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5-1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2.5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1-5加减法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1-5加减法教案小学1-5加减法教案5篇教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档,它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种有组织的计划,用以指导教学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
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知识结构】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一、热身训练: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的,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3. 5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4. 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二、典型例题: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运动路程 S/m 汽车A 0.1 0.2 0.3 0.4汽彻B 0.2 0.4 0.8 1.2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汽车B 0.5 1 2 3(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三、课堂巩固: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_________的。
高中物理必修二5.1教案
1. 了解光的波动性质及叠加原理。
2. 掌握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
3. 能够应用波动光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 光的波动性质。
2. 光的叠加原理。
3. 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
教学难点:
1. 利用光的波动性质解释各种光学现象。
2. 理解光的叠加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课件
2. 实验器材:双缝干涉实验仪、单缝衍射实验仪等
3. 讲解所需的示意图和动画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引出光的波动性质。
2. 概念讲解:讲解光的波动性质及叠加原理的概念,并进行实验演示。
3. 知识讲解:解释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介绍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等知识点。
4.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器材展示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
5.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波动光学知识解决问题。
6.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光的波动性质及其在干涉与衍射现象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多设置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大班教案认识数字1到5【篇一:数字1-5的认识教案】1-5的认识教案藁城市岗上小学卢晓敏教案背景: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过数的认识,只是对数的写法还不太熟练,所以教学过程会很轻松的完成,学生也会有很浓的学习兴趣,有较高的积极性。
教学课题:1-5的认识教材分析:先通过图片认识1-5的个数,让学生数一数,因为有幼儿园的基础,学起来较为简单,再能过计数器认识1-5,出示数字卡片认1-5的形状,练习写工整,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利用图片,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方法:利用精美图片和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利用计数器和小棒直观展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组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
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
利用课件展示精美图片。
2.数画面中的人和物。
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或多少只)。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数画面上人和物的数量时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
3.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人和物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说出图中的人或物。
2、3、4、5的教学过程和1的教学过程相同。
4.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课件展示5张数字卡片,学生对着自己摆的1~5这5张数字卡片,念儿歌:“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飘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钩子来卖菜”5.根据1~5各数的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教师:“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
”学生操作,可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摆看。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6.做“做一做”。
