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湘西苗族鼓舞的社会功能
- 格式:pdf
- 大小:216.90 KB
- 文档页数:2
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民族特色。
苗族鼓舞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通过鲜艳的服饰、独特的舞蹈动作和激昂的鼓乐,表达着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劳动的尊重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湘西苗族鼓舞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乃至对个人的情感表达和精神寄托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湘西苗族鼓舞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苗族鼓舞动作轻盈优美,舞蹈姿态高贵典雅,给人以一种舒缓怡人的感觉,展现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苗族鼓舞节奏欢快,动感十足,给人以一种欢快愉悦的感觉,蕴含着苗族人民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期盼。
苗族鼓舞音乐优美动人,以悠扬的旋律和跌宕的节奏展现了苗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个舞蹈过程充满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给人以一种神秘悠远的感觉,展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湘西苗族鼓舞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民间舞蹈艺术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
湘西苗族鼓舞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了苗族人民对自然、对祖先、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是苗族文化的一面重要的精神旗帜。
苗族鼓舞通过舞蹈姿态、服饰颜色、音乐节奏等方面的表现,展现了苗族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传递了苗族文化的精髓。
苗族鼓舞承载着苗族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是苗族人民对历史的传承和弘扬,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对文化传统的传承和传播。
通过苗族鼓舞,人们能够了解苗族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感受到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气,领略到苗族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增进对苗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传统的载体和延续,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
湘西苗族鼓舞对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乃至对个人的情感表达和精神寄托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湘西苗族鼓舞的传承和弘扬,能够增强苗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使苗族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
苗族鼓舞调查报告苗族鼓舞调查报告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苗族是一个独特而富有传统文化的民族,他们的音乐艺术尤为引人注目。
本报告旨在调查苗族鼓舞艺术形式,探索其历史渊源、表演形式以及对苗族文化的意义。
二、苗族鼓舞的历史渊源苗族鼓舞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苗族鼓舞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苗族传统文化中,鼓舞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它不仅是苗族人民祈求丰收和祈福的一种方式,更是表达他们对自然界和祖先的崇敬之情的一种方式。
苗族人民相信,通过鼓舞,他们可以与祖先的灵魂沟通,并得到祝福和保佑。
三、苗族鼓舞的表演形式苗族鼓舞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舞蹈、音乐、歌唱等。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鼓的运用。
苗族人民用各种不同大小的鼓来演奏,鼓声激昂有力,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和激情。
在苗族鼓舞表演中,舞者们身着传统的苗族服饰,手持鼓棒,随着鼓声的节奏起舞。
他们的舞姿优美而独特,犹如翩翩起舞的仙鹤。
舞者们的动作婀娜多姿,有时像飞翔的燕子,有时像奔跑的骏马,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受。
四、苗族鼓舞的意义苗族鼓舞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界的崇敬之情。
通过鼓舞,苗族人民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苗族鼓舞也是苗族人民传承和弘扬自己文化的一种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苗族鼓舞已经成为苗族人民重要的社交活动和娱乐方式。
每年的苗族鼓舞节上,来自各地的苗族人民齐聚一堂,共同庆祝和表演鼓舞,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文化。
五、苗族鼓舞的现状和发展尽管苗族鼓舞在苗族人民中仍然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传统文化的冲击,苗族鼓舞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首先,年轻一代对苗族鼓舞的兴趣逐渐减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年轻人更多地接触到了现代音乐和舞蹈形式,对传统的苗族鼓舞产生了一定的疏远感。
