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对大学体育改革的思考论文1.1创新课程方案,激发同学的主动性高校体育不仅要学习体育学问,提高身体素养,更要培育同学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意识。
为此,我们可以实行以下方案。
(1)让同学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爱好来选取符合自己的项目。
如可以自主选择篮球、排球、乒乓球等运动,提高同学参加的主动性。
(2)由同学自由组织课前的预备活动,拟定活动内容和方案,真正把课堂还给同学。
同时,让同学自己设计和组织课前活动的教学方法,既提高了同学的出参加度,又培育了同学的组织力量。
(3)同学自主的策划教学竞赛的环节。
体育运动作为竞技类的学科,组织竞赛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把组织策划竞赛的工作交给同学,这样可以训练同学对各类竞赛的组织力量,从而为以后同学走人社会组织各类工作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此期间,老师可以起指导和点评的工作,为同学指出活动中的优点与缺乏。
(4)学习学问的.目的是为了实践的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意同学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同学应对问题的力量,对所发生的问题实行正确有效的措施。
当然,老师要准时对同学的方案赐予指导与评价,让同学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一个精确的熟悉。
这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我们教学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对培育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1.2通过互动教学的方法,增进学习的效果在教学的实践中证明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能有效的提高同学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和制造性。
同时,老师可以在与同学的沟通过程中,发觉同学的个体差异,挖掘每个同学的潜力,在学习中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优势。
使每个同学都能更好的进展、提高自我。
从另一方面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把握到学问与技能。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适合同学个体的成长,也有利于增进,集体团队之间的互相协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3.3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展,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的走进了高校的课堂。
大学体育改革的思考论文1.1“终身体育”只存在口号上“终身体育”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理念,也为体育教育界所普遍推崇,但往往出口号上喊的洪亮,而在实际教学中明显的力不从心,主要缘由有多方面。
一是课程的理论滞后于课程教学,还没有详细的体育教学符合终身体育的理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缺乏详细的指导思想;二是中学校体育基础教育不完善,导致高校生体育学问水平比较肤浅,限制了高校终生体育的实际操作;三是体育课程的研制者与实施者对“实质性的体育运动力量与体育学习力量”讨论缺乏,造成“终身体育”跳不出“意识”的层面。
1.2体育课程设置不科学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要符合以学问为中心的教学课程;以同学为中的进展独特的教学课程;以社会为中心的适应和改革社会的教学课程。
通过体育课程的设计可以培育充分发挥体育潜能、适应社会需要、具有肯定的体育力量和终身体育学习力量的优秀同学。
但当前高校生的体育学问水平处于初级状态,造成老师发挥不了主动性与制造性,同学学习效果不抱负,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1.3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课程评价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有效检验,因此依据同学个体行差异,注意评价的合理性,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但是在目前体育课程评价的改革中,从观念到实施都投入到了“过程评价”中,对体育课程评价的终结性评价盲目否认,缺少有效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缺少注意人的个体体验[1]。
2.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2.1更新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确定并有效的推行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突破以竞技运动和技能达标为目标的体育教学体系,确立了以终身体育为内容、以促进同学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新型体育教学体系。
课程改革中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最重要的部分,处理得当能有效提上升校教学质量。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难免会消失新旧教学理念的冲突。
因此,高校体育教育要建立“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理论,激发同学的运动爱好,发挥同学的能动性,培育同学终身体育熬炼的习惯。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论文一、主动推动教学改革,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转型进展的核心思想是“产、学、研”的融合,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实践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理论的地位和作用也应当在改革中得到保证。
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注意实践,实践在教学中比重相当大,因此,在改革中,应当注意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然后在实践中分析总结,形成新的更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教学中实现“产、学、研”的融合。
然后,再让同学结合自身实际调整个人动作和姿态,在调整中不断和所学理论学问比较,最终把握一套更适合于自身的新的动作规范,同时,形成一套新的学习理论和心得。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同学体育水平,还激发同学的学习和讨论激情,最终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的讨论过程。
二、利用自身优势,引进企业进驻高校“产、学、研”融合的重要一环是产与学融合,这也是目前高校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
传统高校教育都是在课堂和试验室进行的,完全和时间生产脱节,所以高校生毕业之后,需要几个月实践培训才能真正参加生产,这也在肯定程度上降低了应届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于是,要实现“产、学、研”融合的目标,把课堂搬进企业,需要建立校企合作模式。
由于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经无法满意新形势下高校转型进展的需要。
因此,各高校要转变校内现状,把企业引进高校,让校内变成企业,让同学一边学习一边参加企业生产。
只要这样才能满意产学相融的改革目的。
但是,如何把企业引入高校又成为高校进驻的一大难题。
许多企业对生产规模、生产环境、企业效益等都有各种限制,这些条件直接制约校企合作深化。
不过,高校体育教学以及体育行业自身的特点为企业进驻高校制造便利条件。
健身房、瑜伽馆等体育类公司由于办公场地小、设备价格相对不高、消费群体广等特点,特别适合进驻高校校内,而且这些企业由于高校同学本身是他们的潜在客户,也普遍存在着进驻高校的意愿。
企业进驻校内,为同学实践学习供应场所和设备,大大提高同学实践力量,使同学的更好地融入企业中,参加企业经营与管理,成为生产的骨干力气。
浅谈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正在趋于布顿完善,目前,国家投入了很大一部分经费在学校体育设施上。
改革后,对体育老师的要求更加严格,需要老师加强教学创新。