课件展示:小花、苹果、圆形纸片,学生数一数7、逐次感知1~5的数序。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并在数1~10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能力目标:能正确数出图中的物体各数。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难点:从具体实物过度到抽象的点子图。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儿童乐园里玩吗老师前几天就去了儿童乐园,还带回来一张图片呢,你们想看一看吗(出示图片)带领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教学。
二、学习新课1.让学生数图上的物体个数同学们,儿童乐园里非常热闹,在照片中,你能看到什么能告诉大家吗谁能告诉大家,照片中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在表述的时候说清各种物体在图中的位置。
)总结: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2.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师启发:小朋友,你能说出___X有几个吗(对于说的又快又准的小朋友进行表扬。
学生喜欢先数什么就让他们说什么,不要限制先数哪一种,保持学习热情。
对于比较难数的数目,要引导学生有次序的数,防止重复或遗漏。
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一般地,f′(x0)(0≤x0≤8)反映了原油温度在时刻x0附近的变化情况.例3 一辆汽车在公路上沿直线变速行驶,假设t s时汽车的速度(单位:m/s)为y=v(t)=−t2+ 6t+60,求汽车在第2 s与第6 s时的瞬时加速度,并说明它们的意义.分析:瞬时加速度是速度关于时间的瞬时变化率,因此,在第2s与第6s时,汽车的瞬时加速度分别为v′(2 ),v′(6 ).解:在第2s与第6s时,汽车的瞬时加速度分别为v′(2 )和 v′(6 ).根据导数的定义,∆y ∆t =v(2+∆t)−v(2)∆t=−(2+∆t)2+6(2+∆t)+60−(−22+6×2+60)∆t=−∆t+3,所以v′(2 )=lim∆t→0∆y∆t=lim∆t→0(−∆t+2)=2同理可得v′(6 )=−6在第2s与第6s时,汽车的瞬时加速度分别2 m/s2与−6 m/s2. 说明在第2 s附近,汽车的速度每秒大约增加2 m/s;在第6 s附近,汽车的速度每秒大约减少6 m/s .思考观察函数y=f (x)的图象(图5.1-3),平均变化率∆y ∆x =f(x0+∆x)−f(x0)∆x表示什么?瞬时变化率f′(x0)=lim∆x→0∆y∆x=lim∆x→0f(x0+∆x)−f(x0)∆x表示什么?提示:平均变化率∆y ∆x =f(x0+∆x)−f(x0)∆x表示割线P0P的斜率.如图5.1-4,在曲线y=f (x)上任取一点P (x , f (x)),如果当点P (x , f (x))沿曲线y=f (x)无限趋近于点P0(x0,f(x0))时,割线P0P无限趋近于一个确定的位置,这个确定位置的直线P0T称为曲线y=f (x)在点P0处的切线.易知,割线P0P的斜率k=f(x)−f(x0)x−x0记∆x=x−x0,当点P沿着曲线y=f (x)无限趋近于点P0时,即当∆x→0时,k无限趋近于函数y=f (x)在x=x0处的导数.因此,函数y=f (x)在x=x0处的导数f′(x0 )(即瞬时变化率),就是切线P0T的斜率k0,即k0=lim∆x→0f(x0+∆x)−f(x0)∆x=f′(x0)这也导数的几何意义.继续观察图5.1-4,可以发现点P0处的切线P0T 比任何一条割线更贴近点P0附近的曲线. 进一步地,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将点P0附近的曲线不断放大(如图5.1-5),可以发现点P0附近的曲线越来越接近于直线. 因此,在点P0附近,曲线y=f (x)可以用点P0处的切线P0T近似代替.例4 图5.1-6是高台跳水运动员的重心相对于水面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ℎ(t)=−4.9t2+4.8t+11的图象.根据图象,请描述、比较曲线h(t)在t=t0,t1,t2附近的变化情况.解:我们用曲线h(t)在t=t0,t1,t2处的切线的斜率,刻画曲线h(t)在上述三个时刻附近的变化情况.(1)当t=t0时,曲线h(t)在t=t0处的切线l0平行于t轴,ℎ′(t0)=0. 这时,在t=t0附近曲线比较平坦,几乎没有升降.(2)当t=t1时,曲线h(t)在t=t1处的切线l1的斜率ℎ′(t1)<0. 这时,在t=t1附近曲线下降,即函数h(t)在t=t1附近单调递减.(3)当t=t2时,曲线h(t)在t=t2处的切线l2的斜率ℎ′(t2)<0. 这时,在t=t2附近曲线下降,即函数h(t)在t=t2附近也单调递减.从图5.1-6可以看出,直线l1的倾斜程度小于直线l2的倾斜程度,这说明曲线h(t)在t=t1附近比在t=t2附近下降得缓慢.例5图5.1-7是人体血管中药物浓度c=f(t)(单位:mg/mL)随时间t(单位:min)变化的函数图象.根据图象,估计t=0.2, 0.4, 0.6, 0.8 min时,血管中药物浓度的瞬时变化率(精确度0.1).解:血管中某一时刻药物浓度的瞬时变化率,就是药物浓度f(t)在此时刻的导数,从图象上看,它表示曲线f(t)在此点处的切线的斜率.如图5.1-7,画出曲线上某点处的切线,利用网格估计这条切线的斜率,可以得到此时刻药物浓度瞬时变化率的近似值.作t=0.8处的切线,并在切线上取两点,如(0.7,0.91),(1.0,0.48),则该切线的斜率k=0.48−0.911.0−0.7≈−1.4所以f′(0.8)≈−1.4表5.1-3给出了药物浓度的瞬时变化率的估计值.从求函数y=f(x)在x=x0处导数的过程可以看到,当x=x0时,f′(x0 )是一个唯一确定的数.这样,当x变化时,y=f′(x) 就是x的函数,我们称它为y=f(x)的导函数(简称导数). y=f(x)的导函数有时也记作y′,即f′(x )=y′=lim∆x→0f(x+∆x)−f(x)∆x.课堂练习:1根据导数的定义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求函数y=x2+3在x=1处的导数;(2)求函数y=1x在x=a(a≠0)处的导数.解:(1) ∆y=f(1+∆x)−f(1)=[(1+∆x)2+ 3]−(12+3)=2∆x+(∆x)2∴∆y∆x =2∆x+(∆x)2∆x=2+∆x∴y′|x=1=lim∆x→0(2+∆x)=2 (2)∆y=f(a+∆x)−f(a)=1a+∆x−1a=a−(a+∆x)a(a+∆x)=−∆xa(a+∆x)∴∆y∆x =−∆xa(a+∆x)∙ 1∆x=− 1a(a+∆x)∴y′|x=a=lim∆x→0[− 1a(a+∆x)]=−1a2求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的三个步骤2 已知函数f (x)在 x =x 0处导数的4,则lim∆x→0f (x 0+3∆x )−f(x 0)∆x=____ .