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小学数学审题中常见问题的案例分
- 格式:docx
- 大小:24.39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生解题错误的案例分析与思考
审题,即看清题目,理解题目所表述的意思。现在的大多数孩子在学习数学中,对各单元的知识要点都能较好地掌握,但是在应用知识独立解题中往往做得不尽如人意,许多孩子喜欢在拿到题目时看见数字就去加、减、乘、除,没有落实好审题环节。例如一道三年级试题:“一位老师带领15名同学去划船。每条船只能坐4人,至少需要多少条船?”批改时我惊奇地发现好多学生都没将老师算进去,因为他们只看见了阿拉伯数字15和4,而似乎忘记了“一位老师”的存在。从以上学生解题错误可以看出,学生的审题能力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现今许多家长老师只是一味归咎于学生的粗心,其实在这种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背后,我们更要深入分析他们在审题中产生障碍的原因,寻找克服审题心理障碍的对策,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这对于小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困难,打开数学思维的大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错误,往往都是产生在审题这一初始环节。让我们走近学生,看看他们是如何审题的:
1、审题不全面
一个一年级男生,考试时总是粗心大意。他在一次考试中很短的时间里就做完了整张试卷,可始终没有检查出自己漏做了一个大题。
又如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很大程度会影响他们的理解水平。每次考试我都强调要认真看题目,但还是一些学生把题目看错,解题是答非所问。问那些孩子,结果是:我没有看题目,因为题目中太多字我不认识,所以干脆不看。
还有一些学生没有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见题就做,如三年级期考有一题:出示箭头朝上指示北的示意图,问题是:箭头朝右的方向表示()方,跟它相反的方向表示()方。很多学生想都不想就以为又是填上(北)下(南),按:“老印象”办事。再有一类学生,就是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关键性字词,这是因为小学生在观察时只注意了整体,不注意细小的地方,因此看错了题目,造成了感知的错误,如一次数学考试的选择题:下列年份不是闰年的是()选出下面错误的答案。A. 1900 B1996 C.2003这道题有一半的学生都选择A或C。关键是他们没有看到题目中关键词“错误”。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题1《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
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②5.8×2.5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更多小学数学教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题2
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提高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
自2017年2月开题以来,一直深入课题的研究当中。下面将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以用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做以下总结。
一、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改革的实践和实验研究的方向与成败。因此,我多次查问资料,阅读有关文章,明确课题的意义,并积极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新课标为依据,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对本课题的认识。
3月初,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小学数学教育》杂志中“小学数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等有关文章。
二、大胆实验,勇于改新教学思想。
1、进行理论学习、通过网络、书籍观看录象课及专家讲座、研究课。
2、进行课堂观察、学生调查、家长调查,分析学生在解决问当中存在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进度
我的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2016年4月—2016年6月)准备阶段
认真学习有关“如何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方面的理论和经验;了解“学生审题能力缺乏的原因”;思考“怎样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确定并印发课题研究方案,并形成开题报告。第二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2月)实施阶段。确定课题内容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培养的方法及途径方面去研究,生成案例分析与阶段性总结;运用掌握的相关理论,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具体的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第一手资料。如: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积极主动与专家交流、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现状;依据交流经验,反思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调整。做视频课,请专家指导。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年1月);2017年1月: 收集和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总结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撰写研究报告,申请课题结题。
培养小学一年级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方案[合集5篇]
第一篇:培养小学一年级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方案
培养小学一年级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年级的孩子刚踏进小学的大门。由于他们年龄小,识字量少,理解能力较差,解题时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很多时候学生做错题不能光归结为不仔细、不会,造成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不会审题,盲目解答。审题是解题的开始,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学习数学,是需要用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的,对于普遍存在的审题习惯差的问题,是需要去关注与解决的。正确地审题习惯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够开启解题的钥匙。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无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都离不开审题。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就是不理解数量关系和题目的意图,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此正确引导学生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关键,是正确、迅速解题的前提。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意在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培养小学一年级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主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有四个,1、一年级学生审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寻找对策。
2、开展专项活动,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
3、审题主要审什么?注意哪些要审的环节。
4、在一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积累一些常见的题型的审题方法。
