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和浮
- 格式:ppt
- 大小:627.50 KB
- 文档页数:17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12、改变浮和沉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运用这一知识,掌握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2. 会用多种方法改变多种物体沉浮。
3.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发展思维。
4. 培养学生深入学习,努力实践,努力探究的思想品质。
在研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亲历三个活动,探究了解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木条、泡沫条、小桶、螺丝帽、铁钉、钩码、瓷砖、橡皮筋;橡皮泥;鸡蛋、盐、小棒小潜水艇;2. 辅助材料:橡皮筋、抹布;熟悉学生:1. 你会表达猜对问题时的喜悦心情吗?2. 你会表达猜错了时难过的心情吗?3. 会用橡皮泥捏成碗的形状吗4. 会用橡皮筋捆东西吗一、课前活动激趣游戏:我听说咱们班同学是全镇最智慧,最聪明的同学,是吗?(生答)好,就让老师期待大家精彩的表现吧!二、导入:准备好了上课吗?,(师生问好),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在水中会出现两种情况。
教师板书[板书:“沉”“浮”]教师谈话:同学们请看这里,老师手中拿的是(两个鸡蛋),我把它们同时放入同样多的两杯水中,大家猜一猜会怎么样?光凭猜测是不行的,我要找两位科学小助手来试一试。
什么现象?什么原因?学生猜测(鸡蛋大小不同)。
那咱们换过来试一试。
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改变浮和沉。
(板书:改变)三、教学过程:(一)改变附加物的多少来改变浮和沉为了解开这个秘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水槽、水,还有抹布,知道抹布是干什么用的吧?只有这些材料能做实验吗?别着急,更多的实验材料都在这儿呢,实验材料领回去以后,老师说开始了,大家再开始玩啊。
请各组派一名同学把材料取回去,在以后的过程中还需要拿送材料,就都有这名同学负责。
大家一起先对照大屏幕来看一看你的实验盒里少不少东西。
[幻灯片出示:]少不少东西?不少,那多不多东西?你认为橡皮筋是做什么用的,猜一猜。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教学设计城北中心小学刘冬梅一、教学内容:本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科学学科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沉与浮》搜集资料部分中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课是《物体的沉与浮》单元中的第三课内容,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是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也是学生们都曾亲眼见过的十分熟悉的现象。
但如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学生没有深入思考过。
因此本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是可以改变的,归纳出沉浮情况与浸入水中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关系。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知道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向上的浮力,知道有的物体能够漂浮在水面,有的物体则将沉入水底,学生对于“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但缺乏理性的认识,他们还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几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探究,了解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2)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探究学习,运用公平实验方法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关。
2.过程与方法课堂上,学生用“推测--验证”的科学方法探究,通过交流、讨论、分析等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具有交流、分析、观察及实验动手的能力。
并能记录观察、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科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五、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研究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七、教学准备:课件、水槽、玻璃瓶、螺丝、橡皮泥、潜水艇模型、塑料小球八、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二)探究活动一:使浮在水面的物体下沉(三)探究活动二:使沉入水底的物体浮上来(四)巩固应用(五)拓展延伸九、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那你们能准确判断出浸入水中的物体哪些是上浮的,哪些是下沉的吗?出示一些常见的物体进行判断。
上册科学《改变浮与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浮力和重力的概念,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掌握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2.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珍惜实验材料,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二、教学重点1. 浮力和重力的概念。
2. 物体浮沉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1. 浮力和重力的大小比较。
2. 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浮力块、石头、泡沫、水、容器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轮船、木筏等浮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改变浮与沉。
2. 探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实验1:将浮力块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情况。
实验2:在浮力块上放石头,观察浮力块的浮沉情况。
实验3:将泡沫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情况。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得出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3. 分析物体浮沉的条件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物体浮沉的条件。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出改变浮沉的方法。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的浮沉方法,尝试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浮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拓展延伸: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改变浮沉的方法。
7.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8. 板书设计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浮力重力上浮小于悬浮等于下沉大于9.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10. 课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浮沉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描述浮力和重力的概念,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够解释物体浮沉的条件,并运用这些条件分析实际现象。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现象。
2.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现象。
2. 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2. 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浮力计、物体(如木块、金属块等)、水槽、水。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则会沉入水底?2. 介绍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现象,解释原因。
