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98 MB
- 文档页数:28
一、力学部分(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2)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3)将量筒内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用m1、m2、V表示)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A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在方案B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大”或“相等”或“小”).(二)测滑动磨擦力[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三)探究浮力大小[示例]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1)验数据可知,金属块重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N,物体的体积是m3,物体的密度是kg/m3.(2)表中第1次到第3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填“有关”或“无关”).(3)分析表中第4次和第5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深度(填“有关”或“无关”).(4)图中能正确反映F和h关系的图象是().(四)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示例]某小组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1)猜想:他们分别在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薄膜,并在管内注入不同液体,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下凸出,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小华根据图(a)和(b)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深度(选填“有关”或“无关”).小明根据图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无关.小红根据图(b)和(c)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有关.(2)探究:他们继续实验,分别在扎有橡皮薄膜的玻璃管中注入不同液体,仔细观察并比较橡皮薄膜向下凸出的情况,并分别用h1、h2、h3、h4、h5和h6表示凸出程度,且h1<h2<h3<h4<h5<h6.他们将有关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同学密度ρ(×103千克/米3)实验序号深度(厘米)橡皮薄膜凸出程度1 5 h1小华0.82 10 h23 10 h3小明 1.04 20 h45 18 h5小红 1.26 20 h6①各位同学分析了本人的实验数据和现象后得出: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由此可验证的猜想是正确的.②三位同学互动交流、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4与6的数据和现象后得出:.由此他们验证了的猜想是正确的.(五)测量大气压[示例]为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1)王欣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玻璃下面,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S;将装适量细沙的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细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落玻璃板,测出此时塑料挂钩、小桶和沙的总重力为G.①即将脱离玻璃板时,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所测大气压强的数值是②方法所测大气压强数值往往比实际值小一些,你认为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一条即可):.(2)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①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②图1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N.③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④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Pa.⑤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六)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示例]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经历了如下的实验步骤:A、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___位置平衡;B、在杠杆的两边挂上钩码,并移动悬挂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C、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并重新调节,再次使杠杆平衡;D、如此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例题及答案1、为了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与支路的电流有关系,小明选择的实验器材是: 3节干电池串联作电源、两个标为2.5V 字样的小灯泡、一只电流表、一个开关、导线假设干. 他的实验设想是:首先将实验器材连成如下图的电路,然后用电流表选择恰当的量程分别测出A、B、C三点的电流,分析这一次测量中三点电流的数据,就得出干路与支路的电流的关系. 请你分析说明小明同学这一实验方案中存在哪些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良意见.1、用电器不要选择同一种规格的,要有所区别;2、要加变阻器,以改变不同的干路电流和电压;3、要测量屡次,以求找出规律。