2006.11湖南农机HUNAN A GRICUL TU RAL MAC HINER Y收稿日期65作者简介蒋波,男,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学。
湘西苗族鼓舞的形成及其功能探析蒋 波(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桂林541001)摘 要:湘西苗族鼓舞作为苗族特有的艺术形式之一,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产生的,其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每一种舞蹈都表现出了独特风格特征。
本文从苗族鼓舞的种类进行研究,探讨了苗族鼓舞的形成及功能。
关键词:湘西;苗族;鼓舞;形成;功能 中图分类号:J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320(2006)11-0053-04 湘西地处湖南西部,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生活在这里的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
湘西苗族鼓舞以其独特、多样的表现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社会功能表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成为众多民族艺术的一支奇葩。
它通过一个个生动的舞蹈动作,真实地再现了湘西苗族人民的生活、劳动的画面,可以说它是一幅湘西苗族人的历史画卷。
1 苗族鼓舞的种类苗族鼓舞是苗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艺术形式,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湘西苗区代代相传。
湘西苗族鼓舞的形式独特、种类繁多,包含有“花鼓舞”、“踩鼓舞”、“团圆鼓舞”等,以前主要是在每年春节和隆重的传统节日中娱乐表演,如今演变为节庆活动和人们劳动之余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娱乐形式。
功能的转化也促使鼓舞的节奏及击鼓动作发生更为复杂的变化而且更具表演性质。
花鼓是一组反映劳动生活场景的舞蹈。
它取材广泛、包罗万象,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它的动作多来自生活,如插秧、割稻、打谷、以及梳妆等,也有取材于武术的,如“青龙缠腰”、“雪花盖顶”等。
其动作特点为男的健壮有力,女的洒脱柔美。
花鼓舞包含有独舞、双人舞、四人舞、群舞等形式。
动作可随机应变,十分讲究对比、协调。
它还通常活动于春节及“六月六”、“八月八”、“赶秋”等民族传统节日。
湘西苗族鼓舞象征意义与功能分析作者:麻三山来源:《艺海》2009年第02期一、湘西苗族鼓舞的渊源、种类和特征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人口达1320万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湘西为我国苗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这里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底蕴深厚,品类繁多,文化遗产特别丰富,苗族鼓舞是湘西苗族人民十分热爱的民间娱乐活动。
据历史文献记载该舞源于汉代以前,产生在苗族祭祀活动中。
汉文史籍中有零星记载,《苗防备览·风俗考》云:“刳长木空其中,冒皮其端以为鼓。
使妇人之美者跳而击之,择男女善歌者,皆衣优伶无彩衣,或披红毡,戴折角巾,剪无色纸两条垂于背,男女左右旋绕而歌,名曰:‘跳鼓舞’。
”20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凌纯声、芮逸夫来湘西考察时,对湘西苗族鼓舞的历史起源做了研究,其合著《湘西苗族调查报告》(商务印书馆,1947年)中有“南阳石刻鼓舞图”两幅,经比较推断,其年代非常久远。
随着时代的变化,苗族鼓舞已成为苗族人民最喜爱并广泛流行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
湘西苗族鼓舞种类多达数十种,内容丰富,风格独特。
其种类除宗教仪式舞外,有花鼓舞、猴儿鼓舞、团圆鼓舞、女子单人鼓舞、男子单人鼓舞、双人鼓舞、四人鼓舞、多人鼓舞、跳年鼓舞、踩鼓舞、盾牌鼓舞等。
主要流传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市和凤凰、泸溪、保靖、花垣、古丈等县,多在庆年或请神时表演。
各苗区对打鼓有不同的叫法,如:“报浓”、“读浓”、“辽龙”、“秋浓”等。
时间和节气不同,鼓舞活动的叫法也有所变化,如庆年时表演的鼓舞俗称年鼓,一般从正月初四至正月十五时间内表演,苗语叫“报浓尖”、“辽浓尖”;请神时表演的鼓舞俗称神鼓,大多于秋冬时节椎牛、椎猪隆重举行祭祀活动时表演,苗语叫“读浓义”、“报浓义”;赶秋时就叫“读浓秋”;接亲时打鼓叫“报浓巧”等,内涵博大精深。
苗族鼓舞动作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形式多样,特点鲜明,除宗教仪式舞外,根据内容可以表演出各种各样不同的舞蹈动作,囊括生产劳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犁田插秧、打谷、推磨、纺织、美女梳头、绣花挑花等;也有模仿动物的动作,如水牛擦背、猴儿打鼓、猫儿洗脸等等,这些动作在代代相传中逐步形成了苗族鼓舞基本舞蹈动作及特点。
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深厚的民族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湘西苗族鼓舞中,表现出来的是苗族人民对自然、生活、劳动和情感的深刻理解,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
湘西苗族鼓舞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在当地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在于其对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动作、舞蹈和琴歌,集中展示了苗族人民的文化风俗,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鼓舞的表演中,苗族人民传承和发展了古老的民族文化,将其融入到当代的生活之中,使得苗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通过鼓舞的传承,苗族青年人得以了解和学习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苗族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更有力地推动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在于其对社会和谐的促进。
苗族是一个注重团结和和谐的民族,他们乐于劳动,勤劳朴实,善于合作。
在苗族鼓舞的表演中,人们互相配合,相互激励,传递着团结和奋进的力量,使得苗族社会充满了活力和活力。
