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4
试论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
吕恒立
在经济学史上,P.萨缪尔森是现代福利经济学中公共产品理论的奠基人。1954年,萨缪尔森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1](p387-398),该论文给出了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根据萨缪尔森的定义,公共产品具有两个本质特征:一是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一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nonrivalrous consumption)。非排他性指的是不可能阻止不付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对公共产品的供给不付任何费用的人同支付费用的人一样能够享有公共产品带来的益处;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指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从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中获得的效用,即增加额外一个人消费该公共产品不会引起产品成本的任何增加。自萨缪尔森以来,更多的经济学家投入到对公共产品的研究中,使有关公共产品的理论更为丰富,同时也充满了争论。
一有关公共产品的争论
随着对公共产品研究的深入,关于公共产品的争论也日益激烈。总体上说,这些争论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公共产品的分类以及供给方式。
关于公共产品的分类,布坎南在《俱乐部的经济理论》一文中明确指出,根据萨缪尔森的定义所导出的公共产品是“纯公共产品”,而完全由市场来决定的产品是“纯私人产品”。现实世界中,大量存在的是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一种商品,称作准公共产品或混合商品。[2](p1-14)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根据竞争性和排他性的有无将物品分为四类[3](p8),见下表:
物品的分类
排他性
有无竞争
有私人品共同资源性无俱乐部产品纯公共品从表中可以看出,公共产品基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纯公共产品,即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如国防、公平的收入分配、有效率的政府或制度、环境保护、基础科学等。第二类公共产品的特点是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却可以较轻易地做到排他,如公共桥梁、公共游泳池以及公共电影院等。有人将这类物品形象地称为俱乐部产品(club goods)。第三类公共产品与俱乐部产品刚好相反,即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排他,如公共渔场、牧场等。有学者将这类物品称为共同资源(common resources)。俱乐部产品和共同资源产品通称为“准公共产品(quasi-pubic goods),即不同时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准公共产品一般具有“拥挤性”(congestion)的特点,即当消费者的数目增加到某一个值后,就会出现边际成本为正的情况,而不是象纯公共产品,增加一个人的消费,边际成本为零。准公共产品到达“拥挤点”后,每增加一个人,将减少原有消费者的效用。
公共物品私人提供
公共物品需要同时满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两个重要标准,非排他性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非竞争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正因为公共物品具有这两大标准,造成提供者收回成本的可能性较低,而且如果由私人提供,可能会增加成本,所以一般意义上认为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提供,但是,政府生产提供都是低效率的,从上世纪60、70年代起,一批经济学家开始探索通过市场方式即私人供给公共产品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我认为,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公共物品私人供给会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
一、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因为纯公共物品一般具有规模大、成本高的特点,而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消费者的数量也有限,有利于公共物品的供给。
二、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即戈尔丁提出的公共物品使用上的“选择性进入”方式。
三、私人如果想成功的提供公共物品,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是产权,只有界定对某一公共物品的产权,并且有一系列制度安排来保护产权的行使,这样,私人才有动力提供某一公共物品。
姓名:王茂班级:10金融一班学好:2010644301
成绩:
论政府和私人对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摘要】:传统理论认为,公共物品特别是纯公共物品的领域是政府机关和
公共部门专断的活动范围,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来,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研究对此提出了挑战。到了21世纪,公共物品的私人参与不再只是提供了,在公共生产与公共定价方面,私人的参与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公共物品提供生产定价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公共物品的概念,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之所以叫公共物品,是因为它有着不同于私人物品的以下几个方面:(1)非排他性。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说,公共产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产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而私人物品就是属于私人或者部分人所有,并不是面对任何人。(2)强制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供应的,整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它的效用。公共物品一经生产出来,提供给社会,社会成员一般没有选择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换句话说,公共物品不是自由竞争品,它具有高度的垄断性。而私人物品不具备强制性,只有通过市场之间的竞争把自己的产品做得更好,让消费者满意。(3)无偿性。消费者消费这种物品可以不支付费用,或者以远低于其边际效用或边际成本决定的价格来讨价钱。很显然,私人物品,不会白白送给你,必须给所有一定的报酬。(4)非竞争性。即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这就是说,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私人物品不能被所有人消费,必须通过竞争才能得到。
