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7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设计-2学习方法我最多 | 鄂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方法对于学习成果的影响。
2. 培养学生主动寻找、尝试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内容1. 学习方法的定义与重要性2. 常见的学习方法及其适用场景3.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4. 学习方法的选择与学习成果的关系5. 学习方法的实践与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掌握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尝试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如何将学习方法应用到实际学习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学习资料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案例,引起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学习方法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常见的学习方法。
3.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讨论各种学习方法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4. 实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实践。
5. 反馈:学生分享实践心得,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学习方法我最多2. 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3. 内容:学习方法的定义、重要性、常见的学习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实践与应用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实践,并记录实践过程和心得。
2.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一份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格式优秀8篇一、引言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安排的重要环节。
优秀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本文中,将介绍8篇具有优秀教学设计格式的案例,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出优秀的教学方案。
二、案例一:实践探究课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理解力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力学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实验材料、学生学习资料、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一道力学平衡的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2.实验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力学平衡条件的实际表现。
3.归纳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力学平衡的条件,并进行概念归纳。
4.巩固扩展:通过习题训练和实际应用案例,巩固学生对力学平衡的理解。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习题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在实践探究环节,学生积极性较高,但在巩固扩展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调整课堂内容。
三、案例二:项目制教学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项目需求、项目资源、学生学习资料。
教学过程:1.项目选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专长,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
2.团队组建:学生组成小组,明确分工和责任。
3.项目实施:学生根据项目需求,进行实施,并进行必要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4.项目展示:小组向全班展示项目成果,并进行交流和评价。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项目成果和展示效果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项目制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管理和评价需要注意,以确保项目的有效进行。
四、案例三:情景模拟教学教学目标: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学科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模拟材料、学生学习资料。
教学过程:1.情景描述:教师通过情景描述,让学生进入角色。
2.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情景描述,提出问题和疑惑。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和反思《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和反思「篇一」《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人教社第三册的一篇课文,它以诗歌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集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于一身,深受师生的喜爱。
我准备以它作课例展示,目的是想通过课例展示为老师们提供一个交流教学思想与实践的具体案例,同时也希望验证一下在事隔多年重教语文之后,原来的教学设计是否同样有效。
在经过试讲和不断修改以后,我把《植物妈妈有办法》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时已和我最初的设计大相径庭,但它得到了听课者的一致认可,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成功地超越了自己。
在备课、试讲、上课的整个过程中,我一直以“如何体现新课标鲜明的人本位思想,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真正促使学生的发展”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寻找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结构,不断调整教学环节以适应学生的需要,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成长。
一、不断寻找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结构第一次试讲,当我还在写小黑板时,学生无意的一句话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他们说:“这首诗我会背了。
”在那个瞬间,我意识到我有可能把握不住学生。
果然,在见面后,我将教学程序依次呈现:复习生词、句子——整体感知——重点理解2、3、4节诗——表演——总结。
学生在这个过程被动地跟着我,终于逐渐失去耐心。
我的话越来越多,我感觉自己已失去了他们。
课后讨论时,我剖析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教学设计的起点与学生之间的差距太大,他们喜欢主动参与,而我老在扮演挡路人,虽然这次试教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我却有不少收获。
第二次试讲。
我在第一次试教的基础上,重点修改了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留出了近10分钟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黑板上给出了狗尾巴草等十余种植物的名称让学生分析或推测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当时的场面倒是很热烈。
我心里有了一丝轻松。
但后来听林东张佳宜老师《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后我改变了想法,这位年轻的女老师以她的课堂教学真实地传达着这样一个教学理念:“教师淡出课堂”。
语文阅读材料选取教学设计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培养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中,选取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之一。
合理的材料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提高阅读水平。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语文阅读材料选取以及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语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原则1. 语言生动活泼:选材时要注重材料的语言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更愿意主动去阅读。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寓言、笑话等。
