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 格式:doc
- 大小:150.27 KB
- 文档页数:13
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5题。
①中国诗学的主要内容是诗法,即关于诗歌写作的法则和技巧。
唐人谓之“格”,并由此形成中国诗学的主要著作形式之一——诗格。
中国诗学对法加以关注并奠定以诗法为主体的理论结构,应该说是在唐代。
晚唐、五代至北宋,层出不穷的诗格、诗话著作使诗歌技法的探讨在逐步深入、细密的同时,也日益流于琐碎苛细。
于是江西诗派起而矫之,发挥苏东坡创作论中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的思想,倡“活法"之说。
虽然“活法”之说主要着眼于点化前人语句,但它显示的意义却是:具体法则是固定的,是谓定法;法则的原理是灵活的,是谓活法。
相对具体法则而言,更重要的是法的原理。
这应该说是讨论家对“至法无法”的自觉意识。
②后来清初游艺编《诗法入门》,将前人的意思融合贯通起来,加以完整地表达:“诗不可滞于法,而亦不能废于法。
……法乎法而不废于法,法乎法而不滞于法,透彻玲珑,总无辙迹,所谓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是耶非耶?得是意者,乃可与之读诗法。
”就是最死板的八股文,也讲究“文无定体,在其人之自得何如耳”。
总之,反对机械地拘泥于法,强调用法、驾服法的能动性和灵活性,即由有法至于无法。
③“至法无法”作为艺术家对待规则和技巧的根本态度,可以说是艺术观念发展到成熟境地的一个标志。
它意味着艺术创作中独创性概念的终极确认。
④作为艺术观念,“至法无法”的凸现当然是在诗学体系基本形成的宋元以后,但其基本思想早就孕育在最古老的文献中。
它涉及两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一是法与道的关系,二是法与言的关系。
⑤中国古代在大道无形的本体论观念的主宰下,事物的规则或原理被划分为技与道(或曰神)两个层次:技是形而下的,道是形而上的。
在《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的故事中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就诗学而言,有法即是技,神而明之的“无法”才是道。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 西周和春秋时期,“相”为礼宾之官。
战国时期,“(相)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饰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
“相”的变化反映出()A.贵族政治的确立B.君主集权的增强C.选官标准的提高D.等级制度的消亡2. 下图所示为唐代后期升等州(指政区等级上升的州)与新置州地理位置示意图。
这反映出当时()A.南方社会发展加快B.军事斗争形势改善C.南北经济不平衡性加剧D.政治中心发生转移3. 北宋前期,法律规定“私下分田客非时不得起移”;至仁宗天圣五年,宋廷颁布新规:“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
”这反映出宋代()A.土地兼并严重B.租佃关系获得发展C.政府对社会控制强化D.区域间人口流动受限4. 下面为1829年浙南庆元县竹子坪王姓宗族共同订立禁约的内容摘录。
这些规定()●茅竹、石竹、春笋、冬笋,无许盗砍盗挖,查出拿着,罚出钱二千四百文,戏一台。
●本村后龙左右水口,附荫松杂之木,无论荣枯,只得永运养基,不许私行欧伐,如有砍伐,查出罚钱二千四百文,并木概归香火堂公用,不计大小。
A.致力于基层社会治理的进步B.促进了农业多种经营发展C.有利于乡村公共秩序的维护D.反映了资源危机较为突出5. 洋务运动期间,王韬指出:“盖洋务之要,首在借法自强。
非由练兵士,整边防,讲火器,制舟舰,以竭其长,终不能与泰西诸国并驾而齐驱。
顾此其外焉者也,所谓末也。
至内焉者,仍当由我中国之政治,所谓本也。
其大者,亦惟是肃官常,端士习,厚风俗,正人心而已。
”这一主张()A.否定了洋务运动的自强思想B.要求作战能力和武器装备并重C.强调了整肃政治风气的重要性D.倡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6. 表为1871~1921年上海、广州、汉口、天津四个港口在对外贸易总值中所占比重(%)。
其中甲是()7. 甲午战争后,关注亚当·斯密的中国人日益增加。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据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燕国辖地(今鞍山一带)出土了大量的刀币和铁制农具。
在热河兴隆的古代冶铜遗址附近,出土了大量有文字的铸造生产工具的铁花,还有锄、镰、斧、凿、刀等生产工具。
这说明A.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形成________B. 铁器己在全国各地区普遍应用C. 铁器开始取代青铜器成为生产主导________D. 货币和文字的使用己相当普遍2.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
材料中的“惠商”政策A. 维护了封建专制政权的经济基础________B. 使商品经济成为封建经济的支柱C. 是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________D. 使汉代抑商政策发生根本性改变3.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
据材料可知唐太宗的“君道”A. 体现了传统儒家的仁政思想________B. 为近代民主政治奠定基础C. 完全取决于帝王的个人品质________D. 是分权制衡体系的新发展4.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意在强调A. 风俗关乎国家命运________B. 政治改革的条件C. 君主专制黑暗腐朽________D. 社会教化的作用5. 下表是很据《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对1893~1899年农产品出口量进行的统计(单位:担)。
