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 微案三 文化常识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7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备考点六文言文阅读突破必备知识一、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文言实词例释88个1.属【名词】①类,等辈。
②亲属。
【动词】③隶属。
④管辖,掌管。
⑤系,是。
⑥邀请,劝请。
⑦跟随。
⑧连缀,撰写。
⑨通“嘱”,嘱托。
【选一选】在语境中学会判定和识记(1)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衡少善属.文。
( )(4)而营哨各官,亦多属.旧人。
( )(5)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 )(6)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 )(7)属.予作文以记之。
( )(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 )(9)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 )【自我核对】②①⑧⑤③④⑨⑥⑦2.籍【名词】①名籍。
②名册,登记簿。
③书籍,书册。
④籍贯。
【动词】⑤登记入册。
⑥征兵。
⑦通“藉”,践踏。
⑧通“藉”,凭借。
【选一选】在语境中学会判定和识记(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2)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 )(3)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 )(4)善用兵者,役不再籍.。
( )(5)旧籍.在东都。
( )(6)兵相跆(踩)籍.。
( )(7)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给予)盗粮者也。
( )(8)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
( )【自我核对】⑤③②⑥④⑦⑧①3.假【名词】①假期。
【动词】②借。
③凭借,借助。
④宽容。
⑤给予。
⑥假装。
【形容词】⑦非正式的,代理的。
【连词】⑧如果,假如。
【选一选】在语境中学会判定和识记(1)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3)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6)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 )(7)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微专题一 从比较角度鉴赏古诗[专题微语]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
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
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等等。
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
“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
“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歌中找到具体依据。
一、形象异同比较鉴赏1.(2017·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晓行巴峡王 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 树杪:树梢。
鉴赏 此诗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
词句清丽,景象雄伟。
开头点明时间和地点,说在暮春的黎明诗人行经巴峡,心中却思念着遥远的京城。
接着写诗人沿途所见所闻,晴江边有浣衣的少女,朝阳里传来一片鸡鸣。
江面上舟船聚拢,水上人家的集市已经开始了;遥望江岸远山,山桥竟横跨在树梢之上。
有人认为“万井”是指千泉万涓,而不是指千家万户。
因为以巴峡的地势,不可能像平原一样聚居很多人家。
也有道理,可备一说。
然而这些美丽的景象并不能让诗人欢快起来,因为身在异乡,难免有思乡之愁。
尤其是听到人们说着异乡方言,莺啼还是故乡声音的时候。
诗人最后说,幸得山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他的离别之情。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考点3 文化常识实战演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考点3 文化常识实战演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考点3 文化常识实战演练的全部内容。
考点三文化常识题组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
……与丹阳丞刘渢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
城未溃一日,渢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
”命门者出之。
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慰祖着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
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
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
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C.“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
D.“从事”,官名。
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驾、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
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专题六文言文阅读考情纵览阅读素养1.文言知识文言文阅读主要涉及的知识有:通假字、双音节词、同义和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分省略等。
复习备考的知识积累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
就一般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而言,文言实词最为重要。
因为文言实词的积累是读懂文言文的前提;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则大多是读懂文言文的结果;思考判断,则是检索、聚焦语句的关键点,并做出是否符合情理、事理和文理的推断。
2.文体知识记叙类一般包括史传文、文人笔记等,以记人叙事为主。
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
多表现人物“忠、孝、仁、义、礼、智、信、勇”的品格或才能等。
虽然以叙事为主,但也含有一定的议论、抒情。
其文体特征:文本多呈现“纺锤形”(头尾细、中间粗)结构。
开头部分很简短,主要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中间主体部分,往往夹叙夹议,一方面叙述人物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另一方面对人物功绩、性格、人品等方面进行评价;结尾部分常交代人物或事件的结局或作者的短评。
说理性散文,是一种借人、事、物来表达观点、态度的文本,如《过秦论》。
另外还有一些以实用文体的形式出现,如“疏”“书”“序”等。
3.文学知识一些文言作品,一般都是久经传诵的经典名篇,既是经世济用的实用文章,又是中国文学中的优秀作品。
就这些文言文而言,“文学”与“文章”是统一的。
“文学”主要指其表现形式和语言特点,尤其是语言的锤炼和章法的考究。
随着高考题型的变化,在常态的文言文考查过程中应适度、合理地融入对语言艺术的赏析。
如各种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技巧(衬托、对比、化典、侧面描写、想象联想、先抑后扬、先扬后抑、以小见大)等。
4.文化知识文言文中记载了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民俗风情等具体的文化内容。
这是显见的文化,同时所传达的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情意和思想,即所言志、所载道,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也是阅读和理解的主要方面。
第二编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一遍过必修1一烛之武退秦师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他对晋国无礼,而且还对楚国怀有二心)。
晋军.(驻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如今情况紧急了才求助于你,这是我的过错啊)。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③夜缒.(用绳子把人或物往下送)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为行使...(古义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的人)之往来,共.(通“供”,供给)其乏困..(古义为缺少的东西),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渡河)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怎么会满足呢)?既东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若不阙.(侵损,削减)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通“悦”,高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古义为那人,指秦穆公)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使……受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以乱易.(替代)整,不武。
吾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还也。
”亦去.(离开)之。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鄙①越国以鄙.远(动词,做边邑,以……为边邑)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形容词,见识短浅)③蜀之鄙.有二僧(名词,边境,边邑)2.封①既东封.郑(动词,做疆界)②又欲肆其西封.(名词,疆界)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动词,划定)3.与①秦伯说,与.郑人盟(介词,和)②失其所与.,不知(动词,结交,亲附)4.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动词,没有,表否定的假设或条件)②则名微.而寡众(形容词,细小、细微)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稍微、略微)5.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它)④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微案三文化常识理解古代文化知识类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2015年全国卷出现的新题型。
这类实词,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现,含义比较固定,涉及面较广。
具体来看,高考考查的古代文化知识主要有以下几类:称谓姓名、官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常识、礼俗常识、服饰器物、历法刑罚、古代音乐等。
古代文化知识的备考别无他法,唯有积累。