2、以下是某实验中的三个电路图,请仔细观察后答复.(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2)你的结论是;(3)夏荷同学探究出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大于任何一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秋宁同学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对他们的结论,你如何评估?答:(1)第一图是测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第二、三图是分别测了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探究串联电路的总压和和各用电器两端电压间的关系;(2)通过实验得到结论: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3)秋宁同学的结论较为完整,能定量的说出了串联电路电压的关系.夏荷同学的结论不够完整,只是简单的说出了总电压与分电压大小的关系.3、研究串联电路电阻:小刚了“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和“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觉得不过瘾,在学习了欧姆定律后他就想探究“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请思考后答复以下问题。
(5分)(1)小刚进展探究“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的实验原理是。
(2)该探究实验除电源、导线、6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每次实验用2个电阻)外还需要。
(3)帮助小刚画出实验电路图。
(4观察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是。
1、如下图,在M、N之间分别接入横截面积相等而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线AB和CD,AB比CD长.当开关闭合后,发现接入AB时,电流表示数比拟小,这说明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有关,其关系是.2、如上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细铁丝制的线圈加热,那么电流表的示数会变,说明导体的电阻在变,可见导体的电阻还与有关.3、在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下表是“方博科技实验小组”在实验中所用导体的相关物理量的记录:请问:(l)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是否有关,应选用A与两根导体;(2)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选用A与两根导体。
初中物理测物体的密度实验设计1.求规则物体密度的题目:如:为了测定一个小正方体木块(不吸水)的密度,可供选用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刻度尺、大头针、水,设计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写出器材和表达式。
此题共有五种设计方案,现列在下面:①器材:托盘天平(含砝码)、刻度尺表达式ρ=m / l3②器材:托盘天平(含砝码)、大头针、量筒、水表达式ρ=m / V木③器材:大头针、量筒、水利用漂浮F浮= G木表达式ρ=ρ水V排/ V木④器材:量筒、水、刻度尺利用漂浮F浮= G木表达式ρ=ρ水V排/ l3⑤器材:刻度尺、水利用漂浮F浮= G木表达式ρ=ρ水l排/ l 。
第一种是对规则物体求密度最直观的方式,第二种是对不溶于水且不规则物体求密度的最常用的方式,其余三种是利用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来求密度的。
2. 巧用简单密度计的题目:有下列器材:一个杯子,足够的水和盐水,细铁丝,一根玻璃棒,一支滴定管,一个刻度尺,一根木棍,请根据所给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测出一枚鸡蛋的密度。
①用木棍和铁丝制成一个简易密度计,在水中试验,使木棍静止时约一半没入水中,用铅笔在木棍上液面处做记号,拿出来后,测出没入水中的长度,记为l1;②利用水和盐水、玻璃棒和滴定管在杯子中配成密度合适的盐水,使鸡蛋正好悬浮在盐水中;③把这个简易密度计放入盐水中,静止后在液面处做记号,测出没入盐水中的长度,记录为l2;④因为两次的浮力都等于重力,而底面积又相等,所以=ρ盐水g V2ρ水g l1 =ρ盐水g l2 ρ盐水=ρ水l1∕l2ρ水g V1鸡蛋悬浮,所以鸡蛋的密度就是盐水的密度。
3.用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和沉没时排开的液体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来设计:Ⅰ.有量杯、水以及可浮在量杯水面上的小容器(内装200只大头针后还可浮在水面上),现要测量(用上述器材)大约200只大头针的密度?a) 将小容器放入量杯浮在水面上,读出水面刻度记为V1;b) 将大头针全部放入容器中,此时仍漂浮,读出水面刻度记为V2;c) 将大头针全部从小容器中取出投入水中,大头针全部沉到量杯底,读出水面刻度记为V3;d) 漂浮时,F浮= G针,ρ水g(V2﹣V1) =ρ针g(V3﹣V1)则ρ针=ρ水(V2﹣V1) /(V3﹣V1)。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含答案)
实验目的
探究重物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何关系。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砝码、圆形塑料、水。
实验过程与结果
1. 把圆形塑料放入水中,记录下的浮力大小。
2. 把不同数量的砝码加入中,再记录浮力大小。
3. 用弹簧测力计把拉出水面,记录下重力大小。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
5.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重物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成反比例关系。
实验结论
重物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成反比例关系。
答案
1. 浮力中和重力相等时的砝码数量为3个。
2. 水的密度为1g/cm^3,物体的密度可以根据公式 {物体的质
量 ÷ (加入砝码前的容积 - 加入砝码后的容积)} 计算得到。
实验思考
1. 为什么会有浮力?
2. 除了重力和浮力以外,物体在水中还受到哪些力?
3. 如果将中的水换成盐水,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吗?为什么?
