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博士后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和开发思路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10
— 1 —苏府〔2017〕115号市政府关于推进企业博士后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试行)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更好地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15〕87号)和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苏委发〔2016〕2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围绕“两聚一高”,紧扣“创新四问”,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解决制约博士后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提升博士后培养质量,形成适应企业发展诉求、符合青年人才成长规律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博士后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为推动“两聚一高”新实践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二、总体目标坚持“产业导向、企业需求、校地合作”,进一步扩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站规模和博士后招收力度,到2020年,建成博士后工作站点500个,招收博士后1000人。
积极推进博士后管理体系创新,着力在建站方式、招收模式、立项管理、国际合作、创新创业、考核激励等环节探索新机制、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骨干作用,以及地方、高校院所对博士后工作的引导支撑作用,切实提升博士后工作影响力,构建国内国际化水平更高、资源整合能力更强、运转效率更好的博士后创新体系。
三、创新博士后工作站建站模式(一)聚焦人才型科技项目。
对市级以上领军人才创办企业,建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载体,以及承担国家或省重大项目的单位,优先推荐申报设立博士后工作站,适当放宽申报条件,不受申报名额限制。
—2—(二)建立“预选预设”制度。
对初步具备条件且有意向设站的单位,列入备选库,提前介入指导,优先推荐申报。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推动创新研究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以企业为依托,以培养博士后为目标,开展创新研究与实践的科研平台。
博士后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工作的人员。
博士后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建立,旨在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推动产学研结合。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以企业作为依托,将科研工作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产学研相互交流、合作,实现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的目标。
2.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共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
3.培养高级科研人才。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博士后提供了一个科研实践的平台,使博士后能够深入企业进行实践研究,锻炼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4.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通过推动创新研究,引导企业向技术创新、科技领先方向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
1.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需要与高校、研究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项目,共享科研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2.建立科研导师制度。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应该建立科研导师制度,由企业的科研骨干或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担任导师,指导博士后进行科研工作,提升创新能力。
3.加强创新研究成果转化。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应该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4.优化培养机制。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应该优化博士后的培养机制,建立完善的培养计划和制度,提供科研经费和科研资源,为博士后的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推动创新研究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应该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建立科研导师制度,加强成果转化,优化培养机制,为企业创新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作为企业与高校间合作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等重要使命。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缺乏创新氛围、导师资源匮乏等,因此有必要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评估,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推动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健康发展。
问题一:缺乏创新氛围企业博士后工作站通常设立在企业内部,但部分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却存在着缺乏创新氛围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企业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博士后人员的创新动力不足,科研成果产出较少,难以推动企业科技创新。
建议一:营造创新文化对于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来说,营造创新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应该加强对科研成果的重视,建立科研奖励机制,提高博士后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企业还可以与高校合作,举办科技创新沙龙、学术交流会议,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激发博士后人员的创新潜力。
问题二:导师资源匮乏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导师队伍通常由企业内部员工和外聘导师组成,然而,一些企业却存在着导师资源匮乏的问题,导师队伍中既有导师身兼多职,时间精力有限,也有导师水平不够,无法给予博士后人员良好的指导和支持。
建议二:优化导师队伍为解决导师资源匮乏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导师资格评审机制,吸引更多高水平的导师加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企业还可以加强对导师队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研指导水平,为博士后人员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问题三:人才流动性差由于企业博士后工作站通常设立在企业内部,一些博士后人员在项目结束后很难顺利实现转岗或跳槽,导致人才流动性差,影响了博士后人员的职业发展。
