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7
一、财政的总论1.财政是国家为满足其实现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
简称“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财政的起源:剩余产品出现→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促进生产力进步→贫富分化→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国家产生→财政产生3.财政所具有的三个职能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和发展。
3.1资源配置职能:财政的资源配置手段:a)正确地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合理比例,达到高效率地配置资源的目的。
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c)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确保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d)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调节社会投资方向。
3.2收入分配职能:1、洛伦茨曲线:这是用来描述一国财富和收入分配性质的一种曲线。
其原理如图:2、基尼系数基尼系数= A / (A+B) 实际的基尼系数界于0 与 1 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接近平等,反之,则越不平等。
基尼系数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
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
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
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
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
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由于基尼系数给出了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克服了其它方法的不足,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所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和普遍采用。
财政与金融一.名词解释:1,财政: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行使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2,公共品:公共产品是指可供社会成员共同消费的产品,即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
这些产品在每一社会成员消费时不会导致其他成员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因此,这类产品可以同时为众多社会成员享用,但是产品的成本和效用却不因为消费者人数的变化而改变。
3,税收: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据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它包括以下内容: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2、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3、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4,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是国家向纳税义务人征税的依据。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就是组成税收制度的基本的、必要的因素。
5,累进税率:是指随着征税对象的数额由低到高逐级累进,适用的税率也随之逐级提高的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适用的税率越高,反之则相反。
(重点)6,流转税:流转税是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统称。
7,增值税:从计税原理而言,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各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附加值进行征税,所以称之为“增值税”。
8,基本税率:基本税率:增值税一般纳税义务人销售或者进口货物,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除低税率适用范围和销售个别旧货适用征收率外,税率一律为17%,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基本税率。
——避免重复征税。
9,国家预算:国家预算,也可以称为政府预算或公共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管理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
国家预算是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财政管理的主导环节。
10,国债的定义:国债是政府以信用形式向国内外筹集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或满足其他财政需要的一种形式。
《财政与金融》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3、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各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
4、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6、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
7、免征额: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8、直接税:指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
9、间接税:指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
10、国债: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11、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是国家(政府)把筹集到的财政资金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分配活动,是政府履行其职能而支付的相应费用的资金。
12、量入为出:指在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收入安排支出,支出总量不能超过收入总量。
1 3、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和为公众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行为。
14、教育事业费:主要指各级教育部门的事业费,包括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类中小学及幼儿教育经费、国家批准设立的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经费、教育部门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以及广播电视教育经费等。
