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
- 格式:ppt
- 大小:172.00 KB
- 文档页数:7
2002年4月电力系统微型计算机继电保护1.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继电保护装置称为微型机继电保护装置。
2.交流电流交换器输出量的幅值与输入模拟电流量的幅值成正比。
3.脉冲传递函数定义为:在零初始条件下,离散系统输出响应的Z变换与输入信号的Z变换之比值4.当离散系统特征方程的根,都位于Z平面的单位圆之外时,离散系统不稳定。
5.在一个控制系统中,只要有一处或几处的信号是离散信号时,这样的控制系统称为离散_控制系统。
6.反映电力系统输电设备运行状态的模拟电气量主要有两种:来自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信号。
7.在一个采样周期内,依次对每一个模拟输入信号进行采样的采样方式称为顺序采样。
8.脉冲传递函数分子多项式为零的根,称为脉冲传递函数的零点。
9.从某一信号中,提取出有用频率成份信号的过程,称为滤波。
10.合理配置数字滤波器脉冲传递函数的零点,能够滤除输入信号中不需要的频率成份。
11.合理配置数字滤波器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能够提取输入信号中需要的频率成份信号。
12.数字滤波器脉冲传递函数的零点z i在脉冲传递函数表达式中以因子1-Z i Z-1的形式出现。
13.如果设计样本的频率特性频谱的最大截止频率为fmax,则要求对设计样本的单位冲激响应h(t)进行采样时,采样频率要求大于2fmax。
14.为了提高微型机继电保护装置的抗干扰能力,在开关量输入电路中采取的隔离技术是光电隔离。
15.利用正弦函数的三个_瞬时采样值的乘积来计算正弦函数的幅值和相位的算法称为三点采样值乘积算法。
16.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微型机距离保护的软件程序工作在自检循环并每隔一个采样周期中断一次,进行数据采集。
17.微型机距离保护的软件程序主要有三个模块—初始化及自检循环程序、采样中断子程序和故障处理程序。
18.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相电流瞬时采值差的突变量起动元件△I bc等于零。
19.电力系统在非全相运行时,一旦发生故障,则健全相电流差起动元件起动。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第二版课程设计一、选题背景电力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电气设备和线路,而这些设备和线路都需要得到可靠的保护,以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因此,电力系统保护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保护的可靠性和高效性,需要采用对保护装置进行继电保护。
在电力系统中,微机继电保护是一种保护技术,它是在传统继电保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灵活的功能和更完善的通讯能力。
为了在工程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微机继电保护技术,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因此,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第二版课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设计内容2.1 课程设计目标通过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第二版课程设计,使学生:1.熟悉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2.掌握微机继电保护的主要原理和技术特点;3.学会应用微机继电保护技术来设计实际电力系统保护方案;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电力系统保护问题的能力。
2.2 课程设计具体内容本次课程设计将涉及以下内容:1.微机继电保护技术概述;2.微机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3.微机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4.微机继电保护的设备接线和调试方法;5.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组成和通信原理;6.微机继电保护的应用案例分析;7.微机继电保护实验设计和仿真。
2.3 课程设计方案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电力系统保护方案,并基于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对其进行综合设计。
具体方案需包括以下内容:1.保护原理和方案选取;2.微机继电保护方案实现;3.保护系统调试和测试;4.系统运行效果评估。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保护方案的类型、系统电气拓扑、保护功能、保护参数等设计要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设计。
同时,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将设计结果进行实验验证,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三、课程设计要求1.熟读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相关技术文献,并有一定的电气基础;2.结合实际情况,组织系统保护方案设计和仿真实验;3.撰写并提交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其中应包括设计方案、实验过程、测试结果、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4.设计报告需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文字规范、排版清晰、结论合理;5.课程设计评分标准包括:课程设计报告完整度、设计方案合理性、设计实验的规范性和完整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结论合理性。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原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原理是基于监测电力系统中的电流、电压等参数,一旦这些参数超过了设定的阈值,继电保护设备就会发出信号,触发断路器等设备进行动作,以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继电保护设备通常由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等传感器、测量单元、比较单元、逻辑单元以及执行单元等组成。
