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经济管理学院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4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经管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学《管理学原理》(经管类) 课程编码:612010025英文名称:Management学时:54 学分:3开课学期:第一学期至第六学期适用专业:本科专业课程类别:基础课先修课程:无建议教材:《管理学》(第二版)冯国珍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一、课程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管理的兴趣,掌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能初步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自身管理问题,分析和解释组织管理问题。
准确陈述管理学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方法;熟悉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能掌握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熟悉各项管理工作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为完成上述教学目标,应要求学生能够达到:1、掌握管理的基本内涵,熟悉管理的基本职能。
2、分析管理者在组织中所承担的角色以及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管理技能。
3、熟悉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演进,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了解在现代环境下,管理的最新发展和思潮。
5、理解环境和文化对组织发展的作用,掌握管理环境的构成。
6、理解组织的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的要求。
7、了解决策和决策的基本程序,掌握决策的方法。
8、理解组织设计的要求,掌握组织的基本结构形式,理解组织变革的过程。
9、了解计划的类型,熟悉计划的制定,掌握计划实施的方法。
10、掌握领导方法与领导理论,掌握基本激励理论,熟悉基本沟通技巧。
11、熟悉控制的过程以及控制的方法。
12、了解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掌握个人绩效的评价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5学时)主要内容:1、掌握管理的基本内涵,了解不同学者对管理的不同定义。
2、讨论学习管理的必要性。
3、熟悉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区分不同类型的管理者,了解管理者在组织中所承担的角色。
5、掌握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管理技能,清楚管理技能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
“管理学(经济类)”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王艳执笔人:任仲芳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经济学院课程名称:管理学(经济类)课程编号: 202010英文名称: Management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4 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0学分:3开设专业:经济学、贸易经济先修课程:经济学、数学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本课程在对管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以及主要管理流派理论讨论基础上,围绕计划、组织、激励、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分别阐明各职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目的与一般方法等。
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初步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思想和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应用方法;2、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3、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节管理活动1、理解:管理的定义,管理的五种职能,管理者所扮演的三大类角色,管理者所应具备的三大技能;2、了解:各种管理定义的联系与区别,各种管理职能的具体含义及相互关系;3、掌握:学会对身边的管理者能否胜任其工作指出判断,学会对所熟悉的组织可能遇到的有些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思路。
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1、了解: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科学管理制度的早期探索,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欧文的管理思想。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了解: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管理理论的新发展;2、理解: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组织管理理论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人物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和切斯特·Z·巴纳德的主要贡献,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的基本内容和结论,行为管理理论的特点。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经济管理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经济管理概论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troduction课学时学分:36/2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英语、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机械制图、机械加工基础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和掌握经济管理的诸多基本概念、理论、观点以及经济管理问题的分析决策方法;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经济管理问题和现象,通过对市场机制、经济管理实践、现代企业运营、投资项目评估、经济管理决策以及生产、质量等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树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具有的经济管理观念和意识,并促使其努力与所学的工程技术相结合,为探索在实际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由经济管理学院多位教师面对全校非管理专业各专业学生授课,课程内容涉及经济管理诸多领域,范围广、知识容量大,为使按本大纲进行教学中便于统一把握,提出以下要求:(1)课程讲述突出以培养学生建立经济管理观念、意识和分析思路为主,一丰富和开阔学生经济管理知识面为目标,注意从课程大纲内容出发把握课程整体内容构成,注重阐述重要的经济管理概念、思想、理论观念和技术方法。
对技术方法的讲述注意简练实用,结合经济管理实际问题,避免烦琐冗长的推导、计算。
注意将结合案例、实例讲授,案例与实例不要冗长。
(2)对人文类各专业学生的讲授,应以定性阐述、培养观念和意识为主,淡化数量方法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出必要调整。
2、教学内容第一章经济学概论一、计划经济于市场经济二、需求与供给分析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三、企业第二章生产与成本一、生产理论二、成本理论三、市场结构与产量决策第三章管理概述一、管理的概念及性质二、管理的职能三、管理者及其应具备的技能四、管理环境五、管理主要思想及其演变第四章生产管理一、生产管理概念及其发展二、网络计划技术三、库存管理四、现代生产管理方法介绍第五章质量管理一、质量与质量管理的概念二、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思想三、统计质量控制四、ISO9000简介第六章资金筹集的经济分析一、资金的来源渠道二、筹资成本分析三、资金的时间价值第七章投资方案经济评价与风险分析一、投资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二、不确定性分析三、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
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企业经济学也称为管理经济学,是核心课程之一。
