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语文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132.00 KB
- 文档页数:13
南阳2016年秋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平等自愿合作关系必须以共利双赢为基础,否则平等自愿合作关系就无法实现,即使暂时实现也很难持久。
正如宋代耿延年在总结信州铅山铜场兴衰的原因时指出:“惟务与民共利,经久可行。
不欲专利于官,而有害于民;不欲取办一时,而贻患于后。
”入中也是如此。
官府依据入中法招募商人入纳粮草于规定的沿边地点,给予钞引,使至京师或他处领取现钱或金银、盐、茶、香药等,“若官尽其利,则商旅不行”。
宋初对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税收,由官府核计应征数额,招商承包。
商人缴保证金于官,取得征税之权,谓之买扑。
宋代在买扑承包经营中,官府所定竞标价必须适中,即一方面竞标者以这一竞标价承包后,通过经营可以获取承包利润;另一方面,官府作为招标者,以这一竞标价转让经营权后可以尽可能地获取财政收入最大化。
这就是“承扑者无破败之患,而官入之利有常而无失也”。
换言之,竞标价不能太高,否则竞标承包者就很有可能不赢利,甚至亏损。
另一方面,如竞标价太低,官府作为招标者无法从转让经营权中获得财政收益,同样,这种买扑承包也没必要存在。
宋代的入中法能较长久地实行一段时期,其基础也是官商双方共利双赢。
如有一方不能从中获得好处,就会中止双方的平等自愿合作。
入中法中政府得到的好处甚多,既通过卖茶获利。
更重要的是又可通过商人解决沿边军需供给难题。
而对于商人来说,则可获得较丰厚的商业利润。
相反,入中法的失败,其关键原因就是大量茶引无法兑现茶叶而贬值,使商人无利可图。
甚至亏本,商人只好退出入中法,中止与政府的合作。
正如文彦博指出的:“非茶法弊,盖昔年用兵西北,调边食急,用茶偿之,其数既多,茶不售则所在委积,故虚钱多而坏法也。
”宋初以来的矿冶业,不问冶户冶炼的多寡,必须按照国家硬性规定的矿税课额缴纳。
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难以探明矿藏量,如果实行课额制,很难准确保持官府与坑户、冶户之间共利双赢的合作平衡点,使双方的平等合作关系失去坚实的基础。
2017年春期高中二年级期中质量评估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B(“泾县的两股山泉又符合……的要求”与原文有出入。
)2.C(“一举成名”和“古今中外”为无中生有)3.B(“即使------难以生产出宣纸”说法不正确。
)4.D(“让无声的画面有了声音”说法错)5.(5分)①身在逆境,依然我行我素,保持自己鲜明的个性;②不属科班出身,属于自学成才;③他的艺术作品个性独具,独树一帜;④他是个鬼才,具有多方面神奇的艺术才能。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6.(4分)①接上了20世纪20-40年代的文脉地气(社会环境的影响);②从他人那里和古今中外书本杂学里汲取滋养;③经历了生活的磨炼,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感悟;④有土家族人的天性和自己的聪明、勤奋。
(每点1分,意合即可。
)7.(4分)BD(B项“说明……关心鸭子”分析错;D项“表明我已经长大了……”分析错,是说明“我”很懂事,知道心疼母亲、理解母亲的艰辛。
)8.(4分)“老爷爷”在小说中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正是他的出现(或他的一番话)让“我”对鸭蛋的来源产生了疑惑,并最终发现了鸭蛋的真相,认识到了母爱,决定不再吃鸭蛋。
(点出“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给2分,具体分析2分,意合即可;如答“使作品产生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可适当给分。
)9.(6分)①“鸭蛋”是贯穿作品的重要线索,故事情节始终围绕“鸭蛋”展开。
从希望吃到鸭蛋到吃到鸭蛋,到疑惑鸭蛋来源,再到知道鸭蛋真相,不吃鸭蛋,线索清楚,结构严谨。
②“鸭蛋”是母爱的象征,母爱的载体。
作品通过叙写“鸭蛋”的故事讴歌了崇高而伟大的母爱,从而揭示了小说主题。
(每点3分,意合即可。
)10.A11.D(江右是长江下游北岸淮河中下游以南地区,该项说的是“江左”,而“江左”也不能称江表。
)12.C(“北魏趁机派使者请求与梁通好”错,是萧明派使者回来说明魏国的意思。
)13.(10分)(1)(5分)死方家人上诉到郡署,郡署逮捕了他们的仇人,反复拷打,那人始终不承认自己的罪过。
南阳2016年秋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赍.发(jī)仓廒.(áo )髭.须(zī )毗.邻(bǐ)B. 鞭笞.(chī)涎.皮(x ián)间.或(jiàn)喁喁.(yú)私语C. 出岫.(xiù) 窈窕.(tiǎo)萦.回(yíng)潦.(lǎo)水D. 榆枋.(fāng)泠.(líng)然媲.(pì)美期.(jī)功强劲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羡妒斟酌婉蜓曲折卓有成效B.援例尺牍光采夺目顽固凶残C.叫嚣蕴藉长途拔涉杀一敬百D.游离门栓矫揉造作残羹冷炙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特别是傍近铁路的河堤,更是牢固严实,________,简直连个蚂蚁洞的孔隙也没有给洪水留下。
