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血发放领取与报废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4
三、血液保存、发放和报废制度
(一)血液入库管理
1.全血、成分血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形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
2.
1.
2.
全血4
悬浮红细胞4±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
浓缩少白细胞红细胞4±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
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4±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4±2℃24小时内输注。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4±2℃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
浓缩血小板(手工)22±2℃24小时(普通袋)或5天(轻振荡、专用袋制备)。单采血小板同浓缩血小板。
新鲜冰冻血浆-20℃以下一年。
普通冰冻血浆-20℃以下四年或五年。
冷沉淀凝血因子-20℃以下一年。
其他制剂按相应规定执行。
3.
4.
5.
/m3
1.
2./病室、
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八不发):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4.输血科(血库)应按照保存日期的先后次序,先入先出的原则发血,临床医护人员不应拒领。
5.
6.
1.
(1
(2
(3
(4
(6
(8
2.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在2~6℃冰箱存放超过24小时或未输完必须报废。
3.洗涤红细胞在2~6℃冰箱存放超过24小时(或超过保存期)应报废。
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库存管理领发和报废
血液库存管理和领发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为了保证血液质量、避免差错的发生,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的血液专业知识教育。血液的领发工作必须由血站、医院输血科(室)以及病房的医务人员担任。
一、血液外观检查
血液和血液成分入、出库时均应进行外观检查,以初步判断是否异常。根据保存时间、温度以及保存液的不同,库存血会发生各种变化。其中有的对血液质量影响不大,有的将使血液严重变质,变质的血液如在临床输用,将造成严重不良反应甚至使患者死亡。所以在使用前如何用肉眼观察,初步鉴定血液质量,是血库人员的基本职责之一。由外观鉴定血液应在充分的自然光线或日光灯下进行(必要时可用放大镜检查),如血浆与红细胞尚呈混合状态,可静置10小时,待血浆析出再作检查。
(一)正常血液的肉眼观察
血液采集入袋内多呈暗红色,有时呈鲜红色。冷藏静置后,红细胞即下沉,沉降速度各不相同,一般72小时沉降基本完成。通常血浆占容积的3/5左右,有形成分占2/5左右。在充分的自然光或灯光下检查,血浆多呈草黄色或淡黄色,贮存的血液前几天血浆不透明,贮存10天左右变为半透明,
由不透明变为半透明多在15天以内。这种透明度的变化是由于血浆内的白细胞、血小板、冷不溶物等有形物质沉淀的结果。血浆层内不应有肉眼可见的血块、絮状物或漂浮物。有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均匀乳黄色或乳白色脂肪颗粒样漂浮物,在37℃加温时可溶解呈透明状,若细菌污染则加热后不透明。在红细胞层的表面上能见到一层薄薄的均匀细致的灰白色沉淀物,这是白膜层(buffy coat),主要由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当保存时间延长,可由于外力的作用而形成各种形状,如荷叶状、放射波浪状、雪花状、龟裂状等。这些异常改变,易使人怀疑是细菌污染所致,但经细菌培养为阴性。
血液报废制度
为加强用血管理,珍惜血源,合理用血,减少血液浪费,特制定本制度。
1、上班、值班的所有工作人员,要经常清理和检查血液的保存期、有效期,调剂有效期短的血液先用。
2、血液的领取、运输、合血检验等,要轻拿轻放,注意防止血袋破损。
3、对于临近有效期的血液,要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力争在血液有效期内将血液使用出去,减少浪费。
4、对于超过效期、血袋破损等原因所致的血液报损,工作人员应填写“血液制品报废清单”,写明情况,签字后交科主任审查,医务科审查,最后请示分管院长,请求报损。同时,填写“血液报损登记表”,登记备查。
5、报损血液批准后,报批单登记备案,以防查处。
6、血液报损后,同时从电脑中出库该血袋资料,并注明为报损血液。
7、报损血液送污物处理中心处理。
