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促进新农村建设
- 格式:pdf
- 大小:190.41 KB
- 文档页数:2
新时期党的农村方针,政策一).解决"三农"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区内、区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量,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报率型发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城市转移,广泛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其次,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
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
今后,我们应该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发展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多层次、多样化的原则,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既要面向城市市场,又要注意满足农民要求;既要发展大规模的加工业,又要发展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小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
第三,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集中力量培植名优品牌,以增强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多年的实践证明,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拴在土地上,农民难以富裕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
因此,必须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镇化步伐,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和城市转移,逐步减少农民,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
附件:政协提案参考题目党建、廉政1、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2、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
3、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建议。
4、进一步加强党政机关效能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
5、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建立健全社会公示制度、听证制度,让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7、总结经验教训,加强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8、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推动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发展9、进一步强化县内矿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10、优化投资结构,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11、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12、科学选择投资重点,避免重复建设。
13、加大对本地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享受与招商引资企业同等优惠政策。
14、采取严格措施把好招商引资企业审批关。
15、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
16、加强高耗能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17、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措施与建议。
18、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9、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和途径。
20、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
21、加大市场价格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保障百姓切身利益。
22、加强财政支持,推进企业科技创新。
2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
24、加强农村塘坝管理,严格审批。
25、加快长吉图开放合作区建设。
26、加快推进延龙图一体化进程。
27、解决物价上涨过快造成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
28、采取切实可靠措施推进新一轮民营经济腾飞。
29、高标准搞好城市规划和建设。
—1—30、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31、加强交通管理,进一步整顿城市交通秩序。
三农32、加强农村合作社管理。
33、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4、加大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35、继续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36、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37、建设农村市场体系,活跃农村消费市场。
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若干意见(合发〔2010〕13号)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若干意见(2010年5月21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和省委、省政府贯彻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1、全面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
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落实退耕还林补助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确保农民及时足额得到补助。
认真执行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
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
落实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
加强对农业补贴对象、种类、资金结算的监督检查,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严禁将补贴资金用于抵扣农民交费。
大各级财政对农户参加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力度。
鼓励各地开展“信贷+保险”试点和特色农业保险业务,并将这些保险纳入保费补贴范围。
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
4、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村。
打破区域、行业界限,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
以农业产业化为载体,有效整合产业发展资金和农村经济资源,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农村新民居建设为载体,有效整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资源,拉动农村消费、改善农村民生;以村企共建为平台,积极引导城市资本、工商资本和域外资本投向农业农村。
建立健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支农政策,引导更多的城市干部、教师、医生、科研人员和文化工作者下乡发展,支援农村。
市直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有关服务“三农”的职责,在制定计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兴办实事等方面切实向农村倾斜。
浅议基层党建工作的“八抓”刘作芳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基层各级党委特别是县乡两级党委要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抓实抓好八项工作,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基层各级党委特别是县乡两级党委要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队伍建设、抓班子建设、抓人才建设的理念,周密部署、强化领导,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切实达到让基层党员长期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目的,重点应该抓实抓好八项工作任务。
一、抓队伍,强素质。
整合各方面资源,开展党员全员培训,重点抓好党组织书记和党员创业致富工程。
一是借助全党内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全力打造“时代先锋型、鞠躬尽瘁型、胸怀大局型”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全面提高乡(镇)、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强化“三培养”,着重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较高,发展能力较强的“双强型”干部及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
二是开展“111”工程:抓典型,树标杆,如创建10个带领致富党总支,100个带领致富党支部,1000个脱贫致富党员带头人。
每年安排整村推进项目资金用于带领致富党组织的创建,整合有偿贷款作为农村和城镇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培养。
以贫困村为重点,分年度完成创建和培养任务。
将每年的创建和培养计划分配到全县各个乡镇和工青妇等组织单位,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一把手”责任制,确保创建和培养工作有力推进。
二、抓覆盖,扩渗透。
在以现有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创新设置模式,推动党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
一是结合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建立城乡功能型党支部,构建“村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工作模式。
二是大胆探索,在不断完善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设基础上,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城乡联合型基层党支部或党小组,在不断完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基础上,采取单独建立、企业联建、村企联建、下派指导员等多种方式,并通过定期回访,有效防止了边建边散、有名无实等情况的发生。
2024年新农村建立工作总结范文4篇2024年新农村建立工作总结范文4篇精选4篇〔一〕文章一:2024年新农村建立工作总结2024年,新农村建立工作获得了重要进展和成就,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4年,新农村建立工作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数字化、进步农业品质和平安、推进农业标准化等措施,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
特别是,在粮食消费、农产品深加工、绿色有机农业、农村旅游等方面获得了重要进展。
新农村建立工作通过施行产业扶贫、拓展农村金融领域、构建多元化农业经营体系等举措,要求农民从“务农”向“经营农业”转型晋级,进步农民收入和农业效益。
同时,积极推进以农村电商、互联网农业等数字产业为引领的农业转型晋级,开拓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农村建立工作通过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扶持家庭农场等措施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经济收入。
同时,加强农村文化建立,提升农民教育素质和文化程度,培养农民创新、创业和就业才能,让农民真正实现增收致富。
2024年,新农村建立工作通过施行村庄整治和农村环境治理等措施,进步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促进农村新型城镇化的加快开展。
