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论重点与考点(考前突击)
- 格式:doc
- 大小:2.76 MB
- 文档页数:11
病毒性扑炎1、我国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毒中,最常见的足:HBV (乙)2、甲里肝炎的传播途径上姜是:消化道传播3、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免疫力的指标。
(抗・HBs(+ ))2、最易转为慢性肝炎的类型•是(HBV )3、抗乙肝病毒治疗的重要评估指标。
()4、预防各型肝炎的重要方法。
(打疫苗)5、治疗急性肝炎的关键描施。
(足够休息、苕养)6、转氨酶斤常即可诊断为嘉诲性肝炎。
(X)填空题:1、急性黄疸犁肝炎的发病经过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三个阶段。
2、所谓的乙肝“大[阳”是指HBsAg阳性、HBeAg 阳性、抗-HBc阳性。
3、所谓的乙肝“小三阳”是指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
简答题:HBV的结构(1) ------------------- Dane's颗粒(包月真乙肝决面抗原(HBsAg);核心(是HBV复制主体〉一一环状双股DNA , DNA聚合酶,核心抗原(HBcAg), e抗原(HBeAg)(可溶性蛋口))、(2)小球形颗粒、(3)管形颗粒病毒性扑炎的五类分熨HAV (甲入HBV (乙)、HCV (内人HDV (丁〉、HEV (戊)。
1、请述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1)、黄垃丽期:急起病、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汕、恶心、呕吐、腹痛、胛区痛、尿色渐加深,少数冇类似感目样症状。
2)、黄疸期:退热,上述症状缓解;尿色加深,巩膜和皮肤黄染(2周内达高峰);肝功能明显界常;体征:皮肤巩膜黄染,肝肿大(肋下l-3cm);压痛、叩击痛,部分脾抻大。
3)、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减轻或消失;扑脾回缩,肝功能渐复正常。
2、病摩性肝炎的传播途能如何?1)、粪传播:HAV、HEV : 2)、体液传播:HBV、HCV、HDV、HGV : (1)输血及血制品:输血后扑炎(PTH),⑵污染的医疗器械,(3)密切生活按触;3)、母婴传播:胎盘、分娩、哺乳、喂养等方式感染HBV,孕期经胎盘传播,分娩期传播,分娩后传播;4)、性接触传播:HBV、HCV ; 5、医院内传播:病人之间、病人耳医务人员之间传播,五型均可。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要点
1.病史、主诉、症状、体征(概念)
2.常见症状:发热、心悸、呕吐、呼吸困难、膀胱刺激征等(概念、分类)外科
1.无菌消毒有哪些方法?
2.常见术后并发症
3.心肺脑复苏的概念以及心跳骤停抢救的步骤(九步)
4.颅脑外伤的分类、主要临床表现
5.颅内压增高的主要症状
6.阑尾炎的诊断要点
7.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
1.无菌消毒有哪些方法?
2.围手术期处理的基本内容
3.常见术后并发症
4.水、电解质代谢失调的类型及主要特点
5.酸碱平衡失调的类型及其临床特点
6.营养支持的概念
7.心肺脑复苏的概念以及抢救的基本步骤
8.颅脑外伤的分类、主要临床表现
9.颅内压增高的主要症状
恶性肿瘤
1.肿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肿瘤的同型性、异型性。
3.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4.肿瘤的生长方式及其扩散
5.肿瘤的命名与分类(根据组织起源分类)
6.肿瘤标志物的概念及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7.肺癌的分类及其临床表现
精神神经
1.精神疾病特点,及与神经疾病的关联与区别
2.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常见类型
3.躁狂抑郁症的临床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
4.癫痫的概念及常见类型
5.脑出血、脑缺血的主要病因及诊断要点。
1. 呼吸困难:①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②表现为用力呼吸,鼻翼煽动、张口、耸肩、发绀,呼吸辅助肌参与;③呼吸的深度、频率、节律异常。
2.由于心衰所致,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故称为“心源性呼吸困难”。
3.吸气性呼吸困难:由于高位呼吸道炎症、异物、水肿及肿瘤所致气道狭窄或阻塞。
如,急性喉炎、喉水肿、喉癌、气管异物、气管受压等。
特点为:吸气费力;三凹征:呼吸肌极度紧张用力,胸腔负压增高,呈现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凹陷。
4.发热:是当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使体温升高超过了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正常体温:☞36℃~37℃;▪不同个体之间有差异;▪妇女高于男性;▪儿童高于成人;▪老年人低于青壮年;▪月经前、妊娠期可升高;▪高温环境可稍升高;▪生理性体温波动,24h内不超过1℃。
发热热型:⑴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以上;▪发热达数日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如肺炎、伤寒)。
⑵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h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败血症、化脓性炎症)。
⑶间歇热:▪体温骤升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间歇期一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⑸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又骤然下降至正常;▪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日,规律的交替出现(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⑹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风湿热、结核病、渗出性胸膜炎、癌性发热等)。
5.液波振颤(波动感):当大量腹水时可出现。
6.震水音:为胃内气体与液体撞击发出的声音。
空腹、或饭后6~8h以上仍有震水音,见于幽门梗阻、胃扩张。
7.心尖搏动:心尖搏动冲击胸壁,标志着心室收缩期的开始,即第一心音。
抬举性心尖搏动,为左室肥厚的体征。
心尖搏动:观察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强度、频率、节律。
第一章常见症状一,发热1发热:当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2病因3致热源——能引起人体发热的物质45发热的分度低热:37.4-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6热型⏹稽留热:体温恒定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周。
24小时体温波动不超过1℃。
多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高热期。
⏹驰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之上。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间歇期可持续一天至数天,体温再次升高。
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二、黄疸1正常人胆红素为5.1-17.1umol/L,其中结合胆红素3.42,非结合胆红素13.68。
