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XML 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361.00 KB
- 文档页数:49
第三章html、xml与xhtml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或超文本链接标示语言,是目前网络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也是构成网页文档的主要语言。
HTML文本是由HTML命令组成的描述性文本,HTML命令可以说明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表格、链接等。
HTML的结构包括头部(Head)、主体(Body)两大部分,其中头部描述浏览器所需的信息,而主体则包含所要说明的具体内容。
HTML标签通常是英文词汇的全称(如块引用:blockquote)或缩略语(如“p”代表Paragraph),但它们的与一般文本有区别,因为它们放在单书名号里。
故Paragragh 标签是<p>,块引用标签是<blockquote>。
有些标签说明页面如何被格式化(例如,开始一个新段落),其他则说明这些词如何显示(<b>使文字变粗)还有一些其他标签提供在页面上不显示的信息--例如标题。
HTML标准的版本历史:超文本置标语言(第一版)——在1993年6月发为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 (IETF)工作草案发布(并非标准).HTML 2.0——1995年11月作为RFC 1866发布,在RFC 2854于2000年6月发布之后被宣布已经过时HTML 3.2——1996年1月14日,W3C推荐标准HTML 4.0——1997年12月18日,W3C推荐标准HTML 4.01(微小改进)——1999年12月24日,W3C推荐标准HTML 5——2007年HTML 5草案被W3C接纳,并成立了新的HTML工作团队。
08年1月22日第一份正式HTML 5草案发布。
XML:即可扩展标记语言,它与HTML一样,都是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标准通用标记语言)。
Xml是Internet环境中跨平台的,依赖于内容的技术,是当前处理结构化文档信息的有力工具。
扩展标记语言XML是一种简单的数据存储语言,使用一系列简单的标记描述数据,而这些标记可以用方便的方式建立,虽然XML占用的空间比二进制数据要占用更多的空间,但XML极其简单易于掌握和使用。
第一章一、填空题1.HTML语言是如何显示数据的,XML是描述。
2.HTML语言遵循协议,而在网络运行的。
3.XML是一种和语言,XML具有自描述性、内容和显示相分离、可扩张、独立于平台等特点。
4.XML解析器是之间存在的软件组织,主要起桥梁的作用。
5.XML的技术优势有、、可扩展性、语法自由、结构化集成数据。
答案:1.数据是什么2.http3.描述数据和数据结构4.XML和应用程序5.数据重用,数据和表示分离二、选择题1.HTML语言中表示超级链接的标记。
A. <a>B. <b>C. <option>D.<tr>2.表单标记中,用来表示文本框或密码框输入字符最大数。
A. fileB. maxlengthC. sizeD. name3.下面不是XML语言的特点。
A. 自我描述B.可扩展C. 跨平台D. 修饰数据4.下面不是XML使用的解析器。
A. IBM XML4Jaache XercesB. Sun Project XC. Microsoft MSXMLD. Java5.下面不是XML的相关技术。
A. DTDB. XSLC. DHTMLD. XPath6.对表格的两行进行行合并,需用标记。
A. rowspanB. clospanC. cellpaddingD. table7.HTML标记中,能够完成颜色设定的标记,除了标记不是外,其余全是。
A. bgcolorB. TextC. colorD. href8.HTML标记中能显示图片的标记是。
A. embedB. srcC. imgD. a9.对XML文档的显示样式修饰的是下面技术。
A. XSLB. XPathC. XlinkD. XHTML10.HTML语言中的预定义标记是标记。
A. addressB. blockquoteC. preD. u答案:ABDDC ADCAC三、简答题1.简述HTML表格有哪些标记。