8、对于故意原因造成的血液浪费,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做出书面检讨赔偿经济损失并上报医院给予相应的处理。
血液报废流程
填表申请血液报废→科主任确认、审批→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分管院长)审批→电脑中出库该血液资料→血液无害化处理→记录保存
血袋回收和报废管理制度
血袋回收和报废管理制度
1.为规范血袋的收集、包装、交接、运输和报废管理,防止设施、环境受到污染和发生输血交叉感染,更防止血袋流入社会被再次利用等,切实保障工作人员和临床输血安全,各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2.严格执行血袋回收和报废管理程序。
3.输血科工作人员在发放血液时,应通知取血者输血完毕后必须及时将空血袋送回输血科进行报废处理,临床科室不得私自报废血袋。
4.临床输血执行护士在输血完毕后,应立即将空血袋放入黄色医用垃圾袋,简单捆扎后贴上医疗废物标签(标签上应注明科室名称,血袋数量,及日期和时间),并置于2~6℃专用冰箱内保存24小时,再由专人送到输血科。若科室内无专用冰箱,应立即由专人送到输血科进行24小时保存。
5.输血科接收空血袋时,应对照《配、发血登记本》与运送者进行逐一核对,并签字交接。对需要保存的,应立即置于2~6℃专用冰箱内保存24小时。
6.对所有保存已超过24小时的空血袋,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及时填写《医疗废物交接记录表》,并及时与科室清洁人员进行数量清点和签字交接,以便清洁人员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下一步处理。
7.输血科清洁人员在将报废的`空血袋交接给本院医疗废弃物处理专职人员收集前,应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初步无害化处理,并将初步处理过的血袋放入黄色医用垃圾袋,密封后贴上医疗废物标签(标签上应注明科室名称,血袋数量,及日期和时间)。交接时,双方应在《医疗废物交接记录表》上签字记录。
8.所有报废血袋,最终均应由医院医疗废弃物处理专职人员定时收集后交接给黄山市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统一处理。因血液具有潜在的传染性,禁止将空血袋交给非指定人员和非指定机构处理。
报废血液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规范和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提高用血安全水平,保护用血环境,确保公众饮食安全,
保证用血质量和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
国家有关文件,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以及使用血液产品单位的用血活动,包括接受献血、采集、储存、分配、输送、配血、使用、报废等全部过程。
三、血液报废管理
1、严格执行血液报废的管理制度,建立血液报废台账,及时记录血液报废的数量、原因、种类等信息。
2、血液报废前应当进行妥善处理,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封存,防止外泄带来的危害。
3、血液临近超期使用、过期使用或者超过规定的使用期限的应当被及时予以报废,并按
规定填写报废记录。
4、严格规范报废血液的处理方式,不得进行再利用或以其他形式外流河流、湖泊等,必
须选择环保处理方式。
5、对于存在污染的血浆和血制品,必须在封存的同时标明污染的范围和原因,并定期进
行检测。
6、血液报废的具体操作程序应当有专人进行,操作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确保过程的安全。
四、血液报废管理的责任与义务
1、各级医疗机构和使用血液产品单位需建立专门的卫生医疗废弃物管理部门,专门负责
血液报废的统筹管理和处理。
2、对于医疗废弃物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其对于医疗废弃物管
理和处理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
3、建立血液报废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于医疗机构的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核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医疗机构和使用血液产品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包括血液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1、血库必须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购进血液,不得使用无血站(库)名称和许可证号标记的血液。
2、各科室用血,必须根据输血原则,严防滥用血源。
3、预约血办法:患者需输血时,应由临床主管医