解: lim∆x→0f (x 0+3∆x )−f(x 0)∆x =lim ∆x→0[f (x 0+3∆x )−f (x 0)3 ∆x ×3]=3lim∆x→0f (x 0+3∆x )−f(x 0)3∆x =3f ′(x 0 )=3×4=12答案:12注:(1)本题中x 的增量是3∆x ,即(x 0+3∆x )−x 0=3∆x ,而分母为∆x ,两者不同,若忽视这一点,则易得出结论为4的错误答案.(2)在导数的概念中,增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分子中自变量的增量与分母中的增量必须保持一致.3 长方形的周长为10,一边长为x .其面积为S. (1) 写出S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2) 当x 从1增加到1+∆x 时,面积S 改变了多少?此时,面积S 关于x 的平均变化率是多少?解释它的实际意义;(3)当长从x 增加到x +∆x 时,面积S 改变了多少?此时,面积S 关于x 的平均变化率是多少? (4)在x =1处,面积S 关于x 的瞬时变化率是多少?解释它的实际意义;(5)在x 处,面积S 关于x 的瞬时变化率是多少?1平均变化率2瞬时变化率3导数的概念4 求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的三个步骤。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精选5篇)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音乐《快乐的一天》。
2、了解音有长有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
教学目标:1、能注意聆听《快乐的一天》,初步知道怎样聆听音乐。
2、知道音有长有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会看图形谱。
教材分析:小组曲《快乐的一天》是编者为了培养儿童的音乐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编的一组主题音乐欣赏,由五个不同情绪的音乐小品组成,通过五首小曲的欣赏,使学生能初步地借助于作品的艺术形象来感知音乐,体验听音乐的乐趣,并初步感受各种不同情绪的乐曲。
教学重点:感受各种不同的情绪在乐曲中表现的内容。
教学难点:准确的读出走与跑的时值。
教学准备:录音、节奏卡片。
教学过程:一、聆听《快乐的一天》(师):“我们已经开学两个星期了,你能不能说一说你上学后的感受是什么呢?”1、请学生谈谈自己上学后的感受。
2、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一天:请学生发挥想象力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3、初听乐曲(请孩子静静地听):仔细地分析乐曲出现了几段音乐,他们的情绪有什么不同?4、“如果我们用各段音乐来描绘我们的一天的生活,你觉得每一段都描写的是什么”起个合适的名字,复听乐曲。
5、分析各小段乐曲的情绪,并随音乐动作表示。
(鼓励学生创编表现每段内容的动作,并表演出来)6、再听乐曲,让学生自由想象,鼓励学生编创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了解音的长短,认读走与跑(师):“我们在生活中会听到成千上万种声音,但这些声音的长短是不一样的,有的长,有的短,我们的音乐是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音乐中的音符也有长短之分”。
1、讲解走与跑的区别——出示卡片观察:两张卡片的大小一样,说明应唱的一样长,但一张卡片中有一个人(走),另一张卡片中有两个人(跑),走一步的时值与跑步一样多。
因此:走=跑跑2、练习:读一读拍一拍3、学生用走与跑创作2-4小节节奏,读一读、拍一拍4、有时间还可以做节奏接龙的游戏(既巩固了两个节奏,以培养了创造力)三、课堂小结:小结今天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情况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认读走与跑的节奏,并用编创节奏说一句话。
Unit 5 Humans and NatureLesson 1 A Sea Story【教学目标】Students will be able to1. read and talk about a sea story2. read for general understanding3. read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and understand words in context4. learn about and practise synonyms and antonyms5. learn about and practise relative clauses【教学重难点】1. read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2. using relative clauses【教学过程】1. Talk about sea stories.(1) Write the heading “Sea” on the board.(2) Ask students to tell stories about the sea, people who live by the sea and people who work on the sea.(3) As students are talking, write words that they mention about the sea on the board.(4) Discuss these words with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words in the box.(5) Students can now describe the pictures on page 30 using the words from the box.2. Pre-reading.(1) Ask students to open their books and silently read the Fact File on page 30.(2) Ask students:a. What do you think the story will be about?b.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story?(3) Divide students into groups based on their reading level. Allow high level readers to read independently and complete the questions alone. Encourage middle level readers to read the text quietly and work together to find the answers. Support low level readers by listening as they read thetext aloud and explaining unknown terms and tricky sentence structures.