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章媒体与新媒体概述第一节媒体的释义一、媒体、媒介和传媒194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战后公共图书馆的准则》一书中首先出现了“媒体”这一术语,现在已成为各种传播工具的总称。
媒体在英文中表述为Media,广义的媒体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任何物质工具。
如:计算机、光盘、网络、电影、电视、无线电广播、录音、录像、图片、幻灯片、投影片和印刷材料等都属于媒体。
在这个意义上讲,媒体也称媒介。
媒体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首先与政治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894年2月7日,马克思在科隆法庭就《新莱茵报》的审制法案发言时,强调无产阶级报纸的功能是“喉舌”。
这样,在全球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中,媒体成为一个政治单元,成为宣传的组织,媒体的功能被界定为生产社会共识和凝聚普遍意志精神产品的工具。
这种功能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中国仍然被强调。
媒体概念的综合性还在于它是文化产品传播的主要形式,是地域文化表达的文化实体,是一种生产和传播信息内容的经济单位。
从这个角度讲,媒体也是采集、生产、销售(传播)信息和知识产品的工商业组织。
“媒介”是指以图文声像等符号来负载、扩大、延伸、传递信息的物质实体。
它是连接传输与接受双方的中介物,包括书写媒介、印刷媒介、广播媒介、影视媒介和网络媒介,如传统的书籍、报刊、广播、电影,以及现代的电视、网络等。
所以,媒介主要指向的是信息传播的物理形态。
“媒体”还包括“媒介组织”的概念,是指依托书籍、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介,把图文声像的信息进行有效组合、传播和营运,并对其拥有完整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机构,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影厂、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等。
或者简略地说,“指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单位或机构”。
媒体一词有两层含义:第一种指具备承载信息功能的物质实体,是传递信息使用的工具。
第二种主要指向的是信息传播的单位组织,也就是传媒机构。
“传媒”,具有两种含义。
第一章 新媒体概论1、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2、新媒体的技术依托:○1数字技术( 新媒体的核心技术) ○2计算机网络技术 ○3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阶段)。
3、新媒体的特征:○1数字化:最显著特征 ○2交互性:本质特征 ○3非线性传播:重要特征 ○4即时性与共享性打破时空界限 ○5个性化信息服务 ○6虚拟信息传播 ○7多媒体传播推动媒介融。
4、web1.0的概念:互联网“内容为王”的阶段称为Web1.0阶段,本质是聚合和搜索,用户主要通过互联网浏览器获取信息,依然是单向的传播模式。
5、web1.0的主要特征:○1web1.0基本采用的是技术创新主导模式 ○2web1.0的盈利都基于巨大的点击流量 ○3web1.0的发展出现了向综合门户合流现象 ○4web1.0形成了主营与兼营结合的明晰产业结构 ○5web1.0不以html 为言,动态网站已经广泛应用 6、web1.0与新媒体的发展:○1web1.0为新媒体提供了良好的受众平台 ○2web1.0为新媒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7、web2.0的概念: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
此阶段互动应用成为主流,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8、web2.0的主要特征:○1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制造 ○2web2.0更加注重交互性 ○3符合web 标准的网站设计 ○4web2.0网站与web1.0没有绝对的界限 ○5web2.0的核心不是技术而在于指导思想。
第二章 新兴媒体(一)网络媒体1、网络媒体的概念:网络媒体也称第四媒体,是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多媒体交互式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上,建立的提供各种新闻与信息服务的相对独立的站点。
新媒体概论梗概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一、名词解释1、创新扩散理论模型:是由美国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提出的,他认为创新是一种被个人或其他采用单位视为新颖的观念、实践或事物;创新扩散是指一种基本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观感受到的关于某个新语音的信息被传播。
通过一个社会构建过程,某创新的意义逐渐显现。
2、“知沟”理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3、拟态环境:它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
最早由李普曼在1922年出版的《舆论学》中提出。
4、议程设置:它的基本思想最初来自李普曼的《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5、六度分隔理论:即六度空间理论、小世界现象、小世界效应,该理论假设世界上所有互不相识的人只需要很少中间人就能建立起联系,它最早由斯坦利·米尔格兰姆教授提出。
6、边界效应:该理论最早由桑德拉·佩特罗尼奥提出,他指出,所谓“边界”指的是在思想和感情上是否愿意和他人分享的界限,或者可以理解为私密性和非私密性事务之间的界限。
7、角色冲突:是指个人担当的社会角色包含矛盾的角色期待时出现的问题,他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创用。
