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10)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二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教案标题:数学《混合运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b. 掌握混合运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c. 能够独立解决含有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b. 运用多种形式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c.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b.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正确对待数学学习中的困难。
c.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b. 混合运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a. 理解混合运算中运算符的优先级。
b. 解决含有混合运算的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a. 教学用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混合运算》b. 教学课件:包含混合运算的例题和习题c. 图表:运算符的优先级表2. 学具准备:a. 学生教材:《混合运算》练习册b. 学生作业本:数学练习本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a. 通过回顾前一个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过渡到综合运算。
b. 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对综合运算有个初步的了解。
2. 讲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步骤a. 通过图表或实物的方式,给学生展示一个混合运算的例子。
b. 解释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同时出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
c. 介绍混合运算的基本步骤:先计算乘法和除法,再计算加法和减法。
3. 解决混合运算问题的运算符优先级a. 引导学生观察混合运算中运算符的出现顺序。
b. 通过示意图或运算符的优先级表,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中乘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减法。
4. 操练混合运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a. 通过讲解和练习,教授混合运算中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第一课时连加◆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7页,三个数的连加计算。
◆教学提示奥运情境图的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还通过金牌统计表让学生了解合计的意思,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合计就是做加法运算。
在讲解竖式计算时,要强调迁移“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等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算理,鼓励学生多样性的计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过程,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100以内的数的连加。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连加的意义以及运算顺序和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算理。
难点提高利用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小朋友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小兔子和小乌龟谁赢得了比赛?生:小乌龟赢了……师:小兔子不是比乌龟跑得快多了吗?为什么它却输了比赛呢?生:小兔子骄傲了,它在树下睡着了……师:是啊,小兔子太骄傲了,小朋友们一定不会像她一样的。
不过,小兔子也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决心要反败为胜,它要和小乌龟比赛计算,看谁是“计算小冠军”。
小朋友们也来一起比赛吧,看你和同桌谁能又对又快的计算完这些题目,夺得“奖牌”!(课件出示“夺奖牌”情境图)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奥运奖牌情境。
①出示奥运开幕式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都是“计算小冠军”!师: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生1:我是中国人,我骄傲!生2:我们的祖国真伟大……生3:我也想参加奥运会,夺金牌,为国争光……②出示奥运成绩统计表。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你们知道最近几届奥运会,我国的运动健将取得了多少枚奖牌吗?师:请小朋友们仔细阅读这个奖牌统计表,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表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混合运算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2. 能够灵活运用不同运算符进行混合运算;3.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1. 混合运算的概念;2. 混合运算的计算步骤;3. 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数学》;2. 黑板、彩色粉笔;3. 教具:计算器、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导入问题:小华有10支铅笔,每支铅笔的价格是2元,他共花了多少钱?2.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进行计算,并引出混合运算的概念。
二、讲解混合运算(15分钟)1. 通过黑板上的示范,讲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步骤;2. 引导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含义和应用方法;3. 练习几个简单的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掌握基本运算技巧。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一些混合运算的练习题,检查他们的计算能力;2. 学生互相讨论,并互相纠正错误;3.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提出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混合运算知识进行解决;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尝试,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混合运算题目作为课外作业,加强学生的巩固练习。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混合运算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勤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混合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计算和解决问题能力。
但也发现学生在应用混合运算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下一节课应该加强练习,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的掌握。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属于比较重要的环节。
除了起到承接上个课时、转接下课时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些重点的计算知识和转化相应的课时。
本单元在学科核心素养中,具体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在高效课堂的设计和转化过程中,注意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学习兴趣之于学生,是非常重要而且更加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讲,环节上的应用更加大了不同学生之间互相弥合的意义。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能够使用能够确定有理数的加、减、乘、运算律简化运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过程和结果;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按照运算顺序,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运算符号的确定和性质符号的处理。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建立在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各种运算的意义及法则上的综合性运算。
首先,各种运算要正确熟练,再结合混合运算法则,混合运算才能正确进行,混合运算是以上各种运算的继续和发展,对学生运算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电脑展示:心算口答:复习导入(1)+17+20(2)-31-(-16)(3)-11×12;(4)(-27)÷(-13)(5)-64÷16(6)(-2)3+32.追问:(1)前面学过的运算有哪些?(2)当我们研究了单个运算之后,通常还要研究什么?引入课题: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学生抢答设计此组计算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有理数的各种运算,为后面的混合运算做好铺垫自主探究一下面的运算包括哪几种运算?(1) 22 -(-2)2 ×(-3)(2)115×(13+12)÷5怎样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适当总结与补充。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是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小括号,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对运算顺序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运用小括号进行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小括号使用不当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本章节时,需要关注学生对小括号运算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顺序观念,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难点:运用小括号进行混合运算时,运算顺序的确定。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掌握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示例。
