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第三版)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9
专科急救护理大纲《急救护理学》一、适用专业:三年制高级护理专科二、课程性质、学习目的与任务课程性质:职业技术知识与技能课学习目的与任务:急救护理学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急救知识与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以“急诊”为服务对象,以“救死抚伤,保护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为目标的一门护理应用科学。
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寿命的增长,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交通运输等多样化因素,使急症和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对此采取有效的现场急救,途中医疗监护及医院内的强化救治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
因此,每一个护士必须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急诊医疗条件、院外急救、重症监护、各种急重症患者的急护及急护技术等。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Ⅰ、基本要求:掌握现场急救的原则;了解急诊医疗体系及各级组织的主要任务。
Ⅱ、基本内容:第一节急救护理学的范畴一、院外急救。
二、危重病救护。
三、抢险救护。
四、战地救护。
五、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
第二节急诊医疗体系一、建立健全急救组织,形成急救网。
二、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第二章院外急救Ⅰ、基本要求:掌握院外急救的原则;熟悉现场急救伤员的标记;正确应用急救技术,合理使用转运工具。
Ⅱ、基本内容:第一节概述一、院外急救的重要性。
二、院外急救的特点。
三、院外急救的任务。
四、院外急救的原则。
五、院外急救伤员的分类。
六、急救指挥系统与网络化管理。
七、急救技术的应用。
八、急救用品的配备。
第二节院外急救护理一、护理体检。
二、救护要点。
三、院外急救转运工具的特点及途中护理。
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Ⅰ、基本要求:掌握急诊科任务;熟悉急诊科设置及组织结构;了解急诊科室的主要制度。
Ⅱ、基本内容:第一节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一、急诊科的任务。
二、急诊科的设置。
三、急诊科(室)的组织结构。
第二节急诊科管理一、急诊科工作质量要求。
二、急诊科人员编制与管理。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急危重症护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30505 适用专业:五年制护理专业学时数:68(其中理论 56 学时, 实验实训 12 学时) 前言【课程性质与任务】急危重症护理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
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学生常见疾病护理方向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包括院前急救、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以及常用的急救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护理基本操作;初步学会对各科危急重症病人的初步应处理和配合抢救;按操作规程,正确实施急救护理技术;在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时,能及时无误地做出判断和救护;对常用急救技术和国内外新进展等知识有所了解和提高。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在为急救病人提供急救护理的过程中,应用急救护理技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为病人提供及时的护理,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观察能力,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在第八学期开设,总时数为 68 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的目标:1.掌握急救护理学的概念、范畴。
1/ 142.掌握常用的急救技术,增强急救意识,提高应变能力。
3.掌握其病情评估、急救原则及护理措施。
4.熟悉临床常见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
5.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考核】本门课程为考试课,理论部分采取闭卷的考核方法,理论考试题型包括单选、多选、是非题、简答、论述题等几种类型。
内容涉及每个章节。
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60 分及格。
课程评价: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10%;实践占总成绩的 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 70%。
【参考教材】 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2.孙菁急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3.邹玉莲急危重症护理科学出版社 2004 学时分配表序号理论部分实训部分小计教学内容学时数实训内容学时数 1 第一章绪论 1 1 2 第二章院外急救 3 3 3 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2 24 第四章重症监护 2 25 第五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4 实训一心肺复苏 2 6 6 第六章休克 6 6 7 第七章创伤 10 实训二脾破裂病人的护理 2 128 第八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4 4 9 第九章急性中毒 6 6 10 第十章中暑、淹溺和触电 4 4 11 第十一章昏迷 2 2 12 第十二章常见临床危象 6 6 13 第十三章急救技术 4 实训三急救技术 4 1014 实训四参观医院急诊科、ICU 4 4 机动 2 2 合计 56 12 68 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 1.掌握院外现场急救原则。
急救护理学(3)
标题:急救护理学(3)
引言概述: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涉及到急救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训和实践。
在紧急情况下,急救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匡助拯救生命和减轻病患的痛苦。
本文将从急救护理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一些常见的急救护理技能和应对方法。
一、心肺复苏技能
1.1 掌握正确的CPR手法
1.2 熟练使用AED设备
1.3 熟悉心肺复苏的步骤和频率
二、止血技能
2.1 快速判断出血部位和原因
2.2 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
2.3 使用压迫止血法和包扎止血法
三、窒息急救技能
3.1 识别窒息症状
3.2 采取迅速有效的窒息急救措施
3.3 学会清除气道阻塞物
四、烧伤急救技能
4.1 区分烧伤程度
