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等三校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576.00 KB
- 文档页数:9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文科综合试卷一、单项选择题。
1. 西周初年进行了分封,分封制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西周的政权,下列不属于分封的对象的是A. 王族B. 功臣C. 古代帝王的后代D. 诸侯的妻子【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主要有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AB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诸侯的妻子不是分封的对象,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2. 秦朝实行了三公九卿制的中央官制,其中,太尉的职权是A. 执掌群臣奏章B. 下达皇帝诏令C. 负责管理全国军务D.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答案】C【解析】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丞相之下设治粟内史等诸卿,即九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故选C,排除ABD。
3. 隋唐时,普通人家的子弟可以通过考试而做官,这主要是得益于下列哪种制度?A. 科举制度B. 九品中正制C. 察举制D. 世官世禄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隋唐实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打破了隋唐以前门阀把持上层官僚的局面,扩大了管理的来源,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故A正确;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汉朝实行察举制,秦朝以前实行世官世禄制,B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隋唐时,普通人家的子弟可以通过考试而做官”,结合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的知识解答即可。
4. 下列关于雅典民主制的评价,正确的是A. 属于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的近现代民主B. 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C. 一直促进了雅典社会的繁荣与稳定D. 与美国的三权分立完全一致【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是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人、妇女、奴隶没有民主权利,C正确,A错误;雅典民主适应了小国寡民的城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必然会被社会淘汰,C错误;美国的民主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D错误。
2019年秋期末联考高一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历史上,一个家族累世同居被朝廷旌表,称之“义门”。
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其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足足延续了十五世。
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 世袭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2. 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
这主要说明分封制()A.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 确立了一套等级制度D. 促进了民族的交融3.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 奠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B. 开始实行郡县制C. 确立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制度D. 确立了皇帝制度4.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时期统治者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 废分封,置郡县B. 设立三公九卿制C. 确立三省六部制D. 实行科举制5.清代光绪时期的荒灾救助集前代之大成,近乎完备周密。
但据《申报》记载,1906年湖南发生水灾,江西安义县等地出现禁止米谷出省救济湖南事件。
几年后,湖南邻省发生水灾,湖南巡抚也下令限制省内粮食流入邻省灾区。
这反映了( )A. 灾荒造成省际矛盾逐渐激化B. 地方政府赈灾能力的下降C. 吏治腐败破坏荒灾救助机制D. 封建朝廷的权威面临挑战6.《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
”实质上是( )A.否定公民民主政治 B.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 C.肯定国家制衡机制 D.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7.《十二铜表法》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
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科综合命题学校:深圳中学1.周代法律规定士以下的人犯死罪处死刑时,要暴尸于闹市,贵族犯死罪时,则秘密处决。
王族犯罪用刑时不得使用使其丧失生殖能力的刑罚。
这反映了当时A. 法律限制贵族特权B. 法外特权的普遍化C. 宗法伦理的法律化D. 量刑定罪随意性大【答案】C【解析】【详解】题意主要反映了周代不同等级的犯人的死刑处置方式,没有体现法律对贵族特权的限制,更没有涉及到法外特权的内容,故排除A、B项;等级不同的死罪犯人死刑的处置方式不同,反映了宗法伦理的法律化,故选C项;题意只反映了死刑的处置,没有说明量刑定罪的随意性,故排除D项。
2.下表为“东汉、西晋政府户数、口数统计表”,据此可推知A. 西晋时期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得到加强B. 从东汉到魏晋土地集中现象十分突出C. 战乱死伤是魏晋户口统计下降的主因D. 东汉后期自耕农经济得到持续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表格内容反映了东汉到西晋人口数目出现大幅度下降,并不能体现西晋时期对地方控制力的强弱,也没有说明人口下降的原因,故排除A、C项;人口的大量减少势必造成土地的集中,所以可以说明从东汉到魏晋土地集中现象比较突出,故选B项;人口数目的下降与自耕农经济的是否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D项。
3.在宁夏发现的印制于西夏后期(南宋时期)的一本佛经残本有以下特点:字体歪斜、有个别字排倒;印出的字一半轻、一半重,墨色浓淡不均;有隔行线的痕迹。
另一本佛经上有西夏文刻款“选字出力者”等语。
据此可确证的是A. 西夏已经出现活字印刷术B. 活字印刷术在西夏得到普及C. 佛经的雕版印刷始于宋代D. 西夏的印刷技术落后于宋朝【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字体歪斜、有个别字排倒;印出的字一半轻、一半重,墨色浓淡不均;有隔行线的痕迹”可以推断应该是活字印刷,所以说明西夏应该已经出现了活字印刷术,但不能说明活字印刷术得到普及,故选A项,故排除B项;唐代就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品,故排除C项;题意并不能反映西夏的印刷技术落后于宋朝,故排除D项。
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24. 周代法律规定士以下的人犯死罪处死刑时,要暴尸于闹市,贵族犯死罪时,则秘密处决。
王族犯罪用刑时不得使用使其丧失生殖能力的刑罚。
这反映了当时A. 法律限制贵族特权B. 法外特权的普遍化C. 宗法伦理的法律化D. 量刑定罪随意性大25. 下表为“东汉、西晋政府户数、口数统计表”,据此可推知东汉157年西晋280年下降比例户数10677960 2459840 77%口数56486856 16163863 71.4%A. 西晋时期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得到加强B. 从东汉到魏晋土地集中现象十分突出C. 战乱死伤是魏晋户口统计下降的主因D. 东汉后期自耕农经济得到持续的发展26. 在宁夏发现的印制于西夏后期(南宋时期)的一本佛经残本有以下特点:字体歪斜、有个别字排倒;印出的字一半轻、一半重,墨色浓淡不均;有隔行线的痕迹。
