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练习1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2
初二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下面是一份初二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参考。
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春秋大夫,知六政,行则国除,不行则国令。
从言原生,和则天应,不和则天杀,共为名宰。
议者之道,必去难得,明辨是非,言论譬资。
是以论乎说诡者,诡者无聪明,不达于道。
凡治国者,条理之人也。
问题:1. 这段文言文描述了什么?2. 从言原生的意思是什么?3. 诡者为什么无聪明?答案:1. 这段文言文描述了春秋时期的大夫的职责和要求,以及治国的原则。
2. 从言原生指的是听从各方面的意见,并能适应和解决问题。
3. 诡者无聪明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思维,无法理解和遵循道德原则。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太宗自即位以来,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和隆盛。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改革,使得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仁义之道,为太宗的治国之本。
他非常重视人民的生活和福祉,任人唯贤,推行慈爱政策。
他还注重道德教育和礼乐文化的传承,使得国家风清气正。
另外,太宗还重视外交政策,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使得中国的声誉在世界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问题:1. 这段文言文描述了哪位君主?2. 太宗的治国之本是什么?3. 太宗如何提升了中国的声誉?答案:1. 这段文言文描述了某位历史上的君主,具体名称未提及。
2. 太宗的治国之本是仁义之道,推行仁政和重视人民的福祉。
3. 太宗提升了中国的声誉是通过积极开展外交政策,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
通过以上练习题的回答,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巩固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文言文的学习需要多加练习和掌握,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其特点和技巧。
希望同学们能够坚持学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初二语文下学期文言文模拟质量检测试卷1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②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吕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
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③,可列坐而庥④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⑤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乙】钴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⑥门来告曰:“不胜⑦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⑧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⑨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⑩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11 。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款?(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记》)【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桥:建桥、架桥。
③箭:小竹。
④麻:同“休”,休息。
⑤酾(shī):疏导,分流。
⑥款:叩,敲。
⑦胜:承受。
⑧芟(shān):割草。
⑨贸财:以物变卖换钱。
⑩崇:加高。
11 潀(có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⑩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上述文章均为柳宗元被贬谪永州时所作)(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解释,谈谈“亟”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的义项:①jí急,赶快。
②qì(气),屡次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4)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而又有所发展。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钴铒潭记①柳宗元钴铒潭在西山②西。
其始盖冉水③自南奔流,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④势峻,荡击益暴,啮⑤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⑥,然后徐行。
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余之亟⑦游也,一旦款⑧门来告日:“不胜官租私券⑨之委积,既芟⑩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⑪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涤然。
尤与中秋观月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⑫.孰使予尔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注释】①选自《柳河乐集》.钴铒,熨斗。
因潭形如熨斗,故名。
②西山:山名,在永洲城西五里。
③冉水:即冉溪,潇水的支流。
④颠委:头和尾,指水的上游和下游。
⑤啮:这里是侵蚀的意思。
⑥轮:喻水的漩涡。
⑦亟:屡次,时常。
⑧款:敲打。
⑨私券:私人的借据,指债务。
⑩芟:除草。
⑪贸财:换取钱财。
⑫迥:辽远。
(1)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2)钴锶潭之水与小石潭之水有何异同?(3)第二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清白堂①记(节选)[宋]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
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云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⑥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有删改)【注】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
②芟(shān):除草。
③扃(jiōng):关闭。
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⑤饵:吃。
⑥忝(tiǎn):玷污。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一)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2分)(1)咸不解其意咸(2)值积雪始晴值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译文: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鲁肃简公二事鲁肃简公宗道,为人忠实。
仁宗在东宫,宗道为谕德(相当于太子太傅)。
其居侧有酒肆,公微行饮其中。
一日,真宗急召,使者及门,而公不在。
移时饮归,中使与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公曰:“但以实告。
”中使曰:“然则当得罪。
”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中使嗟叹而去。
真宗果问,中使具如公对。
真宗问公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备具,宾至如归。
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