胆红素在17.1-34.2,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形黄疸,超过34.2时出现黄疸。
2胆红素的正常代谢3重点概念+非结合胆红素也称游离胆红素,不溶于水,不能通过肾脏滤过,尿液中不出现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为水溶性,能通过肾脏滤过,也称尿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随尿液排出)+尿胆素→粪胆素(随粪便排出)4病因溶血性黄疸能引起溶血的疾病均可产生溶血性贫血。
包括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特点是红细胞破坏增多,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多,超过正常肝脏的处理能力,潴留在血液中形成黄疸。
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所致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生的毒副作用,损害正常肝细胞的胆红素代谢功能,加重黄疸形成。
⏹肝细胞性黄疸常见于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汁郁积性黄疸5三种黄疸的比较三、呼吸困难1概念: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2临床表现⏹肺源性呼吸困难:是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1、肺炎的概念、诊断标准及分类 p135 p138(1)肺炎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炎症。
(2)诊断要点:典型病例依据症状、体征、血象改变及X线征象即可做出临床诊断,痰内分离出肺炎球菌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①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如葡萄球菌肺炎、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等鉴别。
②急性肺脓肿③肺结核④肺癌⑤其他疾病如肺炎伴胸痛时需与渗出性胸膜炎、肺栓塞鉴别;肺炎伴腹痛时应与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腹膜炎、膈下脓肿等鉴别。
(3)①按病因分类: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如立克次体、弓形体)②按解剖分类:大叶性(肺泡性)肺炎、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2、慢阻肺的概念、诊断标准p123 p124(1)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由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的刺激,引起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
由于大多数肺气肿患者同时伴有慢性咳嗽、咳痰病史,很难严格将肺气肿与慢性支气管炎的界限截然分开,因此,临床上统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
(2)诊断:根据慢支的病史及肺气肿的临床特征,结合胸部X线表现及肺功能检查,一般可以明确诊断,并可依据肺功能受损程度,进行肺气肿分级。
3、肺结核的分型、诊断标准及治疗 p142 p143(1)肺结核的分型:原发型肺结核(I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继发性肺结核(Ⅲ型)、结核性胸膜炎(Ⅳ)、其他肺外结核(Ⅴ型)(2)诊断:①症状、体征:结核中毒症状及呼吸系统症状、体征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②X线检查:为早期发现肺结核的重要方法,也为临床分型、确定病灶活动性、部位、范围等提供重要依据。
③痰菌检查阳性:确诊肺结核的特异性指标,也是观察疗效,确定传染性、随访病情的重要指标。
应连续多次查痰。
鉴别诊断:肺结核应与肺癌、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鉴别,依据病史、临床等特点及相应辅助检查。
1、发热: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而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水平,称发热2、呼吸困难:指患者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用力,甚至鼻翼煽动、张口耸肩,辅助呼吸机参与呼吸运动,可伴有发绀,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异常。
3、咯血:指喉及喉部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经由口腔排出的表现。
4、呕血:指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由口腔呕出,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临床表现5、意识障碍:因颅脑疾病或严重全身性疾病损伤大脑皮层及皮质下脑干网状系统,导致这种应答能力减退或消失,称意识障碍6、体格检查:指医生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于一定的诊断工具,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的诊断方法7、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分型:单纯型和喘息型8、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9、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出现缺O2,伴或不伴CO2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0、肺炎球菌肺炎:由肺炎球菌引起,是院外感染的细菌性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以往常作为大叶性肺炎的典型,为肺叶或肺段的急性炎症实变。
11、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心血量基本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排血量降低,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临床综合征12、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13、急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免疫介导的,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共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好发于儿童青年。
14、尿路感染:指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尿路炎症,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15、缺铁性贫血: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素合成而发生的贫血16、三凹征:由于吸气肌张力过高,胸腔负压增大而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吸气时明显凹陷,称为三凹征17、甲亢: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TH)分泌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症18、伤寒的再燃:当伤寒患者进入缓解期,体温波动下降,但尚未达到正常时,热度又再次升高,持续5-7天后退热,常无固定症状19、急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可以由细菌、化学、物理损伤等因素引起。