4.2 采取正确的烧伤急救措施
4.3 预防烧伤感染和后遗症
五、骨折急救技能
5.1 判断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
5.2 采取正确的固定和转运方法
5.3 预防骨折并发症和复发
结语: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学科,惟独掌握了正确的急救技能和方法,才干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有效地匡助病患。
希翼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急救护理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需要时能够胸有成竹地应对各种急救情况。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供护理专业本科使用)学分:总学时:36(理论32,实验4)先修课程:适用专业:护理学教材:张波、桂莉主著《急危重症护理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年开课系部: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护理系撰写人:韩惠芳审定人:批准人: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以研究各类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监视、护理为主要内容。
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作为一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课堂讲授,音像教学,实训练习等形式,在教学中注重急救技术的训练与操作,同时注意学生急救意识与应变能力的培养,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建立整体护理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强化学生急诊、急救意识,掌握急诊知识和急救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基础护理知识以及各专科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种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悉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一)基本要求本课程理论考核采用平时考核、期中考核、期终考试相结合的方法。
平时成绩占10%,包括作业、出勤;期中考核占20%;期终考试占70%。
考试实行考教分离,运用试卷库试卷,试卷命题根据院规定题型灵活多样、难易及题量适中,有综合性分析题,能检测学生对本课程掌握的程度及测试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概述【教学内容】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二、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发展三、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四、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教学目标】一.识记: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定义2.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二、理解: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趋势2.我国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的趋势【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教学内容】一、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1. 院前急救的定义和任务2. 有效院前急救的质量管理3. 院前急救的运转形式三、医院急诊科的任务和运转模式四、ICU的任务和运转模式【教学目标】一、识记:1. 相关概念: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2. 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的任务二、理解:1.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与重症监护病房的运转模式。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急危重症护理学要求护士能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及时、准确的救治和监护,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本课程就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的临床护理学课程。
本课程教材从教学和临床实际出发,遵循疾病演变和救护规律进行编写。
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使以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其中。
重点介绍院前救护,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
一.总述(一)教学目的1、通过急救护理学教学,使学生了解急救护理学的范畴,急诊科的设施与管理;2、获得常见急危重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救治原则的基本知识;3、具有判断病情、重症监护、救护配合和实施基础生支持的基本技能和工作能力。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三)总学时:理论讲授,36小时(四)教学方式:讲授、小组讨论、见习及学生自习、CAI课件等(五)教学效果评价:l、理论考试。
2、学生反馈及学生作业评判、同行评判。
3、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有关考核,对病人护理效果评价。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1.了解现场救护的原则。
2.了解我国急诊医疗体系。
二、教学内容:现场救护的原则,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三、教学方式:讨论式教学法第二章院外急救一、教学目的1.了解院外急救技术应用原则。
院外急救的重要性、院外急救的特点、院外急救的任务、急救指挥系统与网络化管理、急救用品的配备。
2、熟悉:院外急救的原则,院外急救伤员的分类。
3、掌握:院外急救护理。
二、教学内容:院外急救的原则、院外急救伤员的分拣、院外急救护理(护理体检、救护要点、不同转运工具转送特点与途中护理)。
三、教学方式:理论授课与参观见习相结合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一、教学目的1、了解:急诊科的主要制度。
2、熟悉:急诊科的设置。
急诊科的任务、组织结构、工作质量要求、人员编制与管理。
二、教学内容:急诊科的设置、急诊科的主要制度。
三、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与参观见习相结合第四章重症监护一、教学目的1、了解:ICU设置与管理2、熟悉:脑功能监测、肾脏功能监测、动脉血气和酸碱监测。
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课程编号:H4124英文名称:EMERGENCY NURSING 课程属性:必修学时:40 学分:2.5先修课程: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一、课程简介《急救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重病人抢救、护理、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该学科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培养护士在面对急危重患者时,能及时无误做出判断和救护,达到保护患者安全和成功抢救的目的。