1 5、社会保障: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1 6、社会保险:是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后仍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17、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实行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标,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的一种再分配方式。
1 8、国家预算:是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
第一章财政总论一、名词1.财政:在社会再生产活动中,以国家为主体的、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集中化分配关系。
2.财政职能:政府活动所固有的经济功能。
二、简答1.如何理解财政的含义?①财政是一种分配活动,属于分配范畴;②财政活动的主体是政府;③财政活动的目的是提供公共物品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④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国民收入。
2.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手段有哪些?①明确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②加强税收调节;③通过转移性支出,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的内容是什么?①充分就业。
有能力工作、愿意工作并且又在寻找工作的人的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不等于百分之百的就业。
②物价水平稳定。
物价的上涨幅度在社会可以忍受的范围内,一般说来年率在3%—5%或其以下的物价上涨幅度可视为物价水平稳定。
③国际收支平衡。
一国在进行国际经济交往时,其“资本性项目”的收支、进出口商品收支、劳务收支以及无偿转移收支,大体保持平衡。
三、论述题1.论述财政的职能财政职能:政府活动所固有的经济功能。
①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通过对现有的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及技术结构的合理化,使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②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国民收入产生后通过分配形成的流量的收入分配和存量的财产分配。
财政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公平分配。
衡量公平分配的重要指标是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③稳定和发展职能A.稳定:经济稳定。
经济稳定的基本内容有:a.充分就业;b.物价水平稳定;c.国际收支平衡。
B.发展:经济发展,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基本需要。
第二章财政支出一、名词1.财政支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2.购买性支出: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物品或劳务所形成的支出,反映了政府在市场的交易。
《财政与金融》期末总复习指南(doc 7页)《财政与金融》期末总复习指导第一章财政导论1、财政的产生。
财政是个经济(分配)范畴和历史范畴;财政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财政的含义。
2、财政的发展。
财政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四种社会形态。
(1)封建社会财政范畴的延伸——公债和国家预算。
(2)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的主要收支情况。
3、财政的特征(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3)财政分配的形式一般采用货币分配形式。
(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4、财政职能的概念:(1)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
(2)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3)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
第二章财政收入总论1、财政收入按社会产品的价值分类。
2、影响财政收入数量的下限因素。
3、影响财政收入数量的上限因素。
第三章税收1、税收的特征:税收征税依据是国家政治权力,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种主要形式。
税收的形式特征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税制要素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1)纳税人。
(2)课税对象:含义。
(3)税率:我国现行税率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三种。
(1)(2)社会福利中的一部分。
(3)社会优抚。
1、社会保障的筹资模式。
2、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
3、财政补贴的性质(主体、对象)第八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1、国家预算(1)在综合财政计划中国家预算处于主导地位。
(2)国家预算的原则。
(3)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概念)。
(4)国家预算的编制:中央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5)国家预算的执行:中央国库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
2、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和特点。
3、国家预算管理体制(1)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其实质。
(2)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3)分税制的概念、内容及其优点。
第九章财政政策和财政平衡1、财政政策的概念。
