分首先凝固为固态的冰,凝固对外放热.9.(1)如图所示,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一段时间后,钢丝穿冰块而过,而冰块完整无缺.使用细金属丝和悬挂重物的目的都是_____,从而使冰的熔点______(降低/提高/保持不变),所以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故钢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2)滑冰运动员所穿滑冰鞋都带有冰刀,是通过_____(增大/减小)了对冰面的压强,从而改变了冰的熔点,使得冰刀划过的冰面容易熔化,最终能起到_____的作用.【答案】(1)增大细金属丝对冰块的压强降低凝固;(2)增大减小摩擦力【解析】(1)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增大了冰块表面的压强,使冰块的熔点降低,冰块熔化,从而细金属丝穿过冰块;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凝固,从而看不到留下的缝隙;(2)冰刀的刀口很薄,增大冰面的压强,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熔化,最终起到减小摩擦力的作用.考点三:汽化与液化1.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答案】B【解析】水停止沸腾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会看到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因为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2.如图所示,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当两壶水沸腾发出哨音时,同时关闭炉火,则()A.甲水壶停止发声后,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B.乙水壶停止发声后,甲水壶还能继续发声C.一段较长时间后,两水壶都还能继续发声D.两水壶同时停止发出声音【答案】A【解析】两壶水都沸腾后关闭炉火,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关闭炉火甲水壶不能继续吸热,故不能沸腾.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虽然关闭炉火,但厚金属板的温度还是高于水的温度,水还能从金属板上吸热.故还能沸腾.所以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3.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答案】A【解析】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A正确.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错误.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D错误.4.如表是氧、氢、氮三种物质的沸点,将液态的氧、氢、氮混合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则最先分离出来的是液态的________(选填氧、氢、氮)【答案】氢【解析】液态空气温度升高时,沸点越低,越先逸出,沸点越高,越晚逸出;温度升高时,沸点低的液体先达到沸点,先汽化;氢的沸点低,先汽化.它们逸出的先后顺序是氢、氮、氧.“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__℃.此时水的温度不是100℃,原因可能是________.甲、乙两组同学绘制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试分析乙组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的可能原因________.(一条即可)(3)甲组同学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合理即可).【答案】(1)自下而上;(2)98;此时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量大(或酒精灯火焰小);(3)烧杯底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解析】(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98℃,低于100℃,说明实验时大气压低于标准气压;乙组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可能是因为火力过小或者水量大造成的.(3)撤去酒精灯后,由于石棉网与烧杯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水能继续吸热,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考点四:升华与凝华1.寒冷冬季的早晨,往往能在草叶上看见晶莹的霜花,它是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熔化B.液化C.凝华D.蒸发【答案】C【解析】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温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2)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T=t+273K。
3、温度的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1)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3)温度计的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体温计使用前应该把玻璃管内的液体甩回玻璃泡内!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熔化:(1)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2)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熔点)的物体。
比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3)晶体熔化时特点:固液共存,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5)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熔点)的物体。
比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6)非晶体熔化时特点:吸收热量,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2020年中考总复习单元检测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今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1)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2)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几种物质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A.酒精、水银B.都用水银C.都用酒精D.酒精、甲苯2.“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490℃,可用于检测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态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B.碳纳米管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C.金属镓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D.金属镓的熔点低于30℃,沸点高于490℃3.大丰天气预报,及时准确发布中央气象台天气信息.如下图所示是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大丰地区某天天气预报情况.