(4) Discuss the answers as a class.3. Read and discuss questions.(1) Tell students that they will be reading a sea story about a fisherman.(2) Allow students time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or call on volunteers to read the passage aloud.(3) Encourage students to try to use context to understand unknown terms.(4) If needed, instruct students to draw a ruler line under each paragraph. Then provide a general sentence for each paragraph that acts as a summary. This will help the students to sort out the new information.(5) In pairs, students answer the questions on page 30 in full sentences.4. Read again and complete.(1) Before students complete the exercise on page 31, preview the event chart they will be completing.(2) Then have students work alone to complete the sentences.(3) Encourage students to use their memory to answer questions and then use the text to check their answers. Ask students if this task has helped them understand the text better.(4) Support low level readers by providing a list of feelings for the storyteller that they can choose from.(5) If limited on time, students can highlight the necessary information in the text.5. Complete the illustration on page 32.Divide students into groups based on their understanding level. Allow high level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drawing telling the story. Encourage middle level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again quietly and work together to complete the drawing telling the story. Support low level students by listening as they read the text aloud and explain unknown terms. Then provide sentence frames for low level students to complete.6. Think and share.(1) Divide students into small groups to read the questions on page 32.(2) Students need to reread the text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full sentences.7. Pair Work: Find synonyms and antonyms.(1) Discuss with students that synonyms are words with similar meanings and antonyms are words with opposite meanings.(3) Instruct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exercise independently.(4) Check answers as a class.8. Complete the summary.(1) Have students read the sentence frames aloud.(2) Check tha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vocabulary and context.(3) Instruct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sentences using vocabulary based on the story.(4) Call on volunteers to read the completed sentences to check answers as a class.9. Pair Work: Understand relative clauses.(1) Explain to students that a relative clause a part of a sentence that has a verb in it and is joined to the rest of the sentence by “who”, “which”, “where”.(2) Instruct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to underline the words that introduce relative clauses and circle the words that the relative clauses refer to.(3) If needed, have students look at the Grammar Summary, Unit 1, relative clauses on page 92. Read through the rules and examples with the class and ensure that students understand relative clauses in the examples.10. Pair Work: Read, compare and choose.(1) Divide students into pairs.(2) Instruct students to read each sentence pair aloud and decide which sentence is better. Students need to support their answer.