2. 内容与生活相关: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阅读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可以选取一些关于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热点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话题。
3. 多样化的题材: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应该选择不同题材的阅读材料。
既有文学作品,如名人传记、诗歌、散文等,也有科普类的文章,如动物介绍、自然景观等。
4. 适应学生的阅读水平:根据学生阅读能力和年级特点,选择适合的材料。
既不能太过简单,使学生感到无聊,也不能太过复杂难懂,使学生感到挫败。
二、教学设计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1.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引入一段精彩的背景故事,或者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引入阅读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提问引导: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和寻找答案,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阅读的主动性。
3. 分组合作: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阅读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互动性。
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分享阅读心得,互相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4. 创设任务: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
例如编写故事的结局、写读后感、制作海报等,通过任务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 资源丰富:教学设计中应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阅读资源,如图书馆、互联网、报纸杂志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教师常用教学设计方法汇总大全教师常用的教学设计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教学设计方法的汇总:1.课堂讲授法:教师通过讲授知识点、示范、演示等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探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实验法:教师通过设计实验活动来让学生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4.问题解决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方法和答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5.合作学习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交流。
6.游戏化教学法:教师将教学设置成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7.情景教学法:教师通过构建情境或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8.反转课堂法: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自学相关知识,课堂时间用于讨论和澄清问题,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9.项目制学习法:教师通过给学生设计项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0.教材补充法:教师在教材基础上,通过引入额外的材料和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11.概念图谱法:教师通过绘制概念图谱,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12.视频辅助教学法:教师通过使用教学视频和多媒体工具来辅助教学,提供生动的教学材料。
13.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分析和讨论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14.口头报告法: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15.演绎法:教师通过示范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推理与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
16.反思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改进学习方法。
17.实地考察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设计概念的界定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学科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的过程。
它是教师对教学进行系统规划和组织的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教学设计的界定是指确定教学设计的范围和内容。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要实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目标。
教学目标应当具体、明确、能够评估和操作化,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2. 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过程中需要传授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内容。
教学内容应当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合理性,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科发展的要求。
3. 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构建知识、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4. 教学资源:确定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资源等。
教学资源应当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适应,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5. 教学评价:确定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教学评价应当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可以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的界定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学科的要求、教学环境的条件等因素,寻找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最佳教学组织形式。
同时,还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设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需求。
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寻找生活中的标志》 (1)一. 教材分析《寻找生活中的标志》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各种标志的存在和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及其含义,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一些标志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标志的分类、含义及其作用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探究和创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及其含义,提高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标志的重视,提高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及其含义。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认识标志。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寻找生活中的标志》相关内容。
2.教具:标志卡片、图片、视频等。
3.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以便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标志,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生活场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标志。