2.练习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题目。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购买物品的总价?引入小括号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2.呈现(10分钟)展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示例,如:25 + (30 - 15) × 4。
引导学生观察小括号的作用,让学生尝试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组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题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再次展示一组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强调运算顺序和小括号的使用。
5.拓展(10分钟)设置一个生活情境,如:学校举办运动会,小明参加了100米、200米和400米三项比赛,已知100米比赛用时15秒,200米比赛用时30秒,400米比赛用时60秒。
二年级数学下《混合运算》教案及反思一、教案部分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混合运算,理解运算的顺序。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混合运算的定义和顺序。
2.常见混合运算的例题解析。
3.实际应用题目的计算。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
•难点:理解运算中的括号含义,知道括号内优先计算。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2.投影仪与PPT3.教学卡片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之前学过的加减乘除知识。
2.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实例练习。
3.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进行练习,互相检查。
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导入,分享一个生活中的购物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混合运算的定义,通过例题演示运算顺序。
3.巩固练习:分组练习,每组出题并交换解答。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混合运算的顺序和重要性。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口头测试、观察学生的练习过程。
2.提供反馈: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指导性的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出10道混合运算题目,要求有加、减、乘、除和括号。
3.请在生活中找出5个混合运算的实际例子。
二、教学反思本次《混合运算》的教学整体进行得较为顺利,学生对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顺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1.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我在教学中发现,虽然学生能够记住混合运算的顺序,但在实际计算时很容易出错。
未来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应加强实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
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局限性。
未来应尝试更多元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数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3、通过练习,培养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难点是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习过程】一、复习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
3、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428+63÷9―17×5(2)1.8+1.5÷4―3×0.4(3)3.2÷[(1.6+0.7)×2.5](4) [7+(5.78—3.12)]×(41.2―39)二、探索新知1、阅读例4题目,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提示: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 ,每朵花用m 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
2、列出综合算式,想一想它的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3、独立完成P34 "做一做"第1、2题4、明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正确复述四则混合运算定律。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练习九第1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练习九第2---6题2、拓展提高:练习九第7---10题提示:(1)第2题:要注意6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
(2)第7题:"60瓦"与计算无关。
加减混合运算數學教案設計
主题: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法则。
2. 学生能熟练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加减混合运算的定义和法则
2. 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新课(5分钟)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比如购物付款时的找零问题,引出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新知识(15分钟)
1. 解释加减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2. 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第三步:举例说明(10分钟)
给出一些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的例子,让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并解释他们的计算步骤。
第四步:实践操作(20分钟)
分发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检查答案并讨论错误的原因。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应用加减混合运算的机会。
四、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包含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是否有效,以便进行必要的调整。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校内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加减法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够正确判断运算顺序。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加减法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对于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练习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者黑板。
2.练习题和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讲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问题,通过讨论,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混合运算”的含义。
2、能够在数字范围内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3、能够在复杂算式中准确把握计算的先后顺序。
二、教学重点:1、理解混合运算的含义。
2、准确的计算先后顺序。
三、教学难点:1、复杂数字的混合运算。
2、理清计算的先后顺序。
四、学习方法:1、通过讲解理论、练习实例和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2、多角度的演练和应用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五、教学准备:1、教学台词、教案、课件等。
2、足够的纸笔和计算器等。
3、纸牌、骰子、小球等游戏道具。
六、教学过程:1、热身通过有趣的游戏介绍数学运算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的概念。
2、概念讲解通过课件或黑板书写,简单明了地讲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数学运算的基本法则。
3、实例演练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计算实例,让他们动手操作,并演示计算先后顺序的意义。
4、游戏提升通过游戏提升学生兴趣,加强知识的印象深度和记忆持久度。
5、总结反思对此次课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简单评价,注意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七、课堂评价: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在最后的总结反思中,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1、理解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
