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公开课)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5
《河流》教学设计
(第3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三部分,一是从整体上介绍了我国河流和湖泊的概况,以内外流区域的划分和河流水文特征的对比为重点;二是重点介绍了黄河的泥沙产生的原因及治理问题,最后以“水能宝库”、“黄金水道”、“长江水患”为重点介绍了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每一部分专题的介绍都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取该专题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作全面细致的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运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读图说出黄河的长度、发源地、流经的省区、注入的海洋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掌握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及治理黄河的措施。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黄河的忧患及治理。
难点
探究黄河“地上河”的成因。
四、教学准备
制作PPT。
五、相关资源
黄河水系图
课本“黄河的忧患”相关图文资料等
六、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教师:我们古中国文明的发祥与哪条河流有关?
回答:黄河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新知讲解】
一、黄河的概况
多媒体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并问题下列问题。
问题设置:
1.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地是哪里,及黄河的形状像汉字中的哪个字?
2.黄河自上而下依次流经的省区。
3.黄河的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4.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5.著名的旅游景点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哪一河段?
6.在黄河上、中游已建成的有哪些水电站或水利枢纽工程?它们各位于哪个省区?
7.黄河流经哪个干湿区?
学生读图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以上知识点并板书。
1.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形状像“几”字。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
需具备的基础知识。而且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国情教育因素,体现着地理
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
本节课与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联系紧密,为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
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已学过世界地理,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的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解一个
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但从地图中提取、
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
三、设计理念: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即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
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四、教学目标:
1、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
游的分界点等基本概况;了解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2、通过黄河流域水系图的阅读,了解黄河概况,提高读图、识图能力;以
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和根治方案,提高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3、通过黄河治理的今昔对比,培养爱国情感;通过黄河多沙的人为原因分析,加深环境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通过黄河利与弊共存的事实,增强辩证观,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
课题: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在学习了气候的基础上,对中国的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水资源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中国自然地理特征的工具性内容。
二、学情分析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长江的开发和治理,对河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各河段的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可以多举实例帮助理解记忆。
三、教学设计思路
四、学习目标:
1. 运用图文资料,描述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2. 结合实际,说出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结合图文材料,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的开发和防治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河水文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难点:黄河不同河段的开发与防治。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七、教学策略:通过读图片、文字、视频找出重点,培养读图识图、提取信息的能力
八、课前准备
地图册、课堂练习
九、课时安排
1课时
十、教学过程:(按表格格式)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黄河开发和治理的问题,明确了黄河
板书设计
课题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板画黄河水系图
教学反思:略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学设计理念是按照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设计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现代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教材分析:《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主要包括黄河的基本概况、黄河队中华民族所作的贡献以及黄河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本节课既与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联系紧密,又是下面学习水资源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看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有较大的提升。但是这一届学生又是比较特殊的,基础较差学生生较多。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地形、气候、河流等多种地图的对照,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出黄河的长度、发源地、流经的省区、注入的海洋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掌握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及治理黄河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概况,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措施,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2)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黄河的奉献与危害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和看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第三节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单元第二章学科地理年级八年级
上册
核心素养1、能根据图文资料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口、流经省份及地形区、以及主要的支流和上中下游分界点。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黄河的概况,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了解黄河的主要贡献;分析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难点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保护黄河视频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
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
的灾难。
进入新课学
习。
视频引入,
让学生对黄河有
一个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讲授新课一、黄河的概况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黄河的发源地和注人地。
(2)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
(3)黄河的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4)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5)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
思考:为什么说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
我国第二大河?
读图,观察在黄河上、中游各有哪些水电站或
水利枢纽工程?它们各位于哪个省?
