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导课艺术之我见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五华县桥江中学薛文锋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有法可依,有道理可循的,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应巧妙地设计和使用导入艺术,语言艺术、提问艺术、结课艺术,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创造性教学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实现师生互动、密切配合的创新艺术,是既古老又恒新的话题。
笔者就这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最后指出,只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并将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融合,师生共演,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水平系统状态,使教学效果有一个质的飞跃。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入艺术语言艺术提问艺术结课艺术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地综合运用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创造性教学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活动是个动态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每次面对的是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个性,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
不论是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案的设计及教学过程的组织,都要求我们教师不拘于几种思路,创造性地设计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课堂教学来。
本文在自己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就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艺术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导入艺术,激活求知欲望大凡成功之课总是一开头就能吸引学生。
开头的方式很多,不论选用哪种都离不开主题,提要钩玄,铿锵有力,迅速进入正文。
通过精彩的几句话,激发起学生渴望新知的强烈欲望。
一段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一段好的导语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可以更快地使学生进入角色;一段好的导语可以使学生明了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一)从解释课题入手,为新课奠定基础课题是一节课内容的重点和核心,教师从解释课题入手,不但有助于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大致情况,而且为进入新课铺垫心理基础。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摘要:新课导入是小学数学新课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它不但能起到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顺利地、较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之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新课导入;导入艺术新课的导入是教师把学生快速引入兴趣的大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一步。
良好的新课导入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备受吸引,像投石激浪,让学生迅速开启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炬。
“一粒沙里见世界”,虽然这仅是一个小小的开头,却熔铸和凝聚了教师的智慧和爱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素养。
一、重视新课导入的教学环节多年来的数学教学工作证明,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课导入必须精心设计。
一节数学课若没开好头,对下面的讲课就会产生不利影响。
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说,这种影响可能很小,但对经验较少的年轻老师来说,影响可能较大,直接的可能会导致学生感觉索然无味,难以进入预期的学习状态,或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或导致时间紧张下课时拖堂等等。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很显然,新颖别致的高超导课艺术,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欲罢不能、不得不听,整个教学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教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
由于教育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每堂课的开头也必然不同。
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重视一堂课的开端和知识的转折与衔接。
他们总是精心设计导入,讲究导入的艺术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
二、新课导入的几种形式1.问题导入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可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之我见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让小学生学好数学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就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进行浅谈。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
作为教师首先要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
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要祝贺、鼓励他们;当学生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要安慰、支持他们,让他们感到温暖。
学生在老师的祝贺、鼓励、安慰、支持下找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能,树立自信,完善自我。
其次,要让每一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老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能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最后,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另外,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取知识的快乐。
二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备好每一节数学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只有备好课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要从整体出发,系统分析和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
对教材的理解要全面、深刻,领会编者意图。
其次要备好程序,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恰当地选择教法。
要清楚地备好每一环节的问题,使每一个问题环环相扣,并紧扣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最后要备好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了和谐、民主、平等、协商的新型师生关系,才会有浓厚的探讨氛围,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才会成为自愿学习的主人,才能无拘无束、专心地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的潜能才能得以发挥,才智才能得以展现。
浅谈数学教学中导课的艺术[摘要]数学教学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导课艺术数学教学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启发式教学,启发必须启而有“法”,“启”就是“导”,即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导”得有法,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而,如何“导”才能算有“法”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设计问题,善于开“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索、发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手段,课堂提问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
问题设计得好,就能促使学生思考,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只有精心设计,才能起“导”的作用。
1.导入新课的问题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设计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就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体现“导”的作用。
教学开始时,有的教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有的放一段录音,有条件的学校还给学生看一段录像等。