财政与金融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属于( D )A.生产环节 B.交换环节 C.消费环节 D.分配环节2.我国目前最大的财政支出项目是( D )A.行政管理支出 B.社科文教支出 C.国防支出 D.经济建设支出3.下列税种中,属于财产税的有( B )A.农业税B.契税C.证券交易税D.土地使用税4.从支出顺序上进行控制,安排财政支出时首先应该保证( C )A.先农业后工业B.先更新改造后基本建设C.先消费后积累D.先简单再生产后扩大再生产5.各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D )A.公债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公共收费 D.各项税收6.将公债分为上市公债和非上市公债的分类标准是( C )A.债权人不同 B.发行主体不同 C.流动性不同 D.用途不同7.我国复式预算中,属于建设性的预算收入是( D )A.各项税收 B.非生产性企业亏损补贴C.教育费附加 D.经常性预算结余二、多项选择题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下限指标的因素,一类是刚性的,下列中属于刚性因素的有( ACDE )A.国防费支出 B.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C.行政管理费支出 D.警察部队支出E.教育费支出2.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土地、资本、劳动等社会资源的经济方式,其特征主要是( ABCE ).A.自由性 B.竞争性 C.平等性 D.计划性 E.法制性3.外汇的一般特征主要是( ADE ).A.国际性 B.流动性 C.稳定性 D.可偿还性 E.可兑换性4.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一般包括的环节有( ADE ).A.中央银行B.商业银行C.政策性银行D.股份制银行E.非银行金融机构三、改错题1.财政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企业”改为“国家”财政与金融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属于( D )A.生产环节 B.交换环节 C.消费环节 D.分配环节2.我国目前最大的财政支出项目是( D )A.行政管理支出 B.社科文教支出 C.国防支出 D.经济建设支出3.下列税种中,属于财产税的有( B )A.农业税B.契税C.证券交易税D.土地使用税4.从支出顺序上进行控制,安排财政支出时首先应该保证( C )A.先农业后工业B.先更新改造后基本建设C.先消费后积累D.先简单再生产后扩大再生产5.各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D )A.公债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公共收费 D.各项税收6.将公债分为上市公债和非上市公债的分类标准是( C )A.债权人不同 B.发行主体不同 C.流动性不同 D.用途不同7.我国复式预算中,属于建设性的预算收入是( D )A.各项税收 B.非生产性企业亏损补贴C.教育费附加 D.经常性预算结余二、多项选择题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下限指标的因素,一类是刚性的,下列中属于刚性因素的有( ACDE )A.国防费支出 B.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C.行政管理费支出 D.警察部队支出E.教育费支出2.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土地、资本、劳动等社会资源的经济方式,其特征主要是( ABCE ).A.自由性 B.竞争性 C.平等性 D.计划性 E.法制性3.外汇的一般特征主要是( ADE ).A.国际性 B.流动性 C.稳定性 D.可偿还性 E.可兑换性4.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一般包括的环节有( ADE ).A.中央银行B.商业银行C.政策性银行D.股份制银行E.非银行金融机构三、改错题1.财政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与金融》复习资料财政与金融复习题一、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1、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公共产品是( )A、自然环境保护区B、路灯C、闭路电视节目D、公共电视节目2、政府部门用于失业救济、养老金等方面的支出属于()A、购买性支出B、转移性支出C、行政管理支出D、资本性支出3、从交割的角度划分,金融市场可以分为( )A、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B、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C、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D、零售市场和批发市场4、月利率5厘,存款1000元,则一年的利息是()元。
A、5B、50C、500D、605、对事关全民族整体利益,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但公众又不愿意自觉使用的下列公共产品(),可采用免费方法。
A、公园B、公路C、医疗保障D、义务教育6、在销售收入中,只允许扣除外购生产资料中的非固定资产项目(或其已纳税金)的,称为()增值税。
A、消费型B、收入型C、增值型D、生产型7、以编制形式上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
A、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C、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D、总预算和单位预算8、我国习惯上将年息、月息、日息都以“厘”作单位,但实际含义则不同,若年息6厘,月息4厘,日息2厘,则分别是指( )。
A、年利率为6%,月利率为4‰,日利率为2‰B、年利率为6‰,月利率为4%,日利率为2‰C、年利率为6‰,月利率为4‰,日利率为2‰D、年利率为6%,月利率为4%,日利率为2%9、衡量一国财政收入的相对量指标主要有()。
A、财政收入总额B、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C、财政收入发展规模D、财政收入增长速度10、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工具(手段)的是()。
A、税收B、公共支出C、国家预算D、利率11、市场体制下资源配置的主体是()A、政府B、企业C、市场D、政府与市场12、我国2005-2008年以来实行的稳健财政政策属于()财政政策。
A、中性B、紧缩性C、扩张性D、复合性13、以下业务中,属于商业银行最传统的资金来源,同时也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负债业务的为( )A、资本金业务B、存款业务C、同业拆借业务D、再贷款业14、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中央银行会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其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
第一章一、财政的产生1.财政——分配问题经济范畴历史范畴2.财政产生的条件(1)经济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2)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二、财政的发展1.奴隶制国家的财政特征:(1)直接占有(2)收支混合(3)财政方式——实物、徭役2.封建制国家的财政(国债始于清朝末年最早的国家 1894 )特征:(1)税收形式(2)衍生变化(3)收支分离(4)形式变化,由实物转变为货币3.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特征:(1)形成了完整的体系(2)从货币方式体现——完全货币化(3)多样化(4)是宏观调控下的手段4.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特征:(1)兼顾各方利益(2)是社会再生产的环节(3)具有两重性:a、公共财政b、国有资产财政三、财政分配的主体——国家对象——社会产品的一部分目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四、财政的属性: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收支的对称性(平衡性)五、政府的职能1、基本职能:阶级统治社会管理2、具体职能:政治职能——军事、外交、安全、社会治安、政治宣传、民主法制建设经济职能社会管理职能法律职能六、政府失灵与干预经济的局限性1、政府不是无所不能的。
2、抽象政府是由具体的人组成的。
3、技术上的局限性。
