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5
《鼎湖山听泉》教案4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存、感悟和运用,留意根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根底。
同时注意开发学生制造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进展。
教材简析《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
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是闻名的游泳胜地。
那里群峰排列,古木参天,泉溪淙淙,飞瀑直泻,自然风光非常迷人。
课文以巡游线路的先后挨次,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语言美丽,词汇丰富,表达了对鼎湖山泉水的宠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共五个自然段,按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挨次可分为三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详细的语言材料,感受鼎湖山泉水声的奇妙,培育学生喜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含义,体会其表达效果进展有感情地朗读难点:感受鼎湖山泉水声的奇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1、师导入:鼎湖山轻纱一样的薄雾,湿漉漉的绿叶,安详厚重的古刹钟声,令人流连忘返,那仿佛汩汩流进人们的心田.布满勃勃生气的清泉更令人心驰神往.让我们随一同观赏鼎湖山奇妙的景致,去倾听鼎湖山天籁之音的泉声吧!师板书课题.(鼎湖山听泉)2、由朗读课文,师巡察指导。
3、沟通:读过课文后,你想说什么?(生汇报,师相机指导)二、抓住重点,直奔主题1、谁来读一读课文的其次自然段?2、在XX同学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泉声响,泉水多,泉音美)3、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谁能告知教师?生汇报重点词句,师相机板书:(淙淙、处处、涌流、时隐时现,不绝于耳、遮断路面、纯洁动听)4、你能通过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告知大家吗?(生自由读)5、抽一生美美地读,其他同学谈感受。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3篇《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个字。
2.能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4自然段。
4.能说出在课文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泉水变幻莫测、悦耳动听的,能说出自己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5.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鼎湖山泉声的美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泉声变幻莫测、悦耳动听。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学情分析】听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看到课题就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学生会会学的比较投入。
文章的文字很美,想象也很丰富学生一定愿意读背。
【教学方法】重视朗读,以读为本。
在读中想象,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尤其是对最后一段的理解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重视朗读和默读,在朗读中理解,在默读中思考,朗读和默读相结合。
【教学准备】让学生聆听一下各种乐器的声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生字新词,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从学生查阅的作者资料和鼎湖山的资料导入课文的学习。
1.今天我们学习14课鼎湖山听泉,你通过查阅课外资料,了解多少鼎湖山的情况呢。
(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绝顶有湖,因名顶湖,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遂易名为鼎湖。
风景区内群峰竞秀,古木参天,以丛林古刹、飞瀑流泉著称。
山之绝顶有湖,四时不竭。
)2.今天,我们就在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
二、检查预习,学会生字新词。
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随时纠错。
学生读课文时指导他们读准下面的字音。
万籁俱寂雄浑磅礴湿漉漉汩汩地古刹琵琶卵石菩提树2.你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与大家交流或提示大家?3.交流点拨:重点指导:鼎和籁的书写不绝于耳:在耳边不停地作响。
鼎湖山听泉教案【教案】鼎湖山听泉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鼎湖山听泉这首诗,使学生了解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对诗人的情感表达。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鼎湖山听泉的感受。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鼎湖山听泉这首诗,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和对诗歌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1. 学习理解和鉴赏鼎湖山听泉这首诗。
2. 分析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阅读理解和鉴赏鼎湖山听泉这首诗。
2. 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引入鼎湖山听泉这首诗的主题和背景,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介绍一些信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15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鼎湖山听泉的诗歌,让学生阅读一遍,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1)诗歌的标题是什么?(2)诗中的"鼎湖山"是什么地方?(3)诗人用什么词语来描绘鼎湖山的自然景观?(4)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 分析(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4. 鉴赏(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手法,让学生欣赏诗歌中的美丽意象和优美的语言。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回答。
