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血发放领取与报废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4
血液报废管理制度最新首先,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血液采购和库存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在采购血液制品时,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采购,选择合格的供应商购买产品,并对所购买的血液制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同时,医疗机构还要建立健全的血液库存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库存血液的保质期,及时处理过期血液,保证库存血液的质量。
其次,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血液使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在使用血液制品时,应该严格按照患者的临床需要和医疗指南进行合理使用,避免浪费。
医疗机构还应该建立用血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用血操作流程,加强用血监测和追踪,确保用血安全和有效。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该建立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血液制品在运输、保存、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合格、过期或无法使用的情况,医疗机构应该建立血液报废管理制度,及时将不合格、过期或无法使用的血液制品进行封存、标识、处理和报废,以避免对患者和医疗机构造成伤害和损失。
在建立血液报废管理制度时,医疗机构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
设立专门的血液报废管理机构和相关岗位,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在血液报废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
2.建立血液报废管理工作流程和规范操作程序。
制定血液报废管理工作流程,明确血液报废的操作流程和标准,规范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要求。
3.建立血液报废管理档案和记录。
建立血液报废管理档案和记录,对每一批次的血液报废情况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查阅和审核。
4.加强血液报废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定期组织对血液报废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血液报废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有效。
5.加强血液报废管理的宣传和培训。
定期开展血液报废管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对血液报废管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促进血液报废管理工作的落实和推动。
在血液制品的使用和管理中,医疗机构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血液报废管理制度,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目的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用血者身体健康,科学、规范、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2.机构职责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检测血样、配血、输血监测。
医务科检查《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执业医师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使用血液,提倡成分输血。
3.临床用血报批、申请、登记制度3.1、临床经治医师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订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3.2、凡患者血红蛋白低于100g和血球压积低于30%的属输血适应症,患者病情需输血治疗时,由经治医师决定需输血量、成份、性质。
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急诊用血及时)送交输血科备血。
3.3、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由医患双方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教部或业务副院长同意、备案,并记入病案。
3.4、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到太原中心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3.5、型血、血小板、(D)阴性等其他稀有血型的血制品,需慎重考虑用血量,输血科不储血。
原则上预定多少,用多少。
若输血科按预约要求已备好上述血制品,申请者又取消用血计划,在血制品的有效期内未能调剂使用,造成血制品报废,血费从预订科室收入中扣除。
3.6、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急诊急救输血、临床医师在合血单上注明“急诊”或“抢救”,并先口头向上级医师汇报申请,上级医师同意后进行急诊输血,抢救结束后按实际用血量在《临床用血申请单》上补填各级审批签字。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临床用血管理,规范临床用血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工作。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输血科、检验科、财务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三、职责分工1. 医务科负责临床用血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制定临床用血相关制度、组织临床用血培训、监督临床用血行为等。
2. 输血科负责血液的接收、储存、发放、配制、报废等工作,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3. 检验科负责血液样本的检测工作,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等。
4. 护理部负责临床用血的护理管理,包括输血前患者的评估、输血过程中的护理操作、输血后患者的观察等。
5. 财务科负责临床用血费用的管理,包括血液采购费用的核算、血液使用费用的结算等。
四、临床用血管理1. 临床用血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的原则,严格按照临床用血指南和标准执行。
2. 临床用血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严格控制输血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2)优先使用自体输血和成分输血,减少异体输血。
(3)合理使用血液制品,避免过度使用。
(4)加强输血后的监测,及时处理输血相关并发症。
3. 临床用血应当遵循以下程序:(1)患者需要输血时,由临床医师提出申请,填写《临床用血申请单》。
(2)输血科根据申请单进行血液的配制和发放。
(3)护理人员按照医嘱进行输血操作,并做好输血记录。
(4)输血后,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观察,及时处理输血相关并发症。
五、血液质量安全管理1. 输血科应当建立血液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血液的接收、储存、发放、配制、报废等环节。
2. 输血科应当定期对血液质量进行检查,包括血液的储存温度、有效期等。
3. 输血科应当建立血液报废制度,对过期、变质、污染的血液进行报废处理。
六、临床用血培训与教育1. 医务科应当定期组织临床用血培训,提高临床医师的临床用血知识和技能。
临床用血报废管理制度(一)根据《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报废管理暂行规定》制定血液报废管理;(二)血液报废管理实行院、科、库三级管理负责制,第一责任分别为院领导、医务科科长、血库主任。
(三)血库存放的血液制品因多种原因过期失效或变质必须及时申请报批后进行处理。
(四)血液报废申报程序:报损人首先填写“医疗机构血液报损申请、审批表”,报输血科(血库)和医务科两级管理第一责任人确认签字,并经医院分管院长审批后方可报废,将此袋血液从信息管理系统中出库。
(五)下列情况之一可以申请报废:1、超过保存期限的过期血液(浆);2、经仔细检查明确判断不合格的血液(浆),包括:(1)血袋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呈紫红色。
