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 格式:docx
- 大小:3.68 KB
- 文档页数:1
四逆汤标准配方一、概述四逆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寒邪侵袭引起的寒证,如寒疟、寒伤等。
其配方中主要包括四味药物,分别是附子、干姜、大枣和甘草。
下面将详细介绍四逆汤的标准配方以及各味药物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二、配方四逆汤的标准配方如下:•附子 6克•干姜 10克•大枣 10克•甘草 6克三、各味药物的功效1. 附子•性味:辛、热、有毒。
•归经:归心、脾、肾经。
•功效:温经散寒,回阳救脱,安胎固脱。
•用法用量:可入煎剂、丸剂、散剂等,一般用量为3-9克。
研末可膏敷。
2. 干姜•性味:辛、热。
•归经:归肺、脾、心经。
•功效: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散痰止咳。
•用法用量:可入煎剂、丸剂、散剂等,一般用量为3-10克。
生用更温而辛烈,生用更辛而不温。
3. 大枣•性味:甘、温。
•归经:归脾、心、脏经。
•功效:益气补中,养血安神。
•用法用量:可入煎剂、丸剂、散剂等,一般用量为3-15克。
炙用更温而补,生用更补而温。
4. 甘草•性味:甘、平。
•归经:归脾、肺、心、胃经。
•功效:和中调味,解毒利咽。
•用法用量:可入煎剂、丸剂、散剂等,一般用量为1-3克。
炙用更平和而补,生用更补而凉。
四、使用方法1.取附子、干姜、大枣和甘草各按照标准配方的用量,洗净备用。
2.在煎药专用锅中放入足够的清水,将附子、干姜、大枣放入锅中,用中火煎煮30分钟。
3.将甘草煮沸后加入锅中,再煮15分钟。
4.煎煮完成后,将药渣滤出,取汤液冷却至适合温度。
5.根据需要,可以口服或外用四逆汤。
五、注意事项1.四逆汤具有辛热的性质,对于阳虚内寒、气血亏虚等人不宜使用。
2.使用四逆汤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避免过量或滥用。
3.孕妇、哺乳期妇女、幼儿和老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在使用四逆汤时如出现过敏、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5.使用四逆汤期间应注意保持温暖,避免受凉。
总结四逆汤是一种具有温阳散寒作用的中药方剂,其标准配方包括附子、干姜、大枣和甘草。
四逆汤组成四逆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由人参、甘草、生姜、大枣四味中药组成。
它是民间常用的一味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四逆汤的药物成分、功效与作用、疗效与应用以及注意事项,以便读者了解其相关信息。
一、药物成分:四逆汤的主要药物成分包括人参、甘草、生姜和大枣。
人参为四逆汤的主药,具有补气、养阴、安神等作用;甘草为辅助药,具有和中、补脾胃的作用;生姜为佐药,具有温经散寒、散寒止呕的作用;大枣为使药,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等作用。
这四味中药相互配伍,起到补气益体、调理脾胃、温经散寒的功效。
二、功效与作用:四逆汤的主要功效与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补气养阴:人参具有益气养阴的作用,能够调理体内气血失衡、气阴两亏的情况,达到补益身体的功效。
2. 温经散寒:生姜能够温经散寒,有助于驱散体内的寒邪,排除寒湿困阻,改善寒凝现象。
3. 补中益气:大枣能够补中益气,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增加脾胃的消化功能,达到健脾养胃的效果。
4. 安神止血:人参和大枣具有安神、养血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失眠、心悸等神经衰弱症状,同时也有一定的止血作用。
三、疗效与应用:四逆汤主要用于寒证引起的病症,如寒痹、阳痿、寒泄等。
具体的应用病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寒痹症:四逆汤可以改善寒湿困阻引起的关节疼痛、僵硬的症状,具有一定的舒筋活血作用。
2. 阳痿症:四逆汤能够改善阳气不足、肾阳虚弱引起的阳痿、不举等男性性功能障碍症状。
3. 寒泄症:四逆汤能够增加脾胃的消化功能,改善寒湿困阻引起的腹泻、泄泻等症状。
4. 妇科病症:四逆汤可以改善妇女因寒凝血瘀引起的痛经、月经不调等问题。
四、注意事项:使用四逆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禁忌病人:四逆汤具有温热的性质,不适合于热症、实热、发热病人使用,以免加重病情。
2. 用量控制:四逆汤的用量需要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导致药物失效或药物毒副作用。
36、少阴阴盛格阳基础方:通脉四逆汤少阴阴盛格阳基础方: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汤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寒证的中药方剂,其组成药物精确配伍,充分体现了中药方剂中君臣佐使的重要性。
通过药性归经、药味特点的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通脉四逆汤方剂的功能作用、主治病症以及八纲辩证、六经辩证的医理。
通脉四逆汤方剂的君药是附子,它具有极强的温阳作用,能够温补元气,散寒驱寒。
附子归属于心、肝、脾三经,其辛温性质可以温通经脉,使得阳气得以畅通。
在通脉四逆汤方剂中,附子作为君药,起到了温阳散寒的核心作用。
通脉四逆汤方剂的臣药是干姜、甘草。
干姜具有辛热散寒的特点,能够温通阳气,帮助君药附子发挥温阳作用。
甘草则具有调和药性的功效,它能够缓和方剂中的辛热药物,使其作用更加温和,同时还能补充脾胃之气,增强体质。
通脉四逆汤方剂的佐药是生姜、大枣。
生姜具有辛散寒邪、温中止呕的作用,可以增强方剂的温散寒邪的效果。
大枣则具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的作用,能够增强方剂的整体功效。