这是教师所面临的又一大难题,也是一些资历不深教师必须面对且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此,笔者通过对大学体育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提出了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1.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领域的重要环节。
在其施行的各个阶段,引起了学生家长对学生体育教育的密切注意。
但由于我国传统历史的影响,人们对这个方面的教育理解还不够深入,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本质、目的了解也不够透彻,仍处在一个不高的水平之上[1]。
1.1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制约大多数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一般是场地和资金这两个方面;还有特殊的主要的因素是大多数人认为仕途是唯一能步向成功的道路,因此,许多学生只注重自己的文化成绩,而不重视自己的身体素质;其次,由于学校没有专人来照看体育设施,对其管理不善,造成了体育用品大量的遗失或损坏;还有就是体育教师队伍的资源短缺的问题。
1.2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我国城乡的差别还很大,在农村,家长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对孩子参与体育活动大多不去重视。
这些观念很大程度上让学生自己对这也不重视,这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与革新。
人们仍然将身体排在分数、升学的后面。
由于受到这些观念的约束,让学校在这一方面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受到很大的阻力,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很难发挥其作用。
1.3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体育教育能够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其他学科只能发展德智美,所以体育具有其独特的方面。
人们把体育想得很简单,认为只是平常游戏玩乐而已,会浪费时间,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需要上去认识问题。
由于思想的落后,导致学校体育发展的落后。
2.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2.1加强对体育教学的认识通过对体育教育力度的加大,能够促进人生理以及身体的完美发展,锻炼身体,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提高道德水准和审美能力,也能够培养出满足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效果提升路径论文第一篇: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效果提升路径论文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学子身体素质保障的基本方式,是学生身体健康能力提升的必要手段。
一直以来,高校体育教学主要延续传统初、中级教学模式---锻炼身体,保卫祖国。
该模式现阶段已难以适应社会体育的新要求,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亟待积极推进,亟需深化落实。
一、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阐释。
(一)体育教改的理论依据。
我国自2002 年所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教育部直属院校中的率先实行,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拉开了序幕;《纲要》中,从教学目标、结构体系、教育理念等,全面的对原有体系进行了规划。
在2003 年开始对全国高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2007 年国家教育部协同国家体育局,共同提出了“健康第一”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随之颁布,标准的颁布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成为现实,并标志着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程度,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为高校体育教学如何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体育教改的必要性。
近年来,青年人猝死比重大幅度增加和在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普遍降低成为国家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鉴于身体素质的普遍下滑。
国家相继在升学考试、毕业考试等多方面进行了努力,而学生心智成熟之后,通过高校学习的培养,形成良好体育理念之后,将对学生未来多年乃至一生形成至关重要的良性效果。
按照《纲要》的指导,体育理念与多项体育技能将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向,由此形成的体育理念将伴随个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各项理念、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变化,高校体育教学在深化改革中取得了较好的改变,改变了传统教学上过于单一的模式追求和“求形式不求本质”的片面性,但是与之相伴的问题却未充分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人为因素方面。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人为因素一直是改革走形、变样、变质的主要因素,因此《标准》的基础性显现的尤为重要,《标准》中对学生的各项要求都是学生身体素质、教学质量的基础性标准,或者是最低标准,但是在执行的多层中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对体育重视程度不同、教学实施过程、学生有效管理等诸多方面,造成最低标准有所打折。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教学模式改革已成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能力的迫切需求。
本文以某中学为例,探讨体育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分析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为其他学校体育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肥胖、近视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国家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体育课教学改革,要求各学校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课教学模式改革旨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改革实践1. 教学内容改革(1)丰富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兴趣。
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新兴运动项目,如攀岩、瑜伽等,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同时,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设置选修课程,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度。
(2)强化体能训练,提高学生体质。
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体能训练项目,如耐力跑、力量训练等,帮助学生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2. 教学方法改革(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战演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
如,在讲解足球技巧时,可以通过视频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
3. 评价方式改革(1)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表现和进步。
如,通过课堂表现、体能测试、技能考核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素养。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跟踪学生发展。