该表反映了A. 中国的农业生产快速发展________B. 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________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6. 1923年,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理论形成,他将资产阶级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主张首先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里变得强大,再由无产阶级掀起一场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从而向社会主义转变。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 .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逐渐显现B .自然环境影响文明发展的程度C .早期玉器注重实用性与审美性D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强1.(3分)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约8000年前,主要有内蒙古兴隆洼遗址、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小型玉凿工具及玉环、玉玦等装饰品,淮河下游江苏淮安市宋集乡青莲岗文化遗址出土的玉斧、玉铲等小型工具及玉镯等装饰品,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玉璜、玉坠等佩饰。
据此我们可以判断( )A .儒家理政思想的弘扬B .原始民主制遗风的留存C .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D .当时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3分)春秋战国时期有“师保”“辅贰”之制。
《礼记》记载:“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
”《左传》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
”这反映了( )A .政治中心发生东移B .王国威胁解除C .君主专制大大强化D .政治局势趋稳3.(3分)图1、图2分别为西汉文帝后期和景帝中元六年地方政区变化示意图。
它反映出当时( )4.(3分)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隋文帝赈灾的历史叙述。
这种差异说明( )记述出处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
是时仓库盈溢,竞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
[唐]吴兢《贞观政要》上遗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A.官方档案可信度高B.唐朝记载更具真实性C.两则史料无法互证D.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5.(3分)在服饰上,唐代宽袍大袖,无论男女都爱着胡服;宋代则相对修身适体,尤其是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背子的“遮掩”功能加强。
这反映出宋代( )A.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B.社会重理的审美意趣C.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D.追求个性的思想意识6.(3分)如图为洋务派兴办的福州船政局的组织结构图。
试卷类型:A山东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3月联考试题高三历史2023.3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座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善"在人的本性中是没有的,如果圣人不去规范、引导,发展下去就会产生争夺、犯上、淫乱,而辞让、忠信、礼仪等美德也就没有了。
从中看出,荀子的“性恶论”A.揭示出了人性的本质B.强调后天养成的重要性C.与儒家观点背道而驰D.奠定了法家的理论基础2.皇帝诏书在汉武帝时先由尚书郎起草,随后再经尚书令缮写,经令仆审核后,递呈于皇帝,经其画朱钩同意后,再度缮写,封以玉玺和上书令仆之印,随后发往丞相、御史府或三公府执行。
可见武帝时期A.尚书机构成为行政中枢B.三公九卿的职权被内朝取代C.文书制度制约行政效率D.皇帝意见贯穿了决策的始终3.东晋僧人慧远说:“如令一夫(沙门)全德,则道洽六亲,泽流天下,虽不处王侯之位,固已协契皇极,大庇生民矣","是故内乖天属之重,而不违其孝;外阙(缺)奉主之恭,而不失其敬。
”慧远的理论旨在A.吸收儒家思想B.实现佛教的本土化C.助力佛教传播D.迎合三教并行趋势4.白居易《赠友》诗:“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
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
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
贱卖粟与麦,贱贸丝与绵。
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从材料可以看出,农民贫困是由于A.土地兼并的加剧B.钱荒导致的物价上涨C.赋税征收货币化D.政府官员的巧取豪夺5. 从图1到图2表明A.国家治理水平提高B.黄河改道影响政局C.民族交融不断加强D.地方行政制度调整6.绿营军是清政府国家的常备兵之一。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1.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记述:波吕斯认为正义是对朋友和敌人的善意和公平;修兰特斯主张正义是统治者所制定的法律和规则;苏格拉底认为正义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的外在表现,而是个体灵魂内部的和谐统一。
上述关于正义的理解有利于()A.培养合格的士兵B.实现城邦的和平C.引导人追求个体的发展D.反思雅典民主制的缺陷2. 亚历山大东征西亚时,“每到一个地方,都在当地的庙宇里举行祭祀,搞一些活动和举办节日来向众神献祭”。
亚历山大此举旨在()A.实行宗教宽容和自由B.加强民族间交流交融C.借助神权以强化权威D.实现东西方思想统一3. 871年,德意志皇帝路易二世写信给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一世,论证拜占庭帝国不是真正的罗马,在信中他列举了以下事实作为证据:东方帝国人说希腊语而非拉丁语;他们在种族上是希腊人而非罗马人。
