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脊髓硬膜外电刺激综合治疗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36.94 KB
- 文档页数:3
针对大手术,应人性化地安排人员替换吃饭,避免饥饿工作,不利身体健康,应学会正确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 总结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的医疗设备、医药用品的广泛应用,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也在产生新的变化,只有不断正确认识手术室工作环境中现存及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防护意识,采取规范的防护措施,才能既有效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又维护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手术室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李映兰.介绍美国护士的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2]徐荣贵.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和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717-718.[3]戴青梅,王立英,刘素英,等.医务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137(7):532-534.[4]李映兰,罗贞.护士职业安全存在的危险及防护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7-68.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冯 琴* 韩艳霞*摘 要:目的:探讨植物状态患者的病情观察、护理干预及临床对策,以提高治疗效果。
方法:观察38例患者的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和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根据病情变化及时救治。
结果:38例患者均不同程度好转,仅1例运动时意外死亡,及时的病情观察和对症治疗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结论:植物状态患者病死率较高,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可尽早发现预防并发症,从而提高疗效。
关键词:植物状态;病情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9-0154-02 植物状态的特点是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病理变化复杂,症状多样,病死率高,而意识障碍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
因此,护理工作繁重并极其重要,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神经科尤为突出,要求护士具备灵敏的反应力及多方面的知识结构,迅速掌握病情变化,配合医生积极治疗,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临床路径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各种原因所致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pvs)常见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及利用临床路径的方法实施系统的护理措施。
观察18例pvs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干预和护理措施。
结果 18例pvs患者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对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pvs患者的康复,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临床路径;持续性植物状态;并发症;预防;护理定义:持续性植物状态临床上简称植物人(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pvs),在神经外科并不罕见,是各种颅脑损伤后所表现出的特殊意识状态。
预后效果不佳,死亡率高,多因并发症而死。
近几年,我科制定了新的临床护理路径,用新的临床护理路径对pvs患者进行系统的、有效的护理。
现就以临床路径为切入点对pvs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2008年-2012年我科收治了各种原因所致的pvs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在50-83岁之间,重度颅脑损伤1例,高血压脑出血10例,恶性肿瘤7例。
1例高血压脑出血致pvs患者8年后死亡,恶性肿瘤患者7例植物状态持续6个月至3年,后死于病情恶化。
1例高血压脑出血植物状态持续6个月后苏醒,余几例患者住院期间经系统的护理病情稳定,出院后部分患者短期内死亡。
本组病例与体征均符合1996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植物状态诊断标准:①认识功能丧失,无意识活动、不能执行命令;②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压;③有睡眠—觉醒周期;④不能理解和表达语言;⑤能自动睁眼或刺激下睁眼;⑥可有无目的性眼球跟踪运动;⑦丘脑下部及脑干功能基本保持。
2 有效防止并发症的护理措施2.1 肺部感染 pvs患者吞咽反射障碍或消失,导致口、鼻腔及咽部的分泌物误吸入气道,造成肺部感染;在进行气管切开及吸痰等操作时,致使呼吸道防御能力低下,而引起肺部感染;治疗器械污染,如:雾化器、吸痰装置的污染等。
・康复护理・刺激性康复护理对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促醒作用的观察孔磊 宋献丽 黎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21) 摘 要 目的观察刺激性康复护理为主的综合干预对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PVS )患者复苏的疗效。
方法将PVS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刺激性康复护理为主的综合干预。
结果观察组意识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且年龄越小、病程越短,恢复越快,疗效越显著。
结论刺激性康复护理为主的综合干预对脑外伤后PVS 有明显的促醒作用,可作为脑外伤后PVS 患者重要的康复措施。
关键词 持续性植物状态 刺激性康复护理 高压氧 促醒 K ey w ords 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Stimulant rehabilitation nursing hyperbaric oxygenation High 2pressure oxygen Consciousness recovery acceleration 中图分类号:R471,R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6975(2008)1721603203 作者简介:孔磊(1963—),女,广西容县,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高压氧治疗的护理 植物状态是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能睁眼,有睡眠-醒觉周期,下丘脑和脑干功能基本保存,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为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PVS ),PVS 通常由脑外伤或急性脑缺氧引起[1]。
以往认为PVS 疗效不佳,故治疗态度消极,多数患者不能苏醒。
为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探讨早日觉醒的方法,笔者对脑外伤后PVS 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刺激性康复护理为主的综合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1 临床资料 1999年9月以来,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后PVS 患者60例,全部病例符合1996年4月南京会议制订的“我国PVS 诊断标准”[2]。