它导源于微观经济学,并突出强调经济学原理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的应用,因而在工商管理、经济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中逐渐取代了纯理论的微观经济学,成为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帮助企业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进行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的应用性经济学科。
本课程针对企业经营实践中的决策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将这些决策问题纳入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并阐明如何将经济学原理应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中。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对市场供需状况及市场均衡变化的分析,对市场需求的分析,企业的生产与成本分析,市场结构与竞争特性,企业在不同市场中的竞争策略分析,市场失灵与政府管制等。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员能够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分析框架,学会如何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观点和分析方法来分析企业经营中各种决策问题和竞争策略,并能够把握作为决策基础的经济学基本原理。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本课程教学采用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员进行课前阅读准备,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案例讨论分为两类,小案例要求学员在课前进行预习,并在讲课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小组案例要求进行分组讨论,并要求每个小组提交简要的案例分析报告,评分按小组给出。
平时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
课堂参与占15%,案例成绩占15%,课后作业占15%,课程考试占55%。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郁义鸿,高汝熹:《管理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5月。
参考书目:[1]P. 萨谬尔森& W. 诺德豪斯:《微观经济学》,第1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1月。
[2]L. 卡布罗:《产业组织导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2月。
五、教学安排与教学内容第一讲导论:企业经营决策的分析基础阅读:教材第1章本讲论题:什么是管理经济学?企业经营决策基本框架企业经营目标:利润最大化与企业价值企业决策环境:市场、产业与政府规制不确定性与风险市场结构与市场势力第二讲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阅读:教材第2章本讲论题:需求与需求函数供给与供给函数市场均衡与均衡的变化政府干预与市场非均衡小组案例讨论:案例一“软黄金”还值多少钱?第三讲需求弹性分析阅读:教材第3章本讲论题: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市场需求的估计第四讲成本分析及其应用阅读:教材第5章本讲论题:经济学的成本概念短期成本分析长期成本分析盈亏平衡与运营杠杆分析基于成本的短期决策第五讲垄断、竞争与市场势力阅读:教材第6章、第7章本讲论题:利润来源的不同理论完全竞争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市场绩效的度量垄断的产生及其利润最大化市场势力及其规制第六讲基于客户价值的定价策略阅读:教材第11章本讲论题:客户价值与消费者剩余差别定价策略两部收费制搭售第七讲价格竞争与价格共谋阅读:教材第8章、第9章、第10章本讲论题: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价格博弈:囚犯的困境伯川德博弈:价格竞争的动态考察重复博弈与价格战的遏制价格共谋第八讲产品差异化与价值创新阅读:教材第8章、第9章、第10章本讲论题:价值曲线与特征方法产品定位博弈价值创新及其战略原则利润最大化的广告(品牌)决策第九讲产量竞争与市场进入阅读:教材第8章、第9章、第10章本讲论题:产量竞争的古诺模型进入壁垒与潜在竞争市场进入博弈市场进入的遏制第十讲信息不对称市场阅读:教材第12章本讲论题:产品质量与“柠檬市场”信号显示道德风险及其防止委托-代理问题(注:文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管理学A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01409001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学A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A课程性质: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开课专业: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开课学期:第1学期总学时:48总学分:3二、课程目标管理学A课程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该课程主要介绍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各门课程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管理的含义和基本观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初步掌握几种重要的管理方法,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1)要求学生具有应用管理知识的能力,不仅要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知识。
(2)通过课堂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方式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能够解决学生管理理论知识同实践相脱离的问题。
(3)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相关教学内容学习方案,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 绪论(4 学时)管理的含义与性质,管理者(重点),管理者的技能(难点),管理学含义与性质,管理环境。
2管理思想的演进(12学时)中国的管理思想,西方早期管理思想萌芽,古典管理理论(重点),行为科学理论(难点),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当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
3 决策与计划(10学时)决策的含义与一般过程(重点),决策的类型(难点),确定型决策原理,风险性决策原理,不确定性决策原理,计划的含义与类型,计划的一般过程,计划的内容,几种现代计划技术,目标管理。
4 组织(10学时)组织的含义,组织的类型,组织中的几个基本问题(重点),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设计的过程,组织的部门划分,组织结构的主要类型(难点)。
5 激励与领导(10学时)领导的含义,领导的作用,几种主要领导理论(重点),激励的含义与过程,激励的常用方法,几种主要的激励理论(难点)。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决策的学科。
它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主要领域,通过分析个体和整体的行为,帮助我们理解市场运作、经济增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重要问题。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提供学生必要的经济学知识和分析工具,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解决与经济相关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1.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基础a. 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b. 弹性及其应用c. 企业与产业组织d.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e. 收入与福利分配2.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a. 国民经济核算b. 经济增长与经济循环c. 货币与银行d. 政府财政与货币政策e. 国际贸易与汇率3. 第三部分:经济分析方法a. 经济学模型与假设b. 数据收集与处理c. 统计分析与推断d. 经济预测与评估e. 经济实证研究方法四、教学方法在本课程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1. 授课:通过系统而清晰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
2. 讨论:在特定的话题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讨论,促进思维的活跃与碰撞。
3. 案例分析:通过对真实案例和经济事件的研究,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项目: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开展研究项目,加深对特定经济问题的理解和应用。
5. 阅读与写作:指导学生阅读经济学相关文献,培养独立思考和写作的能力。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参与讨论、小组项目等。
2. 作业与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和研究报告。
