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122.00 KB
- 文档页数:6
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目标】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内容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农村的重点是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农村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把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家庭变成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村每一个经济细胞都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生长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我国农村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转化创造了条件。
国有企业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把原来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立存在、共同发展的格局;再是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推行多种形式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三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在经济发展中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分制,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
【学习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人民公社体制下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低C.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D.大炼钢铁运动的影响2.“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国农村开始历史性变革的标志是()A.全国农业生产快速发展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C.人民公社制度被废除D.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3.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B.包括包产到户、到组等各种形式C.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D.彻底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以后,党和政府鼓励兴办乡镇企业的前提条件是()A.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B.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C.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D.农村政权机构的调整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加企业活力B.实行政企分开C.扩大企业自主权D.劳动所得同劳动成果挂钩6.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所有制经济④个体经济⑤私营经济⑥中外合资企业⑦外商独资企业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⑦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⑦7.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产权制度的主要形式是()A.股份制B.公司制C.集团制D.合同制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前,农民劳动一年收获的农产品,除留下固定的口粮外,全部交给国家和集体。
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记住农村改革开始时间和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记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记住所有制改革的方针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和改革农村产业结构的深远影响;理解国企改革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
2.能力目标:通过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的分析,及改革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结果的学习,认识到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通过农村和城市改革取得的成就的学习,认识到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是评判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第一标准。
【重点难点】: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难点: 1、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的必要性;3、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学法指导】:1、调查、收集、整理资料;2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一、导入新课出示凤阳农村改革前后两首花鼓词,问:凤阳县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自主学习:农村改革:背景、尝试、发展、深化(二)、合作探究: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所以改革率先在农村进行。
1.背景:农村的现状如何?为什么必须进行改革?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农村改革的背景:2.内容:具体进行了哪些改革?(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解决问题:)(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确立起来的?(2)率先实行这一制度的是哪些省份?(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它推广情况如何?(5)它为什么会迅速得到推广?(6)除此之外,我国在农村还进行了哪些改革?成效如何?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梳理知识)3.归纳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1)1950---1952年,土地改革(2)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4)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自主学习:城市改革的背景、内容:1.所有制结构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所有制结构的改革,阅读本目第一自然段,看看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方针是什么?怎么改的?成效如何?2.国有企业改革: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主体,国有企业改革就成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课题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了解农村改革,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过程与方法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学生对历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认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的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成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农村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小岗村协议书图片知识目标图片 A G 拓展知识2分钟下载讲解过程与方法图片 A E 帮助理解5分钟下载观看过程与方图片 A E 帮助理解5分钟下载法过程与方理解图片 A I 升华感情2分钟下载法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一、导入新课出示小岗村签订的分田到户的责任协议书图片,讲述小岗村农户分田到户的故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优质课教学设计_1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课程标准:了解农村改革,理解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理解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改革前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弊端,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内容,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2、通过指导学生展示图片、文字资料、视频等相关资料,使学生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感性理解,然后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析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水平、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水平和概括水平。
3、引领学生在了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基础上,理解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体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曲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难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功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设计:一、导入:由顺口溜:“红芋饭,红干子馍,离开红芋不能活。
”穿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二、农村的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
1、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主要原因和主要内容①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受挫,全国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农村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
农民强烈希望改变现状。
②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农村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第一:改革首先从安徽、四川两省部分农村开始。
P65图片《报纸》、包产到组。
P66《小岗村农民喜获丰收》。
《小岗村农民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第二: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增强和完善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文件,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模式分析: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掌握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及作用;改革国有企业的措施及作用。
理解积极体制改革的含义和必要性,一些重要概念,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
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在农村带来活力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导行阶段过程中始终贯穿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的内容,本节教学内容有着极强的时代感和理论性,教学难度大。
在教学过程应注意了以下两点:一要要兼了政治学科和日常生活对本节教学内容的渗透,突出用历史思维来看今天政治的学科特点,二要要突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
历史就发生在今天的学生周围,教师应以新课改的精神,采取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活动方式,自己分析、归纳知识,使学生经历了一次实事求是“论从史出”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的和学会学习的过程。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
