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的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215.61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探索实践教学,主要是强调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
实践教学是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结合宜宾学院近几年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所做的探索,凸显实践教学的目的、路径及现实意义。
标签:纲要;实践教学;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高校思政课05方案体系下的新设课程。
教材内容多,教学时间少,且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过中国近现代史。
如何克服教学困难,提高教学质量,使《纲要》真正成为受大学生欢迎的课程,是每一位任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宜宾学院教师们不断深化《纲要》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现对其探索结果作一归纳,以求教同仁。
一、《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目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要求“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也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
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以上两文件均明确指出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通过社会实践、与现实相结合这一途径来实现。
因此,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纲要》课,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主要是强调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
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亲身体验,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加深和提高对理论的认识,这是新时期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涵盖了中国从近代到现代历史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中国的现状和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采取了多种实践教学的方法来加深我的理解和记忆。
首先,我阅读了相关的历史文献和书籍,通过研究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我对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其次,我参观了一些历史遗址和博物馆,如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等,这些实地参观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历史的生动和鲜活。
最后,我还进行了一些小组讨论和演讲的活动,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和交流对于历史的理解和观点。
通过这些实践教学的方法,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我不仅获得了更广泛、更深入的知识,还能够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对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思考。
与此同时,实践教学还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提高了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运用实践教学的方法来加强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我会继续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和书籍,参观历史遗址和博物馆,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人文修养。
同时,我也希望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深入研究历史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为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践教学,我不仅深入了解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还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门课程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将继续保持对历史的热爱和兴趣,不断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1](P.216)个高校针对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继展开实践教学改革。
笔者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纲要》课的实践教学改革为依托,提出了课题研究式实践教学模式,以期促进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课题研究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课题研究式实践教学模式针对《纲要》课史论结合的特点,引入系统科学研究理论。
其具体实施路径包括五步实践教学环节、三段督察指导法、CIPP 评价考核体系。
1.五步实践教学环节。
《纲要》课的五步实践教学法环环相扣,可操作性强。
第一步,确定选题。
围绕“家史、校史、国史”三个层次的社会热点问题,教师给予一定的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题。
第二步,组成实践共同体。
由学生自由组合,每组3~4个人,结成实践共同体。
在这个团体之内,小组成员充分讨论,共同协作。
第三步,撰写实践计划。
教师提供模板并讲解写作注意事项,学生按小组撰写实践计划。
第四步,中期检查实践教学进展。
为了督促实践共同体能保质保量完成课题,在学期中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实践课题研究的PPT 中期检查。
第五步,上交实践报告。
分组上交实践报告,教师批阅,打分,上报成绩。
2.三段督察指导法。
在五步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中,任课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
其对整个实践教学活动的掌控体现在对实践方案、实践过程和实践成果的督察上。
实践方案督察体现在对实践计划的修订。
每个实践小组自主选定题目之后,需要编写详尽的实践小组活动计划,其中包括课题的意义与可行性分析、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工作方案(即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情况等)及工作进度等内容,指导教师根据其课题内容给予计划的完善与修正。
实践过程督察体现在以PPT 讲解为依托的中期检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学历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史发展、掌握历史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能力较弱许多学生对历史认识能力较弱,往往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关系不够清晰,对历史背景和内涵理解不深刻。
这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难以理解和掌握重要知识点。
对策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生动的历史事件和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可以设置问题、辩论和小组合作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历史故事中,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对策二:强化知识的联系和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建立全面的历史意识。
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内涵的理解,通过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
对策一:突出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应该突出重点和难点,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键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上,让学生掌握其中的核心知识。
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等辅助教具,提供更多的历史资料和图片,拓宽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对策二:注重批判性思维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不同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和分析。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三:评价方式单一目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复述能力,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对策一: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写作报告等,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对策二: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注重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探索【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展开探讨。
在背景介绍部分,将介绍该课程的重要性和目的。
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将涵盖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将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教学效果的评估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实践教学的意义将从实践操作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的角度进行分析。
通过教学经验与启示部分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和展望,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引言: 背景介绍正文: 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 教学效果的评估, 实践教学的意义, 教学经验与启示结论: 总结与展望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实践教学, 设计, 教学方法, 效果评估, 意义, 教学经验, 启示, 总结, 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本文中,将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进行探讨和总结,探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估等方面,从而为今后的历史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阐述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性以及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为接下来的内容铺垫了基础。
2. 正文2.1 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是实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包括国内外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以及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性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整体认识。
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需要合理分配每个内容的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讲解和讨论。
教师还应该注重内容的层次性,从基础知识到深入理解,引导学生逐步拓展自己的历史认知。
教学内容的设计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实际联系。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研究等方式,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第1篇一、引言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脉络、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的课程。
实践教学作为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及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实践教学的目的1.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脉络,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5. 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践教学的内容1. 参观历史遗迹:组织学生参观近现代历史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氛围,了解历史事件。
2.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讲解我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
3. 课堂讨论:围绕课程内容展开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支教、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锻炼能力。
5. 课题研究: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感兴趣的历史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论文或报告。