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
”真宗自此奇公,以为可大用。
鲁肃简贬濮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
在汀二年,杜门不与人接,日阅书数卷而已。
室仅容一榻,坐卧其中,欲将终身焉。
人不堪其忧,而公处之裕如也。
1.下列各句中“之”字与“臣子之大罪也”中的“之”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遂与之饮B. 渔人甚异之C. 马之千里者D.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2.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真宗自此奇公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B. 宗道为谕德不足为外人道也C. 真宗果问未果,寻病终D. 坐卧其中欲穷其林3.下列对短文的相关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 鲁肃简公认为喝酒耽误公事,但是罪过没有欺君之罪大。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参考答案《与朱元思书》:一、C 二、B 三、C 四、随着江流漂浮荡漾,任意东西来往。
五、清澈和湍急六、两岸峭壁、重峦叠嶂、直插云霄(山高峻、山峰多、山谷幽静)七、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八、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九、不能。
表现作者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感情。
十、本文描述作者乘船从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表现出作者崇尚沉湎于自然山水的生活情趣和否定人世俗念的态度。
《五柳先生传》:一、略二、1、处所、地方2、知道3、羡慕4、高兴的5、爱好6、旧友、朋友7、去、往8、希望、期望9、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10、周围都是土墙11、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12、忧愁的样子13、心情急切的样子14、辈、同类三、1、用用……来、用来2、得到好处、利3、像……的样子 4、志趣做标记四、B 五、1、以之为,把它当作认为2、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心、领会别人没领会的意思六、1、“详”,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2、“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3、“亲旧”,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4、“乐”,形容词用作使动,使……快乐、把……作为乐趣七、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八、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读书、饮酒、写文章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 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不慕荣利”精神享受“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4、“不汲汲于富贵”5、陶渊明传记东晋山水田园诗人九、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十、是一个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马说》:一、略二、1、食—饲,喂养2、见—现,呈现3、材—才,才能4、邪――耶,吗三、1所以、2、只是3、两马并驾4、著称5、有时6、这7、等同8、怎能9、用鞭子打10、鞭子四、A、经常普通B、通“现”,显现看到五、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最新部编版⼋年级语⽂下册⽂⾔⽂练习(附答案)部编⼋年级语⽂下⽂⾔⽂练习桃花源记1、本⽂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园诗⼈(填⼈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中的意思。
缘溪⾏忽逢桃花林落英缤纷欲穷其林⼟地平旷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延⾄其家此中⼈语云处处志之诣太守便扶向路寻向所志欣然规往寻病终后遂⽆问津者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中的意思。
缤纷:开朗:阡陌:交通:俨然:怡然:妻⼦:⾢⼈:绝境:外⼈:间隔:⽆论:不⾜:未果:问津:垂髫:4、⽂章第⼀段中间⼏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5、⽂章第⼆段写渔⼈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6、听了渔⼈的讲述,桃花源⾥的⼈为什么“皆叹惋”?7、“咸来问讯”、“余⼈各复延⾄其家,皆出酒⾷”中的“咸”“各”“皆”有什么作⽤?8、由《桃花源记》诞⽣了⼀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们常⽤这个成语⽐喻什么?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们⼼中的理想社会?10、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11、结合⽂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样⼀个⼈?12、根据⽂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
写⼀组不少于七⾔的对偶句。
13、⽤原⽂回答:(1)写世外桃源⾃然环境美好的句⼦:,,。
(2)、写世外桃源社会环境平静安定的句⼦:,。
(3)、写桃源⼈⽣活恬静舒适的句⼦:,。
(4)、写桃源⼈热情好客的句⼦:,。
(6)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境,今天常引⽤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
(7)、《桃花源记》中可以⽤来形容春⾊美妙景致迷⼈的成语:。
14、读完全⽂,你认为桃源⼈“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15、⽂章开头⼀段是什么描写?由此段描写及第⼆段发现桃源你能联想到古代哪两句诗?16、渔⼈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寻找桃源⼈“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的是什么?桃花源记参考答案:1、东晋陶渊明2、顺着、沿着遇到花瓣⾛尽开阔同“邀”邀请摆、邀请告诉作标记到顺着从前计划不久渡⼝3、繁多的样⼦开阔明亮⽥间⼩路交错相通整齐的样⼦愉快的样⼦妻⼦⼉⼥乡邻与世隔绝的地⽅桃花源以外的⼈隔断不⽤说,更不必说不值得没有实现访求,探求指⼩孩4、带有神秘⾊彩,暗⽰将会出现奇境,为渔⼈进⼊桃源渲染了⽓氛,也为写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初二语文下学期文言文试卷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礼记》一则)【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
人之立志,顾②不如蜀鄙之僧哉?(节选自彭端淑《为学》选段)【注】①鄙:边远地区。
②顾:反倒,反而。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虽有至道至:________②学学半学:________③子何恃而往恃:________④西蜀之去南海去: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D.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甲】、【乙】两文都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启发,但侧重点并不相同,请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初中古文阅读练习(八下)八年级下册(一)吴均《与朱元思书》【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渔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风烟俱.净()②一百许.里()③窥谷忘反.()④有时见.日()2、用现代汉语说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3、本文主要描绘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之美,写得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之美——“”;第二段写之美,突出一个“”字;第三段写之美,突出一个“”字。
