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61.50 KB
- 文档页数:12
西安交通大学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方面宽厚理论基础,掌握核能科学与工程、核技术及其应用的专业知识,能从事核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及技术经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核科学与技术
相关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化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主干课程
原子核物理、核辐射防护、材料力学、理论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制图、工程材料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工程分析程序设计、核能科学与工程模块专业课。
主要实践环节
社会实践、工程训练、科研训练、金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条件
完成164学分,其中必修129学分,选修12学分,集中实践23学分。
修课说明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中所列全部课程共计164学分,其中通识类67.5学分,学科大类基础25学分,专业基础26学分,专业必修课14.5学分,专业选修课8学分,集中实践性环节23学分。
二.按照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转入学生必须通过“课程设置”中所列全部课程方可获得本专业毕业资格。
因此,建议原工科类学生维持四年学制不变;非工科类学生学制延至五年。
三.转入学生如已通过学分不低于“课程设置”中的同名课程,则该课程可免修直接获得学分。
四.课程教学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能动学院负责管理和实施。
课程设置。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本专业属于围绕核研究应用的横向领域,不仅需要深厚的数理理论基础,而且对实验设计有较高的要求。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原子核物理、理论物理导论(电动力学、量子力学)、核物理实验方法、核电子学、核技术应用、核分析方法、反应堆原理、辐射防护等。
主要培养能在核技术及相关专业从事研究、设计、生产、应用与管理等专门人才。
二、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本专业立足于培养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核科技工业发展需要的,能在核技术及相关专业领域从事研究、设计、生产、应用和管理等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核技术各个方向发展的基本需要;同时应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知识,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专业的基本要求本专业学制为四年,考虑到我国相关高校核专业的历史发展和专业特色,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一般应具备以下要求:1、基本素质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健全的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合作意识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进取精神;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
2、能力要求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核技术及相关的科研、应用和开发领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发现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通过创造性思维进行创新实验和科技研究开发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分析归纳,整理总结和撰写论文的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初步掌握本专业科研方法和了解其发展趋势,掌握科技写作技巧。
并对国家关于科技发展、知识产权、经济管理等政策法规有适当了解。
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生培养方案是高校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具体方案,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2020级本科生培养方案是在推进素质教育、完善学分制、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背景下修订的。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和地方核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掌握核工程与核技术领域的科学基础、工程专业技术及管理知识,能够胜任核能工程、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核电子仪器、核技术应用、医学物理等方面涉及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等类型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修读要求:学制四年,修满174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公共基础平台43学分,学科基础平台46.5学分,专业教育平台46.5学分,实践教学平台30学分,综合素质平台8学分。
三、主要课程:原子核物理、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核电子学、核信息获取与处理、辐射防护与保健物理、核辐射测量、核工程概论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满足以下方面具体要求:(1)工程知识:具备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知识,能够用于解决核工程与核技术领域内的复杂工程技术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基础、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等方面的知识,能够识别并合理表达核能与核技术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运营/监管/防护等方面的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核能工程、核电子仪器、辐射检测与环境监测、辐射防护与核安全、辐照加工等核能与核技术利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供满足特定需求的设计方案和工程实现方案,兼具环境友好、创新意识,同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核工程与核技术利用领域的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兼用理论、实验和虚拟仿真等方法,分析并合理解释结果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结论。