四、实践教学的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启示。
2. 情景模拟法: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5. 跨学科教学法: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如文学、艺术、哲学等,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五、实践教学的效果1. 学生对近现代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入,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得到提升。
2. 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近年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受到高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学校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进课程教学内容,以求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学校鼓励教师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来展示历史发展过程,用网络平台发放课件,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远程教学,使历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学校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了实验项目,开设了历史探究课程,让学生可以实践探究历史,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
此外,学校还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可以更加熟悉中国近现代史,体验历史的魅力,更加深刻地了解近现代史的含义。
综上所述,学校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增加实践项目,开设文化活动等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提高文化素养,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践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是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的重要课程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日益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都发现这门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教学实践进行调研,探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两种方法进行研究。
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具体如下:1.问卷调查本研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两个不同的问卷调查。
教师问卷主要是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调研,学生问卷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2.案例分析本研究还通过对不同学校的教学案例进行了分析,来探究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四、研究结果1.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授课不够生动调查结果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教师授课过于枯燥,没有足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内容过于枯燥在教学内容方面,一些学生认为近现代史纲要的内容过于枯燥,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3)教材没有创新学生和教师都认为近现代史纲要的教材相对比较老旧,没有足够的创新和实用性,需要更新改进。
2.改进方法(1)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教师应该注重课堂生动性,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视频播放、图片展示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升级教材内容现有的教材应该用更为生动的语言表达,增加实例和案例,丰富知识点,以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3)多方位教学除了课堂授课外,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历史陈列馆、参加讲座、听取专家讲解等多种形式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作者:王莹来源:《祖国》2016年第24期摘要: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不管是文科还是理工学科,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都需要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而且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研究人员在积极的探索并实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育思路与方法。
除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也属于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一课程重要的教学组成内容以及环节,尽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理论教材体系已经趋向于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是这一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则缺乏系统性,即需要进一步完善的课程体系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功能。
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我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一课程的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措施以及模式。
以期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教育活动现状以及问题早在若干年以前,我国政府发布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其中明确的提出了要在高校当中开展一系列思想政治理论以及实践教育课程,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
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实践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符合我国的当前国情,也有助于大学生的未来个人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一课程是一系列高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是思想政治实践环节中的关键的一环,我们需要深刻的认识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积极的改革并创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从而引导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进一步突显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实效性。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系列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一课程,普遍存在着缺乏实践环节或者是形式单一的实践教学活动,这不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弱化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育效果。
第1篇一、引言近代史纲要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脉络、认识社会变革历程及其规律的课程。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我参加了近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活动。
以下是我在实践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和总结。
二、实践教学活动概述本次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参观历史遗迹:我参观了南京总统府、中山陵、雨花台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亲身感受了近代历史的沧桑巨变。
2. 访谈历史见证人:我采访了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的老人,聆听他们讲述亲身经历,感受历史的真实与感人。
3. 参与学术讲座:我参加了由专家学者举办的学术讲座,学习了近代史研究的新成果、新观点。
4. 小组讨论与课题研究:我与同学们组成小组,共同讨论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三、实践教学心得体会1. 增强了历史使命感通过参观历史遗迹、访谈历史见证人等活动,我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历经磨难,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付出了巨大牺牲。
这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了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历史使命感。
2. 提高了历史素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学习了近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同时,通过参与学术讲座、小组讨论等活动,我学会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历史素养。
3. 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讨论与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探讨问题、分工合作,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4. 深化了对历史规律的认识通过实践教学,我认识到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内在规律。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大势,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有益借鉴。
四、实践教学总结1. 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真实与感人。
2. 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第1篇一、引言近代史纲要作为我国高校历史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以下是对近代史纲要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反思。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趋势;2. 掌握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近代史纲要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的中国近代史;(2)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近代史;(3)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近代史。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以教师为主导,系统讲解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实践与反思1. 教学实践(1)课前准备:充分了解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准备教案和课件。
(2)课堂讲授:按照教学计划,系统讲解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围绕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5)课后辅导: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反思(1)教学内容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握教材重点,同时结合时事热点,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教学方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学效果方面: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评价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探究【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中进行的探索。
首先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然后就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最后对开展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意义予以总结。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其中,“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明确指出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通过社会实践、与现实相结合这一途径来实现。
2005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本文就是对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在《纲要》课实践教学中进行探究的总结。
一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纲要》课是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更好地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