建议三:加强人才流动机制为了增强人才流动性,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或高校建立联合培养、共同就业的机制,为博士后人员提供更广泛的职业发展评台。
企业还可以建立完善的人才流动奖励机制,鼓励博士后人员积极实现职业转型和发展。
创新型企业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设计在当今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和人才。
创新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两个核心,二者相互依存同时又相辅相成。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只有有了合格的人才,企业才能有稳定的发展。
因此,创新型企业的人才运营和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创新型企业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在整个企业运营和管理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它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新业务的开展,需要不断增强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因此,企业应该始终关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设。
创新型企业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设计,可以提高企业人才的成长速度,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在创新方面的热情,促进团队协作和竞争,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二、创新型企业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的建设1. 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创新型企业鼓励人才各展其长,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并用优异的薪酬、福利、培训和奖励措施来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
企业应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并通过专业培训、技术交流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持续提升员工的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2. 设立激励机制除了基本的薪酬福利,还要注重员工激励机制的设计。
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各种形式的激励奖励,如股票期权、晋升机会、年终奖金等。
这样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促进员工的创新思维和行动。
3. 创建创新文化创新型企业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建设,除了需要注重技能和素质培养外,还应该注意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应该创建良好的创新氛围,营造宽松、自由、和谐、信任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的创新和分享,让员工在自由和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创意和灵感,创新和发展。
4. 建立创新型团队企业需要建立以创新为目标的团队,实现各种不同背景和专业的员工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活动,激发员工的创造潜力和创造力,激励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等6部门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工作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公布日期】2018.11.04•【字号】浙人社发〔2018〕120号•【施行日期】2019.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等6部门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工作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意见》的通知浙人社发〔2018〕120号各市、县(市、区)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科技局(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局)、教育局,省直和中央部属在浙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15〕87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印发<高水平建设人才强省行动纲要>的通知》(浙委发〔2017〕42号)精神,我们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工作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意见》。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科技术学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教育厅2018年11月4日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工作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意见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决策部署,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培养一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博士后青年人才队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高水平建设人才强省行动纲要》精神,现就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工作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重要意义。
博士后制度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为推动我省科技进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工作,发挥博动政府引导与设站单位主体相结合,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人才项目科技市场相结合,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围绕博士后人才集聚融合增效,对于有效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推进“六个浙江”、“四个强省”和“两个高水平”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博士后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和开发思路袁兆亿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
博士后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博士后培养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而紧迫任务。
我国企业博士后制度建立和发展二十多年来,企业博士后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国家和企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产业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企业博士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一、企业博士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作思路博士后研究人员是我国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博士后工作,使之在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