下列有关这一天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天气温都是-4℃B.全天气温都是4℃C.这天最低气温是-8℃D.这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温差是8℃4.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则甲乙两试管()A.都会沸腾B.都不会C.甲会沸腾,乙不会沸腾D.甲不会沸腾,乙会沸腾5.细心的小敏发现妈妈每次洗完头发后,总是用电吹风吹湿头发,而且还用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这是为什么呢?()A.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增加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B.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提高水的温度,加快水分蒸发C.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减少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D.用电吹风吹湿头发,主要是为了加快水份表面的空气流动,减慢水分蒸发6.保温瓶中有1000g水,水温为0℃,当向瓶中放10g-2℃的冰块后,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B.有少量水结成冰C.冰和水温度都不会变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7.在探讨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时,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在学校里的活动状态进行类比.比如以同学们课间在教室里的活动状态类比()A.固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B.液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C.气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D.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二、填空题8.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烧杯内盛水,一天,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填升高、降低或不变).9.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次写出上文括号处涉及到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 、 ______ 、 ______(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______(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两项节水措施.10.如下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1)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_(2)在BC段,锡处于______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态.(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11.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支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______ 的性质制成的,其中,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的是 ______ ,可以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______ .若两支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可能为下表中所列的物质,则乙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肯定不是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12.下雨前的空气湿度一般比较大,所以空气湿度情况是进行天气预报的一项重要依据.如图所示是一种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它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其中一个温度计用湿布包起来.如果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为30℃,表示当时的气温 ______ (>/=/<)30℃.一般情况下,湿泡温度计的示数 ______ (>/=/<)干泡温度计的示数,原因是______ .干湿泡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空气湿度越 ______ (大/小).13.为增加营养,妈妈每天早上都会给小明烧鸡蛋吃,有时油煎蛋,有时水煮蛋,小明发现油煎蛋容易煎糊,而水煮蛋不会糊.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__不同.14.寒冷的冬天小刚坐在车窗封闭的爸爸的车里,发现挡风玻璃内侧出现了“白雾”,于是他叫爸爸打开车内空调,”白雾“由于发生 ______ 很快就会消失(填物态变化名称).三、实验题15.下表是小明“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特点”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表:(1)第1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被测物的温度为______℃,实验时的室温是______℃.(2)该物质在第4min时的状态是______态(选填“固”、“液”或者“固液共存”),在凝固过程中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温度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不变”).(3)课后小明又进行了以下探究:如图乙所示,在容器A内装纯水,在容器B内装入大量盐水.一段时间后发现容器A内有冰出现,由此可以判断原来容器B内盐水的温度______0℃(选填“高于”、“等于”、“低于”).16.小海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1)水的沸点是________ ℃,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2)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__℃左右.(3)沸腾前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4)沸腾时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17.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一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18.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19.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五、作图题20.室内温度20℃,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会 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是因为________,2min时玻璃泡上的酒精全干了,此后温度计的示数会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请在图中画出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大致图像.21.