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各类标志的名称和含义。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标志卡片。
要求学生通过卡片上的标志,编写一个简单的故事。
故事编写完成后,各组之间进行分享和交流。
“ASSURE”教学设计模式中媒体和资源的选择与使用教育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的领域,教师们需要不断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ASSURE教学设计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设计模式,它可以帮助教师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在ASSURE教学设计模式中,媒体和资源的选择与使用非常重要,它们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支持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在ASSURE教学设计模式中媒体和资源的选择与使用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我们来了解一下ASSURE教学设计模式。
ASSURE模式是一种系统性的教学设计模式,它包括六个步骤:分析学习者的特点,确定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资源,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进行实施和使用评估手段。
在选择和使用媒体和资源这一步骤中,教师需要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和资源,以支持教学活动的实施。
1. 确定学习目标和内容:在选择和使用媒体和资源之前,教师需要先确定学习目标和内容。
他们需要清楚地知道学生需要学习什么,以及他们希望学生通过什么方式来学习。
这样,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媒体和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
2. 考虑学生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包括他们的年龄、性别、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媒体和资源。
对于小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音频和视频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对于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专业性强的书籍、期刊和学术论文来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
3. 利用多种媒体和资源:在选择和使用媒体和资源时,教师不应该只局限于一种媒体或资源,而是应该多方面地利用各种媒体和资源。
可以结合使用PPT、视频、音频、实物模型等多种媒体和资源,来支持教学活动的实施。
4. 整合现代技术:随着互联网和现代技术的发展,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技术和网络资源,来支持教学活动的实施。
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来查找各种教学资源和资料;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和电子书籍来进行教学展示和辅助教学;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和教育App来进行学习评估和反馈等。
公开课教学设计在教育领域,公开课教学设计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公开课,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进行一次成功的公开课教学设计,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节公开课的核心。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科知识的重点。
例如,如果是一节语文公开课,教师可以设计目标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或写作能力。
这个目标应该能够明确地指导整个教学过程。
二、分析学生背景在进行公开课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背景进行深入分析。
这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考虑。
只有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并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
三、选择教材和资源教材和资源的选择对于公开课教学设计非常重要。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资源。
这包括教科书、课外读物、多媒体资料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或实地考察等,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设计教学活动在进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引导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演示、案例分析等。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分析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公开课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充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例如,可以采用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等。
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公开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教授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七、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在公开课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方法教学是一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作,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的培养。
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方法,并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方法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思维。
在这种方法中,教师通过提出现实生活中或学科领域内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查研究,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可以使用案例分析、探究式学习等教学策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于阅读理解的问题:如何通过阅读文本来获取正确的信息。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技巧和策略,解析文本内容,找出关键信息,进而回答问题。
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二、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法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等方式,自主选择并完成一个任务或项目。
教师则充当项目的指导者和辅导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法有助于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应用。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建造模型的项目,让学生团队合作,通过计算与测量,设计并建造出一个与实际建筑物相似的模型。
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不仅锻炼了数学运算和测量技能,还培养了合作、沟通和创新的能力。
三、游戏化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法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将游戏元素融入到教学中的方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游戏任务和挑战,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实践。
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话、表演等方式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通过这种游戏化的教学设计方法,学生不仅能提高英语口语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寻找快乐密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心理健康-鄂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快乐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2.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心理素质。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分享快乐,增进友谊。