通过以上的药性归经、药味特点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通脉四逆汤方剂的功能作用主要是温通阳气、散寒驱寒。
它适用于寒邪困阻,阳气不足的病症,如寒疟、寒露、寒症等。
在八纲辩证中,通脉四逆汤方剂主要针对寒证,属于寒邪内盛、阳气外虚的太阳病证。
在六经辩证中,通脉四逆汤方剂则属于少阴阴盛格阳基础方,通过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够调和阴阳之气,使得阳气得以恢复。
总之,通脉四逆汤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配伍是中药方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君药附子具有温阳散寒的核心作用,臣药干姜、甘草能够协助君药发挥作用,佐药生姜、大枣则能够增强方剂的整体功效。
通过合理搭配药物,通脉四逆汤方剂能够有效治疗寒邪困阻、阳气不足的病症,达到温通阳气、散寒驱寒的目的。
这也体现了中药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重要性,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通脉四逆汤《伤寒论·金匮要略》通脉四逆汤是治疗少阴病的主要药物,其功效较低,谷清,内寒外热,脉细数,不恶寒。
通脉四逆汤,甘草22,附子,一干姜,三、二、三味,三升水,煮一升二,去渣,不同温度服用,脉会痊愈。
肤色偏红者,加大葱九梗;腹痛者,去葱加牡丹二两;吐的话加生姜两两;咽喉肿痛,去牡丹,加一两桔梗;脉停不下来就去桔梗加人参。
如果所有的疾病都与处方相对应,就应该服用。
通脉四逆汤破阴归阳,达里外。
此方与四逆汤成分相同,但附子和生姜用量有所增加,即选了一大把附子,生姜从一半增加到三两。
生附子和干姜很辣。
增加附子的用量,会破阴散寒,归阳存逆,能破阴拒阳,恢复阳。
能恢复杨琪,消散殷琦,通阴阳,通脉气,故名通脉四逆汤。
取三味药,加水煮沸,去渣,温服两次。
通脉四逆汤用于治疗阴阳,可随症加减。
脸红的话就是阴旺阳浮的戴阳。
宜加葱白宣传上下之阳,破阴阳斥;如腹部有疼痛,加牡丹活血,急止痛;干呕者加生姜降胃;咽喉肿痛,加桔梗利咽开结;若脉停不下来,可加人参补气生津,固脉复脉。
处方后指出“凡疾病与处方相对应者,应服”,即人们在开药时,必须根据疾病随机使用处方,方能生效。
通脉四逆汤用于治疗阴虚阳亢型少阴病。
症状有内寒外热,谷下清,手足昏厥,脉沉,不畏寒,面色发红。
或伴有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脉滞。
少阴病是内冷外热,即内冷外热,是病机和证候特点的总结。
明谷之下,手足叛逆,脉微沉,是杨琪之衰,阴寒之真寒;若身不恶寒,面不红,则虚热外浮。
这种病是危险的,症状是可变的,因此有许多可能的疾病。
脾肾阳虚,气血凝滞,则伴有腹痛;阴寒气逆入胃,胃不和而衰,伴有干呕;如果阳虚升滞于喉,则伴有咽喉痛;如果杨琪受了重伤,阴液耗尽,就会停止脉搏。
阴胜于阳,内实寒,外虚热。
阴阳易分,比简单的阳衰阴盛四逆汤更急。
所以通脉四逆汤是用来破阴归阳的。
通脉四逆汤,为利谷者,内寒外热,汗出昏上帝的。
通脉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通脉四逆汤是一剂非常重要的中药方剂,具有很高的药物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
它由黄连、干姜、附子和甘草四味中药组成,是一种具有温阳散寒的药物组方。
通脉四逆汤主要通过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脏收缩力和提高体温等途径,发挥着止血、解痉和温中的功效,对于冷证和寒证有很好的疗效。
通脉四逆汤的主要成分是黄连、干姜、附子和甘草。
黄连是一味苦寒的中药,可以清热解毒,并有收敛止痢的作用。
黄连含有较丰富的黄连素、黄连金等有效成分,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对于治疗感冒、咽炎和肠胃炎等疾病有着积极的作用。
干姜是一种辛温的中药,具有温中散寒、发汗解表的功效。
干姜含有较多的姜酚类物质,具有良好的扩张血管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的输氧能力,增加心脏的收缩力和心输出量,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
附子是一种温阳的中药,具有温热通窍、祛寒止痛的作用。
附子含有大量的乌头内酯等有效成分,可以刺激神经系统和心脏运作,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有助于改善体循环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附子还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增加心肌供血量,改善心脏功能,对于心脏病和心绞痛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甘草是一种甘温的中药,具有和中益气、祛痰止咳的作用。
甘草含有光果甘草甙酸等有效成分,可以增加血液循环和血液流动速度,改善微循环功能,有助于防止血栓的形成。
甘草还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功能,有助于维护循环系统的稳定。
通脉四逆汤主要适用于具有寒湿内阻,表证寒泄,人倦肢冷,脉沉细等症状的病人。
通脉四逆汤通过温阳散寒,温经通窍,活血化瘀的药理作用,可以缓解冷症、寒病带来的不适症状,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促进康复。
此外,通脉四逆汤还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
因为寒凝血瘀是很多出血疾病的病因,通脉四逆汤可以通过温肾助阳,温经活血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血瘀,达到止血的目的。
通脉四逆汤对于寒证和冷证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通脉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相关推荐通脉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