(3) Explain to students that using relative clauses helps to make the sentences logically clearer and concise. Relative clauses can also help to omit repeated words and expressions.11. Using relative clauses.Let each student have a turn to read the sentence frames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using relative clauses and personal answers.12. Pair Work: Express yourself.Instruct students to divide into pairs. Each student is to tell their partner a special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Students must use relative clauses.。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相关推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实际含义,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来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运用“=”、“>”、“<”来描述数的大小。
2、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开火车数数。
2、说一说上节课学了哪些内容?用“=”、“>”和“<”填空。
34 42 21 55让学生回顾怎样区分“=”、“>”和“<”,借助顺口溜来记忆。
二、巩固提升1、完成练习三第1题。
(1)指导学生看第1幅图,然后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2)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全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指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然后独立解答,小组内相互交流,最后全班评价展示。
评选出每组画的同学,让其他学生说说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1)师: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师:“数一数,比一比”是什么意思?怎样数才不会数错?引导学生先数出小狗和小猫以及花朵的数量并把数字写上去,再进行比较。
(3)还可以怎样比?4、完成练习三第4题。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师:图中都有哪些动物?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除了动物,你还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鼓励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并且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进一步理解1~5各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3)师:小鸟和大象比,你能用式子表示吗?【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有序看图的学习习惯。
序数1-5的教案优质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致辞、事迹材料、学习心得、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自我鉴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deeds, learning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normative documents, self-evalu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序数1-5的教案优质6篇教案的准备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安排课堂资源和教学工具,提高教学质量,在写教案时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工具,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序数1-5的教案优质6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最新5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
教具准备:圆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设疑:茄子博士有18个气球,想送给3个孩子,每人6个气球。
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有几种分法呢?三个学生的分法没有按次序出现,可以让其他学生调整他们排列的次序。
讨论:看着一个同学的分法,可以有几种说法呢?说完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第32页例题中的空格。
二、动手操作,尝试练习讨论:茄子博士看到你们爱动脑筋、爱思考,每人奖7个圆片,你能把圆片分成2堆吗?有几种方法?能按顺序有条理地分一分吗?请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第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填完后小组相互交流检查,指定一名学生板书。
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描述:茄子博士看到大家那么聪明,高兴的不得了,他奖给大家6张数字卡片,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合起来是6,请你连一连。
2.说一说(想想做做第2题)茄子博士一口气又给我们送来了6朵白云,哪两朵白云上的数合起来是7?请你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3.对口令(想想做做第3题)师生玩6的对口令:教师出手势2,说:我说2,学生出手势4说:我说4,6能分成2和4。
学生之间玩7的对口令。
