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2)
- 格式:doc
- 大小:207.00 KB
- 文档页数:7
《2.2氧气》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碳、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同时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实际,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以及有关氧气的一些知识,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氧气,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知规律。
学习氧气的性质能更好的了解氧气的用途,同时做氧气的性质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设计思路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其特点之一,就是每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以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达到及时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认识氧气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比较活泼。
【科学思维】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
【科学探究与实践】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观点。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现象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五、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六、教学难点主动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实验探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请同学生们都积极思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学们观察实验现象。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2.理解木条、硫、木炭、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注意事项及文字表达式.3.了解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缓慢氧化.4.了解氧化物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3.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重点难点】1.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2.对化合反应及氧化反应的理解。
3.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4.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2.实验药品及用品:木炭、硫粉、红磷、细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火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教师:假如你去西藏去旅游,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其中氧气瓶是必不可少的。
人不吃饭能维持生命6~7 天,而人如果处在无氧气的环境中,只能维持6~7分钟,人自从获得生命开始,就和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命活动也需要氧气,所以人们曾把它叫做“养气”。
氧气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学生:认真听讲并思考。
【探究新知】【过渡】物质的物理性质都包括哪些方面?展示一瓶氧气,讨论并描述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讨论、交流,从颜色、形态、气味等角度描述对氧气的认识,并阅读教材中关于氧气的性质。
【讨论与思考】1.你能证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吗?2.你能证明氧气不易溶于水吗?你对“不易”两字如何理解? 学生:讨论、发言。
【过渡】1.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来证明它是氧气? 2.演示[实验2-2]并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课题2 氧气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这节课单纯地从知识内容上来看,并不复杂,主要内容包括氧气的检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两个概念;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如何从化学的视角认识这种物质,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接触具体物质性质知识的开端,第一次切身感悟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不仅为学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提供了思路与方法,也为高中氧化还原反应、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等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因此,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1)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2)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二、学情分析氧气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气体,在小学自然、生物课中都学习过氧气的一些知识,如氧气能供给呼吸、能支持燃烧等,在上一节《空气》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以及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为本节课系统学习氧气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氧气的化学性质和观察、比较的实验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一些实验方法如观察、描述、对比实验等还不太熟练,需要教师进行指导,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形成学习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在实验操作上,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为实验操作的顺利完成打下基础,但应用较少,仍需要教师多加关注和巩固。
学生在学习时的困惑:对“氧气不易溶于水”这条性质的理解;系统、全面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等。
三、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和生活常识,能说出氧气的物理性质,知道氧气的一般检验方法。
2.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方法,并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通过总结、归纳氧气的性质,能归纳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一般特征,并初步形成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池北一中宋玉梅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1.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2.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3.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价值观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课题 2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包含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检验和氧气的化学性质。
本课题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闻气味介绍总结了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过木炭、硫、铁丝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探讨出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具备了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为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我们将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的课堂改为学生实验探究课,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知识,在交流讨论中得到提升。
本实验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要多角度观察,并能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获得结论。
除此之外,本实验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事可做。
通过交流讨论、团结协作顺利完成实验,解决实验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本实验课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就是加热的操作以及硫的燃烧实验部分会造成环境污染。
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所以,如果要在学生实验中增加此实验,必须改进,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和环保意识教育。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初学化学,兴趣浓厚,甚至对每一个实验都充满探究欲望,但大部分的学生仅停留在对实验现象的表面认识。
单纯觉得实验本身有趣,而忽略了对实验本质的探究。