六、教学延伸1. 要求学生写一篇鼎湖山听泉的感受,可以以诗歌、散文或群众用语的形式表达。
2. 邀请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地感受鼎湖山的美景。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评价,以及在实地考察中观察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体验。
《鼎湖山听泉》国标本五年级语文《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篇一激情与诗意同显、美丽与智慧并存的课堂是我目前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而《鼎湖山听泉》一文中作家用交响乐的方式著文,奏出一曲泉的绝响。
“听”字是这篇美文题眼,在文章开头我们随作家的笔触看到的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细雨蒙蒙,薄雾漫漫,群山远去,绿树郁郁。
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山泉的各种姿色和声响,以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创造了一幅幅诗的画面和令人陶醉的意境,他以深厚的文笔功力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万泉齐鸣的世界里。
本文集诸多美的因素于一体,是一篇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品味的游记散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
因此我把“体验、学习、倾诉”作为设计本堂课教学的出发点。
我要让学生不仅能够充分欣赏到文章的优美意境,而且能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去倾诉自己的独特体验,使学生的思维完全放飞,让少年的灵感在本课的教学中涌动。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教者上出意境,上出美感,在环节的设计上,课堂气氛的调动上,语言的表达上都要做精心准备才可能成功。
为此,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这样几个点:一、自我感受,发现美。
本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精读“夜听泉声”的段落,在这段精彩的文字出现前,我利用电教手段充分拟造了一个静静听泉的氛围。
各种各样的泉声或低吟、或激昂、或雄壮、或深沉地萦绕在学生的耳畔,在加上相继出现的生动画面,学生仿佛真的穿越时空来到了古朴、幽雅、寂静的庆云寺和作者一起美美的听泉呢!在这样的氛围中,我引导学生“辩识、聆听、体会”,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感悟,由于学生已经如临其境,所以他们的感受丰富而又新鲜,表达时畅所欲言,不受文本的限制。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后一环节“仿文写意”的成功作了铺垫。
二、精读文本,感悟美。
通过上一环节中学生“听泉、辩泉、说泉”的活动,学生有了体验的基础及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况下我再让学生学习作者描写自身听泉感受的语句,在作者的文字中那声,那情,那韵,真的让人沉醉、浮想联翩,仿佛来到了那绿意盎然、清泉涌流的鼎湖山区。
《鼎湖山听泉》教案《鼎湖山听泉》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鼎湖山听泉》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鼎湖山听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到鼎湖山泉声的多美响,感受到泉声的丰富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赏析感受到泉声的美妙,在读中感悟。
2.通过想象,感受到泉声的变化多端,体会泉的趣味。
三.教学准备录音,投影片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鼎湖山听泉》(齐读)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留下了一个问题:泉声是怎样?现在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随作者去聆听、辨识、品味。
(二)新授第二段——感受泉声多美响过度: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这幅情景。
1.自读第二节。
2.交流各自想到的内容。
3.学生再读该节,作者看到怎样的清泉,听到了怎样的泉声?画出有关的句子。
4.交流。
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
——淙淙可以看出泉声很响。
很好听。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
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
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泉水很多)——哪些词语让你特别能体会到?(到处、涌流、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指导朗读。
读出一种愉快的感觉。
(练读、指名读、齐读)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
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
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你体会到了什么?(泉声很好听)——从哪些词语上特别可以体会到?(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美妙的音响)——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融合在一起的录音。
鼎湖山听泉优秀3篇《鼎湖山听泉》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犹如”、“像……一样……”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准备:查阅有关鼎湖山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试着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的鼎湖山吗?鼎湖山,原名顶湖。
因山顶有湖,四季常盈,故得其名,民间传说黄帝打败蚩尤采首山之铜在此铸鼎,鼎成升仙,为纪念黄帝得道入仙册,习称鼎湖。
鼎湖山的景色可美啦!以“植物多”、“寺庙多”、“瀑布多”驰名于世。
揭题:16、鼎湖山听泉二、看图片,听课文录音。
三、初读课文1、布置学生自学。
(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
要字字入目,把课文读通读顺。