1、血库必须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购进血液,不得使用无血站(库)名称和许可证号标记的血液。
2、各科室用血,必须根据输血原则,严防滥用血源。
3、预约血办法:患者需输血时,应由临床主管医师逐项认真填写输血单,值班护士按医嘱行“三对”后,给病人采交叉血,试管上应贴标签,并注明科别、姓名、床号、住院号,于输血前一天送血库(急症例外)。
4、血库工作人员根据临床各科室预约血量,应及时与血站联系,备好各型血液,保证临床用血量,不得有误。
5、血库工作人员接受标本时,应逐项进行认真核对,无误后将标本收下备血。
6、凡血库所备各型血液,应有明显的标志,分格保存在4℃冰箱内,并随时观察冰箱内温度变化。
7、血库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血液交叉试验操作规定进行交叉试验,必要时复查血型,并观察全血,应无脂血、无溶血、血袋应密封,绝对无误,方可发出。
8、取血护士在取血时,应认真核对本科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及交叉结果、储血号和供血者姓名、采血时间、血型等输血单上的各项目,无误后方可将血液拿出血库。
9、如果输血出现反应,应由临床主管医师向血库说明情况,并与血站一起查明原因。
10、血库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入库、出库血量、库存血量帐目清楚,认真保管,非经院领导、财务科批准,不得私自销毁。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二)
临床⽤⾎发放、领取与报废管理制度
临床⽤⾎发放、领取与报废管理制度
1⽬的
明确临床⽤⾎发放与领取管理规范,要求输⾎科⼯作⼈员与临床取⾎医护⼈员共同严格遵守,确保临床⽤⾎安全。
2适⽤范围
适⽤临床⽤⾎发放与领取整个过程中。
3职责
3.1 输⾎科发⾎⼈员与临床取⾎医护⼈员执⾏;
3.2 配发⾎组组长与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
4⼯作程序
4.1⾎液发⼊与领取
4.1.1根据临床科室的输⾎申请,准备符合要求的⾎液制品后,即可通知临床科室取⾎,临床⽤⾎科室必须派医务⼈员持《取⾎单》到输⾎科取⾎,严禁患者家属和⾮医务⼈员取⾎;
4.1.2发放、领取⾎液时,输⾎科值班⼈员⾸先审查取⾎单是否符合要求,填写是否完整,审查⽆误后由⽤⾎科室⼯作⼈员和输⾎科值班⼈员共同查对患者信息(患者姓名、住院号、患者⾎型)、⾎袋信息(⾎源号、⾎液成分、剂量、⾎型等)及交叉配⾎试验结果,确认⽆误后共同签字;
4.1.3从冰箱内取出全⾎和⾎液成分时应轻拿轻放,不得磕碰,以免破坏。认真检查⾎液外观、质量,凡有下列情况之⼀的,⼀律不得发出:
4.1.3.1⾎液成份标签与实际申请成份⾎不符、破损、脱落、字迹不清。
4.1.3.2⾎袋有破损、渗漏。
4.1.3.3⾎液中有明显凝块。
4.1.3.4⾎浆中有明显的⽓泡、絮状物或粗⼤颗粒。
4.1.3.5⾎浆呈乳糜状或暗灰⾊。
4.1.3.6在未摇动时保养液层或⾎浆层与红细胞的界⾯不清,或交界⾯上出现明显溶⾎。
4.1.3.7红细胞层呈紫红⾊。
4.1.4⾎液在检查⽆质量问题后,对照输⾎申请单经计算机管理系统将⾎液发给相应患者,并打印发⾎单,粘贴含有输⾎反应卡的受⾎者标签,确认⽆误后,双⽅共同签字后⽅可发出。发⾎单⼀式两份,原始联由我科存档,复写联由经治医⽣粘贴在病历中存档。
报废血液管理制度
1.三方责任:血液报废管理实行院、部、科三级管理负责制,第一责任分别为院领导、医务部部长、血库主任(临床用血科主任)。
2.血库存放的血液制品因多种原因过期失效或变质必须及时申请报
废处理。
3.血液报废程序:由血库工作人员填写“血液制品报废申请审批单”,经科主任确认、批准,报业务院长审批后医务部备案,交财务部下账即可作报废处理,将此袋血液从信息管理系统中出库。
4.下列情况之一可以申请报废:
(1)肉眼观察发现有中度以上溶血或有大量血凝块者;
(2)血袋破裂或封口不严密者;
(3)标签遗失或破损难辩、模糊不清者;
(4)经细菌培养证明有细菌生长或真菌生长;
(5)超过有效期的血液制品。
5.报废血液贴上“报废”标记,转入“医垃”冰箱中上锁管理保存,待处理。
6.报废血监控:血库严格执行血液专贮冰箱温度管理和血液效期管理,规范血液的运输、发送和使用管理,控制血液过期报废或非正常报废。开展对报废血液的适时监控,定期统计分析和查找报废原因,防止人为过失造成的血液报废。
7.血库于每季度10日前将上季度血液报损统计及报损情况上报至芜湖市中心血站。
二.血液报废处置制度
1.报废血处置登记:报废血液实行单袋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血液来源、血袋编号、血液品种、血型、血量;报废原因、确认人、审核人、处置方式、处置时间、处置人、处置去向。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2.报废血无害化处置:报废血先破袋毁形,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由专人收集运送到“医疗垃圾暂存点”。
3.三方签字:报废血处置方医疗废物暂存接收方环卫特殊垃圾场,三方履行报废血双交接签字登记手续,严防报废血液流失院外。
血液入库、储存、发放和运输管理制度
