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40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分类是进行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了解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2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3能对具体的化学物质的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教学重点: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难点: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方法:由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自我归纳总结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图书馆或图书大厦里有许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你能够迅速挑出你所需要的商品?[推进新课]分类是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方法,它也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物质的分类。
[板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物质的分类1 将下列元素进行分类H He O Na Si Fe Ar Ba I Pb Ba Pb非金属元素有金属元素有2 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空白处①空气②液氯③啤酒④泥浆水⑤铁粉⑥二氧化碳⑦碘的四氯化碳溶液⑧氢氧化钠⑨氯化钠晶体混合物有纯净物有3 将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将其序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①硫在氧气里的燃烧②红磷在氧气里的燃烧③铁丝在氧气里的燃烧④铝箔在氧气里的燃烧⑤蜡烛在氧气里的燃烧化合反应有非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有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有练习Na2CO3Na2SO4 K2SO4 K2CO3钠盐钾盐硫酸盐碳酸盐[板书][问] 上面对纯净物进行了详细的分类,那混合物可以怎么分,分为哪几类?[自己阅读课本]二、分散系、胶体1、分散系:;称为分散质;物质称为分散剂。
2、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分散系一般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把分散系分成以上三种的依据是_________,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时,是_________,大于100nm时,是_________,在1 nm~100nm 之间时是_________。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依据】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设计思想】根据课程标准“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实行分类”的要求,本节从分类的角度出发,安排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这两部分内容。
分类是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方法,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使用分类的方法不但能便相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能够通过度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教科书通过“图书馆中分类陈列的图书”的图片,使学生直接感受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好处。
通过“思考与交流”栏目中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迸行分类,使学生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能够使用分类法实行学习,虽然教科书列举了“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并安排了“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分类方法的了解,但必须给学生强调这两种方法都是以“单一分类法”为基础的,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掌握方法比死记硬背更有效”。
同时也复习了初中学过的知识,对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比较整体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复习初中所学概念,在了解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等概念的基础上,能够从物质的组成与物质性质角度对物质实行分类。
2.体验实行分类的目的及意义,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实行分类。
3.掌握“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
方法与途径:1.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一些分类事例入手,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将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反应实行分类整理归纳,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
2.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情感与评价:形成将生产、生活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相联系的意识。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理念:在科技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感叹化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之余,我们也清晰的认识到对于数以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课标解读:物质的分类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新内容之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更是伴随新课程而生的的一个内容。
新课程打破了以往教材中“族”的概念,而是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作为知识编排的主线,掌握分类的方法,以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就显得尤为的主重要。
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分类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确定分类标准,其次选择分类方法,最后得出正确的分类结果。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并会合理运用。
2、过程与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分类是科学方法,分类使生活便捷,有序。
重点:无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难点:盐类与氧化物的分类。
教法:引导、分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学法:自主预习,思考交流,合作等。
教学流程:教师:提前准备了水果(两个红苹果,两个黄苹果,两个黄香蕉),请位同学来对它们进行划分,你可以请一位小帮手,把你的结果让他帮你举起来。
学生:从水果类别分为苹果和香蕉;从全部水果颜色的角度划分,黄色水果(举起黄苹果和黄香蕉)和红色水果(举起红苹果);从苹果颜色分为红苹果和黄苹果(举起展示)。
教师:他分的对吗?学生:对教师:完全正确,划分的非常准确,详尽。
值得表扬,继续努力。
分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屏展示超市,图书馆图片),分类是一种科学方法,有了分类,生活更便捷,更有秩序,工作学习效率更高。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分类运用到学习化学知识中来,对研究对象进行划分,可以更系统的研究性质和变化规律,从而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化学中常用的分类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结合课本和讲学稿,先来学习交叉分类法。
《物质的分类》教案第一课时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3.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2.在胶体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3.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科学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3.使学生了解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法是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胶体性质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四、巩固练习1.下列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CuO+H2△+H2O B.C+2CuO△2Cu+CO2C.Fe2O3+3CO2高温Fe+CO2D.Fe+CuSO4=FeSO4+Cu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2CO+O2点燃2CO2B.CaO+H2O=Ca(OH)2C.C+H2O高温CO+H2D.CO2+Ca(OH)2=CaCO3↓+H2O 3.下列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①水②酸③碱④盐⑤氧化物A.①B.①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4.一定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是()A.氧化物B.碱C.酸D.盐5.下列物质既是钠盐,又是碳酸盐的是()A.NaOH B.Na2SO4C.Na2CO3D.K2CO36.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7.下列物质:①H2O ②NaCl ③H2SO4④Ca(OH)2⑤Fe3O4⑥CuSO4·5H2O ⑦HNO3⑧AgNO3⑨NaHCO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盐的是。
8.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作反应物,按下列要求的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2)分解反应;(3)置换反应;(4)复分解反应。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总结】我们可以按照物理性质颜色、状
态、气味、溶解性进行分类。
也可以按照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但是分类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分类了解事物的更多信息。
【提问】通过不同的分类,请同学们描述一下上述物质的性质。
【讲述】现在我们一起回顾初中学过那些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
【讲述】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酸、碱、盐、氧化物,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投影】
【讲述】大家看,我们对物质进行了分类,像这种分类方法我们称为树状分类法。
在纯净物中按组成元素的异同,可以把它们分为单质与化合物;在单质中可按性质的差异分为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在化合物中,可按组成的差异分为酸、碱、盐、氧化物。
请同学们分别举几个例子填在书中25页。
【提问】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的话,还可学生思考、回答
回忆,总结
进行分类
思考
生1: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
两性氧化物),酸可以分为
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
回忆初中学过的
知识,引出树状
分类法
作业:请同学们为教材的第一章内容,设计一张分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