学生已学完第一单元知识,具备了药品取用、加热,各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但也仅处于初级模仿阶段,加上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创造力欠缺,所以,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氧气是学生熟悉的一种气体,但对它的性质未做过系统的探究。
本节内容为氧气的性质,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教学中要利用实物观察和实物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思维模式。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比照,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反响的文字表达式。
3 .初步认识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生活常识对物质性质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现象推断相应的性质。
3 .学习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多媒体。
实验用品:集气瓶、燃烧匙、堪垠钳、酒精灯、火柴、铁丝、木炭、硫黄。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课题2氧气1、氧气的检验方法2、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3、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4、化合反响,氧化反响七、教学反思氧气是典型的非金属单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帮助学生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从中归纳出氧气化学性质的特点,理解氧气和人类的关系,培养学保护绿色植物的意识。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感受探究的一般过程, 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初步学习化学实验的一些操作技能,学会在实验中进行观察、比拟、分析、和归纳。
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学生虽然耳熟能详,但对它了解得并不多。
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氧气的相关的知识,我首先用设问造成悬念引入课题。
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氧气的有些物理性质比拟抽象,如氧气的溶解性,氧气的三态等,我通过具体的事例和观看图片资料等,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氧气相关的物理性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指导学生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一方面介绍实验操作的方法并指出有关的安全考前须知,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比拟几种可燃物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氧气》内容不仅涉及基础物质性质的学习,也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物质变化规律的关键环节。
教材通过系统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等)和化学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等),为学生构建了物质性质研究的基本框架。
同时,教材还详细阐述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如过氧化氢分解、高锰酸钾加热等,这些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此外,教材还注重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相联系,如氧气在医疗、环保、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总体而言,本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关注知识的拓展与应用,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学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在进行《氧气》这一章节的教学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准确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从知识基础上看,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分类等基本化学概念,对化学实验操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量筒的使用、试管的加热等。
这为学习氧气的性质及其制备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在能力层面,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但在实验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深入性方面仍有待提高。
特别是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原理的理解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从学生心理和学习态度上看,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渴望通过亲手操作来探索化学的奥秘。
但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对复杂的概念和实验步骤感到困惑和迷茫。
因此,在《氧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和详细地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一一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二、教案课题氧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价值观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课题2 氧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通过观察、阅读资料归纳提炼出氧气的物理性质;②能通过实验探究获取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③通过对已知反应共性的归纳总结,初步建立化合反应反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②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教学难点主动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请根据我的描述中抢答(1)它也是一种气体,我们看不见、抓不着、闻不到,但是谁也离不开它,它约占空气体积的21%。
[叙述]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那么氧气的性质如何的呢?本节课将来学习。
认识物质通常是由表及里,先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再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回答问题氧气导入新课二、氧气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探究、归纳【板书】一、氧气的性质1.出示一瓶氧气并让学生阅读课本P33的让学生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设问:鱼儿的生命活动需要氧气吗?如果需要,鱼儿所需的氧又来自于哪里呢?氧气能溶于水吗?空气中还有那么多的氧气,又说明氧气是易还是不易溶解呢?【板书】1.物理性质(过度)前面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接着就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2.化学性质1.设问:怎么去检验这瓶气体是氧气呢?[演示实验1]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1)请描述带火星的木条在进入氧气瓶之前和之后的现象。
(2)木条的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板书】(1)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氧气)【板书】(2)氧气与硫反应2.让学生观察思考第二个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2]硫在空气与氧气中的燃烧(1)请描述硫分别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2)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课题2 氧气(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和缓慢氧化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多角度分析问题的魅力,体会氧化反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化合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
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环节一引入新课
环节二化合反应复习氧气的性质。
提问:目前你知道哪些物质能与氧气反应?分类总结,并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补充、完善反应。
提问:如何将上述反应进行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环节三氧化反应
环节四
氧化反应与
化合反应的关系
根据回答,总结化合反
应的定义、概念的内涵
等。
思考、聆听、记录。
思考、深刻理解概念。
布置作业
1.教材第36页的1~4题。
2.在作业本上总结问题。
氧气的性质
什么是化学性质呢?
在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们首先考虑让氧气与物质发生
化学反应。
请同学们回顾物质分类图。
哪位同学上黑板上构建物质分类图呢?
我们选取的木炭、铁丝和石蜡分别属于哪些物质呢?
活动三:师生共同研讨
实验探究一、氧气能否与木炭反应
1.出示烧烤图片
2.【质疑】其实夏天烤肉串的时候我们就是利用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将食物烤熟。
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来描述出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呢?