其基本类型:(1) 同一角色内部的冲突;(2) 个人同时充当的多个角色间的冲突;(3)个人为自己规定的角色与他人要其充当的角色之间的冲突8、“沉默的螺旋”理论:这一理论最早由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提出,它是指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新媒体概论技术说:技术视角出发,参考这本书《新媒体:传播、技术、研究》行为说:新媒体引发的传播行为和实践角度:用户收获:对信息进行再加工或传播组织说:我们可以共同参与信息和知识的生产,精神内核三合一:我们给予的新媒体定义:不同于传统大众媒体的包含特定技术、实践和社会组织的信息与传播系统。
1.技术层面:以数字网络技术为基础,重组或融合了多种不同的传播技术,时单一媒体转化成为全媒体。
2.实践层面:新媒体是一对多的、单向大众传播模式,变为点对点的多向网络传播模式。
传播活动的主体也由消极的受众变为主动积极的行动者。
3.社会组织层面:新媒体改变了工业时代自上而下传播模式,形成了互相依存的网状结构。
新媒体特征:1.数字化:整合为包容一切的传播平台2.多媒体:得益于数字技术,全部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
报纸时代更多是文字图片的感受。
3.互动性:区别于传统媒体最大的特征。
传统的由专业机构一对多的传播,而网络是互动式传播。
4.网络化:每个用户和个体都是网络中的节点。
每个人都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网中。
5.个人化:意味着针对每个人的特点、爱好,进行私人定制。
雅虎、谷歌等定制服务,微信、微博的订阅号。
每个人的诉求日渐突出。
新媒体的形式:四个维度探讨新媒体进入新空间1.虚拟空间:举例:second life社区,选择自己参与其中的形象,中国的三维网游等都是以虚拟身份参与其中。
2.镜像世界:新媒体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也在重建我们的现实世界。
谷歌推出的地图,二维地图进化到三维地图,逼真的三维地图让人更方便。
多维世界,思想世界都在其中。
以镜像世界进行虚拟体验。
3.生活记录:每天的分享记录。
文字、图片、视频等,个人信息的记录仪器(智能穿戴设备),手环等。
4.增强现实:华西都市报中国最早引入增强现实技术。
谷歌眼镜,实时交互。
加强对真实世界的认知。
新媒体的内容:1.新闻:融合新闻2.娱乐:互动的表现。
玩家与玩家,人机互动也越来越高频,运动游戏等。
新媒体概论1 媒体的分类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影视书籍电影2 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3 新媒体——数字化新媒体主要包括互联网站(如新浪网)手机媒体(如空中传媒)数字电视(如SiTV)机航媒体(如美航传媒)户外液晶(如分众传媒)移动电视(如北广传媒)电子报刊(如Xplus)等等。
4 新媒体概念包含以下要素:□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5 新媒体发展的原因技术与市场发育,手机增值业务的横向发展党政重视支持,媒体领域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和资金新媒体发展,智能制造计划互联网+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6关于数字化新媒体新媒体中有一种从技术角度来看的说法:数字化新媒体,它是技术革命带来的产物。
每一次传播技术的变革所带来产物数字化新媒体当下的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数字新媒体新兴技术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新引擎7信息的分类人类能感知的外界信息可按其媒体划分成几类:8 信息的数字化人类本来是生活在一个物理的、模拟的现实中。
数字化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更好地享有各种信息服务,从而实现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从技术上而言,数字化的信息比模拟信息在存储、处理、检索、传播和利用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9 如何看媒体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以三种形态存在:物质材料或物质实体物质和能量的波动信号符号载体“媒体”、“介质”与“符号”、术语的关系“信号”“信号”和“符号”都是媒体的基本形态。
新媒体概论:1、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2、新媒体的主要特征: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3、大众传媒把不在场的东西呈现给受众,打破了交流“在场的有限性”。
既然面对的是一种“不在场”,人们只有借助媒介来了解信息和理解意义,面对面的直接经验被一种中介化或媒介化了的间接经验所取代。
构成媒介环境的主体主要有媒介事件和媒介人物。
在媒介环境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现实:第一种是现实的客观现实,指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实世界。
第二种现实是媒介现实,指媒介所呈现出的文件情景。
第三种现实是受众现实,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得的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媒介现实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对于传播者而言,媒介现实是传播主体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它反映了传播者的主观现实。
另一方面,对于受众而言,传播中经过符号化的媒介现实,大都是他们无法亲身感知的现实世界的他人经验,是相对于受众主体的客观现实。
4、新媒体改变媒介生态①新媒体打破传统媒体霸权 ②发行量、收听收视率变化③经营收入变化④受众结构变化⑤阅读习惯变化(从经典阅读到浅阅读)⑥报纸“消亡论”、“寒冬论”与“春天论”⑦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生共荣5、公共领域公共领域存在的构成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由私人组成的公众。
他们具有独立人格,能够在理性基础上就普遍利益问题展开辩论;②拥有自由交流、充分沟通的媒介。
因为媒介是信息的载体,决定着信息的流量。