实验拓展
探究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大小是否不同。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重物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
成反比例关系,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浮力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实例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一系列简单的物理实验,帮助初中生巩固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一:测量小球下滑的加速度实验材料- 斜面- 小球- 计时器- 尺子实验步骤1. 将斜面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并确保其倾角恒定。
2. 在斜面上放置小球,使其从顶部滚下。
3. 同时启动计时器并记录小球滚到底部所用的时间。
4.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5. 使用尺子测量斜面的高度和长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小球下滑的加速度,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实验二: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实验材料- 弹簧- 质量块- 测力计- 尺子实验步骤1. 悬挂弹簧,并将质量块挂在弹簧下端。
2. 测量质量块和弹簧的伸长长度。
3. 使用测力计测量弹簧的弹力。
4.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5. 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实验三:测量电路中的电阻实验材料- 电源- 电阻器- 电流表- 电压表- 连接线实验步骤1. 搭建简单的电路,将电阻器连接到电源、电流表和电压表上。
2. 测量电阻器上的电流和电压值。
3. 通过测得的电流和电压值计算电阻大小。
4.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计算电阻的大小,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实验四: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实验材料- 计时器- 声源- 测量距离的尺子实验步骤1. 设定固定的距离并放置声源和计时器。
2. 启动计时器,并记录声音从声源传播到测量距离所用的时间。
3.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4. 使用尺子测量声音传播的距离。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声音的传播速度,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以上为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实例,希望能帮助到您。
每个实验都简单易懂,没有法律复杂性,并且能够独立进行。
请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具体操作,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遵循实验守则。
祝您实验成功!。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题及详细解析【典型例题】类型一、质量密度1、小强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块橡皮的质量,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调到0刻度后,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移动,天平平衡后,在左盘放橡皮,右盘添加砝码,向右移动游码后,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央,所加砝码数值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橡皮的质量是 g,如果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调到0刻度,则他测量的橡皮质量比真实值。
【思路点拨】(1)调节天平时,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哪一侧,说明哪一侧的质量偏大,应将平衡螺母向相反的方向移;(2)读取天平数值时,要先将砝码的质量相加,再加上游码的示数;(3)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忘记将游码拨到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就相当于在左盘中已经早加上了一个小物体,故测量值偏大。
【答案】左;33.2;大【解析】(1)指针偏右,说明右侧质量偏大,因此要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2)图中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的示数为3.2g,故物体的质量为20g+10g+3.2g=33.2g;(3)如果在调节横梁平衡时,游码忘记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相当于零刻度改变了位置,零刻度右移到一定值,用它测量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总结升华】用天平测量物质质量,要严格遵守天平的使用规则:水平放稳,游码归零,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左右一样,天平平衡。
天平的调节和读数是我们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操作。
举一反三:【变式】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这时应该()A.将游码向左移动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将游码向右移动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答案】D2、小明的邻居阿姨是经销调味品的。
一天,阿姨拿着几瓶新进的酱油让小明帮忙检测一下密度,以确定酱油的优劣。
(1)小明决定用物理课上学到的“天平、量筒测密度”的方法测酱油的密度。
小明的实验有如下步骤:A.用天平称出盛有酱油的烧杯的总质量m;1B.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C .把酱油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酱油的体积V ;D .用天平称出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m 2;E .算出酱油的密度。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题(含答案)本文档为初中物理探究实验题,提供了一些适合初中学生进行实验的题目,并附有相应的答案。
以下是题目及答案的列表:题目1:重量与质量的关系题目:在实验中,小明用天平测量了一个物体的重量为10N,质量为1kg。
请问,重量和质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如果存在,请写出你的观察结果和理由。
在实验中,小明用天平测量了一个物体的重量为10N,质量为1kg。
请问,重量和质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如果存在,请写出你的观察结果和理由。
答案:是的,重量和质量之间存在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
重量是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结果,而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二者之间存在以下关系:重量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约为10 m/s^2,所以重量和质量的计算结果相等。
是的,重量和质量之间存在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
重量是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结果,而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二者之间存在以下关系:重量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约为10 m/s^2,所以重量和质量的计算结果相等。
题目2:摩擦力的影响题目: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他用力拉扯一个木块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和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有关。
请写出你对这一现象的观察结果和解释。
