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四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3.46 MB
- 文档页数:52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一、南北气温的差异【五个积温带的区别】温度带范围≥10ºC积温作物熟制寒温带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1600ºC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中温带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大部新疆北部1600—3400ºC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暖温带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3400—4500ºC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复种早熟糜子、荞麦或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薯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4500—8000ºC一年两熟或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热带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8000ºC水稻一年三熟【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产生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
【我国冬季最冷和最热的地方】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52.3 ºC);最热的地方是海南省;【我国夏季最冷和最热的地方及三大火炉】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人称“火洲”(最高气温49.6ºC);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二、东西干湿的差异【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时间分布:夏秋多春冬少;空间分布:东南多西北少;【四类干湿区的区别】干湿地区降水状况分布地区植被农业类型湿润地区年降水量>800mm降水量>蒸发量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森林水田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400—800mm、降水量>蒸发量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森林草原旱地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400mm、降水量<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草原畜牧业蒸发量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荒漠畜牧业三、季风气候显著【季风】随着季节变换风向,并且风向相对的风。
第二节气候一、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温带季风气候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自北向南)热带季风气候1、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2、我国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3、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
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气候类型主要特点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秦岭—淮河以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全年皆夏云南、台湾南部,海南全省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温差大西北地区、内蒙古等高原山地气候气温低、降水少、温差大青藏高原4、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等之外。
受纬度、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5、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受海陆位置、地形的影响。
6、7、8、我国气候的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9、10、11、我国温度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根据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2)自北向南分别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河源属于亚热带)我国干湿区的划分:(1)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多少(2)四个干湿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河源属于湿润区)二、季风气候显著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2、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差异发源地风向性质首先影响地区冬季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西北、东北干冷北方地区夏季风东部、南部的海洋东南、西南暖湿东南部沿海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4、我国夏季气温特征:我国夏季气温南北温带不大,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等除外——受夏季风影响我国冬季气温特征:气温南北温带很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越往北气温越低——受冬季风影响我国气温的显著特征——雨热同期5、我国降水特征: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受夏季风的影响三、我国的灾害性天气1、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洪涝、旱灾、沙尘暴、寒潮、台风等。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我国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点;2、能够说出我国气候的两大特征。
【导读指南】在下列问题的引导下,通读课文第38-43页及地理图册第18-19页。
1、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发生显著变化的风称为季风;受季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称为。
2、读课本P38的图2.19“冬季风”和图2.20“夏季风”,对比分析我国冬季风与夏季风的特点。
冬季风夏季风来源地风向吹向性质2、阅读P38第二段文字及P39图2.21“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回答下列问题:(1)除青藏高原地区外,习惯上以 - - 为界,把我国分成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2)对照P24图2.4,把青藏高原、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标在图2.21上。
(3)对比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气候特点:季风区:受影响明显,降水,主要集中于季。
非季风区:很难到达,降水,全年都比较。
由此可见,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依据是:的影响程度。
3、读P42图“不同的气候类型”,回答下列问题。
(1)将我国的5种气候类型标在右图中。
(2)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图中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经过什么山脉与河流。
4、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归纳我国气候的两大特征:①;②。
【问题训练】1、下列哪个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A.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D.秦岭-淮河2、下列叙述中,能够正确反映我国气候特征的是()A.气候复杂多样,海洋性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C.气候种类单一,海洋性气候显著 D.气候种类单一,季风气候显著3、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生存,主要是因为我国()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地形复杂多样 D.雨热同期4、古人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指的是这里( )A.夏季风来得迟 B.年降水量稀少C.雨季来得迟 D.不受夏季风影响5、读下图所示的“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掌握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运用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气候多样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分布图的识读。
2. 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类型及季风气候的特点。
2. 运用地图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
3. 实例分析法,让学生感受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有哪些?(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我国的气候多样?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讨论交流,总结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 课堂讲解:(1)讲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重点讲解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
4. 地图分析:(1)让学生观察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各类气候的分布规律。
(2)运用地图分析法,讲解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5. 实例分析:(1)让学生举例说明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2)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季风气候的特点。
7. 布置作业:(1)绘制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服装、饮食等方面的变化。
七、课堂互动:1.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2. 举例说明季风气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了解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各地区人民生活的影响。
②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③了解我国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使学生明确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④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和划分标准,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⑤知道我国的气候特点。
⑥能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①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的技能。
