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7.01 KB
- 文档页数:7
《奇怪的大石头》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教育学生学会勇敢面对困难,培养学生的勇敢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讲述了一颗大石头在村庄中引起了村民们的困惑,村民们试图移走石头,但都失败了。
一个小男孩勇敢地爬上石头,发现了石头下隐藏的秘密。
2. 生词新句:通过故事学习一些新词汇和句型,如“困惑”、“努力”、“失败”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词新句。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故事学会思考,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是如何解决的?”2. 朗读故事,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故事,边读边解释生词新句,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村民们为什么无法移走大石头?小男孩为什么能成功?”4. 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5. 总结故事,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情节,强调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复述故事内容,运用所学生词新句。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收集学生作业,检查他们对生词新句的掌握情况以及故事内容的复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思考并分享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采取的解决策略。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奇怪的大石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奥秘。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运用想象与创造,让学生进行故事续写,锻炼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
(2)教育学生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奇怪的大石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掌握阅读理解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1)故事中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2)如何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奇怪的大石头》,了解故事背景及寓意。
(2)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准备教学素材。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2. 学生准备:(1)预习《奇怪的大石头》,了解故事梗概。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自然景观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欣赏。
(2)提问:“你们知道大石头是如何形成的吗?”(3)引入《奇怪的大石头》的故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奇怪的大石头》,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故事中的奥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故事背景及寓意。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3)讲解如何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提高写作水平。
4. 小组讨论:(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编写续写故事。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修改。
五、课后作业3. 选择一个自然景观,进行观察和描绘,锻炼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介绍了如何开展关于奇怪的大石头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了解大石头的形态、特点以及可能的成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辨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石头的不同形态和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辨的能力。
3.引发学生对地质学知识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大石头的形态和特点。
2.大石头可能的成因。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环节(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一些关于大石头的问题,如:•你们见过哪些奇怪的大石头?•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大石头是怎么来的?•大石头有什么特点?通过导入环节,让学生对大石头产生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第二步:观察石头(15分钟)将准备好的多个大石头摆放在教室或者户外,并让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大石头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点,进行记录和比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和描述不同石头的特点。
第三步:小组合作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大石头的特点,并且根据石头的特点,推测可能的成因。
每个小组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记录表格等方式整理想法。
第四步:小组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来进行展示。
展示时,代表可以简要介绍石头的特点,并分享小组的推测成因。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和提问。
第五步:扩展活动(20分钟)针对学生展示的结果和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相关的知识讲解,介绍大石头的可能成因,如地质作用、侵蚀、自然力等。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提出更多问题。
第六步: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总结和归纳今天的学习内容,并与之前的讨论进行对比。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检验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1.观察记录表:学生根据观察石头的特点进行记录的表格。
2.小组讨论记录:每个小组对于石头特点和可能成因的讨论记录。
六、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和讨论石头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地质学知识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辨能力。
第一篇:7奇怪的大石头(教案)7奇怪的大石头1.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认识“考、秦”等6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1.挂图、幻灯片。
2.搜集李四光的故事。
2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出示挂图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它是从哪儿来的?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词语:陨(yǔn)石突兀(wù)大坑(kēnɡ)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卧进旅行考察奇怪严严实实平整震惊(2)认读要写的字。
(3)争做写字小老师: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考”“秦”为上大下小的上下结构。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在写“纪”时,要注意右边是“己”不是“已”。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4)各自练写,评价反馈。
(5)质疑问难,解难。
同学们提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予以相应的解答。
3.走近李四光(幻灯出示材料)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
原名仲揆,蒙古族,湖北黄冈人。
曾留学日本和英国。
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
曾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员地质研究所所长。
建国后任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等。
中科院地学部委员。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精选5篇)《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中的3个:藏、卧、旅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之间的关系。