4.吃螃蟹(想想做做第4题)讨论:同学们口令对得那么好,茄子博士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螃蟹,看谁吃的螃蟹多,怎么吃呢?谁能把螃蟹身上的数分成钳子上的两个数,把钳子上的两个数合成身上的数,那么那只螃蟹就归你吃了。
教师指导学生。
四、揭示课题,巩固应用讨论: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师生齐板:6、7的分与合。
《自由落体运动》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是:“通过试验生疏自由落体运动现象”,要求同学能通过一些试验或具体的活动来了解和体验自由落体运动,并理解自由落体运动产生条件与实质。
2.本节是其次章的一个重要而典型的应用型学问点。
表现一:落体运动快慢的产生缘由分析。
二:这是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体会物理的生活化。
3.自由落体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理现象,同学往往能感受到,但并没有留意到这一现象的特点,也不明确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现象。
怎样才能让同学不是机械化地记住自由落体运动的现象,而是通过各种方式真正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与本质所在,才是本堂课学习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同学对自由落体运动有感性的生疏,但对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理解有肯定的困难。
首先是同学认为只要从某一高度任凭下落的物体做的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其次生活中的落体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是有区分的。
故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试验探究的方法,让同学体验、分析、归纳、争辩得出结论。
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培育同学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
三、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生疏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能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分析、解决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3)初步了解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重点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和推理力量。
2.过程与方法:(1)经受试验观看、实例探究争辩沟通的过程,体验自由落体运动现象。
(2)经受试验和理论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领会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生活中的自由落体运动现象,生成“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同学的学习热忱。
(2)体验自主学习过程,养成乐于细心观看、勤于思考和相互沟通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重点难点重点:把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难点:(1)物体下落快慢影响因素的探究;(2)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的分析。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教案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
1命题及其关系1.1.1 命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学生探究过程:1.复习回顾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2.思考、分析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2)2+4=7.(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若x2=1,则x=1.(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6)3能被2整除.3.讨论、判断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
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4.抽象、归纳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5.练习、深化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若整数a是素数,则是a奇数.(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5)=-2.(6)x>15.让学生思考、辨析、讨论解决,且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两点:第一是“陈述句”,第二是“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均不是命题.解略.引申:以前,同学们学习了很多定理、推论,这些定理、推论是否是命题?同学们可否举出一些定理、推论的例子来看看?通过对此问的思考,学生将清晰地认识到定理、推论都是命题.过渡:同学们都知道,一个定理或推论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结合学生所举定理和推论的例子,让学生分辨定理和推论条件和结论,明确所有的定理、推论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紧接着提出问题:命题是否也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呢?6。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1教学目标:1、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一、给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是那几个季节吗?学生:知道。