某地区某时刻气温达到零下12℃,请在图中标注出液柱上升到的位置.22.在下图中大致画出晶体海波的凝固图像;六、阅读理解题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很多物理现象跟气压的大小(通常说气压的高低)有关系,对人类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响.实验:(如图a)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就停止沸腾;待水的温度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换用其它液体,在各种气压下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增高.(1)研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的步骤:A提出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提出问题;E 实验研究;F理论推导;G经验总结等.你认为编者对“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研究”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同学把图b的装置改成图c的装置,注射器改为加热,待水沸腾后,才与胶管连接,并继续加热,目的是想通过实验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你猜想小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看到的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A中的酒精的凝固点低于零下50摄氏度,即能测出北方冬天的最低温度;水银的沸点是357摄氏度,高于萘的沸点,即也能测出萘沸腾时的温度,故A正确;B、由于水银的凝固点高于零下50摄氏度,即用其做温度计内部的液体测量时,还没等测出最低气温来,水银就凝固了,即不能测出北方的最低温度,故该选项错误;C、由于酒精的沸点是78摄氏度,故不能测出萘沸腾时的218摄氏度,故该选项也是错误的;D、甲苯的沸点是110摄氏度,即也不能测出萘沸腾时的218摄氏度,即该选项也是错误的.2.【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所给新信息(“碳纳米管温度计”中的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镓就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可从30℃到490℃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测量时是利用金属镓在纳米碳管制成的温度计内受热膨胀,故A正确.B、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为从30℃到490℃,此范围内纳米管的热胀冷缩要很小才能不影响测量结果,故B正确.C、金属镓的体积在30℃到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但由于其用于温度计测定温度变化情况,并且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变化读取数值,不能忽略不计;故C错误.D、“纳米管温度计”是用以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在测量范围内要保证金属镓处于液态,不能凝固和汽化,故D正确.3.【答案】D【解析】由图片可知,大丰地区某天的最低气温为-4℃,最高气温为4℃,这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温差是4℃-(-4℃)=8℃.4.【答案】D【解析】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甲试管中装的是水,烧杯中的水即使沸腾,温度最高也是100℃,这样的话,即使试管中的水能够达到100℃,但达到100℃后就不能从烧杯中的水中收热量,不会沸腾;乙试管中装的是酒精,因为酒精的沸点是78℃,低于水的沸点,会从水中不断吸热,会沸腾.5.【答案】A【解析】洗完头发后,为让头发干快些,用电吹风吹湿头发,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水分蒸发;用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这样是为了增加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6.【答案】B【解析】水温为0℃,当向瓶中放10g-2℃的冰块后,冰块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但不会熔化;水温已经达到0℃,再放出热量就会结冰.所以冰的质量增加,水的质量减少.7.【答案】B【解析】固体物质分子间隔很小,分子活动不明显;气态物质分子间隔很大,与同学们在教室的活动状态不相符;只有液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与题目例子相似,分子间隔不太大,活动范围在一定程度之内.8.【答案】降低【解析】气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上方的球形容器是用来感知空气温度的,当空气温度降低时,球形容器中的气体受冷,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被压入玻璃管中,玻璃管中的液面升高.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说明球形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减小,是因为容器内气体受冷体积减小,球内气体受冷说明空气温度降低了.9.【答案】(1)液化;凝华;熔化;(2)熔化;(3)洗菜、洗衣剩下的水可用来冲洗厕所;使用节水型马桶.【解析】(1)水蒸气凝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水蒸气凝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2)根据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可以确定,在液化、熔化、凝华这三个过程中,吸热的是熔化.(3)节水措施有:洗菜、洗衣剩下的水可用来冲洗厕所;使用节水型马桶等.10.【答案】(1)230℃ 230℃ (2)固液共存液 (3)4 吸保持不变【解析】(1)由图可知锡是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都是230℃;(2))锡AB段是固态升温过程;BC段是锡的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CD是锡熔化结束,温度升高的过程,是液态;DE段是液态锡的降温过程;EF段是锡的凝固过程,是固液共存;FG段是锡的固态降温过程;(3)锡从第3min开始熔化,到第7min熔化完毕,熔化时间为7min-3min=4min,锡在熔化时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11.【答案】热胀冷缩;甲;乙;酒精;酒精的沸点低于100℃【解析】(1)甲乙两支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图甲为体温计,在下端有一个极细的弯管,离开人体后,遇冷收缩,使上方的液体不能够回到玻璃泡内,因此它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图甲中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图乙中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00℃,因此可以判断出能够测量沸水温度的是乙温度计.(3)图乙中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00℃,而酒精的沸点为78℃,因此乙温度计中的液体肯定不是酒精,因为酒精的沸点低于100℃.12.【答案】)=;<;液体蒸发时吸热;小【解析】干湿泡温度计测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大致原理: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为30℃,表示当时的气温是30℃;由于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大,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小.13.