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总复习难点突破练70
- 格式:docx
- 大小:539.07 KB
- 文档页数:11
碱基对运算在高中生物中有关核酸中碱基含量的计算题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各类资料介绍的解题方法也很多,一题多解也屡见不鲜。
要解决有关碱基含量计算的问题 ,关键在于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及运用。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对双链 DNA 分子中四种碱基的关系作了明确的阐述:嘌呤与嘧啶配对,且 A=T, G=C ,由此人们归纳出三条规律。
规律一:在双链 DNA 分子中,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个分子碱基总量的50%。
即: A+G=T+C 或 A+C=T+G 。
规律二:在双链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中的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的比值(A+G/T+C 或 T+C/A+G) 与其互补链中相应的比值互为倒数。
规律三:在双链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互补的碱基对和(如 A+T 或 C+G) 占全部碱基的比等于其任何一条单链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也等于其转录形成的信使 RNA 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一条链中的互补的碱基对的比值 (A+T/G+C 或 G+C/A+T) 与其在互补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相等。
我认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引申的规律,特别是对于第三条规律,在解题中运用示意图分析法解答有关碱基含量计算的问题,直观明了,可以避免烦琐的推理和运算,迅速得到答案,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对从某中生物组织提取的 DNA 进行分析,得知 G 和 C 之和占 DNA 分子全部碱基总数的46%,其中一条链(称为 H 链)的碱基中, A (腺嘌呤)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8% 。
G (鸟嘌呤)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
请问:与 H 链互补的 DNA 链中腺嘌呤(A)、鸟嘌呤(G) 各占该链全部碱基总数的百分比是多少?解析:首先画出示意图,按照规律 C+G 占全部碱基的比例等于每一条单链上 C+G 占该链的比例,在 H 链上, C+G 占该链的46%,已知 G 占该链的22%,则 C 占该链的24%,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G=C,那么其互补的链上鸟嘌呤(G)占该链全部碱基总数的24%;已知C+G 占该链的46%,则 A+T 占该链的54%,已知 A 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8%,则 T 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6%,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T,那么与 H 链互补的 DNA 链中腺嘌呤 (A) 占该链全部碱基总数的26%。
专题02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一、单选题1.(2023·重庆万州·统考模拟预测)下列有关对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A.撕取黑藻叶稍带叶肉细胞的下表皮来观察细胞质的流动B.利用猪成熟的红细胞提取纯净的细胞膜C.选用过氧化氢为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为材料观察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2.(2023·北京·模拟预测)神经细胞通过其表面受体感受细菌毒素刺激,引起痛觉产生。
为了生产药物抑制细菌毒素诱导的痛觉,研究者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药物,将特定药物装载到纳米笼中,与膜一同构成药物颗粒。
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A.细菌毒素引起痛觉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对点训练专题分析B.提取的细胞膜可包裹纳米笼,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有关C.药物颗粒可通过膜表面受体竞争结合细菌毒素缓解痛觉产生D.上述药物颗粒用可破坏膜的表面活性剂处理后药效不变3.(2023·河北邯郸·统考三模)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实验。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15N代替3H标记亮氨酸来探究胰腺腺泡细胞消化酶的形成过程B.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C.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不需要另设对照组D.利用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研究细胞膜流动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4.(2023·辽宁大连·统考二模)下图表示细胞中溶酶体(b)的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的膜结构共同构成了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B.溶酶体中含有的多种水解酶由细胞器a合成和加工C.f中线粒体被消化不利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D.b的发生过程和f的形成过程均离不开膜的流动性5.(2023·河南·模拟预测)已知小肠上皮细胞膜上存在一种转运蛋白X,在顺浓度梯度下X将Na+转运进入细胞的同时,可借助膜两侧Na+浓度差的势能将葡萄糖逆浓度运输到小肠上皮细胞内。
