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第四单元 十八《口技》比较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雪窦山
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③。
越信宿④,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⑤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⑥,高下联络⑦,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⑧,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⑨“雪窦山”字。(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不类城府:意谓不像那些出入城市官府的和尚。④越:过。信宿:连住两夜。⑤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⑥畦(qí)、陇:园田间的长条土埂。陇,通“垄”。⑦联络:连接。⑧牧竖:牧童。征逐:追逐。⑨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奇山异.水B.若.仿佛若有光皆若.空游无所依
C.才.通人卿今者才.略 D.阡陌交.通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口技》
拓展阅读题(13分)
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淸康熙19年),余在扬州,一宜挟猫儿同至寓0比(及至)唤酒Bib郭起请奏藻技,于席右设用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0少之,群鸡乱鸣,加声之种种齐别0俄闻父呼尖子Ch “天将明,可以牵猪矣。"Jt子起至赭圈中饲赭,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0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焰(xun)剥声,历历不爽也.
父又谓子口:“天已明,可卖矣0 "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
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者(hud)然一声,四座俱寂。(节选自《虞初续志•郭猫儿》)
1.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下列字词。(2分)
(1)挟: (2)俄: (3)藻技: (4)历历不爽:
2. 本文作者一共写了哪几种声音?(4分)
3. 从文中我们可得知口技表演者郭猫儿表演的口技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4•翻译“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2分)
5・试分析本文与课文的异同。(3分〉
二、中考题(10分)
1. (2006,南宁区,2分)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2. (2006,南宁课改区,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0译文: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幷一端。译文:
3.本文描述了民间艺人离超的口技。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精彩的民间技艺和健康的民风民俗,
《口技》比较阅读
郭猫儿【原文】
扬州郭猫儿,善①口技。庚申②(清康熙19年),余在扬州,一直挟③猫儿同至寓。比④唤酒酣,郭起请奏藻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⑤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⑥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xún)⑦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⑧然一声,四座俱寂。
(节选自《虞初续志•郭猫儿》)
【注释】
善:擅长,善于庚申:清康熙19年,公元1680年。
挟:邀请,偕同。比:及、等到。
置:设置。饲:喂养,喂食,泛指家禽。
浔(xún):褪毛的声音。砉(huā):拟声词,哗的一声,常用形容破裂声、折断声、开启声、高呼声等。
【检测】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下列字词。(2分)
(1)挟:(2)俄:(3)藻技:(4)历历不爽:
2.本文作者一共写了哪几种声音?(4分)
3.从文中我们可得知口技表演者郭猫儿表演的口技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4.翻译“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2分)
5.试分析本文与课文的异同。(3分)
基础检测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京中有善口技者(善:)⑵会宾客大宴
(会:)
⑶施八尺屏障(施:)⑷众宾团坐
(团:)
⑸妇拍而呜之(呜:)⑹奋袖出臂(奋:)
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
2、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18课《口技》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几乎B.几个C.相差无几D.几十
答案:A
解析:
分析:A项“间”读jī,其他都读jǐ。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选出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在第四段中写了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以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B.开头的“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四个一,交代道具极为简单,以简单的道具反衬表演者演技的高超,为下文赞美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作铺垫。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微笑”,表示宾客认为表演滑稽可笑,“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技艺折服而不愿拍案叫好的神态。
D.“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夫鼾声起”,写丈夫由醒到睡;“渐拍渐止”写出拍儿声由大到小的变化,给人一种轻而慢的节奏感,说明妇人和小儿也正慢慢入睡。
答案:C
解析:
分析:C项“微笑”表示宾客对口技表演的赞许之情。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分析。
3.选出对“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翻译正确的一项()
A.两个屁股索索发抖,几次都想抢先要走。
B.两条腿索索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跑。
C.两条腿索索发抖,几乎要抢先走掉。
D.两条腿索索发抖,几次要抢先走。
答案:B
解析:
分析:“股”是“大腿”的意思;“几”是“几乎”的意思;“走”是“跑”的意思。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4.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伤仲永》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注音:
隶()扳()谒()邑()称()泯()
2.划分句子停顿:
①仲永生五年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④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⑤传一乡秀才观之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⑦余闻之也久⑧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二、作者作品简介:
王安石:字,号,江西临川人,(朝代)家、
家。是之一。本文选自。
三、题解:“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四、自读课文,掌握大意
1、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1)“即书诗四句”书:(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
(3)“邑人奇之”奇:(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5)“父利其然也”利:2、理解几个词语(1)“养父母”养:(2)“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3)“或以钱币乞之”或:(4)邑人:(5)“从先人还家”从:(6)前时之闻:(7)“卒之为众人”卒:(8)“如此之贤也”贤:(9)“且为众人”且:(10)“固众人”固:3、理解下列句式(1)“不使学”(2)“还自扬州”(3)“受之天也”
4、初步感知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第三段:
5、作者为什么要“哀叹”仲永?