(一)积极创新博士后工作思维观念企业博士后工作的目标就是要促进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因此要积极更新思维观念,不断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突出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和使用中发现更高级人才的开发模式,使企业博士后人才培养工作更好地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
我国实行博士后制度在于使刚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进入科研站进行实践锻炼,通过在不同的环境中接触多方面科研工作,不断开拓眼界和积累经验,锻炼出独立工作的能力,更好地成为学术技术方面的带头人。
当前世界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培养高层次人才应当是博士后工作的核心所在。
因此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政府经费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适当调整国家博士后政策导向,大力鼓励和支持实力较强的企业设博士后站,将博士后工作与高层次年轻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拓宽用人单位与博士后双向选择和人才有序流动的渠道,既有利于减缓出站博士后的就业压力,也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博士进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博士后阶段的培养和锻炼,加快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不断提高我国人才梯队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改革博士后工作的投入机制扩大博士后规模,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必须要加大培养投入。
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企业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了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之一。
原来的单纯技术人才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需要更具有创新性、适应性和创业精神的人才。
那么,如何培养这样的创新型人才呢?以下是一些途径。
1. 创新型人才选拔的重视和倾斜。
企业应该重视和倾斜创新型人才的选拔,通过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认可和奖励,打造创新型人才的荣誉墙,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人才的创新意识。
2. 对创新型人才的培训和提升。
企业应该在不断优化培训体系,加强职业技术培训的同时,增加创新型人才的科技创新的专项培训,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多尝试,多创新,成为可以独挡一面的专业人才。
3. 加强与高校的合作。
企业应该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和合作,通过建立实习、见习和短期交流计划来获取和引进优秀人才,同时通过高校的科研项目来引领和推进企业的科技创新。
4. 建立创新平台。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创新平台来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吸引人才的积极参与。
创新平台可以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等多个方面,为员工提供充分的资源和支持,让员工们有一个充分展示和发挥自己才华的平台。
5. 鼓励员工自主创业。
企业也可以通过鼓励员工自主创业来培养创新型人才。
企业可以提供一定的创业支持和资金支持,帮助员工实现创业梦想,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企业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多个方面的整体性推进,从选拔、培训到鼓励自主创业,各个方面都需要充分考虑和实践,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博士后培养模式:高校青年教师成长新路径摘要:企业博士后培养模式是我国博士后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我国的博士后制度做保障,为高校青年教师打造新的工程实践平台,采用新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在工程实践中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从而有效解决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开辟高校青年教师成长新路径。
关键词:企业博士后;高校;青年教师;培养随着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一大批青年教师登上高校教师讲台,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
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重视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是新时期高校面临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高校青年教师培养面临的困境从1998年起,我国高等教育持续扩招,高校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青年教师队伍也随之不断壮大。
据2007年《中国教育年鉴》统计,高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已接近50%,部分新建的高校甚至更高。
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专业知识系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富有激情,他们的到来给高校师资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是,青年教师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在业务素质上也不断暴露出一些不足,成为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青年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历我国的高校青年教师几乎都是从学生直接走上讲台,由知识的学习者一步转化为知识的传授者,他们中的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技能培训,没有充分的职业准备;同时,青年教师在以往的求学过程中虽然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真正走出实验室、校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的机会很少,甚至很多知识连运用的领域、方法都不清楚,从而使得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只会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不知道如何把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合于教学过程,对实践类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把握了解甚少,这些都不利于其适应新时期高校教师岗位的要求。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推动创新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指以企业为主体,结合博士后科研人员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开展创新研究和实践的平台。