另一本佛经上有西夏文刻款“选字出力者”等语。
据此可确证的是A. 西夏已经出现活字印刷术B. 活字印刷术在西夏得到普及C. 佛经的雕版印刷始于宋代D. 西夏的印刷技术落后于宋朝27. 传统科举落第文士,大多做教书先生或回家种地。
到了明朝又多新的出路,比如可以给官员做师爷,给商人做参谋,甚至还可以去戏班子写戏。
据此可知明代A.商品经济繁荣 B.戏曲备受士人推崇C.科举制度衰落 D.社会等级秩序混乱28.1853年太平天国正式开科取士,规定:“人人都可考,凡应试者皆及第”,考试内容为拜上帝教的教义,考试还打造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
据此判断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A.实现了男女平等的主张 B.向民众普及了天主教教义C.争取到士人的广泛支持 D.表达了对封建正统的反叛29.1935年,蒋介石提出将川滇黔为中华民国复兴的根据地,把四川作为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
后来国民政府确立了以西南地区为新建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开始将沿海工业迁至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等三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历史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1-40题,共60分,第Ⅱ卷为41-42题,共40分。
全卷共计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本卷共计6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西周时期,用于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矛盾的制度是A.分封制 B.井田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2.史书中记载“封建亲戚, 以蕃屏周”所反映的是A.封建制度的建立 B.实行分封制 C.行省制的实行 D.推行郡县制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A.制定各种律例 B.实行郡县制度 C.强化中央机构 D.建立各地宗庙4.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体现了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5.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
”下列文献、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班固《汉书·董仲舒传》)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杜佑《通典·选举典》)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6.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担任雅典首席执政官的最高行政职务。
有一次在放逐投票的时候,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他在陶片代写上“阿里斯提德”的姓名投入票柜。
阿里斯提德问这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他;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该故事不能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 )A. 直接性B. 盲目性C. 随意性D. 公正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甚至还不认识他、实在听烦了却要放逐他”等字眼均是表明雅典民主政治的盲目性、随意性而不是公正性,当然雅典民主政治也不具备广泛性,因为是少数人的民主,但是材料并没反映这个特性,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性2.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 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B. 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C. 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D. 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答案】D【解析】“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说明罗马法统治了帝国的基础,故D正确;皇帝是帝国统治者,故A错误;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极度的混乱与实际不符,因此B项错误;罗马帝国是屋大维建立,不是罗马法官,故C错误。
3. 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得成果将要功亏一篑。
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
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 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B. 完善王位继承制度C. 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D.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2019-2020学年广东省联考联盟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国语•鲁语上》“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是以上能征下,下无奸慝。
”“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王国维《殷商制度论》方藩篱,夏殷以来的故国,方之蔑矣。
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
列尊贡重,周之《左传高祖本纪》制也。
”A.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B.分封制促进了东方诸侯国的社会发展C.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D.分封制加强了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2.(2分)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
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
这些规定,旨在()A.强化君主专制B.规范官吏从政C.树立法律权威D.加强中央集权3.(2分)唐代文学家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消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他旨在说明,秦朝被“族”是由于()A.六国后代发动叛乱B.秦朝自身暴虐无道C.秦朝推行分封制度D.秦朝建立皇帝制度4.(2分)表太宗时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尚书省(左右仆射)高宗时西台(右相)东台(左相)中台(左右匡政)玄宗开元初年紫微省(紫微令)黄门省(黄门监)尚书省(左右丞相)上表为唐前期官制表,对其解读准确的是()A.三省制只存在于唐太宗时期B.中书省、尚书省长官方为宰相C.行政权力逐渐向尚书省集中D.中枢权力体制整体相对稳定5.(2分)公元874年,朝鲜人崔致远参加唐朝科举考试,一举及第。
佳讯传至新罗庆州,崔氏家族举族同庆。
崔氏“举族同庆”源于崔志远借科举考试可以()A.进入国子监学习B.长期在中国居住C.入仕做官光宗耀祖D.学习唐朝先进制度6.(2分)唐代御史若进言莅事不当,会被杖责;明代开始实行廷杖制度;而宋朝则无此类事情发生,号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考生注意: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在非答题区位置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1. 下列对于美国三权分立理解不正确的是A. 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形成三权鼎立之势B. 每个部门都能通过某种方式牵制其他部门,以防止其中任何一个部门滥用权力C. 总统的权力力量最大,受到的制约和限制最小D. 基本原则是分权与制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美国的政体模式是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来构建的,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之间彼此制衡而又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能,尽管总统为权力的中心,但并不能说明总统的权力最大,凌驾于国会和最高法院之上或受到较小的约束,故C项表述错误,与美国史实不符。