《伤仲永》第二课时
一、课前小测:
1.世隶耕隶:
2.未尝识书具尝:
3.父异焉焉:
4.即书诗四句书:
5.并自为其名自:为:
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就:
7.或以钱币丐之或:
8.父利其然也利:然:
9.从先人还家从:还:
10.贤于材人远矣贤: 11.卒之为众人卒:
12.且为众人且: 13.固众人固:
1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15.得为众人而已.耶已:
魏学洢《核舟记》和林嗣环《口技》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魏学洢《核舟记》)【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林嗣环《口技》)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断两处)。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其两膝相比.者( )
林嗣环《口技》和刘鹗《老残游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④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⑤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林嗣环)
【乙】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哪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逮:到﹑及,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文不识:人名,家父多书,衡乃与其做而不求偿,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西京杂记》节选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余幼时即嗜学(②走送之(
③发书映光而读之(④遂成大学(
2.下列各组句子中,“之”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A愿得主人书遍读之B孔子云:“何陋之有?”
C只辱于奴隶人之手D至之市,而忘操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做而不求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内容,回答问题。
(1【乙】文叙述了匡衡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濂﹑匡衡的事迹一定给了你不少启示,请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口技》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
【乙】光绪十六年①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②,悉仿生人③,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④叹其技之奇妙。(清人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注释】①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②蜡人:用蜡做成人的形象。③生人:活人;
④亟(qì):屡次,不断地。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不能名其一处也。()(3)无不毕肖()1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①不能指其一端②其一犬坐于前。(《狼》)
B.①凡有名者。②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C.①往往留像于馆②求石兽于水这。(河中石兽)
D.①余亟叹其技之奇妙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凡所应有,无所不有。(3分)
译文:
(2)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2分)
译文:
1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口技表演者或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的一项是()(2分)
《核舟记》、《口技》比较赏析
同出自张潮笔记小说《虞初新志》的两则文言文:《核舟记》和《口技》,虽一则是说明文,一则是笔记小说;一则绘形,一则摹声,但二者在结构组织和内容表达的艺术技巧上都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无不体现作者独特的匠心和编选者独具的慧眼。通过这两篇课文的教学,受益匪浅.现从三个方面来比较赏析,谈谈自己教育的感受。
一、一线串珠,前呼后应;脉络清晰,层次井然.《口技》开篇即云:“京中有善口技者”,以“善”字概述口技人技艺非凡。而“善”字又统挈全篇,下面具体描绘三个场景和宾客们的表现无不紧扣“善"字,开头以“一人、一桌……”概述道具之简,显其“善",篇尾又以“一人、一桌……"呼应开头,再次强调仍显其善。《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之“奇巧”同样总括了雕刻非同寻常的雕刻技艺,而下文对“大苏泛赤壁”这枚核舟具体说明时,无论是核舟的构思还是雕刻技艺都体现出“奇巧”二字,开头的“能以径寸之木……各具情态”既总陈王叔远技艺“奇巧”,又写结尾“而计其长曾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相呼应,突出材料之狭小,雕刻者技艺之奇巧.这样开篇以一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行文主要内容都围绕这一特点而组织结构,一线串珠使文章结构完整谨严,而“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前呼后应的照应安排,使文章脉络清晰,层次井然,既概括整体,又突出了局部,既使结构严谨,又重复强调,突出事物的特征.