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一、培养目标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培养具备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方面宽厚理论基础,掌握核能科学与工程、核技术及其应用的专业知识,能从事核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及技术经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This program provides students with the basic knowledge in nuclea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uclear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who will be engahed in science research, engineering desig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echnical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二、基本规格要求Ⅱ.Skills Profile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特别是有较好的人文素质;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工与电子、自动控制等;3、熟悉本专业领域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运行等基本技能;5、掌握一门外国语,要求能阅读专业书刊,并有一定的听说能力,对于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含四级);6、具有一定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1. Good grounding in both humanities and arts, and natural science, especially quality in ·122·humanities and arts;2. A broad inderstanding of basic technical theory in energy and power ergineering, including mechanics, thermology,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3. Having a good knowledge of one or two specialty-oriented aspects, understanding the front and trend of development in this flield;4. Skills in deafting, calculating, test, investigating and study, literature searching, process and operating;5. Mastery of a foreign language to read specialized literature, and ability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ET 4 level or higher);6. Ability to learn and use computers to solve problems in engineering;7. Good quality of self-learning, analysis and innovative thinking.三、培养特色Ⅲ.Program Features以能源、环境、核电为工程背景,以热流体科学为基础,兼顾装备制造、过程控制和信息技术,集热、机、电为一体的培养特色。
史上最快最全的网络文档批量下载、上传、处理,尽在: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一、专业简介依托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和成都理工大学,我校于2003年成功申报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并于2004年开始招生。
核工程与核技术是我院特色专业,下设核工程、核技术应用和光电探测三个方向。
以原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核物理实验方法、核辐射剂量防护、核电子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光电子器件等为专业基础,同时在核工业、农业、医疗、环保、国家安全等多方面进行拓展,使学生在核电站运行管理方面具有一定水平,同时还可以从事其他电站的运行管理工作,在核辐射防护、核反应堆分析、核智能仪器、核分析技术以及铀资源勘查、光电探测等方面都具有一定能力。
该专业尤其注重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学校投重资改建和新建了多个实验室,并与多家相关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该专业师资队伍强,教学质量高。
毕业生除了具有计算机、电子、机械、英语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外,能够熟练掌握核工程与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技能。
毕业生就业领域涉及核电站、火电站、环保局等企、事业单位;各钢铁公司、煤矿公司等需要产品定性、定量分析的单位;放射性核素生产、加工等国有单位;医院放射科等与CT、核磁共振技术有关的单位等;核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单位;与铀资源勘查有关的国有单位及其他与核辐射防护、光伏产业等相关的单位。
二、专业特色我校是全国300多所独立学院中唯一开设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学校,同时也是核工业总公司属下唯一一所本科院校。
学校更是将该专业定位为我校的品牌专业大力扶持。
该专业尤其注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学校投重资改建核辐射探测实验室和大学物理实验室,新建光电探测实验室,筹建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室。
实验室设备量足、技术较新、数字化程度较高。
核辐射探测实验室安排多达30多个实验,类型丰富,居四川省前列。
并与西南核仪器公司、核动力研究院等单位建立了实训合作关系。
该专业师资队伍强,有教授4人,博士2人,硕士15人。
工程物理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物理专业和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培养既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又有较强的工程训练,掌握现代实验技术手段,同时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知识,善于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工程实际,能在核科学技术和核工程领域,以及其它与近代物理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生产、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科技人才。
二、学制与学位授予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三、基本学分学时本科培养总学分175,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40,平均周学时20;夏季学期实践环节20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35学分(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1061019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秋)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春)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秋)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春)(2) 体育 4学分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7学期为限选,第8学期为任选。