3、其他须查证认定为报废血液(浆)的情况。
(六)报废血液贴上“报废”标记,血库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并使用专用密闭式保存容器进行保管,不得丢失和污染环境。
(七)报废血监控:血库严格执行血液专贮冰箱温度管理和血液效期管理,规范血液的运输、发送和使用管理,控制血液过期报废或非正常报废。
开展对报废血液的适时监控,定期统计分析和查找报废原因,防止人为过失造成的血液报废。
(八)血库于每季度10 日前将上季度血液报废、报损统计情况上报至成都市血液中心。
(九)报废血处置流程1、报废血处置登记:报废血液实行单袋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血液来源、血袋编号、血液品种、血型、血量;报废原因、确认人、审核人、处置方式、处置时间、处置人、处置去向。
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 年。
2、报废血无害化处置:凡报废血液(浆)必须经高压灭菌专锅无害化处理(由液态变为固态)后,方可按医疗特殊垃圾管理要求交医疗废物暂存处回收处置。
3、三方签字:报废血处置方与医疗废物暂存接收方、医疗废物暂存方与环卫特殊垃圾场,三方履行报废血双交接签字登记手续,严防报废血液流失院外。
报废血液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提高用血安全水平,保护用血环境,确保公众饮食安全,保证用血质量和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文件,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以及使用血液产品单位的用血活动,包括接受献血、采集、储存、分配、输送、配血、使用、报废等全部过程。
三、血液报废管理1、严格执行血液报废的管理制度,建立血液报废台账,及时记录血液报废的数量、原因、种类等信息。
2、血液报废前应当进行妥善处理,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封存,防止外泄带来的危害。
3、血液临近超期使用、过期使用或者超过规定的使用期限的应当被及时予以报废,并按规定填写报废记录。
4、严格规范报废血液的处理方式,不得进行再利用或以其他形式外流河流、湖泊等,必须选择环保处理方式。
5、对于存在污染的血浆和血制品,必须在封存的同时标明污染的范围和原因,并定期进行检测。
6、血液报废的具体操作程序应当有专人进行,操作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确保过程的安全。
四、血液报废管理的责任与义务1、各级医疗机构和使用血液产品单位需建立专门的卫生医疗废弃物管理部门,专门负责血液报废的统筹管理和处理。
2、对于医疗废弃物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其对于医疗废弃物管理和处理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
3、建立血液报废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于医疗机构的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核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医疗机构和使用血液产品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包括血液报废的数量、报废原因、报废种类等信息。
5、对于血液报废后的卫生医疗废弃物要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置。
六、责任追究1、对于违反血液报废管理制度的医疗机构和使用血液产品单位,将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
2、对于惰性厌恶、案情较轻,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根据有关规定和职务追究责任。
病人死亡血液报废管理制度和流程图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以下是一个病人死亡血液报废管理制度和流程图的示例:病人死亡血液报废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病人死亡后血液的报废处理,确保血液安全和合规性,特制定本制度。
监利县妇幼保健院临床用血报废管理暂行规定为加强医疗机构报废血液的规范处置,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防止血液浪费,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报废血是指经采供血机构发至医疗机构而因各种原因不能输注予病人的血液(浆)。
第二条具有以下情况并经有关负责人审核确定的可认定为报废血:(一)超过保存期限的过期血液(浆);(二)经仔细检查明确判断不合格的血液(浆),包括:1.血袋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呈紫红色。
-1-(三)其他须查证认定为报废血液(浆)的情况。
第三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卫生执法监督机构负责对所辖医疗机构临床报废血液的日常监督检查,血液中心负责有关技术指导。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全过程的规范管理、技术指导和对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血液配送标准流程和血液报废管理流程,以及各级人员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血液报废管理制度,以及血液使用后血袋回收管理制度等。
第六条医疗机构临床报废血液(浆)实行院、科、室三级管理负责制。
医院院长、医务科长、输血科长(临床科主任)分别为临床报废血液(浆)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报废血的控制管理。
保证储血条件和必备设施,强化血液储存、血液规范配送、合理使用和使用后的管理,严格控制血液过期报废或非正常报废。
第八条凡输血科因某种原因需要报损的血液(浆),必须严格履行报告审核和无害化处理程序。
(一)报损人首先填写“医疗机构血液报损申请、审批表”(附表1),报输血科(血库)和医务科两级管理第一责任人确认签字,并经医院院长审批后方可报废。
输血科血液入库、保存、发放、报废制度1.目的加强血液入库、保存、发放、报废的过程管理,保障用血安全。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3.适用范围输血科4.职责输血科必须按照相应的规定对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的过程进行管理,并对过期血制品严格执行报废制度。
5.内容5.1 血液入库:血液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验收的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等。
凡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应拒绝领取,严禁不合格的血制品入库。
5.2 血液保存:领回的血液分别按血型、采血日期及品种的不同迅速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识。
红细胞悬液保存于2~6℃冰箱,血浆保存于-30~-40℃冰箱,血小板 20~25℃振荡保存。
5.3 血液的发放5.3.1 领血者与发血者必须共同查对病人姓名、性别、病区、床号、住院号、血型、血袋条码、血量、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5.3.2 血袋有破损、漏血;血液中有明显凝块;红细胞层呈紫红色;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有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标签破损、字迹不清等情况,一律不得发出。
5.3.3 血液发出后,献血者和病人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5.3.4 非医务人员不能领血,每人每次只能领取1位病人的用血,血液发出输血科后不得退回。
5.4 血液的报废5.4.1红细胞类及血浆类血液制品等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血液严禁从输血科发出。
5.4.2 为防止血液制品的过期,输血科应根据临床实际要求,量出为入,并严格遵守血液制品先进先出的原则,杜绝因不合格使用而致血液过期。
5.4.3 过期的血制品,废血袋应参照相应条例进行处理。
血液报废制度
为加强用血管理,珍惜血源,合理用血,减少血液浪费,特制定本制度。
1、上班、值班的所有工作人员,要经常清理和检查血液的保存期、有效期,调剂有效期短的血液先用。
2、血液的领取、运输、合血检验等,要轻拿轻放,注意防止血袋破损。
3、对于临近有效期的血液,要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力争在血液有效期内将血液使用出去,减少浪费。
4、对于超过效期、血袋破损等原因所致的血液报损,工作人员应填写“血液制品报废清单”,写明情况,签字后交科主任审查,医务科审查,最后请示分管院长,请求报损。
同时,填写“血液报损登记表”,登记备查。
5、报损血液批准后,报批单登记备案,以防查处。
