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细胞系
- 格式:xls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113
丹参酮ⅡA通过iNOS缓解小鼠肺纤维化
徐华;夏彬;欧阳玉珍;陈莉;曾美群;李芳;谢小艳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小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A549细胞和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丹参酮ⅡA干预组,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间iNOS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下游TNF-α、IL-1β及IL-6的表达.结果丹参酮ⅡA干预组小鼠肺组织切片和模型组相比肺泡隔纤维增生灶减少,肺组织iNOS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肺灌洗液中TNF-α、IL-1β及IL-6水平明显降低(P <0.05);A549体外实验发现丹参酮ⅡA干预组较IFN-γ刺激组iNOS表达明显降低(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及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丹参酮ⅡA通过iNOS通路调控下游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缓解小鼠肺纤维化.
【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
【年(卷),期】2016(036)008
【总页数】5页(P1113-1117)
【关键词】丹参酮ⅡA;肺纤维化;iNOS
【作者】徐华;夏彬;欧阳玉珍;陈莉;曾美群;李芳;谢小艳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8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广东广州51006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8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广东广州51006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8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广东广州51006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8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广东广州51006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8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广东广州51006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8医院心血管
感染因素通过调控巨噬细胞表型变化影响伤口愈合的机制研究曾芷晴;劳丽燕;陈嘉宁
【摘要】目的观察感染因素(细菌脂多糖,LPS)如何通过调控巨噬细胞表型变化影响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活化状态和功能.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巨噬细胞的活化表型;应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建立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模型;用MTT 实验检测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成纤维细胞α-SMA的表达;用ELISA实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分泌;用q-PCR检测成纤维细胞中MMP9,MMP13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IL4诱导的M2型激活的巨噬细胞能够显著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HFF)高表达活化标志物α-SMA,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分泌大量Ⅰ型及Ⅲ型胶原蛋白.而感染因素LPS则能显著诱导巨噬细胞向M1表型活化,而这种活化的巨噬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能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分泌并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结论感染因素能够通过调控巨噬细胞表型影响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和功能,调控巨噬细胞的活化表型有望改善伤口愈合不良.
【期刊名称】《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年(卷),期】2017(017)006
【总页数】5页(P649-653)
【关键词】感染;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伤口愈合
【作者】曾芷晴;劳丽燕;陈嘉宁
【作者单位】510375 广州广东实验中学;510120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医学部;510120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医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3
皮肤伤口是人群中十分常见的健康问题,而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的修复过程。伤口愈合过程需要多种因素共同组成精细、有序的平衡调控:例如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胶原的生成与溶解、血管的生成与破坏等[1,2]。而伤口感染的发生、营养不良、血糖异常等因素的存在均可能导致伤口愈合不良[3,4],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细胞库细胞目录一、人类肿瘤细胞株
(三)血液系统
(四)神经系统
(六)其它
二、人类正常细胞株
三、动物肿瘤细胞株
NIT-1
4T1小鼠胰岛素瘤β细胞(NOD/Lt转基因小鼠,SV40巨T抗原)小鼠乳腺癌细胞
四、动物正常细胞株
BRL大鼠正常肝细胞(Buffalo)
RAW 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BALB/c小鼠)