②我军万船齐发,攻破“千里江防”,很快就占领了蒋介石自以为防守得________的南京城。
③潮汛已经过去了,大坝仍然屹立不动,________。
A.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固若金汤B.坚如磐石固若金汤稳如泰山C.固若金汤坚如磐石稳如泰山D.稳如泰山坚如磐石固若金汤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B.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岳麓书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各处悬挂的历代楹联,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南阳市2016年秋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 B(A项簟diàn,C项掣chè,D项哂shěn)2. C(A项慢——曼,B项曲——屈,D项入——如)3. D4. A(B项偷换主语造成搭配不当;C项滥用介词,主语残缺;D项成分赘余。
)5.D(只指男孩,不包括女孩。
)6.C(国都长安中)7.D(赞许,称许)8.B(他的,代词)9.A10.B(“信州的百姓都带着礼物------哭着与他告别”说法错,是有的人这样。
)11.(10分)(1)(5分)当时正是大热天,袁聿修担心百姓们过于劳累,往往因此停下马,随意喝一杯酒,表示领受他们的心意,客气地推辞不受(或:感谢他们),并让他们回去。
(重点词“劳弊”“驻马”“一酌”“示”译错一个扣1分。
)(2)(5分)即使江东的父兄们怜惜(我)而让我称王,我还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就不于心有愧吗?(重点词“纵”“王”“彼”“独”译错一个扣1分。
)12.(11分)(1)(5分)“自笑”字面上是写黄鹄,其实是写诗人自己,是一语双关,诗人以哀鸣无所归依的黄鹄自比,慨叹自己胸怀大志却落个“闭门种菜”的凄凉处境。
这是一种无可奈何、自我怜惜的自嘲的“笑”,更是一种辛酸、含泪的“笑”。
(句号前3分,句号后2分。
大意对即可。
)(2)(6分)主要运用借典故抒情(间接抒情)的艺术手法。
(2分)运用冯谖弹铗而歌的典故表达诗人不被重用的愤慨和不强求富贵的态度;(2分)运用飞将军李广和要离的典故,抒发了对古代名将与勇士的仰慕之情和不改初心的慷慨之志。
(2分)(点出借比喻抒情也可给1分,意思对即可。
13.(6分)(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14.(10分)(1)(4分)翠翠关注迎婚送亲的事,说明她已经长大了,情窦初开,对爱情和婚姻有了朦胧的向往;祖父关注迎婚送亲的事,说明他已经意识到孙女不小了,开始为孙女的婚事操心(或该找个婆家出嫁了)。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试卷(含解析)不分版本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试卷〔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1. 以下相关的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饿殍.〔piǎo〕逡巡..〔qúnxún〕曳.〔yè〕兵金石可镂.〔lǚ〕B. 中.〔zhòng〕绳藩篱..〔fánlí〕庠.〔xiáng〕序锲.〔qì〕而不舍C. 句读.〔dòu〕数罟.〔cù〕畜.〔chù〕养亡矢遗镞.〔zú〕D. 经传.〔zhuàn〕作难.〔nàn〕劲.〔jìng〕弩善假.于物〔ji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字音。
A项镂为lòu,B项锲为qìè,C项畜为xù。
2. 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 驽马鸡豚疲敝约从离横B. 谪戍须臾磨砺度长挈大C. 孝悌槁暴膏腴相得益彰D. 逡巡跬步鞭苔贻笑大方【答案】C3. 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
B. 在地摊上买药要特别小心,鱼龙混杂的东西多得很。
C. 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
D. 大多数的隐士是孔子曾提倡的“道不行派〞,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潜,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项“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不合语境。
B项“鱼龙混杂〞比喻优劣善恶等各种各样的人混杂在一起。
结合〞地摊上的东西〞,不合语境。
C项“因人成事〞是指依靠别人的力量来成事。
和“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矛盾。