6、血液报损后,同时从电脑中出库该血袋资料,并注明为报损血液。
7、报损血液送污物处理中心处理。
8、对于故意原因造成的血液浪费,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做出书面检讨赔偿经济损失并上报医院给予相应的处理。
血液报废流程
填表申请血液报废→科主任确认、审批→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分管院长)审批→电脑中出库该血液资料→血液无害化处理→记录保存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血液管理,确保血液安全,提高血液利用率,防止血液浪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报废血液的定义报废血液是指因以下原因无法继续使用的血液:1. 保质期已过或临近保质期;2. 检测不合格;3. 患者血液成分异常;4. 输血前、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5. 其他无法继续使用的血液。
三、报废血液的管理流程1. 报废申请(1)发现报废血液的科室应立即填写《血液报废申请单》,详细记录报废原因、数量、时间等信息。
(2)科室负责人对报废申请进行审核,确认报废血液的原因。
2. 报废审批(1)科室负责人将报废申请单报送至输血科。
(2)输血科对报废申请进行审核,确认报废血液的原因及数量。
(3)输血科将报废申请单报送至医院医务部。
(4)医务部对报废申请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输血科负责报废血液的销毁。
3. 报废记录(1)输血科对报废血液进行销毁后,应填写《血液报废记录表》,详细记录报废原因、数量、时间、销毁方式等信息。
(2)输血科将《血液报废记录表》报送至医务部,医务部负责归档。
四、报废血液的销毁1. 报废血液的销毁应在输血科监督下进行,确保报废血液无法再次使用。
2. 销毁方式:报废血液应采用专业设备进行高温高压消毒,确保报废血液无法再次使用。
3. 销毁记录:输血科应填写《报废血液销毁记录表》,详细记录销毁时间、方式、数量等信息。
五、监督与考核1. 医院医务部负责对血液报废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定期对相关科室进行考核。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医院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医务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血液报废管理制度,医院将更好地保障血液安全,提高血液利用率,降低血液浪费,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监利县妇幼保健院临床用血报废管理暂行规定为加强医疗机构报废血液的规范处置,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防止血液浪费,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报废血是指经采供血机构发至医疗机构而因各种原因不能输注予病人的血液(浆)。
第二条具有以下情况并经有关负责人审核确定的可认定为报废血:(一)超过保存期限的过期血液(浆);(二)经仔细检查明确判断不合格的血液(浆),包括:1.血袋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呈紫红色。
-1-(三)其他须查证认定为报废血液(浆)的情况。
第三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卫生执法监督机构负责对所辖医疗机构临床报废血液的日常监督检查,血液中心负责有关技术指导。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全过程的规范管理、技术指导和对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血液配送标准流程和血液报废管理流程,以及各级人员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血液报废管理制度,以及血液使用后血袋回收管理制度等。
第六条医疗机构临床报废血液(浆)实行院、科、室三级管理负责制。
医院院长、医务科长、输血科长(临床科主任)分别为临床报废血液(浆)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报废血的控制管理。
保证储血条件和必备设施,强化血液储存、血液规范配送、合理使用和使用后的管理,严格控制血液过期报废或非正常报废。
第八条凡输血科因某种原因需要报损的血液(浆),必须严格履行报告审核和无害化处理程序。
(一)报损人首先填写“医疗机构血液报损申请、审批表”(附表1),报输血科(血库)和医务科两级管理第一责任人确认签字,并经医院院长审批后方可报废。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临床输血制度1.政策临床用血过程中临床科室、手术室、检验科所必须遵守的管理制度。
2.目的保证临床合理、规范、安全用血,保证紧急抢救的及时用血。
3.标准3.1临床择期用血由专科责任医生决定,急诊用血由值班医生决定。
3.1.1择期用血的《临床输血申请单》要由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生审核签字,血库根据《临床输血申请单》中的要求配血。
3.1.2输血治疗为高风险治疗,仅限于在病区、手术室和急诊抢救室进行,抢救病人输血可在抢救地点进行。
门诊病人输血须收病区留观或收住院。
3.2血液及血制品使用管理3.2.1临床用血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
用血申请者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输血成分,严格控制输血量,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理。
3.2.2血库工作严格按照《血库工作管理规程》进行管理和运作。
3.2.3血液及血制品的保管由血库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血液及血制品保管制度》进行。
3.2.4临床用血必须有医嘱,病程记录中要有用血理由、有无输血反应,若有输血反应要有相应记录及临床处理的记录,术中用血应在手术记录或麻醉记录单中记录用血成分及用血量。
3.3临床用血工作流程3.3.1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申请3.3.1.1填写知情同意书病情需要用血时,首先应向病人及家属交待病情,签《输血〈血液制品〉治疗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内的所有项目应认真填写。
3.3.1.2填写输血前检查申请单用血前医生要开出备血/输血、交叉配血、输血前检查(即输血四项)、血型测定等医嘱,并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包括病人的姓名、床号、科别、住院号、临床诊断、血型、血液名称、用血量、用血时间、目的、辅佐检杏结果等),如果是备血需在备注处注明。
医生打印《临床输血申请单》,且要求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生手写审核签字,同时医生在HIS系统发送电子版本的《临床输血申请单》到血库。
3.3.1.3血液及血制品申请条件:3.3.1.3.1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a书面报告血红蛋白小于8.5g/dL;b血容量丢失大于20%;c体外循环手术预计血红蛋白小于8 g/dL;d血红蛋白小于10 g/dL的放疗/需手术者;e其它特殊情况。
发血工作制度一、目的为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发血工作流程,保障患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各科室临床用血的发血工作。
三、职责与分工1. 血库工作人员:负责血液制品的储存、发放、管理工作,确保血液制品质量安全。
2. 临床医护人员:负责向血库提出用血申请,接收血库发放的血液制品,并正确使用。
3. 输血科(血库):负责血液制品的采购、储存、发放、质量监控、输血技术指导等工作。
四、发血工作流程1. 用血申请:临床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及输血指征,填写《临床用血申请单》,经科室负责人签字后,提交至输血科(血库)。
2. 血库审核:血库工作人员对用血申请进行审核,确认申请单的真实性、合规性,核实患者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信息。
3. 血液制品发放:血库工作人员根据用血申请,发放相应血液制品,确保血液制品质量安全。
4. 临床接血:临床医护人员按照规范操作,接收血库发放的血液制品,进行核对、签字。
5. 输血:医护人员按照输血操作规程,为患者进行输血。
6. 输血后观察: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输血后的病情变化,做好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处理及记录工作。
五、发血工作注意事项1. 血液制品的储存:血库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要求,对血液制品进行储存,确保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