这可用于说明()A.拜占庭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B.希腊文化的影响力深远C.文化交融促进拜占庭文化发展D.帝国分化加剧文化冲突4. 1607年《本草纲目》传入日本,日本儒学家林罗山于长崎得到此书,将其献给了幕府。
其后日本的本草学多受《本草纲目》影响。
如贝原益轩以《本草纲目》为蓝本,踏遍全国各地考察草药,于1709年著成《大和本草》,开拓出合乎日本国情的草药学新时代。
这可用以说明()A.中医学理论发展受政府影响B.日本对中华文化的学习与创新C.日本幕府推行对外开放政策D.日本文化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5. 下图中的人物形象呈现出了共同的特点。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力水平低B.区域文明交流C.文明形态一致D.宗教信仰相同6. 14—15 世纪,西欧商品流通量不断增加,相应地要求货币流通量的有效供应,而此时金融手段还没有发展到利用货币来弥补硬币不足的程度;同时,封建贵族阶层为了支付日益高昂和频繁的战争费用,为了满足其奢靡的生活需要购买东方精美昂贵的消费品,他们需要更多的金银。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编人教版2024年历史高考三模试卷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题号 一 二 总分 分数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图2是距今4700年至4100年的河南郝家台遗址出土的部分农作物遗存,通过分析鉴定可知,郝家台遗址农作物结构以粟为主,黍为次,兼有少量稻和大豆。
据此可知,当时郝家台地区( )图1 图2A .具有仰韶文化的特征B .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C .是原始农业的发源地D .以石器锄耕方式为主2.据里耶秦简显示,洞庭郡迁陵县官府往来公文的接收与发出都有准确的时间记录,不仅记录了年、月、日,还精确到时辰。
据此可推断,秦朝官署集中办公时段大致为地方时早上六七点至下午四五点;公文传递则是全天候状态。
这说明秦朝( ) A .监察机构较为完善 B .地方行政运行规范有序 C .基层管理事无巨细D .地方官吏重视行政效率3.据考古资料显示,仅在广东的魏晋南北朝墓葬与窖藏中,发现的波斯银币就有三批、三十余枚。
《南史·吴平侯景传》称“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岁十余至”。
《南齐书·东南夷传》也称广州“商舶远届,委输南州,故交广富实”。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海外贸易占据主导 B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C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 .经济结构发生变动4.唐代的科举考试分为“解试”与“省试”两级。
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三)山东卷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他认为音乐的本质是表现“民之常性”,故他的音乐美学观点表现为“法天贵真”。
法天贵真的音乐就是合乎人的自然情性、自由抒发人的情性的音乐。
这一思想曾极大地影响了嵇康、李贽。
材料中的“他”是()A.孟子B.墨子C.庄子D.韩非子2.西汉高祖时“诸侯皆赋”,“(王国)置丞相,黄金印”。
景帝时,“(王国)去丞相曰相,银印,诸侯独得食租税”。
这一转变旨在()A.削弱丞相权力B.加强中央集权C.完善官僚政治D.实施“推恩令”3.据《蜀堰记》记载,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重修都江堰,效果很好,修堰之前,“常岁获水之用仅数月,堰辄坏。
今虽缘渠所置碓磴纺绩(借助水力推动的捣米器具和纺车)之处以千万数,四时流转而无穷”。
这表明,都江堰的重修()A.有利于古代水力机械的推广B.巩固了官营手工业的技术优势C.促成手工业领域的技术革新D.推动了中国南北经济均衡发展4.清代规定:“满洲、蒙古尚书以下,司官、小京官以上,亲伯叔兄弟同衙门者,令官小者回避。
……祖孙父子,均令子孙回避。
……汉官在京部院祖孙父子亲叔伯兄弟回避之例,与满洲蒙古同。
”清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A.维护等级制度B.学习汉族文化C.加强官员管理D.消除民族隔阂5.19世纪60年代,为解决生源问题,清政府规定同文馆的学生可以拿薪水。
开始年薪为36两银子,后又提高到120两,最高时达到140两。
当时七品官年薪才45两,五品官也不过80两上下。
这从侧面深刻反映了()A.科举制度渐趋衰落B.官办学校待遇较髙C.洋务运动成效显著D.传统思想根深蒂固6.清末,东北地区的大豆及大豆制品在未建铁路时出口妣不多,1890年输出总值为白银37万两,自有了铁路后,大豆及大豆制品输出总值逐年增加,1900年达白银547万两,1910年达白银3669万两。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0小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
1.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
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历史传统的不同B.生产方式的不同C.生活习俗的不同D.宗教信仰的不同2.玉石具有温润、坚硬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
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为A.玉非常贵重,是财富的标志B.玉石的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道德规范相吻合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D.玉饰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3.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盲目对华输出商品的结果B.中国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顽强抵抗C.闭关锁国政策的抵制D.中国民众的贫困与消费观念对洋货的销售不利4.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