3. 期中考试: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知识进行考核。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全课程的知识与能力。
六、参考资料1. 经济学原理,Gregory Mankiw 著2. 经济学通识讲义,N. Gregory Mankiw等著3. 经济学概论,Paul Samuelson 著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学期:a.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基础(8周)b.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7周)2. 第二学期:a. 第三部分:经济分析方法(7周)b. 复习与总结(4周)八、上课要求1. 准时上课,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
经济学系《新制度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新制度经济学概论课程代码:ZX1031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学分:2学时:36(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4)面向对象:经济管理类专业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契约理论、企业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制度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现实经济问题和制度问题的理解,也有利于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形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1.掌握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整体的理论框架;2.把握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如均衡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3.能用所学的基本原理,解释、分析现实经济中的各种制度现象与政府政策,并具备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要求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新制度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决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校效果。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1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新制度经济学概论》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第一章引论 2第二章交易费用理论 4 2第三章科斯定理 2第四章产权理论 4第五章契约理论 4第六章企业理论 4第七章制度基本理论 4 第八章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 4第九章制度变迁的过程理论 2 2第十章制度变迁的影响理论2 合计 324第一章引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基本任务以及研究对象;熟悉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辩证看待新制度经济学,并正确把握学习的方法。
课程教学大纲范例××课程教学大纲范例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学分:起草人:二、课程描述本课程是为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各个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学科门类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教学内容是后续管理类相关课程及日后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
(课程的重要性)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在理解以价值管理为主线的整体内容结构基础上,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熟悉知识模块群以及具体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体会财务政策与经营策略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公司价值管理的影响,了解财务管理最新研究成果与实务动态,领悟财务管理的概念集合、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教学任务(主要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载体和训练过程,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教学目标)探究与发现公司财务问题的能力;运用公司财务理论与方法分析判断与解决公司财务实际问题的能力;专题研究报告规范写作与陈述能力。
(根据学分和课时量将课程教学目标分解成3~5具体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与培养方案目标的对应关系如下:表1:课程教学目标与培养方案目标的配置关系三、前导课如没有前导课,可以填“无”。
四、教学产出教学产出1:(教学产出的描述应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是对课程整体教学目标的分解,全部教学产出应充分覆盖课程整体教学目标。
)完成标准:(完成标准结合应结合教学产出1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是对教学产出1教学目标的分解,全部完成标准应充分覆盖教学产出1的教学目标。
)标准1a:标准1b:标准1c:教学产出2:(教学产出的描述应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是对课程整体教学目标的分解,全部教学产出应充分覆盖课程整体教学目标。
)完成标准:(完成标准结合应结合教学产出2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是对教学产出2教学目标的分解,全部完成标准应充分覆盖教学产出2的教学目标。
)标准2a:标准2b:标准2c:教学产出3:(教学产出的描述应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是对课程整体教学目标的分解,全部教学产出应充分覆盖课程整体教学目标。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001课程总学时:72 学分:4.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所有专业考核方式:考试首选教材:徐美银等编著:《经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制定(或修订)单位:经济贸易学院。
制定(或修订)时间:2008年10月。
一、课程总述1.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性质:专业基础课。
任务:《经济学原理》是研究西方经济的一门理论课程。
为了与国际接轨,更好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教委规定《西方经济学》为财经类各专业的十门核心课程之一。
因此,它属于财经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目的:在教学中要向学生完整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体系与分析方法,使学习者能能把握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理论的精髓:能运用价格理论、边际效用理论、生产最优组合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生产成本理论、生产要素理论等分析简单的微观经济现象;能运用国民收入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消费与投资理论、失业理论、总供给与总需求理论等分析简单的宏观经济现象。
2.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本课程的先行学习课程一般包括:A经济数学或高等数学(三或四)B政治经济学(2)本课程又是学习下列课程的先行课程A《货币银行学》B《国际金融学》C《保险学》D《货币金融学》E 《国际贸易学》F 《市场营销》G 《国际经济学》3.课程特点(包括课程重点、难点)(1)内容丰富,观点复杂。
(2)概念抽象,体系庞大。
(3)数学化,模型化,数学模型及其分析技术贯穿经济研究的各个方面。
4.教学总体要求:要求预习、及时复习,要求联系中国实际思考问题,要求大量阅读相关资料扩大视野。
5.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配置主要教学手段建议:讲授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使用多媒体技术。
教学环节配置:以理论教学为主,结合社会调查等相关教学环节。
