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课》-教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4 KB
- 文档页数:1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能够认识数字和数量的关系,能够对1~10的数字进行简单的认知和排序。
2.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数学加减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唱歌等多种形式,培养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数字和数量的关系2.1~10数字的认知和排序3.简单的数学加减法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新知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不同物品,例如黑板、桌椅、学生等,分别问学生有多少个黑板、桌椅、学生等,引导学生认识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第二步:1~10数字的认知和排序在引入新知后,教师会主动向学生展示1~10数字的卡片,让学生辨认,并进行简单的排序练习。
第三步:数学加法的引入与拓展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方式引入数学加法,例如让学生进行口算游戏,或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第四步:数学减法的引入与拓展在学生掌握了数学加法后,教师可以通过相似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减法,并调整难度,让学生逐渐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掌握能力。
第五步:巩固练习如同许多科目的掌握一样,数学的学习也需要长期的巩固。
而在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和游戏,帮助他们巩固所学内容,并激励他们对数学的进一步掌握。
第六步:总结和回顾在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复习所学内容。
这样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对数学的关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产生更深入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2.帮助学生学习1~10数字的认知和排序。
3.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加减法。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掌握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2.如何引导学生认知和排列1~10数字。
3.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加减法。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在课程中进行提问和随堂测试,以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通过游戏或其他方式进行小组活动,以检查学生掌握了数学加减法。
了,这辆车能不能从桥下通过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你同桌说一说〔1〕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2〕一起数一数,桥下、小汽车各有几块积木?〔3〕桥下的高度你们想到了,宽度够不够啊?怎么知道够的?〔4〕看一看到底能不能通过?〔课件演示〕通过了吗?〔5〕怎么做才能让汽车从桥下通过呢?你们可真聪明!6、机灵狗向前走,发现小牛在低头吃草,小牛发现问题了,它看见地上有两棵树的影子,让你们猜一猜哪棵树高?你们同意吗?师:通过你们的帮助,机灵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它开心地对你们说“谢谢大家!〞〔四〕拓展延伸,快乐应用过渡语:〔出示课件〕机灵狗平安到家了,我们来轻松一下,玩一个“猜一猜〞的小游戏,这三根木头谁最长?师:记住你的结论,现在要揭开谜底了,刚刚都有谁猜对了?为什么有的同学猜错了呢?找一找原因?小结:判断高矮、长短的时候,不能只看一头来判断,还要看另一头是不是对齐的。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我们学习了比拟长短的方法,同时一定要注意一端对齐,才能正确的比拟出结果。
如果不能直接比拟,可以利用参照物来比拟。
五、教学板书下课啦高矮长短六、教学反思因为本课比拟贴合学生的实际,同时创设了很多让学生操作的情境,学生兴趣较高,学习起来也较容易,同时在经历比高矮、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来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1分数乘法(一)工程内容1.口算。
7×5=42÷7=13+13=2.萌萌过生日了,她请来9个小朋友和她一起庆祝,她和小伙伴想每人都吃19的蛋糕,妈妈买的1个蛋糕够分吗个占整张纸条的15,3个占整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分析与解答:1个占整张纸条的15,也就是把整张纸条平均分成5份,做3个这样的,用画图的方法就可以看出需要用整张纸条的35。
用加法计算为( ),用乘法计算为( ),也就是求( )个( )的和是多少。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 )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 )加数的( )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 )变成了分数。
课堂实录: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下课啦》一、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导学生们进入课堂。
故事讲述了小明和小红在下课时间一起玩耍,但他们不知道下课时间已经过去了。
教师提问学生们:“你们知道下课时间是什么时候吗?”学生们积极回答,教师借此机会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下课啦》。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下课啦”的概念。
教师出示一幅学校课堂的场景,然后将图片翻转,展示下课后的场景。
同时,教师还可以拿出一些实物,如玩具、书本等,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下课后的活动。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间活动的时间顺序。
教师出示一张学校课程表,让学生们找出课间活动的时间,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找到课间活动的时间,并将其按照顺序排列。
3. 教师讲解如何计算课间活动的时间。
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们了解如何计算课间活动的时间。
例如,第一节课下课时间为10:00,第二节课上课时间为10:30,那么课间活动的时间为30分钟。
4. 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间活动的重要性。