4. 以下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讲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4分)1. (2分) (2017高一上·安阳月考)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 ①九岁不行不可以②至于成立成人自立③舅夺母志抢走④拜臣郎中拜谢B . ①臣之辛苦辛酸悲苦②听臣微志听从③除臣洗马授予官职④则告诉不许说给人听C . ①乌鸟私情内心苦衷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接近③谨拜表以闻呈上④且臣少仕伪朝任职D .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不重要的②未曾废离废止③夙遭闵凶忧伤④不矜名节节操2. (2分) (2017高二上·南宁期末) 对下列各句按文言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②盛以锦囊③君何以知燕王④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⑤洎牧以谗诛⑥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⑦故不我若也⑧汉骑追者数千人⑨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A . ①⑨/②③/④⑧/⑤⑥/⑦B . ①⑨/②③⑤/④⑥/⑦/⑧C . ①②⑨/③⑦/④⑧/⑤⑥D . ①②⑨/③⑤/④⑥/⑦⑧3. (2分)下列各项中的划线词与例句划线词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常以身翼蔽沛公A . 道芷阳间行B . 左右欲刃相如C . 人皆得以隶使之D .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4. (2分) (2019高二上·济宁月考) 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 乐夫天命复奚疑?B . 问征夫以前路C . 莫之夭阏者D . 复驾言兮焉求?5. (6分) (2020高三上·安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信医师信“大师”,盲目减肥饿出病,饮酒之后吃头孢……在生活中,类似的事情,缺乏健康素养,常常会做出一些_____________科学常识的事情。
本想得到健康,反而失去健康。
这说明,()。
提升健康素养,掌握必要的医学知识,能够更好理解医生、______________医患信任。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评估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宣纸诞生于遥远的唐代,成长于偏僻的安徽泾县(古属宣州),独占天时地利,历经千年岁月,如今依然青春不衰。
它质地绵软、坚韧,不易破裂和被虫蛀,吸墨均匀,历来为人们尤其是书画界人士所钟爱。
宣纸所以成为宣纸,关键在原料。
地理地质、纬度湿度的恰到好处,使泾县的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纤维柔韧绵密,质地纯正,远远优于他地。
这恰恰是宣纸必需的、独特的制浆材料。
而当地的两股山泉——一股偏酸、一股偏碱,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酸、捞纸时依赖弱碱的用水要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保障。
移作他地,无此水源,换放他乡,无此便当。
事情就这么奇妙!从原料开始,选、捡、蒸、煮、沤、浸、扯、晒,清除青檀树皮、沙田稻草的无用杂质,存留纤维精华,通过在摊晒地至少一年的不停翻覆,风吹日晒,雨淋雪冻,自然漂白,再经过蒸煮、碓捣、切碎、踩洗、过滤、打浆,然后再经过搅拌、加药的调浆,经过工人用纸帘节奏适度的捞滤,悉心呵护的烤晒,剪裁果决的修边,缜密细致的封包,便成了稀世罕见的成品宣纸。
蜕蛹成蝶的整个工艺非常复杂,尽显一种古朴劳作、原始生产的画面感。
这情景很可能在那久远的过去也出现过。
那时坊东置坊,供奉蔡伦;开坑立槽,祭祀孔丹。
匠人制纸,宛若祭拜神明,诚惶诚恐;犹如敬立图腾,饱含虔诚。
每一道工序都认真细致,谨慎小心,尽心竭力。
成品宣纸看似单调,其实精彩纷呈。
按加工方法分为原纸和加工纸;按纸张洇墨程度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按原料配比分为棉料、净皮、特种净皮;规格按大小有四尺、五尺、六尺、尺八屏、七尺金榜、八尺匹、丈二、丈六、二丈、三丈三;按丝路有单丝路、双丝路、罗纹、龟纹等。
对生宣进行特种技术再加工,便成了蜡宣、矾宣、色宣、色矾宣等多样熟宣。
若书法、写意宜用生宣,工笔作画宜用熟宣。
目前,北京故宫收藏的纸质古籍保存最完好的,大多以宣纸为载体。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南阳一中2018年春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1.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仪封人..请见封人:镇守边界的官。
B.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无道:没有道德.C. 往者不可谏.谏:匡正,挽回。
D. 以杖荷.篠荷:担,背负。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题中B项,无德:暴虐,没有德政。
2. 下列句子中,对“而”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子路拱而立而:连词,表修饰。