3、体会李四光的好学好问、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一、揭题、谈话1、板书课题,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齐读课题2、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觉得文章仅仅是在写大石头吗?3、你了解李四光吗?出示资料简介4、李四光和大石头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对于文中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检查反馈:老师把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找出来了,你找对了吗?著名、捉迷藏、悄悄、躲闪、大坑、卧进土里、推动、旅行、考擦、遗迹、研究、震惊、长江流域地质学家、陨石、冰川、秦岭、第四纪先自由朗读指名小老师带读,要求读音标准齐读。
2、老师把最后一行词语变成了红色,因为它们是地质学上的专有名词,比较特殊。
让我们一起读好它们。
3、指明分意义段读课文,思考:李四光和大石头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过渡:原来,李四光和大石头的故事是在玩捉迷藏的过程中发生的,这部分内容在课文的第几小节?请你仔细地读一读。
三、学习第2小节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玩的时候,李四光发现这快石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2、让学生体会有关句子。
抓住“巨石、孤零零、遮得严严实实”3、是啊,每次捉迷藏这块大石头都和他们一起玩,像朋友一样。
在这里玩的时间久了,李四光就对这个朋友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4、和李四光一起玩的小朋友还有很多,为什么只有李四光觉得这块石头奇怪呢?(会观察、会思考、会提问)过渡:那么这块石头到底奇怪在什么地方?李四光对它产生了哪些疑问?请你把问题找出来读一读。
《奇怪的大石头》语文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运用想象和联想,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描述的场景。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未知的情感。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培养感恩的心。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大石头的奇怪之处,引导学生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大石头的奇怪之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引导学生理解大石头的奇怪之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展示大石头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奇怪的大石头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奇怪的大石头的课文。
2. 课文朗读:(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生字词学习:(1)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挑选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文解析:(1)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优秀9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奇怪的大石头》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导入课题1、同学们,我们第二单元即将学完,大家还记得这一单元主要是讲什么的吗?对,这单元主要是讲中外一些名人的故事,那同学们还记得这是谁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列宁、高尔基的图片)2、那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奇怪的大石头》(学生读课题),这个故事中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位名人的故事呢?(李四光)3、指名学生简介李四光。
反思: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一些中外名人故事的,这篇课文是本单元最后一篇未学的课文,因而在导入时我就以单元目标为切入口,在复习前几篇所学的名人之时过渡到今天所要学的内容。
这样的设计意在让学生能从整体上去把握和回顾本单元的主题,进而利于学生对本篇课文内容的认识。
从课堂上的实施来看,这样的一种设计还是较有效的,对于旧知识的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起和热情,同时也把新旧知识有效地衔接和组织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1)同桌之间互相读生字词语(2)指名读,如该生读对,其他学生跟读两次。
(3)看拼音自己读(4)随机以各种形式读,如男女生读、小组读、点学号读等。
3、质疑问难,解难。
黑板上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不懂或需要向别人请教的吗?谁来帮他解决?反思:本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解决本课的生字和词语的,而我在设置识字词目标时却被局限在了一二年级那个层次的目标上。
那就是我只注重了字音,只注重了认字,忽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而这一点也恰恰是中年段和地年段最不同的地方。
由于自己对年段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因而在教学实施上所采取的措施和策略也显得特别不妥当,课堂上我依然还是按照一二年级时的那种模式和形式去组织学生识字,虽然学生的识字效果确实不错,但是这个学段更需要学生掌握的对词的理解和运用却没能很好地落实好。
7 奇怪的大石头一、学习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三、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四、教学方法:自学法五、教学时间:两课时六、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质疑解难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
约250万年前至今。
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
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
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第二课时一、感知巨石形象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
【导语】《奇怪的⼤⽯头》讲述的是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对家乡的⼀块巨⽯产⽣疑问,通过⾃⼰多年研究终于弄明⽩巨⽯由来的感⼈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奇怪的⼤⽯头》原⽂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奇怪的⼤⽯头》原⽂ 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
⼩时候,他喜欢和⼩伙伴⼀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每次他都爱藏在⼀块⼤⽯头的后⾯。
这块巨⽯孤零零地⽴在草地上。
⼀听到⼩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头躲闪。
⼤⽯头把他的⾝影遮得严严实实的,⼩伙伴围着⽯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头发⽣了兴趣:这么⼤的⼀块⽯头,是从哪⼉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师,⽼师想了想,说:“这块⽯头恐怕有⼏百年的历史了,我⼩的时候它就在那⼉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头从天上掉下来,⼒量⼀定⾮常⼤。
它应该把草地砸⼀个很深很深的⼤坑。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 李四光⼜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地,没有⼀块⽯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直到他长⼤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冰川可以推动巨⼤的⽯头旅⾏⼏百⾥甚⾄上千⾥。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头。
他终于弄明⽩了,这块⼤⽯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来的。
经过进⼀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他的这⼀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篇⼆】⼩学三年级语⽂《奇怪的⼤⽯头》教案 【教学⽬标】 1、认识“考、秦”等5个⽣字。
会写“著、藏”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读懂课⽂,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奇怪的大石头》的教学教案第一章:石头的世界1.1 引入: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石头,让他们观察并描述这些石头的特征。
1.2 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石头,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石头的质地、颜色和形状等特征。
1.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石头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第二章:石头的形成与变化2.1 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石头的形成过程,如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等。