2、能够通过计算器或口算计算混合运算问题。
3、理解和掌握复杂运算问题中计算先后顺序的重要性。
4、拥有探究、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八、教学延伸:1、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相结合,对于加深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网络课件等方式进行多媒体化教学,提高教学的现代化水平。
3、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合理的感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效率和成果。
九、教学成果:通过该教学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水平和学习兴趣,切实的达成教学目标,解决学生在混合运算中出现的最大难点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混合运算》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
2.能够正确应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进行混合运算。
3.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和除法进行混合运算。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教学工具:小黑板、彩色粉笔、教具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混合运算场景,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 新知讲解
1.介绍混合运算的定义和意义。
2.通过例题讲解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步骤和技巧。
3. 案例练习
1.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解决混合运算的案例。
2.随堂辅导学生解答疑惑。
4. 拓展延伸
1.提出一些挑战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深入。
2.开展一些实际应用的混合运算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解题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反思
•思考本节课教学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节课教学做准备。
七、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加减乘除
•步骤和技巧
以上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幼儿园数学《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了解加减法和乘除法的概念;
2. 能够学会将加减法和乘除法应用于具体的数学问题中;
3. 培养幼儿完成混合运算题目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1. 加减法和乘除法的概念;
2. 混合运算题目的解答方法;
3. 如何将加减法和乘除法应用于具体的数学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
如何将不同的计算方法运用于同一道题目中,帮助幼儿完成混合运算。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理解加减法和乘除法;
2. 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3. 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让幼儿在视觉上理解计算过程。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制作数学游戏,引发幼儿对“混合运算”的兴趣;
2. 感知新知(10分钟):
引导幼儿分别了解加减法和乘除法的概念,并用图示的方式展示给幼儿看;
3. 解决问题(25分钟):
将加减法和乘除法应用于具体的数学问题中,让幼儿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混合运算题目;
4. 拓展(10分钟):
结合实际生活,让幼儿实践把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用于生活中。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幼儿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演示法能够让幼儿更直观的
了解计算过程,让他们对运算过程更深入地理解。
在后续的教学中,应该关注幼儿的听力和阅读能力,以便更好的理解混合运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 能够灵活运用四则运算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习题和教学小板书。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知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加法和减法,并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口算练习。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混合运算。
告诉学生混合运算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运算同时出现在一个算式中。
Step 2:教学重点1. 以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学如何进行混合运算。
2. 提示学生根据运算的顺序先进行乘除,再进行加减。
Step 3:练习和巩固1. 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例如:12 + 3 - 4 = ?2.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其中关于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Step 4:拓展延伸1. 引入乘法和除法的混合运算,例如:8 ÷ 2 × 3 = ?2. 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例如:24 ÷ 3 × 2 = ?Step 5:归纳总结在混合运算中,学生需要先进行乘除,再进行加减。
如果有括号,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
这样可以避免混淆和错误。
Step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继续巩固和练习混合运算的知识。
Step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回顾,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混合运算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例和练习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运算能力。
同时,通过对混合运算的巩固和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贴积膏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星期天,小刚和小林来到新华书店,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二、自主探究(出示教材三种图书和单价图)师:小刚买了3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师:通过读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少儿绘画ABC》单价7.45元,《太空漫步》单价5.8元,《海洋世界》单价4.69元。
师:求买上面的三本书一共要花多少元,就是求什么?生:就是求上面三本书单价的综合,即求7.45、5.8与4.69的和。
师:求和我们用什么计算?你会列出算式吗?生:用加法九三,列式为7.45+5.8+4.69师:谁能说说,解答上面的问题,需要怎样计算?生1:先求出《少儿绘画ABC》与《太空漫步》的单价之和,再求出三本书的单价之和。
生2:直接列竖式求三本书的单价之和。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上面两种解题方法的算式并解答出来。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师:(出示课件)小林买了两本书,一本单价是 6.45元、一本单价是8.3元。
如果小林付出20元,应找回多少钱?师:谁能说说“找回多少钱”是什么意思?生:用付出的钱数减去花掉的钱数就是还剩下的钱数,也就是应该找回的钱数。
师:你能画图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教师演示:师:根据给出的线段图,谁能说说付出的钱数、花掉的钱数与找回的钱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生:付出的钱数-买单价6.45元的书花掉的钱数-买单价8.3元的数花掉的钱数=应找回的钱数。
师:你还能找到其他的等量关系吗?生:付出的钱数-(买单价6.45元的书花掉的钱数+买单价8.3元的数花掉的钱数)=应找回的钱数。
《混合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
2.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先乘除后加减”这种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计算活动,培养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规范书写等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主题图:酸奶是人们喜欢的食品,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
二、探究新知(一)寻找信息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说你都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探究运算顺序,理解规定的合理性1.列式解答。
预设1分步算式4X3=12,12+3=15预设2:综合算式4X3+3=15 3+4X3=15引导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明确每一步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师:这几位同学列的算式虽然不同,有的是分步算式,有的是综合算式,但他们都能正确解决问题。
2.对比异同。
观察同学们写的2道综合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在对比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虽然写的算式不同,但运算顺序是相同的,都是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3.探究算理。