其中,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负责将电力系统中的电流和电压信号转化为测量信号,传送给测量单元进行处理。
测量单元将测量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与事先设定的保护阈值进行比较。
比较单元负责对比测量信号和阈值的大小关系,当测量信号超过设定阈值时,比较单元会发出触发信号。
逻辑单元接收触发信号,并根据预设的保护逻辑进行判断,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保护动作。
最后,执行单元接收逻辑单元的指令,通过操纵断路器等设备进行相应的动作。
继电保护设备的阈值设置是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和设备的额定参数进行调整的。
不同的电力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等,具有不同的保护要求,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设置保护阈值。
阈值的设置需要综合考虑设备的稳定工作范围、起动过电流、过负荷电流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继电保护系统的关键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电力系统中的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通过使用互感器转化电路参数为可测量的信号,再经过测量、比较和逻辑判断等步骤,
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对电力系统的保护。
这种原理能够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实验二 输电线路的电流微机保护实验(微机电流速断保护灵敏度检查实验)一、 实验目的1.学习电力系统中微机型电流保护整定值的调整方法。
2.研究电力系统中运行方式变化对保护的影响。
3.了解电磁式保护与微机型保护的区别。
二、 接线方式及微机保护相关事项试验台一次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
实验原理接线图如图2所示。
A相负载B相负载C相负载图2实验原理接线图PT 测量 A 、B 相接交流电压表,以显示发电厂电压;做A 、B 两相短路时,电流表要接到A 相或B 相;微机的显示画面:画面切换——用于选择微机的显示画面。
微机的显示画面由正常运行画面、故障显示画面、整定值浏览和整定值修改画面组成,每按压一次“画面切换”按键,装置显示画面就切换到下一种画面的开始页,画面切换是循环进行的。
信号复位 —— 用于装置保护动作之后对出口继电器和信号指示灯进行复位操作。
主机复位 —— 用于对装置主板CPU 进行复位操作。
微机保护装置故障显示项目图1 电流保护实验一次系统图DJZ-III试验台微机保护装置电流电压保护软件流程图如图3所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微机电流速断保护灵敏度检查实验。
实验要求:在不同的系统运行方式下,调整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大小(阻值为滑动变阻器刻度除以10),做AB相,BC相和CA相短路实验,记录对应的短路电流和保护是否动作。
如果保护不动作,记录微机显示屏上“Ia”,“Ib”,“Ic”中的最大值;如果保护动作,记录微机显示屏上“sd”的值。
四、实验过程及步骤(1)DJZ-III试验台的常规继电器和微机保护装置都没有接入电流互感器TA回路,在实验之前应该接好线才能进行试验,实验用一次系统图参阅图1,实验原理接线图如图2所示。
按原理图完成接线,同时将变压器原方CT的二次侧短接。
(2)将模拟线路电阻滑动头移动到0Ω处。
(3)运行方式选择,置为“最小”处。
(4)合上三相电源开关,直流电源开关,变压器两侧的模拟断路器1KM、2KM,调节调压器输出,使台上电压表指示从0V慢慢升到100V为止,注意此时的电压应为变压器二次侧电压,其值为100V(PT测量A,B相接交流电压表)。
微机继电保护原理1.数据采集:微机继电保护通过连接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对电力系统的电流和电压进行采集,将采集到的数据转换为电压或电流信号输入到微处理器中进行分析。
2.信号处理:微机继电保护通过模拟电路将采集到的电压和电流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线性化处理,保证信号的精度和稳定性,并将处理后的信号送入A/D转换器中进行数字化处理。
3.数字化处理:微机继电保护中的微处理器通过A/D转换器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进行后续的数字处理和判断。
4.过电流保护:微机继电保护根据电流信号的大小判断系统是否存在过电流现象。
当电流超过设定的保护值时,微机继电保护会发出指令关闭相应的断路器,以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5.过压保护:微机继电保护通过分析电压信号的大小判断系统是否存在过压现象。
当电压超过设定的保护值时,微机继电保护会通过控制指令断开电力系统的电源,以避免设备损坏或火灾等安全隐患。
6.欠压保护:微机继电保护根据电压信号的大小判断系统是否存在欠压现象。
当电压低于设定的保护值时,微机继电保护会发出指令关闭相应的电力设备,以防止设备受损或引起电路故障。
7.过负荷保护:微机继电保护通过分析电流信号的大小和持续时间来判断系统是否存在过负荷现象。