第二章一、按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税 1、税收收入费 2、国有资产收入债 3、债务收入利 4、其他收入(事业收入、规费收入、国有资源管理收入、罚没收入)政府基金 5、专项收入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分配制度3、价格水平4、政府职能三、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1、利益兼顾原则2、增产节约,开辟财源原则3、正确处理筹集收入和发挥经济杠杆功能的原则4、区别对待合理(公平)负担原则四、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凭借公共权力,依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向经济单位和个人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五、税收的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六、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1、补偿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安排财政支出必须坚持的原则
2、社会保障制度核心内容
3、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经常性预算收入
4、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5、商业银行经营的业务范围,负债业务
6、货币层次
7、货币的流通手段
8、汇率升降与进出口的关系
9、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扩张性财政政策
10、财政分配的主体
11、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及包括的内容
12、比例税率及适用比例税率的个人所得项目
13、货币发展的具体形态
14、金融机构体系
15、测定通货膨胀程度的物价指数
16、判定自然人居民身份的标准
17、中央银行的职能
18、市场失灵的表现
19、财政产生的条件
20、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变动的因素
21、财政三大职能
22、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
23、国债的功能
24、单利和复利的计算
25、增值税的计算
26、贴现的计算
27、加强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及投入的范围和重点
28、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机理及特点
29、衍生金融工具
30、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31、政策性银行
32、票据贴现
33、对行政管理优化和控制的措施
34、个人所得税(劳务报酬、偶然所得、财产租赁)的计算
3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
第一章财政总论1财政概念总结:国家凭借其自身的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而取得自身履行职能所需的社会产品,从而产生财政分配。
单靠市场机制的调节难以达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效率最佳化,于是需要公共经济去解决市场失效问题。
公共经济就是财政。
2财政的职能分类:①资源配置:通过对现有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技术结构的合理化,使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获得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机制和手段: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
)②收入分配③稳定(充分就业、物价水平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发展3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
以“贸易顺差论”为中心内容。
代表人物:托马斯·曼;孟德斯鸠;拜切尔等。
内容包括:国防财政论、赋税转嫁论、保护关税论、限制王室经费论、赋税立法论。
第二章财政支出1财政支出分类:按国家职能、按经济性质(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1)购买性支出内容:1社会消费性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与外交、公共安全支出;国防支出;教科文体卫支出)2财政投资性支出(财政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更多通过负债融资获得资金,并最终收益的支出。
投资支出规模受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等多因素影响。
)(2)转移性支出:与居民个人福祉直接相关,受国家职能范围大小的制约和影响。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承担社会责任、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重要手段。
主要为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支出是政府付给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的补助支出。
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
)、社会福利(老、孤、残疾)、社会救助(贫困)、社会优抚(军)财政支出结构制约因素:政府职能、政府的工作重心及发展目标、经济体制及资源配置方式2财政支出规模及影响因素衡量标准:西方国家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通常是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我国习惯上采用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第一章1.财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条件,二是社会条件。
经济条件是指社会上存在着可供财政分配的那部分剩余产品。
社会条件是指国家的产生。
2.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3.财政的特征: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3)财政分配的形式一般采用货币分配形式。
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4.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5.财政的职能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是通过财政收支改变资源的配置,时限资源结构的合理化,是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内容包括:a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
B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C调节全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2)收入分配职能是指国家财政通过集中性收支调节社会上收支与财富的分配,使之达到公平与公正的分布状态。
内容包括:a调节企业利润水平。
B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