2009年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题突破宁强二中2009-3-25一、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一、各种元素相关知识归纳化学元素能参与生物体物质的组成或能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N就植物而言,N主要是以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2-、NO3-)的形式被植物吸收的。
N是叶绿素的成分,没有N植物就不能合成叶绿素。
N是可重复利用元素,参与构成的重要物质有蛋白质、核酸、ATP、NADP+,缺N就会影响到植物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N 在土壤中都是以各种离子的形式存在的,如NH4+、NO2-、NO3-等。
无机态的N在土壤中是不能贮存的,很容易被雨水冲走,所以N是土壤中最容易缺少的矿质元素。
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P参与构成的物质有核酸、ATP、NADP+等,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
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
P对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必需的,但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
在一般的淡水生态系统中,由于土壤施肥的原因,N的含量是相当丰富的,一旦大量的P进入水域,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就会出现“水华”现象,故现在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Fe2+是血红蛋白的成分;Fe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稳定的、难溶于水的化合物,故Fe是一种不可以重复利用的矿质元素。
Fe在植物体内的作用主要是作为某些酶的活化中心,如在合成叶绿素的过程中,有一种酶必须要用Fe离子作为它的活化中心,没有Fe就不能合成叶绿素而导致植物出现失绿症,但发病的部位与缺Mg是不同的,是嫩叶先失绿。
I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Mg是叶绿素的构成成分;B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有利于受精作用;Zn有助于人体细胞的分裂繁殖,促进生长发育、大脑发育和性成熟。
对植物而言,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
第37卷第4期2021 年中学生物学Middle School BiologyVol.37 No.42021文件编号:1003 -7586(2021)04- 0052- 0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策略探讨—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专题复习为例梁晓敏(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广东广州 510000)高中生物学知识点多,内容细碎且庞杂,学生学 习往往抓不住重点,不能形成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
当今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在二轮复习中,如果教 师对知识的重难点缺乏有效的引导,只是一味要求学 生提升能力,学生实则难以实现有效提升。
基于以上 问题,笔者在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中做了初步尝试,以求 突破生物教学中的重难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归纳总结,化零为整,突破知识难点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点较为繁杂、琐碎,随着时 间推移,学生很容易遗忘。
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中,许多教师都会按课本章节的顺序给学生进行一次“地 毯式”复习,以夯实基础知识。
在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中,教师则应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引导学生建构跨章节、跨模块的知识网络与思维网 络,并将二者有机结合,串联成为知识链,以便学生清 晰地理解、记忆和回顾。
例如,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知识点是高考中的 高频考点,也是生物学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
在一轮 复习中,教师往往都会让学生熟记这两部分的知识 点,但学生可能没法完全整合知识间的联系。
因此,在高三二轮复习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列表对比或 构建知识网络的方式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提炼概括,帮助学生联系、综合分析相关知识点。
在课堂上,教师 利用表格的形式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场所、光照 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和实质等进行对比,引导学 生寻找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植物细胞内 部、植物体自身乃至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物质和 能量关系,将细胞代谢、个体生长与生态系统的相关 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对各模块知识有进一步 的理解与掌握。
高中生物经典高考难题集锦(解析版)
本文档汇集了高中生物经典的高考难题,并提供了相应的解析。
以下是一些例题及其解析:
难题1:细胞有丝分裂与有性生殖的关系是什么?
解析:细胞有丝分裂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复制自身,有性生
殖是指通过两个不同的生殖细胞的结合来产生新的个体。
细胞有丝
分裂是有性生殖的一个必要过程,它保证了细胞的遗传信息得以传
递给后代。
难题2:DNA复制的过程是怎样的?