考点: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点评:此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
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是美国政治中最突出的两点,成为美国政体的象征,它来源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并严格照此执行,成为继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后有一个有开创性的政体。
2. 禹对中国政治文明的贡献主要是A. 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行之有效的制度B. 开创了王位世袭制C. 推行禅让制D. 发明了甲骨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是在秦朝;C是在原始社会后期;D是在商朝时期;禹建立夏朝,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因此选B.考点:王位世袭制点评: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传袭制度.据说尧年老时,经民主推举和自己长期考察,确认舜才德出众,将首领位置让给舜;舜老时,如法炮制,传位于禹.禅让制实际上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选举首领制度.后被禹的儿子夏启破坏,代之以家天下的世袭制.3. 翻开美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九位美国总统曾在美国众议院被提案弹劾。
其中包括泰勒、强森、克里弗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每小题2分,共60分)1.“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后世称为《大学》的“八条目”,强调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这种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层次扩展的关系源头是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王位世袭制2.网上书店这样介绍易中天的《帝国的终结》一书: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
对上述说法理解正确的是A.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B.秦朝创立的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制度C.隋朝开始形成科举制,宋朝出现八股取士D.明成祖废除丞相,设立内阁3.“……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界,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书卷气的民族,甚至目不识丁者也知‘敬惜字纸’,普遍有一种对于文字、文献的崇拜。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科举制度的推行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学东渐的影响4.《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互为表里。
”据此判断,元代行省A.掌地方军政大权,且不受中央节制B.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关的双重性C.否定了秦汉以来的郡县制D.延续了北宋以来“强干弱枝”的行政管理体系5.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六部所掌主要是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6.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7.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
广东深圳南山区2019高三上年末考试-历史历史部分本卷须知1.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两部分,共15页。
两卷共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在密封线内填写清楚;不得在密封线外暴露考生信息。
3.做第一卷选择题时,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它答案标号。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2.《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13.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官僚)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
就传统官僚专制社会所具有的社会流动程度而言,中国可以说是人类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具阶层开放性结构的社会。
”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的主要因素是A、卖官鬻爵B、土地自由买卖C、科举取士D.农民起义改朝换代14.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
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
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
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C、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D、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15.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临时约法》特别规定A、实行责任内阁制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实行总统制D、实行君主立宪制16.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愧树下老鸦窝。
”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京津冀鲁豫及江淮地区广为传唱,妇孺皆知,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寻根文化。
影响“寻根文化”的主要因素是A. 神话传说B. 世袭现念C. 地理位置D. 宗法制度【答案】D【解析】宗法制度注重血缘关系,而“寻根文化”也是受血缘关系的影响,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寻根文化”和神话传说、世袭现念均毫无关联,所以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寻根文化”也不涉及地理位置这个因素,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 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
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A. 事权的过分分制B. 科举制的完善C. 中央集权的加强D. 皇权专制削弱【答案】A【解析】“无效率”是由于官员过多,事权的过分分制而导致的,而不是科举制的完善、中央集权的加强的因素,皇权专制是加强的而非削弱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事权的过分分制往往会导致行政效率过低。