B。
而谁以易之而:通假字,通“尔”,你.C. 歌而过孔子而:连词,表顺承.D.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而:连词,表转折。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题中C项,歌而过孔子而:连词,表修饰。
3. 下列各项中,对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而谁以易之?宾语前置句B.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宾语前置句C. 子路宿于石门。
南阳一中2016春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2016.3.31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本试卷共五大题,20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孔子仁学的重新解读孔子的仁学思想始于亲,却非终于亲,这也是儒家的仁爱观念能够成为最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关键所在。
孔子主张将仁爱由亲亲之情逐步向外扩展,惠及整个人类——“泛爱众而亲仁”(《学而》);尔后再进一步将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雍也》)。
为了不使“仁民”、“爱物”的思想流于空疏,孔子提出了“畏天命”(《季氏》)的观念。
在孔子那里,“天命”主要被理解为一种异己的客观必然性。
这种必然性是人的力量所不能抗拒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畏天命”,是孔子在为人的意志自由划界。
在孔子看来,要使天、人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不至于在“天”或“天命”面前,变得胆大包天、肆虐妄为,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畏天命”观念中蕴含着某些宿命论的因子。
孔子认为,君子之所以“畏天命”,是因为君子“知天命”,而“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季氏》)。
而“知天命”并非是指对天命有着清晰、透彻的理喻或预测,而是意味着只有知晓了何谓“天命”,即觉解到人的自由的界限,才能“不怨天、不尤人”,“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不仅感知到“天命”的存在和对人事的作用,而且还意识到这种存在和作用具有一定的神秘性,难以被人真正知晓。
既然天命难知,也就自然要“畏天命”了。
这是一种十分明智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使得孔子在大自然面前具有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
必须指出,孔子对“天命”神秘性的认知、敬畏,并没有将其引向神秘主义。
孔子从不为神秘性所囿,而是超乎寻常的理智。
知“天命”之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可知,或者放弃对天命的追问。
南阳市2016年秋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共六大题,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鼙.鼓(pí) 邛.崃(qióng)潺.湲( yuán) 玉簟.(tán)B.珍馐.(xiū) 奇谲.(jué) 渌.水(lù) 訇.然(hōng)C.掣.肘(zhì) 欢谑.(cuè) 溽.暑(rù) 肯綮.(qìng)D.乘辇.(niǎn) 鼎铛.(chēng) 仇雠.(chóu) 哂.笑(x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粉黛轻歌慢舞薜荔纵横捭阖B.女娲佶曲聱牙绸缪旌旆逶迤C.烽燧踌躇满志披靡妃嫔媵嫱D.锦囊讳莫入深窥伺兔起鹘落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似很寻常,实际上起着提纲挈领....、统领全篇意旨的作用,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情感基调。
B.他大学毕业工作后,虽然薪水不多,但经常给乡下的父母寄钱,以表达对父母的反哺之情....,村里人都说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
C.他的家乡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几年前,他与老伴商量后在老家盖了几间房子,打算退休后回去过几年鸡犬桑麻....的田园生活。
D.2016年的夏天,天气非常炎热,入秋以后仍然热力不减;进入冬季,气候很快寒冷起来,小雪节就下起了大雪,温度降到零度以下,这就叫做否极泰来....。
2017年春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C(本项扩大了范围,房屋建造的根本性变革是到了现代以后。
)2.B(“文明衰败自人类诞生之初便开始了”是主观臆断,“渔猎文明”文中无信息,属无中生有。
