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课程实施进度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2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课程《数据库原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对数据库组织、管理和使用能力。
2、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整个设计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与物理设计与实施)二、实施时间本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
三、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1.从附录一中按要求选择一个题目进行数据库设计。
2.数据库的设计:根据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过程,通过需求分析和系统分析,进行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等工作:●概念结构设计的E-R图●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是以表格的形式说明数据库中有几个表,每个表的表名以及每个表的各字段名,类型和约束(主、外键);●确定表之间的关联(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运用数据库理论确定每个表至少属于3NF。
四、编写课程设计报告1、封面2、课程设计任务书3、中文摘要,关键字4、目录5、前言:前言主要对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进行简要的说明。
6、系统分析与设计(1)需求分析,收集有关数据;(2)数据库的E-R图;(3)数据库的逻辑结构;(4)符合3NF标准。
7、结论。
对本系统作一个全面的评价:包括有何特点、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等。
8、结束语。
通过做课程设计,你有何感想,学到了什么?9、参考文献。
五、课程设计的验收设计中期(具体时间待定)检查E-R图及表结构。
学生的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好之后,应交指导教师审阅,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资料,设计结果进行评定并给出成绩。
评分标准:1.数据库结构正确性(30%)。
2.数据库结构复杂性,由题目等级决定(30%)。
3.设计报告完成的质量(30%)。
4.出勤(10%)。
5.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
六、其他1、论文要求上交纸质版及电子版。
2、纸质版论文要求使用论文模板,左侧装订,可以使用订书钉或拉杆夹。
论文中出现的表格及图要求居中,表格的标题至于表格之上,图的标题至于图之下。
3、电子版文件名命名规则:学号姓名.doc。
设计题目四:仓库管理系统(题目等级60)3、系统功能的基本要求:产品入库管理,可以填写入库单,确认产品入库;产品出库管理,可以填写出库单,确认出库;借出管理,凭借条借出,然后能够还库;初始库存设置,设置库存的初始值,库存的上下警戒限;可以进行盘库,反映每月、年的库存情况;可以查询产品入库情况、出库情况、当前库存情况,可以按出库单、入库单,产品、时间进行查询;2、数据库要求:在数据库中至少应该包含下列数据表:库存情况表;出库单表;入库单表;出库台帐;入库台帐;借条信息表,反映,借出人,借出时间,借出产品,借出数量,还库时间等。
实践环节教学大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二.实践环节教育目标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在了解数据库理论基础上,掌握一种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或ORACLE)的基础知识、面向对象可视化编程以及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及步骤;加深对数据库系统有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运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毕业设计做准备。
三.实践环节与要求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或小组合作形式,按预定题目开发出功能完善的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1.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学、各阶段的步骤、基本技术与方法;2.要求规范化完成系统设计、实施与转换、调试、运行、管理与维护等阶段;3.能够编写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主要文档;4.要求提交系统说明书、用户手册、设计报告;5.要求提交开发源代码;6.实践环节终了要求进行系统功能演示。
实践内容1(二人)建立一个完整的图书管理系统, 书写应用程序完成一个图书管理应用系统的开发。
1.首先建立以下几个表:图书(书号,书名,作者,价格,出版社,摘要)读者(卡号,姓名,性别,单位,类型,级别)借阅(书号,书名,卡号,借书时间,还书时间)(为方便用户操作可考虑建立一个单位至单位编号表)2.要求有以下子系统:(1)图书和读者登记子系统要求:做到实体完整性(2)借书,还书子系统要求:做到参照完整性,并考虑用户自定义完整性(如不同读者类型的借书限制册和还书日期等约束条件的实现)(3)超期图书罚款处理子系统要求:有允许用户更改期限每天罚款的灵活性(4)读者的撤消(加毕业生的情况下)(5)系统维护要求:考虑方便地建立后备,日志文件,并有在故障中容易恢复整个系统要求界面友好,美观,操作方便,充分利用系统现有控件,并适当使用Active x控件。
实践内容2(二人)建立一个完整的学生选课系统, 书写应用程序完成一个学生选课应用系统的开发。
1.首先建立以下几个表: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别)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开课系,任课教师)学习(学号,课程号,成绩)2. 要求有以下子系统:(1)基本信息查询子系统要求:能够显示出学生表、课程表、带参数学生详细信息和选课情况(2)学生、课程信息维护子系统要求:能够维护学生表和课程表(3)学生选课子系统要求:考虑参照完整性以及用户自定义完整性,实现学生选课功能(4)系统维护要求:考虑方便地建立后备,日志文件,并有在故障中容易恢复整个系统要求界面友好,美观,操作方便,充分利用系统现有控件,并适当使用Active x控件。
《数据库原理》授课计划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课程时长:48学时课程安排:共计32学时,包括理论授课和实验实践。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了解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3. 掌握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技巧;4.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实现数据库系统。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数据库基本概念(第1-4学时)介绍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和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讲解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如实体、属性、关系等。
2. 关系型数据库模型(第5-8学时)介绍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如关系代数、集合运算等;讲解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操作。