3. 《明史》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殷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A. 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 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C. 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事D. 大学士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答案】C【解析】大学士的确是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事的,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明太祖时期尚未正式设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朝没有丞相,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大学士一直未正式统率六部百司,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精选】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三校联考试题(含解析)练习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 个人观念的淡漠D. 专制王权的强大【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说明人重视家族观念的思想,由此可知是受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故B项正确;AD项材料体现不出来,材料只是说的人的姓和名的组合与西方不同;C项与材料意思相反。
2. 吕思勉先生把古代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和“郡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 西周B. 秦朝C. 西汉D. 宋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部落时代”指的是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时期;“封建时代”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封邦建国、封建诸侯时期;“郡时代”指的是秦以后的高度的中央集权时代。
故选A。
BCD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两个历史概念。
“封建制度”是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的。
“封建制度”这一提法是近代史学家提出的。
“封邦建国”是指分封制,是“封邦建国”的简称,是一种政治制度。
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3. 观察下图的报纸,与其命名直接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制D. 行省制【答案】A【解析】据材料“齐鲁”、“三晋”、“燕赵”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下诸侯国名称,故A项正确。
宗法制并未体现诸侯国名称,故B项排除。
(ks5u首发)广东深圳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年末试题历史历史1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13、“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假设云外。
闾里儿童,连宵嬉戏。
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材料描绘的是A、汉代长安B、隋代洛阳C、唐都长安D、北宋东京14、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
”他评价的是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C、李贽的《焚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15、晚清世界历史教育教科书《万国历史》,有意删减或修改了原著中的某些词句,如将“以固人民之自由及平等之权利”删掉、将“法兰西革命”改为“法兰西变乱”、“革命时代”改为“旧学改革时代”等。
晚晴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促使更多的人了解世界B、压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宣传救亡图存爱国理念D、探索西方国家富强奥秘16、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国民相互在对方国家享有居住、旅行、经商、租赁土地、文化教育、宗教等各方面同等的权利;在进出口贸易中享有平等的税率;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
以下对该条约性质的判断,最恰当的是A、是不平等条约,因为奉行强权政治的美国不会履行条约义务B、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规定了中美两国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C、是不平等条约,因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落后于美国D、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反映了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17、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
三校联考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高一历史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1-40题,共60分,第Ⅱ卷为41-42题,共40分。
全卷共计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本卷共计6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西周时期,用于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矛盾的制度是A.分封制 B.井田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2.史书中记载“封建亲戚, 以蕃屏周”所反映的是A.封建制度的建立 B.实行分封制 C.行省制的实行 D.推行郡县制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A.制定各种律例 B.实行郡县制度 C.强化中央机构 D.建立各地宗庙4.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体现了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5.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
”下列文献、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班固《汉书·董仲舒传》)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杜佑《通典·选举典》)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6.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7.“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A.重用亲信 B.频换丞相 C.分化事权 D.废除宰相8.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9.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贯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10.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1.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激化了社会矛盾C.打破了世袭特权 D.推进了民主政治进程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分析罗马对外扩张的历史时指出:“罗马人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待意大利半岛上的其他民族非常宽容。
”这里的“宽容”指的是A. 罗马颁布了万民法B. 罗马人允许各民族实行独立自治C. 罗马人废除了奴隶制D. 罗马人放弃了用武力扩张的手段13.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新的开拓者。
关于罗马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的起点B.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C.万民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纠纷D.罗马法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14.右图是为纪念历史上一部重要文献颁布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