二、借物显意,侧面烘托;摹声状态,形神兼备。口技表演者的道具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道具之简,可窥一斑,王叔远雕刻的“大苏泛赤壁”所用的仅是“径寸之核桃”用料体积之小,令人叹为观止。可恰恰是这么简的道具,却表演了出神入化的生活物景,使人身临其境,宾客们各具情态,又正是这么狭小的桃核却雕刻上五人、八扇、篷、楫、炉、壶、34个字这么多内容,艺人技艺之高超已不言自明了。而这都得力于作者巧借物具来侧面烘托,从而表现文章的主旨,使文章富于变化,避免了行文的生硬、呆板。两篇文章的生动形象之处,还得力于作者细腻的描绘,摹神状态,使人物栩栩如生,场景逼真自然。如《口技》中先创设典型的生活场景,“深巷犬吠-儿啼—夫斥-妇乳—鼠闹”使人似乎来到充满田园气息的乡村,侧耳倾听着这一人家的平凡琐事,而宾客们的“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又表现出听众的心情详和,既而突出大火场景——“儿大哭、犬狂吠、人狂奔、狂风烈火”场景的陡变,听者心境也就陡变了,因而宾客的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的表现也就不足为怪了。人物的动作、心理、形态融为一体。使人物栩栩如生。而《核舟记》中对人物的描绘更是形神俱备.“峨冠而多髯”的苏东坡,“袒胸露乳”的佛印,以貌显人。而苏东坡、黄鲁直的“共阅”“各微侧"“如有所语”的专注和佛印的“卧”“诎”“竖"“倚"的超然,则通过其形体动作而传其神。而船后二舟子,一个以“攀右趾"的动作显其粗犷,“若啸呼”的神态显其闲散,一以“视端容寂”显其神态平静“若听茶声然"的心理显其专心,使人物呼之欲出,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口技》问答题及比较阅读
1、“京中有善口技者”中“善”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善字统领全文或连贯全文,全文的展开都紧紧扣住善字。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表现出来的。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声音的?
答:由远及近,由小到大。
3、为什么交代道具时,连用四个“一”字?
答:暗示道具简单,衬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写出了听众的那些心理?这样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答:听得入神,心领神会,感到满意,为表演者技艺所折服。对表达中心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5、结尾句“一人……”起到了那些效果?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答:既照应开头,也突出舞台、道具的简单,反衬表演者技艺高超,有余音绕梁之效。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6、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
答:交待口技者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开场气氛。“善”
7、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
答:两个一是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入睡的情形。一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的情形。
8、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三次, 观众反应: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意少舒、稍稍正坐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细腻的刻画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的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9、作者在选文中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 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写有什么效果?
答:既有正面描写各种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态,这样共同表现其表演之“善”。侧面烘托口技人技艺的高超
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口技》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乙】光绪十六年①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②,悉仿生人③,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④叹其
技之奇妙。
【注释】①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②蜡人:用蜡做成人的形象。③生人:活人;④亟:屡次,不断地。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不能名其一处也。无不毕肖1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不能指其一端②其一犬坐于前。
B.①凡有名者。②念无与为乐者
C.①往往留像于馆②求石兽于水这。
D.①余亟叹其技之奇妙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译文:
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口技》语文阅读答案
《口技》语文阅读答案
《口技》语文阅读答案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小题1: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满坐寂然(坐,通座)宾客意少舒(少,稍稍。)
B.会宾客大宴(宴,宴会)妇拍儿呜之(呜,轻声哼唱哄孩子入睡。)
C.妇抚儿乳(乳,喂奶)稍稍正坐。(稍稍,渐渐)
D.众妙毕备(备,具备)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小题2: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写出了表演前的气氛,从侧面反映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B.第二段表演了一家人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写作顺序是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到大,由分而合。
C.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连用了四个一字,极力渲染道具简单,以衬托艺人技艺的.高超。
D.这两段文字节选自《口技》,作者张潮,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小题3: 京中有善口技者一句中的善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小题5: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3分)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口技》中考阅读答案
《口技》中考题
一黔东南州(09贵州省)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12分)口技(节选)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3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
(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3)几欲先走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文
3、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3分)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二《口技》清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达成下面小题。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栏杆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真相大白”,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若有所语。东坡
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对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态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左臂牵挂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魏学洢《核舟记》)
【乙】忽一人大喊“火起”,夫起大喊,妇亦起大喊。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喊,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强抢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
百手,手有百指,不可以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可以名其一处也。
于是来宾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突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林嗣环《口技》)15.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 1)其两膝对比者__________________
( 2)若有所语__________________
( 3)两股战战__________________
第3篇口技(河北近8年未考)
林嗣环
【全文中心】本文描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是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共二十卷,所收录的多为明末清初的文言短篇,并附有评语。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
1.选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__《虞初新志》__,作者是__林嗣环__。
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京中/有善/口技者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__善于,擅长
(2)会.宾客大宴会:__适逢,正赶上
(3)施.八尺屏障施:__设置,安放
(4)少顷
..少顷:__一会儿
(5)其夫呓语
..呓语__说梦话
(6)既而
..儿醒既而:__不久,紧接着
(7)众妙毕.备毕:__全,都__
(8)宾客意少舒
..少:__稍微__ 舒:__伸展,松弛__
(9)不能名.其一处也名:__说出__
(10)几.欲先走几:__几乎___
4.用原文填空。
(1)总结各种声响的一句话是:__凡所应有,无所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议各种声响的一句话是:__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