例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老师放一段录音:四(2)班三月份文化建设评比中,评委亮分是:9.5分、9.6分、9.4分、9.9分、8.9分、9.2分、9.6分、9.2分、9.3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四(2)班最后得分9.4分。
教师问:四(2)班的最后得分是怎样算出来的,你想知道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回答,教学氛围良好。
2.课堂问题设计,要有目的性,要设在关键处小学生的感知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导”的目的正在于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盲目性与混乱性,使学生的思维能指向一定的目标。
精心设计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是开导、发展他们思维的好方法。
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让学生观察和后问;“和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分子和分母都不同。
”而教师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指出那个分数是最简分数。
作者简介:王艳杰(1966-),女,吉林白城人,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瑞光小学教师,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身为一名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让孩子学好数学,让有不同差异的孩子在数学方面都等到不同程度的调高和发展。
这就要向40分钟要质量,要想努力全面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努力打造高效率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如何构建理想化的高效课堂?我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上有以下六点自己的做法:一、课前铺垫要新颖在新课铺垫时,我常常用讲过小故事、小游戏来创造情境。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听故事,做游戏等,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
用儿童这一特点,结合新授知识的内容,讲一个小故事、小游戏作为新课的开端,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适时地进行课前恰当好处的铺垫,把问题消灭在新课教学之前,为新课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也为新知识教学留出充足的时间,这样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更扎实有效。
所以,课前铺垫一定要新颖、有创意。
二、教学新知要夯实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对书本本的内容要认真探究,提出问题,探求答案。
应对新学的知识点,要厘清其层次、螺旋上升,摸索探究数学方法。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力争采用多种途径和灵活机动的方式方法,要努力克服那种循规蹈矩、死记硬背、教条老路。
从旧知探究新知,要做到扎实推,最普通、最平常的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学习新知识一定要夯实,来不得半点虚假。
三、巩固训练要精准巩固训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节,在练习的设计中,既要注意练习的趣味性、多样性和目的性,又要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力求一个精字,精度定位,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在训练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数学中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最终又必须回归于现实生活。
课堂与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相交融,存在很大的约束性、局限性。
所以,教师应努力设法引导孩子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为学生设有用的、有效的,具有儿童趣味性、日常生活性的练习,让小学生从日常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解决平时常见的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使用新数学新知识,使日常生活和课堂数学两者和二而一,融为一体。
《我在小学教数学: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艺术》读后感范文一份《我在小学教数学: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艺术》读后感 1 很庆幸我在小学教数学,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小学要学数学?学数学究竟学什么?小学数学课堂究竟要如何引导孩子们学习?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我拜读了牛献礼老师的《我在小学教数学》。
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一个人学习数学之后,即使这个人未来从事工作和数学无关,也应当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数学,因为数学__着理性,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可以用数学来刻画。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更好的感悟这个世界的过程。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一个数字错了,一个符号错了,一个小数点错了,这道题就错了,学习数学会让孩子养成一种踏实,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数学强调逻辑思维强调“化繁为简”“统筹优化”。
这些在数学学习中学会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能使学生在社会上处理各种事情是善于抓住主要问题和关键有条不紊的`处理和解决有关的工作任务。
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
生活中离不开数学。
就拿小学数学来说,通过“数与代数”掌握最基本的计算,认识度量单位;通过“图形与几何”认识客观世界;通过“统计与概率”学会统计数据;最后还会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计算利息、商品利润等等。
如此看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应该是骄傲的,但同时也是倍有压力的。
教材是教师教学最重要的文本和依据教师对教材解读直接影响自己的教学行为,进一步影响学生学习,并最终决定学生在课堂上实际体验到的课程。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研读教材,弄清楚学科知识本身的结构体系,把握数学,融入数学,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应有的魅力,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和美妙,让学生体验数学思考的乐趣。
随着课程__,我们应当学会尊重课堂,转变课堂结构,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也就是说,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要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让自学、质疑、争辩、补充、修正等充盈期间,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当当输入小学数学几个关键字,立刻出现一串相关书目,一眼就看中了它《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随即在第一时间买下它。
怀着几许欣喜、几许期盼,我打开了这本书!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如身临其境,感受名师的精彩课堂。
我越发觉得阅读此书若品茶,总有淡淡清香。
书中讲述了刘可钦:追寻常态下的生命课堂;潘小明的课堂人生;华应龙:疯狂数学的和谐魅力;徐斌:课堂的朴素之美;林良富:在细节中体现课堂魅力;钱守旺: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夏青峰的课堂追求以及田立莉:为学生所需而教。
品读着八位名师匠心独具的教学案例,感受着他们对数学课堂和数学教学的独特理解与个性诠释,我深深地折服了。
尤其潘小明老师的课堂人生更使我受益匪浅。
潘小明老师的教学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一、研究学生,为学生学习心理把脉潘老师认为,教师在教学前只有十分清楚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尚未获得那些学习经验,才能开始新知识的传授;只有清楚起点在哪里,才能满载新知识的船停靠。
但是教师不能停留在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必须预见学生将会用怎样的方式去学习新知识。
只有对学生会怎样学有所预见,老师的教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
二、诱发争议,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感悟真知顾汝佐这样评价潘小明老师喑于提供机会让学生在碰撞中自己求知求新。
潘老师的又一亮点就是善于诱发争议,让学生潜在的错误想法得以充分暴露,在不同想法的碰撞中感悟真知。
三、冷静敏锐,引导学生自拔其根潘老师十分重视在学生感受、体验之余,引导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高度。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根,而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必须提供合适的情景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活动过程,并适时进行引导。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7篇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作为一名新的普通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培训以及学习我深刻的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化和多样化,也在不同方面显示出了我的不足,许多教学经验值得我去借鉴学习,也让我明白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学习积累的过程,下面我将我的认识和教学心得,做以下几方面概括。