3.氧气能否与木炭反应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4.出示:实验步骤
1.哪位同学来演示下这个实验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
验现象(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验操作)
2.你看到什么实验现象?
3.你的实验结论是什么?描述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
条件。
强调“点燃”
4.你能写出文字表达式吗?
【过渡】我们看到同一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剧烈程度会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从宏观看:空气和氧气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两人一组讨论
5.深入分析:从微观分析:木炭为什么在氧气中比在空
气中燃烧更剧烈呢?学生观看视频
不易溶于水
学生黑板构建物
质分类
木炭在空气中发
红光,放热
在氧气中
①剧烈燃烧②发
出白光③放出大
量的热④澄清的
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
让学生掌握
运用分类的
方法来研究
物质的化学
性质
让学生初步
学会用语言
描述实验现
象
鼓励学生大
胆动手做实
验
学会观察实
验现象,会根
据现象判断
产物
学会科学的
探究方法
提高学生信
息整合能力
【合作学习一】
宏观从氧气的含量看;空气和氧气的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上氧分子的数目看:单位体积的空间里空气和氧气的的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学习二】
【过渡】请同学们借助温馨提示完成结论
温馨提示:反应的剧烈程度与粒子的有效碰撞次数有关,碰撞次数越多,反应越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活动四:合作与探究
分组实验:实验探究二、氧气能否与铁丝反应
实验探究三、氧气能否与石蜡反应
出示温馨提示
活动五:交流研讨—氧气与铁丝反应
追问:①你看到什么现象?
②你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强调: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但在描述现象时不能描述出生成物的具体名称,结论中可以出现
③你能否描述出文字表达式?
【质疑】铁丝在空气中能否反应?加热后变红是化学变化吗?为什么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呢?请同学们从宏观上分析原因
【过渡】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遗留了两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回答一下
【启发引导1】我们看到火星四射,如果碰到集气瓶底部4.氧气在点燃的
条件下与木炭反
应生成二氧化碳
学生黑板书写
学生讨论
氧气的浓度
氧分子的数目
学生分组完成实
验
学生举手。
①剧烈燃烧、火星
四射、放出大量的
热、生成黑色固体
②铁丝在点燃的
条件下与氧气反
应生成四氧化三
铁
学生黑板板书
不能。
物理变化
同桌讨论
从微观上寻
根逐源,实现
宏观和微观
的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小
组合作意识,
会运用科学
探究的方法
研究氧气的
化学性质
会对知识概
括总结
教师通过引
导学生分析
实验,设置小
梯度问题,能
帮助学生理
解反应
活动七:氧化反应
板书:氧化反应
【合作学习四】观察三个反应的反应物,小组讨论找出共同的特点
【启发思考4】概括出氧化反应的定义
出示幻灯片:对氧化反应的判断
【过渡】怎样根据文字表达式去判断反应是不是氧化反应呢?你能总结出规律吗?
活动八:【答疑点睛】
1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按右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发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更旺。
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怎样的性质?
活动九【交流共享】: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通常情况下,这些物质却能与氧气“和平共处”,这是为什么呢?
活动十知识收获;画出本节课内容的思维导图并进行交流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引导一】回顾学过的能与氧气反应的单质
【引导二】介绍能反应的化合物:酒精和天然气等
活动十一:课堂检测
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初中化学是你学习化学启蒙阶段,作为老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你们,更重要的是教给你们科学的学习方法,衷心祝愿同学在科学道路上越走越远。
板书设计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都有氧
气参加
物质跟氧气发生
的化学反应
学生完成接龙
找反应物中是否
有氧气
学生回答
没有达到一定的
反应条件
学生举例单质:
镁、磷、氢气
氧气是一种化学
性质比较活泼的
气体,能与许多单
从合适的观
察点概括氧
化物和氧化
反应,学会获
取知识的方
法,让学生变
学习为主动
学习,激发学
生学习的积
极性
规律让学生
自己总结
首尾呼应
对反应条件
有所认识,更
辩证的去认
识氧气的化
学性质
锻炼了学生
的语言表达
能力和对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