2. 血液制品的发放:血库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用血申请,发放相应血液制品,避免错发、漏发等情况。
3. 交叉配血试验:临床医护人员应确保患者血型准确,避免因血型不符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
4. 输血操作规程:医护人员应按照输血操作规程,确保输血安全。
5. 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输血后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相关部门。
六、培训与教育1. 血库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输血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 临床医护人员应掌握输血知识,提高输血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制度
1、入库:
(1)根据本院用血情况,每月向供血挂靠机构申请订血,以确保及时供血。
(2)管理医院发来的血液制品,应由检验科专业人员收取,并按照“三查、七对”认真逐袋核查验收,确定血液数量及质量无误后签收,并立即进行详细分类登记和输入电脑存档,保留“送血清单”,以备月底结算。
2、保存:
(1)及时将血液按血型、种类、采血日期分别依次排列存放于规定的冰箱内。
(2)血库冰箱应置于阴凉、通风的房间,周围环境符合卫生学要求。
(3)库血冰箱温度应控制在规定温度环境中,岗位当班时注意观察冰箱温度,并作好记录。
当贮血冰箱温度自动控制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查找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4)全血保存温度为4℃±2℃,血浆置-20℃以下,血小板保存温度22℃±2℃,轻振荡。
3、发放:
(1)工作人员应根据采血时间和先后依次发血。
(2)发血时应认真核对血型、编号等以及检查血液质量无异常,与取血双方共同确认后签字,并签署取血时间。
(3)发血者需在出库表内登记血液去向,包括用血科室、患者姓名、病案号、用量、出库时间等。
做好详细的登记和统计工作。
(4)血液发出后,留取的供血者血样和受血者标本保存冰箱至少一周。
血液储存、发放、临床输血和血液报废制度
一、严格履行用血审批、登记手续。
由中心血站专人专车为我院送血,由值班人员和专职人员核对验收无误后入库,输血科拒收私自拿来的血液。
二、值班人员负责验收数量及质量,发现问题及时与中心血站联系。
三、全血、红细胞悬液放4℃保存,血浆放-25℃保存,白细胞、血小板、冷淀淀取回后通知病房迅速使用。
四、供者血经与受者血液交叉配血无凝集无溶血反应后由配血者打印配血单并签名,并由患者所在病房的工作人员将配血单与血袋逐项核对无误后签名取走。
五、在输血前,认真检查血袋等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发现问题及时与输血科值班人员联系,否则血液发出后不得退换。
六、如果血液超过其使用期限仍未用完,则履行报废手续,由当班提出并写明原因并签字,最后由科主任核实并签名后作报废处理,报废的血液均需由专人登记,并送焚烧炉焚烧处理。
如私自报废血液,由此所产生的后果由当事者自负。
血液报废管理制度的一、前言血液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医疗领域,血液常常用于手术中、输血治疗及疾病诊断等方面。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有时也会出现血液报废的情况。
血液报废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可能对医疗质量和公共卫生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血液报废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必须重视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血液报废的定义和分类1. 血液报废的定义血液报废是指无法使用的、不再符合使用要求的血液制品和血液制品废弃后产生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废弃物。
2. 血液报废的分类(1)血液制品:包括全血、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冷冻血浆等各种血液制品。
(2)血液废弃物:包括固体、液体及气体血液废弃物,如输血管、注射器、针头等。
三、血液报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 减少资源浪费:血液是有限的资源,定期报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建立血液报废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2. 保障医疗安全:血液报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建立严格的血液报废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障医疗安全。
3. 促进医疗质量提升:通过对血液报废的管理,可以推动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流程的优化,提高医疗质量。
4. 保护环境:血液废弃物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建立血液报废管理制度可以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四、血液报废管理制度建立的原则和内容1. 建立专门机构医疗机构应建立专门的血液报废管理机构,专门负责血液报废管理工作。
2. 划分责任明确各部门和个人在血液报废管理中的职责和分工,健全相关制度和流程。
3. 制定管理规范制定血液报废管理的各项规范和标准,明确应怎样处理血液报废,避免出现不规范和混乱的情况。
4. 加强培训加强对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的血液报废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技能。
5. 建立监督机制建立血液报废管理的监督机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
六、血液报废管理的具体做法1. 血液报废的分类收集对医疗机构产生的各种血液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制定合理的收集管道和储存方案。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本办法所称临床用血是指为在我院实施诊疗的患者提供的全血及成份血。
第二条由市中心血站供给的血液,主要用于保障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其次为择期治疗的患者;择期用血的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家属优先提供用血。
第三条医务科、输血科负责制定全院用血计划,依据有关法律、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全院临床用血工作,并负责临床用血的组织协调、检查监督以及信息反馈和评价。
第四条临床科室对需要输血的患者及家属必须进行输血风险教育,对输血患者输血知识宣教覆盖率要求达到100%。
从门诊开始到整个诊疗过程,都要积极动员患者进行自体输血;对患者家属、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人员积极进行互助献血的宣传动员,确保宣教动员工作落到实处。
二、血液的采集与保存第五条亲友自助献血由市中心血站采集,并负责调配合适的血液供临床使用;患者自体输血的采集和保存由医院负责。
第六条医院任何科室不得私自组织联系血源或单独采血(自体输血除外)。
第七条输血科对血站送来的血液,要详细登记和核查血袋包装。
核查内容包括: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征号,献血者的姓名、血型、血液品种、采血日期、有效期、采血操作人员编号、血袋编号、储存条件。
对血液包装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的,或者标签记录项目不清、不符的,应拒收。
第八条输血科对验收合格的血液,要认真做好入库登记,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存放于专用设施内储存。
第九条输血科储血设施及保存条件应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值班人员要作好血液保存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
发现可疑时,及时报告,妥善处理。
储存血液报废时,应详细登记,填写血液报废申请报告,经科主任审签,报医务科批准后,按规定销毁。
三、临床用血的申请与审批第十条对临床用血,科室应根据患者治疗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血计划,按规定时限和要求将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
输血申请单由经治医师填写,按用血审批权限审签。
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标签的填写应项目齐全,字迹清楚,内容准确无误,对有输血史者要特别注明。
