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使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实际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够在国家建设和产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和领导作用。
二、学习计划
1. 课程设置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工程数学、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材料力学、电子工程基础、仪器仪表基础等。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工程设计原理、工程材料、工程流体力学、工程控制理论等。
选修课程包括工程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
2. 实践教学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和毕业设计。实习是学生在校外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工程实践活动,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工程设计或实验研究。
3. 学位论文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学位论文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性课题研究,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价值和创新性。
三、培养方式
1. 课程学习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学习采用面授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和毕业设计。
2. 导师制度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实行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由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和学业管理。
3. 自主学习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
四、考核评价
1. 课程考核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和综合成绩。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第一章课程设置
1.1 课程目标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研
究能力为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系统、全面地掌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熟练掌握专业领域的实验技术和方法,能够在相关领域进行
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
(3)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工程领域的创新
意识和创新能力;
(4)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工程领域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扎实掌握
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相关的外语知识。
1.2 课程结构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工程实验技术和方法;
(3)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培养;
(4)工程领域前沿技术和国际发展动态了解。
1.3 课程内容
(1)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课程应包括工程力学、电子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原理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2)工程实验技术和方法课程应包括工程实验方法、工程测量技术、工程计算方法等相关课程。
(3)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培养课程应包括工程设计方法、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等相关课程。
(4)工程领域前沿技术和国际发展动态了解课程应包括工程技术前沿与发展趋势、国际工程标准与规范等相关课程。
1.4 实践教学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应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新增实践教学环境和实验室设施,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实验技术水平,增强学生的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第二章研究生课程管理
2.1 选课方式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选课方式应采取学院组织招生面向全国进行统一招生,学生在第一学期入学后根据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选择相关课程。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实践经验,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应具
备以下能力:
1. 具备较强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2.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并提出创新性
解决方案;
3.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协调项
目团队;
4.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了解国际前沿技术发展趋势。
二、培养方式
本工程硕士采取全日制在校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室实践、论文撰写等环节。
1. 课堂教学:通过系统的理论课程,使学生掌握所选专业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
2. 实验室实践:通过实验室实践,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仪器操作等实际应用技能;
3. 论文撰写:通过论文撰写,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其科研能力。
三、培养时间
本工程硕士培养时间为2年,其中第一年为课程学习和实验室实践阶段,第二年为论文撰写和答辩阶段。
四、培养课程
本工程硕士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两部分。
1. 专业基础课程:(1)数学分析(2)线性代数(3)概率统计(4)电子电路原理(5)数字信号处理(6)通信原理与系统(7)计算机网络技术
2. 专业选修课程:(1)无线通信技术(2)多媒体通信技术(3)移动互联网技术
(4)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5)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
(6)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
五、培养实践
本工程硕士培养实践主要包括实验室实践和工程项目实践两部分。
1、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入的硕士研究生还须完成2-3门补修课程的学习,由导师会同学科组在学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时提出学习要求;
2、因研究课题需要,导师可临时增开1-2门课程,于第二学期末提出开课申请,经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并报研究生处批准后,在第三学期由导师或导师委托其他教师授课
其他说明: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毕业生将具备深入理解工程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在工程项目管理和研发创新方面具备出色的能力。
二、培养理念和任务
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理念是注重实践应用、培养创新人才、强化能力培养。其培养任务
主要包括:
1. 培养学生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通过学习课程和实践项目,使学生具备完善的项目
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独立设计、
组织和管理工程项目。
2. 培养学生的研发创新能力。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和实践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研
究能力,提高他们的研发创新能力,使他们
能够在工程领域中开展独立的创新研究。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和创新研究。
三、培养方式和方法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采用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实践训练、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等环节。培养方法主要包括:
1. 理论学习。学生需修满一定学分的专业课程,涵盖工程项目管理、研发创新、经济
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 实践训练。学生将参与工程实践项目,亲身体验实际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创新过程,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科研项目。学生将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积累科研经验,进一步提高研发创新能力。
4. 学术交流。学生将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报告,与同行交流学术成果,提高学术素养和专业水平。
研究生桥梁与隧道工程
研究生桥梁与隧道工程是一门专注于桥梁与隧道结构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的学科。其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结构力学、岩土力学、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日益增加,桥梁与隧道工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因此,研究生桥梁与隧道工程的课程设置和研究方向也越来越丰富。研究生们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建设需求和技术挑战。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设计和智能化施工等新技术也将对桥梁与隧道工程的发展带来新的机