中药方剂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的调理,并对其有显着地疗效。
通脉四逆汤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剂,你了解它的功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通脉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欢迎大家分享。
奇效良方细辛(洗,去叶、土)白芍药甘草(炙)各15克当归(去声)9克【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活血通脉。
治霍乱,寒胜阳衰,肉冷脉绝。
【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150毫升,酒75毫升,生姜7片,枣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拓展通脉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方名】通脉四逆汤【出处】《伤寒论》【分类】温里剂-回阳救逆【组成】附子(20克)干姜(9-12克)炙甘草(6克)【功效】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主治】少阴病,阴盛格阳证。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
【用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
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禁忌】斟酌。
【方解】通脉四逆汤证除“少阴四逆”外,更有“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等,是阴盛格阳、真阳欲脱之危象,所以在四逆汤的基础上重用姜、附用量,冀能阳回脉复,故方后注明“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若吐下都止,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是真阴真阳大虚欲脱之危象,故加苦寒之胆汁,既防寒邪拒药,又引虚阳复归于阴中,亦是反佐之妙用。
是以方后注明:“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化裁】若“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加猪胆汁半合(5ml),名“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分温再服,其脉即来。
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加减】面色赤者,加葱9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6克;呕者,加生姜6克;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3克;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6克。
四逆汤标准配方
首先是人参,人参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功效。
在四逆汤中,人参可起到温中益气、祛寒止冷的作用,对于寒邪内陷、四肢厥冷有很好的疗效。
一般用人参6克至12克,可根据实际
情况酌量增减。
其次是干姜,干姜性辛味辛,具有温阳祛寒、散寒止痛的功效。
在四逆汤中,干姜可用于祛除体内的寒邪,缓解四肢厥冷、腹痛腹
泻等症状。
一般用干姜3克至6克,可根据病情适量增减。
接着是炙甘草,炙甘草性平味甘,具有和中止痛、调和药性的
功效。
在四逆汤中,炙甘草可用于调和其他药材的药性,增强四逆
汤的疗效。
一般用炙甘草3克至6克,可根据需要适量增减。
最后是大枣,大枣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在四逆汤中,大枣可用于补益脾胃、调和药性,增强四逆汤的疗效。
一般用大枣6枚至12枚,可根据具体情况适量增减。
四逆汤标准配方的用药原则是,四味药材按比例配伍,药性相
辅相成,达到温中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
使用时,可将四味药材
一起煎煮,取汁饮用,也可将药材研成细末,用开水冲服。
需要注意的是,四逆汤不宜与辛辣刺激性食物同食,以免影响药效。
总之,四逆汤标准配方是一种具有温中散寒、祛风止痛功效的中药方剂,适用于寒邪内陷、四肢厥冷、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四味药材人参、干姜、炙甘草、大枣配伍使用,药性相辅相成,具有良好的疗效。
在使用时,需按照标准配方的用药原则进行用药,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汤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方剂,被广泛用于治疗中风、中风后遗症以及其他相关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通脉四逆汤的来源、组成、功效、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通脉四逆汤最早见于《金匮要略》,由宋代医学家张仲景创立。
张仲景是我国古代医药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金匮要略》中收录了大量的经典方剂,通脉四逆汤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引起的症状,如面瘫、咽喉疼痛、肢体无力等。
通脉四逆汤包括五味子、干姜、附子和甘草等四味药材。
五味子为本方的主药,其性味酸苦,归心、肺、肾经,具有补肾益精、安神定志的作用。
干姜为辅药,性味辛热,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
附子为攻药,性味辛温,能温阳散寒、化瘀通络。
甘草为调和药,具有缓急和中、化食作用。