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他用力拉扯一个木块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和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有关。
请写出你对这一现象的观察结果和解释。
答案:我们观察到,当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变慢;相反,当摩擦力减小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增加。
这是因为摩擦力会阻碍物体的运动,使其难以克服阻力而移动。
当摩擦力较大时,木块需要更多的力才能克服阻力移动,因此速度较慢;而当摩擦力较小时,木块受到的阻力较小,移动速度较快。
我们观察到,当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变慢;相反,当摩擦力减小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增加。
初中物理设计实验题第二章1用音叉、乒乓球和细线设计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答: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细线悬挂的乒乓球时,发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答:向正在发出声响的鼓面上撒沙子,发现沙子在跳动,说明: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3验证“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
答:把正在发声的防水闹钟放到水中,依然可以听到闹钟的声音,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
第三章1: “熔化现象存在” 。
答:将一块冰放在烧杯里,10 分钟后发现杯中有水出现,这就说明了熔化现象存在。
验证: “凝固现象存在” 。
答:将水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1 小时后发现水中有冰出现,这就说明了凝固现象存在。
验证: “汽化现象存在” 。
答:将一滴酒精滴在玻璃片上,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酒精消失,这就说明了汽化现象存在。
2: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答 1:用蘸上酒精的棉花包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发现:温度计示数下降,说明: “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
答 2:将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凉,说明“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
3给你一温度计、棉布、水,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 “蒸发有制冷作用” 。
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用蘸了水的棉布包着,发现温度计示数下降,说明: “蒸发有制冷作用” 。
答:在两块玻璃片上各滴上一滴等量的酒4验证: “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的越快” 。
精,放在相同的环境下,将其中一滴摊开,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摊开酒精先消失,证明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5验证: “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蒸发的越快” 。
答:在两块玻璃片上各滴上一滴等量的酒精,放在相同的环境下,将其中一滴用酒精灯加热,发现加热的那滴酒精先消失,证明液体温度越高,蒸发的越快。
6. 验证: “液化现象存在” 。
答: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一会儿发现瓶外有水珠出现,这就说明了液化现象存在。
7.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 “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题及答案
实验题目:磁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实验
实验材料: 小磁铁、电池、小电机、垂直框架
实验步骤:
1、从小电池中接出一根导线,将其一端接入小电机,另一端接入小磁铁,小磁铁放置在垂直框架上;
2、用手接触另一端的电池,电流就开始从此端流向小电机,小电机也开始转动;
3、小磁铁因为受到小电机电磁场的作用,开始在垂直框架上移动;
4、控制电流的大小,观察小磁铁在框架上移动的方向。
答案:小磁铁在小电机产生的电磁场的推力下向着电流流动的方向移动。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标题: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及其应用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光的反射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现象之一,也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及其应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光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设计目标: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及其基本规律;2.掌握测量光的反射角度的方法和技巧;3.学会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简单的实用工具。
三、设计过程:第一步:理论学习(200字)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光的反射现象,并简要说明光的反射规律。
然后,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实验示范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光线遇到平面镜、曲面镜和不规则形状物体时的反射规律,例如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角与入射角一致,光线的反射是按照出射角与入射角相等的规律进行的等等。
第二步:实验探究(400字)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方法,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条光源、平面镜和一张白纸。
学生们可以根据实验要求,尝试改变光源与平面镜的相对位置和角度,观察光线的入射角、反射角以及反射光线的路径,记录实验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主动提问,帮助学生总结光的反射规律。
第三步:数据处理(200字)学生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可以用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表格或图表等形式,让学生填写实验数据,并让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学生可以进一步验证光的反射规律,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关联,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第四步:应用设计(400字)在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及其规律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实用工具。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便携式太阳能热水器,利用镜子反射太阳光将水加热。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对镜子的形状、倾斜角度等进行合理设计,并尝试使用实验室或家庭用具进行制作。
制作完成后,学生可以对实用工具进行实际应用并评估其效果,进一步巩固对光的反射现象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题精选含答案实验题一:弹簧质量题目描述:小明想要确定一根弹簧的质量。
他先量得弹簧的长度为20厘米,然后将弹簧悬挂在天平的钩上,测得天平显示14克的负载。
接着,小明用大力给弹簧一个上下的振动,测得振动的周期为2秒钟。
请你帮助小明计算弹簧的质量。