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A.宣扬经学B.批判儒家思想C.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D.否定孔子的权威5.20世纪初,中国偏远乡村出现了“穿洋装谒孔子”的现象。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B.启蒙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频临崩溃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
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C. 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D. 决定进行国共合作7.摄影技术的出现为记录历史提供了新的手段。
下列照片记录的是同一事件,它是A.中华民国成立B.北伐胜利进军C.抗战胜利D.新中国成立8.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
学%科网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属于图片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及古代中国铁制农具的状况进行分析。
2。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宰相人数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 南宋(62)高级官员20 8中级官员15 10低级官员12 8无官职记录24 36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3。
2018年德州市高二下学期历史阶段性测试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2、周人认为“追孝”“享孝”祖先,可以祈福长寿,并将“孝”的含义从“事死”扩大到“事生”,不仅要孝顺父母、祖父母,还要孝顺宗室、宗庙以及兄弟、朋友、姻亲诸侯等。
这反映出周代()A、伦理政治的建构B、宗法观念的淡化C、神权政治的强化D、君主专制的加强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
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4、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
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
这些规定,旨在()A.强化君主专制 B.规范官吏从政C.树立法律权威 D.加强中央集权5、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这反映出()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B、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C、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D、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6、《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7、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的发展)01.(2018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2. 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答案】B【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常见方法之一是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但是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
如本题,如果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的知识掌握扎实,判断出②④存在史实错误,即可迎刃而解。
02.(2018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2)2.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B【解析】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
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题目主要涉及到了西汉经济领域的诸多概念,如实物田租和货币人头税、土地兼并、重农抑商、自耕农经济等,考生需要准确理解这些重要概念,才可以由题干信息推论出答案,思维含量较高。
绝密★启用前山东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8页。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五帝时代指的是古史传说中夏代以前的中国上古时代。
根据文献记载,“五帝”的提法当始于西周或春秋时期,目前所见关于五帝时代的文献都在晚商以后。
东汉的《越绝书·宝剑篇》记载:“赫胥(黄帝之孙)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官室。
”这表明A.先民对远古时期记载丰富B.五帝时代与考古学发现已经相互印证C.古史记录系统的周密完备D.传世文献提供了五帝时代存在的可能2.出土汉简“里程简”对长安到敦煌的驿置(馆舍、邸店、邮驿站点)有详细记录,其中所记载的驿置是附有基本供应和保障设施的停靠站点,而不是一般的地名。
该驿置的设置主要是为了A.传播农耕技术B.发展民族文化C.畅通丝绸之路D.治理边疆地区3.考古研究发现,汉唐墓葬根据墓主身份的不同,其形制表现出极为明显的等级差别;而到了宋朝,未获得诏葬的高品官和中低品官的墓葬中则出现了与庶民墓相仿的“从俗而葬”现象。
这表明宋朝A.社会生活呈现世俗化趋势B.封建伦理观念已受到冲击C.市民阶层的地位获得提升D.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4.清朝的科举考试制度极为严密,除仍实行宋明时期的弥封、誊录之外,还增加了复试制度与磨勘试卷环节,此外对于科场舞弊者亦是严加惩处。
