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7
土地利用规划简介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特定地区内土地的合理利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过程。
其目标是通过有序安排和合理布局,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目的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合理利用: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确保土地的高效利用,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2. 保护环境: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确保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 确保安全:土地利用规划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划定土地用途界限,确保土地利用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4. 促进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主要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确定了土地利用的总体方向和战略,包括土地利用的总体布局、用途区划等。
2. 土地开发与保护规划:针对不同用途和功能的土地,制定相应的开发与保护规划,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保护用地等。
3. 土地利用标准和指标:确定土地利用的标准和指标,包括土地利用强度、建设密度、绿地率等,用于指导实际的土地利用。
4. 土地利用管理措施: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和政策,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效实施,包括土地用途变更手续、土地征收与补偿等。
实施步骤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相关土地利用的基础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潜力。
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搜集到的数据和需求,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具体方案,明确各个区域的土地用途和发展方向。
3. 公众参与与评议:将规划方案公示,并征求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公众参与和评议。
4. 审批和实施:经评审通过后,进行规划方案的审批,并根据规划方案进行实施和管理。
5. 监测与评估: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在现代社会中,土地利用规划成为了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是有限资源,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规划中的土地利用。
一、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是土地利用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城市土地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功能布局、居住区域、商业区域、工业区域等各种要素,并确保合理分配和优化利用土地资源。
通过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可以使城市发展更加有序、高效。
二、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领域,也是土地面积较大的区域。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考虑到农田的保护、耕地面积和种植结构的调整等因素。
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可以提高农业产出,保障食品供应,并同时兼顾生态保护。
三、生态保护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生态保护区内,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考虑到保护区内各种生物多样性,合理划定禁止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生态保护区的规划也需要加强公众参与,形成广泛的保护共识。
四、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经济开发区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土地利用规划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开发区内的土地资源,确保各类产业的布局和互补性。
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也需要关注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对生态的破坏。
五、土地利用规划的挑战与对策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土地征收和拆迁问题需要合理处理,确保农民的利益得到合理保护。
其次,土地开发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和监测,确保可持续发展。
最后,土地利用规划需要引入科学技术手段,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规划中的土地利用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合理规划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繁荣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标准一、引言土地资源是国家宝贵的非再生资源,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区域范围内对土地进行分类、评估、配置等工作,以实现国家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
本文将讨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标准,旨在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二、资源评估与分类1. 土地资源评估土地资源评估是指对地表土地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的过程。
评估指标包括土地的质量、产能、潜力和可利用性等。
评估结果将用于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土地的合理使用和开发。
2. 土地分类土地分类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细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不同类别土地的特征和用途。
土地分类可以根据土地利用功能、土地质量和土地开发程度等指标来进行。
常见的土地分类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保护用地等。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原则1. 保护优质耕地优质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重视保护优质耕地,限制非农业用地对耕地的占用,并采取措施提高耕地的质量和产能。
2.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避免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和农村土地过度利用。
合理规划和利用城乡土地,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3. 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包括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等。
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破坏,并推动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
4. 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是有限资源,必须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降低土地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步骤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相关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数据,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估和分类。
分析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并预测未来的土地需求和供给。
2. 制定总体规划方案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
方案应包括可行性研究、目标设定、空间布局和政策措施等,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计划是指根据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结合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等综合条件,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布局和合理利用的规划。