二、教学内容1. 快乐的含义与重要性2. 寻找快乐的途径与方法3. 分享快乐,增进友谊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寻找快乐的途径与方法,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快乐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主动寻找快乐的意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快乐卡片、心情日记本。
2. 学具:彩色笔、心情日记本、快乐分享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快乐主题的歌曲,让学生感受到快乐的氛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快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快乐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3. 寻找快乐密码:引导学生探讨寻找快乐的途径与方法,总结出快乐密码。
4. 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自己的快乐经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快乐。
5. 分享快乐: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快乐,增进友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快乐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主动寻找快乐的意愿。
六、板书设计1. 寻找快乐密码2. 主体部分:快乐的概念、寻找快乐的途径与方法、分享快乐、总结与反思。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记录下自己的快乐时刻,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快乐。
2. 让学生设计一份快乐分享卡,与同学互相分享快乐,增进友谊。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寻找快乐的方法。
3. 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教学设计解读教学设计解读就像是一场探秘之旅,我们要深入到教学的每一个角落,去发现那些精心设计的奥秘。
教学设计是什么呢?它可不是简单地把教学内容往那一摆就了事。
这就好比厨师做菜,不能把一堆食材胡乱地堆在锅里就指望能做出美味佳肴。
教学设计得考虑用什么方法把知识这个食材烹饪得恰到好处,让学生这个食客吃得津津有味。
比如说,是采用讲授法像炖菜一样小火慢炖,让知识慢慢渗透呢,还是用探究法像爆炒一样,让学生在热烈的氛围中快速吸收知识的精华。
那怎么去解读一个教学设计呢?咱们得从教学目标开始看起。
教学目标就像是灯塔,为整个教学航程指明方向。
如果目标定得含糊不清,那就好比灯塔的光若隐若现,船只在茫茫知识海洋里就容易迷失方向。
比如有的教学目标写着“让学生了解某个知识”,这“了解”到什么程度呢?是只知道个大概,还是能深入剖析呢?好的教学目标得是清晰、具体、可衡量的。
就像盖房子,目标得明确是盖几层楼,是简单的小平房还是高楼大厦。
再看看教学内容的选择。
这就像搭配食材一样讲究。
不能太多太杂,让学生消化不了,也不能太少太单一,让学生觉得吃不饱。
教学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要是把大学的高等数学内容放到小学课堂上,那学生肯定是一脸懵,这就好比给小孩子吃大人的硬骨头,根本咬不动。
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里也是重中之重。
不同的教学方法就像不同的交通工具,要根据目的地和乘客(学生)的情况来选择。
讲授法适合快速传递大量信息,就像高铁,速度快,能把知识快速地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
小组合作学习法呢,就像是拼车,大家一起朝着目标前进,在过程中还能互相交流分享,共同成长。
探究式学习法有点像自驾游,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虽然可能会走一些弯路,但收获的是满满的成就感。
教学评价在教学设计中就像是一面镜子。
它能反映出教学的效果到底怎么样。
要是只看考试成绩这一个指标,那就太片面了,这就像只看一个人的外貌就判断他的全部一样不靠谱。
教学评价得多元化,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中的贡献等等。
比较教育学教学设计引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科学,但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是教育学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比较教育学教学设计则是一种研究和比较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教学设计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的教学方法,评估它们的优缺点,从而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比较教育学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步骤,以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一、比较教育学教学设计的原则1. 学生为中心比较教育学教学设计的核心原则是学生为中心。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需求和学习风格,从而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速度,因此教学设计需要灵活和个性化,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较教育学教学设计鼓励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喜好,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教学游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合作、思考和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3. 注重实践和应用比较教育学教学设计强调实践和应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通过实际的案例和场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实践和应用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二、比较教育学教学设计的步骤比较教育学教学设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教育目标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应该具备明确、具体、可量化和可测量的特点,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2. 比较和评估教学方法比较不同的教学方法,并评估它们的优缺点。
这可以通过文献研究、教学实验和教学评估等方法来完成。
比较和评估的重点是了解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它们是否能够有效地达到教育目标。
3. 设计教学方案根据比较和评估的结果,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应该具备针对性和灵活性,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六年级写字教学设计意图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写字是一项非常基础的技能。
良好的书写能力不仅仅是学习的一种工具,还是人们与社会交流的一种方式。
因此,在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帮助学生提高其写字技能。
本文将探讨六年级写字教学设计的意图,并提供一些建议和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正确握笔姿势和笔画顺序六年级是学生书写技能达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因此,正确的握笔姿势和笔画顺序对于学生的书写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通过示范和练习,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并教授常见字的笔画顺序。
这有助于学生在书写时提高笔画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二、提供多样化的写字练习学生的写字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来提高。
因此,教师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写字练习,包括但不限于书写模板、题材广泛的作文、字母和单词拼写等。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字形和提高书写速度。
三、注重规范性和美观性的培养书写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艺术。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书写的规范性和美观性。
通过教授书写规范、字形比例和排版技巧等知识,帮助学生提高书写的质量和美感。
运用评价和反馈机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激发学生对书写的兴趣和热爱。
四、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写字是一种跨学科的技能,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通过教授与其他学科相关的词汇和知识点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此外,在其他学科的作业和考试中经常涉及到写字,教师可以在这些场景中强调书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书写质量,并提供相应的指导。