鼓舞的演出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更是一种社会活动,团结了苗族族人,增进了人际关系,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氛围。
湘西苗族鼓舞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在于其对于心灵的抚慰和情感的表达。
苗族人民生活在湘西的山水之间,他们对于自然、生活、劳动和情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鼓舞的表演中,苗族人民通过舞蹈和歌曲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抒发内心的情感和情绪,使得参与者和观众在鼓舞的演出中得到心灵的抚慰和情感的宣泄。
鼓舞的演出不仅能够让人们从中感受到美的享受,更能够让人们从中汲取力量,得到心灵的滋养。
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在于其对于旅游业的推动和经济的发展。
湘西苗族鼓舞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众,成为当地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苗族鼓舞的演出不仅能够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更能够为当地的农民和艺人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湘西苗族鼓舞湘西苗族鼓舞,是我国苗族地区最独特的舞蹈艺术,流传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市和凤凰、泸溪、保靖、花垣、古丈等县。
据历史文献记载该舞源于汉代以前,历史产生在苗族祭祀活动中。
鼓舞是湘西苗族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它以鼓乐指挥生产劳动,以鼓乐传播民族文化,以鼓乐娱乐身心,它把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种类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色鲜明。
随着时代的变迁,苗族鼓舞已成为苗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艺术形式。
2006年5月20日,湘西苗族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俗•湘西苗族鼓舞又名“花鼓”“猴儿鼓”苗语叫“报农”“读农”“秋农”,汉译都叫“打鼓”。
根据鼓舞活动的时间,叫法又有所异,如“椎牛祭祖”时打鼓叫“读农义”,“赶秋节”叫“读农秋”,“迎亲”叫“报农巧”,“过年”叫“报尖秋”等。
此舞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苗族人民最喜爱,也是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每逢春节前后,“四月八”“赶秋”,“椎牛”盛会或者其他民族节日时,是苗族鼓舞最为活跃的时期。
苗鼓的节奏特色与表演形式•在同一种鼓上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节奏和音色,即打鼓和打边,是一种鼓点和鼓边相配合的二特点重奏技法,鼓点为主奏,鼓边为伴奏。
打边是一种固定的节奏,他的速度决定着鼓点的速度,起到指挥整个鼓舞套路的作用。
表演形式•1,单人鼓舞•2,双人鼓舞•3,凤凰花鼓•4,猴儿鼓舞•5,四人鼓舞•6,团圆鼓舞单人鼓舞双人鼓舞凤凰花鼓猴儿鼓舞四人鼓舞团圆鼓舞•苗鼓诞生于苗族的社会生活之中,在苗鼓文化中,所伴随的很多舞蹈动作都是模拟生产、生活的。
有的也直接表现了苗族历史上的战争行为。
苗族鼓舞作为苗族文化的一种行为叙事,表现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爱情等的真实态度,也表现出苗族群众的内在精神。
就其社会功能来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战争辅助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全民欢庆功能社会功能战争辅助功能•据历史记载,苗鼓最初是用于战场的。
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湘西苗族鼓舞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中的瑰宝,它承载了苗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
在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鼓舞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鼓舞中所传达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为苗族人民提供了自我认同和文化认同的依据。
鼓舞也成为了苗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体现了苗族人民对于生活、自然、宇宙等方面的理解和追求,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湘西苗族鼓舞具有深厚的民族风情和民族精神内涵。
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苗族人民对于自然环境和生活状态的理解和追求,更承载了苗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和幸福愿望的表达。
鼓舞中的舞姿、服饰、音乐等元素,都充分展现了苗族人民的民族风情和民族精神,让人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苗族文化的魅力和魂魄。
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湘西苗族鼓舞凭借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魅力,成为了吸引人们关注和参与的重要平台,传递了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成果。
湘西苗族鼓舞具有重要的社会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
鼓舞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苗族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社会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角色。