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库存管理领发和报废血液库存管理和领发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为了保证血液质量、避免差错的发生,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的血液专业知识教育。
血液的领发工作必须由血站、医院输血科(室)以及病房的医务人员担任。
一、血液外观检查血液和血液成分入、出库时均应进行外观检查,以初步判断是否异常。
根据保存时间、温度以及保存液的不同,库存血会发生各种变化。
其中有的对血液质量影响不大,有的将使血液严重变质,变质的血液如在临床输用,将造成严重不良反应甚至使患者死亡。
所以在使用前如何用肉眼观察,初步鉴定血液质量,是血库人员的基本职责之一。
由外观鉴定血液应在充分的自然光线或日光灯下进行(必要时可用放大镜检查),如血浆与红细胞尚呈混合状态,可静置10小时,待血浆析出再作检查。
(一)正常血液的肉眼观察血液采集入袋内多呈暗红色,有时呈鲜红色。
冷藏静置后,红细胞即下沉,沉降速度各不相同,一般72小时沉降基本完成。
通常血浆占容积的3/5左右,有形成分占2/5左右。
在充分的自然光或灯光下检查,血浆多呈草黄色或淡黄色,贮存的血液前几天血浆不透明,贮存10天左右变为半透明,由不透明变为半透明多在15天以内。
这种透明度的变化是由于血浆内的白细胞、血小板、冷不溶物等有形物质沉淀的结果。
血浆层内不应有肉眼可见的血块、絮状物或漂浮物。
有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均匀乳黄色或乳白色脂肪颗粒样漂浮物,在37℃加温时可溶解呈透明状,若细菌污染则加热后不透明。
在红细胞层的表面上能见到一层薄薄的均匀细致的灰白色沉淀物,这是白膜层(buffy coat),主要由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当保存时间延长,可由于外力的作用而形成各种形状,如荷叶状、放射波浪状、雪花状、龟裂状等。
这些异常改变,易使人怀疑是细菌污染所致,但经细菌培养为阴性。
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和血浆层的分界极为整齐清楚,红细胞呈暗红色,不含肉眼可见的血凝块或其他异常物质。
在采血过程中,由于血袋摇动或血液进入血袋的冲击力量,往往可在血液的表面形成大小不等的气泡。
输血科血液退库与报废管理制度一、输血科血液退库管理1、血液退库是指已经入库的血液及血液成分按照其保存、运输条件履行输血科退库手续返还给供血方的血液保护措施。
2、输血科不得有责任性血液退库。
3、出现下列情况输血科工作人员可履行血液及血液成分退库手续:3.1根据患者治疗需要已入库的全血(履行了全血审批手续)及机采血小板,由于患者病情变化不再使用的。
3.2冰冻血浆、冷沉淀解冻后出现下列情况的(不包括人为责任性因素):3.2.1血袋有破损,有渗漏;3.2.2血袋中有明显的凝块;3.2.3血袋中有明显增多的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3.2.3血浆呈暗灰色,或呈异常乳糜状。
3.3输血科供血者血型复查与血袋标识血型不符的。
3.4输血科发血过程发现供血者血液不规则抗体筛查呈阳性的。
3.5供血者血液及血液成分仍有其他须查证的情况如细菌性污染。
3.6供血方根据各医院临床输血的紧急需要进行调配的。
3.7血液及血液成分入库时有效期短且在效期内未发出的(与供血方事先协调好)。
4、输血科血液退库程序:4.1 输血科根据临床合理用血需要及时与供血方预约血液及血液成分,经检查核对无误后按输血科血液入库、核对、贮存管理制度的规定履行入库、贮存手续。
4.2输血科技术工作人员发现符合血液退库条件的血液及血液成分,应及时要求其他工作人员核实,无误后方可进行退库.4.3血液退库应明确血液退库时间、退库血液品种、献血代码、血型、血液数量。
4.4血液退库应进行交接班,纳入每日台帐管理及血费支出管理。
4.5办理血液退库的输血科技术工作人员应及时填写输血科血液退库处理记录表,写明血液退库原因,签署全名。
4.6与供血方办理血液退库时应双方仔细核对,确认后双签退库,并按照血液及血液成分保存及运输条件处理。
二、输血科血液报废管理1、输血科不得有责任性血液报废。
2、输血科非责任性血液报废标准:(1)血液及血液成分因质量问题退库返还供血方行报废;(2)血液成分因效期短且在效期内未能使用而过期的,退库返还供血方行报废;(3)血液临床输注过程中发生输血反应的,退回血液行报废;3、报废血液按医用废弃物处理办法处理。
血液接收、入库、核查、保存、发放、报废规程一、血液接收、入库、核查规程1、血液接收时必须认真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标签核对的主要内容是:1血站的名称;2献血编号或者条形码、血型;3血液品种;4采血日期及时间或者制备日期及时间;5有效期及时间;6储存条件;禁止将血袋不合格血液入库;2、接收后的血液经核对后,按不同品种,不同血型放入储血冰箱的指定位置,并根据血液信息进行登记和录入信息系统;3、血液交、接双方要当面核对并签字;二、血液的保存规程储血设施应当保证运行有效,储血环境应当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1、全血和红细胞悬液贮存在2-6℃条件下;2、血小板贮存在20-24℃条件下;3、洗涤红细胞贮存在2-6℃条件下,自备时起24小时内输注;4、白细胞浓缩液贮存在20-24℃条件下,自备时起24小时内输注;5、新鲜冰冻血浆贮存在-20—30℃低温冰箱内;6、冷沉淀贮存在-20—30℃低温冰箱内;7、储血室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每天用消毒液消毒一次,并作好记录;8、每台储血冰箱除自动显示装置,内部必须放置温度计,值班人员每4小时观察冰箱内温度一次,并作好记录;9、储血冰箱清洁消毒每周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并做好记录;10、储血冰箱出现故障时,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设备维修人员,如短期内不能修复,必须将血液转移到安全的冰箱内存放;三、血液的发放规程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或接受过医院专门培训并有上岗证的人员到储血室取血;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查对姓名、姓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有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过期或其它需查证的情况;8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四、血液的报废规程1、血液有下列情形之一应予报废:1外观有异常;2发现有渗漏现象;3储存时间超过有效期;2、需要报废的血液必须由科室负责人填写血液报废表,将报废血液作好标识并妥善保管,由血站质检人员确认后签字后返回血站,按规定处理;标本采集、送检、运送、接收、处理、保存和销毁规程1、目的保证标本采集到贮存过程符合本实验室检测及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标本质量;2、适用范围血液检测标本、检测留样标本及临床送检标本;3、职责相关工作人员负责标本的采集、送检、运送和交接;输血科工作人员负责血液检测样本的临时接收和暂存;检验人员负责标本的接收、处理、保存和销毁;办公室负责组织输血科业务人员对标本采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4、作业步骤4.1样本采集要求:4.1.1:知情同意:与患者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4.1.2:采集:1、采集前严格核对患者信息,抽取1-2ml的患者血液于EDTA-Na2/K2抗凝剂的普通塑料试管中或含有抗凝剂的真空管中;贴好与患者信息一致的条码;2、临床送检标本要求:1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集受检者血样6-10ml,一支EDTA-K2抗凝,另一支未抗凝,每支3-5ml;标识清楚,贴有与申请单一致的条码,申请单注明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史及检测项目等信息,48h内采集;2新生儿溶血病检查样本: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集母亲和新生儿血样各1-2ml,EDTA-K2抗凝紫盖;标识清楚,贴有与申请单一致的条码,申请单注明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印象及住院号床号等信息;于4℃保存72小时内检测;4.2运输要求:运送前做好各项安全保障工作,包装材料应满足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温、易于消毒处理的要求;采集的血液标本由采血人负责置于试管架上;4.3交接要求:1血液检测样本:a.接收质量要求:样本采集量3-5ml;标识清晰、粘贴规范;标本信息与交接单完全对应;离心后无溶血、重度脂肪;b.核对检查内容:样本送达后,检验科人员核对标本数量、检查标本质量,双方签字确认;所有接收的样本由检验人员进行电脑交接核对;2临床样本接收要求:a.质量要求:样本管使用正确;样本数量正确;每管样本量3-5ml;标识清晰,与申请单一致,申请单内容完整;b.核对检查内容:样本接收人员检查样本质量,采集时间,记录标本状态;登记时应给予唯一性编号,防止标本混淆;记录交接时间、送检人签字,报告方式为书面报告;3问题标本的处理:a.