在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方面,以讲为主,而对于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知识点方面则以谈话法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及作用;改革国有企业的措施及作用;2.理解积极体制改革的含义和必要性,一些重要概念,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3.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在农村带来活力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4.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的内容,围绕改革开放中经济体制改革这一主题,主要叙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两项基本内容。
这节课在全册书中是个重点内容,本课内容所反映的史实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收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改革前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弊端,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村和城市带来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展示图片、文字资料、视频等相关资料,使学生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析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概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引领学生在了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基础上,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体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曲折。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教学难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教师活动:投影展示《厉害了,我的国》音像资料;同学们,请你谈一谈:观看这段视频后的感受?学生活动:观看音像资料;畅谈观后感。
教师活动:展示复习回顾中国崛起的故事。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明确改革开放的两层内涵。
教师活动:这节课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这段历史。
(二)学习目标:教师活动: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三)讲授新课:讲故事知历史一、农村的改革(小岗村的故事)1.原因:吃大锅饭,收入少;农民生产积极性低。
教师活动:展示农民老李的烦恼。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模式分析: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掌握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及作用;改革国有企业的措施及作用。
理解积极体制改革的含义和必要性,一些重要概念,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
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在农村带来活力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导行阶段过程中始终贯穿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的内容,本节教学内容有着极强的时代感和理论性,教学难度大。
在教学过程应注意了以下两点:一要要兼了政治学科和日常生活对本节教学内容的渗透,突出用历史思维来看今天政治的学科特点,二要要突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
历史就发生在今天的学生周围,教师应以新课改的精神,采取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活动方式,自己分析、归纳知识,使学生经历了一次实事求是“论从史出”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的和学会学习的过程。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
在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方面,以讲为主,而对于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知识点方面则以谈话法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及作用;改革国有企业的措施及作用;2.理解积极体制改革的含义和必要性,一些重要概念,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3.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在农村带来活力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4.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采取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活动方式,自己分析、归纳知识,使学生经历了一次实事求是“论从史出”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的和学会学习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
【教学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激情阶段:同学们,当你走进农村你会发现,许多地方的房子变高了,马路变宽了,过去人们向往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不再是一首儿歌,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为什么二三十年前的儿歌在如今能成为现实呢?一、农村的改革1.背景: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
2.试点:1978年初,安徽、四川两省率先开始对农村政策进行大胆调整。
3.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影响: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出现巨大变化。
改革的背景材料: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经营、统一分配的经营管理体制。
它过于集中,搞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长期停滞徘徊,到1978年底,全国还有上亿农民未解决温饱问题。
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是什么原因造成当时农村经济的落后?人民公社体制(农村改革的根本原因)1978年的安徽发生了什么自然灾害?1978年安徽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安徽省委制定了什么措施渡过难关?安徽省委制定的借地种粮的政策小岗村开始改革尝试的直接原因改革的历程“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一年后的小岗村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1、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2、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3、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体验阶段: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决议:1984年10月,《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内容(1)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2)所有制形式: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3)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推进: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和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取得引人注目的发展。
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1978年-----94.8%国家关于城市改革的总方针: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材料一:在沈阳市区的一条马路上当时买铜是不能到对门生产铜的冶炼厂买的,而需要到几千公里以外的南方去买。
大概运费起码每吨增加四五百块钱.我们归机械部管,他归冶金部管。
我们的原材料是机械部调拨给我们,当时是计划经济,国家给下任务,所以企业之间根本不存在直接对话。
”材料二(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欢迎我的是53份请调报告。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海尔)材料一说明了计划经济下国家是怎样管理企业的?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企业缺乏自主权。
材料二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的什么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职工缺乏积极性;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以致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
5.阅读分析材料材料1:安徽省凤阳县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回答:(1)“大包干”实行后,在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者之间,首先保证的是哪方面的利益?“大包干”的结果怎样?答:首先保证国家的利益;结果:以“大包干”为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小私有个体经济有什么不同?①背景不同:农业合作化前的小私有个体经济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经过土地改革形成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纠正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弊端而实行的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②所有制不同:农业合作化前的小私有个体经济是在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后形成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其本质仍是土地私有制;家庭联产承包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方式的一次伟大变革,其本质仍然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③经营方式不同:农业合作化前的小私有个体经济基本上是家庭分散经营;家庭联产承包制则是家庭分散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制度。
④土地性质不同:农业合作化前的小私有个体经济下是土地私有,可以买卖;家庭联产承包制下是土地公有,不能买卖。
导行阶段: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建立: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推进: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3.意义:有利于深化改革、促进创新和发展,大大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问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探究:(1)当时,我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左右,农村改革是否成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关系到全国改革的总体成效。
(2)我国农业发展的步伐历来滞后于工业,这不但影响到农民生活的改善,也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3)我国长期以来在市场供给上属于短缺型经济。
例如,当时,粮食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亿万人口的大国不可能靠进口来解决这些难题。
从农村抓起,从农业着手,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解决粮食供应问题。
(4)农村地区受计划经济的束缚相对较小,便于突破。
【问题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改革有何关系?探究:农村改革为城市改革奠定经济基础,提供了经验;城市改革是农村改革的延续和发展。
两者都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
教学反思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不能解放生产力。
在当代中国,没有改革,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不可能建成和谐社会,也就不可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问题的关健,改革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经改革总揽全局,把改革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以改革促进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不展不断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