(2)拼读生字表中生字,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A、肇庆聆听蒙眬汩汩B、草丛暮色古刹汇聚穿越轻柔清脆草丰林茂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清纯悦耳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欢快活泼繁花似锦古树参天万籁俱寂厚重回响雄浑磅礴铜管齐鸣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蓬勃生机(2)在学生读准音的基础上,找一找这些词语中哪些是描写声音的?指导学生美读这些词,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声来诠释一些词语的意思。
《鼎湖山听泉》教案(3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理解著名古刹、雄浑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
4.在充分感受泉声美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心聆听的习惯,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透过斟酌词句,品味课文第四自然段的表达特色;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泉声的美妙与神奇。
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设计好课前谈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激发兴趣1.齐读课题。
2.注意:这儿的鼎是后鼻音(ding),一块儿再来读一遍。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理清脉络1.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用笔圈出难读的词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朗读状况:轻纱薄雾草丰林茂繁花似锦古树参天著名古刹轻柔清脆清纯悦耳悠悠扬扬厚重回响雄浑磅礴(b)(1)第一组注意教音:薄(b)雾著名古刹(ha))。
(2)第二组注意透过朗读来区分词语的意思。
3.画出课文中描述泉声的句子。
三、深究,听懂泉声1.被称为天然氧吧的鼎湖山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儿的泉水闻名遐迩,夜晚的泉声更是充满神奇。
(师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2.请学生自由地读读第四自然段。
3.透过抓词读好第一句文字:(1)作者在夜里听泉水,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能不能用读的方式告诉大家。
(2)根据字典中籁的解释,理解万籁俱寂的意思。
(3)练读这句话。
4.透过扣字理解第二句文字:(1)在这样宁静的夜晚,作者是怎样听泉的`(2)辨识的辨是一个生字,你还明白哪个字跟辨字的字形相近怎样区分这些字.透过品句读懂第三句文字:(1)听:播放四段水流声(轻柔的、清脆的、厚重回响的、雄浑磅礴的)。
(2)辨:你能辨识出这四段泉声吗(3)品:你听懂了哪种泉声最喜欢哪种泉声(4)比:这四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这四种泉声又有什么不一样()读:同座合作、全班分主角读好这四句话。
鼎湖山听泉优秀5篇《鼎湖山听泉》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筛选信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明白作者扣住一个“泉”字,抓住“听”来组合材料。
2.通过解读文本的有关内容,理解作者听泉的人生感悟。
3.结合课文有关语句,分析本文虚实结合的写法并学以致用。
4.通过问题引领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围绕中心安排详略的特点。
1.结合课文有关语句,分析本文虚实结合的写法并学以致用。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
与一般游记散文的写法一样,文章主要按游踪的顺序组合材料,移步环境。
不过由于作者从“听泉”的角度切入,很新颖,这就给它披上了一件素淡朦胧的纱衣,陡增了它的神秘之美;又因作者在写景的同时巧妙地融进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独特的听泉感悟,这就使文章显得厚重、精深,颇令人玩味。
这两点该成为教学重点、难点。
此文被安排在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的第一篇。
本单元是继八年级游记散文后的又一单元,只是要求已不同,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学习方法的高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本单元的内容编排和写作训练,要求教者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同时,要训练学生从多种渠道搜集、筛选和组合材料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因此通过本文的学习应能有利于学生用“吟哦讽诵”法学习本单元的其它文章,并为单元写作积累一定的组合材料、表现景物的方法,从而为学生介绍本地的风景作铺垫。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想:本着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授之以渔”并训练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原则,根据本文的个性特点和本单元的教学、写作的要求,第一课时侧重于“读”,在读中筛选信息,整体感知全文,结合小组合作懂得本文组合材料的特点;第二课时,侧重于读中思、读中品。
有道是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读则殆。
唯有读与四紧密结合,方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个人默读、静思,筛选信息,整体感知课文。
2.吟咏讽诵课文有关语句或段落,初步体会作者写泉时的心情,明白作者扣住一个“泉”字,抓住“听”来组合材料。
《鼎湖山听泉》教案6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1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齐读课题:鼎湖山听泉。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的2、4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进山观景听泉”和“夜宿古刹听泉”,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步伐再次进入《鼎湖山听泉》。
二、学习“进山观景听泉”1、从肇庆驱车半小时左右,便来到了东郊风景名胜鼎湖山,在游览的路上上作者“听”到了哪些泉声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2小节,画出描写泉声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自读课文,师适时点拨。