)3.C(“更具优越性”属无中生有。
)4.(4分)AC(A项“寒酸”形容穿着,用词不当;“很喜欢”理解有误,有“喜欢”成分,但“我”帮助山果主要是因为同情她。
C项“没上过学,没有文化,不认得秤”文中无信息,属主观臆断,另外,“生活在山区里的人……而且精神贫困”属于以偏概全。
)(选对一项2分)5.(4分)(1)面容姣好(脸蛋俊俏),但带着菜色,明显营养不良;(2)身体瘦弱,衣服破旧;(3)懂事,自强,知道为父母分忧,主动要求出来卖核桃以贴补家用;(4)懂得感恩,对“我”及农民工给予她的帮助、关爱心存感激。
(每点1分)6.(6分)(1)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让穷人的孩子早日成熟,自强自立。
(2)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社会将变得非常美好。
(或:生活中还是好人多,到处都有正能量)(3)一些边远山区的群众还相当贫困,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大扶贫力度势在必行。
(每点2分,意合即可。
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也给分。
)7.B(本项属于强加因果)8.(4分)(1)上世纪50年代提出研究南北极气候;(2)在原子弹研制问题上提出很有远见的建议;(3)强调基础研究要和应用科学并重(或:强调基础科学与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意合即可。
)9.(5分)(1)重视调查研究,讲究实事求是。
如组织摸底普查,搞清资源;了解各地历史人物风俗,积累第一手材料等。
(2)学习勤奋,态度认真。
他时间抓得紧,有空闲就看书,读书细致,还做笔记;困难环境中坚持搞研究,“文革”中也没有真正赋闲;年迈时仍在学习研究,著书立说。
(3)坚持独立思考,不迷信他人。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
意思对即可。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试题(含解析)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礼的毁灭、改良与重生在远古时代,基本不能理解一切带有灾害性质自然现象的人,相信在天地之间,除了有超越自然的神掌管着世间万物与人之命运,还有形形色色的鬼在作祟。
而没有任何超自然能力的人,只能以虔诚的态度,用各种形式向神鬼跪拜敬礼,祈求祥福。
所以在远古时代,人们“行礼”的对象主要为神鬼,并在长期持续的祭拜活动中,将各种程序与形式逐渐完善与固定下来,形成了最初的礼仪。
在私有制与阶级、国家等制度出现之后,奴隶社会取代了原始社会,人类文明开始出现,礼仪也随之从原始性的敬神仪式,发展至以阶级为基准的伦理道德观念。
诸位神明变成了一种精神寄托,奴隶主贵族则取而代之,成为具有绝对权威的“行礼对象”。
也正是在这个社会阶段,古代华夏族以丰富的礼仪文化成为“礼仪之邦”,并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
西周时代更是中国的“礼治”时代,由周公主持定下的《周礼》更是成为中国最早和最为重要的礼仪论著。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进入封建社会后,礼具有了严格的阶级属性,主要作用变为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
《周礼》、《仪礼》和《礼记》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礼制经典,从唐朝开始即被定为科举考试的基本科目,位列九经中的三篇。
宋朝之后,朱熹将解说《周礼》与《仪礼》的《礼记》重新编撰,并将其列为儒家五经之一,进入科举考试科目。
封建时代的礼更像是一门“人治之法”,能够通过礼稳固世袭的阶级结构,在保证整个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与交替的同时,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为人处世的良性规范。
如果说中国封建社会之礼是建立在君权和父权的基础之上,那么西方封建社会之礼则建立在君权和神权的基础之上。
而这两者也因为“君权神授”的观点有所关联。
在封建社会式微、新兴资产阶级兴起时,西方掀起文艺复兴运动,将在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以神为本”转换成“以人为本”。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扫描版)南阳一中2016年秋期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答案1.(3分)C解析:A项在原文第二段的第一行和第二行。
这是饮食方面的“和”的思想在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的体现。
这是不同民族的融合。
B项原文中第二段第二行末尾“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
”“中亚和东南亚”就是“亚洲其他地区”,“增补了中华饮食的品种”就是“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这是不同国家和地域的融合。