临床医学概论考点1症状:是指在疾病状态下,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时病人主观感受到的不舒适感、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如发热、头痛、乏力、多梦等。
体征:是指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发现的异常表现,如肝脾肿大、心脏杂音、肺部啰音等。
2重症肺结核——弛张热 疟疾——间歇热 3咯血呕血病史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风心病 二尖瓣狭窄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门脉高压、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方式 肺部咳出 十二指肠呕出 血的颜色鲜红 咖啡色、有时鲜红45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6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清音7生命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8体温的测量方法有3种:口测法、肛测法、腋测法。
9潮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变为浅慢,继之呼吸暂停一段时间,再开始如上一次的周期性呼吸。
间停呼吸表现为有规律地呼吸几次以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几秒钟后又开始呼吸,周而复始。
10高血压诊断标准:90~140mmHg鉴别 肾源性水肿 心源性水肿开始部位 从眼脸、颜面而至全身从足部开始、向上及至全身发展快慢 迅速 缓慢水肿性质 软而转动大比较坚实、移动性较小伴随症肾胀病、高血压、蛋白尿 心功能不全,如心脏增大,心杂音11三种体位: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
12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0.5~1.0cm处。
13根据血红蛋白减少程度,将贫血分为4级:轻度贫血:男Hb˂120g/L,女Hb<110g/L;中度贫血Hb<90g/L;重度贫血Hb<60g/L;极度贫血Hb<30g/L。
14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度型细胞。
15尿量:正常成人为1~2L/24h;多尿成人尿量>2500ml/24h;少尿或无尿成人尿量<400ml/24h或<17ml/h。
16慢性支气管炎诊断要点:根据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如肺结核、尘肺、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力衰竭等)时,可作出诊断。
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主要是:化痰止咳,多从四点入手:对因、对症、一般治疗、中医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吸烟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原因。
感染是(吸烟后引起的防御力下降后)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考]√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慢性咳嗽、咳痰,有些患者伴有喘息。
[考]肺炎是肺部感染的代表性疾病。
是指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的肺实质炎症。
病因:肺炎链球菌引起;诱因:机体抵抗能力下降。
[考]肺炎病原体主要是细菌。
细菌包括球菌和杆菌。
球菌代表是肺炎球菌(95%~98%),治疗首选抗生素:青霉素,杆菌代表是克雷白杆菌。
主要症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铁锈色痰)。
[考]√※P169 和P222 高血压高血压: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临床表现的综合症。
[考]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
[考]高血压并发症:①高血压危象;②高血压脑病;③脑血管(最常见死因:脑出血);④心力衰竭;⑤慢性肾功能衰竭;⑥主动脉夹层瘤。
√判断高血压:收缩压(SBP)≥18.62kPa(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11.97 kPa(90mmHg)[考] 致病有(遗传因素:40%;环境因素:60%):①抽烟、酗酒;②工作压力大;③超重;④少运动;⑤高盐饮食;⑥口服避孕药;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治疗:1.非药物治疗:合理膳食、减轻体重和运动、减轻心理压力。
2.※药物治疗: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断剂;③钙通道阻断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考]高血压三高:①发病率高;②致死率高;③致残率高。
[考]※冠心病※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心病主要五种类型:①心绞痛;②心肌梗死;③无症状型心肌缺血④缺血性心肌病;⑤猝死。
[考]一、动脉粥样硬化√易感因素(主要):1.年龄、性别(女性发病率低);2.血脂异常;3.高血压;4.吸烟;5.糖尿病。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提纲(重点部分)心血管系统、外科感染妇产科、肿瘤各有感染、心血管系统、外科感染、妇产科、肿瘤1、诊断学部份诊断学部份:常见症状(发热的分度、正常体温、发热的原因、;水肿的类型诊断学部份与特点;呼吸困难的类型、常见原因与特点;疼痛的分析要点;咯血的常见原因)基本体查的方法,生命征及其正常值。
2、脑血管病:按病理性质分类可分为几类?脑血管疾病常出现“三偏”是指什脑血管病:脑血管病么?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的常见病因是什么?常见缺血性脑血管(脑梗死)类型有哪些?诊断的常用检查。
3、心血管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易患因素有哪些?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管病:心血管病的临床特点有哪些?常见的冠心病的临床类型有哪些?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怎样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显著症状?心电图特征有哪些?最有特征的心肌坏死标志物?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WHO/ISH 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是什么?高血压的病因有哪些?高血压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什么?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是什么?主要治疗药物?4、妇产科:妊娠的分期,早孕反应,早期妊娠的表现有哪些?早孕的辅助检查妇产科:妇产科有哪些?决定分娩的因素有哪些?分娩的产程是什么?产道?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法有哪些项目?外生殖器的解剖,女性骨盆的类型,输卵管的解剖结构。
盆腔炎的高危因素,盆腔炎的治疗措施。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分类;阴道炎的治疗方法。