通过鼓舞的表演和传承,苗族人民不仅可以感受到自己民族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更可以发现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精神遗产,增强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鼓舞还可以促进苗族人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了社会和谐与团结。
在当代社会,湘西苗族鼓舞的发展和传承,有助于培养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精神追求,形成了社会教育和价值引领的独特功能。
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深厚的民族风情和精神内涵、重要的社会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以及重要的旅游和经济价值。
它不仅是苗族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共同传承和珍视。
希望湘西苗族鼓舞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为苗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小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小论文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认识—谈谈湘西苗族鼓舞旅游管理与工程学院2009420106809级信管二班:李颖来到湘西,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湘西苗族鼓舞了。
它是在鼓中舞,舞中伴鼓。
形式之多样,内容之精巧。
鼓声响起,我也禁不住起舞了!通过查资料,我了解到湘西苗族鼓舞是我国苗族地区最独特的舞蹈艺术,是湘西苗族独具魅力的重要文化形式。
它不但反映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劳动习惯,还表达男女爱之情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湘西苗族鼓舞的丰富,神秘极大了引起了我对湘西兴趣。
湘西苗族鼓舞是一个了解并认识湘西苗族的重要窗口,我觉得它在湘西的民族旅游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来到湘西,我们不仅仅想看看湘西奇特的自然景观,我们也想融入湘西的民族风情。
鼓舞观赏性强,互动性高,花样多。
这自然吸引了大量游客。
而鼓舞在湘西地区也俨然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品牌,这对大湘西的旅游业也产生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它成功的使民俗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所以我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很好的与旅游联系起来的。
同样成功的例子还有大湘西的苗族银饰锻造技术,桑植民歌等。
更多地区应大力宣传非遗项目,这样可以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也能使民俗文化得以更好地宣扬,传承。
所以我们应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联系,使独特的民俗文化更加源远流长!第二篇: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要受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历史。
它见证了人类思想的进步,是人类用双手创造出来的作品。
它土色土香,展示的是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属于活态的传承,不只是要物质实体的传承,更需要手艺,确切的说是需要人去传承。
没有了人这个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无法传承。
在调研的这一路上,我见到了许多民间艺人的作品,每一件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十分精美,但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费时耗力而且没有对等的经济价值——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的真正原因。
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湘西苗族鼓舞是一种特有的少数民族舞蹈形式,源自湘西苗族的生活、劳动和宗教仪式,始于苗族民间,流传于苗族聚居的地方,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湘西苗族鼓舞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湖南地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
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在于其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湘西苗族鼓舞不仅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苗族民众生活的一部分。
在苗族聚居的地方,湘西苗族鼓舞贯穿了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苗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参与鼓舞活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了乡土情怀和民族认同感。
湘西苗族鼓舞也成为当地社会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在于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
随着湘西苗族鼓舞的传承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发展。
湘西苗族鼓舞不仅在舞蹈形式上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在服饰、音乐、舞台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设计和表现,这为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创作灵感。
当地的手工艺品、服饰、音乐等产品也因湘西苗族鼓舞这一文化形式的推动而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湘西苗族鼓舞所带动的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更为苗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