3、交流预设:“淙淙”(引导体会声音响亮、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不绝于耳”(泉水多,还有那里可以看出来?联系上文你有什么发现没有?)“清纯悦耳”(清脆、纯净、没有杂质很动听)“欢快活泼”生:从“欢快活泼”这个词中我体会到泉声是跳动着的,富有节奏,象一个边走边跳,边走边笑的孩子。
生:我也喜欢欢快活泼的泉声,特别是当泉声和钟声一起在山谷回响时的声音我觉得更美。
师: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钟声和泉水声融合的“美妙的音响”,你听……(播放钟声和泉声共鸣的音乐)师:多么和谐,多么动听的声音啊,千百年来他们就这样彼此诉说,彼此融合,给世人以美的享受。
让我们带着我们的感悟将这两句再读一遍。
4、启发思考:这一段中,除了描写了泉声之外还描写了什么?这些和泉水有什么关系呢?5、过渡:是呀,鼎湖山的泉水有情,它滋润了山中的万木,旺盛了古刹的香火,延续了千百年来的晨钟暮鼓,作者决定“借宿在庆云寺”,于是有了“夜宿古刹听泉”(指板书)三、学习“夜宿古刹听泉”1、师引读“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品味。
”这句话你是怎么体会的?生:我体会到山中的鸟儿啊,动物啊都睡觉了,游客也散去了,非常地宁静。
师:文中有一个词叫做“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夜里,作者是如何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泉声的呢?2、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小节,从听、辨、品三个方面划出相关词句,说说作者是如何听、辨、品的,再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7篇《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审美能力。
3、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重点: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读议展点练第一课时一、朗读单元提示: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二、阅读下列资料,将你认为的关键词语划出来,以了解有关知识。
1、作者简介谢大光,1962年由工科大学毕业参军,开始文学创作。
转业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等,谢大光的散文创作,用刻意求工、惨淡经营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
2、关于鼎湖山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今名。
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名鼎湖山。
风景区范围包括鼎湖、三宝、凤来、鸡笼、伏虎、青狮等十多座山峰及天溪、云溪两大溪谷,总面积11.7平方公里,主峰为鸡笼山。
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现分为天溪、云溪、天湖三个风景区,其中天溪景区是目前最重要得游览区,位于风景区北部,有飞水谭、浴龙池、双虹飞堑等名胜及岭南名刹庆云寺、茶花阁、观景台等建筑。
三、计时默读:用5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将不懂的字词划出来。
查阅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四、检查预习情况1、注音:肇庆()泠泠()淙淙()一脉()怅惘()()汩汩()古刹()拾级()污垢()繁衍()2、释词:雀跃:楹联:怅惘:万籁俱寂:分道扬镳:五、再读课文:要求出声朗读,要读得正确流畅,读得有情有境,和作者同享受共感悟,时间为10分钟。
《鼎湖山听泉》公开课教学设计共3篇《鼎湖山听泉》公开课教学设计1《鼎湖山听泉》公开课教学设计语言教学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在语言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传授语言知识,还需要让学生学会有效地使用语言。
而《鼎湖山听泉》这篇经典的文学作品,则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宝贵的教学资源。
本文将针对该作品设计一节公开课,就如何有效地利用《鼎湖山听泉》,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阅读能力进行探讨。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鼎湖山听泉》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品之一。
学生们通过阅读、分析、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经典,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所以我们的教学目的应该是:1.帮助学生掌握故事中的语言知识,并且运用语法、词汇和句型等知识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复杂的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并且理解诗人的表达方式。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他们在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历史和传统。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1.朗读讨论:首先,让学生分组朗读该作品,然后展开课堂讨论。
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让他们相互交流,并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课堂演示:通过学生的表演让他们了解文学作品的情景和人物。
或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课堂表演,并以此展示他们的语音、语调和节奏。
3.语言剖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特别是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通过提问和回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延。
4.写作练习:让学生针对该文字、段落和人物,写下感性的评论,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三、教学流程针对《鼎湖山听泉》这篇作品,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流程:1.引入:通过介绍该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了解误解杜甫的历史和现实背景。
2.朗读分析:让学生分组朗读该作品,然后分析诗人的语言运用和真情表达。
特别是从语言、修辞和韵律这些方面分析。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鼎湖山听泉教案,山草香整理分享了14篇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篇一第一课时1、开门见山,板书课题。