本课程从教学和临床实际出发,突破了学科界限,重点介绍院前救护、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以及常见急救技术。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院外现场急救原则;掌握抢险救灾紧急救护的工作程序。
熟悉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了解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2.能力培养:学生对急诊科工作有初步的理解。
3.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练习、讨论【重点】1.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2.熟悉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难点】1.掌握院外现场急救原则。
2.掌握抢险救灾紧急救护的工作程序。
第二单元:院外急救与护理(建议学时数: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院外急救广义和狭义概念;掌握院外急救的特点;掌握院外急救的原则;掌握现场伤员急救的标记;掌握现场急救区的划分;掌握常用基本急救技术。
熟悉院外急救的意义;熟悉急救包、急救箱物资配备;熟悉普及急救知识的主要内容。
了解院外急救的任务;了解我国城市院外急救模式及指挥系统。
2.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对院外急救有清晰的概念并能有效模拟和实施院外急救。
3.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练习、讨论【重点】1.院外急救广义和狭义概念。
2.院外急救的特点。
3.掌握院外急救的原则。
【难点】1.现场伤员急救的标记。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前言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研究各种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危重病人抢救和护理的一门新兴学科。
急诊和重症护理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院前急救、常用急救技术、急诊科管理、重症监护、病情评估、常见急危重病和器官衰竭的治疗原则和护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范畴及各类急危重症的紧急处理、救护技术等。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绪论、[目标和要求]1。
掌握急救护理、危重病医学和急救医疗体系的概念2。
熟悉急诊护理的范围、院外急救的分类、任务和重要性【教学内容】1。
急诊护理范围2。
第二章急诊医疗系统的院外急救[目的要求]1.掌握院外急救、急诊医学的概念、院外急救的原则及内容2.熟悉院外急救的研究范围3.了解急救指挥系统与网络管理及急救用品的配备【教学内容】1。
院外急救概述2。
院外急救护理3。
院外急救研究范围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目的要求]1.熟悉急诊室的任务、护理工作范畴、急诊范围及急诊科的管理2.了解急诊科的主要制度[教学内容]1.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2.急诊科管理第四章.重症监护【目的要求】1熟悉ICU的设置和管理。
2.掌握ICU的概念、ICU患者来源、入院对象、监护内容、指标及护理要点。
[教学内容]1.icu的设置与管理2.重症监测技术(血液动力学监测、心电图监测、体温监测、脑功能监测、肾功能监测、动脉血气和酸碱监测)第五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目标要求]1。
了解心脏骤停的原因和类型2。
熟悉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掌握心脏骤停、猝死、脑死亡、临床死亡、生物性死亡、心肺脑复苏、一期心肺复苏、二期心肺复苏的概念,心肺脑复苏方法和步骤及复苏后监测和护理内容【教学内容】1。
心脏骤停2。
心肺脑复苏术3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第6章休克[目的要求]1.熟悉休克的病因及分类2.掌握休克的定义、病情观察、病情判断、救护原则及护理措施[教学内容]1.休克的概述2.休克的病情评估3.休克的急救护理第七章创伤[目标和要求]1。
《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我国急救护理学的发展;熟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内容,院前急救的特点和任务,我国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掌握急救护理学的范畴,院前急救的原则。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一)概述。
领会: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识记: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主要参与人员。
(三)院前急救识记:1.院前急救的原则。
2.急救半径和急救反应时间的概念。
领会:1.院前急救的任务。
2.院前急救的内容。
3.院前急救中心设置原则。
4.现场检伤分类的目的和方法。
简单应用:能运用红、黄、绿、黑不同颜色的伤情标记对病人进行分类标记。
能根据呼吸、脉搏、意识等指标快速判断病人伤情的严重程度。
三、教学方法讲授。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急诊科的主要任务;熟悉急诊科的设置(主要包括预检分诊处、诊查室、抢救室、监护室、观察室及辅助检查室等六个部门);掌握急诊科的主要制度。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一)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识记:急诊科环境布置的基本原则。
领会:急诊科环境布局的要求。
(二)急诊科的管理识记:1.急诊科的预检分诊流程。
2.各种抢救药品和物品管理的基本制度。
领会:1.首诊负责制和急诊科预检护士的职责。
2.执行口头医嘱的注意事项。
3.急救绿色通道的范围。
4.急诊急症的常见类型。
应用:能分辨出常见的急诊急症。
三、教学方法讲授。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熟悉心搏骤停的病因;掌握心搏骤停的概念、类型、诊断、临床表现、心肺脑复苏的方法与步骤及护理。
提高急救意识,明确护理工作者在心肺脑复苏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心搏骤停识记:1.心搏骤停的定义、类型、临床表现及诊断。
2.猝死的概念。
领会:1.心搏骤停的病因、病理机制。
(二)心肺脑复苏识记:1.心肺脑复苏的步骤。
2.基础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的概念。
《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Nursing of Emergency课程性质: 考试课程总 学 时:27学时 讲课学时:27 学时 实训学时:0学时学 分:1.5学分适用对象:成教学院护理学专业专升本学生先修课程: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等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对急重症病人实施急救和特别监护的一门科学,它是急诊医学、危重病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院前急救、医院急诊急救、重症监护三大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急诊、急救意识,训练急救技术,提高急救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急危重病人的急救技术和复苏技术。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急救护理学》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
