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5第十八章-矩形
- 格式:doc
- 大小:222.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数学活动教案一、教材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教科书八年级下册64面《折纸做60°、30°、15°的角》,《黄金矩形》是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的章末活动课。
二、教材分析本课之前,学生已通过折角平分线、折平行线、折纸研究轴对称等活动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折纸经验,为本节课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折出特殊度数的角和黄金矩形.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基本图形变换,角平分线、平行与垂直、三角形的全等、四边形等知识,教材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化的折纸游戏作为研究和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倍感亲切,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折纸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性质的理解,知道并了解黄金矩形的定义。
2、能折出60°、30°、15°等特殊度数的角, 发现生活中的黄金矩形.3、通过对黄金矩形的了解与认识,体会生活中“美”的缘由,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4、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折出黄金矩形,并交流讨论出这种折法的原因,发现规律,提高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
5、在整个课堂环境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团队协作及人际交往能力。
过程与方法:探索折60°、30°、15°的角和黄金矩形,经历折叠、观察、猜想、论证、交流等过程,发展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
情感与态度:在折纸活动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五、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折纸做特殊角和黄金矩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在动手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习惯,养成合作交流意识。
难点是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与思考折出特殊度数的角及黄金矩形的证明过程.六、教法学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新知,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矩形》是人教版教材第18章第2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四边形与长方形(即矩形)的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在本册数学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内容包含的一些知识,是以后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中考的必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矩形的定义,能根据定义探究矩形的性质。
2.经历对矩形性质的探究过程,掌握矩形的性质及性质推论。
2、能力目标在探索矩形性质的过程中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探究矩形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对新知识的探究可以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初步体会一般到特殊、转化化归、类比迁移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例题、练习的处理,使学生灵活掌握矩形的定义和性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的进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矩形性质的探究过程中体验探索与发现的快乐;在应用矩形性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在实物中抽象出矩形等教学活动进一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初三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矩形的性质和判断,才能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较抽象;通过数量关系来判断什么样的四边形才是矩形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第18章矩形(二)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8章《矩形(二)》主要介绍了矩形的性质。
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矩形的定义和一些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矩形的对角线性质、矩形的判定、矩形的面积计算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矩形的性质,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矩形的定义和一些基本性质,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一些具体性质的证明和应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矩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矩形的对角线性质,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矩形的对角线性质的理解和证明。
2.矩形的判定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矩形的性质。
2.利用几何画板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地展示矩形的性质,帮助学生理解。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对矩形性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几何画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矩形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1)介绍矩形的对角线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出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性质。
(2)讲解矩形的判定方法,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并掌握。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矩形性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相关的习题,巩固学生对矩形性质的掌握。
科目: 数学 设计人: 金伟 审核: 编号: 20140825班级: 学生姓名:
18.2.1 矩形(1)
学习目标:
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2.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
重难点:
重点:矩形的性质.
难点:矩形的性质的灵活应用.
教学资源:课本 教参 网络
一、课前预习
1.观察图形特征,得出概念. 叫做矩形(也称长方形)
2.测量上图中矩形的四个角和对角线 ,填在下面:
3.矩形的性质:矩形是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的性质,还有矩形的四个角___ ___;矩形的对角线___ ___;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____条.
二、课中探究
(一)交流展示
(二)活动构建
活动一:Rt ABC V 中,90ABC ∠=︒,BO 是斜边AC 上的中线,求证:12BO AC =
证明:延长BO 到D 点,使OD=OB ,连接AD ,CD
Q ,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又Q 90ABC ∠=︒
∴四边形ABCD 为矩形
∴
∴
总结:通过上述的证明,我们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备注(修改意见):
O D C
B A
活动二:已知: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且AC=2AB。
求证:△AOB是等边三角形。
拓展与延伸:本题若将“AC=2AB”改为“∠BOC=120°”,你能获得有关这个矩形的哪些结论?
(三)巩固拓展
1.矩形的定义中有两个条件:一是,二是.
2.已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与一边的夹角为30°,则矩形两条对角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3.已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10cm,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120°,则矩形的边长分别为cm,cm,cm,cm.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D)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5.矩形的对角线把矩形分成的三角形中全等三角形一共有().
(A)2对(B)4对(C)6对(D)8对
6.已知:如图,O是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AE平分∠BAD,∠AOD=120°,求∠AEO的度数.
三、课后延伸
1.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对角线长为15cm,较短边的长为().
(A)12cm (B)10cm (C)7.5cm (D)5cm
2.已知:矩形ABCD中,BC=2AB,E是BC的中点,求证:EA⊥ED.
O
B
C
D
A
O
D
C
B
A
E
D
C
B
A
3.如图,E 为矩形ABCD 内一点,且EB =EC 。
求证:EA =ED .
4.已知矩形ABCD 中,对角线交于点O ,AB =6cm ,BC =8cm ,P 是AD 上一动点,PE ⊥AC 于E ,PF ⊥BD 于F ,则PE +PF 的值是多少?这个值会随点P 的移动(不与A 、D 重合)而改变吗?请说明理由.
5.如图,在矩形ABCD 中,BE 平分∠ABC ,交CD 于点E ,点F 在边BC 上,如果FE ⊥AE ,求证 FE =AE 。
6.把上题中的条件“FE ⊥AE ”改成“FE =AE ” 你能证明FE ⊥AE 吗?如果能,请说明理由
课后反思:
矩形的性质较为简单,但由矩形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这个性质用的比较广,需要学生掌握它是怎么来的,这样学生即使忘记了,也能轻易推出来
A B C D E A B
C D E F P A B C D E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