C 项在原文第三段末尾“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这强调的是中华饮食的本土性特征,不能体现“和”的文化思想,答非所问。
况且用“任何一个”这种说法本身就是很绝对的,在论述类文本中,特别绝对的说法通常是不够准确的。
D项第四项由“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被广泛用为调味品”,经过消融改造被赋予新的含义。
这是在引进外来食物中体现的“和”。
2.(3分) D A项在第二段第四行,“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
”表意与A项无异。
B项第三段“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这就是中华饮食本土性的一个例证。
C项在第三段末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文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
”表意相同。
D项原文是这两种器物“在南北朝时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并不是南北朝在中原大范围推广。
“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
”大范围推广并改造创新后才推动了进餐形式的发展。
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3.(3分)D文章最后两行“并不会失去自我,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可。
”D项曲解了原文意思。
4.D(原文标点: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
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5.B(“一般分为本纪、列传、书志、箴铭、辞赋几种体例”错,应为“一般有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几种体例”)6.C(“舆论也认同他的意见”错,舆论的意见与梁鼎相反,且舆论的发出是在朝廷同意梁鼎的意见后)7.(1) 梁鼎上奏请求运送咸阳仓的粮食来充实边塞,粮食已经陈腐霉烂,梁鼎就送给百姓,等到秋收后更换新粮。
语文试题2016.3。
31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 本试卷共五大题,20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孔子仁学的重新解读孔子的仁学思想始于亲,却非终于亲,这也是儒家的仁爱观念能够成为最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关键所在。
孔子主张将仁爱由亲亲之情逐步向外扩展,惠及整个人类——“泛爱众而亲仁"(《学而》);尔后再进一步将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雍也》)。
为了不使“仁民”、“爱物”的思想流于空疏,孔子提出了“畏天命"(《季氏》)的观念。
在孔子那里,“天命”主要被理解为一种异己的客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人的力量所不能抗拒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畏天命”,是孔子在为人的意志自由划界。
在孔子看来,要使天、人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不至于在“天”或“天命”面前,变得胆大包天、肆虐妄为,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畏天命”观念中蕴含着某些宿命论的因子。
孔子认为,君子之所以“畏天命”,是因为君子“知天命”,而“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季氏》).而“知天命”并非是指对天命有着清晰、透彻的理喻或预测,而是意味着只有知晓了何谓“天命”,即觉解到人的自由的界限,才能“不怨天、不尤人”,“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不仅感知到“天命”的存在和对人事的作用,而且还意识到这种存在和作用具有一定的神秘性,难以被人真正知晓。
既然天命难知,也就自然要“畏天命”了.这是一种十分明智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使得孔子在大自然面前具有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
必须指出,孔子对“天命”神秘性的认知、敬畏,并没有将其引向神秘主义。
孔子从不为神秘性所囿,而是超乎寻常的理智.知“天命”之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可知,或者放弃对天命的追问。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试题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的毁灭、改良与重生
在远古时代,基本不能理解一切带有灾害性质自然现象的人,相信在天地之间,除了有超越自然的神掌管着世间万物与人之命运,还有形形色色的鬼在作祟。
而没有任何超自然能力的人,只能以虔诚的态度,用各种形式向神鬼跪拜敬礼,祈求祥福。