单向的非沟通媒体将导致信息的匮乏和意义的缺失,在此基础上私人的“独立”与“理性”也就失去了意义;③能够就普遍利益问题自由辩论、充分交流,进行理性批判达成共识,形成公共舆论。
问: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公共领域。
新媒体概论新媒体是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和数字通信技术等新型技术手段来传播信息和交流的媒介形式。
它与传统媒体相比,运用了更多的数字技术和通信网络,具有与时俱进、互动性强的特点。
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传播思想和进行社交交流的方式。
新媒体的出现源于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它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许多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利润受到了严重挑战。
新媒体的出现让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取到丰富的信息,而且还能实现院线交互。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平台与他人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分享,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
同时,新媒体还为用户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新媒体也对传统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传统媒体在数字化时代更需要转变经营模式,加强内容的创新和品质的提升,增强互动性和用户参与度,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同时,新媒体的出现也使人们更关注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传统媒体需要加强信任度的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和信息。
新媒体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仅涵盖了传统媒体的内容形态,如新闻、广告、电影、音乐、游戏等,还涵盖了新的媒体形态,如社交媒体、移动应用、虚拟现实等。
新媒体的崛起也给传媒领域带来了新的职业和就业机会,例如网络编辑、社交媒体管理员、电子商务专员等。
然而,新媒体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信息的泛滥和传播速度的加快,使人们容易受到虚假信息、谣言和不良内容的影响。
此外,新媒体的高度互动性和信息共享,也使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面临着更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筛选和管理,确保新媒体环境的健康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新媒体在信息时代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也为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应对挑战,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提升信息的质量和传播的效果,推动新媒体在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媒体概论填空:10(10)辨析题:5 名词解释:4 简答题:4 (适当展开)论述:2(完全展开)①新媒体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
②联合国新闻委员会1998年5月举行的年会正式提出把互联网看做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③手机在在20世纪末开始被定义为“第五媒体”。
④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严格的说,新媒体应该成为数字化媒体。
⑤如何理解新媒体?(新媒体的构成要素)(5个)1、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
2、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
3、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
4、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
5、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⑥新媒体发展的原因?(3个) P91、技术与市场发育。
2、资本市场准备。
3、党政重视支持。
⑦判断题。
传统媒体传播是“点对面”的单向线性传播,而网络传播是交互式传播。
⑧互联网新媒体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各种新媒体形式,包括各种网站,博客、播客、维客,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网络报刊等。
手机新媒体是以手机为接收终端的媒体形式,包括手机短信,手机报,手机电视等。
⑨博客实现了多重的传播效果,横跨了人内传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三种类型。
⑩亚当.科利被称为“播客之父”。
11 网络广播是指采用IP协议,通过互联网、以计算机为终端的音频传播业务。
12 电台的分类:A.政府网络电台 B.商业网络电台C.个人网络电台13 网络报纸的发展阶段:(1)电子版阶段。
即网上所有的内容都是纸质报纸的翻版。
(2)超链接阶段。
即通过网面上具有特定颜色的超链接,使读者随时通过连接从这一网站跳到另一网站,以寻求所需信息,同时,在各网络报纸的网站上还开辟BBS、邮件列表等服务,共手中在网上发布信息。
技术说:技术视角出发,参考这本书《新媒体:传播、技术、研究》行为说:新媒体引发的传播行为和实践角度:用户收获:对信息进行再加工或传播组织说:我们可以共同参与信息和知识的生产,精神内核三合一:我们给予的新媒体定义:不同于传统大众媒体的包含特定技术、实践和社会组织的信息与传播系统。
1.技术层面:以数字网络技术为基础,重组或融合了多种不同的传播技术,时单一媒体转化成为全媒体。