4、第一、第二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突出水清的句子是“”;表现水急的句子是“”5、美好的景致能净化人的心灵,荡涤人的尘念,使人回归自然,与自然相融,思想得到升华。
文中用两个对偶句表现了这种感情,令人回味和思索,它们是“,;,”【参考答案】1、①都、全②左右(表约数)③通“返”,返回④通“现”,出现2、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个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水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3、山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富春江江水异富春江两岸群山奇4、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渔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5、鸢飞戾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带答案)八年级(下)课内文言文复习1 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负势竞上②好鸟相鸣③出淤泥而不染④窥谷忘反⑤横柯上蔽2.翻译下列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 .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窥谷忘反(通“返”)B .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4 、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A 一百许里B 百千人大呼C 千百成峰D赏赐百千强5.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随着B.负势竞上:凭依C.窥谷忘反:通“返” D.在昼犹昏:夜晚6 .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7 .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8.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9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10 .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11.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 ,”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游、水之、山之、山之,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13.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 ,”(用原文回答)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yuán)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处处志.之()(3)乃.不知有汉()(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运输事业)..(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答案(一)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篇目第五单元:1、与朱元思书2、五柳先生传※3、马说※4、送东阳马生序一、《与朱元思书》风烟俱.(都,全)净,天山共.(相同、一样)色。
从.(顺着)流飘荡,任意东西..(向东向西)。
自.(从)富阳至.(到)桐庐,一百许.(左右)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妙绝)。
水皆缥碧..(青白色),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使人看了产生寒意)树。
负.(凭借)势竞上,互相轩邈..(高、远,这里指争高、争远);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猿则百叫无绝.(停止)。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筹划)世务者,窥.(看到)谷忘反.(通“返”,返回)。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翻译文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加点的为关键字,翻译时要特别注意)(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3)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5)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7)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3、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结构特点:总分式4.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八年级下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21《与朱元思书》阅读训练1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缥()碧轩邈()泠()戾()天横柯()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5.猿则百叫无绝()6.经纶世务者()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吴钧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_和_____的特点。
3.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4.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21《与朱元思书》练习2一、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③.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二、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从流飘荡:天下独绝:百叫无绝: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互相轩邈:负势竞上:千转不穷:经纶世务者:水皆缥碧:窥谷忘反:横柯上蔽:三、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四、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与朱元思书》习题一[基础知识训练](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③.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从流飘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蝉则千转不穷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互相轩邈猛浪若奔任意东西蝉则千转不穷(三)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听觉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8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五)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蝉则千转不穷。
( )①. 欲穷其林。
( )猿则百叫无绝( )②.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③.果如鹤唳云端。
( )(六).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介绍了优美的景色。
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征。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八年级下册古文练习与朱元思书通假字①蝉则千转不穷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古今异义①许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③戾鸢飞戾天者。