【答案】沸点【解析】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油的沸点多在300度左右,水煮蛋时,温度达到100℃就不再上升了,而油煎蛋时,温度可以达到更高,可以把蛋煎糊.因此,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沸点不同造成的.14.【答案】汽化【解析】白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打开空调后,白雾消失,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15.【答案】(1)58;21;(2)固液共存;放出;不变;(3)低于【解析】(1)由图可知,该温度计分度值为1℃,所以此时的温度是58℃;从表格数据看当物质完全凝固后,温度降低到21℃温度不再变化,所以可判断当时室温为21℃;(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从3到5分钟该物质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为晶体,此时处于凝固过程,物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3)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并且要继续向外放热.若盐水的温度等于0℃,水可以达到凝固点,但不能放热,因此不能结冰,所以盐水的温度低于0℃.16.【答案】(1)100;等于;(2)20;(3)水在没有沸腾之前,吸收热量,温度低时升温较快,温度高时升温较慢;(4) 沸腾时,水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解析】(1)从图像可以看出,水在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所以水的沸点是100℃,当时气压是标准大气压.(2)从图像可以看出,水在冷却时,温度到20℃水温不再变化,所以当时室温应在20℃左右.(3)从图像可以看出,温度较低时,水吸热温度升高得快,快到沸点时,温度升高得慢.(4)沸腾时,水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17.【答案】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解析】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18.【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mm=34.4℃.答: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 (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 (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19.【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1.25℃;(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1.25℃×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1.25℃×6=-7.5℃;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1.25℃×94=117.5℃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1.25℃;(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20.【答案】下降;酒精蒸发吸热;上升.【解析】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的时候,加快了酒精的蒸发,因蒸发吸热,在0-2min内,温度会降低;玻璃泡上的酒精全干后,由于室温较高,温度计的玻璃泡从周围吸热,2min后温度上升且末温恢复20℃.图像如下:21.【答案】【解析】首先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温度值确定液柱上表面的位置,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由于温度值是-12℃,则液柱上表面对应的刻度应是10刻度下面两格处.22.【答案】【解析】海波是晶体,凝固前后都是放热降温的过程,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其凝固点是48℃,所以海波的凝固图像大致是下面的图像:23.【答案】水重新沸腾;液体表面的气压降低,液体沸点降低;(1)DEBC;(2)向内压向活塞;水停止沸腾.【解析】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这是从瓶内向外抽气,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所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1)该实验先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实验研究,实验时先加热液体,使液体沸腾后,停止加热,从液面上抽气,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得出液体的沸点和气压的关系,实验采用的步骤是:提出问题→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因此顺序是DEBC.(2)要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必须增大烧瓶内的气压,因此小明需要向内压活塞,这样烧瓶内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此时水的温度低于水的沸点,会看到水停止沸腾.。
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A.0℃B.20℃C.37℃D.45℃2.白露是中华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露珠的形成属于( )A.熔化B.凝固C.液化D.凝华3.“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
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固后汽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汽化后液化4.关于下列诗句中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欲渡黄河冰塞川”,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一蓑烟雨任平生”,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窗含西岭千秋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5.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进行体温检测。
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6.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雪的形成B.露珠的形成C.冬天结冰的衣服直接变干D.铁块变成铁水7.用酒精消毒时,酒精沾在手上会迅速汽化。
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A.壶口“白气”B.浓雾消散C.露珠形成D.冰雕变小8.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