通脉四逆汤的主要功效是温中散寒、通经活络。
中风是指因脑血管病变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常表现为面瘫、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恢复期或后期仍有某些神经功能受损的现象。
通脉四逆汤通过温中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可以改善脑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中风和中风后遗症的症状。
通脉四逆汤的使用方法是将药材加水煎煮,然后取汁服用。
一般来说,每次服用约10至30毫升,每日3次。
具体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而定。
此外,通脉四逆汤是一种强壮剂,孕妇、儿童、老年人和体弱者慎用。
在使用通脉四逆汤时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通脉四逆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不是一般的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其次,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告知医生。
此外,通脉四逆汤具有温性,对于寒凉体质的患者来说,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综上所述,通脉四逆汤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方剂,广泛应用于治疗中风和中风后遗症等疾病。
它通过温中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但是,使用前要咨询医生,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适应症。
中医药是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希望能够继续发扬光大,造福更多的患者。
四逆汤标准配方
四逆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邪引起的四肢厥冷、脉迟等症状。
四逆汤的标准配方包括以下药材,干姜9克、炮姜3克、附子3克、甘草6克。
这些药材具有温阳散寒、温经止痛、祛风散寒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寒邪引起的症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首先,干姜是四逆汤的主要药材之一,具有温阳散寒、温经止痛的功效。
干姜
能够温暖体表,散寒解表,对于因寒邪引起的四肢厥冷、脉迟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其次,炮姜也是四逆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温阳散寒的功效,有助于加强四逆汤的温热作用。
附子是四逆汤中的另一重要药材,主要功效是温阳散寒、祛风散寒,对于因痹寒引起的疼痛、拘挛等症状有显著的疗效。
最后,甘草是四逆汤的辅料,具有调和药性、增加药味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四逆汤的疗效。
四逆汤标准配方的药材搭配合理,药性相辅相成,能够充分发挥各药材的功效,对于治疗寒邪引起的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
在使用四逆汤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来确定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同时,四逆汤属于温热类药物,对于阳虚体质的患者应慎重使用,避免加重病情。
总之,四逆汤标准配方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对于治疗寒邪引起的四肢厥冷、脉迟等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
在使用四逆汤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同时,患者在服用四逆汤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保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加快康复。
希望患者能够根据医嘱正确使用四逆汤,早日康复。
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附子12g 于姜12g 炙甘草6g上3味,以水300ml,煮取120ml,去滓,分2次温服。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主证: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四肢厥逆,烦躁,面色赤,身反不恶寒,脉微欲绝,舌质淡,苔白滑或黑滑。
副证:或厥冷无脉,或干呕,腹痛,或咽痛,或呕利止而脉不出,或四肢拘急不解。
(临证加减)1.下利:下利日久,气血两虚,阳气欲脱者,本方加赤石脂、怀山药、人参、茯苓以温中回阳,止利固脱。
2。
少阴寒化证(尿毒症):面色发赤,恶心呕吐,尿频腹胀,下利不止,此乃阴在于内,格阳于外,本方加党参、茯苓、葱白,以温阳散寒。
3.通脉四逆汤加味治疗少阴格阳证:用本方加芍药,或加麦冬、知母。
[中医杂志,1962,c2,:14]紫参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工紫参25g 甘草9g上2味,以水500ml,先煮紫参,取200ml,再下甘草,煮取150ml,分3次温服。
(功效)清热止痛。
(主治)下利,里急后重,或胸痛,或腹痛。
(临证加减工1.治吐血不止,紫参、人参、阿胶炒等份,为末,乌梅汤服一钱。
一方去人参,加甘草,以糯米汤服。
2.治面上酒刺,五参丸,用紫参、丹参、人参、苦参、沙参各一两,为末,胡桃仁杵和丸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茶下.[普济方]3.拳参治疗细菌性痢疾及肠炎:用拳参制成片剂,每片含药0.3g。