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与科技创新的迅速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博士后作为高层次科研人才,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专业技能,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建立,能够有效发挥博士后的科研优势,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也为博士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了产学研结合,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本文将探讨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概念、建设模式、运作机制以及推动创新研究的方法和实践案例,旨在深入了解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作用和意义,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作为推动创新研究的重要平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企业引入高端人才提供了机会,能够带来新的思路和技术,推动企业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能够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通过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营,可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博士人才,为未来的科研和产业发展培养更强有力的后备人才。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推动创新研究、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科技进步都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2. 正文2.1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概念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指由企业设立和管理的博士后科研实践基地,旨在促进企业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
通过建立这样的基地,企业可以吸引高水平的博士后人才加入,开展相关科研项目,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企业生产和管理中,从而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不仅可以为企业引入优秀的研究人才,提升企业的科研水平和竞争力,还可以为博士后人员提供实际工作经验和与行业接轨的机会。
企业工程博士培养方案模板一、前言企业工程博士是指对企业的管理、运营、流程和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工程博士学位。
企业工程博士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适应国家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和企业管理的实际需求,特别是面向中小微企业需求的一种学术培养计划。
本培养方案旨在加强学生企业实践能力,结合产学研用,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工程博士人才。
二、培养目标企业工程博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企业管理和流程优化的高层次人才。
1. 具备广博的学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2.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的能力,掌握企业管理和创新与流程优化的理论和方法;3. 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在企业中承担高级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解决企业在技术创新与流程优化面临的问题;4. 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能胜任经济管理、科研教学和政府部门管理与决策等领域的工作。
三、主要课程设置1. 企业工程博士课程2. 企业管理学3. 信息管理与决策4. 制造业管理与技术5. 商业流程与运作管理6. 企业战略与竞争力分析7. 数据分析与业务科学8.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9. 企业质量管理10. 企业创新与持续改进11. 研究方法与实践12. 博士论文写作与答辩四、培养方案1. 师资队伍学校将组织优秀且有丰富企业运营、管理和流程优化经验的教师和企业实践人员,作为企业工程博士生的导师,指导学生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
2. 课程教学学生依托课程学习,完善理论知识,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并强化对企业管理与流程优化应用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研究实践和项目调研等形式,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3. 实践教学学生通过实际参与企业实践案例分析、模拟项目实践和企业校区联合实验室等形式,增强对企业管理与流程优化的感性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精神。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推动创新研究【摘要】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推动创新研究发展的重要平台。
文章首先介绍了基地建设背景和意义,包括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其次探讨了基地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以及博士后在基地中的角色和作用。
接着分析了基地与企业合作模式,强调了合作对双方创新能力的提升。
最后阐述了创新研究成果转化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基地推动技术成果商业化的实践经验。
文章结论部分指出了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推广和应用价值,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并对该模式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对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创新研究、基地建设、组织架构、运行机制、角色、作用、合作模式、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发展趋势、总结。
1. 引言1.1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推动创新研究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一种新型的研究机构,旨在推动创新研究,促进科研成果与产业结合。
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始意识到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培养创新人才和促进产业升级方面的重要作用。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与高校合作的平台,还为博士后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实践空间。