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A.熔化吸热B.凝固放热C.液化吸热D.凝华放热9.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发生凝华现象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B.盛夏,骄阳散雾C.深秋,铁网挂霜D.寒冬,冻衣变干10.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 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11.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易错题型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春季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家中的地板很潮湿,连天花板都挂满了水珠,这是液化现象B.冰箱冷藏室利用冷凝管内制冷剂熔化吸热来制冷的C.瓶装液化气主要是通过降温的方式液化的D.天气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都出现了“雾凇”的美景是凝固现象【解析】A、夏天,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地板、天花板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所以家中的地板很潮湿,甚至连天花板都挂满了水珠,故A 正确;B、电冰箱工作时,冷凝器里的液态制冷剂在冰箱冷藏室内的管子里迅速汽化,从冰箱内吸收热量,使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故B错误;C、瓶装液化气主要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液化的,故C错误;D、天气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放出热量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树枝上形成“雾凇”,故D错误。
故选:A。
2.很多俗语都是先辈们生活经验的总结,其中蕴含了深刻的物理知识,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霜前冷,雪后寒﹣﹣霜和雪都是由空气中的小水珠凝固而成的小冰晶B.雪落高山,霜降平原﹣﹣高山气温低,雪降落到地面不容易熔化所以经常看到雪C.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外表面的水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的缸壁液化而来的D.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加快体表汗液蒸发,蒸发吸热制冷让人感觉凉爽【解析】A、霜和雪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A错误;B、雪的熔点是0℃,高山气温低,达不到雪的熔点,所以雪降落到高山地面不容易熔化所以经常看到雪,故B正确;C、“水缸出汗,不用挑担”中,“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运动温度较低的水缸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D、夏天扇扇子,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制冷让人感觉凉爽,故D正确。
故选:A。
3.周末,小华在家中烧开水煮饺子。
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她锅里的水量太少了,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冷水(水量比锅里的少)。
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 (2016河源)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答案】D2.(2016巴中)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都是()A.汽化现象B.升华现象C.凝固现象D.凝华现象【答案】D3. (2016咸宁)长期以来,呼风唤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成功的干预天气,如图所示。
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A.飞机在播撒“干冰”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B.“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C.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D.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机翼上方的压强大于机翼下方的压强【答案】C4.(2016镇江)某同学做冰的熔化实验时,绘制了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根据图像不能()A.知道冰熔化时的温度B.判断出冰属于晶体C.求出冰熔化前的质量D.比较冰和水的比热容大小【答案】C5.(2016扬州,第3)下列图中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答案】D6.(2016天津)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为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在第5 min是物质已全部熔化D.第10 min是物质处于液态答案:B7. (2016黄冈)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B.夏天湿衣服很快变干是液化现象C.秋天早晨的雾是汽化形成的D.冬天早晨的霜是凝固形成的【答案】A8. (2016雅安)雅安的蒙山茶自古为贡茶之一, 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打开茶叶盒, 茶香飘满屋———是茶叶的升华现象B. 泡茶时, 部分茶叶上浮———是由于茶叶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C. 茶水太烫, 吹一吹凉得快———是由于吹气加快了茶水的蒸发D. 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答案】A9.(2016邵阳)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球,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A.液化放热B.蒸发吸热C.凝固放热D.升华吸热【答案】B10.(2016宜宾)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冰雪遇暖消融B.冬天江河结冰C.春天白雾弥漫D.阳光下露珠变小【答案】A11. (2016厦门,第14)据厦门市气象部门发布的数据,2016年1月25日,岛内东渡观测站和同安莲花观测站测到的最低温度,分别创下了厦门市岛内、外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值。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题提升训练-附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护路工人往路面上撒盐,这是因为()A.盐使雪的熔点降低B.盐使雪的熔点升高C.盐使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D.盐从雪中吸热2.在闷热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冰镇饮料。
过一会儿,瓶子外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
对其形成原因,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周围水蒸气液化而来B.瓶中水蒸气液化流下C.由饮料瓶壁渗漏出来D.由手指沾附到瓶壁上3.觉生寺的大钟是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所以叫“永乐大钟”。
铜钟悬挂在大钟楼中央巨架上,通体褚黄,高6.75米,直径3.7米,重46.5吨。
钟唇厚18.5厘米,钟体光洁,无一处裂缝,内外铸有经文230184字,无一字遗漏,铸造工艺精美,为佛教文化和书法艺术的珍品。