针刺为主治疗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36例临床观察摘要采用电针头穴与体穴相结合的醒神开窍针法为主,综合治疗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36例,结果成功促醒31例,好转1例,无效4例。
表明醒神开窍针法可激活脑干网状觉醒系统,解除大脑皮层的抑制状态,促进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意识恢复。
主题词去大脑状态/针灸疗法脑损伤/并发症持续性植物状态是一种不同于昏迷的特殊意识状态,1972年由Jennei和Plum首先提出,其临床特征为患者有睡眠 觉醒周期,有反射活动,但无认知功能。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促醒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
我院从1997年以来采用针刺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36例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64岁,平均29岁;植物状态持续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1年,其中1~3个月14例,3+~6个月7例,6+个月~1年5例。
按照Glasgow昏迷量表计分,7分8例,6分12例,5分9例,4分5例,3分2例。
本组均为重度颅脑外伤后患者,其中行颅内血肿清除、脑室引流、颅骨开骨瓣减压术25例。
1.2 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符合国内1996年4月制定的“植物人”诊断标准[1]:①认知功能丧失,无意识活动,不能执行指令;②保持自主呼吸、血压;③有睡眠、觉醒周期;④不能理解或表达语言;⑤能自动睁眼或在刺激下睁眼;⑦可有无目的性眼球跟踪运动;⑧丘脑下部及脑干功能基本保存。
植物状态持续1个月以上即为持续性植物状态,即通常所说的“植物人”。
2 治疗方法2.1 头针选用30号1.5寸毫针针刺神庭、本神、百会、率谷、脑户、脑空穴。
神庭、本神穴由前向后沿头皮刺入帽状腱膜下0.5~1寸;百会由前向后刺入1.2寸;率谷由前向后水平平刺1.2寸;脑户、脑空穴向下沿皮刺1寸。
针刺手法采用紧提慢按的提插泻法,轻插重提,提插幅度约0.5寸,以针下有向内吸附的感觉为度,连接G 6805电针仪,频率8~13Hz,连续波,刺激30分钟,留针1小时,留针过程中采用提插泻法行针2次。
刺激性康复护理对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促醒作用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刺激性康复护理干预在促进临床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PVS)苏醒中的应用与效果。
方法2011年至2014年抽选我院收治40例PV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甲乙两组各20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与刺激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苏醒时间与预后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经对应治疗与护理后,意识均得到一定恢复,其中,甲组总有效率为50%,显著低于乙组的80%,且两组在促醒时间上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针对临床上的PVS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给予其刺激性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昏迷时间,整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刺激性康复护理;脑外伤;PVS;促醒时间在临床上,PVS属于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表现为虽然睁眼但却是无意识活动,多称之为“植物人”。
目前,对于该病症,并无有效治疗办法,且预后效果较差,故为了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尽早恢复意识,临床上纷纷在常规治疗与药物应用基础上,给予患者刺激性康复护理,结果取得了较好效果。
为此,文章抽选我院收治的40例PV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具体探讨刺激性康复护理的作用,现将报告做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抽选我院于2011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40例脑外伤后PV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29例,女11例,年龄均在20~65岁间,平均年龄为(35±4)岁,平均病程为(1.5±0.5)个月。
所有患者均满足临床上关于PVS的诊断标准,10例PVS评分为0分,22例为1分,8例为2分。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20例,且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比较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甲组患者均被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即:①药物应用,具体结合患者情况,给予其止血、促醒剂与抗感染、脱水以及神经细胞营养剂等药物应用;②对症支持治疗,合理调整患者饮食结构,确保营养均衡与水电解质的平衡;③常规康复治疗,如给予患者诸如推拿、针灸与理疗、按摩等康复治疗,同时做好日常基础护理工作,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电刺合谷穴后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大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目的观察电刺激合谷穴位时,颈脊髓损伤患者脑中枢神经功能活动变化对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可能存在的影响。
为进一步探索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和方法。
方法9例颈脊髓损伤的受试患者进行电刺右手合谷穴位,采用”静息-任务刺激-静息”的时段设计模式,共5次刺激,5次静息,各长40 s,进行脑功能成像,获得的fMRI信号用SPM2软件进行后处理,获得脑功能激活区域。
结果颈脊髓损伤患者电刺合谷穴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组,实验过程中2例受试者实验中因头动程度大中途退出,1例因发现脑血管畸形剔除,其余6例受试患者完成实验全过程。
6例SCI患者行右手电针刺激合谷穴后行大脑功能磁共振成像,脑内均发现激活信号,其中3例患者在同侧大脑出现激活,激活区域分部为:额叶及中央后回白质区;3例患者在对侧大脑出现激活,激活区域分别为:顶叶中央后回、额叶及中央后回。
结论颈脊髓损伤后,电刺合谷穴的脑功能成像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索研究针灸在大脑神经中枢效应对SCI脊髓功能恢复可能存在的重要作用机制。
标签:电刺激;合谷穴;颈脊髓损伤;中枢神经功能脊髓损伤(SCI)后脑中枢神经系统可发生一系列结构重排或功能适应性改变,即可塑性变化,这种变化可促进SCI患者功能恢复。
本研究拟对颈脊髓损伤患者行针刺刺激合谷穴,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变化,观察穴位刺激后损伤颈髓患者大脑神经功能激活特征。
1主要实验设备主要实验设备有:1.5T核磁共振机美国GE通用公司(Signa,GE medical systems,Milwaukee,USA);常规头项圈及颈项圈;AFNI、SPM2、FUNCTOOL 分析软件;电针治疗仪(6805-A型)2脊髓损伤受试患者及临床资料9例受试者来自2009年7月~2011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住院的颈脊髓损伤患者,入选要求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稳定,无重大创伤及截瘫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轻症患者,患者必须志愿,并能配合实验,实验前签知情同意书。