遇和挑战,研究生应该积极探索这些新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总之,研究生桥梁与隧道工程是一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学科,希望广大研究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 1 -
北京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考研
专业为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之一,可培养工学硕士研究生。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于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分为桥梁工程与隧道工程两个大方向:
桥梁工程:
该方向一支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硕士生导师10人。设有1700平方米的结构实验中心室,配有5000kN拉压试验机、500kN疲劳试验机、1000 kN拟动力试验机、桥梁动力测试分析系统等大型实验设备。主要研究方向:
1、桥梁结构理论及应用:以物理和几何非线性分析方法为基础,研究大跨度砼桥和新型砼桥的设计理论,建立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计算方法。
2、桥梁振动理论及应用:通过桥梁在车辆、地震、风等动力荷载作用下的随机分析,研究桥梁结构的动力可靠性及损伤、失效机理、寿命评估及可靠性设计方法。
3、桥梁非线性动力性态与控制:各类桥梁的非线性动力响应特性及优化控制研究,为桥梁的动力设计及振动控制实现提供理论依据、实用方法及基本参数。
4、新材料在桥梁中的应用:针对高性能、超高性能等新型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根据其材料特性,研究其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等,为新型材料在工程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隧道工程:
该方向具有一支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3人,现有教师其
中85%具有博士学位(有国外著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者,还有在国外著名大学做过访问者)。设有地下工程试验室,配备有先进的美国MTS具有动态围压的动三轴仪一台,英国GDS 非饱和土静力三轴仪一台,普通静力三轴仪五台,并拥有齐全的常规土工试验和野外测试、勘察设备。通过与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联合成立了“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开展了地下工程方面的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
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406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身心健康发展,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熟练运用各种分析、计算和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胜任教学、科研、设计、技术管理和其它工程技术工作。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属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主要培养桥梁和隧道工程理论和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主要开展桥梁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控制、桥梁振动控制、隧道及地下工程新技术、环境控制和隧道稳定性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立足于解决大型桥梁和隧道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近年来以桥梁研究所、隧道与岩土工程研究所、桥隧施工地质技术研究所、桥梁工程系、地下工程系、结构实验室和地下工程实验室为教学和科研基地,承担了多项大型桥梁和隧道工程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获得了众多研究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效应。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如下:
1.桥梁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控制
主要研究桥梁结构设计中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桥梁施工中的安全控制技术。
2.桥梁振动控制
主要研究大型与新型桥梁结构振动控制理论与控制技术。
3.隧道及地下工程新技术与环境控制
主要研究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施工新技术和施工环境安全控制技术。
4.隧道稳定性理论
主要研究隧道稳定理论和稳定性控制技术。
5.超前地质预报
主要研究超前地质预报的新理论与新技术,包括超前地质预报与物探仪器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和超前地质预报与隧道施工地质新理论、新技术。
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硕士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博士研究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和为社会培养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任务。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服务。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能力;具有较强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
4、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
二、研究方向
1、桥梁结构理论及应用
2、城市道路交叉与交通技术
3、桥渡设计理论与方法
4、隧道施工与监测新技术
5、桥梁检测鉴定、评估技术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其中,硕士研究生用于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撰写的时间约各占一半。凡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规定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学校允许其提前毕业(但毕业证及学位证书要统一发放)。
四、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课程学分的计算方法(不含学校开设的公共课程):每学分18学时。
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具体要求为:
政治理论课程,2门,必修,3学分
外国语(包括专业外语),必修,6学分
学位基础课程,至少修满3学分
学位专业课程,至少修满8学分
非学位课程,至少修满10学分
人文社科课程,至少修满1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教学实践及社会实践
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6级研究生开始使用)
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
一级学科名称:土木工程(代码:0814 )
二级学科名称:岩土工程(代码: 081401 )
二级学科名称:结构工程(代码: 081402 )
二级学科名称: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代码: 081405 )
二级学科名称:桥梁与隧道工程(代码: 081406 )
学制:3年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本学科情况介绍
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周福霖院士,现任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隔震技术顾问、国际地震工程学会(IAEE)单位成员代表、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IABSE) 成员、国际减震学会(ASSISi)主席、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常务理事和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等国内外多个学术团体领导职务。曾主持过中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中美科技合作项目、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等多项,先后出版专著、编制规程、获得专利、发表论文百多篇(部、项),曾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建设部劳动模范、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南粤创新奖、省优秀教师等多个奖励和荣誉。曾设计建成中国首幢采用叠层橡胶支座的隔震住宅楼,被联合国工发组织顾问评价为“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第三个里程碑”。曾主持设计世界建筑面积最大的房屋隔震工程,建成中国首座铁路隔震桥和首座公路隔震桥,为建立中国隔震、消能和减震控制的理论体系和设计计算方法,以及推向工程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土木工程学科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教学科研实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院士1人、正高职称34人、副高职称44人、博士57人。
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
Bridge Tunnel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1406
一.学科专业简介