解析:DNA复制是指细胞中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它是细胞
分裂前的一个重要步骤,确保新细胞能够获得与母细胞相同的遗传
信息。
DNA复制是通过酶的作用,在原有DNA链的基础上合成新
的DNA链。
难题3: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解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物等光合生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其化学方程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难题4: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解析:人体免疫系统是一种强大的防御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产生抗体、调节免疫反应等。
免疫系统可以帮助人体抵抗疾病,保持机体的健康。
以上是其中的一部分题目和解析,希望能对高中生物的研究有所帮助。
更多高考难题及其解析请参考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专题11免疫调节一、单选题1.(2023·北京海淀·一模)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是免疫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 .免疫细胞都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B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都能摄取、处理并呈递抗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C .B 淋巴细胞与T 淋巴细胞成熟的部位不同D .巨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答案】B【详解】A 、免疫细胞由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其发挥免疫功能,A 正确;B 、抗原呈递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 细胞,而淋巴细胞包括B 细胞和T 细胞,B 错误;C 、B 细胞成熟的场所是骨髓,T 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胸腺,C 正确;D 、巨噬细胞即可以参与第二道防线构成的非特异性免疫,又可以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参与特题型解读本专题在近年出现的频率较高,通过与新冠疫情的联系考查免疫过程及其应用,题型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
既能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考向分析免疫细胞、免疫物质与免疫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学生须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答题技巧作答本专题时,情景类问题是考查的重点题型,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抓住关键语句,从而明确定位情景中问题所涉及的基础知识。
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B。
2.(2016·贵州黔东南·统考一模)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C.B细胞和T细胞功能不同的原因是所含基因不同D.记忆细胞在受到相应抗原刺激时细胞周期不变【答案】B【详解】A、吞噬细胞可以识别外来细菌,并吞噬,不需要抗体参与,A错误;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产生成熟T细胞数量减少,与之有密切联系的细胞免疫有缺陷,B正确;C、B细胞和T细胞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即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所含基因是相同的,C错误;D、记忆细胞在受到相应抗原刺激后,会迅速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D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重难点归纳突破单选题1、基因型为AaBbDdEeGgHH的植物自交,假定这6对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植物的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至少有24条染色体B.该植物可以产生32种不同基因型的花粉C.若发生交叉互换,则该植物的一个雄性原始生殖细胞一定形成4种花粉D.F1中1对等位基因杂合、5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32答案:C解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3)、含一对等位基因Aa的杂合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Aa、aa,其中纯合体为 1/2,杂合体为1/2 。
A、由题意:6对基因自由组合,说明这6对等位基因位于6对不同的染色体上,即正常体细胞至少有12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至少有24条染色体,A正确;B、该植物体的基因型为AaBbDdEeGgHH,故可以产生不同基因型的花粉类型有25=32种,B正确;C、若HH所在的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则该植物的一个雄性原始生殖细胞还是形成2种花粉,C错误;D、F1中1对等位基因杂合、5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 ×(1/2 )×( 1/2)4×1=5/32 ,D正确。
故选C。
2、在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孟德尔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精心设计,完成了一系列的遗传学实验和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根据3:1的分离比来作出假设B.豌豆花的紫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C.豌豆杂交时对父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D.选择具有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特性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之一答案:C解析: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高考生物复习如何突破难点高考生物复习突破难点一:要掌握规律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
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①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②内膜向内折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④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
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
如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像区别等一并弄清。
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掌握。
高考生物复习突破难点二:设法突破难点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复杂问题简单化。
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干知识,能一目了然。
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末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
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
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可将其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
(2)抽象问题形象化。
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一旦出示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
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高中生物备考中的难点突破技巧在高中生物备考的道路上,面对众多复杂的概念和难点,学习者常常感到无从下手。
突破这些难点需要策略和方法,从而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和愉悦。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帮助学生突破这些学习中的难点。
首先,掌握基础知识是关键。
高中生物的内容广泛而复杂,涵盖了细胞结构、遗传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