试论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
吕恒立
摘要:公共产品是西方福利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长期以来,福利经济学中的主流观点认为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供给,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供给公共产品是低效率的。从20世纪60、70年代起,随着经济自由主义和反国家干预思潮在西方的兴起,一批经济学家开始探索通过市场方式即私人供给公共产品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本文主要是围绕有关公共产品的争论、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公共产品私人供给对政府治理结构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的。
关键词:公共产品;政府失败;私人供给;政府供给
在经济学史上,P.萨缪尔森是现代福利经济学中公共产品理论的奠基人。1954年,萨缪尔森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1](p387-398),该论文给出了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根据萨缪尔森的定义,公共产品具有两个本质特征:一是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一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nonrivalrous consumption)。非排他性指的是不可能阻止不付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对公共产品的供给不付任何费用的人同支付费用的人一样能够享有公共产品带来的益处;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指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从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中获得的效用,即增加额外一个人消费该公共产品不会引起产品成本的任何增加。自萨缪尔森以来,更多的经济学家投入到对公共产品的研究中,使有关公共产品的理论更为丰富,同时也充满了争论。
一有关公共产品的争论
随着对公共产品研究的深入,关于公共产品的争论也日益激烈。总体上说,这些争论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公共产品的分类以及供给方式。
公共物品私人提供
公共物品需要同时满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两个重要标准,非排他性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非竞争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正因为公共物品具有这两大标准,造成提供者收回成本的可能性较低,而且如果由私人提供,可能会增加成本,所以一般意义上认为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提供,但是,政府生产提供都是低效率的,从上世纪60、70年代起,一批经济学家开始探索通过市场方式即私人供给公共产品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我认为,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公共物品私人供给会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
一、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因为纯公共物品一般具有规模大、成本高的特点,而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消费者的数量也有限,有利于公共物品的供给。
二、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即戈尔丁提出的公共物品使用上的“选择性进入”方式。
三、私人如果想成功的提供公共物品,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是产权,只有界定对某一公共物品的产权,并且有一系列制度安排来保护产权的行使,这样,私人才有动力提供某一公共物品。
当代公共物品分类研究综述
指导老师:刘海
专业:08级行政管理
组员:高龙杨志光张凤祥
李浩李云舟刘鹏
当代公共物品分类研究综述
摘要:公共物品是财政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公共物品根据其是否同时具备一定的标准分为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物品其提供方式有政府提供、市场提供与混合提供,文章结合一定实例对公共物品及其相关理解点作一简单阐述。
关键词:公共物品公共物品范围公共物品特征公共物品分类公共物品提供方式
1、引言
公共物品作为经济学的一个专业术语是美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1954年在其“公共支出的纯理论”(The Pure Theory of Pubic Expenditure)一文中提出来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通过商品的买卖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通过市场供给个人的商品(服务)称之为私人物品,如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它的功能是满足私人需要。但市场不可能提供人们所需要的所有物品,如国防(安全保障)、适龄儿童义务教育等等,市场不能提供或不适于由市场提供的物品,则必须由政府系统来提供,从而产生为满足国民公共需要且由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即公共物品。
2、公共物品的涵盖范围
公共物品是广义的公共物品,它不仅包括物质产品,如桥梁、航线等,同时还包括各种公共服务,如国防、义务教育等。也即
除可供公共消费的物质产品外,政府为市场提供的服务,包括政府的行政和事业方面的服务也是公共产品,这就是说,广义的公共产品既包括物质方面的公共物品,又包括精神方面的公共物品。
3、公共物品的特征
——xx公厕的私人提供案例
xxxxxxxx进
(一)公共物品及其特性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二)从公共厕所的特性分析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问题