(1)3+4X3这道算式为什么要先算4X3呢?学生在探究中感知要想解决一共有多少盒酸奶这个问题,就要把前三组共有几盒酸奶和第四组酸奶的数量合起来。
所以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2)这样计算,为什么不对?3+4X3=7X3=21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理解如果先算3+4,是把一组3盒的和一组4盒的合起来,再乘3,不符合题意,所以这样计算不对。
4.明确加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数学王国是这样规定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又有加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三)探究脱式计算的书写4X3+3 3+4X3=⅞+3=3+12=15 =15出示两位同学的脱式书写过程,提示学生可以在先算的这一步下面画一条横线,帮我们记住先算什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混合运算的相关概念和方法,能够熟练进行混合运算的题目;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
•熟练进行混合运算的题目。
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含混合运算的实例和练习题目。
2.复印好的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引入
1.利用实例引入混合运算的概念。
2.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混合运算解决。
第二节:讲解与练习
1.通过课件展示混合运算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加深对混合运算的理解。
3.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
第三节:拓展应用
1.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应用混合运算解决。
2.学生自主探究,列出解题步骤和答案。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并进行讨论。
第四节:总结与作业
1.总结混合运算的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中未完成的题目,并思考如何应用混合运算
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在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上存在困难,需要重点加强训练。
应多开展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运算基础,对于加减乘除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运算顺序和法则上。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并进行正确计算。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练习,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括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例子和练习题目。
2.练习纸:准备一份包含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纸,用于学生课堂练习。
3.教学用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2. 认识和运用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混合运算的概念2. 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法则3. 简单的混合运算题目三、教学重点:1. 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法则2. 掌握解决混合运算题目的方法四、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混合运算的理解与应用能力2. 解决复杂混合运算题目的方法五、教学准备:1. 课本和教具2. 小黑板和白板笔3. 学生练习册和纸笔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查找学生的基础知识,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混合运算的主题上。
可以通过口头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法则。
2. 新知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PPT或黑板,介绍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
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混合运算,并举例子进行讲解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法则。
同时,让学生明白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到右进行的。
3. 案例演练(15分钟)给学生出示一些简单的混合运算题目,让他们跟着课本上的例子一起做题。
要求学生按照运算顺序来计算,并进行解答。
引导学生正确计算结果,并进行讲解。
4. 合作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些较难的混合运算题目。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5. 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回顾当天所学的内容,并进行总结归纳。
指导学生归纳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步骤,并强调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
6. 作业布置(5分钟)为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和深化所学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混合运算为主题,通过讲解、案例演练和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明确了混合运算的概念,并掌握了解决混合运算题目的方法。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连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连减和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的过程。
2.掌握连减和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学情分析学生在此前已经掌握了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学会了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加减两步式题,并能解决简单的连加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有一定计算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前面的口算学习中,会用圈、画等符号标注口算过程,这为学生“创造”小括号提供了素材。
教学时,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创设的具体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加强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和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先算花了多少钱”的两个分步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并认识小括号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前面学过了加减混合运算和连加的计算。
40+16+20 80-75+30指名说出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回忆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从而引出新课。
二、探究新知(一)连减计算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
2.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分步的同学列成连减算式,留意先算花了多少钱的方法。
并提示:看看这道题还有其他的算法吗?做完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连减算式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老师看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开动脑筋,想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
谁来给大家讲讲,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生:100-56-29=44-29=15(元)(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师:这是一个什么算式?这个算式,我们是按什么顺序算的?小结:计算连减也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目标解析:
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同时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29(人) 53-24+38=67(人)
29+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53-24+38,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
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
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
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48-8+17,15÷3×5,指定学生说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53+38-24。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23+6-11 2×8÷4 72÷8÷3
= □○□ = □○□ = □○□
= □ = □ = □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34-17+3 3×8÷4 18÷3×3
=34-20 =24÷4 =18÷9
=14 =6 =2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