用铜块、锡块、铅块等浇铸大钟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只有凝固过程B.只有熔化过程C.先凝固后熔化D.先熔化后凝固4.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的现象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汽化的现象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液化的现象5.一种新兴的时尚美食如图,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盘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盘面上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6.小明做“纸锅烧水”实验,他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如图所示,水烧开了,而纸盒却没有烧着。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物态变化一、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1、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摄氏温度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在0 ℃到100 ℃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3、温度计的使用:①使用前需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③读数时玻璃泡仍然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视线与温度计中液体的上表面相平。
④液体温度计测量范围不能低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也不能高于其沸点。
二、三种常用温度计1、实验用温度计:①实验室里测量物体的温度②分度值是1℃,量程是-20℃~110℃③温度计中的液体是水银或煤油2、寒暑表①用寒暑表测量室温②分度值是1℃,量程是-30℃~50℃③寒暑表中的液体是酒精3、体温计①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②分度值是0.1℃,量程是35~42℃,人体正常体温是37℃③体温计中的液体是水银,使用体温计前,要用力甩几下,体温计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当水银遇冷收缩时,水银能从这个缩口处断开,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进行读数。
三、物态变化1、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吸热。
2、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液化放热。
3、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4、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5、升华: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吸热。
6、凝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四、热学现象1、气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①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需要温度达到沸点。
③蒸发是缓慢的气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气化现象。
2、(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温度的高低,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的快慢。
中考物理必刷专题及答案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①金属盘下水滴变多②烧杯中冰变少③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④碘锤中碘颗粒变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B.“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3.下列关于吃火锅时发生的物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火锅汤汁中的水沸腾后,持续加热,汤汁中水的温度会继续升高B.远处就能闻到浓浓的火锅香味,这是分子运动表现出来的扩散现象C.火锅汤汁上方不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D.增大火锅汤汁内能的方式与内燃机压缩冲程中增大燃气内能的方式相同4.“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中“谷雨”“寒露”“霜降”“小雪”等节气与物态变化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露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雪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5.图中的四幅图选自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弓定力”中弓的重力与秤砣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赶稻及菽"中牛拉犁的力大于犁拉牛的力C.“透火焙干”中把湿纸贴在热墙上可加快纸中水分升华D.“炒蒸油料”中在同一灶台上同时炒和蒸可提高能源利用率6.近年来许多家庭使用电热液体蚊香器(如图),瓶中的炭纤维棒将瓶内的杀虫剂吸到棒的顶端,而发热电阻传递的热会使棒的上端温度达到50℃左右,此时杀虫剂蒸发得更快从而提高了驱蚊效果。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是液化的一种方式B.在常温下,炭纤维棒里的杀虫剂分子不会运动C.杀虫剂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有关,50℃时杀虫剂分子运动得最慢D.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汽化的速度会加快7.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中考物理总复习《选择题-物态变化》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4年2月20日,西安城区迎来冻雨天气。
当地面温度低于0℃时,下雨之后雨滴落在树叶、地面、车上,很快就凝结成冻雨。
下列现象与冻雨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春天雾绕群B.夏天雨笼山C.冬天冰封河D.秋天霜打枝2.如图在盛水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有一篮子,里面装有食物,用纱布袋罩在上面,且袋口边缘浸入水里,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一天里面的食物也不会坏。
试着分析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A.汽化吸热B.液化吸热C.熔化吸热D.升华吸热3.如图所示为一支3D打印笔,其原理是将固体材料加热成液态从笔尖流出,再经过塑形冷却后得到立体固态作品。
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A.仅熔化B.仅凝固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4.二十四节气“春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其中“霜降”节气,霜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固C.汽化D.凝华5.唐诗《小寒》中有“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的诗句。