通过在基地进行科研项目的实践,博士后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推动创新研究方面,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和合作机会,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发展,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基地也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创新活动,促进创新思维和方法的交流与分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将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提供新的契机,并为未来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2. 正文2.1 基地建设背景及意义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为了促进企业创新研究和人才培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而设立的研究机构。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推动创新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创新的需求日益增加。
作为企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之一,博士后人才在企业创新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创新研究,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概念、作用和推动创新研究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概念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指由企业设立的专门用于博士后人才创新实践和科研工作的基地。
企业可以将自身的研发实践和资源用于博士后人才的培养和科研项目的开展,为博士后人才搭建一个适合进行科研实践的平台,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实现博士后人才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通常设有专门的研究实验室、技术开发中心和创新项目基地,为博士后人才提供专业的科研条件和资源支持。
1. 促进博士后人才的实践能力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博士后人才提供了充分的机会,他们可以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
通过与企业工程师、科研人员的深度合作,博士后人才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研发项目,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2.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
博士后人才凭借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知识,可以为企业提供前沿的科研成果和创新理念,引领企业技术创新方向,促进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3. 实现产学研深度合作通过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可以实现产学研的深度合作。
博士后人才作为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桥梁,可以有效促进产学研之间的资源对接和信息交流,实现产学研三方的合作共赢。
4. 培养创新型人才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博士后人才提供了一个创新发展的平台,使他们在科研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博士后人才将会不断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市场需求,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
1. 建立有效的导师制度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应建立起完善的导师制度。
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实践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人才培养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时代的演进和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具备创新能力以应对市场的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实践如何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企业要实现持续创新,需要拥有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员工。
传统的培养方式往往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
然而,如今的市场环境变化异常迅速,企业需要的是能够积极主动提出新思路和解决问题的人才。
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核心要素1. 鼓励自主学习与思考创新人才需要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因此,培养机制应该鼓励员工结合实际工作需求,主动进行学习和思考。
企业可以提供专门的学习平台和资源支持,组织内部的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潜能。
2. 强化跨部门交流与合作创新往往需要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知识交叉和融合。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跨部门的交流和合作项目,打破组织壁垒,促进不同岗位之间的合作与创新。
这种交流和合作不仅能够让员工们从不同领域的专家中获取知识和灵感,还可以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提供创新实践机会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人才需要通过实践来锤炼和应用所学。
企业可以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如参与创新项目、组织创新比赛等,让员工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案例分析以某高科技企业为例,该企业在人才培养机制上进行了创新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该企业鼓励员工从业余时间自主学习,提供了一站式的在线学习平台,并设立了学习奖励机制,激励员工进行学习。
其次,该企业积极组织跨部门的交流与合作,设立了创新项目组,由不同部门的员工组成,共同解决企业面临的挑战。
最后,该企业还鼓励员工参加创新比赛,并设立了奖励机制,激励员工提出有价值的创新方案。
企业人才培养机制与创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数量。
因此,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创新也是企业能否持续成长的关键要素之一。
那么,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和创新之间有何联系,如何相互促进呢?一、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
多层次的职业发展计划、配套完善的培训制度、激励措施等,都是构成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因素。
其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人才选拔和发展机制。
这个机制的作用,就在于依据公司的战略定位,选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并且为他们设计合理的成长路径,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人才选拔的核心要素首先是能力和潜质。
公司要借助多种方法来识别和评估这些能力和潜质。
其次是价值观以及对公司文化的认同度。
一个顶尖的人才,最重要的是他需要具有与公司价值观相匹配的认知和愿景,否则就会存在价值彼此冲突的问题,难以长期发挥潜力。
另外,公司需要从招聘、岗位培训到职业发展规划的各个环节,提供具体有效的激励措施。
例如,完整的薪酬体系、双向评估机制、福利政策等。
这些激励措施除了回馈人才的付出外,还可以激励更多的员工去争取各种奖励和认可,同时也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