对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表现进行记录,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以便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
三、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1. 问题: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
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健康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体育教学备受瞩目,大学体育教学同样受到了很多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体育教育课程的课内外环境进行有机组合,从而达到全面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
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除了在体育课上进行体育运动训练外,还需要在自习课时间、周末、节假日等时间段,自主完成个人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活动。
1、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育素质。
在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个人的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活动,从而可以更好的锻炼自己的体能和技能。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在体育课上进行运动训练,还需要在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3、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1、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
大学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来搭建教学平台,将网络、手机、电视等多媒体手段与现场互动相结合。
这样可以方便学生的学习和自主训练。
2、建立学生自主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的激励机制。
学校可以建立以奖励为主导的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的机制,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觉察能力。
3、增加校内体育设施和资源的建设和配置。
大学可以增加校内体育设施和资源的建设和配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训练和竞赛的环境和资源。
四、总结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大学体育教学的新趋势,具有很多的优点。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起有效的体育竞赛激励机制,并增加校内体育设施和资源的建设和配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新时期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策略论文高校教育属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因此始终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校教育也始终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凸显了高校教育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但是就高校教育改革的实际状况来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并没有到达教育改革的要求,在许多方面仍存在的着弊端,详细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教学模式陈旧,缺乏教学创新现代教育教学的改革主要集中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力求通过转变教育工教育观念的方式,让现代教育朝着素养化教育、人性化教育的方向进展。
而就高校体育课程而言,在对高校体育课程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改革仅落实在了口头上,而实际教育教学的绽开仍没有大的起色。
首先,高校体育教学的授课方式仍以传统方式为主,施行大班教育,并且同学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始终没有被重视起来。
体育老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仅以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在理论指导和实践教学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乏。
其次,高校体育教学没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创新精神,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新方法和新理念都没有融入其中,使得同学对体育学习渐渐失去爱好。
1.2、教学改革失衡,部门合作缺乏任何一个课程在进行进展的过程中,都应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进行进展,不能片面的追求局部的改革而忽视了整体的协调。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因此造成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失败。
首先,高校体育课程在改革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全局的观念,从整体上对课程改革进行规划。
而是仅针对体育教学的某一部分进行了改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革新,所以造成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失衡。
例如,课程内容得到创新,但是评价制度难以适配;教学理念得到转变教学方式照旧保守等等。
其次,高校体育教学在改革的过程中,没有合理的对教学资源进行配置,常常会造成教学资源的铺张。
例如,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篮球场地有限,同学全班一起进行投篮就会造成教学资源的紧急,而其他运动场地又由于没有同学进行运动而造成了铺张。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实施论文关键词:终身体育;大学体育;体育教学;教学改革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终身体育教学理念的提出,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来说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授技术,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最终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目标,但是单纯、片面地进行体育锻炼只能促进学生身体素养,学生在体育能力、体育意识以及体育习惯等方面的素养严重落后,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所以,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教学的目的从传授体育技术向着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大学生的终身体育目标。
1终身体育目标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课堂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的,主要是传授大学生体育知识,所以往往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相对于教学过程来说会更重视教学的结果,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体育学习不感兴趣,更谈不上培养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