湘西苗族鼓舞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
它不仅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更是对当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推动,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支持,更是跨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的重要载体。
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独特魅力和艺术表现,更在于它对当地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推动,以及文化传承和交流的促进。
希望湘西苗族鼓舞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湘西苗族鼓舞是湖南湘西苗族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湘西苗族鼓舞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动感的节奏和激情四溢的表演方式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展示了湖南苗族人民的艺术才华和文化自信。
湘西苗族鼓舞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了苗族文化的丰富民俗和历史传承。
苗族人民通过鼓舞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土地的感恩,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
鼓舞的舞台呈现了苗族人民独特的民俗习惯、婚姻礼仪、祈福仪式等,传承了苗族人民的文化传统。
湘西苗族鼓舞在激扬人们士气和凝聚民族情感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在演出中,苗族鼓舞将鼓声与舞姿融为一体,节奏明快而激情四溢,带给观众无限的视听震撼。
苗族鼓舞所传递的强烈节奏感和激情表达,使人们能够进入一种激荡心灵的美妙境界,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绪,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苗族鼓舞也是苗族人民凝聚民族情感、弘扬奋发精神的重要方式之一。
无论是庆祝丰收、祭祀祖先,还是抵御外敌、守卫家园,苗族鼓舞都能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团结感,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苗族人民对家园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湘西苗族鼓舞也对苗族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苗族鼓舞是一种集体舞蹈形式,它要求参与者在舞台上通过互动、协调的动作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
在参与鼓舞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通过学习和练习各种舞步和舞姿来提高身体灵活性,并与他人合作完成动作。
这种活动不仅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素质,增强体力,还能增进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培养人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湘西苗族鼓舞作为湖南苗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激扬人们士气和凝聚民族情感、促进身心健康、推动湖南文化传承的价值。
它是苗族人民的瑰宝,是湖南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加强对湘西苗族鼓舞的保护、研究和传承,让它继续在湖南乃至全国范围内发光发热,为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湘西吉首市苗族鼓舞作者:任谦张芳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6期【摘要】苗族鼓舞历史悠久,是苗族音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结合民族音乐学的理论,对湘西吉首市苗族鼓舞情况予以描述。
旨在阐明湘西吉首苗族鼓舞的生存现状。
【关键词】湘西吉首市;苗族鼓舞;民族音乐学前言对于苗族鼓舞之起源:一说是源于古代鼓励将士出征,或迎接将士凯旋;一说是源于祭祀;更有民族鼓舞起源于巫术。
说法不一,但是各有道理。
在此便不做深入讨论。
澳大利亚民族学家格迪斯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苗族和犹太族”。
苗族不仅顽强不屈、流布世界而且历史悠久、能歌善舞。
吉首,史称镇溪所,是我国西南门户重镇,有千余年的文明历史。
市地秦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宋朝时为军事防地。
吉首市操苗语属东部方言,自称“果雄”。
苗族鼓舞分为:铜鼓舞(Luk Niel祝略)、木鼓舞(Niel Del略豆)、踩鼓舞(四方舞)、花鼓舞(调年鼓)。
本文所述的吉首苗族鼓舞即“花鼓舞”。
一、表演场域苗鼓传统的表演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变迁,不断发展。
时至今日,苗族鼓舞的原生环境丢失了。
你更多的会是在某台晚会,比赛舞台上,或是民间节日活动(如今举行赶秋节或七月八需要政府财政支持组织才能举办)。
其目的和意义都与传统鼓舞有很大差别。
值得注意的是,在吉首德夯苗寨可以看到很多苗族音乐舞蹈,如:苗族鼓舞、芦笙舞、苗族风俗。
虽然是以观光旅游为目的而表演,但其在保留传统上很得体。
二、形态本文对苗族鼓舞形态(本体)的描述并没有使用民族音乐学将音乐事件置于活态环境中,而只是静止的(static)方式。
主要原因在于本文没有着力于一场表演。
其二在于现今苗族鼓舞表演已很少用于自发仪式活动中,实为遗憾。
(一)音乐苗族鼓舞表演形式分为打鼓和打边,这是其他民族鼓乐所没有的表演方式。
打鼓和打边是鼓点和鼓边相互配合的演奏方法,一人打鼓,一人打边,鼓点为主奏,鼓边为伴奏。
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
湘西苗族鼓舞是一种典型的中国民间艺术形式,其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民族
价值。
首先,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是一个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少数