3. 数据库设计(第9-16学时)讲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如何进行数据库设计。
4. 数据库管理(第17-20学时)介绍数据库的日常管理维护技巧,如备份、恢复、权限管理等;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常用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
5. 高级数据库技术(第21-28学时)讲解分布式数据库、NoSQL、大数据等高级数据库技术;结合实际案例,介绍这些技术的具体应用和优缺点。
6. 实验实践(第29-32学时)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和实现一个小型数据库系统;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考核方式与评估方法1. 考核方式:采用期末考试和平时表现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表现占30%。
2. 评估方法: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估学生对数据库原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1. 《数据库系统原理》(第二版);2. 《SQL语言精粹》;3. 其他相关资料和文献。
六、课程总结与建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掌握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技巧,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实现数据库系统。
同时,建议学生在课后多阅读相关资料,加强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案数据库系统原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理解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包括关系模型、关系代数、关系演算等。
4.掌握SQL语言的基本用法,能够编写简单的SQL查询语句。
5.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中负责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的软件。
数据模型:用于描述数据、数据联系、数据语义以及一些完整性约束条件的一种方式。
2.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了解用户对数据库的需求,包括数据、功能和性能需求。
概念结构设计: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如实体-关系模型。
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模型转换为具体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
物理结构设计:为逻辑结构设计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取路径。
数据库实施:根据物理结构设计,建立数据库,编写应用程序。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数据库投入运行后,进行性能监控、调整和优化。
3.关系数据库理论关系模型:用表格结构表示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关系代数:用于描述关系数据库操作的一组抽象操作符。
关系演算:基于谓词逻辑的形式化语言,用于表达关系数据库的查询。
4.SQL语言数据定义:CREATE、DROP、ALTER等语句。
数据操纵:INSERT、UPDATE、DELETE等语句。
数据查询:SELECT语句,包括简单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等。
数据控制:GRANT、REVOKE等语句。
5.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查询、数据控制、数据库维护等。
特点:支持多用户、保证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支持事务管理和并发控制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3.实践操作法:通过上机实验,让学生掌握SQL语言的基本用法。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与目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生系统学习数据库知识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组织结构和基础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数据库的设计原理和编程技术,实践操作中充分掌握SQL语句在数据库开发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1.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通过对实际业务流程的分析,确定数据中需要存储的信息,并将信息归纳总结成数据库表设计的草案。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将以学校教务系统为例,对教务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确定数据表的设计方案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2. 数据库模型设计根据需求分析,我们将使用标准的E-R图法进行数据建模,设计数据库的实体、属性和关系,并将其转换成关系模型,建立数据库关系模式和数据库表的结构。
3. 数据库表的实现通过SQL语言,我们将在MySQL数据库中创建数据表,包括学生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选课记录等。
4. 数据库功能实现在数据库表的基础上,我们将采用SQL语言实现诸如数据插入、修改、删除、查询等常用功能,并通过简单的Java编程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例如增加学生信息、查询学生选课情况等。
5. 数据库性能优化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数据库的性能优化,如索引的使用、数据的分区、查询语句的优化等。
三、课程设计实施方案1. 课程设计人员本次课程设计的理论讲解和操作实验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师负责,学生需要根据课程设计的安排,认真听课、完成每一个环节的任务,并对任务进行实际操作。
2. 课程设计时间本次课程设计的时间为两个学期,第一学期教师将进行理论课的讲解和操作演示,第二学期学生需要根据实验指导书完成课程设计的实际操作,并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3. 课程设计评估课程设计采取学期考核的方式,学生需要提交课程设计文档和实验报告,课程设计分数占总分的20%左右。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学时:36学时课程学分:2学分任课教师:XXX一、课程简介数据库系统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设计方法。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有深入的理解,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熟悉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2.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4.能够独立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数据库系统。