首先是培训心得。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的核心,在新的形势理念指导下,引发了对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以及教育评价等多方位的改革。
1、重心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主要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与教学是二元对立的关系。
而新课中,课程与教学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融合的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是以教为核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而新课程则强调教与学的关系应转化,要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要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2、重新更新新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是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本技能是否熟练、解决书本中的问题是否强为教学目标。
而新课程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
它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更多体现学生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3、重新领会新旧教材的编写。
旧教材围绕例题、习题转。
课程内容突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在结构上,课程类型单一,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
而新课程在教材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致力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
教材以数学活动形式安排。
提供了大量的操作、观察、实验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学生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
在习题中编排了“数学常识”、“数学故事”、“环保”等方面内容,体现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
4、重新选择新的教学方式。
在旧的课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而对学生的能力、态度、习惯方式的培养不够重视。
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导入艺术分析一位优秀的小学数学老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更要懂得如何将数学知识生动活泼地传授给低年级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妨引入一些艺术元素,通过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导入艺术进行分析。
艺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
在教学数字1时,老师可以用图画展示一根笔,或者用手指指着一只小鸟,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数字1的含义。
这种直观的艺术呈现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艺术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
除了传统的板书讲解和习题训练,老师还可以通过唱歌、跳舞、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来导入数学知识。
在教学有关形状的内容时,老师可以邀请学生一起做几何图形的手工制作,或者播放与形状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艺术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专注力普遍较弱,容易分散注意力。
而通过艺术的形式导入数学知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老师可以利用故事、动画等形式来讲解数学知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艺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通过艺术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数学问题解决方法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故事等形式来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导入艺术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艺术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艺术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数学学习环境。
相信通过艺术的魅力,我们能够让学生爱上数学,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导课艺术摘要:导课水平是一种艺术水平,需要有深厚的教学理论水平和美学、艺术修养,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根据教学活动诸因素的变化灵活地选择适宜的导课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导课;艺术;方法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各项工作如此,教学也不例外。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一节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就像一场戏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序幕。
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扣住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促使学生以最佳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一、导课应具有“简洁性”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导课应精心设计,力争用最简洁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的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
如果导课过长,则不容易给后面的重点内容提供足够的讲授时间,往往会产生头重脚轻的感觉,学生更谈不上有充分的时间去训练。
二、导课应具有“趣味性”1.悬念激趣在导课阶段,教师可巧设悬念,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教学“年月日”时,在导课时,我首先问:“同学们喜欢侦探吗?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侦探?你想不想像福尔摩斯一样帮老师破案?”这样用悬念开场进入课堂,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有利于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创设情境激趣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
教师在导课时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深入体验教材内涵。
如教学“秒的认识”的导课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师:同学们,2012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你们看了吗?有谁坚持看到晚上12点?你们还记得新年钟声敲响时的情景吗?下面就让我们再次回顾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播放12点时的情景)师生一起倒数“10、9、8……”刚才我们所数的“10、9、8、7、6、5、4、3、2、1”是以什么为时间单位的?(秒)如此导课,就将这一熟悉的并且特别容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面很好地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兴趣,并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秒的长短。
小学数学课前导入之我见摘要:好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地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良好的新课导入也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能预示着随后的课堂教学的高潮与结局。
关键词:优化温情现实趣味冲突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2.214新课导入是数学课堂新授课极其重要的环节。
好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良好的新课导入也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能预示着随后的课堂教学的高潮与结局。
因此,合理地选择材料,安排好材料的呈现方式和程序,优化新课导入的情境,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这方面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1 课前导入温情化小学生的情感特别纯真,课前设计要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尽可能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愫,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因此教师要以丰富的经验,厚实的知识底蕴和对材料的精心选择和安排,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如教学《成员间的关系》时,新课导入如下:师:同学们,从小到大,你们的成长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自己的亲人为你们的成长付出的更多,是不是?谁愿意把你的亲人介绍给大家呢?生:……师:你有这么多的亲人,能否把他们与你的关系绘制成一棵亲情树展示给大家看?看谁的设计最有创意。