强调鼎字的写法、含义2、检查预习情况:(1)、课文预习了吗?知道鼎湖山在哪里吗?你怎么知道那里的?(激励:这就叫勤学好问!学问,学问,就是自己学,主动地问。
课后,大家查一查地图,再估算一下,徐州离肇庆有多远。
)(2)、生字认识了吗?(出示生字卡,认读,教师领读“肇、淙、汩、浊”这四个字(3)还有哪些收获?(知道泉很多;泉水的声音很多,很好听;基本上把课文读通顺了……)3、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自由读,教师边巡视边引导:有的同学还在第二段、第四段画上了波浪线指名5位朗读能力差的同学读(把班长叫上来耳语,由班长指定),适当指导:当读完第2段时4、深入探究问题:白天听泉水和晚上听泉有什么不同?(1)我们是什么时候跟随谢大光先生一起进山的?一直听到什么时候为止?板书:白天晚上(2)、我最想问的问题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是:白天听泉和晚上听泉有什么不同?不少同学在2、4两个自然段上做了记号,认为这两段写得最精彩。
就请你默读这两段,看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比较难,但答案却隐藏在字里行间,隐藏在不起眼的字词里,只有细心的人才能发现。
[这个问题抓到了要害,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好的提问能统领全文,激发读书的兴趣。
]引导:如果能看出入夜是怎样听的,那么白天和晚上的不同就很容易发现了。
把书上相关句子读一下;白天呢?边走边看边听。
板书:走、看、听第二课时1、静心回忆上节课的收获。
白天,怎么样;晚上,怎么样……2、白天,我们跟谢大光到鼎湖山边走边看边听泉。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大家听到泉声了吗?请把听到的泉声画下来;教师边巡视边板书如下词语:淙淙、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活泼欢快、美妙;一起读这些词语;教师解释淙淙的意思,“不绝于耳”你们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越往上走,泉声越“清纯悦耳”?(这位同学的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理解这些词语,必须有亲身的感受,所以我们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精选5篇)《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篇1【设计思路】《鼎湖山听泉》是苏制洪编教材九年级(上)第一单元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本文当作这一单元的范文,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进而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这是一篇精美的游记散文,以游踪为线索,以“听泉”为中心,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之意,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抓住线索,梳理文脉,从“听”字入手,找出作者四次听泉的句子,并能说出每次听泉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二课时进行深度阅读,抓住一个“听”字,重点赏析第8段“枕泉而眠”,理解作者是如何由听泉而领悟出人生的哲理。
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注重诵读教学,采用“六读”教学法让学生吟哦讽诵,从诵读中得到启发,最终应达到能理解作者在状写的景物中寄寓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之意,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3.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
【教学难点】寓理于景,理解作者在景物状写中寄寓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六读”教学法【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上一讲,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四次聆听到鼎湖山美妙的泉声,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第四次听泉。
第一步:听读——感知文意。
(8分钟)1.听录音(第8段),圈点出每词美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
(提示: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
)第二步:析读——赏析美点。
(12分钟)1.作者笔下的泉声很美,请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品味。
例: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赏析: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丛中淌过的小溪声比作提琴声,写出了听到的泉声柔曼的特点,这是作者深夜听泉听到的第一个层次。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5一、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描写泉声优美语段,感受鼎湖山泉声的美妙。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3、模仿课文仿写片段。
二、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想象和品位泉声的变化和美妙有趣。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练习法、谈话法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鼎湖山,下面让我们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看到了哪些美景,或者鼎湖山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学生自由回答)看来,同学们都善于发现美、懂得欣赏美。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深入鼎湖山中夜宿古寺,感受它更加令人陶醉的地方。