6.教学总学时分配本课程共 72学时, 4 学分,理论教学 72学时。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管理经济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130010(二)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Economics(三)开课对象: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生(四)课程性质:管理经济学是一门以市场经济中厂商行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经济学在微观经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本课程是公共管理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目的在于要把市场竞争厂商面临的各种问题上升到理论上来分析,同时又要把各种相关的经济学理论用来指导厂商在市场竞争中的行为决策。
前导课程为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等课程。
(五)教学目的:通过管理经济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数量分析方法,能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有一定高度的思考,为未来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奠定理论基础。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从消费者行为出发的需求分析;从生产者行为出发的生产与成本分析;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企业的产量决策、价格决策、经济博弈、定价实践;信息不完全市场;以及政府干预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在教学中提供一些案例进行讨论,要求学生阅读一些中外参考资料。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 54 学时学分数: 3 学分(八)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和案例讨论相结合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经济管理与管理经济的比较分析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经济与资源配置;管理与效率;经营与买卖关系;现代大生产理念;管理的资源属性、职业属性、生产力属性;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教学时数:6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对经济管理的全面认识第二节对管理经济的理解第三节对管理问题的深层思考考核要求:识记基本概念,领会管理的属性。
第二章管理经济学的学科界定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管理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分析方法以及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决策问题。
《学科导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学科导论是面向经济管理学院全体本科生的专业素质课程。
在内容设计上体现宏观性、综合性,不以精深为目的,要求讲授者以通俗的语言,深入简出地讲授专业知识;应尽量避免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专业课教学、科学研究基础训练等教育环节的重复。
三、教学目标及任务一是认识专业、认识行业、认识学科;二是从横向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性以及观察能力;四是在学生学好专业基础知识课程的基础上从纵向拓深理论的深度,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课程内容《学科导论》课程共有九讲内容组成1.与大学生谈目标管理陈超【内容提要】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大学期间的发展,而且也要促进学生终身的自主性发展,目标管理的理念为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新思路。
2.中国改革的历史脉络应瑞瑶【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演进过程。
包括所有制结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等。
重点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演进。
3.中国农村改革历程胡浩【内容提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社会事业改革(包括教育、医疗等)。
4.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荆冰【内容提要】利用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结合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对现阶段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5.管理学:人物、著作、事件陈超【内容提要】管理学理论与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有代表性的人物、著作及主要思想。
6.经济学:人物、著作、事件何军【内容提要】经济学理论与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有代表性的人物、著作及主要思想。
7.定性与定量林光华【内容提要】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贯穿经济管理各专业学科研究的两条主线,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理清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以使得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这两种研究方法,准确地把握其各自的优势及局限性。
8.国际国内学科(专业)动态系(专业)主任【内容提要】本学科国内外理论与研究的前沿动态。
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201409511
课程中文名称:社会学
课程英文名称:Sociology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
开课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开课学期:5
总学时:32(其中理论32学时)
总学分:2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研究,要求达到:第一,系统了解社会学的内容体系、研究范围和基本概念;第二,掌握社会学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社会学实践中的问题;第三,熟悉社会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三、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社会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发展规律。
(2)运用社会学的思想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社会学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5)安排形成性考核,关注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绪论 (4学时)
1.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
1.2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1.3研究社会学的意义与方法。
2.社会(4学时)
2.1社会的本质
2.2生态环境
2.3人口
2.4民族
2.5文化
3.人的社会化 (4学时)
3.1社会化的概念
3.2社会化的过程与特点
3.3社会化的角色问题。
4.社会交往 (4学时)
4.1社会交往功能
4.2社会交往中的相互沟通
4.3社会交往中的相互知觉
5.基本群体(4学时)
5.1基本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5.2邻里、儿童游戏伙伴及其功能
5.3家庭结构与功能
6.社区(4学时)
6.1社区的概念
6.2城乡社区
6.3社区发展
7.社会分层(4学时)
7.1社会分层理论
7.2社会阶级和阶层
7.3社会流动
8.社会控制 (4学时)
8.1社会控制概述
8.2舆论控制和心理控制
8.3越轨与犯罪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1)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2)运用社会调查和统计的方法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
七、前续课程、后续课程
(1)前续课程:管理学、
(2)后续课程:经济学、政治学
八、参考教材及学习资源
参考教材:[1]吴方桐.《社会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学习资源:[1]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美)艾尔·巴比,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第1版) 》[M]. 北京:华
夏出版社,2009.
[3](美)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学术前沿》[M]. 上海: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4]陈恒.《都市社会学-都市文化研究读本》[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14.
九、考核方式
1.课程考试考核
2.课程过程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