NIH/3T3NIH小鼠成纤维细胞(NIH/swiss)
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C3H/An)
BALB/C-3T3BALB/C小鼠成纤维细胞
MEF早代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KM鼠)
c2c12小鼠成肌细胞系
PA317逆转录病毒包装用的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V79中国仓鼠肺细胞
CHO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CHO-AA8转入Tet-off调控,含EGFP基因的CHO细胞
Cos-7SV40转化的非洲绿猴肾细胞
Vero非洲绿猴肾细胞
Vero-E6非洲绿猴肾细胞
MA-104恒河猴肾细胞(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惠赠)MDCK狗肾细胞
VX2兔的肝细胞
NRK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
HBZY-1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EC
五、干细胞类
D3129小鼠ES细胞
E14129小鼠ES细胞
B/c-ES BALB/c小鼠ES细胞
MSCS(曹)猴的骨髓间充质细胞
SDBMSC SD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
第33卷第3期2012年5月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 )Vol.33No.3
May.2012
收稿日期:2011-12-11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1040002502);中山大学学生业余科研项目(2011)资助
作者简介:向贤宏,医学博士,主治医师,E-mail :med.interventional@163.com ;*通信作者:杨建勇,E-mail :cjr.yangjianyong@vip.163.com
细胞移植作为肝硬化失代偿期通往原位肝移植的“桥梁”或替代治疗手段,有操作简便易行、医
疗费用低廉且不受供体短缺影响等优势。先前的研究对细胞移植的部位进行过积极的探索[1-3],但
不同途径肝细胞移植对肝硬化大鼠模型肝脏血流灌注的影响
向贤宏1,陈
伟1,陈柳琴2,庄文权1,关
键1,杨建勇
1*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广东广州510080;2.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广州510080)摘
要:【目的】采用CT 灌注成像的方法评价不同途径移植肝细胞对肝硬化大鼠模型肝脏血流灌注的影响,进而筛选
出针对肝硬化大鼠模型安全、有效的细胞移植途径。【方法】50只经证实成模的肝硬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前4组分别自肝动脉、门静脉、脾动脉及尾静脉移植肝细胞悬液2mL (细胞数量2×106),对照组不干预。各组大鼠在细胞移植前1周及移植后第4、8周行CT 灌注扫描,计算肝动脉灌注量(HAP )、门静脉灌注量(PVP )、总肝灌注量(THBP )等参数,死亡大鼠或第
CD133和CD44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5年生
存率的相关性分析
陈仕才;宋新明;陈志辉;李明哲;何裕隆;詹文华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CD133/CD44细胞亚群的成瘤能力及CD133、CD44的表达水平对根治性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明确CD133和CD44作为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SW480细胞系中CD133和CD44标记的不同细胞亚群,比较其在裸鼠皮下成瘤情况;并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CD133和CD44在90例结直肠癌患者石蜡切片标本的表达情况,对CD133、CD44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CD133+CD44+细胞群成瘤能力明显优于其它各组.CD133和CD44均在细胞膜上表达,两者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及UICC分期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显示,CD133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为45.2%,CD133低表达组5年生存率为83.8%,两者有明显差异(P <0.01);而CD44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75.6%)与低表达组(70.1%)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CD133/CD44同时高表达者5年生存率明显较差(P<0.01).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CD133、肝转移、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几个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D133可作为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的良好标志物.CD133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表达水平越高,预后越差;尽管CD44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但联合检测CD133/CD44却能更好地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
MSC介导CD30L等4种炎症相关因子在治疗DMD中发挥
作用
朱慧;董睿清;刘浩;郭晓娜;张静;马丽;潘兴华;庞荣清