理论课采用讲授、讨论等方法,讲课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如图表、幻灯、多媒体、CAI课件)辅助教学,课堂教学应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加强实践环节,开设实验教学,实物及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示教。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2.熟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
3.掌握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教学内容】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2.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3.急诊医疗体系(EMSS)的组成、体系管理第二章 院前急救【教学要求】1.了解院前急救的工作模式和急救物品。
2.了解院前急救和灾难救护的护理内容。
3.掌握院前急救的概念、工作特点、任务和原则,以及院前急救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院前急救的概述2.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3.院前急救的工作特点4.院前急救的任务与原则5.院前急救物品:通讯设施、交通工具、急救设备、人员基本要求6.院前急救护理:现场评估、现场救护、转运与途中监护7.灾难性救护:概述、现场评估、现场救护、转运与途中监护第三章 急诊科的管理【教学要求】1.熟悉急诊科设置、急救绿色通道、护理程序及护患沟通方法。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Emergency Nursing总学时:48讲授学时:32实训、见习学时:16学分: 2.5先修课程:基础医学课程、健康评估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护理学院一、课程简介《急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监护的临床护理学科。
《急救护理学》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急性病、急性创伤的抢救,包括院前救护和急诊科抢救;另一部分是危重病人的监护,在ICU中完成。
护士在面对急危重症病人时,能否及时无误地做出判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和抢救的成败。
为此,要求护士能够熟练掌握常用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在紧急情况下对病人实施及时、准确的救治和护理,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急救护理学绪论”部分,学生能够了解急救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明确急救护理学的实践范畴与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及其管理。
了解院外急救与急诊科护理工作。
教学要求:识记:(1)急救医疗服务的组织体系(2)院外急救护理程序(3)急救护理工作流程(4)急诊护理程序、急诊分诊定义、急诊分诊的程序(5)成批伤分诊的任务理解:(1)急救护理工作的范围、特点(2)急救网络的建立与模式(3)外急救意义、特点、任务与原则,(4)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主要的工作制度(5)急诊护理工作应用:(1)运用分诊技巧为病人提供快速、准确的分诊授课方式:讲授,急诊科工作见习4学时第四章:重症监护(6学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重症监护”部分,学生能够了解ICU的设置与管理、ICU的监护内容与监护分级;掌握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体温监护技术;理解其他重症监护技术,包括:心电图、肾脏功能、动脉血气和酸碱监测技术;了解脑功能监测技术。
为重症病人提供良好的监护技术,获得满意的救治效果。
教学要求:识记:(1)监护内容与监护分级(2)血流动力学监护内容与临床意义、并发症(3)呼吸功能监护内容与临床意义(4)体温监护技术与临床意义(5)心电图监护方法(6)肾脏功能监测内容与临床意义(7)动脉血气和酸碱监测理解:(1)ICU的设置与管理(2)ICU收治程序与原则(3)脑功能监测(4)肝功能监测应用:(1)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功能监测、心电图监测的护理(2)运用血气分析授课方式:讲授,监护技术实训4学时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学生能够了解心脏骤停的原因、临床表现与心脏骤停的判断;掌握心脏骤停的现场急救、院内急救与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相关知识与专科技能,从而能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为心脏骤停病人提供基本生命支持,提供与配合高级生命支持措施,帮助病人获得以满意的生活质量存活的目标。
《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急救护理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17130012(二)课程英文名称:emergency nursing(三)开课对象:护理本科(四)课程性质:《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危重患者抢救护理的一门学科,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临床主干专业教育课程。
本课程应在内科、外科护理学的基础上进行修读,其目的在于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急救护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五)教学目的:通过《急救护理学》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急救护理学的范畴;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获得常见急危重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救治原则等基本知识;具有判断病情、重症监护、救护配合和实施基础生命支持的基本技能和工作能力。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院外急救、重症监护、心肺脑复苏、创伤、中毒、中暑及各种临床急危重症以及一些常见急救药物的使用。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 42学时分数: 2学分(八)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实验教学、临床见习等环节为课程教学主干,并穿插病案分析教学,启发同学们的思维。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 ,期末成绩占70% 。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实验考核、考勤等。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通过讲解绪论,使同学们能掌握急救护理学的范畴,理解急诊医疗体系的构成,了解本地市的急诊医疗体系和急救中心。