刺激性康复护理对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作用探讨发表时间:2020-12-18T06:31:46.484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3期作者:严金春[导读] 目的:探讨刺激性康复护理对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作用。
方法:采取抽签的方法,随机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之间接受治疗的部分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纳入到试验之中,患者的共有为64例,再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严金春温州市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中国浙江 325804摘要:目的:探讨刺激性康复护理对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作用。
方法:采取抽签的方法,随机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之间接受治疗的部分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纳入到试验之中,患者的共有为64例,再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对照组中对于患者给予的是常规的护理方式,而实验组则采取刺激性康复护理,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护理之后意识恢复的情况。
结果:对相关的结果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了护理之后,患者恢复意识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结果具备明显的差异性,也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采取刺激性康复护理的模式,有着非常明显的促醒作用,还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刺激性康复护理;脑外伤;持续性植物状态;促醒作用植物状态主要指患者出现了特殊的意识障碍,而患者的主要表现是对于自身和外界丧失了认知功能,只能够睁眼,能够睡眠[1]。
而人脑之中具有比较大的可塑性,如果脑细胞在受损之后,在适宜条件之下,神经元能够呈现出树枝状和轴突状发芽[2]。
基于此,文章讨论了刺激性康复护理对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作用,相关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之后,对照组中对于患者给予的是常规的护理方式,而实验组则采取刺激性康复护理,两组中每组中都有32例患者。
在实验组中相关的基础资料主要包含了,年龄范围在13到61岁之间,而平均的年龄在(32.56±3.72)岁之间,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9:13,在对照组中相关的基础资料主要包含了,患者的年龄15到62岁之间,而平均的年龄在(31.29±5.54)岁之间,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8:14。
刺激性康复护理用于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效果及促醒作用分析【摘要】目的:对刺激性康复护理用于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效果及促醒作用作探究分析。
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接收的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病患78例,按抽签法分为参照组39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39例予以刺激性康复护理。
比较各组意识恢复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病患意识恢复总有效率89.74%较参照组的64.10%高;并发症发生率7.69%较参照组的28.21%低,各组比较(P<0.05)。
结论:对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病患应用刺激性康复护理效果确切,有利于促进病患清醒,避免并发症风险,可大量推广应用。
【关键词】刺激性康复护理;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意识恢复效果;并发症脑外伤严重者极易引发持续性植物状态,此类病患对自身与外界的认知功能可完全消失,存在一定的睡眠-醒觉周期,脑干、下丘脑功能正常,可睁眼,持续时间大于1个月即为持续性植物状态,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意识障碍[1]。
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帮助病患恢复意识是现今临床非常关注的课题,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常会结合相应的护理干预,而刺激性康复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为此,本文特就其应用于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病患的促醒作用进行了探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接收的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病患78例,按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参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36至81岁,平均(59.2±5.1)岁。
研究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37至83岁,平均(60.1±4.8)岁。
入选标准:均因脑外伤而致病,且符合持续性植物状态确诊标准[2];家属均同意病患参与研究。
剔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及其他严重疾病者。
各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
1.2方法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即对症治疗,补充营养,平衡水电解质,以及理疗、推拿和针灸等康复疗法等。
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及神经电刺激治疗
韩震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0(5)3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使得越来越多的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得以抢救,但仍有部分患者维持在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PVS的手段,及维持PVS病人生命所花费的昂贵代价,许多学者对其治疗持悲观态度。
但近年来,随着神经电刺激应用于PVS患者的促醒,患者意识的恢复屡见报道。
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①预测哪些病人将发展为PVS;②如何客观准确的评价PVS;③哪些PVS病人经治疗意识有恢复的可能;④如何评价PVS的疗效。
【总页数】3页(P188-190)
【关键词】颅脑损伤;持续植物人状态;电刺激;治疗
【作者】韩震
【作者单位】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50.5
【相关文献】
1.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康复训练治疗颅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62例 [J], 施小成;梁宜;钱骁;龚俊峰;陈玉燕
2.正中神经刺激治疗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7例报告 [J], 韩震;周岱;何怀