2.实践层面:新媒体是一对多的、单向大众传播模式,变为点对点的多向网络传播模式。
传播活动的主体也由消极的受众变为主动积极的行动者。
3.社会组织层面:新媒体改变了工业时代自上而下传播模式,形成了互相依存的网状结构。
新媒体特征:1.数字化:整合为包容一切的传播平台2.多媒体:得益于数字技术,全部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
报纸时代更多是文字图片的感受。
3.互动性:区别于传统媒体最大的特征。
传统的由专业机构一对多的传播,而网络是互动式传播。
4.网络化:每个用户和个体都是网络中的节点。
每个人都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网中。
5.个人化:意味着针对每个人的特点、爱好,进行私人定制。
雅虎、谷歌等定制服务,微信、微博的订阅号。
每个人的诉求日渐突出。
新媒体的形式:四个维度探讨新媒体进入新空间1.虚拟空间:举例:secondlife社区,选择自己参与其中的形象,中国的三维网游等都是以虚拟身份参与其中。
2.镜像世界:新媒体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也在重建我们的现实世界。
谷歌推出的地图,二维地图进化到三维地图,逼真的三维地图让人更方便。
多维世界,思想世界都在其中。
以镜像世界进行虚拟体验。
3.生活记录:每天的分享记录。
文字、图片、视频等,个人信息的记录仪器(智能穿戴设备),手环等。
4.增强现实:华西都市报中国最早引入增强现实技术。
谷歌眼镜,实时交互。
加强对真实世界的认知。
新媒体的内容:1.新闻:融合新闻2.娱乐:互动的表现。
玩家与玩家,人机互动也越来越高频,运动游戏等。
3.社交:用户生产内容,得益于社交媒体,关系的交往,延伸,强化,UGC。
新媒体概论第一单元新媒体理论基础第一章新媒体导论第一节新媒体的基本问题1.“新媒体”一词源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的一份商品开发计划(1967)。
2.3.4.5.6.7.8.第二节9.超文本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二章第一节1.2.3.议程设置功能议程设置功能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那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4.网络与传统媒体进议程设置的区别?P30①网络议程设置具有“非强制性”②网络中传播者的多元和难以控制限制了议程设置的效果5.分析新媒体带来的社会控制的弱化?P31第二节新媒体研究理论模型7.创新扩散理论模型P37创新扩散理论创新扩散理论是美国学者罗杰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产品的理论,侧重于大众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8.创新扩散的过程:①获知:接触创新并略知其如何运作②说服:有关创新的态度形成③决定:确定采用或拒绝一项创新活动④实施:投入创新运用⑤确认:强化或撤回关于创新的决定9.技术接纳模型P39-P4010.计划行为理论模型P41第三章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第一节1.接近权者巴隆。
2.①②③3.4.第二节第三节5.6.7.第四章新媒体的类型第一节网络人际传播1.网络人际传播的形式:在互联网上,人和人的互动通过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形式进行。
第二节网络群体传播与网络组织传播2.网络群体传播网络群体传播是临时松散的非正式群体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活动,如BBS、同学录等。
3.网络组织传播网络组织传播是指正式组织内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传播活动,如企业内部局域网。
4.社交网站社交网站英文缩写为SNS,起源与美国,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在互联网领域SNS有三层含义:Social Network Service、Social Network Software和Social Network Site。
新媒体概论第一章新媒体概论第一章引言新媒体概论的目的是探讨和研究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以引言的形式介绍新媒体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一、新媒体的定义与特点新媒体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媒体形式。
它以数字化、网络化、互动性、多媒体等特点脱颖而出。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数字化:新媒体中的信息以数字的形式存储和传输,可以进行无损复制和快速传播。
2.网络化:新媒体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地域和时间限制。
3.互动性:新媒体鼓励用户参与和互动,实现了信息的双向流动。
4.多媒体:新媒体融合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表达形式,使信息更加生动、多样。
二、新媒体的发展历程新媒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1.Web1.0时代:这个阶段的新媒体主要是静态的网页和信息的展示,用户的参与程度较低。
2.Web2.0时代:这个阶段的新媒体开始强调用户的参与和互动,如社交媒体、博客、维基百科等。
3.Web3.0时代:这个阶段的新媒体更加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用户需求的精准匹配。
三、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新媒体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获取:新媒体使得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和及时,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新闻网站等平台获取各种信息。
2.交流与互动:新媒体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扩大了社会联系和社交圈子。
3.传媒格局变革: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冲击,使传统媒体不得不转型和创新。