学生们通过讨论,能够认识到课间活动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安排课间活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下列课间活动的时间:第一节课下课时间为10:00,第二节课上课时间为10:30;第三节课下课时间为11:15,第四节课上课时间为11:45。
学生们通过计算,能够得出课间活动的时间。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课间活动的时间计算方法以及合理安排课间活动的重要性。
教师提问学生们:“你们知道下课时间是什么时候吗?下课后的活动应该如何安排呢?”学生们积极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教师布置一些有关“下课啦”的作业,让学生们课后自主完成。
例如,计算自己学校的课间活动时间,并合理安排课间活动。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案及板书设计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案及板书设计下课啦总课时第11课时教学内容:下课啦(比高矮、长短),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懂得比较垂直(水平)摆放的物体长度叫高矮(长短),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爱(有长有短)。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探索操作,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与长短。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高矮、长短的概念教学难点, 高矮、长短的比较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几根长短不同的尺子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出示几组高矮不同的物体的图片,引导:他们一样高吗?为什么?2、你是怎么知道到的?二、探索新知1、出示刚才的例子,随意标出高矮,有学生判断对错,并说一说为什么?(1)、你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高矮吗?以你身边熟悉的物体为例,探究出方法来。
(2)、汇报交流(3)、强调:比两个认的高矮时,一定要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不能踮脚跟。
2、那么,要是需要给学生甲乙丙丁四人比高矮,又该用什么方法呢?请同学们认真讨论,并进行实际论证。
(1)学生汇报后给予肯定,并选择最佳方案。
(2)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估计、猜测,然后回答。
(3)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学生分组活动,经历有猜测动手验证的过程,探究比较物体、人之间谁高谁矮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进行认真的实验操作,总结出比较多个人高矮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刚才总结出的比高矮的的方法来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吗?学生猜测并讨论。
拿出学具(两根绳子)比一比,并说一说怎样比他们的长度。
学生活动,比绳长,并总结方法。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强调:一定要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并拉直,在比另一端。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p21“练一练”第1 、2、3、4题课堂总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下课啦比高矮长短课后反思:。
4《下课》-教学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下课的时候要好好休息,课间活动要守秩序,玩安全有益的游戏。
2、学会说“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游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1、看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可一项一项看,一项一项说活动内容。
)
再看看他们是怎么玩的?(大家一起玩,守秩序,团结友爱。
)
2、学说话。
“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游戏。
”
下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哪些游戏?
3、说说我们下课时是怎样做的,表扬好的同学。
二、课中操。
我学老鹰飞飞,
我学马儿跑跑,
我学鱼儿游游,
我学青蛙跳跳。
我在可爱的学校,
快乐得像只小鸟。
这首儿歌可配上动作,作为课中操。
三、行为指导。
1、听老师说下课后做些什么。
(1)下课以后,准备好下课要用的课本、文具。
(2)要大小便的小朋友上厕所。
(3)休息一会儿,做安全有益的游戏。
(4)上课铃响,马上进教室坐好,等老师来上课。
2、进行上述事项的行为操练。
下课的各项常规,要结合班主任工作,经常检查,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4《下课》。
《下课啦》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减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减法的意义,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减法运算,能够正确计算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
2.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减法运算。
2.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分组合作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让学生回忆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加法吗?加法有什么意义?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下课啦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数学信息。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同学在干什么?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数字,让学生尝试用减法解决问题。
三、探究活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每组选择一个数字,用减法计算出答案。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各组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练习巩固(5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点评。