民族,其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丰富。
苗族舞蹈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自古便是苗族文化中的
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湘西苗族鼓舞作为苗族舞蹈的代表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种舞蹈不仅是苗族文化的一种独特形式,更是苗族文化的重要体现。
其次,湘西苗族鼓舞还具有地域文化价值。
湘西地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是一个多民
族聚居的地区,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湘西苗族鼓舞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成为
了地区文化独特的一部分。
这种舞蹈在湘西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成为了
地区文化的标志之一。
最后,湘西苗族鼓舞还具有身体健康和精神放松的功效。
苗族舞蹈在舞蹈形式和技术
上非常丰富,具有锻炼身体的作用。
通过长时间的舞蹈训练和演出,舞者们的身体和精神
素质能够得到提高,增强其抗压和适应能力。
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湘西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鼓舞是他们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之一。
湘西苗族鼓舞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它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具有深远的价值。
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群体,他们以鼓舞为媒介来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
在苗族的鼓舞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能够了解到苗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苗族鼓舞以其独特的节奏和动作,向世人展示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湘西苗族鼓舞不仅仅是一种歌舞表演形式,更是苗族文化传统的载体和体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和传承价值。
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人民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苗族的日常生活中,鼓舞是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之一。
苗族人民通常会在节庆、婚礼、丧礼等重大场合上表演鼓舞,用歌舞的形式来庆贺和祈祷。
在日常的劳作中,苗族人民也会以鼓舞的方式来进行合作,这既是一种劳作方式,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
湘西苗族鼓舞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表达形式,更是苗族人民生活中的一种习俗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生活价值。
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人民的精神寄托。
在苗族人民的心中,鼓舞是一种可以激发他们斗志和勇气的活动。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苗族人民经历了许多的磨难和困苦,他们通过鼓舞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用歌舞的形式来激发自己的战斗意志。
鼓舞中的歌词和舞步,往往都蕴含着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许,这种精神寄托在苗族人民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湘西苗族鼓舞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表达方式,更是苗族人民精神世界的抒发和交流,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和心理价值。
湘西苗族鼓舞在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一个代表,苗族鼓舞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它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通过苗族鼓舞的传播和交流,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苗族文化,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湘西苗族鼓舞的艺术形态特征作者:周吟朱奕来源:《艺海》2011年第06期湘西苗族鼓舞流传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凤凰、泸溪、保靖、花垣、古丈等县市。
苗族鼓舞以鼓乐指挥生产劳动,以鼓乐传播民族文化,以鼓乐娱乐身心,是音乐、舞蹈、民间技艺等多种艺术种类的完美融合。
它们展现了苗族丰厚的艺术底蕴,不仅内容丰富,技艺高超,而且保存完整,特色鲜明;同时,它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劳动习惯,表达了男女爱情及审美情趣,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
一、湘西苗族鼓舞的起源关于苗族鼓舞的起源有一个传说,相传远古的时候,多头魔怪危害苗族,糟蹋妇女,吞食孩子,无恶不作,勇敢的苗族后生亚雄率同寨的伙伴们跳下天坑,经过七天七夜的血战,终于杀死了凶残的多头魔怪,救出了美女阿珠。
全寨人扶老携幼围着熊熊的篝火狂欢,庆贺胜利,亚雄等勇士剥下魔怪的皮,蒙成一面大鼓使劲敲打。
苗族人民每当丰收喜庆,祭祀集会,都要擂响震天大鼓,以震妖魔,乞求幸福安康。
有关苗族鼓舞的传说在苗区还有很多,然笔者始终坚信“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观点。
由于湘西苗族人民长期生活在荒山峡谷之间,山高人稀,过着原始农耕生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劳动生产和斗争中,人们为调节劳逸,提高精神生活,才击鼓作乐、自我激励。