要求同学们能1、阐述急救护理学的范畴2、了解九江市和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的急救中心模式3、领会急诊医疗体系的构成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院外急救二、危重病救护三、抢险救灾四、战地救护五、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第二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一、急诊医疗体系的管理二、急救网三、本地市的急救中心组成考核要求:1、急救护理学的范畴(识记)2、急诊医疗体系(领会)3、本地市急救中心组成(应用)第二章院外急救教学要点:通过讲解,使同学们能掌握院外急救的原则、伤员的检伤分类以及院外急救的主要护理措施;理解院外急救的的特点和任务以及基本急救技术;了解一些急救用品和急救药物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急救护理学教案一、引言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关于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医疗援助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和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标准的教学指南,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常见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3. 了解急救场景的评估和处理方法;4. 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急救护理学的概述1.1 急救护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1.2 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历程1.3 急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2. 常见急救技能2.1 心肺复苏技能2.1.1 判断心脏骤停的标准2.1.2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2.1.3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方法2.2 止血技能2.2.1 压迫止血的原则和方法2.2.2 使用止血带的技巧2.3 包扎技能2.3.1 基本包扎的方法和步骤2.3.2 不同部位包扎的特点和要点3. 急救场景的评估和处理3.1 事故现场的安全评估3.1.1 确保自身安全的原则3.1.2 评估事故现场的安全性3.2 伤员的初步评估3.2.1 意识和呼吸的评估3.2.2 血液循环和伤势的评估3.3 不同急救场景的处理方法3.3.1 窒息的急救处理3.3.2 骨折和创伤的急救处理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介绍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2. 演示法:教师进行急救技能的演示,学生观摩并理解操作步骤。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急救技能的实践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4. 讨论法:学生就急救场景的评估和处理方法展开讨论,促进思维和交流。
五、教学评估1. 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考察学生对急救护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技能演示:学生进行急救技能的演示,教师进行评估和指导。
3. 实际应用:学生参与模拟急救场景的实际应用,教师进行评估和点评。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急救护理学教程》2.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等3. 模拟人体、模拟器材:用于实践操作和技能演示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急救护理学的概述2. 第二课时:心肺复苏技能3. 第三课时:止血技能4. 第四课时:包扎技能5. 第五课时:急救场景的评估和处理6. 第六课时:复习和总结八、教学总结急救护理学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急救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有效的医疗援助。
《急救护理学》实践教学大纲全套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英文名称:Emergency Nursing课程性质:必修是否独立设课:否总学时:48其中实验学时:16总学分:2.5其中实验学分:0.5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护理学院实验项目数:4 必做项目数:4选作项目数:0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0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一门专业课。
急救护理学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技能性都很强,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基本要求是:1 .掌握心肺复苏的正确操作方法2 .熟悉气管插管的步骤3 .熟悉呼吸机的连接与初调参数的设置4 .熟悉现场急救技术,5 .熟悉常用急救设施。
熟悉心电监护、心脏电除颤的方法与技术。
6 .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急诊分诊程序,急诊科护理工作特点。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心电图机、高级复苏模拟人、气管插管模拟人、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心脏除颤仪、新生儿抢救台、简易呼吸器、氧气、纱布、绷带、三角巾、夹板、听诊器、输液及各种注射用品。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分配实验类型实验要求每组人数1现场救护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术4实训必做42CPR L进行单人和双人徒手CPR o 完成气道开放、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操作。
2.直接喉镜下气管插管术和抱球呼吸术。
4实训必做43监护技术L多功能监护仪的使用2.心脏除颤仪的使用3.心电图机的使用4.呼吸机的连接与调试4实训必做44急诊科见习L急诊科设置、管理及工作制度2.急诊科抢救程序3.急诊科分诊4见习必做10四、考核方式L实验成绩按IOO分制评定。
2 .实验成绩占平时成绩的70% ,出勤、实验报告占平时成绩的30%β 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o3 .实验报告按百分制批阅。
《急救护理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任务急救护理技术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院外急救与护理和院内急救与护理,重点是急救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常见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技术。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使学生掌握对各种危重病人的初步处理和抢救配合,并能正确实施急救护理技术,为今后从事或参与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了解急救护理学范畴和发展史。