3)经济稳定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收支及财政政策使经济达到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
内容包括:a调节社会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
B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
C通过财政收支,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作用。
6.市场机制的缺陷:其一,市场机制不能提供公共财货。
公共财货又分三类,一是指政府向居民提供的用于维护社会秩序的设施和劳务;二是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而企业或个人缺乏投资动机或容易引起垄断的社会公共设施;三是指维持社会发展所必需,但不宜作为经营对象取得利润的事业。
其二,市场机制的“不完全性”。
其三,生产和消费往往受外在因素影响。
这里的外在因素指外在的效益和外在成本。
第二章1.财政分配包括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两个阶段。
2.财政收入:指国家预算收入,宝库中央级地方各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
财政与金融复习----YYT一、填空题1、价值形式的发展依次经历了四种形式,即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2、信用的基本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
(民间信用,国际信用)P1983、我国政策性银行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4、财政补贴的基本内容有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和财政贴息。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职能、分配收入职能和稳定经济职能。
(维护国家职能,监督管理职能)6、我国最早的现代银行是1897年在上海设立的中国通商银行。
二、单项选择题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是指(C )A、货币就是金银B、金银就是货币C、金银天然地最适宜充当货币D、金银不是货币2、作为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且与商品生产和交换紧密联系和信用是( A )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C、国家信用D、消费信用3、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不包括( D )A、保证币值稳定B、管理国库C、发行人民币D、保证企业用款4、中央银行是具有银行特征的(C )A、一般企业B、特殊企业C、国家机关D、中介机构5、影响财政收入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A )A、经济发展水平B、政府职能范围C、经济体制和分配政策D、价格6、财政不再集中企业折旧基金后安排的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属于( A )A、补偿性支出B、消费性支出C、积累性支出D、转移性支出7、政府部门用于失业救济、养老金等方面的支出属于( B )A、购买性支出B、转移性支出C、行政管理支出D、资本性支出8、现代银行最本质的特点是( D )A、信用功能扩大B、股份制形式C、利率水平过高D、信用创造9、下列为中国人民银行资金来源的是( C )A、居民储蓄B、财政透支C、流通中的现金D、外汇占用10、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是(D )A、储藏手段B、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D、价值尺度11、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是( A )A、职工劳动保险B、城市社会救济C、自然灾害救济D、农村社会救济12、当股份无限公司破产时,股东的清偿责任是(D )A、以其出资金额为限B、以其出资金额加上分配到的财产C、以其出资金额加上收益金额D、以其出资金额加上私人财产13、有价证券作为融资手段与商业票据的区别之一是主要用于(C )A、短期周转B、启动需求C、长期投资D、扩大社会投资总量14、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B )A、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正比B、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反比C、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反比D、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正比15、即期外汇交易也称( C )A、套汇交易B、期权交易C、现汇交易D、期货交易三、判断题1、财政补贴的性质属于购买性支出。
自考财政与金融学复习资料第一章财政总论复习要求:掌握财政的本质和职能,财政的的特征;理解财政产生的条件,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了解财政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复习重点:财政的本质、财政的职能。
复习难点:财政的职能导言:财政现象;国家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古代:国计、度支、国用;英文:Public Finance一、财政产生的条件1.经济条件——剩余产品2.政治条件——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二、财政的发展1.奴隶制国家财政奴隶制国家财政的收入项目:(1)王室收入和土地收入(2)贡物收入和掠夺收入(3)军赋收入(4)捐税收入奴隶制国家财政的支出项目:(1)王室支出(2)祭祀支出(3)军事支出(4)俸禄支出(5)生产性支出2.封建制国家财政收入:官产收入、田赋捐税收入、专卖收入、特权收入、债务收入。
支出:军事支出、王室费用和政府机构支出、宗教、文化支出、国债支出特点:(1)国家财政收支和国王个人收支逐步分离。
(2)财政分配形式由实物形式向货币形式转化,实物形式与货币形式并存,并有力役形式,这是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的。
(3)税收,特别是农业税收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
(4)在封建社会末期,产生了新的财政范畴——国家预算。
3.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债务收入支出:行政性支出、军事支出、社会福利、教育支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的支出、债务还本付息支出、特点:(1)财政收支全面货币化。
财政分配与成本、利润、价格、银行信用等范畴之间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也日益加强。
(2)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财政逐渐成为国家转嫁经济危机、刺激生产、干预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
(3)发行国债、实行赤字财政和通货膨胀政策,成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经常和比较隐蔽的手段。
(4)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加强,财政管理也更加完善,有比较健全的财政机构,较为严密的财政法律制度。