每次4片,日服3次,治疗菌痢,平均服药6.6天。
也有用拳参1两,水煎服,每天1一2次。
治疗细菌性痢疾,有一定效果。
[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60] 4.紫参汤治疗急慢性肝炎:取紫参(唇形科自主紫参的全草,《纲目》名“石见穿”)2两,或加糯米稻草1两,水煎两次,煎液合并加红糖半两,两次分服(儿童减半).[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598]5。
拳参粉治疗肺结核:取拳参洗净晒干粉碎,加淀粉调匀压成0。
3g的片剂可治肺结核。
成人每次4—6片,每日3次。
《伤寒论》113方——通脉四逆汤第一百零九方——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霍乱八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甘草二两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附子生,大者一枚,去皮,破八片,猪胆汁半合。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内猪胆汁,分温再服,其脉即来。
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于通脉四逆方内,加猪胆汁半合,余依前法服。
如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吐利俱止,气泄里寒,经阳虚败,则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而脉微欲绝。
通脉四逆温补火土,以通经脉,猪胆汁清上热而止汗出也。
汗出因阳升而上热故也。
1 汗出而厥,厥为手足寒逆冷,是阴阳不交的意思。
而这个汗出,就是附子泻心汤的病理。
阴盛发厥,下寒上逼,阳热不降,寒热相逼,热无去路,必蒸开其皮毛,泄而为汗之义。
这个猪胆汁清上热而止汗出,就是三黄泻心的药理,苦上格之阳也。
汗出而厥,就是阳厥不降,经阳蒸泄而外亡之义。
四肢拘急不解,此是阴寒收引之理。
脉微欲绝者,阳气外亡而欲绝也。
2 阴阳表里,脏腑阴阳,本条之脉证,皆是经阳外亡之象。
四肢属阳,经阳之虚,轻则逆冷,重则拘急不解。
汗出、四逆、拘急、脉微欲绝,皆是经阳亡败之象。
脉微欲绝者,也是阳微之脉,阳绝之脉,阳亡之脉。
区别于脏腑阴盛的沉迟弦细之脉。
脉微欲绝的阳亡之脉,还可对比当归四逆汤的脉细欲绝之脉,此是营血寒涩,痹着不行也。
1时疫霍乱李某,52岁,工厂伙夫,住汕头。
以贫不能购温补食物,且年老所啖皆残羹冷饭,湿寒积而不化,欲吐则胃力不足,不能吐出食物;欲泻则肺胃力不能下达大肠,故只吐痰水而无物。
大汗如洗,全身冰冷,吐只痰水,药人即吐,病日余而大剧。
夜深恳余往诊,到时病者遗嘱后事,已奄奄一息不能言矣。
两手脉微欲绝,以听脉筒听其心脏尚活,而舌有苔垢,此凝寒似热。
索阅日中所服方,果误为胃热,一派凉泻品。
药人虽未几吐出,然胃气更因此大伤,肺之喘促愈甚,所以大剧。
此凝寒霍乱,治之须慎也。
运用热水温器、人工呼吸二法,额鼻喉耳旁腹均抹以香窜行气药油,约十分钟,汗止息续,能言语,以浓姜汁和熊胆液灌之,少瘥,继以理中汤加减治之。
四逆汤
四逆汤,中成药名。
为温里剂,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之功效。
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组成:附子(制)、干姜、炙甘草
功效: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主治: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规格:每支装10ml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10-20毫升,一日三次;或遵医属
有效期36个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3020943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药品类型
处方药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液体;气香,味甜、辛。
主要功效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适用病症
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现在应用
本方临床用于休克、腹泻、阳虚发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手足寒厥证、毒血证和食管痉挛性狭窄等。
用法用量
口服。
一次10-20毫升,一日三次;或遵医属。
药性分析
方中附子辛甘大热,走而不守,能温肾壮阳以袪寒救逆,并能通行十二经,振奋一身之阳,生用则逐阴回阳之功更捷,是为君药;干姜辛温,守而不救逆,并能通行十二经,振奋一身之阳,与附子相配,可增强回阳之功,是为臣药;甘草甘缓,和中缓急,温养阳气,并能缓和姜附燥热之性,是为佐药。
三药合用,功专效宏,可以奏回阳救逆之效。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药品禁忌
斟酌。
注意事项
请遵医嘱。
贮藏方法
密封,置阴凉处。
(三)通脉四逆汤——腹痛吐利,下利虚脱,厥逆下利,阴盛便秘11呕吐下利失语——大塚敬节医案62岁男子。
卒发呕吐、下利,下利为水样腥臭便,其量甚多。
下利数行之后,突然失语,腓肠肌痉挛,经常强度拘急,额流冷汗,切脉微。
与大剂量通脉四逆汤,以温少腹与下肢。
服后1小时,腓肠肌痉挛止,下利亦止,当夜饮米汤未吐。
翌晨,自发病以来初次小便,已脱离危险。
通脉四逆汤证较四逆汤一般症状为甚,且比茯苓四逆汤烦躁更甚。
(大塚敬节氏《汉方治疗实际》)《汉方诊疗三十年》论:《内经》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可从此论,理解拘急与痉挛。
四逆汤,温燥脾肾,通脉以疏拘急。
12少阴下利虚脱——范中林医案黄某某,男,11岁。
原四川成都市学生。
1948年秋,初感全身不适,以后病情逐渐加重,神志昏迷,高热至40℃以上,腹泻。
当时正值肠伤寒流行季节,原四川省立医院确诊为“肠伤寒”,某专家认为,病已发展至极期,全身性中毒过重,已属不治之症。