这些做法A.扩大了统治基础B.保证了科举制度规范有效运行C.实现了社会公平D.消除了科举中的徇私舞弊现象5.晚清税则在计量规格和计量单位的使用上,经历了由中式主导到中英混合使用再到以英制为主的国内标准化与国际同步化的转变。
试卷类型:A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2023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023.03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孟子指出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管仲提出"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书同名、车同轨"的主张。
这一局面A.表明宗法礼乐制度已瓦解B.反映贵族丧失了世袭特权C.体现了中央集权制的确立D.折射出传统秩序遭到破坏2.汉代画像石保存了大量关于体育题材的资料,如蹴鞠、骑马、射箭、角抵等。
名将霍去病很喜欢蹴鞠,《汉书·霍去病传》记载“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踢鞠(开辟场地踢球)”。
这反映出A.霍去病无视军情满足个人需求B.汉代体育包含一定的军事需求C.汉代盛行刚健的尚武轻文之风D.竞技体育成为娱乐的主要方式3.唐初承袭隋制实行州县两级制。
从太宗起,分天下为十道,玄宗时再细分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以检察州县。
后来采访使演变为观察使,形成介于中央与州郡之间的一级行政机构。
以观察使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系统的形成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规范了中央的决策机制C.完善了国家监察管理制度D.形成了历史传承的风尚4.图1是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密度图,据此可知,该图A.科学揭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准确体现了经济基础的变动C.客观上反映南方市场的扩大D.合理解读了北民南迁的原因5.1859年,英法进京交换《天津条约》批准文书,见大沽口海河堵塞,指责中国失信并派随带的海军进攻,僧格林沁下令狙击。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2月份大联考历史试题1. 《论语》:“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荀子:“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这反映了先秦儒家学者主张()A.尊卑有序B.限制君权C.以民为本D.礼法结合2. 汉武帝时期,“赋税既竭,犹不足以奉战士”“受爵赏而欲移卖者,无所流勉”……于是下令“赏官”并增设了“武功爵”,“议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减罪。
请置赏官,命曰‘武功爵’,级十七万,凡直三十余万金。
诸买武功,爵官首者试补吏,先千夫如五大夫,其有罪又减二等,爵得至‘乐卿’以显军功”。
汉武帝的上述做法()A.解决了军费不足的问题B.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C.增强了社会经济的活力D.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3. 如表是某学者研究论文的部分材料。
据此可推知其研究主题最有可能为唐代的()4. 朱元璋在《大诰续编》中,宣布了“再与吾民约”,规定:“里甲要明,户丁要尽。
户丁既尽,虽无井田之拘,约束在于邻里。
除充官用外,务要验丁报业,毋得一夫不务生理。
是农是工,各守本业,毋许闲情。
……诰由是而不遵,未有不刑者也。
”由此可知,《大诰续编》()A.体现乡约与法律的合流B.反映了政府对人身控制的加强C.保证了政府赋役的征收D.加剧社会阶层的固化和不平等5. 如表为《晚清财政结构表》。
对此如表解读正确的是()C.民族经济快速发展D.中国逐步融入世界6. 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在最初交流过程中提出“土地国有”政策,后来毛泽东提出“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
毛泽东的主张()A.降低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使中共脱离了共产国际的指导C.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D.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自主意识7. 如图是漫画家陶今也在1938年创作的漫画《游击队说:你真的占领了吗?》,一个穿着军装拿着刺刀的日本士兵,洋洋自得,大树上还贴着横幅“大日本兵占领”,殊不知大树上藏着许多游击队员,随时准备伏击敌人。
高中三年级模拟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018.3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I卷 (必做,共l40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2.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3.“惩唐季藩镇,削其兵柄,收其赋入。
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
”这一评论是针对A.西周分封制瓦解 B.北宋强化中央集权C.西周分裂割据局面 D.北宋“重文轻武”治国理念14.明朝《东林列传》中记载:明太祖“一宗朱子之学,令学者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
”这段材料表明A.儒学始终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B.理学出现了严重的宗派之争C.明朝统治者推崇儒学,加强思想控制 D.当时统治者注重民众的家庭教化15.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四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皇帝亲自率王公大臣在太和殿前焚香祭天。