第一篇:血液入库、储存、发放和运输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管理制度
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过程中的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一、血液入库
1、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具有上岗证,且责任心强,工作认真仔细,头脑清晰。
2、血液管理人员应严格掌握血液的库存状况,及时向主管领导反应库存血液的种类、数量和型别,以便合理安排和调整取血计划。
3、市中心血站送来或从市中心血站取回的血液及其制品,有专人负责接收入库。入库时双方应对照送(取)血单和入库单据,当面清点血液及其制品的品种、数量、规格、型别是否相符。检查血液的血型、献血条码、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标签等内容是否完整、清楚、正确,并验证血袋有无破损渗漏,热合是否严密,经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认可后方可入库。
4、将血液及其制品按品种、规格、血型及温度保存要求,放入专用储血冰箱、冰柜或特殊保存仪内储存,作好血液入库登记记录。
5、按采血时间、血型、血袋编号、血液种类及血量逐项输入微机系统中保存,以便进行质量追踪。
二、血液储存
1、所有血液及其制品必须在30分钟内登记入库完毕,入库前再核对一次送(取)血单、献血条码、血型、血量、血液品种、采血日期、血液的外观、内外包装等。准确无误后方可入库贮存。
2、分类储存:合格成分血液分品种或规格存放于2-6℃冰箱中,按血型、日期存放于冰箱的不同层次,合格血浆应分品种、血型、日期存放于-20℃低温冰箱内。
临床用血报废管理制度
第一篇:临床用血报废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报废管理制度
(一)根据《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报废管理暂行规定》制定血液报废管理;
(二)血液报废管理实行院、科、库三级管理负责制,第一责任分别为院领导、医务科科长、血库主任。
(三)血库存放的血液制品因多种原因过期失效或变质必须及时申请报批后进行处理。
(四)血液报废申报程序:报损人首先填写“医疗机构血液报损申请、审批表”,报输血科(血库)和医务科两级管理第一责任人确认签字,并经医院分管院长审批后方可报废,将此袋血液从信息管理系统中出库。
(五)下列情况之一可以申请报废:
1、超过保存期限的过期血液(浆);
2、经仔细检查明确判断不合格的血液(浆),包括:
(1)血袋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呈紫红色。
3、其他须查证认定为报废血液(浆)的情况。
(六)报废血液贴上“报废”标记,血库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并使用专用密闭式保存容器进行保管,不得丢失和污染环境。
(七)报废血监控:血库严格执行血液专贮冰箱温度管理和血液效期管理,规范血液的运输、发送和使用管理,控制血液过期报废或非正常报废。开展对报废血液的适时监控,定期统计分析和查找报废
原因,防止人为过失造成的血液报废。
(八)血库于每季度 10 日前将上季度血液报废、报损统计情况上报至成都市血液中心。
(九)报废血处置流程
1、报废血处置登记:报废血液实行单袋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血液来源、血袋编号、血液品种、血型、血量;报废原因、确认人、审核人、处置方式、处置时间、处置人、处置去向。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 年。
输血科血液入库、保存、发放、报废制度
1.目的
加强血液入库、保存、发放、报废的过程管理,保障用血安全。
2.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3.适用范围
输血科
4.职责
输血科必须按照相应的规定对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的过程进行管理,并对过期血制品严格执行报废制度。
5.内容
5.1 血液入库:血液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验收的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等。凡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应拒绝领取,严禁不合格的血制品入库。
5.2 血液保存:领回的血液分别按血型、采血日期及品种的不同迅速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识。红细胞悬液保存于2~6℃冰箱,血浆保存于-30~-40℃冰箱,血小板 20~25℃振荡保存。
5.3 血液的发放
5.3.1 领血者与发血者必须共同查对病人姓名、性别、病区、床号、住院号、血型、血袋条码、血量、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