所以在远古时代,人们“行礼”的对象主要为神鬼,并在长期持续的祭拜活动中,将各种程序与形式逐渐完善与固定下来,形成了最初的礼仪。
在私有制与阶级、国家等制度出现之后,奴隶社会取代了原始社会,人类文明开始出现,礼仪也随之从原始性的敬神仪式,发展至以阶级为基准的伦理道德观念。
诸位神明变成了一种精神寄托,奴隶主贵族则取而代之,成为具有绝对权威的“行礼对象”。
也正是在这个社会阶段,古代华夏族以丰富的礼仪文化成为“礼仪之邦”,并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
西周时代更是中国的“礼治”时代,由周公主持定下的《周礼》更是成为中国最早和最为重要的礼仪论著。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进入封建社会后,礼具有了严格的阶级属性,主要作用变为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
《周礼》、《仪礼》和《礼记》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礼制经典,从唐朝开始即被定为科举考试的基本科目,位列九经中的三篇。
宋朝之后,朱熹将解说《周礼》与《仪礼》的《礼记》重新编撰,并将其列为儒家五经之一,进入科举考试科目。
封建时代的礼更像是一门“人治之法”,能够通过礼稳固世袭的阶级结构,在保证整个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与交替的同时,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为人处世的良性规范。
如果说中国封建社会之礼是建立在君权和父权的基础之上,那么西方封建社会之礼则建立在君权和神权的基础之上。
而这两者也因为“君权神授”的观点有所关联。
在封建社会式微、新兴资产阶级兴起时,西方掀起文艺复兴运动,将在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以神为本”转换成“以人为本”。
以出生定阶级、以阶级定行事标准的礼仪系统,以及贵族与仆役之间不相容亦不平等的“互相对立”的人际关系,在文艺复兴时代均被重新审视。
贵族并不天生高人一等,仆役亦有权选择学习与实现阶级上升。
属于封建社会的“阶级式礼仪标准”,被逐渐转换成为“人人平等式礼仪标准”。
进入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之后,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领域充分继承了封建君主的“征服”美
德——大批海外殖民地的开拓、与老钱阶级相对应的new money(暴发户)群体的出现,使得看似“人人平等、自我实现”的资产阶级式处世之礼有了变化:在英国与法国,出现了一批用钱买贵族名头的“伪雅族”,在美国,出现了用不同价钱隔离不同收入人群的商业形式。
虽然一度只为特权阶层服务的奢侈品产业,在根据“人人平等”的原则进行了大规模的阶层下放,但它也同时转换成为了“有钱才能买到”的新式礼仪准则:财富取代了阶层,成为新的“敬仰”对象。
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的盛行,使人类社会进入了新的阶段:消费主义社会。
在这个神权不存在、阶级被消灭、人本主义盛行的阶段之中,无处不在的商品造就了以金钱为基准的新式社会阶层:贫穷阶层,中产阶层,以及富人阶层。
而因经济危机与抢夺资源催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则让人们开始反思以金钱为本的社会体系之中,曾经被神权与阶级所压制的人权是否又陷入了对于人性新的压制怪圈:消费至上。
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时期,消费主义与反消费主义同时盛行,精英团体与嬉皮士团体相安无事。
在经历无数次的社会与文化解构之后,需要正装出席的礼仪场合依然存在,只是“正装”的概念变得五花八门——你当然可以穿着三件套配双运动鞋,也可以套着华美长裙外搭一件朋克小皮衣。
多形式的生存理念、多方式的生活选择,都被逐渐的尊重和扶持起来——在这个时代,礼所构建的基础并非社会付诸与人的一切名头与称号,而是人类彼此之间所天然拥有的尊重、理解与相互独立。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看到,“礼仪”的养成永远与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变迁有关。
奴隶时代的敬神礼仪被封建时代毁灭,并建立一套以人之阶级为重心的礼仪系统。
封建时代的等级礼仪被资产阶级毁灭,在保留王室的基础上进行了看似“人人平等”其实“尊重资本”的新式礼仪系统。
两次世界大战又让人们全面反思资本对于人性的毁灭,重新建立一套以尊重他人为基础的礼仪(日常礼貌)系统。
不同时代,“礼”所需要尊敬的对象、“礼”的概念的构成也有所不同。
但它永远是人类的执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远古时代,人们只能以虔诚的态度,向神鬼敬礼,并将各种程式完善并固定下来,形成了最初的礼仪。
B.私有制出现之后,礼也有所变化,诸神变成了精神寄托,奴隶主贵族成为具有绝对权威的“行礼对象”。
C.华夏民族成为“礼仪之邦”,是因为中国有夏礼、殷礼、周礼,而且西周时代更是中国的“礼治”时代。
D.西方封建社会的礼建立在君权和神权基础之上,但两者因“君权神授”而有所关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