5、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的三个临床分型包括哪几种?病毒性肝炎(包括乙肝、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甲肝等)主要传播方式有哪些?乙肝“大三阳” “小三阳”分别指什么?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发病经过几个阶段?6、肿瘤:肿瘤发生的相关因素、恶性肿瘤的转移方式、肿瘤的临床表现,恶性肿瘤:肿瘤肿瘤的最主要的诊断依据,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肺癌的主要表现与诊断,结肠癌的主要表现与诊断;乳腺癌的主要表现,常见的部位。
7、外科感染与骨折外科感染与骨折外科感染外科感染按病变性质分为哪些感染?各类感染的常见菌种有哪些?影响外科感染结局的因素有哪些?脓性指头炎的治疗是怎样的?丹毒有什么临床表现?破伤风的潜伏期、临床表现是怎样的?如何处理破伤风的伤口?外科感染的有什么特点?浅表软组织外科感染的局部症状有哪些?熟悉浅表组织外科感染(包括疖、痈、丹毒等)的致病菌。
1.急性阑尾炎:病因:与阑尾腔梗阻、细菌感染、神经反射有关病理: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
诊断:开始于上腹部或脐周的隐痛,逐渐加重,一般经过数小时至24小时,腹痛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痛,为转移性右下腹痛。
腹部压痛多在麦氏点。
麦氏点: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手术疗法:行开腹或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阑尾穿孔合并腹膜炎者,应争取行阑尾切除术,并同时做腹腔引流。
2.腹外疝:指腹腔内器官或组织通过腹壁或盆腔壁的薄弱点或缺损向体表突出。
3.肠梗阻:由任何原因所引起的肠腔内容物向远端运行发生障碍,称肠梗阻。
单纯性肠梗阻:在肠梗阻发生的早期,只有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肠管血运并无障碍。
绞窄性肠梗阻:在肠梗阻的同时,肠系膜血管因受压,血栓形成或栓塞导致肠壁血运发生障碍,肠管缺血。
病因及分类:机械性肠梗阻:机械性因素引起肠腔部分或完全堵塞,以致肠内容物不能顺利地通过。
动力性肠梗阻: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肉运动功能紊乱,使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导致的肠梗阻。
血运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或栓塞,使肠管血运障碍而发生的肠梗阻。
治疗:a. 禁止饮食与肠内减压;b. 矫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c. 防治感染和中毒。
4.急性胆囊炎:当胆囊炎性渗液侵及浆膜时可有右上腹肌紧张,右上腹压痛显著,成Murphy征阳性。
治疗:解痉止痛应用阿托品类解痉药或者实行胆囊切除术。
5.急性胰腺炎:胰腺的功能状态和生活条件关系密切,膳食成分的构成,地域性因素以及饮酒习惯和肠道卫生状况等。
病理:胆石病、酒精,实验室检查:胰淀粉酶的测定——血液淀粉酶高于128温氏单位。
非手术疗法:①禁止饮食和胃肠减压,可减轻胃胀和减少胃酸,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等的分泌,限制蛋白质,勿进脂肪;②补液及抗休克;③抗生素的应用;④抑制胰酶的分泌;⑤中药治疗;⑥解痉止痛。
6.脾位于左上腹部:脾破裂的可靠地证实方法是——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固的血液,亦可行腹腔灌注;器械检查:B超;X射线摄影;CT、核素扫描。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
1.临床医学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包括临床医学的定义、临床医学的特征、临床医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临床医学的学科划分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历程等。
2.临床医学的基本原则和特点:涉及临床医学的伦理原则、临床医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临床医学的实践方法和基本原则等。
3.临床医学的相关学科: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精神科学、口腔医学、眼科学、麻醉学等。
对每个学科的基本知识、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4.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包括临床医学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诊断手段,以及基本的治疗方法和原则,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5.临床医学的常见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血液疾病等,对这些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详细介绍。
6.临床医学中的专科知识:包括临床药学、药理学、药物治疗学等专科知识,对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进行详细介绍,以及基于临床情况的合理用药原则等。
7.临床医学的病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临床病例,综合运用各种临床学科的知识,进行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培养临床医学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
8.临床医学的疑难病例:介绍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需要采用特殊技术或特殊治疗方法的疾病,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以上是临床医学概论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药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好基础,提高临床技能和判断能力。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内科学部分一、名词解释:发热、三凹征、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恶性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腹泻、上消化道大出血、无尿、少尿、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缺铁性贫血、糖尿病二、简答题:呼吸衰竭的病因、心力衰竭的诱因、心功能分级、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心绞痛的临床症状的特点、心肌梗塞的临床症状特点、心肌梗死的并发症、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上尿路结石的诊断依据、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依据、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依据、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三、论述题: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应包括哪些、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原则、肾功能不全加重的诱因、FAB分型与标准、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和方法、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另:选择题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均在第二版《临床医学概论》中。