3. 分组讨论:如何改变物体的沉与浮状态?4. 展示实验:演示如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状态。
5.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现象。
6. 数据分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改变物体沉与浮的方法。
7. 总结: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教学反思:1. 学生对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现象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掌握情况。
第二章:物体的沉与浮原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沉与浮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物体的沉与浮原理。
2. 科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教学难点:1. 物体的沉与浮原理的理解。
2. 科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浮力计、物体(如木块、金属块等)、水槽、水。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 复习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现象。
2. 讲解物体的沉与浮原理,包括阿基米德原理。
3. 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沉与浮原理解决问题?4. 展示实验:演示如何运用沉与浮原理改变物体的沉与浮状态。
5.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沉与浮原理解决问题。
6. 数据分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运用沉与浮原理的方法。
7. 总结: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教学反思:1. 学生对物体的沉与浮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沉与浮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实验设计与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设计科学实验。
一:实验名称:改变浮和沉
二:目的探究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三:器材:塑料小瓶,沙子,水槽,水。
四: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把空的小瓶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
3:取出小瓶,在小瓶中装满沙子,再放入水槽中,观察现象
4:再取出小瓶,从小瓶中倒出大半沙子,再放在水槽中,观察现象5:得出结论。
6:整理实验器材
五:现象:
(2)浮在水面
(3)会下沉
(4)可能沉底,可能悬浮
六:结论:给漂浮的物体附着着足够重的物体,它就会下沉;给下沉的物体附着足够轻的物体题就会漂浮在水面上。
第一单元沉和浮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知识点:1、判断物体沉浮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2、物体的沉浮可能和物体的体积、轻重、材料以及是否空心等因素有关;3、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实心物体,改变他们的轻重和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习题:1、把一个文具盒放在手上,用手掂一掂,我们会感到文具盒对手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个力是物体受到重力而产生的;2、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他们的轻重和体积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会发生改变;3、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4、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实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体积大小无关;√5、萝卜切碎以后,它的沉浮会发生改变;×6、一块木块会浮在水面上,将两块木块绑在一起就会沉下去;×7、下列方法中,有可能使小木块沉入水底的是CA、把小木块锯得更小B、把几块小木块绑在一起C、在小木块上绑一块大石头8、分别写出3种在水中下沉和在水中上浮的材料;答:在水中下沉的材料:铁块、回形针、橡皮在水中上浮的材料:木块、泡沫塑料块、蜡烛第二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知识点:1、物体体积相同时,沉浮和轻重有关;物体体重相同时,沉浮和体积大小有关;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轻重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3、物体体积大小不变时,物体越重就越容易沉,物体越轻就越容易浮;4、潜艇的工作原理: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的方法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会上浮;1、体积越大、越轻的物体,越容易浮;体积越小、越重的物体,越容易沉;2、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让潜艇上浮的办法是排空压载舱,让潜艇下沉的办法是用海水装满压载舱;这是因为物体体积大小不变时,物体越轻就越容易上浮,物体越重就越容易下沉;3、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大的容易沉,体积小的容易浮;×改正: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体积较大的容易浮在水面上;√5、在用小瓶子研究沉浮时,小瓶子的体积没有变化;√说明:小瓶子的沉浮是因为它本身的重量发生了变化,体积大小不变;6、相同重量的下列物体,只有一种在水中能上浮,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CA、B、C、7、潜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A来控制沉浮的;A、轻重B、大小C、体积8、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潜艇的工作原理;答: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的方法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会上浮;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知识点: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2、橡皮泥的形状改变之后,轻重不变,体积也不变,因此沉浮状况保持不变;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他的轻重不变,而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如空心或者船形;3、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船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在水面上,装在的货物也就越多;习题: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2、同一块橡皮泥无论怎样改变形状,它的轻重是不变的;3、橡皮泥捏成空心的,把它放入水中往往会下沉;把一块橡皮泥做成空心的或者是船形的,它浸入水中的体积就发生了变化;4、在重量不变的条件下,把船造得尽量大,船排开的水量才能更大,装载的货物才能更多;√5、上浮的物体一定是用比较轻的材料制成的;×6、有两个用橡皮泥做成的小球,两个小球的体积相同,其中一个小球是空心的,另一个小球是实心的,你能利用知识把空心的橡皮泥小球找出来吗答:将两个小球放入水中,如果其中一个小球上浮了,那么说明这个小球是空心的;第四课造一艘小船知识点:1、轻重相同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2、从远古的独木舟发展到现代的运输船舶,大体经历了四个时代: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习题:1、轻重相同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2、从远古的独木舟发展到现代的运输船舶,大体经历了四个时代: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3、我们制作的小船在水中航行容易倾斜,我们可以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来保持船的平稳;4、用钢铁造的大船能浮在水面不会沉下去,这是因为大船的排水量较大;√5、独木舟是利用木头在水中上浮的性质做成的;√6、古代的船都是木头造的,现代的船都是钢铁造的;×说明:古代也有大船采用钢铁框架,现代也有木制小船;7、用一定量的橡皮泥制作小船时,船