【摘要】目的研究mUCMSC移植治疗DMD标准模型mdx小鼠后炎症相关因子变化,探讨MSC治疗DMD相关机制.方法 PCR鉴定出mdx小鼠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和治疗组;另取正常C57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腹腔注射mUCMSC的生理盐水细胞悬液,生理盐水组和对照组输入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血清CK值;对各组小鼠的腓肠肌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变化并计数CNF;采集mdx小鼠腓肠肌组织用QAM-INF-1蛋白芯片测定小鼠肌组织炎症因子含量.结果治疗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差异明显:(1)Mdx小鼠血清CK值生理盐水组为(1374.60±127.13) U/L,治疗组为(434.60±19.39) U/L,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2)治疗组mdx小鼠腓肠肌切片显示细胞间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细胞大小趋于统一,核中心移位现象减少;(3)生理盐水组mdx小鼠腓肠肌细胞CNF可达(94.37±11.65)%,治疗组CNF为(80.37±7.65)%,显著减少(P<0.05);(4) mdx小鼠后肢腓肠肌组织中CD30L、IL-21、MIP-1a、PF4含量明显较低(P<0.05).结论mUCMSC治疗后,腓肠肌组织中CD30L IL-21、MIP-1a、PF4含量较低,血清CK 值降低,细胞损伤减少.肌组织炎症表现减轻,在mUCMSC治疗DMD中发挥作用.【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心肺复苏干细胞移植后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6的表达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心肺复苏(CPR)大鼠脑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6(TSG-6)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磷酸盐缓冲液注射组(PBS对照组)和MSCs移植组。通过窒息法诱导大鼠心搏骤停后进行CPR,复苏后2 h,PBS对照组和MSCs移植组分别静脉注射PBS与MSCs。CPR后1 d、3 d和7 d,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100B,免疫荧光检测MSCs在脑内分布和TSG-6的表达,实时RT-PCR检测脑组织TSG-6和促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CPR后3 d和7 d,MSCs移植组NDS均高于PBS对照组(P<0.01),血清S-100B均低于PBS对照组(P<0.01)。DAPI 标记的MSCs迁移到损伤脑组织,一些DAPI阳性细胞表达TSG-6。CPR后3 d 和7 d,MSCs移植组脑组织TSG-6表达均高于PBS对照组(P<0.01),而NE 和促炎症因子的表达均低于PBS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MSCs移植可能通过TSG-6抑制CPR后大鼠脑组织炎症反应并改善神经功能。
标签:心搏骤停;心肺复苏;间充质干细胞;炎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100B;促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6
Express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6 after transplant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a rat model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Lin Qingming,Zhao Shen,Zhou Lili,Fang Xiangshao,Fu Yue,Huang Zitong. Institute of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Department of Emergency,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Sun Yat-sen Universtiy,Guangzhou 510120,China
动物细胞培养常用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
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前言
1885年Roux最早尝试使组织离体培养,材料是鸡胚神经板,采用生理盐水为培养液,并首次采用组织培养这个术语。
1907年Harrison 和1912年Carrel开始把组织培养作为一种方法,用于研究离体动物细胞的培养。
由于组织培养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如抗病毒疫苗的生产等,现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精细技术。许多细胞株、细胞系的培育成功,尤其是以人的肿瘤组织为材料建立的各种细胞系,如Hela细胞系(Gey,1952),可用来进行一系列研究,更加促进了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组织培养中热门的研究领域
1)细胞内部的活动,如DNA的复制和转录、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
2)细胞内部的流动,如RNA从细胞核向细胞质方向运转,激素受体复合物的易位等;
3)生态学,如营养、感染、病毒或化学诱变、药物作用;
4)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如胚胎诱导、细胞群体的动力学等。
组织培养的分类及基本概念
分类:
1.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 指的是从体内取出组织,在模拟体内生理环境,无菌、适当温度和一定营养条件下,使之生存和生长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2.细胞培养(Cell Culture) 培养物是单个细胞和细胞群。
3.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培养的是器官的原基、器官的一部分或整个器官,使之在体外生存、生长和保持一定功能的方法。
组织培养的细胞生物学特点:
1.体内外细胞的差异:当人工条件和体内实际情况不完全相同时,细胞在体外培养后,一旦失去神经体液调节和细胞间相互影响,生活在缺乏动态平衡的环境中,发生变化则是必然。细胞最多见的表现是:返祖(Atavism)现象,即失去原有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分化减弱或不显、细胞趋单一化、不死性、恶性状。
SphK1-S1P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研究
兰天;常秀亭;勾红菊;吴腾;王丽京;黄河清
【摘要】目的观察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SphK1-S1P)信号通路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激活情况。方法观察 STZ诱导的糖尿病
大鼠肾脏中SphK1-S1P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分别检测大鼠肾脏功能及病理指标。采用液质联用分析 SphK1活性及 S1P含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eal-time PCR和 Western blot法检测了 SphK1的表达。结果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糖、肾重体质量比、24 h尿蛋白显著升高,糖尿病大鼠肾脏系膜区肥大,细胞外基质