四、课题的理论价值和目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薄弱环节,通过课堂实践探索,使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采取行之有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题1《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
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②5.8×2.5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更多小学数学教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题2
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案例分析
陶川小学 孙敏霞
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
容。数学教学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学生审题能力的强弱。
审题能力的高低又是在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实现的,而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赖于教师积极的引导。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
问题注意就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关键看
教师是怎样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起。比如在教学《四则运算》时,我
是这样做的,教学时我先抛开课本,自己编题。
案例:多媒体课件出示哥哥高高兴兴地拿着一包水果糖,弟弟皱眉苦
脸地跟了出来,不停地喊,“哥哥,给我一点,我的太少了。”
师:谁能猜到,兄弟二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肯定是爸爸妈妈让他们买糖,
哥哥拿的多,弟弟分的少,弟弟觉得不公平不愿意。)
师:大家很聪明,确实如此,那么大家能不能帮他们想办法化
解矛盾。
生:能。(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讨论最佳方案)
接着出示:哥哥停下来,把他的糖放在一边,弟弟也把他的放
在另一边,兄弟二人一起数,结果一共数了50颗,哥哥给了弟弟5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探究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探究
引言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数学教育已经逐渐从传统的死记硬背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数学审题能力作为数学思维的基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低段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到越来越复杂的数学题目,而能否正确理解题目意思、准确抓住关键信息、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成为了他们面临的挑战。
在传统的数学教育中,学生往往只是被要求记住公式、方法,而缺乏对问题本身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不再将数学视为一门枯燥的功课,而是可以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2 问题提出
问题提出:小学低段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审题能力不足的困难,导致无法准确理解题目,从而无法正确解答问题。这种情况在数学教学中屡见不鲜,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审题能力的不足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如何在小学低段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及实践探究,找出有效的培养方法,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审题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全面发展。为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探究,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善待学生的“错误”,让数学课堂更精彩——小学数学案例分
析
【背景】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更何况是尚未全面发展的儿童。课堂教学中,正确的答案、精彩的见解、独特的解题思路,容易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认知障碍,容易被教师忽视或遗忘。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把学生的错误看成课堂中的正常现象,善待错误,把错误视为珍贵的教学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案例1】一年级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做课本上的一道题。
题目是看图列式,左边图上画了一棵大树,树上有5只鸟,树的旁边又画了3只鸟(头朝树)。学生当即写出算式:“5+3=8”,表示“树上有5只鸟,又飞来3只鸟,一共有8只鸟。”右边图上也画了一棵大树,树上有5只鸟,树旁边有3只鸟,只不过这3只鸟的头的方向是远离树。学生也当即写出算式:“8-3=5”,表示“树上原来有8只鸟,飞了3只,还剩5只。”在一切进行的很顺利之时,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他列出的算式也是“5+3=8”。老师很不高兴:“难道你没看见小鸟飞的方向吗?头朝左边,就表示加,头朝右边就表示减……”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做过多少次这种人为的规定啊!“实线就表示合并,虚线就表示去掉”、“看见总共就加,看见剩下就减”。本来简单的数学,变得越来越复杂……
【案例2】这是学生们在上《百分数》这节课的一个片段。
师:我们已经学了“出勤率”,什么叫“出勤率”?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摘要】
本文探讨了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重要性、方法、实践案例、策略和效果。通过了解到数学审题能力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在正文部分中,分析了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方法,如通过练习
解题、培养逻辑思维等。同时介绍了一些实际案例,展示了培养数学
审题能力的有效手段。结合策略部分,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策略,如激
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等。总结了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对他
们整体数学学习的积极影响,强调了这一能力的重要性。通过本文的
分析,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关注,
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重要性、方法、实践案例、策略、效果、总结
1. 引言
1.1 导言
数统计等。部分内容如下: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学科,而数学审题能力则
是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数学审题能力指的是学生在
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准确理解问题的要求,找出问题的关键点,正
确分析问题并制定解题策略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更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提高他们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包括方法、实践案例、策略和效果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一些启示,共同为培养优秀的数学学生而努力。
2. 正文
2.1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案例分析题
简答题
2 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哪四个部分?
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五论述题
1 数学课程标准有其特殊的性质,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请举例说明?