……师:你的设计真棒!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吗(板书课题:成员间的关系)?生:……学生在老师的情感号召下,积极且快乐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 课前导入现实化新课的导入,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开始学习数学,体验和理解数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导艺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导艺术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1.“抛砖引玉”——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一个高明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会“抛砖引玉”的高手,不管是在课始、课中甚至课堂结束后都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得学生的学习欲罢不能,从而树立学生强烈的学习自觉意识。
“一切的行为都始于强烈的需要”,作为数学教师就要善于创设这种需要。
应该说学生的这种需要很多,首先是情感的需要,如惊奇心、好胜心、探究的欲望等等。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小学数学课堂采用的方法一般是要善于创设教学情景,如生活情景、问题情境、求知情境等,在奇、趣、疑等方面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需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如:老师右手拿5支铅笔,左手拿4支铅笔,一共有几支铅笔?学生回答后老师又说,一共有9支铅笔,老师右手拿5支,左手拿几支?学生说对后,老师给予表扬,接着老师又把一部分铅笔放在铅笔盒里,一部分放到手里,随之设疑提出:“你们猜一猜,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这时,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便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
有的说:“铅笔盒里有5支。
”“有的说铅笔盒里有4支。
”等等,此时,教师惋惜地告诉他们:“你们猜的数都不对”,老师反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猜不对吗?”这时老师说:“这不是一道完整的题,它缺少一个总数条件,所以你们算不出来,如果老师说一共有8支铅笔,手里拿着2支铅笔,铅笔盒里一共有几支铅笔?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人人积极思考争着发言。
这样,学生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诱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坐享其成”——引发学生活跃的思维状态课堂的生成是千变万化的,很多教学生成有预设性的,也有非预设性的。
教师一次好的随机引导,能让课堂化腐朽为神奇,展现教师非常的教育机智。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导课艺术摘要: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带学生转入本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
它可以安定学生的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把握学习目标,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
在教学过程中,用形式多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
关键词:数学课;导入法;导课艺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同样,导课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虽然它占用的时间很短,但好的导课,会如同磁石,产生强大的磁场,牢牢地吸引学生;又如同桥梁,联系着新课和旧课;更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思维的方向。
富有创新性的导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富有趣味性的导课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反之,一堂课从开始就索然无味,出现冷场,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入最佳状态的。
作为奋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笔者对此有颇多体会,也有几分收获。
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设疑导入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心里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
教师要善于在静态的教材知识信息中设置矛盾,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
二、故事导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令人终生难忘。
新课伊始,教师如果把数学知识编成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通过自己语言的铺陈渲染、生动描绘,就能让学生随着幽默轻松或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功效。
三、学具导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浅谈小学数学新课导入艺术《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启动学生思维的机器,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
那么,如何进行数学课堂的新课导入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简单的谈谈看法。
一、首先导入语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小学生的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所以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设计的导入语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新授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讲述“角的认识”。
“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
但是,如果这样开头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我今天走几步路让大家看看,大家能否从老师的动作中猜测到今天要讲什么内容?然后,就边走边摆动双臂,并且故意让双臂跟身体成一个角度。
还可以将成角度的动作定格让学生去领悟。
或者,出示一张荡秋千图,并且在黑板上把荡成了一定角度的秋千跟竖直线画出来,然后向同学们提问:“老师的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
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什么概念?”类似这样的例子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为弄懂这些问题就会主动探讨问题,学习的兴趣自然会被激发出来。
预习过的学生看到老师的示范动作或图,再联系课本就不难想像到今天是要讲“角”了。
没有预习的同学也会积极地去思考,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这种以激趣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的办法,是解决枯燥数学概念教学的较好办法,学生的思维火花也会因有趣而自燃。
二、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导入新课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
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
浅议数学课的导入艺术作者:石芳丽来源:《新一代》2013年第12期摘要: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导入是关键,教师只有从设置悬念入手,而后直奔主题,并创设良好学习情境,以旧引新,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入;艺术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107-01一堂数学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是关键。
巧妙的导入,不仅能够扣住学生的心弦,产生“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应,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发展,产生“润物细无声”的美妙效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入情入理,恰如其分的导语,无异于画龙点睛,不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对整堂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使学生得到切实成长与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用亲切自然的话语,揭示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以此接近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勇航行。
下面就谈几点个人在课堂导入方面的体会。