苗族鼓舞的很多舞蹈动作都较好的保留了生活的原生型态和动态,直接反映出苗族人民热爱生活、乐于劳作、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
二、湘西苗族鼓舞的艺术形态(一)鼓舞的艺术分类湘西苗族鼓舞不但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故而名称也多。
保靖、古丈、吉首、花垣、凤凰县以及贵州的铜仁、松桃县一带,有“跳鼓脏”、“椎牛跳鼓舞”、“调年鼓”等称呼。
表演主要分单人鼓、双人鼓、四人鼓、群鼓等类型。
1.单人鼓。
单人鼓又分女子单人鼓和男子单人鼓,但需要两个人配合进行:一人敲鼓腰打点节奏时,一人击鼓表演。
“女子单人鼓”在椎牛后举行,一妇女两手各持一根尺长的鼓棒敲鼓边伴奏,手执双槌的舞者跟着敲边的节奏,打鼓面起舞,另有人用锣、大号、唢呐、二胡等乐器为鼓点伴奏。
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
湘西苗族鼓舞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强烈的地方特色。
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湘西苗族鼓舞对于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地方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其次,湘西苗族鼓舞还具有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的价值。
中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艺术表达方式。
作为湘西地区的少数民族,苗族人民通过鼓舞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精神和情感,展现了苗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特色。
同时,湘西苗族鼓舞也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和欣赏价值,吸引了众多来自内外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欣赏。
通过鼓舞的展示和表演,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推动民族团结和文化融合。
最后,湘西苗族鼓舞还具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价值。
鼓舞是湘西苗族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文化产业,通过鼓舞的表演和展示,可以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体验文化,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
此外,鼓舞还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创造,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为地方的经济繁荣和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在湘西地区被广泛传承和发展,并成为了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湘西苗族鼓舞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传承苗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达价值观念的载体。
它的存在与发展不仅对苗族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也对社会和个人有着积极的影响。
接下来,本文将就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
湘西苗族鼓舞的存在和传承对苗族文化的保存和发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苗族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而湘西苗族鼓舞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传统艺术,承载着苗族文化的精髓和特色,传承了苗族的历史、风土人情和价值观念,为苗族文化的保存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湘西苗族鼓舞,苗族的古老传统和民族特色得以传承下来,不仅使苗族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也有助于保护和维护苗族的文化传统。
湘西苗族鼓舞在传承苗族文化的也在弘扬民族精神和传达价值观念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苗族鼓舞的舞蹈、音乐和歌词都是通过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崇敬。
在苗族鼓舞中,人们能够感受到苗族人民对祖先、对土地、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苗族人民勤劳、豪迈、乐观的性格和气质。
这些都是苗族人民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具体表现,能够激励苗族人民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努力、奋发向上,努力实现民族的振兴和文化的繁荣。
湘西苗族鼓舞对社会和个人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社会方面,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符号和标志,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丰富了湘西地区的文化生活,也为当地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苗族鼓舞的表演和传承,为当地的民俗旅游、文化交流和经济产业带来了丰厚的利益,也提升了湘西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个人方面,湘西苗族鼓舞也能够对从事鼓舞表演的人员起到极大的激励和帮助。
通过参与苗族鼓舞的学习和表演,人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舞蹈技能,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
湘西苗族鼓舞作为苗族文化的一种传统形式,具有极高的价值。
它既是苗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对于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的补充与丰富。