(二)讲授新知:1、认真读(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部分(8—10自然段)(2)说说鼎湖山之夜作者听到的泉声是怎样的?2、仔细听(1)播放课文朗读(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句段(3)欣赏各种泉声3、用心想(1)作者在听泉,但听到的不仅仅是泉声还听到了什么?(2)怎样理解“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中的“污垢”?4、大胆说阐述自己对以上问题的理解5、快速写(1)播放关于大海的音乐(2)展开想象写几句关于大海的描写(三)小结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想,全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布置作业1、背诵第四部分(鼎湖之夜)2、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结合第七自然段对庆云寺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这一问题的揭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你认为是经济发展重要,还是自然环境、文物古迹的保护重要?他们之间的冲突应该如何解决?《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鼎湖山听泉》的教案初中语文《鼎湖山听泉》的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鼎湖山听泉》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鼎湖山听泉》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学习作者在选材上的详略安排。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洳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
2.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帮助学生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3.有意识地指导诵读,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作者在文章中对材料的详略安排。
难点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步骤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
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当代散文家谢大光也写过一篇,却与众不同。
板书课题,并提问: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结合教师介绍,展开想象,思考这篇散文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并回答教师提问,指出“听”和“泉”字是关键字,然后准备学习新课。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指出: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3.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生词预习情况。
出示板书:①给加点字注音:楹联怅惘污垢万籁俱寂泠泠淙淙②解释下列词语:雀跃楹联怅惘万籁俱寂5。
《鼎湖山听泉教案》鼎湖山听泉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透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潜力。
3.帮忙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3、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述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2、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述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教学时间: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搜集鼎湖山有关资料、作者有关资料2、认真阅读,掌握基本词汇,思考、理解文章写作思路,体会文本中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及资料:一、导入新课: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不胜收,你在观赏美景时,应对大自然中的种种万物,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呢?学生可结合假期游历众说纷纭,教师做适当的肯定。
下面我们学习《鼎湖山听泉》,了解谢大光在鼎湖山听泉时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感受?1、学生资料交流:★作者简介:谢大光男1943年生,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人,中共党员。
1962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电力系。
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总后勤部某部战士、文书、文工队创作员,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厂职工,《散文》月刊修改,百花文艺出版社修改、副组长、修改室主任、副总修改,《小说家》修改部副主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鼎湖山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是地球同纬度上唯一的一片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成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网的成员之一。
鼎湖山景区古道两旁,森林苍翠。
林中有2000多种植物,飞水潭飞瀑从30米高的峭壁上倾泻而下,雾罩云飞,章太炎当年在瀑布旁的眠绿亭题了四个字:涤瑕荡垢;庆云寺依山而建,嵌于千峰碧翠中,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建于明末;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种,栽培植物673种。
鼎湖山听泉教案鼎湖山听泉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鼎湖山听泉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鼎湖山听泉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学习作者在选材上的详略安排。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洳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
2.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帮助学生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3.有意识地指导诵读,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作者在文章中对材料的详略安排。
难点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步骤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
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当代散文家谢大光也写过一篇,却与众不同。