答案:首先,我们可以使用弹簧的周期公式来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 = \frac{{4 \pi^2 m}}{{T^2}}$$其中,$k$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m$ 是质量,$T$ 是周期。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周期和长度,我们可以得到:$$T^2 = \frac{{4 \pi^2 m}}{{k}}$$$$m = \frac{{T^2 \cdot k}}{{4 \pi^2}}$$将给出的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可以得出弹簧的质量为:$$m = \frac{{2^2 \cdot 14}}{{4 \cdot 3.14^2}} ≈ 0.714 克$$实验题二:车轮直径题目描述:小红想要确定自行车轮的直径。
她找来一个长直尺,将直尺立在地面上,用手握住直尺,另一端将直尺放在轮胎上。
小红推自行车向前,同时用手持直尺的另一端随着轮胎滚动,使直尺恰好转过一圈。
这时,她测得直尺的长度为60厘米。
请你帮助小红计算自行车轮的直径。
答案:当直尺转过一圈时,它的长度等于轮胎的周长。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自行车轮的直径:$$d = \frac{L}{\pi}$$其中,$d$ 是直径,$L$ 是直尺的长度。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直尺长度,我们可以得到:$$d = \frac{60}{3.14} ≈ 19.11 厘米$$因此,自行车轮的直径约为19.11厘米。
实验题三:影子长度题目描述:小刚想要通过测量影子的长度来估算树的高度。
他在正午时测得自己的影子长度为150厘米,然后测得树的影子长度为300厘米。
请你帮助小刚计算树的高度。
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相似三角形原理,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树的高度:$$H = \frac{h \cdot L}{l}$$其中,$H$ 是树的高度,$h$ 是影子的长度,$L$ 是物体的高度,$l$ 是物体的影子长度。
初中物理创新简单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原理,掌握其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
2. 自制小风扇的设计与制作。
3. 实验操作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电动玩具,引导学生关注直流电动机,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让学生了解其工作原理。
3. 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自制小风扇,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
4. 制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根据讨论结果自制小风扇。
5. 实验:让学生演示自制小风扇,观察其工作效果。
6. 分析:讨论自制小风扇的优点与不足,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规律。
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小风扇,提高其性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制小风扇的设计与制作。
3. 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小风扇,观察其工作效果。
4. 分析法:从实验中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
2. 学生能独立完成自制小风扇的设计与制作。
3. 学生能从实验中总结规律,提高科学素养。
4. 学生能提出改进小风扇的建议,展现创新意识。
六、教学资源:1. 直流电动机及其配件。
2. 自制小风扇的材料。
3. 实验操作手册。
4.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教学步骤:1. 展示直流电动机及其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直流电动机。
2. 讲解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让学生了解其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制小风扇的设计与制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
4.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制作小风扇。
5. 让学生演示自制小风扇,观察其工作效果。
6. 讨论自制小风扇的优点与不足,从实验中总结规律。
7.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小风扇,提高其性能。
8.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实验名称:双试管实验实验目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设计思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材的改版,要我们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创新能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四节大气压强中,有一些小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由于大气压强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地设计实验,对一些实验进行细微的改进与创新,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是,我想到了双试管实验,并对其进行改进,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实验器材:试管两支(大小不同,小试管刚好能装进大试管为宜,小试管的内部染上颜色,并在小试管的内部用502胶水固定一根细线。
)、水、小塑料块。
实验操作步骤:1、将小试管插入大试管中。
2、将两支试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
(小试管会掉出来。
)3、在大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水。
4、将小试管插入装水的大试管中。
5、将两支试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
(可以清楚的看到小试管在大试管中缓慢上升,直至大试管顶部。
)6、在小试管的细线上挂一塑料块。
7、重复步骤3和4,并观察实验现象。
(可以看到塑料块随小试管一起上升。
)由此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创新点:1、小试管内部染色: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学生观察得更清楚。
2、小试管内部固定细线:(1)小试管进入大试管中不易取出,操作不当会使试管打碎或损坏,有了细线可轻易的将小试管拉出来,使实验操作更方便。
(2)可在细线上悬挂重物,使学生感受大气压强的神奇力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实验注意事项:1、小试管染色应是内壁,若染外面一是可能影响实验效果,二是遇水颜色容易掉。
2、细线应固定在小试管内部,若固定在小试管外面会影响实验操作。
3、大试管中加入的水要适量,一般半试管水即可。
4、小试管下面悬挂的重物应是轻小物体,否则实验不能成功。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实例实验一:重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实验目的1. 探究重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
2. 理解重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实验原理1. 重力: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
2.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实验器材1. 两个相同的球体(如乒乓球)2. 尺子3. 计时器4. 实验桌实验步骤1. 将两个球体放在实验桌相同的高度。
2. 同时释放两个球体,观察并记录它们落地的时间。
3.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实验现象与分析1. 观察到两个球体几乎同时落地。
2. 分析:重力对两个球体的下落速度产生了相同的影响,因此它们落地时间相同。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重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是相同的。
---实验二:光的折射现象实验目的1. 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2. 理解光的折射原理。
实验原理1. 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速度的改变,导致光线方向发生偏折,称为折射。