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是国家和地方政府进行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工作,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首先,土地利用计划需要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条件。
包括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土地的适宜利用方式和范围。
比如,山地适宜发展林业和旅游业,平原适宜发展农业和工业,湿地适宜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其次,土地利用计划需要考虑区域的经济发展需求。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不同,需要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来合理布局各类产业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
比如,将工业园区规划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将农业用地规划在水资源充足的地区,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土地利用计划需要考虑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需要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防护林地等生态用地,保护好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绿地、湿地公园等城市绿化用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土地利用计划需要考虑区域的社会发展需求。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需要合理规划城乡建设用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居住、工作、生活等需求。
比如,规划合理的住宅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为城乡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便利的生活服务。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计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土地利用计划,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和实施,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
(完整版)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简介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城乡建设中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
和利用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是国家对土地利用进行管理和规划的基础,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环境生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
重要作用。
目的
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目的包括:
1. 确定土地用途:规划确定不同地区土地的适宜用途,如农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以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发展。
2.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规划合理布局各类用地,促进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发展。
3. 保护生态环境:规划通过保护生态功能区和环境敏感区等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科学规划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
主要内容
1. 土地资源调查:对所辖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包括土地面积、质量、利用现状等。
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潜力。
3. 宏观布局和总体规划: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需求,制定宏观布局和总体规划,包括确定各类用地分布和空间布局。
4. 专项规划编制:根据总体规划,制定专项规划,如农田保护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
5. 规划实施和监督: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跟踪、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的科学实施和持续有效。
总结
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和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与方法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1.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土地功能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 保障生态环境: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控制城市扩张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3. 保障人民生活: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和覆盖范围,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4. 实现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可以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1.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对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掌握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为制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规划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土地利用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
3. 土地评价与分类: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价,划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功能区,确保各类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4. 空间规划布局:根据规划目标和土地利用需求,通过制定空间规划布局,确定各类土地利用区域、用地比例和空间位置。
5. 法规制度制定: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确土地利用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规范土地开发和利用行为。
6. 规划实施与管理: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后,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进行实施,并进行规划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
结论: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只有为土地利用规划赋予更高的重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及答案1. 引言土地利用规划对于城市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提供土地利用规划的试题以及详细解答,希望能够加深您对该主题的理解。
2. 规划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基于以下原则进行制定:(1) 结合区域特点,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 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3)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风险。
(4)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 考虑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
3. 试题试题1: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为什么需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试题2:列举三个影响土地利用规划制定的因素,并解释其作用。
试题3: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时,应考虑哪些环境因素?试题4:请简要介绍土地利用规划的步骤。
试题5:如何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性?4. 答案答案1: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结合地方特点和发展需求,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过程。