板书课题,并提问: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结合教师介绍,展开想象,思考这篇散文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并回答教师提问,指出“听”和“泉”字是关键字,然后准备学习新课。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指出: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3.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生词预习情况。
出示板书:①给加点字注音:楹联怅惘污垢万籁俱寂泠泠淙淙②解释下列词语:雀跃楹联怅惘万籁俱寂4.积极配合教师活动。
最后明确词语意思: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了。
1、鼎湖山听泉教学目标:1、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背诵优美语段。
3、写景中比喻修辞的运用。
4、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教学重点:1、强化诵读,在诵读吟咏中,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要旨。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悟。
教学难点:本文寓理于景,在景物感悟中理解哲思。
教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阅读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游记散文《鼎湖山听泉》,在作者美妙的文字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
二、检查预习:1、文章体裁:散文。
“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读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能力。
诵读要立足于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边读边思考,要有所感悟。
2、介绍作者:谢大光:男1943年生,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人,中共党员。
1962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电力系。
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总后勤部某部战士、文书、文工队创作员,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厂职工,《散文》月刊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副组长、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小说家》编辑部副主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3、介绍鼎湖山: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绝顶有湖,因名顶湖,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遂易名为鼎湖。
该山为岭南的名山,幅员广阔,景胜颇多,以天湖、瀑布、古木、名刹著称。
4、给加点字注音肇(zhào )庆一泓(hóng )泠泠(línɡlínɡ)淙淙(cónɡcónɡ)拾(shè)级而上怅惘(wǎnɡ)菩(pú)提汩汩(ɡǔɡǔ)迥(jiǒnɡ)然相异楹(yínɡ)联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说说读了文章后,你对鼎湖山之泉有怎样的认识。
(2)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听泉”是关键字)那是围绕“听”还是“泉”来写的?学习本文的关键在一个“听”字。
从全文来看,“听”有一个过程,起先由听到泉声而想到山泉。
但是山泉时隐时现,作者由泉影的变幻不定,联想起爱女而爱上山泉。
及至亭前观山,闻钟泉之声相应,把钟声与泉声化为老人与孩子——成为两个时代的象征,点出泉水活泼流动的青春气息。
及至夜间,由听泉生悟,写出了泉所深寓的精神。
全文是在颂泉,而“听”只不过是认识泉的一个手段。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下表时段地点泉声特点产生的联想和感悟第一次黄昏过了寒翠桥泠泠淙淙、清朗(活泼)山泉活脱脱蹦跳的姿影顿生雀跃之心第二次进山后无处不鸣、半含娇态、欲近故远常绕膝下的爱女喜爱第三次补山亭越发悦耳欢快清亮把钟声和泉声化为老人和孩子第四次入夜寺旁客房格外清晰,分出许多层次(柔曼、清脆、厚重、雄浑)交响乐历史的变迁、生命的更替净化心灵鼎湖山的灵魂2、归纳小结:游记散文一般是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踪顺序来组织材料的,作者这样移步换景,就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
作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景物时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课文在这两条线索的组织下,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
五、课堂巩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肇庆()佯作()泠泠淙淙()()生意盎然()迥然相异()菩提()汩汩()楹联()2、选出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
( B )A、不决于耳新陈代谢轻重缓急历史变迁B、万籁俱寂繁花似锦气氛肃穆安详厚重C、小心翼翼枝缠藤绕无可住目清彻透明D、曲径通幽山明谷应岁月流世格外清晰3、作者把泉声比作孩子的笑语,把钟声比作老人的召唤。
请你说说泉声与孩子的笑语,钟声与老人的召唤有什么相似之处,这种表现方法有什么作用。
前文中作者已把泉水比作自己的爱女,泉水清脆欢快的声音自然就像孩子的笑语了。
钟声和老人的召唤,都悠扬、安详而厚生。
作者已对山泉萌生爱意,其眼见和耳听都已颇为人性化,意趣自生。
板书设计游踪变化:寒翠桥——山里——补山亭——庆云寺时间:黄昏——晚饭后——入夜第2课时一、课前预习检测1、选取课文的一段或几句,吟哦讽诵。
2、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游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这与写鼎湖山听泉有什么关系?这是散文中常见的欲扬先抑的笔法。
游七星岩心中未免有些怅然,想来鼎湖山也未必会有太多的收获。
这和下文心情一变乃至萌生爱意而“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形成鲜明对照,文章曲折有致。
二、研读品析,合作交流1、鼎湖山的泉声,真是美妙奇幻呀。
作者最初就是带着像我们一样喜悦激动的心情,来鼎湖山听泉的吗?那么他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到鼎湖山游览的?在听到这泠泠淙淙的泉水声时,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读第一段。
(郁闷怅惘——顿生雀跃之心)2、没见泉水,先闻泉声,心境随之改变,有了这一巧妙的过渡,入山寻泉也就自然而然了。