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5.3.2 血袋有破损、漏血;血液中有明显凝块;红细胞层呈紫红色;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有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标签破损、字迹不清等情况,一律不得发出。
5.3.3 血液发出后,献血者和病人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5.3.4 非医务人员不能领血,每人每次只能领取1位病人的用血,血液发出输血科后不得退回。
5.4 血液的报废
5.4.1红细胞类及血浆类血液制品等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血液严禁从输血科发出。
一、总则
为加强医院血液管理,确保血液安全,提高血液利用率,防止血液浪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报废血液的定义
报废血液是指因以下原因无法继续使用的血液:
1. 保质期已过或临近保质期;
2. 检测不合格;
3. 患者血液成分异常;
4. 输血前、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
5. 其他无法继续使用的血液。
三、报废血液的管理流程
1. 报废申请
(1)发现报废血液的科室应立即填写《血液报废申请单》,详细记录报废原因、数量、时间等信息。
(2)科室负责人对报废申请进行审核,确认报废血液的原因。
2. 报废审批
(1)科室负责人将报废申请单报送至输血科。
(2)输血科对报废申请进行审核,确认报废血液的原因及数量。
(3)输血科将报废申请单报送至医院医务部。
(4)医务部对报废申请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输血科负责报废血液的销毁。
3. 报废记录
(1)输血科对报废血液进行销毁后,应填写《血液报废记录表》,详细记录报废原因、数量、时间、销毁方式等信息。
(2)输血科将《血液报废记录表》报送至医务部,医务部负责归档。
四、报废血液的销毁
1. 报废血液的销毁应在输血科监督下进行,确保报废血液无法再次使用。
2. 销毁方式:报废血液应采用专业设备进行高温高压消毒,确保报废血液无法再
次使用。
3. 销毁记录:输血科应填写《报废血液销毁记录表》,详细记录销毁时间、方式、数量等信息。
五、监督与考核
1. 医院医务部负责对血液报废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定期对相关科室进行
**医院输血科
失效血制品报废管理制度
一、质量负责人起草血液报费标准。
二、输血科应注意进库血液的失效期,以防止不必要的浪费,血液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三、值班人员每天应该对存放血液的专用储血冰箱进行温度检查,确保冰箱运转正常和血液质量安全。
四、值班人员在血液入库后保存、发放过程中及临床输血前发现的不合格血液应做报废处理。
五、值班人员对库存中发现不合格血液要及时进行隔离存放。对发出后或临床输注前发现的不合格血液收回后进行隔离,经科室质量管理人员判定,填写《血液报废销毁登记表》,呈报科主任审批。
六、科室主任签署血液报废审批意见后,由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将不合格血液核对、清点后按照有关传染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交由科室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处理。
七、对于临床退回、经审核确为不合格血液,值班人员应及时在报费系统中退回相关血费。
八、不合格血液报废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中任何一项者即为不合格):
1.超过保存期的血液。
2.保存过程中发现了严重溶血、凝块、乳糜、破袋、渗漏或采血管、转
移管近端密封不严的血液。
3.标签丢失或破损难辨、模糊不清的血液。
4.其它经判定需要报废的血液等。
九、科室质量管理人员每月对报废血液情况进行统计汇总与分析,同时从电脑中出库该血袋资料,注明为报损血液并写出书面报告。
医院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了规范医院内血液废弃物的处理,保障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血液废弃物的定义
血液废弃物是指临床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无用血液制品和血液制品包装物等物质。
三、血液废弃物的分类
1. 无用血液制品:包括过期的血液制品、污损的血液制品、无法使用的血液制品等。
2. 血液制品包装物:包括输液袋、针头、管道、输血袋、输血器、血管针、血袋等。
四、血液废弃物的收集
1. 护士负责每天在各临床科室巡查,收集无用血液制品和血液制品包装物。
2. 统一使用标有“医疗废物”标识的红色垃圾桶进行收集。
3. 每次收集完成后,应将垃圾桶盖严实,确保血液废弃物不外泄。
五、血液废弃物的暂存