2.掌握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组成,管理和任务。
3.熟悉院外急救的概念,任务,管理,掌握院外急救护理。
4.掌握急诊室重症监护室的管理。
5.熟悉急危重症病人的常用监测技术。
6.掌握常见急危重症病人的病情观察救,治原则和护理。
7.掌握常用急救技术的护理,掌握初级心肺复苏术。
8.具有良好的急诊护士职业素质,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修养。
9.具有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时间分配学时理论实践合计一、绪论 2 0 2二、院外急救及护理 2 0 2三、医院急诊科管理 4 0 4四、重症监护 4 0 4五、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4 8 12六、休克病人的护理 4 0 4七、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4 0 4八、理化因素急性损伤病人的救护 8 2 10九、常用救护技术及护理 8 4 12合计 40 14 54五、大纲说明(一)适用对象与参考学时本教学大纲主要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教学使用,总学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
(二)教学要求1.本课程对理论部分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支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综合、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熟悉:指能够领会概念、原理的基本含义,解释护理现象。
了解:支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能有一定的人事,能够记忆所学的知识要点。
2.本课程重点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在实践技能方面分为熟练掌握、学会两个层次。
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大纲实验一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实验目的】学会并掌握四大操作的正确方法,止血:掌握指压法中各指压点相应的止血部位、操作方法;上橡皮止血带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扎:固定敷料以防止脱落,避免创口再次污染;加压包扎可制止出血;固定:限制活动,减轻疼痛,避免再损伤,防止休克,便于搬运;搬运:及时、迅速、安全地将伤员搬至安全地带,防止再次负伤。
【实验要求】1、用物准备符合操作需要2、按《操作程序与评分标准表》要求进行训练3、练习过程中进行自评、互评,不断纠正偏差达到要求4、最后通过教师测评【用物准备】止血带、绷带、三角巾、夹板【实验步骤】见《操作程序与评分标准表》【注意事项】止血:1、应扎在伤口的近心端,上臂扎止血带时,不可扎在下 1/3 处,以防损伤桡神经。
前臂和小腿不适于扎止血带。
2、压力适当,以远端 A 搏动消失为准。
3、止血带下加衬垫。
4、上止血带后应有明显标记,记上时间并观察。
5、普通应每 30 分钟放松 1 次,每次 1-2 分钟,最长期不超过 3 小时。
6、松解止血带前应补充血容量、准备止血器材以防休克。
包扎:1、包扎伤口时,先简单清创并盖上消毒纱布,再用绷带等。
操作小心谨慎,不要触及伤口,避免加重疼痛或者导致出血及污染。
2、包扎时松紧要适宜,过紧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过松易致敷料脱落或者挪移。
使用腹带,胸带要注意呼吸活动度,呼吸音,触觉语颤等,鼓励作深呼吸及咳嗽。
保持清洁,及时更换。
3、包扎时要使病人位置保持舒适。
皮肤皱褶处如腋下、乳下、腹股沟等,应用棉垫或者纱布衬隔,骨隆突处也用棉垫保护。
需要抬高肢体时,应给适当的扶托物。
包扎的肢体必须保持功能位置。
4、根据包扎部位,选用宽度适宜的绷带和大小合适的三角巾等。
5、包扎方向自下而上、由左向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以助静脉血液的回流。
绷带固定时结应放在肢体的外侧面,忌在伤口上、骨隆突处或者易于受压的部位打结。
6、解除绷带时,先解开固定结或者取下胶布,然后以两手互相传递松解。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1.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2. 学时:48小时3. 授课对象: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医院医护人员等4. 教材:《急救护理学》等二、教学目标1. 了解急救护理学的定义、意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常见危急症状及其处理方法,如心脏骤停、呼吸道异物梗阻、意外伤害等。
3. 掌握基本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技术。
4. 掌握传染病急救处理方法及防护措施。
5. 掌握心理危机干预和社区急救救护知识。
三、教学内容1. 急救护理学概述1.1 急救护理学定义及发展历程1.2 急诊护理工作流程及原则1.3 急救车及急救装备1.4 急救救治与患者家属沟通2. 危急症状急救处理2.1 心脏骤停及无脉搏心跳处理2.2 呼吸道异物梗阻处理2.3 严重外伤处理3. 基本生命支持与高级生命支持技术3.1 人工呼吸3.2 心肺复苏术3.3 循环支持技术3.4 溶栓、心脏除颤、起搏等技术处理4. 传染病急救处理及防护措施4.1 伤害后的感染性疾病急救处理4.2 传染病的意义和特点4.3 预防措施与应急处理5. 心理危机干预和社区急救救护知识5.1 紧急救援中的心理应对5.2 PTG(创伤后成长)干预5.3 社区急救救护知识四、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急救护理学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方式1. 理论讲解2. 案例分析3. 模拟演练4. 实践实习六、教学要求1. 培养学生健全的急救护理概念、思维模式和操作技能。
2. 常年应急处理意识。
3. 熟练掌握急救技术,能够准确诊断和处理急救病症。
七、教学评估与反馈1.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
2. 期末考试成绩。
3. 教学评价问卷的收集和分析结果。
4. 教学总结和反馈信息的统计和分析。
5. 教学改进与完善。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300115704中文名称:急救护理学英文名称:Emergency Nursing课程类别:学科专业方向选修课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开课学期:6总学时:32总学分:1.5周学时:4理论学时:16实验学时:16先修课程(编号):学科专业方向必修课程课程简介:急救护理学是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它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的一门新专业。