2.2 活动: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石头是如何形成和变化的。
2.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石头的形成过程和变化原因。
第三章:石头的利用与保护3.1 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石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材料、装饰品等。
3.2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石头的利用方式,并选择一种石头进行制作或设计。
3.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石头的保护意义和保护方法。
第四章:石头的故事与文化4.1 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与石头相关的故事和传说,如石头精灵、宝石王国等。
4.2 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石头故事进行研究和讲述。
4.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石头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第五章:石头观察与探究5.1 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石头的奇特现象,如浮石、磁石等。
5.2 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石头进行观察和探究,记录下它的特征和现象。
5.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到的石头现象,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释。
第六章:石头与环境的相互作用6.1 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石头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河流冲刷、风化作用等。
6.2 活动: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不同环境中的石头,记录下它们的状态和变化。
6.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石头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意义和对人类的影响。
第七章:石头的艺术创作7.1 引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石头艺术作品,如石头雕刻、拼图等。
7.2 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石头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7.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石头艺术创作的意义和欣赏角度。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案教案一:奇怪的大石头探索活动目标年龄:4-6岁活动目标:1.帮助孩子们培养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2.提升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孩子们学习合作和沟通。
材料:1.大石头(可在户外找到,确保安全无尖锐边角)。
2.彩色画笔。
3.纸张。
4.音乐。
活动过程:1.引导孩子们观察大石头,鼓励他们描述石头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提问他们是否发现了石头上的特殊之处。
2.给孩子们提供画笔和纸张,让他们用彩色画笔画出自己眼中的大石头。
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可以添加其他元素来丰富画面。
3.将孩子们的画挂在教室的墙上或放在地板上,展示给其他孩子观看。
鼓励他们相互分享自己画中的故事。
4.引导孩子们一起围坐在大石头周围,一同观察石头。
播放柔和的音乐背景,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的氛围。
5.提问孩子们:如果这块大石头会说话,它可能会说些什么?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展开讨论。
6.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形成一个故事情节,从大石头的角度出发,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
7.分组或分角色,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表演。
可以提供简单的道具和服装,增加乐趣。
8.孩子们表演完后,鼓励他们互相分享表演中的经验和感受。
9.结束活动时,让孩子们一起合力将大石头搬回原处,表示感谢和敬意。
教案二:奇怪的大石头科学实验目标年龄:7-9岁活动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2.增加孩子们对地质学的兴趣。
3.提高孩子们的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材料:1.大石头。
2.酸性液体(例如柠檬汁或醋)。
3.碱性液体(例如肥皂水或小苏打溶液)。
4.水。
5.各种颜色的食用染料。
6.平底容器。
7.汤匙。
活动过程:1.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探索大石头。
鼓励他们发现和记录石头上的特殊之处,比如颜色和纹理。
2.将大石头分成若干块,每块大石头分配给一个小组。
3.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些酸性液体、碱性液体和水。
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液体对大石头进行观察和实验。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程,围绕教材《善良的小铅笔》中的一则故事《奇怪的大石头》展开。
本故事主要讲述了孩子们在山林中遇到的一块大石头,并通过故事中的情节与人物刻画,让孩子们了解道德教育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让孩子了解并体验到做事要有耐心的道理。
2.学会用别人不能做的事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3.发掘孩子的创新潜力,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孩子反思故事中的情节,明白做事要有耐心的道理。
•难点:让孩子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了解什么是耐心。
如“你们谁有遇到过需要耐心才能做好的事情呢?”或“什么是耐心?在什么情况下要表现出耐心?”。
借此让孩子先行了解故事中的情节。
2. 故事讲解(20分钟)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奇怪的大石头》的故事。
适当情节的省略和加强,以达到引导孩子思考的目的。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孩子回忆故事的情节,增强记忆。
3. 分组讨论(30分钟)教师可以将孩子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小明为什么要等待?他做到了什么?2.小红是怎么做的?大家觉得这样做好不好?3.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不能等待的时候?你们会怎么样?教师可帮助学生明确分组,并辅导学生成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思考。
4. 创新思维活动(30分钟)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进行一个创新思维活动。
例如,让孩子们想象自己是一块大石头,问问他们自己能做哪些事情。
教师可以展开辅导,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5. 总结反思(10分钟)最后一定要进行总结反思。
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情况,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有所收获,孩子们在分组活动和创新思维活动中的表现和学习心得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补充耐心这个闪光点。
五、教学评价本教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充分的扩展能力,帮助学生体会到耐心的价值,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及个性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通用14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篇1【学习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有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具体内容写具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3、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交流材料,质疑解难针对课文内容,学生质疑。
1、字词:理解陨石、地质学家、第四纪、冰川、秦岭等词的意思。
2、内容:交流收集的李四光生平材料,图片或童年故事。
3、自由读文,谈谈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四、指导写字1、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一、认读词语二、全班交流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如: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奇怪的地方吗?可用因为______所以______让学生说说原因。