五、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减法吗?你们觉得减法有什么用处?六、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质量和书写规范。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减法运算。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减法的意义。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下课十分钟》1. 教学目标:a. 帮助学生了解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c.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
d.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社交技巧:学生将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互动交流学习不同社交技巧。
b. 团队合作:学生将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c. 观察力和注意力:学生将观察教室中的物品,并回答相关问题。
d. 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学生将分组制定任务完成计划,并展示在课堂上。
e. 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将分组解决在教室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 教学准备:a. 教室中的一些物品,例如书、笔、椅子等。
b. 分组卡片和任务卡片。
c. 活动规则和任务要求的说明。
4. 教学过程:步骤一:介绍活动目的和规则(5分钟)a. 向学生解释活动目的,即通过活动加强学生的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b. 解释活动的规则和要求,例如每个小组有十分钟的时间来发挥创造力和解决问题。
步骤二:学生分组(5分钟)a. 将学生分成4-5个小组,每组人数大约相等。
b. 分发分组卡片,让学生按卡片上的指示分组。
步骤三:角色扮演和社交技巧练习(10分钟)a. 每个小组根据任务卡片上的指示,选择一个角色扮演。
b. 学生在给定的十分钟内扮演角色,并与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交流。
c. 每个小组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其他小组的行为和言辞,并记录下来。
步骤四:观察力和注意力练习(10分钟)a. 在十分钟之外的时间,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特定物品。
b. 在给定的时间内,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这些物品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回答。
步骤五: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展示(10分钟)a.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任务和角色,制定一个合作完成任务的计划。
b. 每个小组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成果和经验。
步骤六: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练习(10分钟)a. 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尝试解决问题。
下课啦——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引言“下课啦!”这三个字,总是能让学生们兴奋不已。
而在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中,数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科目,同时也是一个让很多学生感到很困难的科目。
为了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增加兴趣,让老师教学更加生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在教学设计上下了很大功夫,本文就此进行详细介绍。
二、教材内容1.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主要围绕着“数的认识和初步计数”的目标展开。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比较、数的排序、图形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和多步骤问题的解决等方面的内容。
2.制定详细课程标准针对教学目的和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制定了详细的课程标准,旨在帮助老师更好地掌握每个知识点的教学难度以及对应的授课时间。
同时在课程标准中也定义了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规则和操作方法等,为老师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标准。
三、教学方法1.知识结构的渐进性按照课程标准的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会从简到难,逐步提高难度,让学生在感知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逐渐养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因素,创新组织了各种教学活动,包括板书教学、游戏式教学、手工体验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体验式的教学在教学中,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尤为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和探究数学知识,了解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通过数字图形的呈现以及相关的手工制作等全方位方法,引导孩子思考数学知识理论,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教学评估采用了“问题在解决中产生”、“问题在解决中加深”、“问题在解决中落实”等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检测和评估方式,以确保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检验。
幼儿园中班礼仪教案《下课啦》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了解下课可以做的事情,养成良好的习惯。
2. 引导幼儿爱护桌椅等公共物品。
3. 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热爱的情感。
集体或小组教学。
☆活动准备
教材和配套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图片展示法,问题启发法,操作练习法。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观看教学课件。
教师带领幼儿观看教学课件,引出课题,请幼儿自由地说一说观看到了什么。