春夏秋冬。
教师:那现在是哪一个季节啊?学生:秋天。
教师:对了,现在是秋天,秋风送爽,硕果累累,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我们看看这位老奶奶,家里是不是收获了很多东西啊?学生:是。
教师:同学们瞧瞧,这幅图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呀?学生:南瓜/花朵/老奶奶二、进入新课教师:有多少个南瓜呀?学生:5个。
教师:有多少朵花?学生:3朵/4朵。
教师:这样一会儿3一会儿5又一会儿4的,老师听着觉得很乱。
我们应该按顺序来,老师教大家,我们可以从小到大数。
最小的数量是多少啊?学生:1。
教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的呢?学生: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师:对啦!老奶奶、小狗和玉米的数量都是1,可以用数1表示。
那我们数量1的东西数完了,接下来应数数量几的呢?学生:2。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学生:2只鸭子/2个筐/2个盘子。
教师:很对。
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
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学生:3。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学生:3只小鸟/3盆花/3只蝴蝶。
教师:很棒,它们都是数量为3的东西,可以用数3表示,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学生:数4。
教师:请同学们数数,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4表示的呢?学生:4只小鸡/4朵向日葵。
数学1-5加减法教案范文(5篇)数学1-5加减法教案范文(精选篇1)【活动目标】1、在操作中加深对数字的了解,提高运算及自编应用题的力量。
2、通过操作“加法、减法板”,了解加减法的意义。
3、乐观参与嬉戏,开动脑筋思索,体会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活动预备】1、教具预备:加法、减法板。
盒子一个。
2、学具预备:加法、减法板。
写有5以内加法、减法的.算式题信封若干个。
写有算式题的动物头饰若干个。
【活动过程】1、开头部分碰球嬉戏:(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老师出示一个宝盒,请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里面有数字卡片2—5。
)老师伸手进去摸一张,然后问幼儿是多少?幼儿回答以后,老师说:我们来玩总数是5的碰球嬉戏。
小伴侣,我问你,我的2球碰几球?婷婷老师,告知你,你的2球碰3球。
连续抽2次卡片,玩3次。
2、基本部分挑战嬉戏:完成信封的算式题。
请幼儿帮老师把信封上的算式题算出得数,两个小伴侣一起合作,一个小伴侣操作加法、减法板,两外一个幼儿负责记录得数,哪组小伴侣最快完成,就能拿到老师的嘉奖笑脸。
3、结束部分嬉戏:小动物找家。
请幼儿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每只小动物身上都有算式题,算出得数是多少,就找到相应的门牌号码。
老师事先在教室画上5个有号码的圈,(幼儿交换头饰,嬉戏可玩两次,依据时间而定)。
老师小结:“今日,我们复习了5以内的加法、减法。
小伴侣们的表现都很不错,回家可以考考爸爸、妈妈。
今日的课就到这里,请幼儿轻轻的把头饰放到篮子。
”数学1-5加减法教案范文(精选篇2)活动目标1、叙述自己的购物过程,学习用数字和符号记录。
2、学习用类推的方法,解答一些简洁的数学问题。
活动预备1、超市场景及贴有1—4元价格标签的商品若干。
2、幼儿人手一张5元面值的人民币,1元、2元、5元面值的人民币若干。
3、超市货架图一张(如图5-8)。
活动过程1、开展购物活动,学习5以内的加减。
(1)老师提出购物要求:每位小伴侣用5元钱买一样物品,假如需要找零钱,请在旁边的篓子里按数目取出零钱,再说说你的5元钱是怎么用的。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5篇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5篇1目标:1、通过数8、9个的物体的实践活动,认识8、9,会写8、9。
2、知道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3、能准确区分8个、9个和第8个、第9个,培养初步的比较能力。
4、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教育。
重点、难点:区分基数和序数及比较大小。
教具:多媒体。
学具:小棒。
教法:引导观察法。
学法:观察操作法。
教程:一、创设情景。
1、从0数到7,再从7数到0。
2、小花猫钓无尾鱼和半截鱼的故事引出8、9。
3、板书:8、9的认识。
二、合作探索:1、认识8、9。
(1) 引导观察主题图,仔细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图意。
(2) 用8、9说一句话。
(3) 提问小结。
从说一句话中,你知道8、9的用途吗数字8可以是八个任意物体的数目,也可以是第八个、第八名、第八等。
2、基数和序数及大小比较。
(1)操作:拿出数字卡片08,摆一摆,从0排到8,再从8排到0,说说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2)涂色:P54蝴蝶图,给从左数第8只蝴蝶涂上黄色,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3)媒体出示:尺子图,引导观察数的顺序。
(4)媒体出示点子图,数7和8,8和9并比较大小。
(5)指导写8、9,练习写8、9。
三、应用拓展:1、练习八第1题。
多媒体出示动物坐火车的图和火车进山洞的图2、练习八第2题。
3、从小到大排列下面各数:2、3、5、8、0、1、4、6、9、7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5篇2设计说明“几个”和“第几”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因为生活情境中经常用到它们。
几个和第几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事物排列的顺序号。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重在指导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
1.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
以去动物园为情境,在门口排队买票为主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几个”和“第几”的含义,并了解“第几”的相对性。