诊断学部分《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以第二版为教材内科学部分一、名词解释:发热: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将体温稳定于正常范围内,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或产热多于散热,以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
三凹征:吸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凹陷。
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伴有(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心力衰竭: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或心室负荷过重,引起心排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综合征。
(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时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所以,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激动起源部位、激动的频率和节律、激动传导的速度与次序中任何一项的异常。
恶性高血压:病情急骤发展,舒张压持续≥130mmHg,肾脏损害突出,急进型高血压眼底有出血、渗出,如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则为恶性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主要是以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1.何为隐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临床上最常见,如乙型脑炎、甲乙型肝炎、TB等。
隐性感染过程结束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无症状携带者(nonasymptomatic carrier)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clinical infection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病原体可被清除,感染者获得较稳固免疫力,不易再受感染;少部分转变为慢性病原携带者潜伏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点。
2.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包括那几方面?侵袭力(invasiveness) 毒力(virulence) 数量(quantity) 变异性(variability)①侵袭力:病原菌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②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毒素:病原体合成的,能损伤宿主细胞组织或引起细胞及器官功能紊乱的某些化合物。
可分为内毒素(伤寒沙门菌、志贺菌为代表)和外毒素(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霍乱弧菌为代表);外毒素通过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而起作用;内毒素通过激活单核-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起作用;其他毒力因子有:穿透能力(钩虫丝状蚴)、侵袭能力(志贺菌)、溶组织能力(溶组织内阿米巴)③数量: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
第一章症状学1.发热: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其体温调定点上升,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腋温37℃,口腔温度37.3℃、肛温37.7℃)2.发热的临床分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将发热程度分为):(1)低热:体温为37.3℃~38℃(2)中度发热:体温为38.1℃~39℃(3)高热:体温为39.1℃~41℃(4)超高热:体温为41℃以上。
3.稽留热:是指体温明显升高在39℃~40℃及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不超过1℃,常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恙虫病等症状明显期。
4.弛张热:是指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超过2℃,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的体温曲线类型,常见于伤寒的缓解期、败血症、风湿热、细菌性肝脓肿等5.间歇热:体温骤然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一日内体温两次升高者称双峰热;长期间歇热称消耗热见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6.回归热:是指急升型高热持续数日后自行骤降,但数日后又再出现的体温曲线类型,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7.波状热:是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发热数日后逐渐下降,数日后又再发热数日的热型,可见于布鲁菌病等8.不规则热:是指发热病人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的热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流行性感冒、败血症、癌性发热等9.呼吸困难:患者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而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的改变,患者用力呼吸,可见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运动,严重者可呈端坐呼吸甚至发绀。
10.肺源性呼吸困难: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
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类型:(1)吸气性呼吸困难:特点是吸气费力,重者由于呼吸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大,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称“三凹征”。
常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
发生机制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喉、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梗阻,如急性喉炎、喉水肿、喉痉挛、白喉、喉癌、气管肿瘤、气管异物或气管受压(甲状腺肿大、淋巴结肿大或主动脉瘤压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