④穷蝉则千转不穷。
⑤奔猛浪若奔。
一词多义1.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2上负势竞上横柯上蔽5直直视无碍争高直指6负负势竞上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7穷蝉则千转不穷穷冬烈风词类活用①任意东西②猛浪若奔③互相轩邈⑤横柯上蔽⑥风烟俱净⑦皆生寒树⑧负势竞上特殊句式省略句⑵“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五柳先生传古今异义:造饮辄尽造:;今常用于“创造”“制造”等义。
一词多义:①以:因以为号焉;以此自终。
②言:闲静少言;黔娄之妻有言。
③如:晏如也亲旧知其如此。
词语活用:①亦不详其姓字: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③以乐其志: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省略句:因以为号焉。
倒装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马说》通假字才美不外见:食之不能尽其材:其真无马耶:一词多义:②策: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
⑤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虽有千里之能。
词语活用: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一食或尽粟一石:③策之不以其道④食之不能尽其材: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倒装句:①马之千里者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翻译: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送东阳马生序》1.通假字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②同舍生皆被绮绣2.古今异义①走送之④主人日再食3.词类活用①腰白玉之环②主人日再食③寓逆旅倒装句1、弗之怠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省略句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小石潭记》一词多义:①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
②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③清: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④以:以其境过清;近岸卷石底以出。
⑤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古今异义:②去:乃记之而去;今常用义为“往”。
词语活用: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心乐之;③似与游着相乐。
④日光下澈;⑤斗折蛇行。
⑥其岸势犬牙差互。
⑦日光下澈⑧皆若空游无所依。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②然后能自强________③君子之学必好问________④舍问,其奚决焉________(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划两处。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1)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②弗食(________)③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④学学半(________)(2)翻译句子。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一篇有关古代大学教育的论文。
B.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运用了类比的手法,阐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启发我们有益的学习方法。
C.文章从“佳肴”写到“至道”,接着写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再写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自我反省,最后得到教学相长的结论。
(一)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4)便要.还家( )5.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皆出酒食..,鸡犬相闻..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____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文言文练习1
一、诗词默写
1.怀旧空吟闻笛赋, 。
,病树前头万木春。
2. ,自将磨洗认前朝。
,铜雀春深锁二乔。
3. 辛苦遭逢起一经, 。
, 。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 。
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 ? , ,此事古难全。
, 。
5. ,波涛如怒, 。
望西都,意踌躇, , 。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6. ,终岁常端正。
,松柏有本性。
7.海内存知己, 。
,儿女共沾巾。
8.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
9 ,客舍青青柳色新。
,西出阳关无故人。
10.兴来每独往, 。
行到水穷处, 。
[
11.俱怀逸兴壮思飞, 。
,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2.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13.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
晓镜但愁云鬓改, 。
蓬山此去无多路, 。
1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剪不断, ,是离愁, 。
15.飞来山上千寻塔, 。
,自缘身在最高层。
16.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 ,
芳草无情,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 ; ,酒入愁肠, 。
二、用文言词语解释
《与朱无思书》 1、从.流漂荡 2、水皆缥碧 3、猛浪若奔.
4、负.势竞上
5、互相轩邈..
6、泠泠作响
7、嘤嘤成韵
8、蝉则千转.不穷
9、鸢飞戾.
天者
10、经纶事务者
《五柳先生传》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每有会.意 3、亲旧.
知其如此 4、造.饮辄.尽 5、期.
在必醉 6、曾不吝情去留 7、环堵萧然 8、箪瓢屡.空 9、宴如也 10、不戚戚于贫贱 11、不汲汲于富贵 12、其言兹若人之俦.
乎
13、衔觞.赋诗
《马说》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骈.死于槽枥之间 3、不以千里称.
也
4、一食或..尽粟一石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才美不外见.
7、食之不能尽其材.
8、策.之不以其道
1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9、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1、执策.而临.之 12、其真无马邪.
《送东阳马生序》 1、无从致.书以观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3、走.
送之
4、不敢稍.逾约
5、既加冠
6、益慕..圣贤之道
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8、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9、尝.趋百里外 10、援.疑质.理 11、礼愈至.
12、俟.其欣悦 13、负.箧曳.屐 14、四支.僵劲不能动
二、通假字
三、翻译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3)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5)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8)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9)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