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仅仅是按照陈旧的教学大纲,逐步执行,严重脱离时代,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丧失,很难再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及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目标。
由于我国大学教学一直受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所以,对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会面对比较严峻的挑战。
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有很多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一直在呈下降趋势,所以,大学体育作为能有效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途径,其必须要进行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而以终身体育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会使学生对学习体育的过程产生极高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正确树立终身体育目标,并将能终身体育理念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以后工作、生活当中,让学生能养成良好的终身参与体育的目标习惯。
2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施措施2.1在教学课堂上渗透终身体育教学的思想大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身心素质教学,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目标放在体育教学的中心位置,从多个方位、多个角度向学生讲解终身体育锻炼的好处和重要性,大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向学生传播一种终身体育的生活理念,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大学体育教学也在不断推进创新和改革。
与此同时,学生对体育教学要求不断提高,要求不仅在教室内学习知识,还需要在运动场上体验运动的乐趣,不断提高运动技能。
这就要求大学体育教学必须倡导“一体化教学模式”,体育教学应更加注重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发展自己。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关于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目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首先,体育教育中注重技术能力的训练,却忽略了学生体育兴趣和运动意愿的引导。
其次,教学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体育教师缺乏态度和方法的更新,导致教学质量欠佳。
在教学实践中,课内外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两张皮”的现象,使教学效果无法发挥到最大。
二、改善途径针对上述问题,体育教师和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1.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注意课内外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充分考虑学生的技术水平、体育兴趣和潜力,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应综合多种教学手段,如演示、实践、研讨、互动等,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習兴趣,达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2.鼓励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应该积极组织、鼓励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运动意愿和体育兴趣。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和身体素质。
3.注重个性化教学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积极利用新技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让教学模式更具变革性和鲜活性。
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互联网、智能终端、虚拟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三、结语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论文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论文摘要:体育是高校专业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背景下,推动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是必然选择。
以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较为陈旧,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要,所以应该与时俱进,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本文就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进行分析,从多种角度来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发挥多元化教学模式优势,以求切实提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一、参与式行学研教学模式概述参与式行学研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式教学模式,主要是为学生营造参与式、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通过对学生体育行为的干预,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
参与式行学研教学模式主要将参与式行动研究和行动学习和行动研究整合在一起,在公正、平等环境中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与协同探究方式来解决复杂问题,加深对复杂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认知,逐渐形成通识概念。
通过行动、参与和协同学习,可以在探究和活动中学习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参与式行学研教学模式的应用参与式行学研教学模式较为前沿,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创新性、创造性和思维逻辑等多方面创新思维方式。
以往解决问题方法局限性较大,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新问题的不用涌现迫切的需要新的理论指导实践。
参与式行学研作为一种民主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个体意愿、兴趣和信念均可以得到不同程度上的发展,个体努力程度和发展幅度得到客观评价。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参与式行学研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学习和研究。
通过参与式行学研,可以切实提升学习效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性,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逐渐形成完善的体育专业理论。
参与式行学研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专业理论体系。
但是,面对高等教育环境和行政管理制度的制约,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极大的制约了新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改革教学模式下的高校体育论文一、分析几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1混合型”教学模式“混合型”教学模式是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的结合,既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实施因材施教,又融合了“三基型”教学模式中的组织形式,在一二年级开展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强调了学生的体育技术与技能的培养。