体育课学分不够或不通过者不能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
(3) 外语 4学分大学英语教学实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入学后建议选修并通过4-6学分的英语课程后再参加《清华大学英语水平I》的考试。
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英语水平I考试。
学生可选修外语系开设的不同层次的外语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外语课程的选课要求详见《学生手册》(2010)。
(4) 文化素质课 13学分要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满13学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其中必须包含2门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及1-2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为限选,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为必修,其他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为任选。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一、指导思想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结合核科学涉及学科基础面广、强调系统观点、结合高科技发展、技术更新快、应用领域日益扩大以及对人才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要求高等特点,革新教学内容,拓宽专业口径,进行通才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适应未来专业与学科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核科学与技术人才,为核科学与技术领域及其它相关领域输送合格的、具有较强适应与开拓创新能力的、新型的复合型人才。
为此,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特点为:1、革新单纯传授知识的模式,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2、教学内容要突破传统专业设置的界限,体现当代核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学科交叉的鲜明特点。
3、加强数理基础、近代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环境等多学科交叉和人文科学基础,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科学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4、建设以核能工程、核技术应用为主导,结合各交叉学科的综合学科和教学大平台,在机械、动力、核科学、近代物理、系统科学、计算机、电子与控制、化学化工、材料、安全、工程管理、生命科学与环境等多方面设置系列课程。
5、强调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学科基础核心课程教学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6、以人为本,在注重基础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个性、兴趣与特长的发挥,结合行业和科研的发展,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二、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宽厚型、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的本领域优秀人才,为国家输送具有较强专业思想、拥有雄厚的学科基础、理论、实践与学科交叉应用能力强,安全、管理与环保意识鲜明,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三、基本要求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对自然与社会、科学与工程、素质与道德、形成自己基本的认识与观点,自主地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与方法论;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修养及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及外语学习与交流能力;3、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与设计、测试与评估、文献检索与分析等基本技能,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结合核科学与核系统学科的综合与系统特色,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学科交叉与探索能力,成为具有未来工学高科技特色的复合型、开拓型人才;5、对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具备一定深入的认识和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强的综合素质;7、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树立系统、环保、安全和敏锐的市场意识。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以及系统扎实的核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实验和技能,掌握必要的机电技术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前沿进展,熟练掌握英语,受到核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初步训练,具备初步的核装置研发能力和核技术应用开发能力,以及核工程的管理能力。
培养基础扎实、后劲足、适应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较强的高级人才。
毕业后可继续攻读核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高新技术领域、交叉学科等领域的研究生,可到科研、高等学校、国控产业集团或民营企业等单位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和高新技术研发工作。
二、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基本要求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三、修读课程要求要求修读的课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课程设置及结构如下:66.5学分)1、通修课:(此外,其中物理类课程以本专业要求为准。