血液检测样本:溶血标本、标识不清或不规范,血样量不足、试管破损等不符合检测要求的标本,予以拒收,通过填写检验标本留取不合格拒收记录,通知留取科室,重新留样,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b.临床送检样本:样本标识不清、量不足、不符合检测要求的样本,通知临床重新送检样本,并告采集要求;4.4处理程序:检测样本3000-3800rpm离心15分钟,静置3-5分钟后按检测项目规程规定要求处理;4.5保存程序:输血科留取输血前传染病检测和血交叉血液标本一周;标本放入指定冰箱2-8℃保存;4.6销毁程序:实验室检测结束后的血样标本经高温高压处理后,交院内医疗废物暂存处,并做好相关交接记录;5、支持性文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6、相关记录检验科标本留样记录标本交接记录检测标本保存记录检测报告管理程序1.目的:对检测报告的内容、格式、编制、修改、签发、存档等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和客观而有效的检测报告;2.范围:适用于本输血科出具的检测报告的管理;3.权责:3.1负责检测数据的记录、汇总、分析和检测报告的编制;3.2负责检测报告的审核;3.3批准检测报告的签发;3.4负责检测报告盖章、发放、副本或拷贝存档;4.定义:无;5.工作程序:5.1对完成的每一次或每一系列检测项目要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地出具检测报告;5.2检测报告的格式和内容5.2.1检测报告由检测内容、检测结果、检测结论及检验、审核人签名等组成;报告的格式、内容应满足检测方法中规定的要求,尽量减小产生误解或误用的可能性,并且提供足够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是以下要求的内容:5.2.1.1标题:检测报告;5.2.1.2本实验室名称;5.2.1.3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在报告上编制编号和页码、以确保能够识别证书的唯一性和完整性;5.2.1.4日期:检测日期、有效日期,有必要时,给出抽样日期或接收日期;5.2.1.5检测结果:应按检测方法的要求给出结果适用时,带有法定测量单位;5.2.1.6检测人、审核人签字;5.2.1.7需要时应注明检测结果仅对本次样品有效;5.3报告的审核:技术负责人对检测报告的完整性、规范性,检测项目的齐全性,检测依据的正确性,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结论的正确性、检测人员资格等进行审核并签名;5.4检测报告收发登记:在传送检测报告的同时将检测报告的收发情况进行统一登记,填写,以便于检测报告的管理;5.5对检测结果有异议而进行复检的,复检后发出的检测报告的编号注明;5.6检测报告及检测原始记录的归档检测任务完成后,检测数据原始记录等归档保存,保存期在五年以上;交叉配血血标本采集操作流程1、用物:常规消毒盘一个,采血针头、止血带、试管浅紫色、小垫、用血申请单、血型检验报告单、试管标签、医嘱变更单、交叉配血登记表、病历、手套、手消毒液;2、输血前要先进行交叉配血血标本采集;双人核对医嘱;核对内容用血申请单、血型检验报告单、试管标签、变更单,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凝血四项结果无异常,患者已经签定输血知情同意书核对完毕;3、拿病历到病房评估病人;进病房后核对床头卡和床号;双人再次核对;核对内容用血申请单、血型检验报告单、试管标签、变更单,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凝血四项结果无异常核对完毕;4、在患者肘关节下放置一小垫,选择静脉,扎止血带,第一次消毒,松开止血带,戴手套,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第二次消毒范围大于6cm,开抽血针头;进针,抽完血后松开止血带,用棉签按压穿刺点;将试管的血液摇匀5次帮患者按压穿刺点五分钟;直到穿刺点不出血;5、脱手套,洗手,核对内容用血申请单、血型检验报告单、试管标签、变更单,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核对完毕;无误后,把标签贴在试管上,在用血申请单上签名,将用血申请单圈好试管;6、立刻把血标本送输血科;垃圾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洗手,在变更单上签名及时间,同时于交叉配血登记本上签名;静脉输血操作流程用物准备:病历、变更单、0.9%氯化钠注射液、输血器、常规消毒盘,输血观察卡,急救盒,消毒液、体温表、输血不良反应单、无菌盘、变更单今天有一个贫血的病人,血红蛋白浓度为60g/L,医生开医嘱需要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2U;带用物和病历进病房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1、量体温;2、询问输血史及过敏史;3、询问及核对血型;4、询问病人及家属知情情况;输血科交叉配血完成后,持病历,血液制品转运箱到输血科取血;核对内容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血型检验报告单、变更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及质量、血袋号及血液有效期,在发血报告单上领血者及核对者处签名;回到治疗室,检查用物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洗手,戴口罩;双人在治疗室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血型检验报告单、变更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及质量、血袋号及血液有效期,填写好输血观察卡、输血不良反应单眉栏;双人携用物到病房;按静脉输液方法建立静脉通道,挂上冲管液,排气,在患者手下放置一小垫,选择静脉,扎止血带,第一次消毒,松开止血带,戴手套,撕输液贴,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第二次消毒范围大于6cm;穿刺,贴好输液贴;收好小垫;调滴速;输血前再次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血型检验报告单、变更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及质量、血袋号及血液有效期;该次核对双人在床边核对;将血液轻轻摇匀,接血袋,调滴速;洗手,输血速度宜先慢后快前15分钟20滴/分,无不良反应后,根据病情及血液成分调节速度,输血后再次核对医嘱,填写输血巡视卡;在输血观察卡上填写输血开始时间,滴速,患者状况等;嘱病人不要随意调快滴速,以免引起不适,输血的肢体不要剧烈运动,如果局部有红肿胀痛,滴速明显减慢以及其他不适,请及时按铃通知护士;输血完毕;用生理盐水冲管,写上输血完毕时间;观察患者全身及局部情况,洗手,记录;回到治疗室,签名不良反应单,医嘱单,护理记录、领血单;定血型、交叉配血实验流程第一步信息核对:接到取血护士交接的定血型、交叉配血申请单,核对申请单、样本信息,再通过LIS系统查询核对申请单上填写血型与LIS系统中的血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或无血型,必须查找清原因后才进行下一步操作,并签写处理意见在申请单并签名;第二步试验操作:审核后的申请单交行班复核,行班试验前核对申请单、样本信息,核对符合要求后进行血型复核、交叉、抗筛、直抗卡式微柱,同时进行交叉管式盐水;试验离心等候时再核对申请单、样本信息、是否交叉加样等;第三步结果判读:认真判读试验结果,完全一致后再审核人员判读再次一致后,确认配血结果;第四步发血操作:再次核对申请单、样本管、卡式信息,完全一致后打印血型复核、抗筛、直抗结果、输血记录单,在配血者、发血者处签名,在复核者处签名;第五步送血操作:送血护士先核对输血记录单、血型复核、抗筛直抗结果,完全一致后,在取血处签名,将血液运送致病房并交接签名;第六步样品保存:定血型样品按规定按顺序保存7天,交叉样品必须放入标本冰箱分类保存7天;盐水介质配血法:1、取洁净小试管两支,分别注明主侧、次侧;2、主侧管分别加受血者血清2滴和供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管加供血者血清2滴和受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3400转/min离心15秒;轻轻摇动试管,观察结果;凝聚胺配血法1、取洁净小试管两支,分别注明主侧、次侧;主侧管:病人血清2滴+献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管:病人3%~5%红细胞悬液1滴+献血者血清2滴2、各加入LIM0.65ml,混匀后再加入Polybrene溶液2滴,并混合均匀,3400转/min离心15秒,弃上清,轻轻摇动试管观察是否凝集,如无凝集必须重做,最后加入Resuspending2滴,轻轻摇动试管混合并观察结果;3、如果凝集散开,配血结果相合;如果凝集不散开,配血结果不相合;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1.目的;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特别订本规程;2.范围;适合进行ABO血型鉴定相关科室的全体工作人员;3.职责;3.1科主任负责本规程的培训,考核及督促实施;3.2科室工作人员按文件进行操作并建立相关记录,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负责;3.3全科人员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4.