建议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版作者:张波、桂丽;出版地: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份:2012年参考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版作者:张波、桂丽;出版地: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份:2012年二、课程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获得1 急救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急救医疗服务体系;2 院外急救;3 急诊科管理;4 重症监护;5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6 创伤的急救护理;7 急性中毒的救护;8 中暑、淹溺与触电的急救护理;9 救护技术;10 昏迷的救治与护理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急救护理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共16学时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了解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了解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及护士资质认证。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掌握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及原则。
掌握院外急救的定义、任务及特点。
理解院前急救的运转模式了解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理解急诊科的运转模式。
了解重症监护的定义与任务;理解重症监护的运转模式。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了解急诊科的布局与设置。
掌握急救绿色通道的范围和管理。
理解急诊护理应急原的编制目的、基本原则、应急准备和启动与运行;掌握急诊护理应急元的常见类型。
了解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
ICU的设置与管理了解ICU的布局与设置;掌握ICU病室设置。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300115704中文名称:急救护理学英文名称:Emergency Nursing课程类别:学科专业方向选修课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开课学期:6总学时:32总学分:1.5周学时:4理论学时:16实验学时:16先修课程(编号):学科专业方向必修课程课程简介:急救护理学是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它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的一门新专业。
建议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版作者:张波、桂丽;出版地: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份:2012年参考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版作者:张波、桂丽;出版地: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份:2012年二、课程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获得1 急救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急救医疗服务体系;2 院外急救;3 急诊科管理;4 重症监护;5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6 创伤的急救护理;7 急性中毒的救护;8 中暑、淹溺与触电的急救护理;9 救护技术;10 昏迷的救治与护理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急救护理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共16学时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了解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了解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及护士资质认证。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掌握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及原则。
掌握院外急救的定义、任务及特点。
理解院前急救的运转模式了解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理解急诊科的运转模式。
了解重症监护的定义与任务;理解重症监护的运转模式。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了解急诊科的布局与设置。
掌握急救绿色通道的范围和管理。
理解急诊护理应急原的编制目的、基本原则、应急准备和启动与运行;掌握急诊护理应急元的常见类型。
了解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
ICU的设置与管理了解ICU的布局与设置;掌握ICU病室设置。
掌握ICU收治原则、收治对象及转出指征;理解ICU组织领导、管理制度和院内感染管理。
灾难护理掌握灾难的定义;灾难的原因与分类。
了解灾难医学救援应对能力建设和灾难医学救援队伍建设;掌握护士在灾难医学救援中的作用。
掌握伤病员的检伤分类的目的、原则、种类和检伤分类的方法。
掌握伤病员的安置;现场救护的原则、范围和现场救护的程序。
掌握伤病员的转送指征、暂缓转送指征和伤病员转送前的要求。
掌握担架转送伤病员的护理;了解卫生车辆转送伤病员的护理、卫生船转送伤病员的护理和空运伤病员的护理。
掌握急性应激障碍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
掌握灾难救援中的心理评估的目的、原则和实施。
理解灾难救援中伤员的一般干预、急性应激障碍(ADS)的干预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干预。
了解救援人员的应急源、救援人员的应急反应及心理问题和救援人员的应对与调控。
急诊分诊掌握急诊分诊的概念、急诊分诊作用和分诊处的设置。
了解急诊常用的交通指挥分诊法、现场检查分诊法和综合分诊法;病情严重程度分类系统的三级(Ⅲ级)分类和五级(Ⅴ级)分类;分诊程序和分诊护士的资质。
急诊护理评估掌握初级评估的目的;评估内容:气道及颈椎(A)、呼吸功能(B)、循环功能(C)、神志状况(D)和暴露患者/环境控制(E)。
了解次级评估的问诊、生命体征和重点评估。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了解心脏骤停的概念;理解引起心搏骤停的4种常见心律失常和心搏骤停后病理生理变化。
掌握心搏骤停常见原因。
理解临床表现及诊断;理解急救成人生存链。
掌握心脑肺复苏三部分内容、基础生命支持包括的内容、心搏呼吸骤停的判定、畅通气道的方法、人工呼吸方法及注意事项、建立有效循环方法及注意事项、电除颤方法及注意事项、脑复苏的降温措施;了解脑复苏药物的应用、心搏恢复后循环和呼吸功能的维持;理解药物治疗的方法;理解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严重创伤掌握创伤的概念和各种原因引起创伤的类型。
了解创伤的评分标准;理解创伤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及创伤起到的评估和建立;了解多发性创伤的概念及多处伤、复合伤、联合伤的病因与临床特点、病情的评估与判断;理解重点评估的内容:颅脑外伤的评估、颈部外伤的评估、腹部外伤的评估、泌尿系统损伤的评估、骨盆骨折的评估、脊柱骨折与脊髓损伤的评估、四肢损伤的评估。
理解确立多发伤的诊断;了解持续评估的内容。
了解多发伤的救治原则和程序;掌握多发伤的现场救护、转运和途中救护和急诊科救护。
理解创伤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常见心理反应及心理问题、心理评估和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了解中暑的概念、中暑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理解中暑的临床表现;掌握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掌握中暑的急救原则、现场救护、医院内救护和护理措施。
了解淹溺的概念、淹溺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理解淹溺的病情评估与判断;掌握淹溺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