3.颈部脊髓硬膜外电刺激综合治疗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疗效观察 [J], 贺顺龙;周菲;周峰;饶江;白金喜;谢培增;刘剑;汪先兵;黄传平;朱红胜;王松青;郑良成;刘妲
4.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作用 [J], 续继军;魏增华;杨列美;张学菊;刁红梅;李永涛;吴超;赵序元
5.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促醒治疗中刺激性的护理技巧 [J], 刘西梅;周亚琴;陈晓瑜;卢小梅;刘英;任亚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经刺激性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与促醒作用【摘要】目的:探究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经刺激性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与促醒作用。
方法:选用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2例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计算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刺激性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意识恢复情况。
结果:护理前GCS评分,研究组≈对照组(P>0.05),护理后,GCS评分:研究组>对照组(P<0.05)。
结论:在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刺激性康复护理,可以增强治疗效果,早日恢复患者意识。
【关键词】系统护理;急性重症脑外伤;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脑外伤是临床常见的外物导致的脑部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
脑外伤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对患者脑神经有着十分严重影响。
脑外伤后患者出现持续性植物状态较为常见,这一状态下患者对外界认知情况丧失,只能进行睁眼活动,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1]。
在这一背景下需要对患者实施科学治疗与护理,常规护理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疾病治疗需求,刺激性康复护理作为一种专科护理,对改善患者疾病症状以及治疗情况有显著效果。
详细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用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2例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计算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1例)。
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28~80岁,平均年龄(56.14±3.11)岁。
研究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29~85岁,平均年龄(56.31±3.19)岁。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录入到系统当中,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符合赫尔斯基宣言,患者知情同意。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对患者进行止血,抗感染处理,并且对患者进行脱水护理,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一定的营养补充,让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维持平衡。
高压氧综合治疗颈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与护理龙玉梅发布时间:2023-05-16T00:56:10.149Z 来源:《护理前沿》2023年06期作者:龙玉梅[导读] 摘要:目的:本文着重分析高压氧综合治疗颈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方法:选取90例住院治疗的颈脊髓损伤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高压氧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5.56%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2.22%,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配以优质的护理措施,对颈脊髓损伤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成都嘉事康复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611135摘要:目的:本文着重分析高压氧综合治疗颈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方法:选取90例住院治疗的颈脊髓损伤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高压氧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5.56%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2.22%,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配以优质的护理措施,对颈脊髓损伤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颈脊髓损伤;高压氧综合治疗;护理;效果颈脊髓损伤以颈椎骨折脱位较为常见,部分患者伴随不明显颈部损伤,使用影像学诊断无明显异常,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发生于成人、儿童,以颈段脊髓损伤较为常见,大多数的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的,伤后早期部分人群出现短暂的脊髓休克期,此后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感觉功能障碍【1】。
但由于骨创伤具有一定特殊性,常用治疗方法是减压后固定手术,可解除水肿脊髓受压及硬性组织的持续损伤,术后以往常规治疗,病人预后不理想、住院时间长、花费高,可能发生不同程度后遗症,甚至可能造成病人终身残疾,经大量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证明,高压氧(HBO)综合治疗可有效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有利于降低致残率,因此强化高压氧早期干预综合治疗至关重要【2】。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研究对象为: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颈脊髓损伤患者(共计90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平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高压氧治疗组(每组各45例),男性与女性患者比例为48:42,患者平均年龄(31.17±1.22)岁,平均病程(1.27±0.43)天,患者脊髓损伤阶段分布:颈髓损伤32例、胸髓损伤44例、腰髓损伤14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2例、务工过程中受伤21例、殴打受伤15例、运动员训练受伤8例、背部撞击伤4例,为保证此次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伤前均无临床症状,伤后出现颈脊髓病的临床表现,经MIR或X线、CT检查确诊,伦理标准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病历资料完整,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干预,并自愿签署同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