后由中医会诊,曾以大量犀角、羚羊角、紫雪丹等抢救。
患儿虽高热退,腹泻止,而病势却更加沉重,四肢冰冷,脉欲绝,终至垂危。
最后来诊,按少阴证下利虚脱论治,初诊机转,数诊痊愈。
初诊:患儿连日来昏迷踡卧,面色灰白乌暗,形体枯瘦。
脉伏微细欲绝,唯以细灯草试双鼻孔,尚有丝微气息。
四肢厥逆,手冷过肘,足冷过膝,甚至通体肢肤厥冷。
此为病邪已由阳入阴,发展为少阴阴寒极盛,阳气顷刻欲脱之险恶阶段。
急用驱阴回阳,和中固脱之法,以大剂通脉四逆汤一剂灌服急救。
处方:川附片120克(久煎),干姜120克,炙甘草60克二诊:上方,连夜频频灌服,至翌日凌晨,患儿家长慌忙赶来连声说:“坏了坏了,服药后鼻中出血了!”范老立即回答:“好了好了,小儿有救了!”遂再诊。
患儿外形、病状虽与昨日相似,但呼吸已稍见接续、均匀,初露回生之兆。
宜继守原法,以通脉四逆倍加用量再服。
处方:川附片500克,干姜500克,炙甘草250克。
先以肥母鸡一只熬汤,另以鸡汤煎附片一个半小时,再入姜、草。
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四逆汤是中国传统草药中常用的一种配方,它是由黄连、干姜、大枣和甘草等中草药组成的,具有温补固脱、祛寒散湿的功效。
四逆汤主要用于治疗寒邪致使的寒症,如寒疟、感冒引起的寒性头痛、寒痹、寒泻等疾病,能够改善寒气阻滞,促进气血运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以下将详细介绍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
一、温补固脱四逆汤能温补脾胃,补益元阳,使体内阳气恢复,从而达到温补固脱的作用。
脾胃为后天之本,阳气的生成与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
如果脾胃不健,阳气无法生发,就会导致寒邪内侵,出现寒症。
四逆汤中的干姜、大枣等草药具有温热的特性,可以温补脾胃,促进阳气生成,调理脾胃功能,从而达到固脱的效果。
四逆汤在治疗脾胃虚寒导致的腹泻、呕吐等症状时,具备温中散寒,固脱止泻的作用。
腹泻久泻会使人失去大量的水分和营养,导致脱水和体力消耗,四逆汤能够通过温中固脱的作用,帮助止泻,恢复脾胃功能,增加营养吸收,达到温补固脱的效果。
二、祛寒散湿四逆汤有祛寒散湿的作用,可以改善由寒邪引起的寒湿症状。
寒邪侵袭人体后,容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从而引发各种寒性疾病,如寒疟、寒泻等。
四逆汤中的黄连、干姜等草药具有祛寒散湿的功效,能够驱除体内的寒邪,疏通气血,改善气血循环,从而达到祛寒散湿的目的。
四逆汤在治疗感冒引发的寒性头痛、寒痹等疾病时,也具备祛寒散寒的作用。
感冒时,由于体内阳气不足,寒气容易侵入经络,导致头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四逆汤中的黄连具有祛邪解表的作用,能够散寒止痛,改善寒性头痛和寒痹症状。
三、提高机体抵抗力四逆汤的草药成分中,甘草具有协调药性的作用,能够调和其他草药的功效,增加药物对病症的疗效。
甘草还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
同时,四逆汤中的药物组合还能够改善体内的阳气不足、寒湿凝滞等状况,使机体具备更强大的防御能力,提高身体对寒邪的抵抗力。
四、其他功效与作用四逆汤还具有一些其他的功效与作用,如发汗解表、疟疾的治疗等。
四逆汤的功能主治及剂型一、四逆汤的功能四逆汤作为中医常用方剂之一,在中医理论中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祛寒驱寒:四逆汤以温阳散寒为主要作用,能够温暖体内寒凉之气,促进阳气的产生和流通,从而改善寒邪引起的症状。
2.暖宫止痛:四逆汤可调理宫寒、宫寒引起的经血不调及疼痛相关症状,如痛经、闭经等。
3.健脾益胃:四逆汤对脾胃功能虚弱者,可起到温补脾胃、益气健脾的作用。
4.补肾壮阳:四逆汤对于肾阳虚的人,可以起到温阳补肾、壮阳效果。
二、四逆汤的主治四逆汤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1.寒证:四逆汤可用于寒邪所致的寒证,如寒热交替发作、表寒内热的感冒症状、手足逆寒等。
2.经痛:四逆汤可用于经痛、小腹冷痛、月经不调等宫寒所致的症状。
3.男性不育:四逆汤可用于肾阳虚引起的男性不育、阳痿、早泄等问题。
4.高血压:四逆汤可用于血压升高、四肢逆寒、手脚发凉的高血压患者。
三、四逆汤的剂型四逆汤的剂型有多种,包括汤剂、颗粒剂和丸剂等。
1. 汤剂四逆汤汤剂是将中草药配方煎煮后制成的液体剂型,可以直接口服。
使用时,将适量汤剂加热至适当温度后服用,一般分为热饮和温饮两种。
2. 颗粒剂四逆汤颗粒剂是将中草药研磨、粉碎后制成粒剂,以方便患者服用。
使用时,将颗粒剂溶于适量温水中,搅拌均匀后口服。
3. 丸剂四逆汤丸剂是将中草药研磨、制成颗粒后搓成丸状,以方便患者口服。
使用时,将适量丸剂放入口中,用温水送服。
由于国内中药市场丰富,四逆汤还有其他剂型,如口服液、胶囊剂等,供患者选择。
四、四逆汤的适用人群和用法用量四逆汤适用于以下人群:1.寒邪引起的感冒症状;2.宫寒引发的经血不调、痛经等妇科问题;3.肾阳虚引起的男性不育、阳痿、早泄等问题;4.高血压伴有四肢逆寒、手脚发凉的患者。
使用时,一般建议遵循以下用法用量:•汤剂:一剂一天,分2次服用,每次适量,口服前稍加热。
•颗粒剂:一次适量,每日2~3次,口服前用温水调服。
•丸剂:一次适量,每日2~3次,口服前用温水送服。
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汤(方组、临床参考用量]炙甘草6g 附子12g 干姜9g上味,以水600ml,煮取240ml,去滓,分温再服。
后世医家对本方药味组成持不同看法,如柯韵伯、钱潢、汪琥等人认为本方条文中已明言有“脉微欲绝”、“百色赤”等症,故人参、葱白两味药势在必用,不应附于方后待证而用。
如方中无人参、葱白,则不得名“通脉”,此说应从之。
(功效]温经通阳,回阳通脉。
(主治]主证:汗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烦躁,面色赤,身反不恶寒,脉微欲绝,舌苔白滑或黑滑。
副证:或厥冷无脉,或干呕,腹痛,或咽痛,或呕利止而脉不出,或四肢拘急不解,舌质淡.(临证加减) ,1.原方后载之加减法:面色赤者,加葱白九茎;腹中痛者,去葱白,加芍药二两(6g);呕者,加生姜二两(6g);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3g);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6g)。