在备考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扎实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
学生应当系统地复习教科书,确保对每个概念都有清晰的理解。
基础知识的牢固可以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图示化学习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
生物学科涉及大量的图表和模型,如细胞的结构图、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等。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或复习这些图示,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复杂的概念。
图示化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对细节的敏感度。
再者,注重联系实际是突破难点的另一个重要策略。
生物学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很多概念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
通过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
例如,在学习生态学时,可以通过观察本地的植物和动物,来加深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这样的方法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知识。
此外,做题训练也是提升应试能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学生可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
考试中的题型通常涵盖了各种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模拟考试和历年真题来熟悉考试形式,提高解题技巧。
每次做题后,学生都应认真分析错误,找出知识盲点并加以复习,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最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成功备考的重要因素。
生物学的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适当的学习计划。
学生应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安排足够的时间用于复习和巩固知识。
此外,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有助于在备考过程中保持高效和专注。
突破高中生物备考中的难点,需要系统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策略。
教学信息新教师教学在生物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生物技术为我们的工业、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创造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我们的衣食住行与生物科学越来越密切。
我们国家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时期,都提出了生物科学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朝阳产业。
指出生物科学一定会为我们的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要加强和重视生物科学的发展。
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作为学生生物知识的启蒙者,我深感责任重大。
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日常生活的基本素质、环保意识和自身健康意识的培养都需要生物教学作为基础。
只有明确生物教学在高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才能把握好中学生物教学目标,培养生物专业的高科技人才。
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努力完成高中生物教学的各项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添砖加瓦。
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有些重难点的问题就成了完成这一目标的瓶颈。
如何突破这些重点和难点,我总结了一些不成熟的经验,与大家一起交流。
第一种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适用针对一些生物体内复杂化学反应过程的讲述。
比如:在讲到基因表达过程时。
转录和翻译本来是两个连续的过程,但转录在细胞核内,翻译在细胞质中。
知识点的讲述习惯上也都是分开来讲,先讲转录,再讲翻译。
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觉得这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没有联系。
而且如何进行转录和翻译听起来也很难理解。
这时,如果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把转录和翻译的整个过程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学生像看动画片一样看到了整个过程,除了老师的讲解还有动画的图像,多感官同时接受刺激。
对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就会印象更加具体、深刻,理解起来也就更加的容易了。
还有,在讲到酶时,说酶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原因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让更多的分子更快的参加化学反应。
可怎么降低活化能,什么是活化能?理解起来既抽象又难懂。
这时,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制作一个动画,整个动画演示的是小动物跳高的过程。
这时老师顺势指出酶就是比赛的裁判,它可以控制横杆的高度,横杆的高低决定了有多少小动物能跳过去。
难点突破练(一)蛋白质的相关计算1.已知天冬酰胺的R基为—C2H4ON,现有分子式为C63H103O18N17S2的多肽链,其中含有2个天冬酰胺。
在上述多肽链中最多的肽键 ( )A.17个B.16个C.15个D.14个解析:选D。
多肽C63H103O18N17S2中有17个N,因含有两个天冬酰胺(R基为—C2H4ON),且多肽链中氮原子数=氨基酸数+R基中氮原子数,故该多肽链由15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形成的肽键数目为14。
2.(2015·山西诊断考试)如图表示一个由20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分子中含有198个肽键B.这200个氨基酸中至少有200个氨基C.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 582D.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氨基解析:选C。
由图可知,该蛋白质分子由两条肽链组成,两条肽链间还有一个肽键,所以该分子含有的肽键数为200-2+1=199(个),A错误;由图可知,第70个氨基酸的R 基中有一个氨基,所以这200个氨基酸中至少有201个氨基,B错误;合成该蛋白质时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9×18=3 582,C正确;该蛋白质分子有两条肽链,所以至少有2个游离的氨基,D错误。
3.某多肽的分子式为C42H65N11O9,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以下3种氨基酸,则此多肽中含有的赖氨酸个数为( )A .2个B .3个C .5个D .8个解析:选B 。
假设甘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的数目分别为a 、b 、c 。
由于这三种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羧基,该多肽的氧原子数=肽键中的氧原子数+游离的羧基中的氧原子数,即9=肽键中的氧原子数+2。
因此,该多肽含有7个肽键,8个氨基酸,即a +b +c =8。
根据该多肽含有的氮原子数分析,可得a +b +2c =11,可求出c =3。
4.某蛋白质由n 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b 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多为( )A.23ab -6b +18n B.13ab -6b C .(13b -a)×18 D.13ab -(13b -n)×18 解析:选D 。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突破训练遗传与进化综合训练1.某种遗传病由X染色体上的b基因控制。
一对夫妇(X B X b×X B Y)生了一个患病男孩(X b X b Y)。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患病男孩同时患有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病B.若患病男孩长大后有生育能力,产生含Y精子的比例理论上为1/3C.患病男孩的染色体异常是由于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D.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X b来自祖辈中的外祖父或外祖母2.科学家常选择果蝇作为遗传学的实验研究材料,其原因不包括...()。