这段材料说明A.清代官民通过调整种植方式和祭天敬神来治理雾霾B.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当时环境污染加重C.京城城市规模扩展导致雾霾发生的几率提高D.当时统治者开始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16.罗素指出:“文艺复兴思想家们再一次强调了以人为中心,在这样的思潮中,人的活动应当以其自身价值而受到重视,科学的探索因此也开始以新的惊人步伐向前迈进。
”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培育了人才B.人文主义促进了科学方法论的诞生C.人文主义为近代科学奠定了思想基础D.民主政治制度是促进科学繁荣的重要条件量的相对份额表(依据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指出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A.19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产量急剧下降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D.该统计数据出自外国人,所以不可信18.1888年《申报》记载:“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
于是相与连袂随裾,或行逐队以去。
”上述材料反映出A.女性获得解放,实现男女平等 B.民族工业发展,雇佣关系开始出现C.近代工业兴起,出现了女性争聘女工风气 D.报刊业随着近代工业兴起而发展19.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司法总长伍廷芳指出:“审判官之独扼法权,神圣不可侵犯,其权之重,殆莫与京(大)也……审判官为法律之代表,其司法之权,君主总统莫能干预。
”这段材料反映了A.对审判官独断专行的反对 B.对司法独立精神的支持C.维护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D.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的三权分立精神20.1935年访问苏联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道:苏联“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青年人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社会动荡。
”该评价反映的问题不包括A.苏联社会出现新的贫困群体 B.苏联社会上缺乏自由氛围C.苏联用于建设的投资过大 D.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蕴含着社会危机21.孙中山和毛泽东是20世纪的两位伟人,对中国历史发展都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们思想的相似之处是A.直接来源于西方启蒙思想 B.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产物C.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D.包含反帝反封建的内容22.下图为某学者所描绘的1700年以来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线图。
其中与西欧相符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3.1969年12月18日,基辛格在年终的记者招待会上宣称:“我们没有永久的敌人。
我们对其他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特别像共产党中国这样的国家——的判断,将以它们的行为为依据,而不是以国内的意识形态为依据。
”美国提出以上主张主要基于A.美国与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不复存在B.与中国为敌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C.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力空前强大,美国不得不正视现实D.认识到与中国结盟将将使美国在苏争霸中取得优势地位第Ⅱ卷(必做l40分+选做20分,共16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ll道题。
其中36~41题为必做部分,42~46题为选做部分。
考生在选做部分的试题中必须从地理、历史两科中各选择l 道试题作答。
不按规定选做者。
阅卷时将根据所选科目题号的先后顺序只判最前面的1道试题。
其他作答的题目答案无效。
2.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答题纸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必做部分】38.(24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化与历史变迁使民众的思想观念和内心世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
……惟皇上振刷纪纲,一转移间耳,此无待于夷者也。
至于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
——冯桂芬(1809—1874)《制洋器议》 (1)材料一对西方的认识有什么特点?指出基于这一认识,中国社会付诸实践的表现。
(8分)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知识分子曾说到:)“欧风美雨咄咄逼人”,……“帝国主义何其雄,欧风美雨驰而东”;……“诸君知否,欧风美雨横渡太平洋,帝国侵略主义其势日扩张”。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知识分子对欧风美雨的心理状态,并分析其出现的历史背景。
(6分)材料三由于中国的社会结构是根据血缘关系向外推延的,个人不能超越血缘规范直接同国家构成关系……国民往往过于注重家庭、家族及个人的私利。
……“精英在觉醒、民众在沉睡”就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
——徐杨《传统社会心理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变革思想的制约》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民众在沉睡”的社会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唤醒国民所做的努力。