“混合型”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了基础好的学生根据自己意愿选择选修课,学习更有针对性更专业,总体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2“三段型”教学模式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还有注重学生体育基础知识、能力和体育习惯培养的“三段型”教学模式,它主要将教学组织形式分成三段,即一年级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开设专项选修课,三四年级开设选修课。
3“俱乐部型”教学模式“俱乐部型”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也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需求。
“俱乐部型”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组织形式是比较开放的班级教学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来选择学习的内容、教师、授课时间,课堂教学形式就像一个俱乐部一样。
优点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缺点在于要求高校的场馆设施配置要达到一定水平,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比较高,更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体育意识。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1、更加注重“健康第一”、“终身意识”思想的渗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类身心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体育作为身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中,高校体育要实施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健康第一”、“终身意识”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体育能力。
2、体育教学目标逐渐呈现多元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也多元化,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不仅仅局限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水平,还应该朝着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方向发展,以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第一篇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并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基础认知;具备一定运动竞技能力以及处理体育运动意外的能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即既具有强健体魄又具有坚韧和积极乐观的心态;社会适应能力,即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具备团队意识和合作的能力。
高级目标是基础目标的升级版,在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客观地说,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普遍连基础目标都没有实现。
首先,我国高校学生普遍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很低,尤其是一些本身就没有体育爱好的女生,几乎一遇到体育课就找各种理由躲避,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几乎与体育活动无缘;其次,大学体育教学形式化严重,体育课在大学课程安排中占的比例很小,短短四十几分钟的课程中老师讲解运动理论的时间就占据了1、3,真正进行活动的时间非常有限。
在讨论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时,人们往往将原因归结于教育部门、教师及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
但脱离了我国整个教育体制以及社会环境来研究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是不科学的,高校体育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有教育部门和高校自身的原因,也一定程度上受到宏观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从短期看,体育与其他知识性和技能性的课程相比,对学生今后发展的影响并不直接显著。
客观上受制于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学生在学习中首先要解决自身生存的能力,即能在毕业以后找到好的工作以及促进良好的职业发展。
因而专业课、英语等知识和技能性的课程在任何教育相关参与者的题目中都排在前面。
从体育文化传播和体育产业化发展角度看,由于学生和家长对体育活动的热情、参与度和体验经历不足,导致体育活动缺少关注人群和参与人群,体育赛事缺少产业化运作的基础。
而缺乏产业化运作的体育赛事和体育文化经营又因为缺少资源以及预期的支撑,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相对倒退。
进而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的人就越来越少,最后陷入恶性循环。
抛开天生人种差异,我国体育文化和产业化运作水平目前也落后于日韩及东南亚国家。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分析(4篇)-体育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新媒体视野下的高校体育教育建设反思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新媒体发展对学生的影响作为切入点,对新媒体视野下高校体育教育建设发展的路径进行分析,并且从新媒体视野的积极与消极2个方面出发进行分析,结合体育相关的创新教育理念,从而使体育教育的新思路得以建立,以期使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得以改变、完善和升级。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体育;建设思考1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较为固定,难以对学生的运动技巧有所促进。
大多数学生也都只会选择一些比较新颖或自身特别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参与,只有少数的学生是为了加强对技巧的提升来对体育项目进行选择的。
而高校中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师人数少,为了照顾班里的平均水平,多数高校体育教学主要以基础教学为主,很难对体育教学进行深入的开展,因此,学生难以提升自身的体育专业运动技巧。
由于体育技能存在着特殊的规律,因此,学生难以在运动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创新,只能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来保证学生对相关套路有所掌握。
如果学生们想更好地、熟练地掌握技巧,就需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实践及教师的不断指导来实现,学习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很高,其学习手段较为单一,无法达到学生所要预期的学习效果,从而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致不断下降。
2新媒体发展对学生的影响2.1新媒体对学生体育行为的积极影响当前的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网络及手机来获取体育信息的,新媒体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体育视野,还有效提高了学生们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
而传统的体育报纸及杂志中的信息已经逐渐退出了主流的信息渠道。
因此,新媒体在当前体育教学实施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会越来越显著。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覆盖,学生对更多新奇的体育项目有所了解,并且逐步产生兴趣,如轮滑、登山等,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体育运动认知范畴的拓展,也为今后自身对运动进行拓展创造了相关的条件。