A.培养周期短,容易饲养,成本低B.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C.繁殖速度快,后代数量多D.性状都易于区分3.图甲、乙均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丙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图丁表示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与DNA分子的相对含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乙所示细胞都有2个染色体组B.图甲、乙所示细胞所处的时期分别对应图丙的bc段和de段C.图丁中a时期可对应图丙的de段,图丁中b时期的细胞可以是图乙所示的细胞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均可用图丙表示4.下列关于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用蝗虫卵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B.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C.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D.用洋葱根尖制成装片,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5.TATA框是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的一段DNA序列,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其碱基序列为TATAATAAT,RNA聚合酶与TATA框牢固结合之后转录才能开始。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含TATA框的DNA局部片段的热稳定性相对较低,容易解旋B. TATA框属于基因启动子的一部分,有RNA聚合酶的识别位点C. TATA框经RNA聚合酶催化转录形成的片段中含有起始密码D. 某基因的TATA框经诱变缺失后,会影响转录的正常进行6.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 含有m个碱基、n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片段中,共含有m-n个氢键C.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的假说D. 双链都含15N的DNA分子在14N环境中复制n次,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链占总链数的1/2n7.下列对实验相关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沃森和克里克采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证实了DNA的双螺旋结构B.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C. 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不适宜所致D. 用15N标记核苷酸探明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8.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DNA 片段,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突破训练细胞的生命历程1.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A.衰老的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B.衰老的细胞内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C.细胞凋亡有利于维持多细胞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D.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2.细胞的生长、增殖、衰老、凋亡等生命历程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虽然增大,但其物质运输效率并没有增强B.人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改变了子细胞的遗传物质导致了细胞分化C.细胞的衰老导致人体的衰老,延缓人体衰老就要设法阻止细胞的衰老D.细胞凋亡由遗传物质控制,只发生在老年个体,能加速人体的衰老死亡3.杀伤细胞攻击被感染细胞导致其死亡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导致细胞凋亡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因子统称为凋亡诱导因子。
杀伤细胞能够分泌Fas配体作为凋亡信号与靶细胞表面的凋亡受体Fas蛋白结合,从而启动细胞内的凋亡程序使靶细胞发生凋亡。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Fas蛋白属于化学凋亡诱导因子B.癌变后的细胞对各种凋亡诱导因子的敏感性增强C.若Fas蛋白基因突变,则靶细胞的凋亡过程会加快D.Fas配体与Fas蛋白的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细胞都会发生分裂、衰老、凋亡B.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酶存在差异C.细胞凋亡不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D.癌细胞分裂迅速,细胞周期变长5.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细胞的凋亡对于生物个体发育有积极意义C.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D.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6.下列与细胞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等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细胞都存在细胞凋亡现象B.癌变的细胞,其内所有RNA与正常细胞均不同C.癌细胞质膜上某些蛋白相对含量增加,有利于其代谢加强D.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减小,核膜不断向内折叠7.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有利于携带氧气B.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容易扩散转移C.肝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胰岛素受体,有利于胰岛素进入细胞D.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含大量线粒体,有利于对葡萄糖、无机盐的重吸收8.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体积的增大导致相对表面积增大B.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C.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的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老年人头发变白是因为细胞中不能合成酪氨酸酶,黑色素无法合成9.下列关于人体内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是基因在不同时间或空间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专门化,提高了各项生理功能的效率C.细胞内合成了血红蛋白是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红细胞的标志D.胚胎干细胞、成肌细胞及造血干细胞的分化程度依次降低10.细胞的不同生命历程往往具有其特定的意义。
1.(2019·重庆模拟)下表是某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种群的能量值,下列营养关系不成立的是()2.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种群[表中数据单位:102 kJ/(m2·a)]。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表中的丙为生产者B.表中的种群构成2条食物链C.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大量减少时,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需消耗a约()A.100 kg B.44.5 kgC.25 kg D.15 kg4.(2018·佛山质检)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戊的食物有1/2来自乙,1/4来自丙,1/4来自丁,且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