对史传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和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代文化知识精准高效记忆,是破解古代文化知识题的关键。
(一)官职职掌类分)( )A .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 .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 .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 .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剖析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在平时注意积累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尤其是在课文和课文注释中出现的有关知识,然后结合文本中该词的含义进行认证分析,来确定正误。
“有司”在文中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而不是指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答案 C 技法透视判断对错。
错误的,说出错误原因。
类型一:人的称谓(含名、字、号)、年龄1.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 ) 答案√2.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 )答案×解析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
3.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 )答案×解析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4.“朕”就是“我”的意思,早先没有特殊的含义,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市井小民,都可以自称朕。
从秦始皇开始,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 )答案√5.冠,即帽子。
免冠,就是脱帽。
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
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微案四挑选归纳微点冲破一挑选信息例题(2021·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
其先尝参军有功,封会稽阳亭。
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
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
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
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
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
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
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
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
诵奇之。
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有,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父何尝笞,母何尝非,闾里何尝让.。
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
充书日进,又无过失。
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
所读文书,亦日博多。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整天不言。
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
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
常言人长,希言人短。
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
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
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
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
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得官不欣,失位不恨。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
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
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
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道德的一组是(3分)( )①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②礼敬具有,矜庄寂寥③以笔著文,亦如此焉④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⑤幽处独居,考论实虚⑥行苟离俗A.①②④ B.①②⑥C.③④⑤ D.③⑤⑥剖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挑选能力。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考点3 文化常识专题演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考点3 文化常识专题演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考点3 文化常识专题演练的全部内容。
考点三文化常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长孙顺德,文德顺圣皇后之族叔也.顺德仕隋为右勋卫,征辽当行,亡命太原,素为高祖..各募兵为备。
太宗将起兵,令与刘弘..亲厚。
时群盗并起,郡县基募士于外,声备贼,至数万人,乃结队按屯。
大将军府建,拜统军。
从平霍邑,破临汾,下绛郡,俱有战功。
寻与刘文静击屈突通于潼关,每战摧锋。
及通将奔洛阳,顺德追及于桃林,执通归京师,遂定陕县。
高祖即位,拜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讨建成余党。
太宗践祚,食千二百户,赐宫女,诏宿内省。
俄以受赇为有司劾发,帝曰:“顺德元勋外戚..,爵隆位厚至矣.若令观古今自鉴,有以益国家者,朕当与共府库,何至以贪冒闻乎?”因赐帛数十愧切之。
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以赂破法,不可赦,奈何又赐之?”帝曰:“使有耻者,得赐甚于戮;如不能,乃禽兽也,杀之何益?”李孝常谋反,坐与交,削藉为民。
岁余,帝阅功臣图,见其像,怜之,遣宇文士及视顺德,顺德方颓然醉,遂召为泽州刺史,复爵邑.顺德素少检,侈放自如,至是折节为政,以严明称。
先是,长吏多受百姓馈饷,顺德纠挝,一无所容,称为良牧。
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顷,顺德并劾而追夺,分给贫户。
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曰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未几而卒,太宗遣使吊祭,赠荆州都督,谥曰襄。
常见古代文化常识、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8届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
位太子洗马,母忧去职,殆不胜丧.每一思至,必徒步之墓.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
景特所钟爱,曰:“吾百年后,其无此子乎。
"使左右节哭。
服阕,除太子中舍人。
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
劢乃奔波,届于江夏,不进水浆者七日.庐于墓所,亲友隔绝.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除淮南太守,以善政称。
迁宣城内史,郡多猛兽,常为人患,及劢在任,兽暴为息.又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盘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
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
及劢至,纤豪不犯,岁十余至。
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
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
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
武帝叹曰:“朝廷便是更有广州.”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劢重申蕃任。
未几,文彻降附。
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
征为太子左卫率。
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
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
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
少交结,唯与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善。
卒于道,赠侍中,谥曰光侯。
(选自《南史·萧劢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B。
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C。
2019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知识一、人物传记1.选文特点高考传记类文本一般包括史传文、各类文人笔记及小说中的人物传记。
多为四五百字的浅易文言文,一些疑难生僻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如加注释。
一般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
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
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抒情。
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内容特点传记一般有下面几部分内容:①人物的基本情况。
②人物的主要事迹。
③人物的性格作风。
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三种情况,多出现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
要注意以下内容:a.作者的直接评价;b.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c.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具体到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文本而言,一般都包含下列这些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
3.形式特点(1)结构与线索高考试题所选人物传记阅读文本一般呈“纺锤形”结构,头尾细,中间粗。
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记主人公(简称“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
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二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