的排水量越大,装载的货物越AA、多B、少C、无法判断第五课浮力知识点:1、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3、体积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体积越大的,受到的浮力也越大;4、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漂浮或悬浮;习题:1、用手把一块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松手后观察它的运动情况;1在刚松手后,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此时,泡沫塑料块会怎样运动泡沫塑料块会在水中上浮2最后,泡沫塑料块的位置是怎样的泡沫塑料块会漂浮在水面上;此时,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2、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且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3、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4、人在游泳时会受到一个向上托起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5、完全浸入水中的物体不会受到浮力作用;×6、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AA、上浮B、漂浮C、下沉7、用手将一块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在它完全浸入水中之前,越往下压用力越大,这说明泡沫塑料块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它受到的浮力越AA、大B、小C、不变8、把泡沫塑料块完全压入水中,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答: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后,其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本身的重力,因此一松手,泡沫塑料块就会浮起来;第六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知识点:1、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小,受到的浮力也越小;重点实验:1、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和浸入水中的体积的关系实验材料:水槽、弹簧测力计、钩码、棉线实验步骤: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2测量钩码分别浸入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3测量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浸入水中体积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实验结论:下沉的物体在完全浸入水中之前,其受到的浮力大小会变化;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小,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小;2、下沉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猜想:下沉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实验材料:水槽,弹簧测力计,三块体积不同、种类相同的小石块,棉线实验步骤:1分别记录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计算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们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实验结论: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小,受到的浮力越小;习题:1、当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2、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3、石块在沉入水底的过程中,它所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4、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作用;×说明:下沉是因为浮力小于重力;5、漂浮在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沉到水底的物体不会受到水的浮力;×6、静止在水底的铁球,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是CA、浮力大于重力B、浮力等于重力C、浮力小于重力7、石块“小部分浸入水中”和“全部浸入水中”相比,BA、“小部分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大B、“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大C、受到的浮力一样大8、物体A、B、C分别处于水槽中的不同位置,小明在看到物体B、C下沉后,他认为这两个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作用,他的想法正确么为什么答:小明的想法不正确,因为无论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如何,都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第七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知识点:1、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与其所进入的液体种类有关;2、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3、并不是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液体浓度不够大,马铃薯是不会浮起来的;4、只有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教学目标]1、科学目标:通过对几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探究,了解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方法。
2、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运用这一知识,掌握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会用多种方法改变多种物体沉浮;知道哪些材料适合做漂浮物。
3、情感目标: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现象;体会“做中学”的探究乐趣,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几种物体在水中沉浮,探究了解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有依据地提出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假设结论,并有目的地用实验去验证。
[教学方法]:实验发现法、观察记录法、归纳概括法、讨论交流法等。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槽、水杯、橡皮泥、“死海”图片及相关资料、生鸡蛋、食盐、硬币若干、矿泉水瓶、小石头、泡沫塑料2、学生准备:水槽、水杯、橡皮泥、硬币若干、生鸡蛋、食盐、矿泉水瓶、小石头、泡沫塑料[教学过程] 一、情境问题,设疑激趣师:课前老师让每人准备一块橡皮泥,带来了吗?今天我们用它来做科学小实验。
请你将橡皮泥放入水中,看它是浮还是沉?生:(动手操作,将橡皮泥放入水中)师:你的橡皮泥在水中怎么样了?生:橡皮泥在水中下沉了。
师:像橡皮泥这样沉在水中的物体能浮起来吗?怎样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思路:学生说法不一,但都在开动脑筋想方法,也就是运用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引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新课标中要求的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出发的理念。
二、联系生活,引导探究(一)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师:你能不借助任何物体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吗?请你开动脑筋,把你想到的方法与小组同学交流,组长用文字或图记录下来。
生:小组讨论、记录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研讨出的方法?生:汇报①做船②做碗形③压扁④条形⑤切块……师:这些方法可行吗?好,就用你想到的方法使橡皮泥浮起来吧!生:(每个人都试着动手,使橡皮泥改变多种形状)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橡皮泥浮起来了?生:(分组汇报并展示作品)生1:我将橡皮泥做成船形,它浮在水面上了(举起)生2:我将橡皮泥搓成条形,它沉在水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