2.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进行行为判断。
教师引导幼儿将书翻到第 10 页,带领幼儿逐个观察图片。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吗?他们谁做得正确,谁做得错误
呢?我们要向哪位小朋友学习?平时,我们是怎样做的呢?
3. 带领幼儿进行情景表演。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情景表演,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游戏。
请小朋友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听到下课铃声一响,我们就集体走出教室,老师会给做得正确的小朋友一个小笑脸粘贴。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随着儿歌一起转圈吧。
(引导幼儿倾听
儿歌,巩固对儿歌的了解)
4. 带领幼儿做教材中的“礼仪游戏”。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看看书中的两幅图,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把不一样的地方圈
起来。
☆活动延伸
在家中,幼儿和爸爸妈妈进行角色表演,家长模仿一些行为,请幼儿进行判断。
大班数学课活动教案《下课十分钟》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游戏,培养合作与团队精神。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本次活动主要涉及数学相关的游戏,包括计算速度比赛、数学拼图等。
教学步骤:1. 活动前准备:a. 准备10道简单的数学练习题。
b. 准备数学拼图游戏。
2. 活动介绍:a. 通过简单的活动介绍,告诉学生今天的课程内容是关于数学的游戏活动。
b. 引导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和规则。
3. 活动一:计算速度比赛a.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
b. 每位代表手持一张练习题卡片,教师宣布开始后,代表们迅速计算并报出答案。
c. 最先答对的代表所在小组得一分,进行多轮比赛,分数最高的小组获胜。
4. 活动二:数学拼图a.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份数学拼图。
b. 学生们合作完成拼图,拼图完成后,团队成员进行数学题目解答。
c. 每组成员答题后,教师出示答案并给予解释。
d. 奖励完成拼图和答题最快的小组。
5. 活动总结:a. 教师总结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并强调参与的重要性。
b.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数学思维。
6. 课后作业:a. 布置适当的数学作业,巩固课上内容。
教学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与团队精神等。
2. 对学生在活动中的答题速度和准确度进行评判。
3.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教学延伸:1. 可以在学生课余时间组织数学相关的棋类比赛,如五子棋、象棋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策略能力。
2. 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增加更多的游戏元素,如数学趣味竞赛、数学谜题破解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下课十分钟》教育目标1.培养幼儿对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2.培养幼儿承担责任的能力;3.促进幼儿意识到集体利益的重要性。
教育方法1.游戏体验法: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明确任务完成的重要性。
2.观察法: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给出实时反馈和建议,促进幼儿的思考和调整。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与幼儿互动,介绍“下课十分钟”的活动。
让幼儿知道在下课前的十分钟中,他们需要做些什么。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活动内容,教师可以提问“我们在班级中的时间是怎样分配的?”,并向幼儿阐述班级时间的分配规则及为何要规定时间。
第二步:规则说明为了让活动达到预期效果,主持人需要制定规则,并向幼儿宣布规则。
•活动时间为学期内每天最后十分钟;•活动内容包括:倒水、擦黑板、切纸、垃圾清理、浇花等;•活动任务由主持人随机抽取,并在黑板上记下完成任务的幼儿名字;•带有任务的幼儿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未完成的需在下一天继续完成,若连续两天未完成任务,将扣除班级口袋中的一颗珠子(班内口袋中的珠子代表班级的荣誉,每扣除一颗,班级的荣誉感慢慢丧失);•所有幼儿需在规定时间内平静、有序地完成个人任务。
第三步:活动实施让所有幼儿按照自己选中的任务进行实施,确保整个环境能够保持安静有序,每个孩子的行为符合要求,不影响其他孩子在此时间内的活动。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不停的观察幼儿的表现,给出适当的反馈和建议,并传递鼓励和支持的信息。
第四步:验收结果在活动结束后,主持人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并在黑板上公布结果。
教师根据客观情况,为孩子们评定相应的反馈:优秀、良好、普通、需要改进等。
评定结果被班级内所有人共同见证,有助于培养幼儿对自我表现的认同感。
第五步:学习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活动,让幼儿提出活动中碰到的问题,声称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以及如何做得更好。
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所得到的经验,让孩子们了解这个社会活动对个人与班级的关系产生的影响。
小学数学教案下课啦
教学内容:加减法练习
教学目标:
1. 能够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数学练习册;
2. 小黑板和粉笔;
3. 讲评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5分钟)
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
二、新知讲解(15分钟)
1. 通过小黑板,讲解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分别从个位数、十位数进行计算。
2. 给学生演示一些例题,并让学生跟着一起做。
三、练习(20分钟)
1. 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一些加减法题目,监督学生的答题过程。
2. 检查学生的答案,并及时纠正错误。
四、讲评(10分钟)
1. 选取几道题目进行讲评,让学生自我检测答题情况。
2. 对学生在答题中出现的常见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题目,并在下节课交上。
教学结束,同学们收拾好书包,整理好课桌,可以安静离开教室。
下课啦,大家加油!。
《下课十分钟》教案《下课十分钟》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小学生下课10分钟适合做的事情。