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可以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各类用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答案2:(1)经济因素:包括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等,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定位和目标制定具有重要影响。
(2)社会因素:如人口增长、居民需求、社会发展需求等,对土地用途的需求和布局提出了要求。
(3)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保护、气候变化等,对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安全具有决定性意义。
答案3: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时,应考虑环境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2)气候变化适应:考虑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制定相应的适应措施。
(3)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和评估不同地区的自然灾害风险,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布局。
答案4:土地利用规划的步骤包括:(1)调查研究:了解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土地资源等情况。
(2)目标确定: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和发展需求,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
(3)方案设计:根据目标确定,综合考虑各类因素,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案。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重要的规划活动,旨在合理、科学地安排土地的利用和开发。
在实施土地利用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等,这些因素对土地利用的选择和安排具有重要影响。
规划者需要充分了解土地所处的自然条件,确保合理选址和开发方式,并考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2. 经济因素: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包括就业机会、产业布局和经济增长等。
规划者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并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人口密度、社会需求和社会服务设施等。
规划者需要根据人口变化和社会需求变化,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障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并提供足够的社会服务设施。
4. 环境影响因素:土地利用规划需要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管理,防止土地利用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规划者需要考虑土地
利用活动对生态系统、水资源、空气质量等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管
理措施和保护措施。
5. 法律法规因素:土地利用规划需要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法
律法规,包括土地使用权、土地转让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规划者需
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和法律法规等因素。
只有在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土地利用规划,促进社会经济可
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字数:257)。
土地利用规划名词解释1 基本名词(33条)1.1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属性来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
1.2土地利用现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调查时土地的利用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及利用状况。
1.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用途、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归纳、划分。
1.4土地利用规划为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土地自然条件等,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的结构、布局进行安排以及制定相应措施的过程。
1.5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各级各类的土地利用规划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构成的整体。
按行政层次分为国家级规划、省级规划、市级规划、县级规划和乡级规划;按规划对象和功能类别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以及根据需要编制的区域性规划等。
1.6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需要,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基础上划分的土地类别。
1.7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报批和实施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土地利用规划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查询、输出和传输的信息系统。
1.8规划期限从规划实施起始年到规划目标年的时间段,一般包括规划近期(五年),规划远期(十年)。
1.9规划目标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所要达到的总体目的。
1.10规划指标根据规划目标,在规划期间所要实现的定量化的具体任务。
可以分为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两类。
1.11.1 约束性指标必须实现的规划指标。
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整理复垦和开发补充耕地规模等。
1.11.2 预期性指标期望达到的土地利用指标。
如园地面积、林地面积、牧草地面积等。
1.11基本农田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1.12土地用途管制区按照土地用途管制的需要,根据管制规则的差异划分的区域。
土地用途管制区用于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国家、地区或城市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利用的长期规划。
它是国家地方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指导性、统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对于保护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涵盖了城市建设、农村发展、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在制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并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区域特点制定相应的目标和政策。
总体规划的编制需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确保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可持续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总体情况评估。
通过对土地资源、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评估,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规划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意见。
第二步,确定发展目标。
根据城市或地区的发展需求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包括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目标。
第三步,制定政策措施。
在确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包括土地利用政策、规划管理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法律、经济和技术的保障。
第四步,编制规划方案。
根据已确定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方案和功能区划方案,明确各类用地的分布范围和用途,为土地利用的具体实施提供指导。
第五步,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
将制定的规划方案向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征求意见,通过听取和吸纳各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规划方案。