关于诗中所说的“霜”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凝固,吸热过程B.凝固,放热过程C.凝华,吸热过程D.凝华,放热过程6.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7.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严峻,冲在最前线的医务人员需要同时佩戴N95口罩及护目镜等防护物资,但由于护目镜镜片起“雾气”导致了医疗护理过程中的诸多不便,对此正确的解释是()A .护目镜镜片上的“雾气”是水蒸气B .“雾气”形成过程需要吸热C .“雾气”形成在护目镜的内侧D .“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8.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
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选及答案---物态变化1.(2022上海)人体的正常体温为()A. 0℃B. 20℃C. 37℃D. 45℃【答案】C2.(2022大连)下列温度最接近4℃的是()A.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B.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C. 刚煮熟鸡蛋的温度D. 刚温好牛奶的温度【答案】B3.(2022鄂州)妈妈对你说,今天降温了,看看墙上挂的寒暑表,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
如图所示,关于该寒暑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0.1℃C.寒暑表的示数是21℃D.寒暑表的示数是39℃【答案】C。
4.(2022长春)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这种现象是()A. 熔化B. 液化C. 升华D. 凝华【答案】C5.(2022广元)唐诗宋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下列诗句中所指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B.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C.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答案】B6.(2022恩施州)吃雪糕解暑,雪糕在口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熔化B. 汽化C. 液化D. 凝固【答案】A7.(2022大连)下列古诗句中都对应着一种自然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属于凝华的是()A. 胡天八月即飞雪B. 天接云涛连晓雾C. 羌管悠悠霜满地D. 欲渡黄河冰塞川【答案】AC8.(2022张家界)下列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①使用酒精灯加热,不使用时盖上灯帽②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③把洗过的衣服晾晒在通风处④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②④【答案】D9.(2022娄底)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中考物理复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一、知识提纲:(一)、温度和温度计:1、定义:温度﹍﹍﹍﹍﹍﹍﹍﹍﹍﹍﹍﹍。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用﹍﹍﹍表示,单位是﹍﹍﹍﹍﹍。
通常采用﹍﹍﹍﹍﹍﹍,用﹍﹍﹍表示,单位是﹍﹍﹍﹍﹍﹍。
摄氏温度中规定:①﹍﹍﹍﹍﹍﹍﹍﹍;②﹍﹍﹍﹍﹍﹍﹍﹍;③﹍﹍﹍﹍﹍﹍;④﹍﹍﹍﹍﹍﹍﹍﹍;某地气温-3℃读做:﹍﹍﹍﹍﹍;两种温度的换算关系﹍﹍﹍﹍﹍。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②原理﹍﹍﹍﹍﹍﹍﹍﹍﹍﹍﹍﹍﹍﹍﹍﹍﹍﹍﹍﹍﹍﹍。
4.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②﹍﹍﹍﹍﹍﹍﹍﹍﹍﹍﹍﹍﹍﹍;③﹍﹍﹍﹍﹍﹍﹍﹍﹍﹍﹍﹍﹍﹍;④﹍﹍﹍﹍﹍﹍﹍﹍﹍﹍﹍﹍﹍﹍﹍。
5.体温计: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是﹍﹍﹍。
其它:﹍﹍﹍﹍﹍﹍﹍、﹍﹍﹍﹍﹍﹍﹍﹍。
(二)、物态变化:1.熔化:(1)定义:物质从﹍﹍﹍﹍﹍﹍﹍﹍﹍﹍﹍﹍﹍﹍﹍叫熔化,熔化需要﹍﹍﹍﹍﹍热。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晶体如:﹍﹍﹍﹍﹍﹍﹍﹍﹍﹍﹍﹍﹍﹍等,非晶体如:﹍﹍﹍﹍﹍﹍﹍﹍﹍﹍﹍﹍﹍﹍等。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两个条件:﹍﹍﹍﹍﹍﹍﹍﹍﹍、﹍﹍﹍﹍﹍﹍﹍﹍﹍。
(5)晶体的熔化图象﹍﹍﹍﹍﹍﹍﹍﹍﹍﹍﹍﹍﹍﹍﹍﹍﹍﹍﹍﹍﹍﹍﹍﹍﹍﹍﹍。
(6)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2.凝固:(1)定义:物质从﹍﹍﹍﹍﹍﹍﹍﹍﹍﹍﹍﹍﹍﹍﹍叫凝固,凝固需要﹍﹍﹍﹍热。
(2)凝固的两个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3)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在凝固时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温度﹍﹍﹍﹍。
3.汽化:(1)定义:物质从﹍﹍﹍﹍﹍﹍﹍﹍﹍叫汽化,汽化需要﹍﹍﹍﹍热。
(2)蒸发是指﹍﹍﹍﹍﹍﹍﹍﹍﹍﹍﹍﹍﹍﹍﹍﹍﹍﹍﹍﹍﹍﹍﹍﹍﹍﹍﹍的汽化现象。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4)蒸发﹍﹍﹍﹍﹍﹍﹍﹍﹍具有﹍﹍﹍﹍﹍作用。
(5)沸腾是指﹍﹍﹍﹍﹍﹍﹍﹍﹍﹍﹍﹍﹍﹍﹍﹍﹍﹍﹍﹍﹍﹍﹍﹍﹍﹍﹍的汽化现象。
(6)沸腾的两个条件:﹍﹍﹍﹍﹍﹍﹍﹍﹍、﹍﹍﹍﹍﹍﹍﹍﹍﹍。
沸点是指﹍﹍﹍﹍﹍﹍﹍的温度。
(7)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4.液化:(1)定义:物质从﹍﹍﹍﹍﹍﹍﹍﹍﹍叫液化,液化需要﹍﹍﹍﹍热。
(2)液化的两种方法:﹍﹍﹍﹍﹍﹍﹍、﹍﹍﹍﹍﹍﹍﹍。
液化的好处:﹍﹍﹍﹍﹍﹍﹍﹍﹍。
(3)判断液化时,一定要弄清是哪里的气体液化。
如深秋夜晚的窗户玻璃温度很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凉玻璃后降温液化成水珠附着在玻璃的﹍﹍﹍﹍侧。
5.升华和凝华:(1)升华的定义:物质从﹍﹍﹍﹍﹍﹍﹍﹍﹍的过程,需要﹍﹍﹍﹍热。
(2)凝华的定义:物质从﹍﹍﹍﹍﹍﹍﹍﹍﹍的过程,需要﹍﹍﹍﹍热。
6.几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云﹍﹍﹍﹍﹍﹍露﹍﹍﹍﹍﹍﹍﹍霜﹍﹍﹍﹍﹍﹍“白汽”﹍﹍﹍﹍﹍﹍雾﹍﹍﹍﹍﹍雪﹍﹍﹍﹍﹍﹍。
二、直击中考:(一)、填空题:1、【绍兴】在第21届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申雪和赵宏博摘得了中国花样滑冰在冬奥会历史上的第一块金牌。
(1)赵宏博拉着申雪在冰场上直线滑行时(如图),申雪相对于赵宏博是﹍﹍﹍﹍﹍的(填“静止”或“运动”)。
(2)如果赵宏博质量是80千克(包括鞋)。
他站在冰面上时,与冰面的总接触面积约为l6厘米2,他对冰面的压强是﹍﹍﹍﹍﹍帕。
(3)在冰面上滑行时,冰刀所经过的地方会出现水痕,这水痕中的水是冰﹍﹍﹍﹍﹍而成的(填一物态变化名称)。
2、【武汉】今年4月20日,江城出现了罕见的“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
专家解释:这是因为前几天我市遭遇“倒春寒”天气,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但近日起,西南暖湿气流来到我市上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极易发生﹍﹍﹍﹍﹍现象,使近地面的物体冒“冷汗”。
3、【株洲】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
图11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根据图象可知,温度等于﹍﹍﹍﹍﹍℃时,水的密度最大;在0℃~4℃范围内,水具有﹍﹍﹍﹍﹍(填“热胀冷缩”或“热缩冷胀”)的性质。