若戊体重增加20 g,需要消耗植物()A.1 125 g B.1 600 gC.2 000 g D.6 500 g5.(2019·长沙模拟)若某一经济鱼类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一条长到4 kg的鱼最多需消耗植物()A.1 120 kg B.6 440 kgC.2 240 kg D.1 220 kg6.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同化1 kJ 的能量,丙需同化多少能量( )A .550 kJB .500 kJC .400 kJD .100 kJ7.(2018·南京一中月考)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B .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中未被昆虫利用的能量 C .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D .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1 000 kJ8.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子,25来自鼠,15来自蛇,若猫头鹰体重增加20 g ,需要消耗植物(传递效率为10%)( )A.600 g B.900 gC.1 600 g D.5 600 g9.(2019·山大附中质检)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10.(2018·兰州一中月考)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 =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A.1.875倍B.1.375倍C.1.273倍D.0.575倍11.(2018·西安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如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B.能量散失a3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C.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D.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a6÷a2)×100%12.(2018·太原五中高三调研)下图为某农场的年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103 kJ/(m2·y)],A、B、C、D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A.18.75% B.16.67%C.12.50% D.11.11%13.(2018·新乡一中周考)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
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J/(hm2·a)]。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
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
该种群密度是______只/hm2。
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__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14.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营养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_____kJ。
(2)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 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15.(2018·济宁一中质检)下图是对某湖泊的能量调查结果[单位:kJ/(cm2·a)],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kJ/(cm2·a)。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这说明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的,也就是说食物链越长,________________越多。
(3)D(热能)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能量。
(4)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不循环的特点,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1.C[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并且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左右。
结合表中数据计算可知,不可能出现C,故选C项。
]2.D[根据各种群同化量可判断甲、乙、丙、丁、戊能形成食物网:,其中丙为生产者,A、B项正确;当乙大量减少时,戊可以通过丙→丁→甲→戊食物链获得能量进而保持数量相对稳定,C项正确;乙和丁处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39.5×102kJ/(m2·a),丙处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930×102kJ/(m2·a),则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39.5×102)/(930×102)×100%=15%,D项错误。
]3.C[图中有3条食物链,即a→b→猫头鹰、a→c→b→猫头鹰、a→c→d→猫头鹰。
题中所问为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需消耗的a的量,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1)需最多能量: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2)需最少能量: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所以选最短食物链(a→b→猫头鹰),按÷20%计算,则至少消耗的a为1÷20%÷20%=25 (kg),C项正确。
]4.C[甲为生产者,戊共有以下食物链:①甲→乙→戊,戊增加20 g×1/2=10 g,需要乙10÷20%=50 g,需要甲50÷10%=500 g;②甲→丙→戊,戊增加20 g×1/4=5 g,需要丙5÷20%=25 g,需要甲25÷10%=250 g;③甲→丙→丁→戊,戊增加20 g×1/4=5 g,需要丁5 g÷20%=25 g ,需要丙25 g÷20%=125 g ,需要甲125 g÷10%=1 250 g ,故共需要甲500+250+1 250=2 000 (g),C 项正确。
]5.A [依题意可知,三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经济鱼、植物→草食鱼→经济鱼、植物→草食鱼→肉食鱼→经济鱼。
当能量传递效率为10%时,消耗的植物最多,故该鱼长到4 kg 需消耗植物至多为:(4×1/2÷10%)+(4×1/4÷10%÷10%)+(4×1/4÷10%÷10%÷10%)=1 120 (kg),A 项正确。
]6.A [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同化1 kJ 的能量,0.5 kJ 来自戊,0.5 kJ 来自己,能量传递效率为10%,故丙需同化的能量为0.5÷10%÷10%+0.5÷10%÷10%÷10%=550 (kJ),故A 正确。
]7.C [昆虫的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所以同化量=410-210=200 (kJ),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就是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所以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70/200×100%=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A 正确;昆虫粪便量属于前一营养级植物中未被昆虫利用的能量,B 正确;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 错误;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200/20%=1 000 kJ ,D 正确。
]8.D [由题图可知,若猫头鹰体重增加20 g ,则需要消耗植物:20×45÷10%÷10%+20×15÷10%÷10%÷10%=5 600(g),故D 项正确。
]9.A [羊同化的能量为:n -36%n =64%n ,A 项正确;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n -36%n -48%n =16%n ,B 项错误;根据题意,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其同化量中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的一部分,小于16%n ,C 项错误;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其同化量的10%~20%,D 项错误。
]10.B [根据题中所给的食物比例和能量传递效率可计算,按原食物比例,c 每增长1 kg 需消耗a 55 kg ;按调整后的比例,c 每增长1 kg 需消耗a 40 kg ,所以1/40÷1/55=1.375倍。
] 11.B [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a 7也属于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A 项错误;能量a 3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B 项正确、C 项错误;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应该是(a6÷a1)×100%,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