这部重要文献A.表明国王失去一切权力B.标志着资产阶级议会政治的确立C.使英国成为制度完备的法制社会D.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建立15.2010年5月11日晚,英国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宣布组成联合政府,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任首相,他上台执政的经历依序应该是①见女王,获得授权②党内竞选③领导保守党参加议会下院选举,获得多数议席④正式出任首相A.②→①→④→③ B.②→③→①→④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16.“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A.文艺复兴 B.光荣革命C.第一次工业革命 D.1832年议会改革17.“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A.美国不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府B.政府权力不能受到任何力量的控制C.美国应建立开明君主制D.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18.1787年9月17日,美国实现了由“头脑听从四肢指挥”向“四肢听从头脑指挥”的转变。
对此,以下正确的理解有①美国由邦联制走向联邦制②体现了中央集权原则③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④“四肢”指美国的州政府,“头脑”指美国的联邦政府⑤“四肢”指联邦政府,“头脑”指美国总统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D.③④⑤19.英国和美国都是近代较早确立代议制的国家,关于两个国家最高行政首脑的说法相同点是A.都由选举产生 B.都对议会负责C.都可以解散议会 D.任期都是四年一届,连任不超过两届20.下面是19世纪80年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填写的内容分别是A.首相、选举、任期制 B.皇帝、选举、任期制C.首相、选举、终身制 D.皇帝、选举、终身制21.下列有关英法美德四国近代民主体制确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代议制在四国均得以确立 B.均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C.内阁均对议会负责 D.均以法律形式予以保障22.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23.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内容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五处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4.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冲击了“夷夏”观念,形成了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C.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D.中国的历史进程由此发生了重大转变25.“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 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从下图所示的废墟中, 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图片内容见证了A.近代中国主权的完全沦丧 B.英法联军的暴行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26.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其主要依据应是A.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B.《资政新篇》的实施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D.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27.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想的是A.《海国图志》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资政新编》 D.《天朝田亩制度》2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
”文中省略掉的“……”应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29.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规定是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30.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到,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所经历的第一次巨大变化。
这巨大变化是指A.民族工业发展 B.社会生活变迁 C.政治制度变革 D.文化思想进步31.据《孙中山全集》第3–11卷统计,孙中山在1914年至1925年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的认识达166处,其中1914~1919年就达58次,这一时期他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不可能认识到的是A.失败源于未发动工农群众 B.民主革命不能依靠军阀C.革命组织的涣散后患无穷 D.人民民主意识必须增强32.20世纪上半期上海某店贴过这样一副对联:“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卖国,鹿獐螬”。
这幅对联所反映历史事件的最主要作用是A.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实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转折33.1924年国共第一次实现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那么这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A.中共“三大”的召开 B.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 D.北伐的开始34.“打倒列强,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这首歌诞生于下列哪一时期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35.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③第一次独立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④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6.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37.下图为解放战争时某一阶段战争形势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B.人民解放军从内线打到外线,在外线大量歼敌C.战略决战,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D.横渡长江,进军全国3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具体体现在①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②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③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残余势力④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39.某历史学习小组为探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查阅了大量资料,其中符合这一主题的资料有①工业革命的影响②空想社会主义理论③《共产党宣言》④俄国十月革命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③④40.“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