参照学校关于通修课的课程要求,还要求修读以下课程:、大学物学分)、大学物理―现代技术实验电子线路基础实验(1学分)(1.5 (1.5理-研究性实验学分;)学分)58、学科群基础课:2( MA02*(数学类课程))学分:(11学学分)数理方程( A(3))学分)、复变函数(A(3(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分(2)B、计算方法()分.ES72*(电子类课程):(7学分)电子技术基础(1)(2学分)、电子技术基础(2)(2学分)、电子技术基础(3)(3学分);PI02*(仪器与机械类课程):(2学分)机械制图(非机类)(2学分);PH02*(物理类课程):(38学分)力学(甲型)(4学分)、电磁学(4学分)、热学(3学分)、光学(4学分)、原子物理(4学分)、理论力学(4学分)、电动力学(4学分)、计算物理B(3学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4学分)、量子力学B(4学分);3、专业课:(≥27.5学分,共83学分)专业必修课:(12学分)PH0*(物理类课程):(8学分)粒子探测技术(4学分)、原子核物理(4学分)、NS03*(核科学类课程):(4学分)核科学技术最新发展(1学分)、辐射防护(3学分)、专业选修课:(选≥15.5学分,共61学分)PI0*(仪器与机械类课程):(5学分)AutoCAD(2学分)、机械设计基础(3学分)、ME0*(力学类课程):(4学分)材料力学(1)(4学分)、TS03*(热科学类课程):(18学分)流体力学基础(4学分)、工程热力学(4学分)、传热的基本原理(4学分)、热物理基础实验(1)(2学分)、计算热物理(4学分)NS03*(核科学类课程):(24学分)反应堆物理(2);反应堆材料(2) ;反应堆热工水力学(2) ;核安全学(2) ;核聚变工程导论(3) ;短波光物理和技术导论(3学分)、带电粒子束动力学(3学分)、加速器原理(1.5学分)、核技术基础引论(3学分)、核电厂系统与设备(2.5学分)EM0*(管理类课程):(3学分)管理学概论(3学分);CS0*(计算机类课程): (7学分)微机原理与接口(3.5学分)、数据结构与数据库(3.5学分)4、毕业论文(8学分)为必修环节。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核工程与核技术是以核反应原理和核能转换技术为基础,培养学生掌握核能科学、核物理、核工程与核技术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核技术研发能力和较强的核设备设计、制造、运行、安全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素质的高层次人才。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核工程与核技术、核技术经济与管理、工程热物理、工程流体力学、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过程模拟与控制、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工程力学、电子技术等理工学科基础以及核反应堆物理、核反应工程、核动力装置、核设备设计、核燃料循环、核安全与辐射防护等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
二、专业目标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培养应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和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电子、自动控制和通信等理论和技术知识,能在充分掌握国际核工程与核技术发展趋势及国内当前核工程与核技术发展的前提下,具备核工程与核技术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及科研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能力,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良好的学风和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并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够胜任大型国家重点工程、大型企业和研发机构从事核工程与核技术的设备研发、设计、生产、运行、管理、维护和实验研究等方面的高端技术与管理工作。
三、培养目标及要求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按照《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核工程与核技术、现代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高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与要求如下: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和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
2.能在充分掌握国际核工程与核技术发展趋势及国内当前核工程与核技术发展的前提下,具备核工程与核技术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及科研等方面的核心技术。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国家核事业的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宽厚的核工程与核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熟练的专业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基本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对核工程与核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毕业后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相关单位从事核技术应用和核能利用方面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运行管理、教学、技术开发等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善学习,肯钻研,重实践,能创新,既具有核工程与核技术的理论技术基础,又可以在核工程或核技术领域有所侧重,能在专业方向上重点突出地掌握专业知识,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原子核物理、核辐射探测技术、核电子技术以及核技术应用、反应堆物理和反应堆工程的基础知识,并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应用,主要包括原子核物理、加速器原理、核工程技术、核技术应用、核电子技术、核辐射探测技术、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等基础知识及技术应用。
3.获得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的训练,核工程和核技术相关的实践训练。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造意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三、主干学科核科学与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原子物理、电动力学与量子力学、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学、加速器原理及应用、核电厂系统与设备、核辐射探测、核电子学、辐射剂量与防护、反应堆物理、核技术应用、反应堆热工学五、主要实践环节军训、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电子辅助设计、课程实验、生产实习、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学分要求:学业学分178学分,第二课堂5学分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七、学时与学分1. 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2.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周数与学分八、课程设置(一)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必修与选修课(六)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十一、其它说明制订人:周超负责人:赵修良审核人:邱小平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表一、第一学期二、第二学期三、第三学期四、第四学期五、第五学期六、第六学期七、第七学期八、第八学期九、第X学期21 / 21。