第六步,发布和实施。
经过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后,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并最终发布公告。
规划的实施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实施并加强管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于保护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合理引导土地利用、实现精细布局,有效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划、规程和标准,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科学管理和规范化操作。
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起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规划背景、原则与目标、程序和实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土地利用规划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用地的需求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日益凸显。
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合理调配土地资源,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同时,土地利用规划还对规范土地利用行为、加强土地使用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土地利用规划原则与目标1.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土地利用规划应根据城市规模、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的需求,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2.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土地利用规划应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潜力,科学制定土地开发利用的布局和标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3.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土地利用规划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和建设用地,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
4.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至上:土地利用规划应公平合理分配土地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等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5.综合协调各种用地需求:土地利用规划应综合考虑各类用地需求,协调解决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和农村用地等之间的关系,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土地利用规划程序1.确定规划目标:通过充分调研、分析城市发展需要和土地资源特点,确定土地利用规划的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
2.编制规划方案:根据规划目标和原则,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明确不同土地用途区的划定和布局。
3.公众参与和意见征集:在规划方案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增加公众参与的机会。
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计划是指根据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以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对于促进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土地利用计划应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势,科学评估土地的肥力、水分、地形等自然条件,确定土地的适宜利用方式。
在农业生产方面,要合理划分耕地、林地、草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并根据土地的适宜利用方式,制定种植结构和养殖规划,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出。
在生态环境方面,要划定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风景旅游区等特定区域,加强对土地的保护和修复,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其次,土地利用计划应注重统筹兼顾,协调各种利用需求。
在城乡建设方面,要合理规划城镇用地和农村居住用地,控制城市扩张速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在工业用地和交通用地规划上,要科学确定产业布局和交通网络,避免土地浪费和环境破坏。
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要合理规划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等各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最后,土地利用计划应强化规划实施和监督管理。
要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机制和监督管理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和工作程序,加强对土地利用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内容,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同时,要加强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整治,保护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计划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工程,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建设和资源利用等方方面面。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浅谈井冈山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规划在制定实施后也要不断的调整。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后也会产生很多不可预料的问题,一些是政策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实际情况造成的,一些是在实施过程中方针、监管没有落实到位造成。
本文就近几年出台的政策对土地规划利用的影响和形成的问题及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新增工业建设用地规划对其他方面的影响作出分析,提出相应的一些解决方案,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的合理调整和优化。
【关键字】井冈山土地利用退耕还林工业用地矿藏一、井冈山区域概况(一)井冈山地理位置井冈山市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与湖南省交界的罗宵山脉中段。
它东邻江西泰和县,南靠江西遂川县,西面与湖南的炎陵县接壤,北面和江西永新县毗邻,是江西省西南部的门户。
在2000年原宁冈县与原井冈山市合并组建新井冈山市,市址迁至厦坪镇新城区。
形成了以龙市为中心地工业区,以茨坪为中心地旅游区,以夏坪为中心的行政区。
图1 井冈山市地理位置示意图(二)自然概况井冈山市的主要地貌类型为构造侵蚀性中低山、构造剥蚀性丘陵、堆积河谷盆地和河成阶地。
其中,构造侵蚀性中低山,主要集中在井冈山市中部偏西南地区,海拔多在1200米以上,切割程度显著,山势雄险。
井冈山市素有“绿色明珠”之称,植被资源非常丰富,全境有次原始森林7000公顷。
井冈山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已成为井冈山市的支柱产业。
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333平方公里。
这里既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又有许多革命时期留下的人文景观,两者结合构成了井冈山市发展旅游业的得天独厚优势。
二、井冈山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特点(一)土地利用现状至2004年,井冈山市拥有土地总面积129753.07hm 2,其中农用地123828.55hm 2,占土地总面积的95.43%;建设用地4107.44hm 2,占土地总面积的3.17%;未利用地面积1817.08hm 2,占土地总面积的1.40%,具体结构情况见表2-1所示。
表2-1 2004年井冈山市土地利用结构表单位:hm 2、%(数据来源:井冈山国土资源局)(二)土地利用特点1、呈明显的“三足鼎立”分布以茨坪为代表的旅游区海拔多在1200米以上,切割程度显著,山势雄险,开发难度很大。
在《井冈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纲要》提出以“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后,茨坪主要是以旅游为业,人口相对较少。
而龙市为代表的老城区主要以丘陵为主,植被覆盖率比较大,土地开发利用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土地利用率达到98.78%。