所有文档>>研究报告>>教育>>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知识竞赛复习提纲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2-11-7 14:18:42
这是一篇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文章。我们班将组织25名优秀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夏令营,学校安排面包车,小轿车两种车
》》》更多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请查看专题《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题1《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
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②5.8×2.5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10篇
小学二年级典型案例分析篇一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
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
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张同学今年八岁了,由于频繁转学而成为问题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从小在爷爷奶奶呵护下长大,由于是男孩,更是得到
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再加
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
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
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
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
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课题案例分析
作业是老师检验课堂效果、巩固课堂知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效途径。学生每天都要写数学作业,而我们老师则每一天都会发现学生作业中常常出现一些不该犯的错误,比如看错运算符号、抄错数字、求圆锥体积忘乘1/3,求半圆周长不加直径甚至有些学生求圆柱体积时忘乘3.14等等。面对学生作业中经常存在的这些错误,通过收集整理,查阅有关资料,我发现学生出错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学生对完成数学作业的动机不明。数学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学生没有明白这一点。经常听数学老师在一块议论说:学生遇到基础题,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稍微变换一下题型,学生就手足无措,无处下手,然后就胡乱瞎猜乱碰。这就是小学生的动机不明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小学生完成作业往往是由于外因的作用。老师留的作业因为要上交,所以马马虎虎,赶快写完上交了事,因此,只追求作业的速度,不管作业的质量,因而错误率极高。大多数学生在老师发下本子时,一看到老师用红笔圈的错误才恍然大悟,懊悔不已。如五年级十册中的简便运算:85-(65+20),学生在去掉括号忘记了变号,结果错误得到:85-65+20=40。
2、数学概念、法则、计算公式理解不透彻。
数学概念、法则、计算公式是学生解题的基础。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像一些概念、法则、以及计算公式理解地不够透彻引起的。例如六年级十一册中的:6/7÷3=?,学生仅仅记住了关键词“颠倒”,但不知道把谁颠倒,于是就出现了两中错误:6/7÷3=7/6×3=7/2或6/7÷3=7/6×1/3=7/18。这种现象说明学生没有充分理解分数除法的法则,甚至没有记住法则。而熟记概念、法则、公式并加以灵活运用是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功课。
一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培养和方法训练案例分析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中小学学生必须学习的学科之一。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审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数学题目大都是文字描述的,学生要理解题意才能解答题目。很多学生学习数学时会遇到问题,就是不会正确地理解题意,这给学生成绩带来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解题能力,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习惯和方法。
一、案例分析
在我班一年级的一堂数学课上,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一串香蕉有5根,如果有小兔子来吃,每次只能吃1根香蕉,那么小兔子如果吃完这一串香蕉需要几次呢?”所有学生们都开始认真思考,有些学生动手画图,有些学生口算,希望能够解答出这道题目的答案。但是,其中有几位学生总是算错或者算得比较慢,导致他们无法迅速地解答出这道题目。
这时,老师走到这几位学生旁边,开始了个别辅导。老师发现,这些学生没有真正理解题目的意思,所以他们在口算的时候往往会漏掉一些关键的信息。对于这些学生,老师要对他们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他们理解题目的意思,并做出正确的口算。
除了这几位学生之外,其他学生都成功地解答出了这道题目。他们很快地就明白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一串香蕉有5根,每次吃1根香蕉。因此,小兔子需要吃5次才能把这串香蕉全部吃完。这是因为每次吃完1根之后,还剩下4根;再吃1根之后,还剩下3根;以此类推,最后小兔子需要吃5次,把这5根香蕉全部吃完。
二、问题分析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之所以不能够正确解答出这道题目,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对题目进行认真的审题,没有理解题目关键信息。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问题: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
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②5.8×2.5 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2、[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训练方法研究
【摘要】
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
析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定义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包括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加强问题分析能力等。通过实践案例分
析和方法有效性评估,验证了这些训练方法的有效性。文章总结了小
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训练方法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
提出了相关的结论和启示。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可以帮助小学生更
好地提高数学审题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训练方法、研究、影响因素、实践案例、有效性评估、成果总结、未来研究方向、研究结论、启示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的培养逐渐被重视起来。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学科,而审题能力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第一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当前许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审题不清晰、理解题
意不准确的问题,导致答题错误的情况较为普遍。对小学生数学审题
能力的训练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通过对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训练方法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帮助
学生提高数学解题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
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教
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升教学效果。深入研究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
训练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
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
实践指导。
小学一年级审题能力培养的教学案例
(计算)
片段一(期中考试中的一题):
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24+35 6+72
33+66 57-43
批改试卷时发现有很多孩子不是把数字抄错了,就是把运算符号写错了,导致丢分现象严重。其实这些题学生能不会吗?不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法孩子们都会,因为就他们抄的题目来讲,计算是对的。但就是因为粗心,不认真审题,才会出现这种比较低级而普遍的错误。因此,养成认真、细心的好习惯是提高审题能力的必备基础。
片段二(加减混合)
一年级上册的“加减混合”是以看图列式的方式呈现的,先列式再计算。我生怕学生难以理解图意,特地让学生先看图,并多说说图的意思,然后列算式解答。因为图中再现了公交车站上、下车的情景,多数孩子有生活经验,孩子们都说得很不错,而且例题解答得“驾轻就熟”,我就毫不犹豫地放手
让他们去尝试完成其它练习。
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我像往常一样巡视了一番,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怎么会频繁地出现“11-3+4”这个算式呢?这真是我始料未及的,学生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出现这样的错误,问题出在哪儿呢?几位学生的回答让我恍然大悟(课前我根本没考虑到这种情况):“地上本来有11个球,小明先抱走了3个,后来小刚又抱来了4个。现在一共有几个球?”
本来我认为比较简单的一个问题,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新教材的“解决问题”类型非常多,小学低年级数学中的“解决问题”主要是“图画式解决问题、图文式解决问题”。刚才片段中的这道题的意思学生理解起来肯定是不困难的,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原来总数是7个”,然后是“先抱走,再抱来”,那么我想他们肯定会做的。可是恰恰就在这幅“图”中,学生迷茫了:“原来总数”到底是几个呢?究其原因是学生竟对“箭头”的存在视而不见,并未理解这是发生在一前一后的两件事,没有理解右边地上的4个球就是左边地上的4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