2、模拟小学生下课10分钟的活动,尝试合理安排课间10分钟。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已参观过小学下课的前期经验;幼儿自备书包,小学学习用品若干;书籍、棋类、玩具和时钟等。
活动过程:一、回忆交流,引出话题1、讨论:小学生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课与课之间可以休息几分钟?2、观看时间:知道时钟的长针走2大格,就是10分钟。
二、下课 10分钟该做什么1、在下课10分钟里,可以做哪些事情?2、哪些事可做可不做?哪些事必须做好?(幼儿根据操作材料选择)3、教师按幼儿的讨论总结:(1)必须做,如喝水、上厕所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本等。
(2)可选择做,如看图书、下棋、聊天、到操场上去转一圈等。
4、儿歌小结三、模拟小学生下课活动1、模拟下课,规定10分钟休息。
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安排活动。
3、按上课铃声准时回到座位上。
四、交流1、教师检查幼儿是否准备好课本和文具。
2、介绍自己在课间10分钟所做的事情,说说这样安排的理由。
总结:课间10分钟是很有限的,必须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和必要的休息,这样的10分钟才会过得有意义。
活动反思:课间十分钟活动是小学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然而幼儿园的孩子对此却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时有意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从幼儿的参观经验谈起,避免了说教。
这样的讨论交流既是参观活动的延伸,又能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幼儿理解课间十分钟的内涵。
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录像短片有重点地引导幼儿观察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安排。
观看后.教师有意识地提供机会与条件鼓励幼儿交流讨论.再与小学生互动,并及时小结。
这样的设计使幼儿主动地提出“为什么要有课问十分钟。
怎样安排课间十分钟才是合理的”等问题,并积极商讨解决的方法,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下课啦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减法进
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内容: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步骤:
1. 准备阶段:引导学生回顾加法运算的知识,然后提出减法运算是从一个较大的数中减去
一个较小的数的操作。
2. 导入新知识:通过实际的生活例子引出减法运算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和作用。
3. 授课内容:讲解减法的基本方法,包括竖式减法和横式减法,让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规则。
4. 练习环节:让学生进行减法运算的练习,包括口算和书写竖式横式减法题目。
5.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提高减法运算的能力。
6. 总结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回顾重点知识,确保学生掌握了减法运算的基本
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减法运算,同时也能培养他们
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四级舞蹈下课仪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四级舞蹈下课仪式的意义和重要性。
2.掌握四级舞蹈下课仪式的基本动作和步骤。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四级舞蹈下课仪式的基本动作和步骤。
2.学生团队合作和自我表现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四级舞蹈下课仪式的意义和重要性。
2.如何引导学生在表现中展现个性。
四、教学准备。
1.音乐播放设备。
2.教室或舞蹈室。
3.教学道具,彩带、鲜花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四级舞蹈下课仪式的意义和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展现自己的个性。
2.学习基本动作和步骤(15分钟)。
教师向学生示范四级舞蹈下课仪式的基本动作和步骤,并让学生跟随练习。
3.分组练习(20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行编排四级舞蹈下课仪式,并进行练习。
4.整合表演(30分钟)。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摩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5.总结(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强调四级舞蹈下课仪式的意义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技能。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四级舞蹈下课仪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自我表现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对于个性表现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
同时,也需要更多地鼓励学生,让他们在表演中展现自己的特点和风采。
《下课》互动教学设计教案。
一、预习环节老师将在课前准备好一段有关《下课》的视频,并上传至教育平台。
在课前,学生需要收看这段视频,并简单了解一下视频的内容。
二、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中,老师将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演示,简单介绍关于《下课》的相关知识,如课间休息注意事项等。
三、教学环节在教学环节中,老师将与学生一起进行互动活动。
老师会在课堂上播放一张图片,让学生对图片进行描述,并说出他们对这张图片的感受和想法。
接着,老师会引导学生一起进行讨论,讨论导致学生上课不专心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在讨论中,老师会引导学生思考,并从中提取出一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解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接下来,老师会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发放绘画纸和颜色笔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绘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进行绘画创作,同时老师在旁边进行辅导和指导。
四、巩固环节在巩固环节中,老师会收集学生们的绘画作品,并进行展示和点评。