三、教学内容1.数据库基本概念1.1数据库系统的定义和特点1.2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体系结构1.3数据模型与数据模型的分类2.关系数据库模型2.1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2.2关系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2.3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3.数据库设计3.1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3.2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的设计方法3.3关系数据库的范式理论4.SQL语言4.1SQL语言概述4.2SQL语言的基本操作4.3SQL查询语句的编写5.数据库管理系统5.1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和功能5.2数据库系统的架构和组成5.3数据库系统的性能优化6.数据库安全与完整性6.1数据库安全的基本概念6.2数据库完整性约束的设计和实现6.3数据库访问控制的方法7.数据库应用开发7.1数据库应用开发的基本原理7.2数据库应用开发的工具和技术7.3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实现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授、课件展示等方式传授相关理论知识;2.实践操作: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3.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深化。
五、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20%2.期中考试:30%3.期末考试:50%六、参考教材1. 《数据库系统概念》(Abraham Silberschatz、Henry F. Korth、S. Sudarshan著)2.《数据库系统原理》(唐朝华、张吉林、王珊著)3. 《SQL必知必会》(Ben Forta著)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数据库基本概念第3-4周:关系数据库模型第5-6周:数据库设计第7-8周:SQL语言第9-10周:数据库管理系统第11-12周:数据库安全与完整性第13-14周:数据库应用开发第15周:复习与总结八、备注。
大四必修课数据库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了解数据库原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关系数据库的结构和SQL语言的基本操作;3. 理解数据库的设计和规范化过程;4. 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常见功能和使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数据库原理概述1.1 数据库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2 数据库的分类和特点1.3 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 关系数据库的结构2.1 关系模型和关系代数2.2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2.3 数据完整性和约束条件3. SQL语言的基本操作3.1 SQL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3.2 SQL查询语句的编写和优化3.3 SQL数据更新和事务处理4. 数据库的设计和规范化4.1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过程4.2 关系模式的规范化理论4.3 数据库设计的常见方法和工具5.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使用5.1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述和架构5.2 数据库的安装和配置5.3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5.4 数据库的性能优化和监控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数据库原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SQL语言的基本操作,让学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设计和规范化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库设计和优化能力。
3.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和操作,让学生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和参与度等。
2. 考试成绩:通过期末考试来检验学生对数据库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项目:设置一个数据库设计和优化的实践项目,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要求完成数据库设计和优化任务,并提交相应的设计报告。
五、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本节课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实验室设备等。
《数据库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一、背景:
数据库原理是一门实训课,它关于数据库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基础知识
及其在实践操作中的实际技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学习。
此外,通过该课程教授逻辑与物理模型,运用关系型数据库MS SQL Server ,掌握SQL语言实现表添加,删除,插入及修改等操作的相应技能。
二、目的:
该课程的思政教学案例的目的是通过数据库原理的实践操作和实验学
习等实践方式,结合合理可行的思政教育案例,帮助学员全面掌握数
据库原理相关知识,培养学员爱岗敬业、珍惜知识、开动脑筋求真知
的思想品质。
三、设计与实施:
1. 任务设计:学员分三每小组,使用MS SQL Server 软件,结合一
定具体场景,开展数据库表的添加,设计,建模,插入,修改,删除
等操作,来实现案例教学的综合实践;
2. 任务题目:比如,假设你正在设计一个商城的数据库,实现用户
注册,购物结算单的建立等任务,试设计一个商城系统数据表并实现
关联查询等,这类用于实践操作的课程思政教育任务设计;
3. 评价指标:主要考察学员当前的技能,以及最后结果的学习成果,综合考虑学员在操作上的实际能力及思想品质,以表现出学习情况给
出特定的评价指标;
4. 思政教学问题:个别的学员在思考问题及表示出的思想上有所偏差,有些学员会给出有关价值观念等与政治有关的回答,这时可以及
时向学员提问相关的案例设计问题,询问学生是如何在案例中实际操作,向学员进行科学观点的正确引导,避免歧义及误解,并要求学员
及时订正其错误观点,直至学生深入理解并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模式。
数据库课程教学实施报告课程名称:数据库授课对象: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生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其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常用的数据库模型。