动力与机械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80502专业名称:核工程与核技术(Nuclea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核工程与核技术等方面专业知识,能在相关的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核电工程的科研设计单位、核电站、大/中专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主要研究核工程与和技术的基本理论及其在核电站中的应用,包括反应堆物理,反应堆安全分析,核电站系统与设备,反应堆热工水力学,核电站仪表与控制,核电站运行,核电站的安全性、清洁性的研究和现代化管理等。
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学分要求:总学分为15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工科平台课程:大学物理、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原子核物理;专业主干课程:反应堆理论与结构、核辐射防护与探测、反应堆安全分析、核电站系统与设备、反应堆热工水力学、核电站仪表与控制、核电站运行。
七、双语课程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要求参加和完成军训、生产劳动、金工实习、认识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核技术综合实验、专业课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准予毕业;符合武汉大学学士学位条例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核工程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1.《核能原理和应用》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核能原理和应用有深入理解,包括核能的基本原理、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原理、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核能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等。
该课程将对核工程师的必备知识进行全面介绍,为学生们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核反应堆物理学》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核反应堆的物理学原理和相关知识,包括反应堆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原理、辐射防护等内容,让学生对核反应堆的性能和工作原理有深入的了解,为未来从事核反应堆设计、运行和安全领域的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3.《核安全与辐射防护》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核能行业中的辐射防护和核安全知识,包括辐射的基本概念、辐射防护的原理、核安全管理制度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辐射防护和核安全的基本知识,为未来从事核能相关行业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技术准备。
4.《核工程材料与结构》课程本课程旨在介绍核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和结构,包括核反应堆材料、辐射材料、辐射损伤等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核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和结构特性,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程设计、材料研究和工程施工的学生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
5.《核工程设计与仿真》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核工程设计和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核反应堆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仿真软件的使用等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核工程设计和仿真的基本技能,为未来从事核反应堆设计和工程仿真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二、实践教学1.实验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们设置了多种实验课程,包括核能实验、核反应堆实验、辐射防护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亲自操作设备和实际观察现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2.实习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核能行业和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我们设置了多种实习课程,包括核电厂实习、辐射防护实习、核工程设计实习等。
通过这些实习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未来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50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核工业建设需要的,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具备热能与动力工程及核反应堆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发展潜力的高级核工程与核技术专门人才。
专业下设两个培养方向:核反应堆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
毕业生能胜任核电厂的运行、维护、管理及技术支持、辐射防护和核环境治理工作,也能胜任核电工程公司的技术咨询与管理、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开发工作以及国家相关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的规划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与特色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高等数学、物理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基础性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
若外语为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含四级)。
3、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涉及到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电工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基础知识。
4、熟悉和掌握本专业领域中的热能与动力工程、核反应堆工程方向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获得核工程的实践训练。
5、具有一定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