二、企业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创新科技的发展,在不断地推动着各个领域不断的变革,企业也不例外,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而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宽广的创新文化和发展视野,就很难能够完成这个挑战。
企业创新文化需要具备许多特点,其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开放性,而人才的培养机制,正是实现这种开放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开放性的创新文化,能够支持员工公开的交流、分享、讨论各种创意和观点。
而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则能够帮助员工更好地驾驭、加深对行业发展趋势、前沿技术等信息的理解,从而拓展其视野。
而这些视野的拓展,最终会促成更高层次的创新。
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同时也有助于员工防范习得性思维,激发出新鲜的观点、创新的思路,这无疑也可以促成更多的改革、创新机会。
创新型企业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涌现出来,创新型企业成为发展重点。
而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此,建立创新型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就成为了必要的任务。
一、引进人才创新型企业的人才引进需要利用各种平台,例如,网络、招聘会、中介公司等。
而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特别重视的还是对于高级别人才的引进。
1. 招聘中介机构对于中小规模的企业,可以通过聘请中介机构来进行人才的引进。
招聘中介机构强调以细分的方式来开展工作,他们会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人才资源。
此外,中介公司还会负责企业人才管理的责任,对于中小规模的企业来说具有很高的价值。
2. 人才招聘网站人才招聘网站也是企业人才招聘的一个重要平台。
人才招聘网站的基本功能是让企业和求职者通过线上方式进行沟通。
企业在人才招聘网站上可以发布招聘广告,求职者在这里可以投递简历来应聘岗位。
此外,一些人才招聘网站还推出了人才库和测评系统,让企业更便捷地进行人才筛选。
3. 云招聘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云招聘成为了新的热点。
云招聘体系通过把各个职业视为整体,构建运作平台,供應链整合,提高了人才的招聘效率,更加便捷地让企业拥有高附加值的人才。
二、培养人才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培养人才是企业战略性建设的重点。
创新型人才对于创新型企业而言尤为重要。
如何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则是创新型企业培养人才的第一步。
1. 制定培养计划制定培养计划是培养人才的基础。
制定的培养计划需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人才缺口,确定追求的培养目标,确定涵盖培训内容以及培训质量标准。
培养计划不仅要逐步调整各阶段人才的培养目标,还需要将其与企业战略的规划结合起来。
2. 开展培养工作对于创新型企业而言,培养人才不仅是需要开展技能培训,计划培训,还需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企业可以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培养工作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例如,开展学习班、考试练习、趣味活动、项目讨论等。
企业博士后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和开发思路袁兆亿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
博士后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博士后培养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而紧迫任务。
我国企业博士后制度建立和发展二十多年来,企业博士后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国家和企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产业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企业博士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一、企业博士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作思路博士后研究人员是我国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博士后工作,使之在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
(一)积极创新博士后工作思维观念企业博士后工作的目标就是要促进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因此要积极更新思维观念,不断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突出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和使用中发现更高级人才的开发模式,使企业博士后人才培养工作更好地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
我国实行博士后制度在于使刚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进入科研站进行实践锻炼,通过在不同的环境中接触多方面科研工作,不断开拓眼界和积累经验,锻炼出独立工作的能力,更好地成为学术技术方面的带头人。
当前世界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培养高层次人才应当是博士后工作的核心所在。
因此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政府经费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适当调整国家博士后政策导向,大力鼓励和支持实力较强的企业设博士后站,将博士后工作与高层次年轻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拓宽用人单位与博士后双向选择和人才有序流动的渠道,既有利于减缓出站博士后的就业压力,也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博士进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博士后阶段的培养和锻炼,加快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不断提高我国人才梯队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改革博士后工作的投入机制扩大博士后规模,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必须要加大培养投入。
创新型企业人才管培制度与人才发展策略创新型企业的成功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和引领。
为了培养和留住优秀的人才,许多企业采用了创新型的人才管培制度和人才发展策略。
这些制度和策略在有效提升员工的竞争力和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持续的创新动力和竞争优势。
一、创新型企业人才管培制度1. 跨部门培训交流创新型企业注重培养团队合作和跨部门协作意识。
通过跨部门培训交流活动,员工可以了解不同部门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合作。
这种制度可以帮助员工发展广泛的技能和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2. 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创新型企业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为每位员工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
这种规划将会根据员工的兴趣、能力和潜力,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通过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员工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