公共厕所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便于对城市公厕的管理及保持城市的干净整洁,但政府常常将公共厕所交予私人管理,而私人在管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清洁费用,又往往通过向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来实现。
从公厕的使用特性来看,它并不是为某一个人需要而特意建设,是为了满足公众在外方便的共同需求而建设,它具有共同消费的特征,公众都可以使用公厕,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到公厕给他们带来的益处。一个人使用了公厕,而另一个人也需要使用时,不会增加公厕的生产成本,即不需要为另一个人的使用再建造一座公厕。
从公厕的所有关系来看,公厕不属于某一个个人,某一个个人在占有公厕物品使用时,他无法排除其他人来使用公厕,因为公厕并不由个人投资建设,或仅为个人的需求而在社会环境中建设,公厕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公厕设置的目的本身就是为公众方便服务
(三)私人提供的可能性
第一,公厕服务可以收费。建设部以1990年第9号令发布的《城市公厕管理办法》中第21条规定,“在旅游景点、车站、繁华商业区等公共场所独立设
公共物品供给的民营化研究
公共物品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产品,公共物品生产效率的高低、产品质量的优劣对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经济活动的协调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面对我国当前不容乐观的公共物品的供给状况,政府和民营部门都逐渐意识到应借鉴国外成功的民营化的改革经验,尝试着走适合中国国情的民营化道路。近年来我国各地对公共物品供给民营化的改革已经有所尝试和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民营化的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来完善我国的民营化。传统经济学认为,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的“搭便车”现象不可避免,是典型的市场失灵领域,因此通过私人部门来提供公共物品是不可能或者是成本高昂的,从而得出公共物品的供给必须由政府供给。
然而,理论说服不了现实,政府供给公共物品虽然解决了“搭便车”,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政府失灵”,比如提供效率低下、供给不足、政府寻租等一系列问题。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私人供给公共物品的可能性,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了政府应该“掌舵”而不是“划桨”,主张将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引入政府提供,民营部门生产的模式。理论的发展证实了公共物品供给民营化的可行性,也为实践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营化浪潮,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数量和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用实践有力地证明了民营化改革是卓有成效的。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公共物品一直由国家垄断供给,供给形式不容乐观,存在供给短缺、生产效率低下、政府补贴沉重等问题。
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极不相符,也不利于我国长远的建设和发展,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实力日益增强,为民营化的可行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强烈的需求、潜在的供给能力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支持,使得民营化改革已经在各地悄然兴起。但是,民营化也不是万能的,它是有使用范围的,全盘民营化在我国现阶段是不可取的。
2009年10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Z heji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45
[收稿日期]2009 09 07
[本刊网址 在线杂志]http://ww w.journ /s oc [在线优先出版日期]2009 10 2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8AJ Y03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 T 08 0497)
[作者简介] 1.沈满洪,男,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 2.谢慧明,男,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经济学研究。DOI:10.3785/j.issn.1008 942X.2009.09.071
公共物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公共物品理论文献综述
沈满洪1,2 谢慧明1
(1.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27;2.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 要]狭义的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广义的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排
他性或非竞争性的物品,包括纯公共物品、俱乐部物品与公共池塘资源三大类。萨缪尔森、布坎南和奥斯特罗姆等指出了广义公共物品面临的典型问题,如搭便车问题、排他成本问题、公地悲剧问题、融资与分配问题,并基于不同的物品分类及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如纯公共物品理论、俱乐部理论和公共池塘资源理论。近期广义公共物品的研究重心转向了供给问题,政府供给、私人供给、自愿供给与联合供给及各供给方式的匹配与融合是广义公共物品的基本供给方式。研究表明,生态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等学科与公共物品理论的有机结合将是未来公共物品理论研究的新方向。
关于公共产品的文献综述
摘要:公共产品,最早是由财政学者林达尔在1919年《公平税收》一文中提出的,后被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引用。介绍关于公共产品的文献综述,对于我们的研
究与学习意义重大。
关键词:公共产品;文献综述;个人看法
中图分类号:F8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8-00-0收
稿日期:2009-04-02
公共产品,简称公共品,最早是由财政学者林达尔在1919年《公平税收》一文中提出的,后被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引用,再后被其他学科广泛使用。
人们对公共产品研究源于人们对公共性问题的研究。最早对这一问题作出贡献的是大卫?