结尾部分常交代人物或事件的结局。
通常说来,人物传记文本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
文段开篇先介绍的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那么这个人物就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都是为写这个主要人物作的陪衬。
人物传记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微案三文化常识理解古代文化知识类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2015年全国卷出现的新题型。
这类实词,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现,含义比较固定,涉及面较广。
具体来看,高考考查的古代文化知识主要有以下几类:称谓姓名、官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常识、礼俗常识、服饰器物、历法刑罚、古代音乐等。
古代文化知识的备考别无他法,唯有积累。
对史传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和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代文化知识精准高效记忆,是破解古代文化知识题的关键。
(一)官职职掌类分)( )A .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 .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 .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 .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剖析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在平时注意积累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尤其是在课文和课文注释中出现的有关知识,然后结合文本中该词的含义进行认证分析,来确定正误。
“有司”在文中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而不是指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答案 C 技法透视判断对错。
错误的,说出错误原因。
类型一:人的称谓(含名、字、号)、年龄1.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 ) 答案√2.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 )答案×解析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
3.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 )答案×解析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4.“朕”就是“我”的意思,早先没有特殊的含义,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市井小民,都可以自称朕。
从秦始皇开始,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 )答案√5.冠,即帽子。
免冠,就是脱帽。
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
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 )答案×解析“冠礼”为20岁,“笄礼”为15岁。
6.“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自称为“臣”,后来用作臣下对君的自称。
( )答案√7.“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具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 )答案√8.“甫冠”指刚刚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 )答案√类型二:古代官职(含官职的任免升降)、部门1.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 答案√2.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根据分管事务的不同,有不同的掾史,如户曹掾史、水曹掾史、比曹掾史、仓曹掾史等。
( )答案√3.比部,三国魏始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 )答案√4.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 ) 答案√5.“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 )答案×解析礼部主管“科举取士”。
6.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 )答案√7.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 )答案√8.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 ) 答案√9.“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 ) 答案√10.谏议大夫,秦代置谏议大夫之官,专掌议论。
隋唐仍置谏议大夫,分属门下省与中书省,另设补阙和拾遗。
唐代的谏官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 ) 答案√11.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 ) 答案×解析“户籍”应由户部掌管。
12.古代表示任命,授予官职的词语有“拜、除、授、赏、封”等等。
“除”是去旧职授新职。
( )答案√13.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授予官职。
( )答案√14.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 ) 答案√1.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 )答案√2.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 )答案×解析“晦”是月末的那一天。
3.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 )答案√4.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上午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 )答案×解析“辰时”指上午7点到9点。
类型四:古代地理1.燕,周朝诸侯国国名,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燕王,中国古代王爵之一。
( ) 答案√2.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意义,秦汉乃至隋朝,多指函谷关,如“先破秦入关者”中的“关”就是指此关。
( )答案√3.“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 )答案√4.古代“国”常用来指都城,同时也指诸侯被分封的领地。
( )答案√5.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本土关中地区分封给秦军三位降将,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
合称“三秦”。
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 )答案√6.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
山东,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
今天的山东省指的是太行山以东。
( )答案√7.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在唐代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 )答案√8.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习惯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称为“河”,把注入内湖或内海的称为“江”。
( )答案×解析“河汉”指的是“银河”,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河流称为“江”,把注入内湖内海的河流称为“河”。
1.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 )答案√2.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答案√3.诸生:明、清两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
( )答案√4.乡试: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
( )答案×解析“乡试”三年举行一次。
5.“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 )答案√6.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学校。
太学博士是学校里学位最高、学问最渊博的人。
( ) 答案×解析古代太学博士是学校的主持和讲授者,不是一种学位。
7.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 )答案×解析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始”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业年间”。
8.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 )答案√类型六:风俗礼仪1.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 )答案√2.“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姬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 )答案√3.封建社会,不同阶层的人死亡有不同的称谓,称皇帝死为“崩”,诸侯或大官死为“薨”。
( )答案√4.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 )答案√5.“昆弟”指兄弟。
成语“义结金兰”“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 )答案×解析“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
6.请老,告老,指官吏因身体等原因主动请求退休,也称“乞骸骨”,官员正常退休称“致仕”“致政”“休政”等。
( )答案√7.“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
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 )答案×解析“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
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8.陛,是宫殿。
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
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 )答案×解析陛,是宫殿的台阶;殿下,是对太子的称呼。
类型七:年号、庙号、谥号等1.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 ) 答案√2.《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 )答案√3.世祖章皇帝:“世祖”是皇帝的庙号,“章”是谥号。
( )答案√4.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 )答案√5.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 )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