作者入山寻泉又有了怎样的发现和感悟?自由诵读2——4段,思考:(1)你觉得第二节里的泉水怎么样?你能结合有关的词句,具体地说说你的理由吗?(泉水多、泉声美)(2)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比喻来写山泉,找出来读一读。
作者以娇儿来喻山泉,你觉得这一比喻恰当吗?(既写出了山泉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也写出了鼎湖山的年轻充满活力,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泉的爱意萌生)(3)青山幽泉,置身其中作者体会到什么?(清澈透明的自然环境,荡涤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心宁神静)3、有了这样的领会越发使人对山泉充满了喜爱之情。
一路寻声而来却仍是遗憾:“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这是为什么呢?(树林深密,水在近侧)4、美,总是令人向往。
作者随着钟声,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并在这座寺庙里住宿。
入夜,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
这时候,要欣赏这么美妙的泉声,只用耳朵够吗?(不够)所以作者是在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
古人云: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小溪,涧水,细流,飞瀑,水源不同,发出的声响也不同。
现在,就让我们也跟随作者,一起去听一听。
自由诵读第8段,思考:(1)说说作者听得了山泉哪些声音?学生交流后齐读这四句。
(2)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
把不同的泉声比作四种乐器声音。
)仿照例句改写: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像(小提琴演奏的声音);——轻柔石缝间漏下的滴泉的声音像(琵琶弹奏的声音);——清脆万道细流汇于空谷的声音像(大提琴弹奏的声音);——厚重回响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的声音像(像铜管齐鸣发出的声音)——雄浑磅礴(3)你听过其中的乐器声吗?这些比喻写出了泉声的什么特点?用课文中的词语。
(4)入夜静心听泉,作者除了听出了泉水丰富的声响,还听出了别的什么了吗?(对人生对历史的领悟理解。
生生不息,就是历史;孕育生机,就是美感。
)内心还有怎样的感受?(心神犹如……遐想)5、泉声本是自然的天籁之音,为什么作者听泉却能产生的如此深刻的人生领悟呢?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读读文中的几处闲笔。
自由读第五——七段。
说一说,作者写这几段文字的用意何在呢?(千年古刹,百年古木,是鼎湖山显得古老而悠远。
随着时间的变迁,世事的更迭,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夜听山泉那充满生命活力的变化多姿的声响,不觉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永恒与美好。
这几段文字并非闲笔,实质上却是为后面感情的升华做好了铺垫)6、再读全文。
感受作者一路听泉的独特感受。
读完全文后,提问:鼎湖山的风景绝不仅仅限于丰富的泉声。
可作者为什么只写泉水呢?(孕育生机,滋养万木,是鼎湖山的灵魂。
给人生命的感悟。
)7、鼎湖山草丰林茂,涓涓细流静静流淌,终年不息,是泉水滋润着鼎湖山万物,是清泉孕育出蓬勃生机。
正因为如此,课文的结尾作者说“泉水是鼎湖山的灵魂”三、再读课文,找出你最欣赏的语段或语句,说说你欣赏的理由。
本文佳词妙句比比皆是,语言典雅,富有节律感。
学生大多会欣赏用词生动准确的句子、细致描绘的句子;比喻句、拟人句;阐发人生哲理的语句等。
四、总结全文。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但它并不是简单地写景,而在对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
这一节课,我们领略了鼎湖山泉水的独特魅力。
泉声听在耳里,泉水流进心田,这样的泉水怎不叫人难忘呢?愿这滋润万物的泉水汩汩地流进我们的心田,愿这音乐般美妙的泉声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田。
五、练习反馈1、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在横线上改正。
轻纱遮面欢呼鹊跃清澈透明山明谷应万籁俱寂岁月流失引人暇想有仙则名鹊—雀明—鸣失—逝暇—遐2、指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1)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比喻)(2)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排比)(3)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
(拟人)3、下面一段文字选自老舍的《趵突泉》,阅读后答题。
泉太好了。
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
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不敢再正眼去看。
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1)与《鼎湖山听泉》比较一下,谢大光与老舍对泉的描写反映出他们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理解有什么不同?答:老舍写的是地上泉水涌出的情景,重视觉感受。
作者是客观地赞叹,并且沉迷其中,觉得有些捉摸不透。
《鼎湖山听泉》则是以耳代目,从泉声中感受亲情,感悟到生命的力量,听到自己的心声。
(2)语段的结尾说“……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请你发挥想象,描绘一下你所想到的境界。
六、课外作业1、选背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文句文段。
2、仿造文章的写法,通过对声音的描写表现一种自然事物或景物。
3、这节课我们不仅跟随作者感受了大自然的天籁之音,而且积累了很多写作的方法。
我们刚刚感受过了秋天的五彩斑斓,能不能学着作者来赞颂美好的秋天呢?教学探讨与反思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课文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学习本文,关键是抓住一个“听”字。
理解课文以此来组织材料,又是如何由听而生悟,体会到人生的哲理。
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了诵读教学,让学生多读课文,从诵读中得到启发,并有所感悟。
对于文本的理解,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表达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和个性的展示,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
这一设计不仅丰富了交流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注重了个性的发展,掀起了课堂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