三、学位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工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核反应堆热工分析、核电厂系统与设备。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本专业标准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3~6年2.毕业最低学分:本专业须修满培养方案中全部规定内容学分185学分,其中通识课程52学分;素质拓展课程20学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29.5学分;专业核心课程41.5学分;专业拓展课程(含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42学分。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扎实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面向核能与核工程及相关的领域,从事设备的制造、安装、检修、调试、运行及工程设计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1.政治素质与思想品德要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对自然与社会、科学与工程、素质与道德、形成自己基本的认识与观点,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2.基本素质要求:具有扎实的自然学科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修为、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及外语综合应用能力,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检索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3.专业素质要求:掌握核反应堆工程相关技术及研究方法,具有工程意识、实践意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4.自学能力与创新意识要求: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接受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
5.身体、心理素质要求: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体魄,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三、主要课程1.核心课程公共基础课:I、高等数学(一)II、大学外语(一)专业基础课:III、量子力学与核物理基础IV、工程热力学V、核反应堆物理VI、传热与传质专业课:VII、核辐射测量与防护VIII、核反应堆工程IX、核反应堆安全X、核反应堆结构与动力设备2.主要实践环节I、电厂认识实习II、电厂热力设备检修实习III、电厂毕业实习IV、电厂仿真机实习V、毕业设计四、特色课程核反应堆工程、核电厂控制与运行、核反应堆安全五、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学位:工学学士六、学期教学计划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学期教学计划表注:考核方式:理论课采用考试课形式(百分制),体育课及实践类课程采用考查形式(五级分制),通识教育课采用考查形式(二级分制)。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以及系统扎实的核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实验和技能,掌握必要的机电技术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前沿进展,熟练掌握英语,受到核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初步训练,具备初步的核装置研发能力和核技术应用开发能力,以及核工程的管理能力。
培养基础扎实、后劲足、适应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较强的高级人才。
毕业后可继续攻读核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高新技术领域、交叉学科等领域的研究生,可到科研、高等学校、国控产业集团或民营企业等单位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和高新技术研发工作。
二、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基本要求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课程设置的分类及学分比例如下表:三、修读课程要求要求修读的课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课程设置及结构如下:1、通修课:(66.5学分)参照学校关于通修课的课程要求,其中物理类课程以本专业要求为准。
此外,还要求修读以下课程:电子线路基础实验(1学分)、大学物理―现代技术实验(1.5学分)、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1.5学分);2、学科群基础课:(58学分)MA02*(数学类课程):(11学分)数理方程(A)(3学分)、复变函数(A)(3学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学分)、计算方法(B)(2学分);ES72*(电子类课程):(7学分)电子技术基础(1)(2学分)、电子技术基础(2)(2学分)、电子技术基础(3)(3学分);PI02*(仪器与机械类课程):(2学分)机械制图(非机类)(2学分);PH02*(物理类课程):(38学分)力学(甲型)(4学分)、电磁学(4学分)、热学(3学分)、光学(4学分)、原子物理(4学分)、理论力学(4学分)、电动力学(4学分)、计算物理B(3学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4学分)、量子力学B(4学分);3、专业课:(≥27.5学分,共83学分)专业必修课:(12学分)PH0*(物理类课程):(8学分)粒子探测技术(4学分)、原子核物理(4学分)、NS03*(核科学类课程):(4学分)核科学技术最新发展(1学分)、辐射防护(3学分)、专业选修课:(选≥15.5学分,共61学分)PI0*(仪器与机械类课程):(5学分)AutoCAD(2学分)、机械设计基础(3学分)、ME0*(力学类课程):(4学分)材料力学(1)(4学分)、TS03*(热科学类课程):(18学分)流体力学基础(4学分)、工程热力学(4学分)、传热的基本原理(4学分)、热物理基础实验(1)(2学分)、计算热物理(4学分)NS03*(核科学类课程):(24学分)反应堆物理(2);反应堆材料(2) ;反应堆热工水力学(2) ;核安全学(2) ;核聚变工程导论(3) ;短波光物理和技术导论(3学分)、带电粒子束动力学(3学分)、加速器原理(1.5学分)、核技术基础引论(3学分)、核电厂系统与设备(2.5学分)EM0*(管理类课程):(3学分)管理学概论(3学分);CS0*(计算机类课程): (7学分)微机原理与接口(3.5学分)、数据结构与数据库(3.5学分)4、毕业论文(8学分)为必修环节。
四、主要课程关系结构图(黑色字体为通修基础课与学科群基础课,兰色为专业课程)五、指导性学习计划表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四年制指导性学习计划(2)核科学技术最新发展为大师讲座类课程,参加达到24学时以上(含24学时)并通过小论文后记1学分.六、课程简介课号:NS03001课程名称(中文):核科学技术最新发展课程名称(英文):Recent Development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学时:20学分:1开课学期:夏预修课程:高中物理适用对象和学科方向: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主要内容:使得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新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国内外核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最新进展,了解核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了解中华民族腾飞赋予这一代青年的责任。