结论: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六年级学生提高写字技能。
教师应该不断反思教学实践,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努力,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技能,为他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教学设计教材推荐在阅读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材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本值得推荐的阅读教学设计教材,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Reading Power》《Reading Power》是一套适用于小学、初中和高中的阅读教材。
该教材综合运用了预测、询问、概括和推理的策略,帮助学生成为独立、全面的阅读者。
该教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本,包括新闻报道、科学文章和文学作品等,以便学生在不同领域和文体中提升阅读技能。
二、《Close Reading of Informational Texts》《Close Reading of Informational Texts》是一本针对中学生的阅读教材。
教材通过深入解读文本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思考、评估和批判性阅读。
该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同时提供了丰富的辅助材料和讨论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三、《Effective Academic Reading Skills》《Effective Academic Reading Skills》是专门为高中生和大学生设计的阅读教材。
该教材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术阅读技能,如寻找关键信息、理解论点和分析论证等。
教材中的文本和练习涉及多个学科,涵盖了研究论文、科学论文和历史文献等。
同时,教材提供了逐步拓展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高级阅读技巧。
四、《Critical Reading in Language Education》《Critical Reading in Language Education》是一本适用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阅读教材。
该教材探索了阅读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
教材旨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设计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并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Teaching Reading in the Content Areas》《Teaching Reading in the Content Areas》是一本教师用书,旨在帮助教师在不同学科中有效教授阅读技能。
“目标检测”——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
目标检测是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的一种方法,它将学习目标和
评估结果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知道何时达到目标。
这种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让学习过程更加明确、有序、高效。
下面
是关于“目标检测”作为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的一些具体方法:
1.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让
学生知道每个阶段需要达到的目标。
2.评估学习成果: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并及
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学习进展情况。
3.激励学生学习: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置适当的奖励措施,激励
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索知识。
4.建立学习小组: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通过合
作学习达到更好的成果。
5.不断调整教学,改进方法:教师需要根据学习情况调整教学
方法,寻找更加适合学生的方式,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目标检测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
己的学习进展情况,并使学习过程更加科学、有序。
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这种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
学习成果。
课后服务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课后服务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阅读课文:选择适合学生年级的文学作品,涵盖不同体裁和题材,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2. 阅读训练:通过阅读理解题,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理解文本的能力。
3. 文学欣赏:引导学生欣赏经典文学作品,并分析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运用等。
4. 语言表达: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引入:通过引入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2. 细节分析:引导学生注意文本的细节表达,如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
3. 写作指导:通过学习优秀作品的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阶段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并通过提出问题、观点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初步理解。
第二步:阅读训练1. 初步阅读:让学生用较快速度通读整篇文本,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2. 细节阅读:通过提问和分析,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寻找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细节的能力。
第三步:文学欣赏1. 文学作品介绍:向学生介绍选择的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相关信息,增加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作品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结构和语言运用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四步:语言表达1. 写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写作话题或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2. 写作指导: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改进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五、教学评估1. 阶段性测评:通过布置阅读理解题、作文等任务,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进行测验和评估。
2.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六、延伸拓展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竞赛、阅读分享会等活动,拓宽学生的阅读领域,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设计新途径的意义引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显露出限制和不足之处。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需要创新,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教学设计新途径的意义,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设计注重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学生往往处于听众的角色。
然而,学生对于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难免产生抵触和无聊的态度。
因此,使用新途径来设计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学习知识。