原理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A抗原和B抗原,将血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四种;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ABO血型;正定型是用已知抗A和B分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表面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B抗原;反定型是用已知的A型红细胞和B型红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抗B;反定型中使用O细胞是为了检测抗A、抗B以外的不规则抗体;5,试剂5.1抗-A、抗B分型血清;5.2~5%、B、O、试剂红细胞;6试剂的质量控制;6.1每个工作日在实验开始前,对试剂进行外观检查,包括;有效期、有无渗漏等,试剂红细胞无明显溶血;6.2每个工作日在实验开始前,对所有的抗-A、抗-B、试剂红细胞按血型试剂确认操作规程进行特异性验证;6.3将试剂的厂家、批号及检测结果记录到血型试剂质量控制记录中;7.工作程序:7.1正定型:取洁净小试管2支,分别标记“抗A”、“抗B”,分别滴加抗A、抗B试剂1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加入受检者2%~5%红细胞1滴,混合;7.2反定型:另取洁净小试管3支,分别标记“AC”、“BC”、“OC”,各加入受检者血清2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加入A、B和O型2%~5%试剂红细胞1滴,混合;7.3以3400转/15秒或1000转/1分钟离心将试管轻轻摇动,仔细观察细胞扣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观察结果时既要看有无凝集,也要注意凝集强度,这将有助于亚型等的发现;8.结果判定:凝集强度的判断依据红细胞凝集强度判读标准进行;血型ABOAB正定型抗A抗B+--+-+-+AC-++-反定型BC+-+-OC----9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有技术问题或红细胞和血清本身问题,常见者有以下情况;分型血清效价太低,亲和力不强;红细胞悬液浓度过高或过低,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当出现前带或后带现象,使反应不明显误判为阴性反应;受检者红细胞表面抗原位过少或抗原性减弱等;受检者血清蛋白紊乱,常引起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受检者血清中减弱或缺乏应有的抗A或抗B.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溶血,误判为不凝集;由细菌污染或遗传因素引起,多凝集和全凝集,往往是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血清中有ABO血型系统以外抗体,如I冷抗体等,常干扰定型;观察细胞扣时手法不当,未发现弱凝集;如发现ABO正反定型不一致,首先要重复做实验一次必须用试管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使用质量合格的试剂以及细心观察和解读实验结果,就可以解决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必须进一步鉴定;10相关文件10.1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10.2临床输血技术更规范11记录11.1血型试剂质量控制记录;11.2血型检定及结果登记;RH血型操作规程1.目的;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特制订本规程;2.范围;适合进行Rh血型鉴定相关科室的全体工作人员;3.职责3.1科主任负责本规程的培训、考核及督促实施;3.2科室工作人员按文件进行操作并建立相关记录,为实施结果的准确性负责;3.3全科人员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4.原理Rh血型系统主要有五种抗血清,即抗D,抗C,抗c,抗E,抗e;用五种抗Rh分型血清来检查红细胞抗原;在临床输血中,一般只做D抗原的鉴定,凡被检红细胞和抗-D血清凝集着为Rh阳性,不凝集者为Rh阴性;5试剂,抗-D血清;6.试剂的质量控制:每个工作日在实验开始前,对试剂进行外观检查,包括:有效期、有无渗漏等;对所有的抗-D血清按血型试剂确认操作规程进行特异性验证;将试剂的厂家、批号及检测结果记录到血型试剂质量控制记录中;7.工作程序:7.1取洁净小试管1支标识“抗-D”,加抗-D试剂1滴于试管底部,再加受检者2%~5%红细胞悬液1滴,混合;7.2以3400转/15秒或1000转/1分钟离心,肉眼观察细胞扣,根据凝集情况判断结果;8.1结果判断:凝集者为RhD阳性,不凝集者再次检测,再次检测不凝集者为RhD阴性;8.2凝集强度的判断依据血型试剂确认操作规程9.注意事项:9.1红细胞悬液浓度不能过高或过低,抗原抗体比列不当会出现前或后带现象,出现假阴性结果;9.2试剂或被检血清和红细胞的比例要适当,否则会漏检阳性结果;9.3观察细胞扣时手法要得当,防止用力混匀而漏检弱阳性;10.相关文件10.1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10.2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不规则抗体筛选实验操作规程1.目的: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特制订本规程;2.范围:适合输血科血库全体工作人员;3.职责3.1科主任负责本规程的培训、考核及督促实施;3.2科室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4.原理红细胞血型抗体除了抗A,抗B外,可能含有潜在的其他不规则抗体,而导致输血反应等问题;血型抗体分子的物理特性与血清学的反应性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抗体主要分为IgM和IgG抗体,IgM抗体长度大于35.7nm,在盐水介质中能直接相连相应的红细胞,使之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IgG抗体长度大于24nm,在盐水介质中不凝集,而只能致敏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所以用3人份基本含盖常见抗原的O型红细胞,在不同的介质中检测,盐水介质、凝聚胺介质或抗人球蛋白介质等只要血清中存在常见的IgM和IgG不规则抗体,在不同的介质中就会和筛选细胞发生凝集;5.仪器、材料与试剂5.1凝聚胺试剂5.2筛选细胞6.试剂的质量控制:每个工作日在实验开始前,对筛选细胞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无明显溶血,在有效期内;同时记录试剂厂家和批号;7.工作程序及结果判断:7.1取试管3支,分别标记“1”、“2”、“3”、各管加患者血清2滴,分别加入1、2、3号筛选细胞各1滴,混匀;以3400转∕离心15秒或1000转∕离心1分钟;7.2观察结果,3号管中有1管以上阳性者,为抗体筛选实验阳性,说明被检血清中存在IgM类抗体,要送血站进行抗体鉴定;7.33管均为阴性,表示在盐水介质中抗体筛选阴性,说明被检血清中不存在1gM类抗体;再将3管继续做聚凝胺实验;7.4在聚凝按介质中,3管中有1管以上阳性者,为抗体筛选试验阳性,说明被检血清中存在1gG类抗体,要送血站进行抗体鉴定,7.53管均为阴性,表示在2种介质中抗体筛选均为阴性,说明被检血清中不存在不规则抗体;8相关文件;8.1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范8.2临床输血技术规范9记录交叉配血实验1;目的;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保证安全输血,特制订本规程;2.范围:适合输血科血库全体工作人员;3.职责:3.1科主任负责本规程的培训、考核及督促实施;3.2科室工作人员按文件进行操作并建立相关记录,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负责;3.3科室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4原理4.1交叉配血实验分“主侧”即病人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相容性实验;“次侧”即献血者血清与病人红细胞的相容性实验;分别用盐水介质法检测IgM类不规则血型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实验不合,用凝聚胺介质法检测IgG类不规则血型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实验不合;4.2凝聚胺介质法中低离子介质可以促进红细胞和相应抗体的反应,在加入凝聚胺后,带正电荷的凝聚胺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促进红细胞之间互相接近,引起的红细胞产生非特异性的凝集反应;如果是由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凝集,则会在加入再悬液时散开;5.材料与试剂聚凝按试剂盒;5.2抗A.抗B分型血清;5.35.4抗-D血清;6.