2、土地利用类型多、分布广,但土地类型结构不均衡。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面 积 所占百分比 合计面积农用地 耕 地9826.77 7.57 123828.55 园 地587.66 0.45 林 地110142.87 84.89 其它农用地3271.25 2.52 建设用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467.56 2.67 4107.44 交通用地413.41 0.32 特殊用地68.30 0.05 水利设施用地158.17 0.12 未利用地 未利用地643.39 0.50 1817.08 其它用地 1173.69 0.90主导地类林地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
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4.89%的林地面积,对井冈山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具有重要意义。
但耕地资源相对较少,仅占土地总面积的7.57%,而且井冈山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地质灾害较多。
3、交通条件逐步改善井冈山市位于江西省西南部,东连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湖南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是江西省西南部的重要门户。
以形成由公路、机场组成的立体对外交通系统。
目前,于2008年12月28日开工的衡茶吉铁路和2011年1月21日开工的井睦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
4、工业区土地资源数量有限,旅游区开发利用难度大据统计,至2005年末,井冈山市土地利用率达到98.78%,随着未利用地的不断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将越来越少。
并且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山间河谷地带,开发利用的难度较大,而随着全市经济的发展,建设用地迅速增长,对土地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案(一)、“退耕还林”减少耕地遗留的问题未进行妥善监管和处理前任总理朱镕基1999年提出退耕还林政策以来,涉及退耕还林有8个乡镇,42个行政村,退耕农户总数2308户。
1、“退耕还林”的执行情况和现状(1)“退耕”的范围和原则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执行。
“退耕还林”提出时正值中国粮食增产,“谷贱伤农”严重,当时没有更多地考虑粮食安全问题。
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退耕”以不仅仅是因为“谷贱伤农”及改善“水土流失”,大部分耕地较少只能维持自己自足的农民都在工业区发展而不是去种地。
造成不管是梯田耕地、旱地就连收成比较好的良田也都进入了“退耕”范围。
(2)“退耕”后的“还林还草”的任务没有落实到位。
在实行了大规模的“退耕”政策后,“还林”并没有像规划的那样实现还林还草。
据我所观察到的,只有一小部分的农地被承包和开发果园地,但大部分都成了荒地。
2、“退耕还林”所造成的问题的原因(1)当地政府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没有严格按照规划来执行。
当地政府为完成指标重退耕轻管理,对于退耕,一方面从管理上,工作人员队伍人力不足,经费有限,容易出现疏漏;另一方面,退耕农户只图首次检查验收兑现补助后,就疏于管理,使退耕地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达不到退耕还林的理想效果。
而对于还林,只是从退耕补助上来解决问题,而没有对以荒废的耕地进行管理。
(2)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使得“退耕还林”的政策不适合当前的经济发展,由于人均耕地本来就不多,“退耕”政策下来后,农民耕种的土地已不能维持农民的日常生活的需求,从而选择了在工厂上班。
这样就加剧了耕地面积的减少,大量散乱的耕地变成了荒地。
3、“退耕还林”所造成的问题的改善办法分析从2007年后,政府逐步暂停了“退耕还林”的政策,根据《国务院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所要求的“死守18亿亩耕地底线”政府不能盲目的“退耕”,在“退耕”后产生的不良后果应该妥善的解决。
(1)对于农民放弃耕种的土地,应由一部分人承包管理。
由于一些农民耕地较少,相对于到工厂上班,种地远远不能满足生活需要,又不能两全兼顾,很多农民都不愿意耕种田地。
对于荒废的良田可以让人承包下来,这样既不会浪费优质的田地,造成造成耕地面积的大幅度缩水,又能建设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来统一管理大规模的土地。
(2)对于荒废的坡地和梯田,一方面,可以让人开发成果园,实现经济的增长。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人愿意承包和开发,政府应加大管理力度,实施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项目,充分利用荒山荒地造林,这样既可扩大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覆盖率,又可减少水土流失,绿化美化环境,增强森林生态功能。
(二)工业区大量厂房扩建造成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未得到有效控制1、井冈上近几年的环境情况井冈山旅游区和行政区清新的空气,主要源于其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且工业规模较小。
根据井冈山市环保局《2001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汇总表》,2001年度,井冈山大气悬浮微粒年日均平均值0.08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均平均值0.005毫克/立方米,烟尘控制区覆盖率80%,汽车尾气达标率90%,大气质量优于国家一级标准。
但是,在工业区逐步建立起来的陶瓷生产工厂使得近几年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却在逐年增加,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工业废气排放量还将不断上升,这对保持井冈山的大气质量构成一定的威胁。
相关数据情况见下表。
表2-3 工业废气排放统计表1997 38024.00 493.79 478.78 7618.001998 8800.00 353.00 314.00 3378.001999 39992.00 369.00 824.33 3861.402000 32840.00 336.17 647.63 1849.992001 34194.00 157.27 1450.76 1450.242002 38343.00 203.95 634.99 1784.502003 40512.80 411.22 703.59 1631.84(数据来源:1997-2003年井冈山统计年鉴及《各地区工业“三废”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由上表可知,1997年—2004年期间,排放总量较1997年增加了2488.8万标立方米。
表格只显示了井冈山在2004年以前的统计结果,但在工业区,环境污染更为严重。
据新浪新闻报道:井冈山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发展日用陶瓷产业,曾经一度开发、生产过建筑陶瓷,陶瓷产业科研、生产、营销人才丰富、熟练工较多。
其以优势的产业服务、科学的产业定位、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商青睐。
工业园创园5年,已先后引进日用陶瓷企业33家,总投资6.5亿。
2、井冈山工业厂房扩建造成的环境问题分析(1)瓷业的扩张导致空气污染加剧。
由于井冈山市矿产资源丰富,有长石、高岭土、石灰石等,其中长石、高岭土资源储量丰富,质地优良。
由此井冈山工业区有33家日用陶瓷企业,而其烧制时是用对环境污染严重的煤。
由此产生的空气污染异常严重,对此,附近的村民都有意见,在“十一五”期间,环境投诉共60多件。
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将会使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增加,若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耗能低、污染少的产业,不采取严格有效的控制措施,污染物排放量将会持续增加。
(2)日用瓷业企业在矿藏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没有合理的控制。
企业的盲目扩张所需的生产原料高岭土也越来越多,但开发高岭土矿藏中对周边生态的破坏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使周边农田、森林、河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无节制的采矿不但破坏生物的栖息地,而且废气尾矿还占用土地,造成原下垫面性质的变化。
而地下开采造成地下支撑面或隔水层局部缺空,地表出现变形或塌陷,出现浅层地下水位下降、土地无法耕种,造成土地的破坏,使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以及诱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3、对井冈山瓷业造成环境以及土地问题的解决方案(1)注重群众,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积极采纳民众对周边企业的认识和建议。
群众是经济建设的基础,群众反映的情况也是他们的真实意愿,只有群众积极参与,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对土地资源的滥用才能及时得到反映,也只有重视群众,才能对所反映情况作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2)政府在对瓷业等污染较重的企业的用地扩建和新建应加大监管力度。
政府应严格控制工业区内高污染的企业数量,对抑制工业化过热现象,对高污染的企业用地规划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政府加强对矿藏资源的监管力度,加强环境与土地的监管能力、监察装备以及执法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