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按:后世医家对此“加减法”有异义,乃非张仲景原意.如钱潢曰:“加减法,揣其词义浅陋,料非张仲景本意,原文中已先具诸或有之证,然后出方立治,则一通脉四逆,其证皆可该矣。
岂庸续用加减耶,况其主意陋劣,要皆出于鄙俗之辈,未敢竟削,姑存之。
以备识者之鉴云。
”此说应从之。
2.少阴咽痛:加桔梗。
[江苏中医,1965,c8,:933.少阴格阳证:本方加芍药、麦冬、知母。
[中医杂志,1962,(2);1434.本方加生石脂、人参、茯苓,治阳气欲脱之下利。
5.本方加党参治寒湿霍乱。
6.本方加党参、茯苓、葱白治少阳寒化证。
7.本方加葱白治戴阳证。
8。
本方加威灵仙,羌活治痛痹。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组、临床参考用量)附子12g 干姜9g 炙甘草6g猪胆汁lOml上3味,以水600ml,煮取240ml,去滓,加猪胆汁,分两次温服.(功效)回阳救逆,益阴和阳。
(主治罩吐下之后,阳亡阴脱,吐无可吐,利无可利,更见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脉微欲绝.(临证加减]1.本方加吴茱萸、川厚朴、猪苓、川连、葱白治霍乱吐泻。
四逆汤的功能主治一、四逆汤概述四逆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由生姜、大黄、干姜和甘草为主要组成。
它是《伤寒论》中的一剂汤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四逆汤具有温阳散寒、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是常用的解表药。
二、四逆汤的功能四逆汤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散寒温阳四逆汤具有温通阳气的功效,可用于寒邪困阻、阳气不足的病症。
它可以温暖肢体,驱散体表寒气,恢复阳气的正常运行。
适用于寒性感冒、寒性咳嗽、四肢冰冷等寒邪侵袭的症状。
2.通经络四逆汤可以舒筋活络,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
它具有排除寒湿、舒缓疼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阻滞经络引起的疼痛、气血不通的病症。
3.活血化瘀四逆汤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适用于瘀血引起的疼痛、淤血引起的肿痛等病症。
它的作用类似于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三、四逆汤的适应症四逆汤适用于以下病症:1.感冒:具有温阳解表的功效,可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寒战等症状。
2.寒性咳嗽:可用于寒邪侵袭引起的咳嗽症状,如咳嗽有痰、痰白清稀等。
3.寒湿痹痛:适用于寒湿阻滞经络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病症。
4.血瘀症状:适用于病症中有瘀血、淤血引起的疼痛、肿痛等症状,如痛经、跌打损伤、瘀血性病症等。
四、四逆汤的用法用量四逆汤的用法用量为:1.内服:一次剂量为10-15g,可加水煎服或冲服。
一般每天2-3次,视病情而定。
2.外用:四逆汤也可用于外用,如经络拔罐、草药浴等。
外用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需咨询医生指导。
五、四逆汤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四逆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用于感冒等寒邪引起的病症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使用药物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
2.在用药期间,应避免过度疲劳、进食生冷油腻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免影响疗效。
3.对于孕妇、婴幼儿、年老体弱等特殊人群,应咨询医生后再使用。
4.传统中药具有个体差异性,用药效果因人而异,如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以上是关于四逆汤的功能主治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四逆汤的功能主治一、四逆汤的定义四逆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
其组方为人参、干姜、大枣和甘草,通过药物的配伍和煎煮方式,可以起到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二、四逆汤的组成成分四逆汤由以下四味药物组成:1.人参: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2.干姜:具有温阳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能够缓解寒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状。
3.大枣:具有健脾养胃、益气补血的作用,能够增强人体的消化功能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4.甘草:具有解毒、补气、润燥的作用,能够调节气血平衡,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三、四逆汤的功能主治四逆汤主要用于寒邪侵袭引起的寒症,具有以下功能主治:1.暖胃散寒:四逆汤能够温暖胃肠,缓解胃寒引起的症状,如胃痛、恶心、呕吐等。
尤其适用于寒饮所致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2.温阳散寒:四逆汤能够舒展经络,散寒祛湿,改善寒性疼痛。