第10章.事件监视1. Zenoss的事件监视Zenoss的事件管理系统能够从syslog, Windows event log, SNMP traps, 以及XML-RPC 采集事件。
之后,Zenoss可以基于采集的原始事件进行处理,也可以将事件整合到Zenoss模型中。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处理过程中,每个事件都要经过一系列规则的判断,以决定事件的类别、上下联系以及重要级别,该过程可以使事件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
2. 事件概念以下介绍与Zenoss及其事件监视系统有关的一些主要概念。
2.1. 事件生命周期Zenoss 事件生命周期是一个非常直白的过程。
该生命周期的第一步就是事件的产生。
时间的默认状态被设置为”New”。
在事件分类规则的作用下,事件可以被Acknowledged(确认), Suppressed(压制)或则“dropped”(丢弃),此后,事件可以通过四种方式被存档进入事件历史(Event History)数据库。
事件可以被手工加入历史数据库,可以由于自动清除关联(坏的事件发生,同样对象的好的事件也同时发生,此时系统将坏的事件移入事件历史)而被加入历史数据库,事件规则以及非活动超时都可将事件加入事件历史数据库。
图10.1. 事件生命周期2.2. 事件压缩(De-duplication)如果一个单独事件由于某种原因被提交了多次,可能是数百次,也可能是上千次,那么该事件的计数器就会大幅增加。
事件的匹配是通过事件分类进行的,如果事件匹配某个分类,那么重复的事件提交将不再产生新的事件实例,而仅仅是增加事件的计数器,这样不至于在事件产生与事件被确认这段时间内产生过多的告警。
图10.2. 事件压缩2.3. 头尾关联一个事件从事件的开始进入事件生命周期,从结束离开事件生命周期。
如果一个与负面事件相关联的正面事件被系统接收后,则该相关的负面事件将被清除。
系统通过匹配事件中的几个关键数据点来实现该功能,如下图所示:图10.3.头尾关联3. Zenoss 事件控制台(Event Console)Zenoss的事件控制台是整个系统中浏览事件的中心,事件控制台是所有进入系统的事件的仓库,用户可以在左侧导航菜单中点击Event Console来访问事件控制台。
第10章元数据管理在整本书中,我们都提到了元数据的使用和管理。
数据管理的原则之一是元数据是管理数据所不可或缺的。
换句话说,您需要数据来管理数据。
元数据描述您拥有的数据。
而且,如果您不知道拥有什么数据,就无法对其进行管理。
元数据管理是一项基本活动,需要在整个数据生命周期中进行。
还需要管理元数据的生命周期。
元数据最常见的定义是“关于数据的数据”,这种说法容易引起误解。
不幸的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是造成混乱而不是澄清的原因,因为可以将多种信息归类为元数据,并且“数据”和“元数据”之间没有清晰的界线。
我们不会描述这条线,而是将描述元数据的使用方式及其重要性。
要了解元数据在数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请想象一个大型图书馆,其中有成千上万的书籍和杂志,但没有卡片目录。
没有卡片目录,读者甚至可能不知道如何开始寻找特定的书甚至特定的主题。
卡片目录不仅提供必要的信息(图书馆拥有的书籍和材料以及在何处被搁置),还使读者可以使用不同的起点(主题区域,作者或标题)来查找材料。
没有目录,很难甚至不可能找到一本书。
没有元数据的组织就像没有卡片目录的图书馆。
像其他数据一样,元数据也需要管理。
随着组织收集和存储数据的能力的增强,元数据在数据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但是元数据管理本身并不是目的。
这是组织可以从其数据中获得更多价值的一种手段。
要以数据驱动,组织必须以元数据驱动。
元数据及其好处在数据管理中,元数据包括有关技术和业务流程,数据规则和约束以及逻辑和物理数据结构的信息。
它描述了数据本身(例如,数据库,数据元素,数据模型),数据表示的概念(例如,业务流程,应用程序系统,软件代码,技术基础结构)以及数据和概念之间的连接(关系)。
元数据可帮助组织了解其数据,系统和工作流程。
它可以进行数据质量评估,并且是数据库和其他应用程序管理的组成部分。
它有助于处理,维护,集成,保护,审核和管理其他数据。
没有元数据就无法管理数据。
另外,必须管理元数据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