休谟(Hume)。而公共产品理论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直到19世纪80年代才出现。奥、意的财政学者将边际效用理论用到财政领域,创立了较为系统的公共产品论。而现代经济学家对
公共产品研究起点以1954年和1955年保罗?萨缪尔森发表在《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第36
期和第37期上的《公共支出的纯理论》和《公共支出理论图解》为标志。此后,马斯格雷夫、科斯、布坎南、阿特金森、斯蒂格利茨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共产品进行分析,形成
了公共产品理论。本文将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公共产品的内涵以及外延,第二部分
对定义进行简单的分类与谈谈个人的看法,第三部分则提出自己认同的公共产品的定义以及
论述什么物品属于公共产品。
一、回顾各学者提出的公共产品定义
1.早在1739年,大卫?休谟在《人性论》中探讨了超越一个人利益的公共性的事务的处
理问题。其关于公共产品的主要观点:一是分析的对象超越私人产品的范围,提出集体消费品;二是人类是为利益所支配的,人们最关心的是自己以及自己的亲人或有关系的人。但是
我国地方公共物品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提供公共物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然而当前我国地方公共物品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对我国学界对地方公共物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经进行
了较为全面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地方政府;公共物品
目前,我国地方公共物品问题在学界引起了愈来愈广泛的关注,而其中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地方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在导致我国目前地方公共物品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途径上,学界展开了激烈讨论。
一、我国地方公共物品问题的根源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q对我国目前的地方公共物品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结构说。有的学者指出,当前我国地方暴露的一系列问题,都存在着衍生关系。如有学者认为,地方公共物品问题的症结在于两个基本矛盾:一是基本国情矛盾即人地关系高度紧张;二是体制矛盾即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也有学者认为当前“三农”问题主要反映在三方面:一是农民收入问题,二是地方市场消费问题,三是地方劳动力转移问题。地方公共物品问题是由这三个问题引发出来的,而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由我国的制度设计缺陷和结构转换偏差引起的。
2、体制说。有些学者认为,导致我国地方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与
我国不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分不开:①供给决策机制障碍。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一直沿袭“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不能真正反映地方公共物品的需求状况。②融资体制障碍。我国金融总政策仍是地方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中国各银行对地方、农民的信贷减少甚至缺失,而农民存入银行的资金大部分流入城市。国家对地方信贷总规模和资金投入逐年减少,使公共物品供给缺乏资金来源。③财政体制障碍。上下级政府之间财权事权划分不合理,没有建立有效的转移支付制度。④各级政府职能角色“越位”、“错位”、“缺位”。“政府掏钱办企业,老百姓掏钱办教育”是政府角色“越位”、“错位”、“缺位”的鲜明写照。
关于公共产品的文献综述【摘要】公共产品这个概念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明确了政府职能和责任,扩大了公共事务管理的主体,发展了产品理论的内容。同时对我国而言,公共产品有利于政府确认政府管理的受益对象,以及为我国公共财政支出指明了方向。但现实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出现短缺,因此介绍公共产品相关知识对解决我国公共产品有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产品政府责任供给短缺文献综述
考虑到国防应该由谁提供,是否应称国防为商品时,专家开始了对这些产品的研究和定义。这时产生了与私人产品相对的公共产品这个概念。公共产品被引入了产品理论的研究领域,从而推动了公共产品理论的高度发展。本文研究国内外关于公共产品理论的现状与动态,首先就公共产品的研究进行综述,然后阐述公共产品研究的进展与动态。
一、公共产品以及公共产品理论国外研究现状
1、公共产品最早是由财政学者林达尔在1919年《公平税收》[1]一文中提出的,林达尔认为公共产品价格并非取决于某些政治选择机制和强制性税收,恰恰相反,每个个人都面临着根据自己意愿确定的价格,并均可按照这种价格购买公共产品总量。处于均衡状态时,这些价格使每个人需要的公用产品量相同,并与应该提供的公用产品量保持一致。因为每个人购买并消费了公用产品的总产量,按照这些价格的供给恰好就是各个个人支付价格的总和。林达尔均衡使人们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问题取得了一致,即分摊的成本与边际收益成比例。总之,林达尔均衡指个人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成本分配进行讨价还价,并实现讨价还价的均衡。
公共物品的内涵和外延综述
[摘要]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社会产品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公共物品是公共管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公共物品的界定和研究,是研究公共管理的重要前提。本文试图从中外学者对公共物品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来对公共物品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加以评述。
[关键词]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公共管理
公共物品管理的研究是公共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这不仅因为公共物品是市场机制发生失灵的一个重要领域,公共部门的自愿配置职能主要体现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之上,而且,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部门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许多问题都与公共物品有关,如政府进行的资源配置,政府所从事的收入再分配,政府在稳定经济方面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及其效应等。