2. 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实验器材1. 玻璃试管2. 水3. 激光笔4. 白色屏幕实验步骤1. 将激光笔的光线照射到玻璃试管上,使光线垂直射入。
2. 逐渐将玻璃试管倾斜,观察激光笔光线在试管内的折射现象。
3. 在白色屏幕上记录折射光线的方向。
实验现象与分析1. 观察到激光笔光线在玻璃试管内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偏离原来的方向。
2. 分析:光从空气进入玻璃试管时,由于介质的变化,光线速度减慢,导致折射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偏离原来的方向。
---以上为两个初中物理实验的设计实例,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初中物理教案:运动学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1. 定义和公式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3. 加速度三、实验器材和药品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2. 直线运动实验3. 自由落体实验五、实验结果及分析1. 直线运动实验结果2. 自由落体实验结果六、实验讨论1. 实验误差讨论2.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七、实验拓展八、实验心得一、实验目的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同时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本实验旨在通过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的实验设计,让学生掌握运动学中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进一步巩固所学的运动学知识。
二、实验原理1. 定义和公式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特性,其中主要涉及四个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
在本实验中,我们主要会用到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的运动学公式。
-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路径长度和方向的变化量。
-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路程。
-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 时间: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运动的平均速度,可通过总位移除以总时间来计算。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瞬间的瞬时速度,可通过无穷小时间间隔内的位移除以无穷小时间间隔来计算。
3. 加速度-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可通过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来计算。
- 自由落体加速度:当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时,其加速度的大小为9.8 m/s²,方向指向地球的中心。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 板、直尺- 实验小车、光电门、计时器- 卡尺、微量天平- 自由落体装置、网格纸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确保实验器材的完好性,并检查实验装置的安装情况。
- 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药品。
2. 直线运动实验- 将实验小车放置在水平的板上,一面用卡尺测量初始位置,一面用光电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记录数据。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设计1.某同学在探究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5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 决定的。
(2)如图5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是锯条的振幅 ________,听其响度________,这说明响度与 ________ 有关。
2.如图7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A的一侧进行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________ 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__ 的关系;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_______ 的关系。
(3)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________进行(选填“能”、“不能”),理由是:。
图7 图83.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 ________ 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如图8所示,从A到B处分别是________ 色光。
4.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9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 ________ 。
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眼睛。
(2)如图10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_图,其矫正做法是________图;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_图,其矫正做法是________图。
(3)为了保护视力,你认为应注意什么?(写出两点即可)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初中物理设计实验1. 天平、杯、水、石块(或在水中沉底的物体)、细线,测石块的密度。
方法一: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12、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质量m 23、用天平测出杯、水和(用细线拉着石块)石块的质量m 3 表达式:水石ρρ231m m m -= 方法二: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12、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质量m 23、用细线拉着石块把石块浸没水中,做标记,把石块取出,加入水,使水面在标记处,用天平测出此时杯和水的质量m 3 表达式:水石ρρ231m m m -= 方法三: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12、用天平测出满杯水和杯的质量m 23、用细线拉着石块把石块浸没满杯水中使水溢出,把石块取出,用天平测出此时杯和水的质量m 3 表达式:水石ρρ321m m m -= 2.天平、杯、水、木块(或在水中漂浮的物体)、针或石块和细线,测木块的密度。
方法一:1、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 12、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质量m 23、用针把木块全部压入水中,用天平测出杯、水和木块的质量m 3 表达式:水木ρρ231m m m -= 方法二: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12、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质量m 23、用针把木块全部压入水中,做标记,把木块取出,加入水,使水面在标记处,用天平测出此时杯和水的质量m 3表达式:水木ρρ231m m -= 方法三: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12、用天平测出满杯水和杯的质量m 23、用针把木块全部压入满杯水中使水溢出,把木块取出,用天平测出此时杯和水的质量m 3 表达式:水木ρρ321m m m -= 3.天平、杯、水、牛奶(或其他液体),测牛奶的密度。
方法一:1、用天平测杯的质量m 12、杯中装满水,天平测杯和水的质量m 23、杯中装满牛奶,天平测杯和牛奶的质量m 3 表达式:水奶ρρ1213m m m m --= 方法二:1、在小杯中加入适量的水,使小杯在水中漂浮,在小杯上记上水面的记号,用天平测出小杯和适量水的质量m 12、在小杯中加入适量的水,使小杯在牛奶中漂浮,并使牛奶液面与小杯在水面中的记号相平,用天平测出小杯和适量水的质量m 2 表达式:水奶ρρ12m m = 4.弹簧测力计、杯、水、石块、细线,测石块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