老师通过点评学生的作品,表扬他们的好作品,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向学生提出一些建议,帮助学生进行演进和提高。
五、总结环节在总结环节中,老师会对本次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听课和注意力的集中。
同时,老师还会对下一次课堂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下一次的学习中。
六、作业环节在作业环节中,老师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教室卫生和注意事项的小议论文。
同时,老师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言表达规范,并积极思考和整理自己的思路。
七、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将使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画笔绘画、班级讨论、展示点评等手段,能够呈现更多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八、教学目标和效果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课间休息的重要性,掌握注意力和集中精神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礼仪下课了教案【篇一:排队礼仪教案】一、导入师:同学们,新的一周又开始了,当大家背着书包高高兴兴的走进学校时,细心的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校园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呢?生:发现了,地上啊,多了很多很多的线。
(ppt出示图片)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是啊,这些线就是为我们礼仪集训周做准备的。
那么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啊,就来学习学习生活中的排队礼仪(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新朋友吧!大家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二、新知讲授师:今天,这几位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大家想先叫谁出场呢?生:斑马线师:(拿出卡片)大家好,我叫斑马线,我是不是和斑马长的很像呢?但是,我可不是动物,我是一位小小引导员呢!在校园里,我负责引导小朋友们安全的通过走廊,所以我一般出现的楼梯口的附近,比如这里、这里、这里(ppt出示三张图片);在校园外,我负责引导行人安全的过马路,你可以随意的踩我,我不怕疼,但是我不能接受你在我身上跑来跑去。
记住哦,在我身上别跑!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斑马线了吗?那我想问问你们,斑马线最不喜欢什么?生:不喜欢在他身上跑!师:对了,真棒!接下来,你们还想认识谁呢?生:菱形师:好,现在我们就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闪亮登场!师:小朋友们好,刚才我听到大家叫我菱形,哈哈,这可不是我的名字哦!我的名字叫人行横道预告标线。
我是小小提示员,当你靠近我的时候,我会轻轻的提醒你,前方有人行横道,应该慢慢的走,不要推不要挤!如果我兄弟斑马线上有其他小朋友的话,你们应该停下来等候,等那些小朋友通过后,你们再走!小朋友们,你们记住了吗?生:记住了!师:谁来说一说,你记住了什么?生:1、我记住了他叫人行横道预告标线2、我记住了看见他要慢慢的走师:说得真好,接下来,我们一起请出下一位新朋友。
师:嗨,我是单黄实线妹妹,我怕疼也怕羞,所以你别踩我,也别从我身上跨过去哦!恩,是的是的,小朋友们,要是你们想转弯或者掉头就从我身上踩过去吧,我不怕疼!对了我忘记自我介绍了,我叫单黄虚线,是她哥哥,嘿嘿!师:同学们,四位新朋友我们刚刚都一一认识了,现在我们再来一起重温一下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吧!师:斑马线生:不喜欢我们在他身上跑师:人行横道预告线生:看见他要慢性,遇到前方有人横过走廊需让行师:单黄实线生:不能踩不能跨师:单黄虚线生:可以转弯或者掉头师:小朋友真是太棒了,为了奖励大家,就给大家看电视吧!师:是啊,为什么现在的人都不懂排队,不懂方便别人了呢?现在我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说一说,在校内校外我们应该在哪些地方需要排队呢?生:??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也根据大家刚刚说的整理了一下,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下面的这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排队礼仪吧!1、自动成行排队师:自动成行就是不管你在哪里,只要在走路,遇见了我们学校的同学就必须主动的跟在他的后面排着队走,在走的过程中可以一起唱歌背诗,但不允许追逐打闹。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下课十分钟》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用数字表示时间;2.培养幼儿规律生活的好习惯;3.训练幼儿观察、记忆、想象和表达的能力;4.鼓励幼儿主动思考和参与。
教学重点1.让孩子初步了解时间的概念;2.通过观察时间流逝的变化,感受时间的存在;3.引导幼儿正确运用词汇表达时间。
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2.视频教学法;3.实物教学法。
教学准备1.视频器材;2.教案;3.实物:钟表。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问答,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2.利用视频资料引导幼儿观察时间的流逝,明确时间的概念。
主体(20分钟)1.带领幼儿观察钟表,指出钟表由两根针构成,通过位置变化来表示时间;2.教师表演示范,让幼儿互动操作,感受时间的流逝;3.轮流挑选幼儿,指导他们正确读出当前时间。
实践(10分钟)1.让幼儿立即停止玩耍,回忆刚才进行的活动,告诉他们现在已经到了下课的时间;2.引导幼儿关注词汇,让他们尽可能地使用准确的时间词汇,例如“现在是13点30分”、“明天早上7点去上学”等等;3.引导幼儿自觉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准备下课。
课后(5分钟)1.回顾今天的活动,让幼儿自评本次活动的表现和收获;2.总结今天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幼儿自觉整改。
教学效果及评估1.通过教学,幼儿初步掌握了时间的概念,能够通过钟表读出时间;2.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培养了规律生活的好习惯;3.通过实践操作,幼儿锤炼了观察、记忆、想象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4.教师能够通过课后评估来了解幼儿对本次活动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教学体会本次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应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针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幼儿园下课专属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的音乐天赋;2. 培养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和音乐节奏感;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如音符、节拍等;2. 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让他们在音乐中展现自己;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幼儿正确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2. 如何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展现自己的音乐才华。