大学体育教学实践改革分析论文大学体育教学实践改革分析论文一、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一)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
大学体育教学目标是大学师生进行共同努力后在体育教学中预期达到的目标,在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学老师由于教学惯性,依旧沿用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和传统的教学目标,对于实际教学目标并没有进行很好地确定。
大学体育教学应该围绕着“健康第一,全面育人”的教学思想为目标,但是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深入人心,甚至超过了“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导致师生过于追求体育锻炼中的乐趣,出现教学不严谨,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并且,大学体育教学中其目标设定过于抽象和自由,目标设定十分理想,但是并不能真正落到实处,众多运动项目的体育训练目标相对接近,甚至可以互相替换。
(二)体育教学方法单一。
体育教学方法是大学体育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是指体育教学老师为了完成体育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保证,方法适当将会促进教学任务目标的完成,方法不当将会阻碍教学任务的完成。
根据实地调研发现,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在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单向的“灌输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摒弃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学老师处于主动地位,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片面追求授课效率,并不能很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授课,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践行自主学习和提高学习兴趣。
(三)运动心理训练不足。
体育运动心理训练在体育教学中至关重要,大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是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运动心理训练严重不足,制约了学习效率的提升和教学任务的进展。
体育心理训练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能够建立较强的幸福感和调整运动心理状态,从而获得较好发展。
如果没有进行很好的运动心理训练,那么其学习动力和心理状态将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应用研究论文(共5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终身体育思想视域下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现代社会的持续高温发展,忙忙碌碌的生活节奏,健康问题成为当前的社会热点。
大学体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高校大学体育教学来说,终身体育思想是主要的教学核心之一,同时也是指导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方向,就学生而言,终身体育思想有利于强壮体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可以以健康的体育思想来适应社会发展。
因此,本文主要在终身体育思想视域下谈谈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要想在终身体育思想视域下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那么就必须充分认识到终身体育的内容和思想的内在含义。
但是依据大量的研究显现,当前我国大学体育中终身体育主要包括体育教学、技能、运动及其知识等,而终身体育思想则是把终身体育同行为、社会状况、道德艺术等内外因素结合起来的教学运动思想,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和锻炼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
但是,目前的大学终身体育思想实际教学并不乐观,为此,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必须利用终身体育思想开展教学改革。
一、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性我国大学生体育教学主要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合理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而且也是为了让大学生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也继续保持体育锻炼习惯,树立起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思想有利于帮助学生强身体魄,有助于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格和生活态度,这是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培养也是具有很高的意义。
一方面,终身体育思想是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必然要求,人们身处瞬息而变得现代生活,社会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不断加大,污染程度的提高,健康问题成为人们的困扰问题,开始出现“亚健康”等社会名词。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论文现代教育事业蓬勃壮大,教育改革也在大刀阔斧进行,对体院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越来越成为如今的讨论重点。
体育教学模式需要在特别的教学条件下完成其特别作用的高效教学活动构架,它包含指定的体育教学思想、特地设定的体育教学目标。
二、当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随着经济的进展和体育事业的进步,体育和健康的理念渐渐为人们所重视,因此,高校的体育教育在如今的进展背景下的改革更加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意义重大,可以提上升校的体育教学水平,推动高等教育更进一步,还可以让体育和健康的思想被人们从心底接受,到达传播体育文化、提升国民素养的良好效果。
三、当前国内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的问题第一,高校体育教育教育理念仍旧停留在过去,欠缺良好的向导,这不只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也造成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朝着这错误的方向行进。
在当下,许多高校还停留在对同学的体育技能和方法的教学,而遗忘了对同学进行体育观念的灌输。
[1]其次,高校的体育教学课程设置较中学校差异不大,内容也较为陈旧,同时,学校的体育教学学科化倾向较浓,过分的强调技术的精确与规范,没有表达出以同学为本的教育理念。
[2]第三,高校中体育教学内容、方式缺乏多元化和老师素养较低的问题已经限制高校体育的连续进展,也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首先,当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还将竞技体育视作重要内容,并不具有有用性,远不能符合高校生的需要;其次,高校的体育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使同学丢失了学习的热忱和主动性;最终,老师较低的素养很大程度拉低了教学的水平,使得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始终未能快速进展。
[3]第四,当下,学校在体育教学上普遍面临相同的困难,没有足够的运动场地与配套的器材设施,只有为数不多国家重点高校能够做到这些,太多的高校体育器材设施太过陈旧,场地也缺乏。
除此之外,关于如何做出高难度动作与敏捷使用竞赛战术,老师更想借助相关的设备和软件来具体分解教学,但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匮乏仍是如今高校进展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浅谈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摘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体育课堂面临着一项重要内容,即研究和探讨体育教学方法,改革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这一热点引发高校体育深刻讨论,本文就体育教学现状,针对当前体育教学模式弊端,试提出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观点。