3. 跨岗位轮岗培训在创新型企业中,员工通常会有机会参加跨岗位轮岗培训。
这种培训可以帮助员工拓宽视野,了解企业不同部门的运作方式和团队协作模式。
同时,员工也能够通过跨岗位轮岗培训掌握多个岗位的技能,提高工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二、创新型企业人才发展策略1. 创新导向的激励机制为了激发员工的创新潜力和积极性,创新型企业采用创新导向的激励机制。
这种机制通过给予员工创新成果的认可和奖励,鼓励他们提出新的想法、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流程。
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动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创新。
2. 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创新文化创新型企业注重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创新文化。
员工在这种环境下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鼓励实践和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
创新型企业还会鼓励员工参与到创新项目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 多样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为了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型企业会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这些机会包括技术培训、领导力培训、创新培训等,旨在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员工可以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也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
企业博士后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和开发思路袁兆亿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
博士后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博士后培养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而紧迫任务。
我国企业博士后制度建立和发展二十多年来,企业博士后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国家和企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产业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企业博士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一、企业博士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作思路博士后研究人员是我国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博士后工作,使之在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
(一)积极创新博士后工作思维观念企业博士后工作的目标就是要促进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因此要积极更新思维观念,不断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突出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和使用中发现更高级人才的开发模式,使企业博士后人才培养工作更好地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
我国实行博士后制度在于使刚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进入科研站进行实践锻炼,通过在不同的环境中接触多方面科研工作,不断开拓眼界和积累经验,锻炼出独立工作的能力,更好地成为学术技术方面的带头人。
当前世界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培养高层次人才应当是博士后工作的核心所在。
因此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政府经费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适当调整国家博士后政策导向,大力鼓励和支持实力较强的企业设博士后站,将博士后工作与高层次年轻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拓宽用人单位与博士后双向选择和人才有序流动的渠道,既有利于减缓出站博士后的就业压力,也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博士进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博士后阶段的培养和锻炼,加快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不断提高我国人才梯队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改革博士后工作的投入机制扩大博士后规模,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必须要加大培养投入。
首先,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科技领域的投入增长幅度,定期调整博士后培养的投入总量,保证博士后培养投入的稳定增长;其次,地方政府要将博士后投入纳入地方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教事业的财政预算中;第三,设站单位要将博士后培养投入纳入人才培养预算中,在政府扶持有限的情况下自筹解决投入问题,扩大博士后的招收规模,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渠道,保证博士后事业蓬勃发展。
全面推进企业博士后培养工作,要着重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设站单位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这些单位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水平高、科研实力强、科技信息发达、学术氛围浓厚等优势资源,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博士后创新人才。
二零零五年在庆祝博士后制度建立二十周年大会上,温家宝接见全国优秀博士后代表时指出:“总结二十年来的经验,培养造就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要有一个好的制度,第二要有正确的培养方法;第三要有大批的秀教师队伍,第四要有活跃的学术气氛”。
此外,为了保证博士后事业的平衡发展,国家博士后日常投入资助计划,还应适度向边远偏僻地区和冷门行业的设站单位倾斜,因为这些地区和行业在博士后培养方面的投入往往比较有限。
(三)完善博士后制度的管理体系全面实施博士后三级管理体制,推行博士后工作属地化管理是博士后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各地各单位要针对目前的博士后管理现状,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多方面激发企业博士后与合作导师,以及博士后站的积极性。
要着力强化各级管理服务职能,完善制度建设,改进工作方法,简化办事程序。
在企业博士后工作的评估考核中,要进一步完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
评估考核指标不仅要考察制度建设、招收人数和科研成果等情况,还应考虑其它更加科学的衡量指标。
例如,博士后出站报告较能反映博士后的现有研究水平和发展潜力,但目前很难纳入考核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处理,这些问题都值得商榷。
随着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发展和完善,对博士后工作和企业创新将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完善和创新管理制度,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将博士后人才培养工作推上新台阶。