1 公共物品的含义
人们对公共物品研究最早源于对公共性问题的讨论。在国外,最早较为深入关注这一问题的是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他在著作《人性论》中提出:“两个邻人可能达成协议,共同在一片平地上排水,但在1000人之间却难以达成同样的协议,因为每个人都企图坐享其成。”因此他认为,某些对每个人都有益的事情,只能通过集体行动或者由政府参与来完成。休谟的分析包含了公共物品的几个基本内容:①在自利的个人间存在某些共同消费的产品。②这类新产品提供坐享其成心理及其可能性。③这种心理只能由政府参与才能有效克服。这是休谟最初对于公共物品一些基本观点。
比较系统地对公共物品进行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的奥意财政学派。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发表的《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首次明确使用了“公共物品”这个概念。萨缪尔森指出,在理论上,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私人物品的供给和配置,但有一类物品的供给和配置市场机制办不到,而必须从税收中通过预算支出来解决。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布坎南把公共物品界定为“任何由集体或社会集团决定,为了任何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物品或服务”。
公共物品供给的文献回顾与梳理
作者:聂晶
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8年第02期
公共物品是体现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因此,国外众多学者专家在这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公共物品供给一直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垄断供给。霍布斯(Hobbes.T,1651)的著作《利维坦》最早对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进行了研究。他的社会契约论指出“政府既是一种公共物品,又是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休谟(Hume.D,1739)在《人性论》一书中认为人类是被利益所支配的,政府“借着最精微的、最巧妙的一种发明,成为在某种程度上免去了所有这些缺点的一个组织”。桥梁、海港、城墙、运河、舰队、军队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都是由于政府的关怀。斯密(Smith,A,1776)在《国富论》中指出“那些对社会很有益处的公共设施须由君主为之”。穆勒(Mill.J.S,1848)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从政府职能角度出发,用导航灯塔的实例来论证公共物品由政府供给的必要性。萨缪尔森(Samuelson.P.A,1956)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和《公共支出的理论图解》开创了现代经济学对公共物品的研究,提出了公共物品的严格定义,“公共物品是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他对公共物品所作的定义成为经典定义,也是因为公共物品这两种属性导致市场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而由强制性的政府来干预,则会有效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由此得出了政府是公共物品的唯一供给主体。接着,经济学家以“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Truker.A,1950)、“公共地悲剧”(tragedy of commons)(Hardin.G,1968)、“集体行动的逻辑”(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Olson.M,1965)三个模型展示了公共物品的“市场失灵”,使人们长期陷入“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教条。
关于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思考
关于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思考[摘要]传统观念认为公共产品是不能通过市场有效提供的,或
者说市场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是失灵的,但是随着社会技术、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单一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发挥私人产权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积极作用,最终在公共产品的生产上形成政府、私人共同供给的局面至关重要。
[关键词]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私人供给
一、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理论背景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公共产品被认为是只能由政府部门生产或直接提供。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萨缪尔森在论文中都进行了大量的论证,并给出了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即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为公共产品。其后的大量研究表明,公共产品的这两种特征决定了政府的供给或直接生产是不可避免的。总之他们的结论是一致的,即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然而,经济学家戈尔丁认为,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上存在着“平等进入”和“选择性进入”。“平等进入”指公共产品可由任何人来消费,如公园中的露天音乐会。“选择性进入”指消费者只有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例如付费后,才可以进行消费,如在音乐厅中举办的音乐会等。戈尔丁认为福利经济学忽视了公共产品在供给方式上的“选择性进入”。没有什么产品或服务是由其内在性质决定它是公共产品或不是,存在的只是供给产品或服务的不同方式,即“平等进入”和“选择性进入”。产品和服务采取何种供给方式取决于排他性技术和个人偏好的多样化。若公共产品不能通过市场手段被充分地提供给消费者,那是因为把不付费者排除在外的技术还没有产生或者在经济上不可行。这为探讨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问题指明了方向。之后德姆塞茨、布鲁贝克尔等经济学家也从理论角度论证了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