桥梁与隧道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学科。在公路、铁路和城市交通建设中,为跨越江河、深谷和海峡或穿越山岭和水底都需要建造各种桥梁和隧道等结构构造物。除了和结构工程学科有许多共同的基础理论外,在水文、地质、荷载作用、结构体系和基础工程方面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交通建设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先行作用,而且,一些新材料、新理论和新技术往往首先得到应用,以迎接桥梁与隧道工程所面临的许多自然条件的挑战。桥梁与隧道工程的研究生教育必将为我国的交通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二.培养目标
为培养学生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制定目标如下: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献身精神。
2.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具有相邻学科和人文学科较广的知识面。
3.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4.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撰写论文及简单会话。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1.桥梁结构可靠度与优化设计
2.桥梁结构分析与工程控制
3.桥梁工程的新技术与新工艺
4.桥梁结构评定与加固
5.桥梁工程数值分析与软件设计
6.桥梁健康监测研究
四、学习年限、学习时间和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总学分≥32 分其中公共必修课须修3 门共8 分学位基础与专业课须修4 门共≥12 分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1. 培养目标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工程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学生在本专业的学习中将接受系统的工程知识和技能培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具备成为工程领域中杰出专业人才的能力。
2. 培养课程
2.1 学科基础课程
•工程数学
•工程力学
•工程材料
•工程经济学
•工程项目管理等
2.2 专业核心课程
•工程设计与分析
•工程优化方法
•工程可持续发展
•工程创新与创业等
2.3 选修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如:
•工程流体力学
•工程制图
•工程制造技术
•工程信息管理
3. 实践环节
3.1 实习项目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提供实习项目,旨在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项目将由专业教师指导,并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程项目环境。
3.2 毕业设计
学生在完成培养方案的学习和实践环节后,需要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旨在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可
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完成。
4. 师资力量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教师团队由知名工程专业学者和从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组成。教师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指导。
5. 毕业要求
完成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学生应达到以下毕业要求:
•具备工程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工程设计、分析和优化。
•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理解和应用前沿的工程技术和方法。
工程硕士指导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工程技术和管理领域需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
备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工程技术和管理领域从事高层次科研、技术开发和
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工程领域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
较强的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2.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工程项目实践经验,能够独立开展工程设计、研究和
开发等工作。
3.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并
在工程领域取得一定的创新成果。
4.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他人沟通和合作,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5.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够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和组织工作,有一定的领导能力。
三、培养方案
基于以上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本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主要分为课程学习、实践锻炼和科学
研究三个方面。
1.课程学习
工程硕士学生需修满一定的学分要求,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力学、材料学、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制造等相关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主
要包括工程技术创新、创业管理等相关专业选修课程。
2.实践锻炼
工程硕士学生需进行一定的实践锻炼,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实践和实习实践。工程项目实践
是通过工程设计、科研开发等项目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习实践是通过参与
企业、科研机构等实际工作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和管理能力。
桥梁与隧道工程(081406)
学科门类:工学(08) 一级学科:土木工程(0814)
河海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2003成立并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开展组合结构桥梁、桥梁抗震、桥梁结构优化设计及桥梁与隧道工程的施工仿真分析等领域的研究。研究方向立足于解决大型桥梁和隧道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大型桥梁和隧道工程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学科现有教师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3人,副教授2人。相关的桥梁结构工程实验室拥有MTS动静万能试验机、大型多功能人工气候环境模拟实验室等价值1000余万元研究设备。所培养的研究生主要就业于设计院、科研机构及桥梁施工单位等。
一、培养目标
培养桥梁结构设计理论和工程建设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要求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阅读外文资料、能用外语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学术交流;掌握桥梁与隧道学科理论与技术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具有解决桥隧领域中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1、组合结构桥梁
2、桥梁抗震
3、桥梁结构优化设计
4、桥梁与隧道工程的施工仿真分析
5、隧道工程的设计分析与控制
三、学制和学分
攻读硕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3.5年(非全日制学生可延长1年)。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研究环节组成。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研究环节5学分。
桥梁与隧道工程
Bridge Tunnel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1406
一.学科专业简介
桥梁与隧道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学科。在公路、铁路和城市交通建设中,为跨越江河、深谷和海峡或穿越山岭和水底都需要建造各种桥梁和隧道等结构构造物。除了和结构工程学科有许多共同的基础理论外,在水文、地质、荷载作用、结构体系和基础工程方面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交通建设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先行作用,而且,一些新材料、新理论和新技术往往首先得到应用,以迎接桥梁与隧道工程所面临的许多自然条件的挑战。桥梁与隧道工程的研究生教育必将为我国的交通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二.培养目标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土木工程学科的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以及较为宽广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能独立地应用理论或实验的研究方法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并有严谨求实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应掌握两门外语,其中一门能熟练应用;身心健康;能胜任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研究方向
1.桥梁结构可靠度与优化设计
2.桥梁结构分析与工程控制
3.桥梁工程的新技
术与新工艺
四、学习年限、学习时间和学分要求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学习及学分
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16分
其中学位课须修4门共10分
选修课选修2~4门共4〜12分
必修环节共2分
五•课程设置
六.学术活动、前沿性学术专题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参加6次以上学术报告会,其中博士生本人报告2 次以上;在论文工作期间参加次全国性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