扩展。同时,糖尿病大鼠肾脏中 SphK1-S1P信号通路被激活,表现为 SphK1表
达和活性增加,以及 S1P 生成增加。结论糖尿病大鼠肾脏中存在SphK1-S1P信
号通路的激活,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大鼠肾损伤过程。%Objective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SphK1-S1P signaling pathway is activated in diabetic nephropathy.Meth-ods SphK1 activity and S1P levels were measured by
LC-MS/MS analysis.The expression of SphK1 were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real-time PCR and Western blot.Results Fasting blood glucose,kidney/body weight ratio and 24-h albuminuria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diabetic mice.Furthermore,mesangial hypertrophy was found
TWS119对结肠癌LOVO细胞系增殖能力和耐药性的影响冯家豪;杨伟金;孙政
【摘要】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mpact of TWS119 on chemotherapy drug resistance and proliferation capacity of colon cancer cell line LOVO. Methods The cell line LOVO was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 2 μmol/L
TWS119 treatment group, 1 μmol/L TWS119 treatment group and negative control group, the TWS119 treatment groups were added 2, 1 μmol/L TWS119, the negative control group was added equal volume of DMSO, Western blot and qRT-PCR were performed to test the expression of P-gp, β-catenin and MRP1 after 24 h treatment. Flow cytometry and CCK8 test were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cells tolerance change.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negative control group, the mRNA expression of MRP1, P-gp,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P-gp,β-catenin and MRP1, the G2/M period cell rate in 2μmol/L TWS119 treatment group and 1 μmol/L TWS119 treatment grou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0.05); the survival rate with 5, 10μmol/L 5-FU treatment had no significantly changed in 1μmol/L TWS119 treatment gro up (P>0.05), while those in 2μmol/L treatment grou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both treatment grou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15 μmol/L 5-FU treatment (P< 0.05). Conclusion TWS119 can improve the chemotherapy drug resistance and proliferation capacity of colon cancer cell through increasing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in v itro, these phenomena perhaps reveals there are some relationships among drug resistance of cancer cell, Wnt/β-
TSC1转基因敲除小鼠动物模型的构建及敲除效果的初步研究王红;蒋莉;王岩;许振凯;王威平;方航;孙鹏;白晓春
【摘要】目的为探讨mTOR信号通路在骨骼发育过程中的机制作用,建立骨骼发育相关的TSC1转基因小鼠,提供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取8周龄健康清洁级
TSC1flox/flox小鼠分别与肢芽干细胞特异性重组酶(Prx-1-Cre)小鼠、软骨细胞特异性重组酶(Col2al-Cre)小鼠及成骨细胞特异性重组酶(Osx-Cre)小鼠进行杂交.将繁殖出的小鼠继续与TSC1flox/flox小鼠回交,并对其子代小鼠的基因型进行鉴定及mTOR活性检测.结果杂交后分别获得肢芽干细胞特异性TSC1敲除小鼠、软骨细胞特异性TSC1敲除小鼠和成骨细胞特异性TSC1敲除小鼠各8只.与正常组比较,上述3种转基因小鼠p-S6均比正常组升高(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应用Cre/loxP系统构建肢芽干细胞特异性TSC1敲除小鼠、软骨细胞特异性TSC1敲除小鼠、成骨细胞特异性TSC1敲除小鼠,均提示mTOR活性增高,有明显TSC1敲除效果,为mTOR信号通路研究骨与软骨发育的机制作用提供实验基础.
【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
【年(卷),期】2019(023)007
【总页数】6页(P1239-1244)
【关键词】基因敲除小鼠;骨发育;TSC1;mTOR信号通路
【作者】王红;蒋莉;王岩;许振凯;王威平;方航;孙鹏;白晓春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 510630;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630;广东省骨科医院,广东广州 510630;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科学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33;南方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