二、企业博士后创新型人才的特质要求企业博士后是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在培养企业博士后的过程中,要着重强化博士后创新能力等方面特质的提升。
(一)创新意识创新型人才的问题意识很强,不仅对新异事物的刺激很敏感,而且能够从貌似平淡无奇的事物中觉察到奇特的、不同寻常的现象,从而产生与众不同的疑问和联想。
创新型人才不会盲目接受书本上的结论和他人的观点,他们会经常自设疑问,以求判断人类认识的正确与否,以及如何改进而使之更为科学,从而追求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路径,并由此形成求异求新的思维模式。
所以创新型人才在对待任何问题时,都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是常常能够提出与众不同但又可以为大家所接受和认可的观点,能够发表独到的见解。
创新型人才不满足于己有的答案,总是试图寻找新的方法,因此各种新知识、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技术,往往会很快引起他们的注意,并试图把这些新成果运用到所从事的工作中,产生新的成效。
创新欲望是创新活动中的一种积极且富有成果的意识形式,是创新者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的动力源,其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对事物的怀疑感。
大凡创新型人才都不满足于对现实经验的直接依赖和传统事物的简单继承,而是敢于跳出一般观念并大胆发问,他们喜欢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去发现新的意义,在那些一直被认为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中找出纰漏。
笛卡尔说过:“科学产生于怀疑”,大胆怀疑是创造活动的重要特征。
创新者发现并提出一个或一系列新鲜而深刻的问题,对传统的学说、观念、理论进行大胆的推敲、追寻、检验,往往是建立新理论的开端。
这种敢于怀疑、喜欢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促使自己并鼓励别人追求真理,不甘心落后于前人,不受他人思想的束缚,不人云亦云,不满足现有的知识,敢于另辟新径,勇于试验自己的设想和判断力。
他们常常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用这种方法,不用另一种方法?”并坚定不移地维护自己的观点。
第二,强烈的好奇心。
好奇心往往是因为人们对自身不了解、不熟悉的事物及其状态所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一种主观体验状态,它表现为对新事物的关注以及为了弄清楚它们的因果关系而提出各种问题等方面。
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强烈的,许多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好奇心反而越来越弱。
但是创新型人才却永葆童心,虽然白发苍苍,却用自己明亮的内心之光,探求地注视着整个世界。
富于创新的人能像孩童那样,对未知世界充满了新鲜的好奇,并由此引导出强烈的求知欲。
爱因斯坦说:“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他就无疑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迷糊不清的。
”创新者对别人不带任何成见,不会过早地下结论,他们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敢于承认自己不是全知全能的。
他们不害怕别人的嘲讽,经常带着新鲜好奇的眼光认真地不带任何成见地看待事物和观察世界。
第三,浓厚的创新兴趣。
创新型人才对各种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向往并热衷于创新活动,他们能从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快感。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热衷于一切我所认为有趣的事物,并以了解任何问题与事件为极大的满足。
”在对真理的探索中,创新者具有强烈多样的兴趣,他们沉溺陶醉在知识的海洋里,喜欢迷恋于了解发现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之中。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创新型人才的成功,正是对这一至理名言的验证。
(二)团队精神当今世界很多重大工程都伴随着重大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是多部门、多团队协作的成果,需要科学技术人员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如航天工程、三峡大坝、青藏铁路等,都是中华民族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系统集成创新的伟大成就。
这些宏伟的计划,没有创新思维,没有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是不可能实现的。
系统集成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也可见一斑,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负责人韦伯说:阿波罗宇宙飞船的技术,没有一项是新的突破,都是现成的技术。
关键在于能否运用系统方法构成一个新的系统,把它们精确无误地组织好,实行系统管理。
这是系统工程创造出的奇迹,也是系统集成创新的奇迹。
在信息化社会,独立自主是决定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合作精神和能力逐渐体现出在创造性活动中的巨大潜力,成为企业博士后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素质。
复杂问题的解决需要各种不同的知识,需要多方的合作。
越来越多的发明和创造成果都不再是单独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而是人与人合作的结果。
如果没有与别人合作相处的能力,即使有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性产品也不容易产生。
而且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有助于学会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这对于学会生存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企业博士后必须具备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三)敢冒风险创新型人才必须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坚韧创新意志的人,具备良好的献身精神和进取意识、强烈的事业心和历史责任感等可贵的创新品质。
只有具备了这种品质才能永不放弃向上攀登,为了既定的目标必须始终不懈地进行奋斗,锲而不舍,遭到阻挠和诽谤不气馁,遇到挫折和挫败不退却,牺牲个人利益也在所不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自暴自弃,不轻言放弃。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创新意志,才能不断战胜创新活动中的种种困难,最终实现理想的创新效果。
第一,创新的胆识与意志。
创新者有着大无畏的气概,他们常常表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敢于冒险,去夺取看起来是不可能的成果,甚至准备迎接厄运和挫折。
为了发明创新,他们不计名利,不畏艰辛,敢于牺牲,即使是丧失生命也在所不惜。
创新的天空有时变得风雨无常,创新者仍旧无所畏惧,持之以恒。
作为创新者来说,不仅要面对鲜花和掌声,更要面对失败和痛苦,乃至要以身躯换取创新灵魂的不朽,这就是创新者的伟大人格品质。
顽强的意志品质是创新者一个基本特征,包括毅力和坚强。
毅力是为达到既定目标而不懈努力的一种心理状态,包含着持之以恒的耐力、忍耐和克己。
坚强是保证创造者的意向行为稳定地持续下去的精神状态。
创新性的工作困难是很多的,其本身就是从已知去探索未知,披荆斩棘开辟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或者在自然界的汪洋大海之中去寻找别人还没有发现的东西,这本身就存在极大的困难,这种困难来自于自己知识的不足、经费和设备等因素的局限,也有长期从事繁琐的实验探索和枯燥乏味的理论演绎所带来的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甚至还有一再失败所遭遇的打击。
因此,创新者都具有钢铁般的意志,排除万难的勇气,只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顽强拼搏地战胜科学研究中各种各样的困难,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