首先,湘西苗族鼓舞作为苗族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融合了苗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在鼓舞中,舞者们通过鲜艳的服饰、夸张的表演和激情四溢的演唱,展现出苗族人民豁达坚韧、勇敢坚毅的精神面貌。
同时,鼓舞所表达的生命、爱情、祈愿、和谐等主题具有深刻的民族性格,代表了苗族人民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次,湘西苗族鼓舞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它是苗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为中国民族艺术史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印记。
它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各个地域的民间文艺相互交融互通,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此外,鼓舞所呈现的人类情感、生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普世价值。
它的精神内涵和表现形式也可以被视作一种传统文化的资源,是造就和塑造未来文化的有力工具。
最后,湘西苗族鼓舞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和地域特色。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湘西苗族鼓舞代表了中国民族多元文化的一个方面。
通过它,在中国和世界舞台上,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彩和千姿百态。
鼓舞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爱,不断推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湘西苗族鼓舞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我们应当保护和传承这一瑰宝,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苗族文化,同时也让湘西苗族鼓舞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湘西苗族鼓舞是湖南省湘西地区苗族人民的传统舞蹈艺术,是苗族群众日常生活和各种节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鼓舞融合了苗族人民的生产劳作和宗教崇拜,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舞姿形式,体现了苗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
湘西苗族鼓舞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对于传承和弘扬苗族文化、推动地方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苗族鼓舞源自苗族人民的生产劳作和宗教信仰,其舞蹈动作和韵律节奏都与苗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播种、收割、婚嫁、祭祀等重大节庆活动中,苗族鼓舞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苗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苗族鼓舞不仅在表演形式上有独特的韵味,更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苗族鼓舞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厚的地方特色,是苗族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象征。
湘西苗族鼓舞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苗族鼓舞以其独特的舞蹈形式和精湛的技艺,展示了苗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苗族鼓舞在表演形式上既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魅力,又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欣赏价值。
在舞蹈动作上,苗族鼓舞以其轻盈飘逸的舞姿和婉转舒展的动作,展现了苗族人民对自然美的理解和生活态度。
在音乐演奏上,苗族鼓舞以其悠扬婉转的鼓声和激昂热烈的舞曲,表现了苗族人民无尽的活力和激情。
苗族鼓舞的表演形式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更是对苗族文化的一种有力宣传。
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苗族鼓舞融合了苗族人民的民俗风情、宗教信仰和自然感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鼓舞以其包容性和亲和力,凝聚了苗族人民的情感和意志,成为苗族人民文化认同和精神归属的重要象征。
苗族鼓舞通过表演形式和艺术表达,传递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崇拜和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苗族人民的开放包容和热情好客。
在苗族人民的传统节庆活动中,苗族鼓舞更是成为人们情感交流和表达民族情感的平台,凝聚了苗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信仰。
湘西苗族鼓舞的形成及其功能探析
蒋波
【期刊名称】《湖南农机》
【年(卷),期】2006(000)0z2
【摘要】湘西苗族鼓舞作为苗族特有的艺术形式之一,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产生的,其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每一种舞蹈都表现出了独特风格特征.本文从苗族鼓舞的种类进行研究,探讨了苗族鼓舞的形成及功能.
【总页数】4页(P53-56)
【作者】蒋波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72
【相关文献】
1.湘西苗族鼓舞的美学价值探析 [J], 夏晨晨
2.湘西苗族鼓舞的美学价值探析 [J], 夏晨晨;
3.湘西苗族鼓舞的形成及其功能探析 [J], 蒋波
4.湘西苗族鼓舞的舞蹈风格探析 [J], 卢娟
5.湘西苗族鼓舞的舞蹈风格探析 [J], 卢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