还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来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在游戏中温故知新、巩固所学知识。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记忆力教学设计新途径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提高学习效果和记忆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以同质化的方式进行教学。
而新途径的教学设计更注重个性化,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例如,对于视觉学习者,可以使用图片、图表等辅助材料;对于听觉学习者,可以采用讲解、演示等方式;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设置实践环节来巩固学习成果。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新途径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递和记忆,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而新途径的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式学习、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适应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和职业的发展,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变化的需求。
教学设计新途径的意义之一就在于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和职业发展。
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和职场对于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缺乏与实际应用和实践结合的机会。
而通过新途径的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教案活动方法包括哪些标题:教案活动方法包括哪些引言: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的重要工具。
对于教师而言,选择合适的教案活动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教案活动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以教师讲解和示范为主要手段,适用于知识点的解释和讲授。
在教案中可以运用讲授法的步骤和技巧,如引入新知识、提问交流、示范演示等,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讨论法讨论法是培养学生思考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创新等综合能力。
在教案中,可以设置问题、分组讨论、展示和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形成有效结论。
三、实验法实验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科学思维等能力。
在教案中,可以设计实验项目、说明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促进学生的实践探究和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四、案例法案例法以具体案例为基础,通过学习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在教案中,可以引入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背景、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案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五、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任务分工等形式,促进学生的互相学习和交流。
在教案中,可以设计小组活动、合作探究任务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动手实践法动手实践法适用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技能的方法,可以通过手工制作、模拟实验、实地考察等形式展开。
在教案中,可以设计实践活动、操作步骤和安全提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技能。
结论:以上提及的教案活动方法只是一部分常用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需求,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活动方法进行教学设计。
在教案编写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资源和时间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和组织,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学术主题报告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绍兴市高级中学陈柏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A版)教材自2006年秋季在浙江省全面使用以来,在一线教师中掀起漪漪波澜,也兴起了如何有效实施新教材的研讨热潮。
近来,笔者有幸参与省、市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的各类重要活动,感触颇深。
也常使我陷入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沉思:“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数学课堂教学,又期望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怎样的发展?”而维系这两者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教师该如何“采集”和“创生”有效的教学素材,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获得最优的发展?结合实例,阐述笔者肤浅的见地。
1.教学设计做的是怎么样的一件事情?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皮连生在其《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中指出:教师要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就必须懂得并应用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
这就告诉我们教学设计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考虑如何把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渗透到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
具言之,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的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订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概言之,教学设计即为教学活动制订规划的过程,既然是规划,就需要思考,需要立意、需要创造,为什么同一节课的内容不同教师讲会有比较大的差异,那是因为不同的老师对同一教学内容思考的深度不同,立意不同,创造的成分不同。
2.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有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最近人教社中学数学室的章建跃主持的国家级课题《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设计研究》中对教学设计的框架是这样的:(1)内容和内容解析;(2)目标和目标解析;(3)教学问题诊断分析;(4)学习行为分析;(5)教学支持条件分析;(6)教学过程设计;(7)目标检测设计对每一内容进行阐述(略)这个模式对目前教学设计稿的撰写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限于时间,我对目标和目标解析与教学过程设计进行重点分析2.1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起点,也是教学活动的结果,主要解决:教师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学生学完这些数学能够做什么?它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不是教师的行为,所以一般不出现培养学生……、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这种书写都是不恰当的,这种以教师为主体,反映以“教”为中心的方式应转变为“理解……”,“掌握……”等以学生为行为主体的方式,“学生应该………”,书面上可以省略,但思想上应牢记。