(2)掌握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使用,可以进行数据库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3)具备数据库设计和优化的能力,能够进行数据库分析和设计,优化查询性能和数据存储结构。
(4)熟悉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架构和管理技术,了解数据备份、恢复和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的教学内容:(1)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的定义、特点、分类、用户和角色管理等内容。
(2)关系数据库模型:关系模型、实体-属性-值模型、半结构化模型等。
(3)SQL语言:基本语法、数据查询、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添加等。
(4)数据库设计:关系模式、范式、数据库设计步骤等。
(5)数据库优化:索引、查询优化、事务、锁等。
(6)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备份、恢复、安全等。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演示、实验操作和互动交流等。
具体如下:(1)理论讲授:通过讲解数据库基础理论和SQL语言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探讨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3)课堂演示:演示常见的数据库管理工具和操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4)实验操作:安排数据库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进行数据库设计和管理,提高实践能力。
(5)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增强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教学评估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本课程设置了以下几种教学评估方式:(1)课堂测试:通过在课堂上设置小测验的形式,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提交数据库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完成情况。
(3)考试评分: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全面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原理,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查询、更新和管理;3. 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运用实体-关系模型进行简单的数据库设计。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等)进行基本的数据操作;2. 学会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3. 能够运用数据库设计方法,完成小型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激发其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项目实践中相互交流、分工合作;3. 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认识到数据库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年级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库原理和技术,为实际应用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数据库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尚未系统学习过数据库原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具体技能,并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的定义、功能、分类及发展历程;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组成和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数据库概述2. 关系数据库原理:关系模型、关系代数、SQL语言基础;数据查询、更新、删除和插入操作。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3. 数据库设计:实体-关系模型、E-R图绘制;关系数据库设计方法,范式理论。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据库设计4. 数据库管理系统: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如MySQL、Oracle等);数据库的创建、管理和维护。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数据库管理系统5. SQL语言高级应用:子查询、多表查询、存储过程和触发器;事务和并发控制。
1. 知识目标:(1)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关系代数等基本理论;(2)了解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组成及主要功能;(3)熟悉数据库设计方法和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等;(4)掌握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操作。
2. 能力目标:(1)具备数据库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合理的数据库结构;(2)具备数据库操作能力,能够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3)具备数据库管理能力,能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的创建、备份、恢复等操作。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基本概念与数据模型2. 关系代数与关系演算3. 数据库系统结构4. 数据库设计方法与过程5. SQL语言基础6. 数据库系统应用开发1. 讲授法:系统讲解数据库原理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库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4. 练习法:通过布置课后习题和实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5. 互动式教学:采用提问、答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数据库基本概念与数据模型2. 第2周:关系代数与关系演算3. 第3周:数据库系统结构4. 第4周:数据库设计方法与过程5. 第5周:SQL语言基础6. 第6周:数据库系统应用开发7. 第7周:实验与实践8. 第8周:课程总结与复习五、教学手段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2. 实验室: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数据库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4. 教材与参考书:推荐相关教材和参考书,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
数据库原理课程⼤纲及实施⽅案数据库原理课程⼤纲与教学实施⽅案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程专业主⼲课程之⼀。