让学生感受巨石的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______想像情景,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跑去怎样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______。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说话练习: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应该会把草地______,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______。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奇怪的大石头》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奇怪的大石头》,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文《奇怪的大石头》2.教学课件3.阅读理解练习题4.学生练习册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给学生看一张大石头的图片,问学生对这张图片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并引出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和理解:(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标题和开头段落,理解故事的背景。
2.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注重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发展,帮助学生整理故事线索。
3.教师将课文分段,带领学生逐段阅读,并对学生进行微调指导,确保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意思。
4.教师提问学生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大石头为什么会被农民认为是奇怪的?”“小狗很高兴见到大石头吗?为什么?”等等。
互动讨论:(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与同伴进行小组讨论,讨论问题:你有没有见过奇怪的东西?你觉得大石头是怎么来的?2.教师从每个小组中选择一两个学生回答问题,并鼓励其他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3.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讨论结论,并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开展教师引导式讨论。
创作练习:(15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大石头、小狗和农民等元素。
2.学生根据所给的图片,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元素,写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
3.学生可以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并有机会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
巩固练习:(15分钟)1.教师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理解练习题。
2.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后进行批改,并与学生一起核对答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
3.教师针对学生答题情况做出点评,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并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结:(5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要点,以及学生的收获和问题。
2.教师激励学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保持好奇心和创造力。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理解友情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品质,培养学生的友爱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并能提炼出故事的主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故事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关心他人。
三、教学准备1. 教学便签:每位学生一张。
2. 教学素材:奇怪的大石头故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大石头故事进行概述,并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a. 故事讲的是什么?b. 故事的主要角色有哪些?c. 故事发生了什么事情?d. 故事中有什么寓意?2. 阅读理解(10分钟)教师将故事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独立阅读故事,并尽量回答问题。
问题:a. 故事中的石头到底有多大?b. 为什么村民和行人都对大石头不屑一顾?c. 为什么小鸟会为大石头感到惋惜?d. 故事最后发生了什么?故事给你什么启示?3. 探究寓意(15分钟)教师与学生们共同探讨故事背后的寓意。
发展以下问题:a. 大石头是否意味着有时我们只关注表面而忽略了那些真正需要了解的事物?b. 为什么小鸟会为大石头感到惋惜?他是否有表现出一种关心他人的情感?c. 我们是否有时也忽略了身边的人,只关注自己的事物?我们应该如何做?4. 扩展思维(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回答以下问题:a. 如果你是小鸟,你会怎样帮助大石头?b. 如果你是大石头,你会如何改变自己?c. 如果你是村民或行人,你会怎样看待大石头?5. 表达分享(1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内容,开始撰写个人观点,每个学生写一张便签。
学生轮流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思想交流。
6.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学生回答并反思:a. 故事告诉我们什么?b.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五、课后延伸1. 学生可以根据故事的寓意,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奇怪的大石头》语文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课文中大石头的来历和特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3)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探讨课文中大石头的来历和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大石头图片,引发学生对大石头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纠正发音和停顿。
3. 理解课文:(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大石头的来历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生展示小组合作成果,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堂小结:2. 强调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3.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六、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家庭作业: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大石头的寓言故事。
七、课后反思:2. 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自然中的大石头,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大石头的形成过程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观察、讨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石头的形成原因;(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石头的形成过程和特点;(2)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科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大石头的形成原因及科学解释;(2)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大石头的图片、视频等资料;(2)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好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大石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2)学生分享对大石头的认识和疑问。
2. 探究活动一:了解大石头的形成过程(1)教师播放大石头的形成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其形成过程;3. 探究活动二:探究大石头的形成原因(1)教师提出假设,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描述大石头的形成过程和特点;(2)学生能运用科学方法解释大石头的形成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方法,探究大石头的形成原因;(2)学生能在小组合作中,培养沟通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2)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