②通过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培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气候是一种资源,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①气温和降水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②0℃等温线、800毫米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位置。
③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④冬、夏季风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⑤季风气候的成因。
⑥训练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技能。
●○教学准备①教师搜集“气温与生活”“降水与生活、生产”的相关资料,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②提前预习并分组搜集资料制成幻灯片(教师给学生指定具体内容)。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导语:我们国家自从有了“黄金周”后,旅游业成了非常红火的行业。
人们出门旅行往往会按照不同的季节选择一条合适的旅游路线,这就出现了“北上”“南下”“上山”“去海边”等线路,而这些线路的选择就和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气温”有关。
寒假的时候,我们班的小明和小强分别去了哈尔滨、广州,并拍摄了他们在哈尔滨冰灯展和广州春节花市上的所见所闻,请大家看看录像,然后告诉我这两个城市的气温与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能够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和实例,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气候多样性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我国气候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重点介绍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图片、图表等直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
3. 结合实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教材: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辅助材料:气候类型分布图、季风气候示意图、相关实例资料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学课件七、教学进度安排课时:2课时(90分钟)第一课时: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第二课时: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八、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季风气候显著》教学反思>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季风气候显著》教学反思上饶县清水中学卢国盛“季风气候“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一个重点和难点,季风气候与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培养学生智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好素材。
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内容“我国气温与降水“的总结与深化,为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并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对于学好以后内容知至关重要。
从这节课来看,我觉得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这节课开始,我通过播放了自然灾害视频,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时,我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38图2.19、图2.20,列表比较冬季风与夏季风的发源地、风向、特点及影响。
培养了学生读图比较能力。
三、小组讨论: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依据是什么?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以什么山脉为界?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降水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对3个问题的讨论分析,对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有了深刻理解。
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了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接着,利用课件演示动画“锋面雨形成过程“,并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39材料“锋面雨“,结合图2.22,完成锋面雨是怎么样形成的?梅雨和伏旱发生在什么时间,是怎么样形成的?利用课件演示动画,形象生动,有利于突破难点。
五、在探讨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其影响时,我进行了生活对接,让学生思考季风气候给上饶带来的影响。
——联系家乡实际,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分析季风气候带来的影响,课堂效果较好。
六、最后,进行了课堂的进一步延伸。
季风活动正常的时候,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都能带来好处。
那么,如果季风活动不正常,会出现怎样的事情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式思维。
总之,本课时学生参与面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获。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知识框架知识点汇总1、南北气温的差异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北方比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南方由于山岭的阻挡,受到的影响较小。
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在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大多数地方南北相差不大。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南北获得的太阳热量差不多。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①依据:农业生产的实际;将≥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称为活动积温,它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针。
②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P33中的图2.15)文章摘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小节的知识点总结,中国属于“金砖四国”之一,主要知识点包括中国的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干湿的差异、中国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等。
中考知识扩展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1月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7月夏季气温特点及原因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文章摘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小节的知识点总结,中国属于“金砖四国”之一,主要知识点包括中国的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干湿的差异、中国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等。
2、东西干湿的'差异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最多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最少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类型(P36中的图2.17)3、我国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显著①季风: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②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③季风气候的特征:冬季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气候的特征,培养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2.知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会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我国的海陆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分析,增强读图技能,养成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
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一、导入新课回顾前面所学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我国气温冬夏季节有何特点?我国降水时空分布有何规律?我国划分为几个温度带?几个干湿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适时指导总结)这些说明了我国气候的什么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二、讲授新课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我国气温和干湿状况的空间差异大,这说明我国气候的什么特征呢?学生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由于我国山地较多,地势高低悬殊,更加剧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
教师:读图2.25“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
说说我国山地地区气候有何特点。
学生读图,阅读左上角的文字,分析讨论。
学生:在一些高大的山地地区,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
设问:请同学们解释,为什么横断山区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学生:因为横断山区地形复杂,地势垂直高低悬殊。
从山下到山顶出现热带森林到高山寒带的不同景观。
读图:阅读图2.24“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对照图例中的气候类型,说说我国气候有几种气候类型,各分布在哪些地区。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注意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气候类型。
学生1:我国主要有5种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显著。
学生2:除了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气候外,我国西北地区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分布着高原山地气候。
教师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探究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活动,认识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