系统地学习数据库原理,掌握数据库系统技术,从⽽能够适应从事复杂数据库系统研究、设计、开发与应⽤⼯作的需求,是对本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的基本要求。
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的⼀个重要分⽀,是近年来计算机应⽤学科中⼀个⾮常活跃、发展迅速、应⽤⼴泛的领域。
随着计算机应⽤的发展,数据库应⽤领域已从数据处理、信息管理、事务处理扩⼤到计算机辅助设计、⼈⼯智能、办公信息系统等新的应⽤领域。
对于⼀个国家来说,数据库的建设规模、数据库信息量的⼤⼩和使⽤频度已经成为衡量这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因此,数据库技术越来越受到⼈们的关注。
⼀、基本描述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或称作数据库系统原理,这些课程设置的基本知识单元⼤致是相同的,只是在侧重点和深度上有所不同。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程专业的专业基础核⼼课程,⾯向实际应⽤,它研究如何存储、使⽤和管理数据,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性。
随着计算机应⽤的发展,数据库应⽤领域已从数据处理、信息管理、事务处理扩⼤到计算机辅助设计、⼈⼯智能、办公信息系统等新的应⽤领域。
同时,数据库应⽤渗透到⼯农业⽣产、商业、⾏政管理、科学研究、国防建设、⼯程技术等各个领域。
基础知识:数据库原理课程与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等前修课程有密切联系,更是数据库系统及应⽤,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数据库系统原理将涉及到计算机许多领域的知识和相关的应⽤,数据库原理课程与信息类相关课程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它是⼀门承前启后的课程。
学时安排:本课程的讲授共52学时,两周的课程设计。
由于本课程强调⼯程实践教学实施,可以考虑在两周的课程设计中以⼀个完整的软件项⽬开发过程来组织该课程的训练内容。
教学定位:本课程⼯程型教学定位包括两个⽅⾯:⼀是从数据库系统外部结构的⾓度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法;⼆是从数据库系统内部部结构的⾓度讲解数据库的运⾏机制和DBMS的⼯作原理。
2021~2022学年第2学期《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和《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一、课程概况【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课程性质】必修课【教学对象】大数据四年制大二本科生。
【教学总学时】56学时。
【前修课程】《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
【后续课程】《数据库课程设计》、《软件工程》、《数据挖掘》、计算机综合训练、毕业设计等二、教学地位与作用及主要教学目的数据库技术和系统已经成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
数据库技术作为数据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应用的发展。
本课程系统讲述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
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及其标准语言SQL、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的概念和方法、关系规范化理论、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数据库恢复和并发控制等事务管理基础知识,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要求在掌握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熟练使用SQL语言在某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上进行数据库操作;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具有设计数据库模式以及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能够从事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开发,研究和应用工作。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全面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包括:数据库系统的构成、关系数据库系统的理论和基本概念、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库设计方法、数据库体系结构的特点和区别等。
要求全面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库设计,掌握数据库应用开发的方法。
通过课程学习和上机实验,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包括: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概念模型的设计方法(E-R图)、完整性和一致性控制、数据安全性控制、事务处理、并发控制、封锁机制、备份与恢复等。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计划一、实习单位名称数理学院二、实习时间2014.6.9—2014.6.23三、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设计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集中实践性环节系列之一,是学习完《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
其目的在于加深对数据结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课程设计要求:●正确理解题意;●有详细的文档,文档中应包括设计题目涉及的基础知识、设计思路、程序流程图、程序清单、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设计中待解决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2)课程设计内容:题目一:人事管理系统。
任务:用VF编写一个人事管理系统,对人事档案进行整理,使得能方便快捷地对人事档案进行查询、统计、更新、并且能按一定要求输出报表。
功能要求:1.用户登录模块功能:设置使用人事管理系统的用户及其使用权限;2.查询模块功能:对档案卡片的查询功能,包括精确条件查询和模糊条件查询;3.统计模块功能:按规定的要求进行的统计,它可以较详细直观的统计出要求的结果。
统计可以详细的按职务按职称、按部门、按学历以数字的形式或者以表的形式显示出来。
将单位内所有的人事信息进行全面的统计;4.编辑模块功能:档案编辑模块中有3个子模块。
他们是档案卡片、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等功能;5.报表模块:该模块按一定格式和要求以报表形式输出输出形式:有中文提示,各成绩为整型, 平均分为浮点型。
界面要求:可视化界面要求布局美观大方、图标清楚、图面整洁。
课程设计报告的文字说明部分:内容完整、言简意赅、书面清洁、字迹工整。
题目二:工资管理系统用VF编写一个工资管理系统,能够对公司的人员基本信息进行输入、增删、查询等操作,并且能够对工资进行修改、汇总及报表打印。
2.工资结构设置模块:根据该公司的工资管理实际情况,本系统将工资结构分为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和工龄工资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