1. 收集到的血液废弃物暂存于专用储存间。
2. 储存间内应保持干燥、通风,定期进行清理,杜绝异味和细菌滋生。
3. 储存间内禁止吸烟、明火等行为,确保安全。
4. 不同类型的血液废弃物应进行分类暂存,以便后续处理。
六、血液废弃物的处理
1. 医院应委托具备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禁止私自处置血液废弃物。
2. 聘请专业人员对血液废弃物进行分类、包装、封存,确保处理过程规范合规。
3. 血液废弃物处理单位应提供相关证明和报告,确保废物处理符合相关法规标准。
七、血液废弃物的监督检查
1. 医院应每月对血液废弃物的收集、暂存、处理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并制定检查记录。
2. 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对重大问题应报告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3. 实施定期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血液废弃物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报废血液备案管理制度
一.血液报废审批制度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报废管理暂行规定文件精神制定如下制度:
1.三方责任:血液报废管理实行院、部、科三级管理负责制,第一责任分别为院领导、医务科科长、输血科主任。
2.血库存放的血液制品因多种原因过期失效或变质必须及时申请报废处理。
3.血液报废程序:由血库工作人员填写“血液制品报废申请审批单”,经科主任确认、批准,报业务院长审批后医务科备案,交财务部下账即可作报废处理,将此袋血液从信息管理系统中出库。
4.下列情况之一可以申请报废:
4.1肉眼观察发现有中度以上溶血或有大量血凝块者;
4.2血袋破裂或封口不严密者;
4.3标签遗失或破损难辩、模糊不清者;
4.4经细菌培养证明有细菌生长或真菌生长;
4.5超过有效期的血液制品。
5.报废血液贴上“报废”标记,并待处理。
6.报废血监控:输血科严格执行血液专贮冰箱温度管理和血液效期管理,规范血液的运输、发送和使用管理,控制血液过期报废或非正常报废。开展对报废血液的适时监控,定期统计分析和查找报废原因,防止人为过失造成的血液报废。
二.血液报废处置制度
1.报废血处置登记:报废血液实行单袋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血液来源、血袋编号、血液品种、血型、血量;报废原因、确认人、审核人、处置方式、处置时间、处置人、处置去向。
2.报废血无害化处置:报废血先破袋毁形,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由专人收集运送到“医疗垃圾暂存点”。
3.三方签字:报废血处置方与医疗废物暂存接收方、医疗废物暂存方与环卫特殊垃圾场,三方履行报废血双交接签字登记手续,严防报废血液流失院外。
血液接收、入库、核查、保存、发放、报废规程
一、血液接收、入库、核查规程
1、血液接收时必须认真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标签核对的主要内容是:(1)血站的名称;(2)献血编号或者条形码、血型;(3)血液品种;(4)采血日期及时间或者制备日期及时间;(5)有效期及时间;(6)储存条件。禁止将血袋不合格血液入库。
2、接收后的血液经核对后,按不同品种,不同血型放入储血冰箱的指定位置,并根据血液信息进行登记和录入信息系统。
3、血液交、接双方要当面核对并签字。
二、血液的保存规程
储血设施应当保证运行有效,储血环境应当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
1、全血和红细胞悬液贮存在2-6℃条件下。
2、血小板贮存在20-24℃条件下。
3、洗涤红细胞贮存在2-6℃条件下,自备时起24小时内输注。
4、白细胞浓缩液贮存在20-24℃条件下,自备时起24小时内输注。
5、新鲜冰冻血浆贮存在-20 —30℃低温冰箱内。
6、冷沉淀贮存在-20 —30℃低温冰箱内。
7、储血室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每天用消毒液消毒一次,并作好记录。
8、每台储血冰箱除自动显示装置,内部必须放置温度计,值班人员每4小时观察冰箱内温度一次,并作好记录。
9、储血冰箱清洁消毒每周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并做好记录。
10、储血冰箱出现故障时,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设备维修人员,如短期内不能修复,必须将血液转移到安全的冰箱内存放。
三、血液的发放规程
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或接受过医院专门培训并有上岗证的人员到储血室取血。
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查对姓名、姓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