四、教学准备:1. 音乐教学用具,音乐播放器、音乐CD、乐器等;2. 教学道具,音符卡片、节拍器等;3. 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保持安静。
五、教学过程:1. 初步导入(5分钟)。
老师播放欢快的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随意舞动,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快乐。
2. 学习音符(10分钟)。
老师向幼儿介绍音符的基本知识,比如音符的图案代表了不同的音调,让幼儿认识音符,并用简单的语言解释音符的作用。
3. 节奏游戏(15分钟)。
老师带领幼儿进行节奏游戏,比如“打击乐器跟随节奏敲打”、“模仿老师的节奏动作”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4. 合作表演(20分钟)。
老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简单的歌曲,学习歌曲的歌词和节奏,然后进行合作表演,让幼儿在表演中展现自己的音乐才华。
5. 放松活动(10分钟)。
老师播放柔和的音乐,让幼儿闭上眼睛,放松身心,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和放松。
六、教学总结(5分钟)。
老师对今天的音乐教学进行总结,鼓励幼儿在家中多听音乐,多唱歌,培养自己的音乐兴趣。
七、作业布置:让幼儿在家里找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学习歌曲的歌词和节奏,并在下节课时进行表演。
八、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音乐教学,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很大,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但也发现一些幼儿在合作表演时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合作意识的培养。
通过这样一节下课专属音乐教案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音乐天赋,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幼儿在音乐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下课十分钟》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教师招聘试讲教案1. 引言1.1 介绍活动背景与目的《下课十分钟》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校园生活的规则和秩序,培养他们在短时间内自我管理和自主活动的能力。
此活动背景设定在孩子们即将步入小学生活,通过模拟小学课间十分钟的场景,帮助他们提前适应新的校园环境。
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孩子们的时间观念、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活动,希望孩子们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课间十分钟的意义,知道这段时间可以用来休息、整理书本或进行简短的游戏。
2.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懂得尊重他人,不干扰他人休息或学习。
3.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3 教学方法与策略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次活动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小学课间十分钟的情境,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
2.分组合作法: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课间活动计划,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观察评价法:观察孩子们在模拟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自我管理方法。
4.示范引导法: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2. 教学内容2.1 活动主题介绍《下课十分钟》是一个针对幼儿园大班的社会活动。
通过此活动,孩子们能够体验到校园生活的乐趣,学习如何在课间十分钟合理安排时间,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交技能。
活动将围绕课间活动的重要性、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以及同伴间的互动等方面展开。
2.2 教学资源与材料本次活动所需的教学资源与材料包括:•时间管理图表•课间活动图片•故事书《小兔子的一天》•角色扮演道具•画笔、彩纸、剪刀等美工材料2.3 教学过程2.3.1 活动导入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小兔子的一天》导入活动,引导孩子们关注小兔子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课间活动的兴趣。
1、知道下课的时候要好好休息,课间活动要守秩序,玩安全有益的游戏。
2、学会说“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游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1、看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可一项一项看,一项一项说活动内容。
)
再看看他们是怎么玩的?(大家一起玩,守秩序,团结友爱。
)
2、学说话。
“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游戏。
”
下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哪些游戏?
3、说说我们下课时是怎样做的,表扬好的同学。
二、课中操。
我学老鹰飞飞,
我学马儿跑跑,
我学鱼儿游游,
我学青蛙跳跳。
我在可爱的学校,
快乐得像只小鸟。
这首儿歌可配上动作,作为课中操。
三、行为指导。
1、听老师说下课后做些什么。
(1)下课以后,准备好下课要用的课本、文具。
(2)要大小便的小朋友上厕所。
(3)休息一会儿,做安全有益的游戏。
(4)上课铃响,马上进教室坐好,等老师来上课。
2、进行上述事项的行为操练。
下课的各项常规,要结合班主任工作,经常检查,表扬做得好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