且每个目标必须具有可测性,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2.2教学过程设计2.2.1明析数学学习的一般模式情境这表明,数学学习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输入阶段、相互作用阶段、操作阶段,输入阶段主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有意义学习心向;相互作用阶段是教学设计中最可以做文章的地方,这里指的相互作用阶段主要是接受新知识的两种方式,即同化和顺应;操作阶段主要指数学思维活动,使刚产生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变得完善,这一阶段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2.2.2深谙(数学)教育心理学理论(1)奥苏贝尔(David P . Ausubel,1918-)的有意义学习理论(2)弗赖登塔尔(H.Freudenthal ,1906-1990) 的数学教育思想 (3)维果茨基(Lev Vygotsky ,1896-1934 )的“最近发展区”波利亚(George Polya,1887—1985) 的学习三原则 马登(F . Marton)理论 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 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 数学理性精神的体验3.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案例1.《直线与平面垂直》————第三届全国第三届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与评比的一节课 本节设计过程及点析(1)一个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例题:已知椭圆C :12422=+y x ,直线l :y =ax +b ①请你具体给出a ,b 的一组值,使直线l 和椭圆C 相交。
②直线l 和椭圆C 相交时,a ,b 应满足什么关系?③若a +b =1,试判定直线l 和椭圆C 的位置关系。
上课伊始,简短的导语后,苏老师给出了这道例题的第①个问题,这是个开放题,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观预期目标点来看,此题设计可谓是以学生现有认知和发展水平为出发点,以‚最近发展区‛为定向,学生从形和数这两个角度思考后极易说出符合题意的a ,b 的值(结果不唯一)。
易见,问题①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直线l 和椭圆C 相交的情形,而紧接着提出的问题②则旨在让学生探求直线和椭圆相交时的一般情形,是对问题①的提升。
问题③的提出,是对问题①②的呼应。
它可以从‚直线l 过定点(1,1)‛的几何角度去解,也可以利用②的结果这个代数角度去解决。
旨在引导学生领悟:处理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有代数方法与几何方法。
这3个问题的设计可谓是层层跃进,让学生‚感受‛了‚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历程。
‚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是认识问题的普遍规律。
按照梅森(J.Mason )的观点,特殊化与一般化正是数学思维的核心,同时也是怎样解题的关键所在。
苏老师通过这3个小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体悟‛到了这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2) 基于原题的两个变式变式一:已知a +b =1,直线l :y=ax +b 和椭圆C :12422=+y x 交于A ,B 两点, (请你添加条件),求直线l 的方程。
变式二:已知直线l :y =ax +b 和椭圆C:12422=+y x 相切,若)2,1(++=→b a p 与),1(k q =→共线,求k 的取值范围。
‚变式一‛的设计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
这是个条件开放性问题。
这个问题有较大的思维空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层次的施展。
经笔者课堂观察,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添加的条件形形色色,如:① 弦AB 的中点恰好在y 轴上;② 原点)0,0(到直线l 的距离d =1; ③2=AB ;④若o 是原点,︒=∠90AOB⑤线段AB 中点的坐标为(1,1);⑥若o 是原点,当AOB ∆面积最小时;……涉及到的知识有韦达定理、弦长公式、中点坐标公式、两直线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等,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学生提出问题后,苏老师引导学生一一加以分析和解决,其中在第⑤个条件添加后的求解中,学生惊奇地发现,其实只要已知线段AB 中点的一个横坐标或纵坐标即可,苏老师及时予以肯定,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求‛ 弦AB 的中点轨迹方程。
学生求得轨迹方程后,苏老师用几何画板作了直观演示,学生明白了弦AB 的中点运动是有轨迹的,其坐标不能随便给出,如给出,则只需给出其横坐标或纵坐标即可求得直线l 的方程。
知识得到了拓展。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3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1]苏老师的这个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可以说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再创造‛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学生通过添加条件,形成问题,问题来自于学生,而又通过学生来解决问题,这样才真正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从思维激发的角度来看最具有价值。
课堂上学生‚抢答‛的情形表明积极参与了这个活动,感觉到了创造的需要,教学效果喜人。
‚变式二”把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由‚相交‛变为‚相切‛,并‚结合‛了向量知识,问题设计在知识交汇处,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
(3) 教学中的一丝憾意诚如笔者在‚透析课堂‘美丽的错误’‛[2]一文中所言:课堂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没有一堂尽美尽善的课。
同样,在苏老师的这堂课中,也让我们感到一丝憾意:其一,在例题的第①个问题给出后,苏老师急于引导学生借助图形得出答案,事实上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是不尽这样的,会有学生用‚一般化策略‛,即将待解问题看成特殊问题,通过对它的一般形式问题的解决而得到原问题解的化归策略。
也就是说,在这里,会有学生通过联立直线和椭圆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利用一元二次方程‚△>0‛找出a ,b 应满足的关系式后,再取满足条件的a ,b 值得到解决。
而苏老师因为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有刻意回避学生中可能出现的这种情况之嫌。
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活动经验和知识积累,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应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让学生把各种‚想法‛ 都呈现出来,然后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种种‚想法‛加以‚甄别‛和‚引导‛,给出合理解释。
其二,‚变式一”结束后苏老师给出了‚变式二”(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由‚相交‛变为‚相切‛,并‚结合‛了向量知识),这种变式是可取的。
但笔者认为从另一个角度‚变式‛则更为‚合理‛。
如在学生添加的条件的基础上把椭圆方程12422=+y x 改变为双曲线方程12422=-y x ,再改变为抛物线方程x y 42= ,这样的‚变式‛更为自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解题后的‚概括‛,让学生‚领悟‛:数学问题的背景可以千变万化,而其中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却往往是相通的。
学习数学重在掌握这种具有普遍意义和迁移价值的、能反映数学本质的‚策略性‛知识。
因而,在这里改变圆锥曲线方程背景,拓广解题方法的应用领域,实际上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寻找问题间内在逻辑联系和‚概括‛直线和圆锥曲线相交问题的一般原理的机会,学生在这种‚经历‛中能加深对这些知识和解题原理的理解,并逐步形成在广泛的学习领域中运用这些知识和原理的定势。
而也只有当学生认识到一个原理可运用于各种不同的学习情境,并形成在各种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运用这些原理和知识的定势时,这些原理和知识才能算真正掌握并有实用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讲,上述的‚变式‛更富教学价值,而对于‚变式二”可作为学生课后的思考问题,当然椭圆方程也可以进一步延拓为圆锥曲线的其他方程。
(4) 总体评述与感触值得肯定的是本节课是一节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典型案例。
设计理念是突显学生主体,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数学研究的积极性,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思维活动。
通过对直线和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复习,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学习数学方法。
设计特色与效果:转变教师角色,实现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完全地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师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转变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另外,此节课明显的特色是问题设计的开放性与思维方式的开放性,这样的设计既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探究,又可以让思维层次不同的学生对数学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