《我们有话对你说》高中第二阶段第五单元
第1课《幸福与我有关》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励志信的内容,并理解幸福的涵义:幸福是一种感受、一种体验。
幸福一直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对幸福的理解。
[教学过程]
本课件从周立波对幸福的感受入手,阐释幸福的人是什么样的状态:放松的、温和的,这样的人自己是幸福的,也能给别人带来幸福;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扫阳光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把心门打开,幸福的阳光就会跑进来;如果大家觉得不幸福,要么是要求过高,感受不到幸福,要么是目标至上,忽略了幸福。
消失的幸福这个例子就告诉我们了这一点。
幸福从来没有走远,它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就是幸福的资本。
选用的视频是央视《关于幸福的调查》,最后在歌曲《倔强》中结束。
一.学习励志信《我是幸福的》幻灯片2-13
幻灯片2 动画
幻灯片3 学习励志信:
视频周立波脱口秀《感受幸福》,阐释什么样的状态是幸福的状态。
幻灯片4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追求的问题。
农民认为幸福就是旱涝保收,年年有余。
商人认为幸福就是腰缠万贯,多多益善。
教师认为幸福就是教书育人,桃李满园。
学生认为幸福就是金榜题名,飞黄腾达。
每个人似乎对幸福都有着不同的定义,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
幻灯片5 幸福的定义
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中西哲学家对“幸福说”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精神的快乐为幸福”;有的主张“个人的快乐为幸福”;有的主张“全体的快乐为幸福”的感觉。
那么幸福,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就是不用为生计犯愁,不用为权贵折腰,有一个温暖的家庭,有一位优秀的老师,有一个优异的成绩,有一个知心的朋友,这些都是学生最大的幸福。
幸福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
幻灯片6 扫阳光的例子
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
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
”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
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
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
幻灯片7
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
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
”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点评:只要我们把心门打开,幸福的阳光就会透进来。
幻灯片8 我们有话对你说
现在的你,总是抱怨着学习的辛苦,生活的不容易,家长的不理解,你想要追求属于自己的独立生活,想要看看外面的阳光,可是青春期的你总是虚掩着的心门,那栋叫做“青春”的屋子里总是黑漆漆的。
虽然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可我们应当用它来寻找光明。
只有把封闭的心门打开,用真心去感受,感受获取知识后的满足,生活五味俱全的充足,温暖的阳光总是会随着你心门的打开照进心房。
幻灯片9 名人对幸福的理解
杨澜:辛辛苦苦,过舒服日子;舒舒服服,过辛苦日子。
张海迪: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做真正的幸福。
雨果: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
爱因斯坦: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
罗斯福: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
幻灯片10 消失的幸福
上帝花了七天造了世界,据说,他又花了七天,想要给人们带来幸福。
第一天,遇到一个乞丐,上帝问他:你想要怎样的幸福?乞丐说:我想要吃饱,穿暖,有地方遮风挡雨。
上帝给了他所要的幸福。
第二天,遇到一个瞎子,上帝问他:你想要怎样的幸福?瞎子说:我想要一双明亮的眼睛,可以看见这个美丽的世界。
--上帝也给了他所要的幸福。
幻灯片11
第三天,遇到一个瘸子,上帝问他:你想要怎样的幸福?瘸子说:我想要一双充满活力的腿,可以尽情的奔跑。
--上帝也给了他所要的幸福。
第四天,遇到一个哑巴,上帝问他:你想要怎样的幸福?哑巴比画着表示:我想要一个响亮的嗓子。
可以大声的说话和歌唱。
--上帝也给了他所要的幸福。
第五天,遇到一个单身汉,上帝问他:你想要怎样的幸福?单身汉说:我想要一个善良的女子,结婚生子。
--上帝也给了他所要的幸福。
幻灯片12
第六天,遇到一个商人,上帝问他:你想要怎样的幸福?商人有点迷茫,他问上帝:什么才是幸福?上帝说:如果你真的不知道,我可以教你,不过我时间不多,只能花用一天时间。
第七天,商人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乞丐,老婆孩子都死了,房子也没了,他瞎了一只眼睛,瘸了一条腿,还变成了不能说话的哑巴。
上帝问他:你知道什么是幸福了吗?商人痛哭流涕,终于明白了--幸福,原来一直在自己的身边呐!
幻灯片13我们有话对你说
幸福,看似很抽象的一个词语,却饱含着许多。
幸福,就是回到家妈妈为你做的可口的饭菜,爸爸对你殷勤的问暖。
幸福,就是上学间努力学习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过程。
幸福,就是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
幸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就在我们的眼前,不曾走远。
珍惜幸福,就是珍惜眼前的一切。
二. 结束幻灯片14-15
幻灯片14
励志视频——央视《走进十八大,你幸福吗》。
幻灯片15 歌曲《倔强》
幻灯片16结束。
意见征集
如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直接发课题组负责人王军邮箱wjmba@。
来函必复。
衷心感谢!
请老师们支持励志教育事业,不要把课件等相关资料放到互联网上传播。
对您的支持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