新农村建立工作通过施行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城乡交融开展,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等举措,让农村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之地。
总之,2024年新农村建立工作成绩斐然,但还需要进一步进步农村根底设施建立、普及科学技术和施行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力度,全面推动中国农村和农村经济社会开展的进一步提升。
文章二:2024年新农村建立工作总结2024年新农村建立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详细表达,通过积极推动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建立,除贫困、保民生,让农民有更高的获得感和自豪感,让农业从传统工业转型为现代化产业。
2024年新农村建立工作特别重视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建立,包括道路、电力、电信、水利、教育、医疗等领域。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知识考试一、填空题1、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他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3、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村这个基础,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民稳定这个大局。
4、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
5、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关键环节上取得体制改革成果。
6、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7、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5亿亩耕地红线。
8、健全村民民主管理机制,深入开展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的民主选举实践,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9、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10、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现代化。
1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12、建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引导城市文化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
13、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4、实施扶贫政策,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对没有劳动力或劳动力丧失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会救助。
15、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
16、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7、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政治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政治的理论知识是最基础的。
同学们要认真做相关的试题。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政治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政治理论知识单选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 C )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确保到( C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A、2010B、2015C、2020D、20303、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要提高( C )。
A、拒腐防变的能力B、抵御风险的能力C、领导发展的能力D、应对危机的能力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 B )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A.效率与公平相统一B.共同建设、共同享有C.注重效率,兼顾公平D.各尽所能、各取所需5、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 C )到二○二○年比二○○○年翻两番。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生产总值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 A )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A.消费需求B.投资需求C.发展需求D.生产需求7、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好的一项工作就是,以( B )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有关新农村建设的国家政策一、农村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包括: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二、建设用地规定1、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可见,我国将集体建设用地分为乡镇企业用地、村民住宅用地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
2、只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才能入市,而不是所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经营性建设用地,是指以纯粹盈利为目的,进行相关建设的土地。
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包括“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由此可见,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方面,只有乡镇企业用地才符合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性质,在符合一定条件下,才能入市。
扩展资料:《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各地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开展土地登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对推进土地市场建设,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受当时条件限制,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整体滞后,有的地区登记发证率还很低,已颁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大部分只确权登记到行政村农民集体一级,没有确认到每一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这与中央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不相适应。
明晰集体土地财产权,加快推进这项工作的任务十分紧迫繁重。
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到2012年底要把全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同时加快推进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确定了依法依规、便民高效、因地制宜、急需优先和全面覆盖原则,即必须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推进;坚持将便民、利民、护民要求贯穿全过程,同时尽可能提高效率。
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拓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而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拓展市场需求,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和创造力。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拓展。
一、提升农产品品质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提升农产品的品质。
农产品以粮食、蔬菜、水果等为主,要想实现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来满足市场需求。
比如,在果蔬种植方面,引进优质品种、加强技术指导、优化管理方式,提高产品品质和产量。
二、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除了传统的农产品,农村还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如土特产、手工艺品等。
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拓宽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让其更好地走向市场。
可以通过开拓电商平台、农产品展销会、合作社等方式,打破农产品流通障碍,增加销售渠道,实现农副产品的良性循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升农民收入。
三、培育乡村旅游经济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农村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独特资源,吸引着城市居民和外地游客。
通过培育乡村旅游经济,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收入,还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政府可以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农村消费。
四、发展农村电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商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通过电商渠道,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农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去除中间环节,获得更高的利润。
同时,电商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电商的支持力度,提供培训、资金等扶持,促进农村电商的健康发展。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规模化经营、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益。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提供土地、技术、资金等支持,鼓励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的发展,推动农业进行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化发展。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0〕26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加快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活跃农村流通、拉动农村需求、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和合作制原则,联合发展、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全面构建连接城乡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参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供销合作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重要作用。
(二)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在构建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上实现新突破;建立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新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村级综合服务社,在增强农村社会化服务功能上实现新突破;加快供销合作社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基层供销合作社改造和社有企业改革,在完善为“三农”服务方式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健全供销合作社组织新机制,深化县及县以上供销合作社改革,在转变职能、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上实现新突破。