通过聘请国内科学研究机构及国家控股大型企业集团的学术领军人,介绍国内外核领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未来十年的可能发展,了解核事业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课程编号:NS03002课程名称(中文):辐射防护课程名称(英文):Radiation Protection学时:60学分:3开课学期:春预修课程:PH13308原子核物理、PH24211粒子探测技术适用对象和学科方向: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主要内容:保健物理与辐射防护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
在核技术发展过程中,为防止辐射对人类和环境产生伤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伴随着核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发展得到进一步完善。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引论;电离辐射领域中常用的量及其单位;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和防护标准;外照射防护;内照射防护、监测与评价;辐射剂量测量的基本原理和辐射防护监测的一般原则等。
课程编号:NS03101课程名称(中文):核技术基础引论课程名称(英文):Introduction to Foundation for Nuclear Technology学时:60学分:3开课学期:春预修课程:PH02004光学、PH02101理论力学、PH02102电动力学、MA02505复变函数(A)、MA02501数理方程(A)适用对象和学科方向: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主要内容:讲述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及其与带电粒子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主要涉及核技术中的微波高频磁场与磁铁磁场的设计,带电粒子(束)在电磁场中的加速运动与横向运动,带电粒子的输运过程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建立带电粒子(束)在电磁场中运动的基本图像与基本规律,掌握加速腔体与磁铁设计的基本概念。
课号:NU34202课程名称(中文):反应堆材料课程名称(英文):Nuclear Reactor Material学时:40学分:2开课学期:春或秋预修课程:适用对象和学科方向:核工程与核技术高年级本科生,或者核能科学与工程方向硕士研究生。
课程组:彭蕾等人主要内容:反应堆材料课程介绍了反应堆及材料学的基础知识,阐述反应堆的材料体系与特点,深入讨论了裂变反应堆主要部件材料的服役要求、发展历史、性能特点、辐照效应、安全研究重点和规范要求,介绍了聚变堆材料的服役与性能特点和发展状况。
课号:NU34207课程名称(中文):反应堆物理课程名称(英文):Nuclear reactor physics学时:40学分:2开课学期:春或秋预修课程:《原子核物理》适用对象和学科方向:核工程与核技术(裂变核能方向)的高年级本科生,或者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核(放射)医学方向(非医学来源的)硕士研究生。
课程组:吴宜灿、曾勤等人主要内容:《反应堆物理》是核能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重点介绍反应堆物理的基础理论和分析计算方法,讲述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子与原子核的作用、中子慢化与扩散、核反应堆临界理论、反应性控制、核反应堆动力学、核燃料循环与管理等。
对于各种计算方法和程序,着重阐述它们的基本原理、算法思想及其共性的分析方法,使得物理概念清晰、符合工程实际,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方法的实质与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并达到全部理解并接受基本知识的目的。
课号:NU34206课程名称(中文):反应堆热工水力学课程名称(英文):Thermodynamics and Hydraulics of Nuclear Reactor学时:40学分:2开课学期:春或秋预修课程:反应堆物理、流体力学、传热学适用对象和学科方向:核工程与核技术的高年级本科生,或者核能科学与工程方向(非核工程专业来源)硕士研究生。
课程组:柏云清等人主要内容:该课程介绍压动力堆热工水力分析的基础知识,包括核反应堆及回路系统中冷却剂流动特性,热量传输特性和燃料元件传热特性,包括反应堆稳态传热和水力计算,稳态热工设计原理及瞬态分析简介。
课程编号:NS03103课程名称(中文):核聚变工程导论课程名称(英文):Introduction to Nuclear Fusion Engineering学时:60学分:3开课学期:秋预修课程:PH13308原子核物理、PH02101理论力学、PH02102电动力学、MA02505复变函数(A)、MA02501数理方程(A)适用对象和学科方向: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主要内容:介绍核聚变反应堆原理、设计、功能与发展趋势,讲述涉及核聚变堆芯等离子体物理、包层与热工水力学、磁体与电源、材料辐照损伤与聚变堆材料、环境安全及其它各种系统。
全课程内容划分为七章四十节,重点讲述堆芯等离子体物理、包层与热工水力学、辐照损伤与聚变堆材料、环境与安全,使得学生初步建立核聚变科学的总体认识,掌握核聚变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为进入研究生学习或从事核聚变工程奠定基础。
课号:NS03104课程名称(中文):核电厂系统与设备课程名称(英文):Nuclear Power Plant Systems and Equipments学时:40/20学分:2.5开课学期:春预修课程:TS03002工程热力学、TS03003传热的基本原理、TS03001流体力学基础、ES72002电子技术基础(3)、反应堆系列课程适用对象和学科方向: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主要内容:本课程使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本科大学生了在掌握了核反应堆工程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的核电工程的全面基本概念,包括反应堆热能交换系统、汽轮机及发电机系统等主要工程设备的基本原理、运行和安全。
内容包括:核电站系统中的能量转换;核反应堆的热能交换系统;汽轮机的基本原理及结构、工况特性及调节、汽轮机运行;发电及配电设备的原理、运行及调节;核电工程的辅助安全系统、核电站的运行。
课号:NS03105课程名称(中文):加速器原理课程名称(英文):Accelerator Principle学时:30学分:1.5开课学期:秋预修课程:电磁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适用对象和学科方向: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主要内容:加速器原理是研究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加速提高能量或维持高能量运动规律之科学,为“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本科生高级课程之一,是学习粒子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要求学生对带电粒子在各种加速器中的运动规律及加速原理有系统的基本认识;对加速器的各主要部分的功能有深刻的了解;对尚未成熟的加速原理有初步的了解。
课号:NS03106课程名称(中文):短波光物理和技术导论课程名称(英文):Intro.to Phys.and Technol.of Short Wave Opt.学时:60学分:3开课学期:春预修课程:适用对象和学科方向: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主要内容:由于短波光(真空紫外、软X射线和硬X射线)存在强烈的吸收,这就使短波光会表现出与长波光非常不同的光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