4、【莆田】小海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的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1)水是沸点是﹍﹍﹍﹍﹍0C,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
(2)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0C左右。
(3)沸腾前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5、【龙岩】如图9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
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0C;(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会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答﹍﹍﹍﹍﹍。
6、【沈阳】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填物恣变化的名称)现象。
7、【铜仁】为缓解我区今年持续的旱情,根据天气条件,3月22日统一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并获得成功,某县最大降雨量达64.5mm。
人工增雨作业时,增雨弹被高炮射向云层中爆炸,固态的干冰很快变为气体,并从周围﹍﹍﹍﹍﹍大量的热,使云中的温度急剧下降,加快水蒸气的液化和凝华,云中的冰晶增多,小冰晶和小水滴增大,形成降雨。
如果某容器收集到56ml的水,其质量为﹍﹍﹍﹍﹍kg。
8、【铜仁】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1)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和﹍﹍﹍﹍﹍;(2)当加热至水沸腾再继续加热时,温度计的示数将﹍﹍﹍﹍﹍(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烧杯的纸盖上留有一小孔,若不留小孔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
(二)选择题:1、【莆田】下列做法是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B.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D.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冷藏室2、【龙岩】图1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B.图线可能是冰的熔化过程[来源:学科网ZXXK]C.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D.图线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3、【龙岩】下面哪一个现象的描述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A.春天柳枝摇曳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落叶纷飞D.冬天瑞雪飘飘4、【贵州】小是在加油站看见两条标“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
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
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5、【义乌】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6、【湖州】今年3月,我市大部分地区空气异常潮湿,家中墙壁“出汗”、地板湿漉漉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这种物质发生了()A.熔化B液化C.汽化D.凝固7、【金华】上海世博园区加装了一大批喷雾设施,为游客喷雾降温。
喷雾降温设施喷洒的水雾,即使在水温与气温相近的情况下,也有比较明显的降温效果,主要原因是()A.水的密度大B.水蒸发时要放热C.水汽化时要吸热D.水雾透光性差8、【台州】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9、【海南省】关于液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一定的体积B.没有一定的形状C.具有流动性D.液体间没有间隙10、【宜昌】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B.宜昌冬季的最低气温C.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11、【宜昌】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词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象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液化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12、【江汉】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液化现象B.夏天,自来水管“出汗”是熔化现象C.秋天,荷叶上出现露珠是凝固现象D.冬天,草木上出现霜是凝华现象13、【咸宁】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深秋,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14、【荆门】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1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B.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来降低体温是因为酒精蒸发时要吸热C.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属于升华现象D.电路短路时,保险丝烧断,属于液化现象16、【襄樊】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下雪不冷化雪冷B.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凝固现象17、【株洲】将新鲜的豆腐放入冰箱里冷冻,第二天取出,解冻后切开,发现里面存在许多小孔。
在小孔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液化和汽化B.凝固和熔化C.凝固和汽化D.凝华和熔化18、【湘潭】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从杯底产生的气泡在上浮时越来越小,这说明()A.整杯水的温度均达到沸点B.气泡上升时,因上部水温较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C.气泡上升时,气泡的密度变大D.气泡上升时,气泡内压强变大19、【益阳】刚下雨后,在山上形成雾,如图。
下列有关雾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B.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20、【三明】如图所示是萘熔化过程中愠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萘在60℃时开始熔化B.萘的熔化时间是7minC.在ab段萘不吸热D.在ab段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21、【哈尔滨】哈尔滨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对冬天里可能出现的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小B.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C.水蒸气在树枝上升华成冰晶,形成雾凇D.屋顶的积雪会液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22、【鸡西】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