掌握淹溺的现场救护;理解淹溺的医院内救护、护理措施的要点。
了解电击伤的概念;理解电击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理解病情评估与判断;掌握电击伤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理解电击伤的现场救护及护理措施;掌握电击伤医院内救护的要点。
急性中毒了解急性中毒的概念;理解急性中毒的病因、毒物的吸收、代谢和排除和中毒的机制;理解急性中毒的病情评估与判断;掌握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掌握急性中毒的救治与护理;掌握立即终止接触毒物的方法;清除吸入性中毒、接触性中毒、食入性中毒尚未吸收毒物的急救方法;掌握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的适应证、禁忌证、方法、体位和注意事项;掌握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除方法有利尿、供氧和血液净化;掌握金属中毒解毒药、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解毒药、氰化物中毒解毒药、有机磷杀虫药中毒要和中枢神经抑制剂中毒解毒药的应用;掌握急性中毒的对症治疗和护理措施。
了解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概念和毒物分类;理解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病因、毒物的吸收、代谢及排除和中毒机制;了解急性中毒的病情评估与判断;掌握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抗胆碱药、胆碱酯酶复能剂和解磷注射液的应用;急性中毒的护理措施;了解百草枯中毒的病因与中毒机制;理解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分型和辅助检查;掌握百草枯中毒的救治原则和护理措施;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病因与中毒机制;掌握一氧化碳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和中毒后脑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掌握一氧化碳中毒的病情判断;掌握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治原则及护理措施;了解急性酒精中毒的病因与中毒机制;急性酒精中毒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昏迷期的临床表现;掌握急性酒精中毒的救治原则和护理措施;了解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的病因与中毒机制;掌握巴比妥类中毒、苯二氮䓬类中毒、非巴比妥非苯二氮䓬类中毒、吩噻嗪类中毒的临床表现和病情判断;掌握急性镇静催眠药的救治原则和护理措施。
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检测了解心血管系统功能检测的概念;理解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和无创心排除量检测;掌握心电图检测的意义、分类、标准心电导联电极置放位置和监护仪导联电极置放位置;了解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测压途径、测压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掌握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测压途径、测压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掌握呼吸运动检测内容:呼吸频率、呼吸幅度、节律及呼吸周期的呼吸比率;掌握潮气量、分钟通气量、生理无效腔容积和肺泡通气量的检测;掌握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原理和检测的临床意义;掌握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原理、检测方法和检测的临床意义;理解经肺压、经胸壁压、经呼吸系统压、气道压、最大吸气压力、最大呼气压力和呼气末正压检测;理解气道阻力检测和顺应性检测;掌握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含量、动脉血CO2分压、二氧化碳总量的检测;了解神经系统体征动态检查;掌握颅内压的概念;理解脑室内测压、硬脑膜下测压和硬膜外测压的检测方法;理解ICP分级和影响ICP的因素;了解脑电图的分析、理解脑缺血缺氧的检测和昏迷患者的检测在危重监护中的应用;理解脑血流检测和脑氧供需平衡检测;掌握尿量、尿比重、尿渗透压和尿常规的检测;掌握血肌酐、血尿素氮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检测;理解精神症状与意识状态检测、黄疸检测、血清酶学检测、凝血功能检测、血清蛋白检测和血氨检测;了解胃肠黏膜内PH检测的方法和检测的临床意义;掌握血清钠、血清钾、血清镁和血清钙的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掌握水和钠的代谢紊乱、钾代谢异常、钙代谢异常和镁代谢异常的临床表现;掌握单纯型和复合型酸碱失衡的临床表现;理解PaO2、PaCO2、HCO3ˉ浓度、缓冲碱、剩余碱的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掌握单纯型代谢性酸中毒、单纯型代谢性碱中毒、单纯型呼吸性酸中毒、单纯型呼吸性碱中毒和复合型酸碱失衡的临床特点;了解酸碱失衡的判断分析。
常用急救技术理解口咽通气管置入术、鼻咽通气管置入术、喉罩置入术、环甲膜穿刺术、气管内插管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Heimlich 征象和手法;理解呼吸道异物现场急救的要点;掌握球囊-面罩通气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理解除颤的基本原理;心脏电复律的适应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动脉穿刺置管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适应证;了解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禁忌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外伤止血、包扎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骨折固定的注意事项、特殊伤员的搬运方法。
了解应用抗休克裤的适应症、禁忌症、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了解呼吸机的类型、机械通气的模式;理解应用呼吸机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掌握呼吸机的调节、基本步骤、撤离、注意事项。
昏迷:了解昏迷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理解昏迷病史、生命体征的观察;掌握昏迷的概念、昏迷程度的临床分级、急救护理机械通气了解机械通气的概念;掌握机械通气的目的和应用指征;掌握机械通气患者的准备和呼吸机准备;理解控制通气、辅助通气、辅助控制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持续气道正压和双相气道正压通气的设置与调节;理解潮气量、吸气压力、呼吸频率、峰值流速、吸呼比、触发灵敏度、吸入氧浓度、呼气末正压和高压报警限的参数设置与调节;了解机械通气常见报警原因与处理;掌握机械通气的病情观察和心理护理的要点;掌握人工气道固定、气管内吸引、人工气道湿化和气囊护理的要点;掌握人工气道并发症及护理;掌握呼吸机撤机的指征、撤机的方法、撤机的实施、不能耐受撤机的指征和呼吸机依赖及护理;了解呼吸机的维护和消毒。
四、作业略五、考核方式考试六、成绩评定期末成绩:理论成绩占80%.,操作成绩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