对于寒痹、寒凝、寒气侵袭引起的关节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3.活血化瘀:四逆汤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瘀血。
对于瘀血引起的痛经、瘀血性皮肤病等症状有良好的效果。
4.提高免疫力:四逆汤中的人参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对于疲劳、畏寒肢冷、容易感冒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四、四逆汤的用法用量四逆汤的用法用量为:1.成人每次服用10-15克,一日2-3次。
2.儿童每次服用5-10克,一日2-3次。
3.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量调整用量。
4.可以配合热水服用,有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
五、四逆汤的禁忌症四逆汤具有一定的禁忌症,不适用于以下人群: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2.脾胃虚寒、痰湿内阻的患者。
3.湿温证、湿热传闭证患者。
4.阳亢热盛、实热状况下的患者。
六、四逆汤的副作用四逆汤属于中药方剂,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副作用:1.可能出现腹胀、口干口苦等胃肠不适症状。
2.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肝肾功能紊乱。
3.可能对某些人群产生过敏反应。
五运六气解方剂——通脉四逆汤组成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炙)二两干姜(强人可用四两)三两服用方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功效主治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主治少阴病阴盛格阳之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
出处《伤寒论》第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第370条: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烦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少阴统括心肾,为水火之脏,阴阳之根。
少阴寒化证是指素体脾肾阳虚,运化失司,寒饮内生以致阳衰阴盛,通脉四逆汤证为少阴寒化重证。
五行中肾属水,脾属土,中医学理论中土能克水,患者肾阳虚衰,阴寒内盛,其所不胜之脏来乘,则脾土湿盛,运化不行,水谷不化,故见下利清谷;肾中阳气与心之阳气相通应,心阳由肾阳派生而来,心肾阳衰,失于温煦,故手足厥逆,脉微欲绝。
肾阳不足,阴寒盛于内,格决阳气怫郁在表,故见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汗出而烦等真寒假热之象;人体之气血津液皆赖气的推动而周部,肾失冲和,虚不化气,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寒凝气滞则腹痛,寒饮上逆于胃则干呕,虚阳上越循少阴经所行则咽痛,阳气欲绝时孤阴不生则阴精耗竭无物可下症见利止脉不出。
本方为四逆汤加大附子、干姜用量而成,附子味辛、甘,性大热,归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为气厚之品,气厚则能发热,故温脾散寒,《本草纲目》言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
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
凡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阴无阳者,亦宜用之,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前者走而不守,后者守而不走,张锡驹《伤寒直解》有言,“以生附启下焦之生阳,甘草、干姜温中焦之中土,脉即出而愈矣”,姜附配合相须为用使扶阳力大,消阴功显。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通脉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
中药方剂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的调理,并对其有显着地疗效。
通脉四逆汤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剂,你了解它的功效吗?
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
中药方剂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的调理,并对其有显着地疗效。
通脉四逆汤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剂,你了解它的功效吗?
细辛(洗,去叶、土)白芍药甘草(炙)各15克当归(去声)9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活血通脉。
治霍乱,寒胜阳衰,肉冷脉绝。
【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150毫升,酒75毫升,生姜7片,枣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以上就是关于通脉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为大家做的介绍,希望这些介绍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通脉四逆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对于男性和女性的身体都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