(10分)39.(22分)自由与平等是近代文明的两大价值。
社会公正是自由和平等的调节器,通过公正实现二者的相对平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自由主义的引导下,18—19世纪的资本主义创造了工业革命和工业进步的巨大历史功绩。
但是……突飞猛进的资本主义在碾碎了以出身为基础的封建性质的不平等之后,造就了新的巨大的社会差异。
……与封建性质的以出身不同而决定的机会不平等相比,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的不平等所彰显的是结果的不平等。
——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19世纪自由主义盛行的社会背景。
指出工业化时代的“不平等”所呈现出的新变化。
(8分) 材料二罗斯福在1933年的就职演说中把“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与“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并列为“四大自由”,这是资本主义政治理念的重大发展。
——陈启懋《罗斯福“新政”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中注入了什么新的元素?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自由与平等”的平衡?(6分)材料三在1981年2月18日,(美国总统)里根向国会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中,就提出了大规模减税的建议。
……1983年4月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削减一些社会保障项目。
——段炳麟《世界当代史》材料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寻找自由与平等的最佳平衡点,是可以做的,也是应该做的,必须做的。
——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 (3)结合材料二、三来说明材料四的观点。
(8分)【选做部分】44.(10分)【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马关条约》谈判期间,中国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使节伊藤博文之间曾有过以下谈话:伊藤:十年前,我在天津时曾同大人(李鸿章)谈过改革问题,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件事情得到改变或改进呢?为此我深感遗憾。
李:先生,当时听你谈论此事,不胜钦佩,而且,我对先生您在日本有力地改变你们的习俗,以致达到现在的水平,也十分羡慕。
可是,我国的事情受传统束缚太深,我简直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
伊藤:……根本的问题在于每个国家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化》 (1)中国的事情“受传统束缚太深”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有何表现?(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并分析其效果。
(6分)45.(10分)【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
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第六条法津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预法律的制定。
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摘自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1789年8月)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人权宣言》在法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
(6分)材料二波拿巴成为法国元首的原因是,他尊重l789年制宪会议所取得的社会成果,他的胜利使这种成果继续存在下来并牢固得扎下了根子,他是这种成果的稳定者。
——节选自索布尔《拿破仑:英雄、传说与历史》 (2)有学者认为拿破仑是法国革命成果的继承人,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
(4分)46.(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以下是德国外交官访问法国巴黎后向希特勒报告的备忘录)关于德国的需要问题,我向他(指法国总理)说了和向财政部长(指法国财长博内)说过的同样的话,令我吃惊的是,和博内选择一样,总理认为调整法国在中欧的政策是完全可以讨论的一一自然永远要以得知德国在中欧的最后目标为条件。
无论如何,他也不反对德国通过演化手段明显地扩大其在奥地利的势力。
材料二 (按:以下是德国驻英大使对法外交部的报告)我今天拜会艾登(时任英外交大臣)……他就个别问题做了如下的声明:……他告诉了法国,对奥地利问题,意大利比英国关心得多。
而且英国人民也已认识到:德奥间的更紧密的联系迟早必将到来。
但他们希望避免用武力去求得解决。
——以上两段材料均摘自《德国外交政策文件》回答:(1)材料一中德国外交官向希特勒报告说法国的总理和财政部长对当时中欧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是这种态度?它给后来法国带来了什么影响?(6分)(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英、法、意正在做什么?德、意、奥间更紧密的联系预示了什么?(4分)高中三年级模拟检测文科综合试历史题参考答案2014.4第I卷 (必做,共l4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5题,l40分)13.B l4.C l5.A l6.C l7.B l8.C l9.B 20.C 21.D 22.A 23.B38.(24分)(1)特点: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愤怒;仍受传统夷夏观念影响;认识到中国社会的不足,主张学习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