一、构思新颖,设悬入手数学教学的导入要有新意,才能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得以妙趣横生,为其如此才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诱发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让孩子们遨游于知识的殿堂。
一个精心设计的富有艺术性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和闪烁着教师教学风格的光华的结果。
如我在教学分数的简便计算时,先出示“29×”、“2002×”等算式,在孩子们读题后让他们尝试解答,孩子们面面相觑并小声说“不会算”,这时我趁机说:“其实这些题是非常简单的,我可以口算它们”。
并随机报出答案,学生惊讶不已,很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这时我面带喜悦问他们:“想不想学习如何快速解答这类问题?”就这样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探求新知的亢奋状态中,整堂课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极高,都是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
小学数学导课艺术微探作者:宋晓锋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22期作者简介:宋晓锋(1982.1—),男,汉族,本科,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方里镇夕阳学区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摘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导课亦然。
本文就小学数学导课的特点、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的见解,希望对其教师有所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导课艺术导课特点导课方法应注意的问题一节好数学课就要从导课开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一个新颖别致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扣住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以最佳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为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本文就小学数学的导课艺术,结合个人多年来工作经验,做以论述,不足地方,还望方家指正。
一、小学数学导课的特点。
1、趣味性。
古人说:“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
”乌申斯基曾说:如果是最初教学充满形象色彩,才能为儿童多种感官所接受,我们就能使自己讲授的知识所接受。
小学生好动,无意注意占很大成份。
在导入新课的极短时间内,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有意注意,从而为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打下良好基础。
2、简洁性。
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数学语言强调简洁而准确,切记婆婆妈妈,罗哩罗嗦。
故而在一开始的导课上,就应精心设计,用最简洁的语言,迅速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有意注意迅速集中到老师的讲课当中来。
为后边正课学习留够充足的时间。
3、新颖性。
喜新厌旧,人之常情。
导课亦然。
在不同的课堂上,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就算是相同的教材内容,导课时也要注意有所区别。
最好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导课方法,让学生感到新奇,从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的师生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导课艺术之我见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结构中的重要节环,更是一门艺术。
巧妙的导课能先声夺人、引人人胜,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同时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探究知识的兴趣,沟通知识的新旧领域,加速旧技能的迁移,新技能的形成,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导入新课?这是每位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首当其冲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
下面简要浅谈小学数学的导课方法。
1.巧设悬念,创建“愤”、“绯”情境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
在导入新课时,需要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
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
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
接着,
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
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2.谈话导入谈话导课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的语言特点,用充满激情或富有启发性的一段评议或一种问题情境,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习情感,启发思维,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心理状态。
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可编拟导言导入新课:“一本日历,过了一天撕下一页,一天也就是一日。
(板书:日)如果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少时间?(生答后,板书:月)一本日历,到撕下最后一页,要经过多少时间?(生答后,板书:年)”谈话结束后,揭示课题,点明学习内容,进入新课的学习。
3.导课应具有“启发性” 积极地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成功的关键,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运用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必能有效的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教学内容时,在认识了点子图描述学生的位置后,我不是再急于告诉学生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而是启发学生:你们能不能把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变得更简练一些呢?比如说用数字、图形、符号等等。
结果,学生积极动脑、动手,最终发现了最为简洁的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
4.导课应具有“吸引性” 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是最初教学充
满形象色彩,才能为儿童多种感官所接受,我们就能使自己讲授的知识所接受。
注意力是学生的先导,它对学习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先天的好动,无意注意占很大成份。
所以,在上课开始要注意利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极短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既是激发创造性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请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2、7、3三块数字卡拼出不同的6个三位数。
学生人人动手动脑,投入紧张的拼数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谁最先发现拼出的哪些数能被3整除?如果把卡片7换成卡6,现在拼出的数还能不能被3整除呢?通过计算,这些数均不能被3整除,为什么呢?到底跟什么有关系?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自然而然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使学生感到旧中有新,新知不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5.直观型导入式小学数学中有许多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的教学,如只凭语言的叙述,往往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人的认识过程是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抽象,如运用直观的教具、学具、实物或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比单纯的评议叙述更有说服力和真切形象感。
正如俗语所说的百闻不如一见。
所以,给学生提供十分丰富的而又切合实际的感性材料,直观鲜明地提示客观事物的联系,能使知识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印象深刻。
因此,运用直观型导课法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新课的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
教学“圆柱体体积的计算”一课,如果只要求学生记住公式去应用去计算,只能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如果只按课本上的图形、文字来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也缺乏动感和形象感,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是建立在圆面积和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的,所以,这节课的导课设计首先要进行已知圆半径、直径、周长求圆面积,已知长方体底面积和高求长方体体积以及长方体体积另一种表示形式(底面积×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再用直观的圆柱体教具,按照课本方法去操作、演示、讲解,从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