试剂的质量控制;聚凝胺实验过程中,加入重悬液之前如无凝集时,将阳性对照血清代替待检血清按7.3操作进行质量实验,结果出现凝集,证实实试剂有效;7工作程序;7.1查看输血申请单,核对申请单与血样管上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等内容无误,方可进行配血;7.2依据ABO血型定型操作规程,Rh血型定型操作规程进行献血者的受血者的ABO血型正反定型和Rh血型的复查;7.3盐水介质配血7.3.1取试管2支,分别标记“主侧”、“次侧”,“主测”管加患者血清2滴,献血者2-5%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管加献血者血清2滴,患者2-5%红细胞悬液1滴,以3400转/离心15秒或1500转/离心1分钟,以肉眼观察细胞扣,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7.3.2主次管凝集或溶血的要查找原因;7.3.3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及溶血现象,为盐水介质配血结果阴性,再将原主次管继续进行凝聚胺介质法配血;7.4凝聚胺介质配血7.41各管加LIM液0.7ml14滴,混匀,加凝聚胺试剂2滴,混匀后3400rpm离心15秒,弃取上清液,不要沥干,轻摇观察由凝聚胺引起的红细胞凝集;7.42有凝集时各加入2滴垂悬液轻摇看结果:由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红细胞凝集应在1分钟内完全散开,若是由免疫性抗体引起的凝集,反应则不会完全散开;7.4.3凝聚胺介质配血阳性者,疑似由IgG抗体造成,需进一步抗体鉴定;8注意事项8.1若红细胞中含有较多血清或血浆则需用盐水洗涤细胞一次;8.2若加凝聚按试剂后未见红细胞凝集需重做,可能是患者使用肝素类药物中和聚凝胺所致,需多加1滴poiybrene凝聚胺试剂以中和肝素;8.3观察盐水介质配血结果后,在阴性情况下再进行凝聚胺介质配血,如盐水介质配血结果为阳性,则勿需进行凝聚胺配血;8.4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没完全析出时,要放置到37水浴箱中15分钟,然后再离心;以防未完全析出的纤维蛋白影响判断结果;9结果判断:凝集强度的判断依据血型试剂确认操作规程10.相关文件10.1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10.2临床输血技术范围11记录11.1交叉配血实验记录报告单血液入库、管理一、血液领取、接收、入库、核对、账目登记一医院临床用血均须由所在行政区域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提供,不得自行采集异体血液;二到血站取血时,医务人员须持单位盖章的取血介绍信须注明血型、血液品种、数量、规格及取血人姓名前往、专车运送、专人保管、用冷链设施贮存;三输血科血库接到血站血液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仔细检查每袋血液是否有溶血、重度乳糜、破损、污染等情况;核对项目包括:规格、数量、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密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献血编号或条形码、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和时间或制备日期和时间,失效日期及时间、储存条件;。
版本/修订号: 1/0
程序文件生效日期: 2011-12-30 第1页共3页
临床用血发放、领取与报废管理制度
1目的
明确临床用血发放与领取管理规范,要求输血科工作人员与临床取血医护人员共同严格遵守,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2适用范围
适用临床用血发放与领取整个过程中。
3职责
输血科发血人员与临床取血医护人员执行;
配发血组组长与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
4工作程序
血液发入与领取
4.1.1根据临床科室的输血申请,准备符合要求的血液制品后,即可通知临床科室取血,临床用血科室必须派医务人员持《取血单》到输血科取血,严禁患者家属和非医务人员取血;
4.1.2发放、领取血液时,输血科值班人员首先审查取血单是否符合要求,填写是否完整,审查无误后由用血科室工作人员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共同查对患者信息(患者姓名、住院号、患者血型)、血袋信息(血源号、血液成分、剂量、血型等)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确认无误后共同签字;
4.1.3从冰箱内取出全血和血液成分时应轻拿轻放,不得磕碰,以免破坏。
认真检查血液外观、质量,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4.1.3.1血液成份标签与实际申请成份血不符、破损、脱落、字迹不清。
4.1.3.2血袋有破损、渗漏。
4.1.3.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1.3.4血浆中有明显的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4.1.3.5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4.1.3.6在未摇动时保养液层或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明显溶血。
版本/修订号: 1/0
程序文件生效日期: 2011-12-30 第2页共3页
4.1.3.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4.1.4血液在检查无质量问题后,对照输血申请单经计算机管理系统将血液发给相应患者,并打印发血单,粘贴含有输血反应卡的受血者标签,确认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发血单一式两份,原始联由我科存档,复写联由经治医生粘贴在病历中存档。
4.1.5血液发出后住院患者由电脑收费系统自动收取相关费用,急诊科患者应在发血前开收费计价单交费并存档。
4.1.6在配发血管理工作站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时,依照申请单上的信息,启用手写配发血报告单。
待工作站恢复正常后,在电脑程序中补办发血手续,补打发血单,并将补打发血单与手写发血单粘贴在一起归档。
4.1.7输血科不得将无偿献血的血液进行有偿买卖,不得将未经复检或复检不合格的血液向临床提供。
其它医院因抢救患者需要从我院调济血液时,必须经医务部批准,由我科开具计价单交费后,方可发放,并打印发血清单,双方签字,原始联由我科存档,复写联由取血单位存档。
4.1.8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4.1.9临床医护人员应使用医院统一配发的专用取血装置运输血液成分,尽量缩短运输时间,确保血液质量。
4.1.10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4℃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可能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4.1.11如临床科室反馈回发生不良反应信息,应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予以及时处理。
血液报费
4.2.1质量负责人起草血液报费标准。
4.2.2输血科应注意进库血液的失效期,以防止不必要的浪费,血液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4.2.3值班人员每天应该对存放血液的专用储血冰箱进行温度检查,确保冰箱运转正常和血液质量安全。
4.2.4值班人员在血液入库后保存、发放过程中及临床输血前发现的不合格血液应做报废处理。
版本/修订号: 1/0
程序文件生效日期: 2011-12-30 第3页共3页
4.2.4.1值班人员对库存中发现不合格血液要及时进行隔离存放。
对发出后或临床输注前发现的不合格血液收回后进行隔离,经科室质量管理人员判定,填写《血液报废销毁登记表》,呈报科主任审批。
4.2.4.2科室主任签署血液报废审批意见后,由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将不合格血液核对、清点后按照有关传染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交由科室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处理。
4.2.4.3对于临床退回、经审核确为不合格血液,值班人员应及时在报费系统中退回相关血费。
4.2.5不合格血液报废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中任何一项者即为不合格):
4.2.
5.1超过保存期的血液。
4.2.
5.2保存过程中发现了严重溶血、凝块、乳糜、破袋、渗漏或采血管、转移管近端口密封不严的血液。
4.2.
5.3标签丢失或破损难辨、模糊不清的血液。
4.2.
5.4其它经判定需要报废的血液等。
4.2.6 科室质量管理人员每月对报废血液情况进行统计汇总与分析,同时从电脑中出库该血袋资料,注明为报损血液并写出书面报告。
5 支持性文件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卫医发[2006]167号
《临床输血医疗废物管理程序》
6 相关表格
《非发血出库登记表》
《伊通满族自治县民族医院发血单》
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生效日期
赵建丽王文杰赵新宇2011-12-30
非发血出库登记表
时间血液
成分
血袋号血型
患者
姓名
病案号发血单号
回库
原因
经手者批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