当电流超过设定的保护值并持续一定时间时,微机继电保护会发出指令关闭相应的设备,以防止设备受损或引起火灾等安全事故。
8.故障记录:微机继电保护具有故障记录功能,可以记录系统出现的故障信息,如过流记录、过压记录、欠压记录等,以便维护人员进行故障分析和故障排查。
总之,微机继电保护利用微处理器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判断,通过对电流和电压信号的分析,判断系统是否存在过电流、过压、欠压、过负荷等异常情况,并通过发出控制指令来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同时,微机继电保护具有故障记录功能,方便维护人员进行故障分析和处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后习题解析答案(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在发生故障时,及时将故障隔离,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以下是一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课后习题解析答案。
1.什么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答: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指利用电力系统中的继电器装置,通过电流、电压等参数的变化来检测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继电保护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答:继电保护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故障检测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动作执行装置和辅助设备。
故障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力系统中的故障,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动作执行装置用于执行保护动作,辅助设备用于提供必要的辅助功能。
3.请简述继电保护的分类方法。
答:继电保护可以按照保护对象的不同来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发电机保护、变压器保护、线路保护和母线保护等。
此外,根据保护动作的原理和方式,继电保护还可以分为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功率保护等。
4.什么是差动保护?请简述其原理。
答:差动保护是一种常用的继电保护方式,它的原理是通过比较电流的差值来检测电力系统中的故障。
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电力系统的两个相邻的位置上放置电流互感器,分别测量两个位置上的电流值,并将其进行比较。
如果两个位置上的电流值差异超过设定的阈值,就说明发生了故障,差动保护系统将会执行相应的保护动作。
5.什么是过电流保护?请简述其原理。
答:过电流保护是一种常用的继电保护方式,它的原理是通过检测电力系统中的电流是否超过设定的阈值来判断是否发生故障。
过电流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在电力系统的各个位置上放置电流互感器,测量电流的大小,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
如果电流超过设定值,则说明发生了故障,过电流保护系统将会执行相应的保护动作。
6.什么是电压保护?请简述其原理。
答:电压保护是一种常用的继电保护方式,它的原理是通过检测电力系统中的电压是否超过或低于设定的阈值来判断是否发生故障。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版pdf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它可以有效地防止电力系统中电力故障的发展、发生和扩散,从而避免给大众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自二战以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在技术上取得了巨大发展,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1.1 继电保护的基本思想继电保护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电力系统中不同设备及结构的电气特性监测,及时检测异常电网及各种机电设备紧急状况,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即“检测、发现、记录和处理”。
1.2 继电保护的类型根据功能和作用,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分为一般保护和过载保护两大类,而一般保护又可以分为定位保护、稳相保护和短路保护三大类。
1.2.1 定位保护定位保护用于定位故障点,它属于一种断点保护,用于准确地定位异常段的断开防止故障的蔓延,它是电力系统的一种重要的继电保护。
1.2.2 稳相保护稳相保护是一种流程无功实施的方式,稳相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当系统相击失谐时,分布式立即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执行动作,以达到抢救相击系统的目的。
1.2.3 短路保护短路保护是电力系统保护的一类特殊保护,它主要是通过监测系统中分布式传感器对不同枝路的电流谐波信息,计算判断网架结构中短路电流的大小及持续时间,以确定是什么类型的短路,并在必要时切断短路支路,保护各种机电设备。
1.3 继电保护的重要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断路器、变压器、电抗器等设备的保护,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时间的延长;避免或减少因电网故障而造成的损失;有助于缩短故障恢复时间。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