七、教学建议1. 注重观察与实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大石头,了解其特点和形成过程。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通用9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教案的具体内容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十二、教学反思(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进方法)奇怪的大石头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奇怪的大石头教案(通用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见过大石头吗?(见过)大石头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你见过这样的一块大石头吗?(出示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二.初读认字同学们,就让我们和李四光一起来看一看奇怪的大石头到底是什么样的?1、自由朗读课文。
奇怪的大石头优秀教案奇怪的大石头优秀教案一、导入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去认识我国着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请同学们翻开书27页,自由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读了这位地质学家的事迹,你有什么感受?你说。
师:他是蒙古族人,于1919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学位,1927年获博士学位。
他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部部长。
正如同学们所谈的,我们被李四光爷爷的巨大成就深深折服。
在我们感叹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李四光爷爷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换句话说,在他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今天,我们一同学习――《奇怪的大石头》,让我们一起走近李四光,了解他、学习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的25页读一读。
在读得过程中,同学们把生字从课文中标出来,用一些好办法争取把字音读准,好现在开始。
2、学习生字:师:课文中的生字能读准吗?瞧,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请了出来(出示词语),同桌合作认读这些词语,有读不下来的赶快向别人请教。
学生合作认读师:看同学们读得真认真,那在认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记,你又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能指出来吗(学生交流)“考”、“域”3、谁来读一读难读的自然段(第10小节)谁再来读?你来。
这一节中有5个生字,你能读得这么通顺,看来你预习得很认真!读着读着,谁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可以抓住时、地、人,以及事情来概括。
你说,师:好,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讲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看看谁能看着幻灯片一气呵成来的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说明你的概括能力特别强,谁来说(放幻灯片)幻灯片: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
你说。
师小结:这个同学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真不简单!概括能力真不错!三、精读课文,感悟品质1、我们刚刚了解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疑惑和解决疑惑的故事,那文中的李四光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板书:爱提问/爱思考/善观察2、李四光是个爱思考的人,关于这块石头,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请大家默读2-8节,边读边找,看谁找得又快又准!你说。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懂的知识找资料弄明白。
3.生字、新词卡片。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生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提问: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但是有些问题,还需我们做进一步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
(1)轮读词语: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奇怪严严实实平整震惊(2)质疑问难,解难。
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
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
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
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观看录象)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
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
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轮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些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学习生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练写,评价反馈。
四、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2.学习抓住句理解语句意思。
3.感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4.阅读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感受巨石之“怪”。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
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捉迷藏。
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句展开讨论:
一怪,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二怪,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三怪,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四怪,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3)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巨石之怪和李四光的疑问。
2.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按课文内容填空: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3.感受人物品质。
大石头可真怪!李四光有了和大家一样的感受,他产生了疑问,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
(1)自读课文,找、画关键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语,理解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体会课文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探索写具体的。
(3)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拓展延伸,加强感悟
你还搜集到李四光爷爷哪些故事?特别是他的童年故事?读过故事,你又有什么感受?
四、总结全文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
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
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阅读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1.谈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李四光爷爷小时侯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引发他的思考和探索,后来出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两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看到苹果往下掉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揭示课题。
3.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布置思考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里写到了小牛顿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你最欣赏小牛顿哪一点?
4.自主阅读。
5.交流,指导朗读。
六、作业超市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抄写生字词语。
3.继续搜集、阅读其他名人故事。
【实现课堂内外的延伸,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积累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