二、大力推进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三)加快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
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资供应中的主渠道作用,按照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示范的要求,整合现有农资经营网络资源,建设一批统一采购、跨地区配送的大型农资企业集团,发展连锁和集约化经营。
(四)加快发展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服务网络。
加快筹建和培育区域配送中心,开展区域配送服务。
政治理论考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C )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确保到( C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A、2010B、2015C、2020D、20303、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要提高(C )。
A、拒腐防变的能力B、抵御风险的能力C、领导发展的能力D、应对危机的能力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 B )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A.效率与公平相统一B.共同建设、共同享有C.注重效率,兼顾公平D.各尽所能、各取所需5、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 C )到二○二○年比二○○○年翻两番。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生产总值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 A )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A.消费需求B.投资需求C.发展需求D.生产需求7、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好的一项工作就是,以( B )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A.促进城乡一体化B.促进农民增收C.发展现代农业D.培养现代农民8、17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A )。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2022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通用13篇)光阴似箭,岁月无痕,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首这段不平凡的时间,有欢笑,有泪水,有成长,有不足,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
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篇1今年8月,省政协召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政会,为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建设性意见。
省政协有关参加单位、专委会、界别和政协委员围绕新农村建设进行深入调研,各抒己见,围绕新农村建设中一些趋势性问题认真研讨。
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农村改革三十多年来,经济逐步繁荣,社会不断进步,但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却比较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委员在调研中发现,除少数村镇发生了显著变化,剩余大部分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仍比较普遍。
出现这样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农村生活污染不断加剧。
持续增加的农村生活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就随意倾倒排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
二是农业面源污染不容忽视。
当前,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有效利用率仅为30%左右,绝大部分经多种途径进入空气、土壤和水体。
三是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加重,已成为农村环境恶化的重要污染源。
四是农村工矿污染问题凸显,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正向农村加速转移,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五是农村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全省仍有一千多万农村人口面临饮用水环境安全问题。
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长期累积的结果,根源在于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
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建议:1、将农村清洁工程列为省政府民生工程。
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以新农村建设和中央强力推进农村环保工作为契机,进一步重视抓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将农村清洁工程纳入各级政府民生工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应坚持规划先行,研究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08年重点工作责任单位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2.21•【字号】豫政办[2008]22号•【施行日期】2008.0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08年重点工作责任单位的通知(豫政办〔2008〕22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李成玉省长代表省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现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08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请各责任单位抓紧制订实施意见,认真组织落实。
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增强责任意识,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
具体落实情况请于3月30日、6月30日、9月30日、12月30日分四次向省政府报告。
一、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
加快实施新一轮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性企业发展规划,加大政府资金引导性投入,完善动态管理和激励机制,突出抓好654个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680亿元。
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战略重组,积极开展行业内企业兼并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形成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由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省政府国资委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2.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竞争力。
支持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超硬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着力实施装备加工制造、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三大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抓好许继集团大功率电子、洛阳中硅公司多晶硅等重大项目建设。
推动优势行业技术改造,重点抓好伊川电力集团高精度铝板带箔、安钢集团冷轧薄板、洛阳石化公司聚丙烯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向精品化、品牌化和高加工度方向发展。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9.10•【字号】琼府[2012]53号•【施行日期】2012.09.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琼府〔2012〕53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加快推进全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为主线,大力推进组织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加快构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新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努力使供销合作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发展热带现代农业、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
(三)总体目标。
用3至5年的时间,在农资、日用品、农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供销合作社传统主业领域打造20家为农服务省级龙头企业;在“新网工程”、“农综”项目、旅游休闲度假、地产业开发等方面投资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发展涉农行业协会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供销系统示范社500家,建设为农服务终端网点8000个,基本形成覆盖全省19个市县、全部乡镇和50%以上行政村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二、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一)创新供销合作社管理体制。
全省各级供销合作社要认真履行指导、协调、监督和教育培训职能。
省供销合作联社要加强对全省供销合作事业总体发展战略的规划,加强对市县供销合作社的分类指导,配合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全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工作指导,凝聚更多社会资源参与为农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大变化——身边的新农村过去的农村,贫穷、落后,底矮的茅草屋、泥泞的小路、漏雨的砖瓦房都是农村的代名词。
30年前,当拖拉机第一次驶入农村时,农民群众还十分好奇。
而现如今,传统的耕作方式正逐渐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所代替,许多农民已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买拖拉机或汽车,已不再稀奇。
而现在在城里,购买轿车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在宽阔的道路上,‚大众‛‚尼桑‛等品牌家用轿车正自由地疾驰,体现出了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公民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30年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城市居民更是从以前的平房转变成现在的小高层,复式住宅,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换上了高档的家庭电器了。
试想30年前的夏季,人们只能靠摇着蒲扇来解暑,如今也被空调所替代了。
3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
如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
30年前,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
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发展。
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上网冲浪、旅游远足、运动健身等这些过去属于富人的娱乐项目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大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