学生阅读
地图,并根据
图说明黄河的
源地及去向;
说出黄河流经
的省级行政区
域;说出黄河
主要支流及
上、中、下游
的分界点;说
出黄河流经的
主要地形区;
说出黄河流经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教
学
设
计
小江初中潘强
2019—04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本节教学设计是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本节课教学设计是按照《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设计的,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长度、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和大致形状;
2、读图说出黄河的上中下游河段的划分及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
3、读图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干湿区及气候区。
方法与途径:
1、培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
2、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和自然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治理黄河的方案。
教学难点: 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二、教学准备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认真熟悉教材和课标,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我打算尽量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
第三节河流(第三课时)
-----黄河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黄河的地理概况: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形状、流经的省区
和主要地形区。
2、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
3、了解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4、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地理概况,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2、通过学生讨论,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3、利用图片和视频,由学生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及危害,探究黄河含沙量最大的成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心黄河、善待自然之情,进一步树立和谐人地关系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人们对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难点:黄河下游水患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六、教学方法:启发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开始新课之前,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段视频。
【师】听,有一种声音在吟唱:在中华的大地上,有一位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我们炎黄子孙,她就是-----黄河
【展示课题】黄河
【师】今天就让我们组队一起去黄河一探究竟吧!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我们本次的探险任务清单。(多媒体呈现)
【师】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黄河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唐代诗人李白曾吟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难道黄河之水真的从天而来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启第一篇章的学习。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黄河的概况;
2.了解黄河的分段及各段水文特征。
3.能够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防治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提问展示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观。【重难点】
重点:
1、黄河各段的水文特征及开发利用;
2、黄河各段问题及治理措施。
难点:黄河各段问题及治理措施。
【学情分析】
1、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政区、地形、气候等基础知识,初步具备了
对区域地理自然环境的综合分析能力;
2、已经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习惯,课堂上可以随时开展小组活动。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重点讲述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但黄河的概况要作为基础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知识点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基础知识,结合黄河各段
的景观图片,对黄河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既了解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发展做
出的奉献,也使学生了解母亲河的忧患,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为解决黄河问题献计献策。
【教学准备】提前发导学案让学生预习,分好小组。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小组合作,提问展示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学生能够了解黄河的源头、支流、干流途经的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找到上中下游河段划分的起始点。
2.通过自主学习,查阅地图、文字素材,完成学习任务,概括和理解黄河在不同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和防治措施以及如何合理地进行开发和利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黄河的开发利用和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2.教学难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河流知识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所以,本课时主要以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为主,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运用资料和已经掌握的地理读图技能、地理分析方法,掌握黄河的水文状况和各河段的开发、利用与治理。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学习任务单。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开门见山
教师:关于黄河的诗词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切换幻灯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学生:朗诵诗词。
教师:这句诗词描述的是黄河的哪个特征?
学生回答预设:源头和入海口。
教师:回答得很贴切,我们首先来找一下诗句中的“天上”和“海”。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讲授新课──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和相关文字资料,了解黄河水文特征
教师:(切换幻灯片)参阅黄河流域水系图和文字资料,在空白图上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设计】
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课前准备
导学案;谷歌地球软件;学生模拟实验材料:培养皿、粉笔末、针管、装有泥沙和水的矿泉水瓶;
【学情分析】
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知识基础:从知识层面看,“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在“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一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河流源流概况、水文特征以及河流带给沿岸人民的利益、危害、治理开发对策的探究性活动。由于学生进行了长江源流概况、水文特征以及开发治理等问题的探究学习,并且基于第一、第二节关于中国地形和中国气候的学习,所以学生对于黄河的基本概况学生完全可以自学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在黄河的水力之利、灌溉之源、洪涝之灾等都是通过问题引领和实验中完成。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发现问题、评价问题、解决问题、表达交流的能力。同时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较强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在完成探究活动时,多让学生活动、思考,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新思维。
生活经验准备:关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如何治理,学生非常欠缺这方面的知识,因此我在进行本节课之前,正好有阴雨天气,我鼓励学生去观察小区附近的护坡,观察现象及护坡上都采取了什么措施,让学生有初步了解。这样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实验更有助于学生了解,在加之谷歌地球浏览黄土高原的实景来验证我们的推测。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参与活动、体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观察—质
疑—实验—实际验证的探索思路。
【效果分析】
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一.知识评价
几经实践、反复研讨,本节课我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努力实现“两转变一构建”的教学目的。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打造和谐高效的课堂。
第三节《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读图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支流,干流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干湿地区。
2、通过图文资料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
3、通过图文资料分析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忧患及成因。
4、知道治理黄河的关键及措施。
(2)技能目标
1、通过读图了解黄河的概况,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2、通过分析黄河的忧患,提高学生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黄河的忧患及成因的分析,加深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2、通过对黄河的治理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
(2)根治黄河的措施。
难点:黄河“凌汛”的成因。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导析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设计:黄河的治理
一、概况二、忧患三、治理四、开发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3、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辩证的认识,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教学难点: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黄河图片,猜河流
教师描述:在中国的大地上,有一条河流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呈一个巨大的“几”字蜿蜒向东,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又是一条含沙量巨大,让我们忧愁不已的河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板书课题)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观察景观图片,很快
就能知道是黄河。
图片导入,既能让
学生对黄河有一
个感性的认识,又
可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明确目标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3、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讲授新课
(投影)一、黄河的源流概况
(一)合作探究:结合黄河水系图和中国地形图,分析归纳黄河的基本概况。
1、发源地、注入地
2、上、中、下游分界线
3、主要支流
4、流经主要省份、主要地形区
5、综合以上的分析,说说黄河的水文特征。
(二)巩固练习学生观察地图后回
答:青藏高原的巴颜
喀拉山脉;渤海)
学生读图,利用相应
的地图来获取答案。
明确:降水较少,蒸
发量大,水量较小,
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加深对黄河基本概况
的了解及记忆。
通过阅读地图获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流程图:
板书设计
第三节河流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一、黄河的概况:
1、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海洋:渤海
2、上中游分界:河口中下游分界:桃花峪
3、中游主要支流:汾河、渭河
4、流经地形: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二、黄河的奉献: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河段问题具体措施
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合理放牧、种草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下游:地上河加固大堤、疏沙清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