第一章公共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满足公共需要,由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形成的资金收支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运行中自发产生的缺陷或弊端,或者说,是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条件的因素以及市场运行结果中被认为不完善的方面。
外部效益:是指在提供一种产品或服务时,社会成本或利益与私人成本或利益之间存在的偏差,也就是一些经济主体在生产、消费过程中对其他经济主体所产生的附加效应,其分为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两种。
公共产品: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共同享用的产品和劳务,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使用它的人数规模变化而变化,如公共设施、环境保护、文化科学教育、医药卫生、外交、国防等。
1财政是怎样产生与发展的?为什么说国家的产生式财政形成的标志?答:首先财政的产生:1剩余产品的出现时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2阶级的出现时财政产生的社会根源。
其次财政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奴隶制财政;2封建制财政;3资本主义财政;4社会主义财政。
财政形成的标志:1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分配范畴;2财政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利的分配;3财政是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
4简述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标准和方式?答:首先是含义:在按市场要素分配的基础上,政府财政通过税收、补贴、转移支付等政策手段对市场分配的不公平进行调节的职能。
其次是标准:1最大福利总量论;2最低福利标准论;3公平与效率权衡论。
最后是方式:1税收;2转移支付;3社会保障制度;4公共支出;5通过财税政策鼓励社会慈善事业。
6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1公共性;2非营利性;3民主和法制性。
8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答:1垄断;2外部效应;3公共产品;4分配不公;5经济周期;6信息不对称。
9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与财政的关系?答:简单的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一些其他的多个环节在起作用,比如,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保障了人们的生活健康,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的生产、服务效率提高,剩余价值更多,自然财政收入也就增加,另外,财政收入的增加,使得政府有能力加大对新医改的财政投入,将进一步促进新医改政策的实施。
第二章购买性支出:是指财政预算中直接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费用。
转移性支出:是财政预算的单方面资金支付,而不相应地直接取得商品和劳务。
投资性支出:是指用于形成资产的资金支出,包括补偿性支出和积累性支出两部分内容。
财政补贴:是政府的一种转移性支出,是各级政府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为了达到调控经济运行或稳定社会等特定目的,对某些特定项目所实施的资金补助。
1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因素是什么?财政支出的规模是否越大越好?答: 因素有:1经济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
2政治因素,主要是政局稳定程度、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
3社会因素,主要是指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因素。
否,因为财政支出规模过大会产生如下危害:1影响人们的自由选择。
2产生出“挤兑效应”。
3导致通货膨胀。
4影响国际收支平衡。
2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主要区别有哪些?它们各自对社会总需求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何不同?答:购买性支出是指财政预算中直接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费用。
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包括用于国防、行政管理、教育、太空、公路、邮政、职业培训、水利、国家公园、图书馆等许多方面的开支,又称为消耗性支出。
这部分支出全部直接形成当期的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购买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市场性活动,政府通过购买性支出的增减对市场价格、供求的影响,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而对分配却起到间接影响。
而转移性支出是财政预算的单方面资金支付,而不相应地直接取得商品和劳务。
转移性支出包括两种方式:一是政府支出用于社会保障、财政补贴、债务还本付息等方面。
二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主要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拨付一定的财力。
转移性支出不构成当期的购买力,只引起当其利益的再分配,该项支出最终的使用结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对商品的供求和色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不如购买性支出更直接,但它对分配却起到直接的影响。
3社会保障的功能是什么?请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说明。
答:社会保障制度的收入补偿功能,是指为了保障失去或没有生活来源者、贫困者、遭遇不幸者和一切工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工作岗位后),仍能凭借保障提供的资金维持基本生活需要。
1收入补偿。
2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
3促进社会安定。
4保障劳动力扩大再生产。
5促进社会公平。
6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第三章税收:是指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和对经济的调控,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律预定的标准,向法人和公民强制征收一部分国民收入的基本方式,它体现以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税负转嫁: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纳税人通过提高售价或压低购价等办法,将税负转嫁给他人的一种经济现象。
国有资产收益:是指国有资产被投入社会生产和流通经营活动之后,所带来的超出原有国有资产投入量的价值。
债务收入:是政府作为债务人运用有借有还的信用形式取得的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一种补充形式。
1简述税收的基本要素。
答:1纳税人2征税对象3税率4纳税环节5税收优惠6违章处理6试分析公债产生的原因及其功能和作用。