4.政治参与:新媒体为公众提供了表达意见和参与政治的渠道,使政治更加透明和民主化。
四、新媒体对经济的影响新媒体的发展对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变革:新媒体的兴起推动了传统产业向数字化和网络化转型,促进了新一轮的产业变革。
《新媒体概论》(第二版)读书笔记
《新媒体概论》新媒体概论/宫承波主编. —2版.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9.10
什么是新媒体?关于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40年前。
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高尔德马克(P.Goldmark)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EVR)商品的计划书,他在计划书中将“电子录像”称作“New Media”,“新媒体”概念由此诞生。
美国《连载》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美国新媒体研究专家凡·克劳斯贝(Vin Crosbie)认为,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则认为,所谓新传媒,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
它除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
互联网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提供和发布者。
包括数字化、互联网、发布平台、编辑制作系统、信息集成界面、传播通道和接受终端等要素的网络媒体,已经不仅仅属于大众媒体的范畴,而是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合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方式,以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功能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把“数字化”和“互动性”作为新媒体的主要标准。
首先,“新媒体”是一个时间性概念。
在媒介发展史上,每一次媒介技术的变革和物质形态的诞生。
其次,“新媒体”是一个技术性概念。
当下的新媒体指的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科技而产生的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系列新的工具或手段,其种类可谓丰富多彩,目前受到关注的不下几十种,其中有的属于新的媒体形式,有的则属于新的硬件、新的媒体软件或新的信息服务方式。
从传播学视角看,它们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可以称作新兴媒体,是新媒体的典型形态,以改变传播形态为主要诉求点,强调体验和互动,内容生产日趋分散化和个性化。
另一类则可以称作新型媒体,包括户外新媒体、楼宇电视和车载移动电视等。
它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依托新技术衍生而来的,其传播形态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但是信息质量获得提高,传播范围更广,达到了以前无法覆盖的区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新媒体”概念作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
广义上的“新媒体”可以作如下界定: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主主要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包括“新兴媒体”,也包括“新型媒体”;而狭义上的“新媒体”则专指“新兴媒体”。
中国是全球性互联网热潮的践行者。
早在1987年,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就建成了我国第一个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1987年9月14日,钱天白教授向世界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1991年10月,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中国提出了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
1994年4月20日,中国于国际互联网相联的网络信道开通,首次加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国开始踏上互联网的征程。
互联网真正开始向社会大众推广始于1995年之后,并且据统计,国内互联
网用户数在1996年底达到10万。
1997年,我国开始引入门户网站的概念,互联网成为一种趋独立的新媒体。
总之,在1994年到1998年的互联网萌芽探路阶段,互联网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影响不断增强,中国的网络媒体逐渐成型。
从1999年到2000年上半年,受全球互联网高热亢奋的影响,国内互联网空间异常活跃,各类网站开始兴起,中文网站建设和网民数量呈现指数增长,新闻网站成为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
1999年至2000年上半年,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大跃进的阶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个人的计算机运行安全,而且组织乃至国家的信息运行安全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影响网络信息安全的行为通常有以下五种:计算机病毒传播、网络黑客与红客的入侵、网络技术殖民主义、利用网络盗取国家机密和利用网络从事恐怖活动。
在网络中,信息污染主要包括两种:一是恶意传播有害信息,主要是指黄、赌、毒等信息,尤其以色情信息为主;二是修改健康信息,包括故意增加无用信息和有益删减有用信息,从而使健康信息难以辨认甚至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