【关键词】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高校体育课程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正确认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实现体育运动知识目标,力达体育运动技能。
而近年来,高校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渐显倦怠心里,体育教学模式遭遇质疑。
教学改革深入,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愈显强烈。
因此,对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势在必行。
本人在几年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进行革新,结合教学实践,针对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在教学中突破传统组织形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将体育教学水平提高到新的阶段,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作一探讨。
一、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弊端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所遵循的教学理论,基本就没有脱离凯夫体育教育理论的框架。
80年代以来,虽引进不少国外的体育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但从整体上来说,体育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改变并不明显,仍存在着许多弊端。
1.课程选择机制不成熟,学生跟风选课现象频发
在根据教学大纲拟定好课程项目后,高校体育现均采取选课制。
这一机制看似给学生扩大了体育课程的选择,实则不然。
中学时代,部分学生与家长对我国高考机制曲解,过分追求文化课高分,而忽视了对体育锻炼的加强。
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了解,可谓知之甚少。
而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学生就必须选择体育科目。
这使得很多方向性不明确的学生在体育项目选择上迷茫不前。
2.课堂教学方式拘泥传统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传统课堂往往以老师“教”为主,对学生学习“松弛程度”难以把握。
传承性教学处于中心位置,技术技能的大量灌输使得学生不得不通过强行记忆、重复模仿练习来掌握技巧。
虽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动作,但在此模式下学生缺乏动作技术鉴赏能力。
对于某些个人动作偏好,学生就很有可能当作标准来记忆。
3.考核方式单一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所采用的模式,一直都是跟随专业运动队训练的方式。
在课程结束考核中,除了基本的体育技能达标之外,体育动作技术的规范性占了很大的比重。
通常来讲,仅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或数量就可以决定其最终成绩。
这种考核方法被相当一部分学生所反感。
如此单一的高标准内容教学所导致的高标准测试考核,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主观学习。
4.缺乏学生个性培养
根据本人几年来的观察,就当前的体育课堂而言,很少能有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具体细节甚至存在问题与硬伤,与新课程的理念南辕北辙、格格不入。
这些对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个性产生不小影响。
二、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从上述列举的现状与种种弊端看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应该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
而这须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性质要求,采用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评价方法等等。
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就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提出几点意见。
1.适当商业合作,活跃体育课堂
在现有有限的体育课程项目下,做出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实属不易。
而要加强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培养学生个性,增开体育课程项目是个必要的前提。
近年来,各高校相继增加了不少体育课程项目。
而这面对学生日益增长的各式兴趣需求,依然是不够的。
高校体育建设,应增设体育项目,加强体育锻炼器材建设。
当然这对学校财政会造成一定负担,如开设游泳课程,就必须涉及游泳馆的建设。
在这方面,高校可适当考虑与商家合作。
由商家斥资建设体育器材设施,学校利用其广大学生市场适当配合商业宣传。
游泳课结课时的考核可利用商家冠名的游泳比赛来测试学生掌握水平。
2.开放课堂,复试教学,培育学生兴趣
开放课堂的特点是教师不再系统的分科,并传统的按照教材来传授知识,而是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课堂上自由的活动与学习。
这一教学组织形式,对于新入大学且对体育锻炼不明所以的学生来说,就可以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在对于学生今后体育课程的选择上,开放课堂的培训使得学生有相对丰富的经验选择自己感兴趣且适合自身的项目。
而复试教学在体育课堂上的实施,将两个年级的学生编制在一个班里,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低年级的学生与高年级学生间的交流,必定带动课堂气氛,而高年级学生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低年级学生的课程进行辅导,二者可相得益彰。
不过在这一组织形式中,要求教师把握好复试教学,尽量规避不同年级学生间的干扰。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潜能
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拘泥于传承性教学,以动作示范为主,强调学生模仿学习。
这在很大程度上磨灭了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以及动作鉴赏能力。
对于这一问题,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现场模拟来解决。
在课堂中,避免老师一味的以“教”为主,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其学习潜能。
这一方案的实施可通过师生对战,参观比赛现场或是观赏比赛录像来达成。
体育课堂并非是要学生机械性记忆学习,而是要让学生身临其境,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融会贯通。
三、总结
无论是在课程开设还是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上,体育课堂都需要
根据时代发展做出改变。
我们始终要努力营造出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课堂气氛,使复杂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地过程,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更多的进行心理互动,语言交流和情感交流,正是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心理的健康才是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蒋晓丹,刘亚男,王建军.浅谈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
[2]苏平.“探究式”教学法在羽毛球课中的运用的探讨[n].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4.
[3]毛振明.体育教学论——教学组织形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