答:公债产生的原因:1财政上的需要2社会闲置资金的存在3证劵市场的建立4信用制度的稳固5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功能和作用:1弥补财政赤字2筹措建设资金3调节经济运行7结合公债的负担及限度说明公债的规模是否越大越好。
答:公债负担是指公债的发行与偿还对各种经济主体产生的压力。
政府公债发行需考虑到一下问题:1成勾着的负担2发行者的负担3纳税人的负担4后代的负担公债限度是指政府举债的最高规模与数量界限。
所以,公债的发行,应该考虑到经济的运行情况,也就是说考虑到偿还的问题,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靠的是征税,纳税人的负担我们不许要考虑,这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安邦大计。
其次,要考虑到后代的负担,考虑到后代的偿还能力,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把过多的债务留给子孙后代,更不能寅吃牟粮。
第四章总预算:是与国家政权结构相对应的预算,由政府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汇编而成。
单位预算:是指列入部门预算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的年度收支计划。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又称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建立、规范国库集中收付活动的各种法令、办法和制度的总称,由国库集中收入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和国库集中账户管理支付三部分构成。
3简述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程序。
答:1自下而上上报预算收支建议数。
2自上而下下达预算收支控制指标。
3自下而上上报预算草案。
4自上而下批复预算。
第五章分税制体制:是分税制预算体制的简称,通常俗称“分税制”。
它是指在确定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范围的基础上,以税种为主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据此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种财政体制。
2简述分税制体制的构成要素。
答:1分权2分税3分管4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5分级预算第六章中性财政政策:分两种情况:1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比较合理。
这时保持财政收支总量的大体平衡和结构的基本稳定,以实现社会总需求的总供给同步增长,从而维持社会供求总量和结构的基本平衡。
2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是结构不尽合理。
这时实行的中性财政政策着力点是在结构上的有保有压,即加强薄弱环节,压缩过热环节,从而实现经济平衡发展。
均衡财政政策:是以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为前提选择的财政政策。
1简述制定财政政策的原则。
答:1统筹规划原则2标本兼治原则3长短结合原则4综合治理原则5简述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含义和内容。
答:紧缩性财政政策通常是为抑制经济过热、减少需求采用的一种政策。
内容:第一,增加税收,即开征新税种或提高税率。
第二,减少财政开支,即削减行政事业经费和转移支付或减少公共投资。
两方面必须同时进行,才能使财政预算有较多的盈余,从而达到抑制需求的目的。
6简述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含义和内容。
答:扩张性财政政策:是为刺激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采用的一种政策。
内容:第一,减税,即通过减少政府税收可增加个人和企业的收入或提高其可支配收入的实际价值,刺激消费和投资,其结果是社会总需求增加。
第二,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即增加行政事业开支和转移支付,扩大社会公共投资。
第七章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
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各种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贷款等业务活动性企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国家信用:是政府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利用信用形式筹集和运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配形式。
利率: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其本金的比率。
1简述货币制度的构成内容。
答:1货币金属的确定2货币单位的确定3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4准备金制度2简述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答:第一,我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
第二,人民币是我国唯一的合法通货。
第三,人民币的发行权属于国家。
第四,人民币的发行保证是国家拥有的商品物资、信用保证(如政府债券)、黄金、外汇储备等。
第五,我国金银和外汇储备由中国人民隐含集中掌握,主要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
4简述金融体系的构成环节和内容。
答:1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核心,并在金融体系中处理领导地位。
2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直接面向企业单位和个人,具体办理存贷款和结算等业务,以谋取利润为主要目标的特殊企业,是世界各国现代银行中最基本、最典型的银行组织形式。
3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以外的各种具体经营某一类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
第八章第九章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1年以内(包括1年)的短期资金交易市场。
资本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资金交易市场。
发行市场:也称为初级市场或一级市场,是指将新证劵从发行人手中转移到投资者手中的市场。
流通市场:也称为次级市场或二级市场,是指以发行在外的金融工具在转让时的买卖市场。
股票价格指数:是用以表示多种股票平均价格水平及其变动并衡量故事行情的指标,它是整体股票市场价格水平及变化的衡量标准。
汇率:外汇价格的表现形式是汇率。
套利交易:又称利息套利,是指套汇者利用不同国家短期利率的差异,将资金由低利国家跳入高利国家,以赚取利率差额收益的外汇交易。
1如何理解金融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答:一、有效聚集和转化资金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首先需要资金的推动,而金融市场在聚集和转化资金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优化资源配置经济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资金投入量的大小,而且还取决于这些资金能否被有效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