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进展jianggao
- 格式:ppt
- 大小:4.85 MB
- 文档页数:65
川崎病治疗新进展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性中、小动脉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热性发疹性疾病。
急性期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是川崎病的首选治疗方案。
对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临床尚有争议。
恢复期治疗以抗凝,溶栓为主。
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可采用外科及介入治疗。
标签:川崎病;治疗;新进展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以全身性中、小动脉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热性发疹性疾病。
80%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1岁以下川崎病病例逐渐增多。
本病具有自限性,严重的会导致冠状动脉病变,影响患儿的预后。
现将川崎病近10年在诊断、治疗以及跟踪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1 急性期KD的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防止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发生。
1.1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输注IVIG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5天疗法:IVIG 400 mg/(kg·d),2~3 h 内静脉输入,连用5 d;(2)IVIG 1.0 g/kg,于4~6 h内静脉输入;(3)IVIG 2.0 g/kg,于10~12 h内静脉输入。
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对KD具有很好的疗效,发病早期应用不但能够有效缓解急性症状,还可以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病变,三种治疗方法均可预防CAL发生。
但在热退时间、手足症状消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2.0 g/kg为最佳疗法[1],且在预防冠状动脉病变方面效果明显。
使用IVIG的最佳时机:应在发病后10 d内给予,如有可能,应尽量在7 d内给予疗效更好。
西班牙有文章报道[2],IVIG 2.0 g/kg,在发病的5~8 d内给予,效果更好。
如48~72 h内再次发烧或原因不明时可再给一次。
有观察研究显示,KD如不经任何治疗,其CAA发生率可高达25%[3-4]。
IVGG治疗后,尽管冠脉瘤的发生率降至3%~5%[5],但是国外最新文章表示,急性血管炎、心肌炎、心瓣膜炎有可能成为后遗症,这些后遗症造成的损害有可能在儿童发育至某一阶段后出现[6]。
川崎病病例演讲比赛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绍一种儿童常见的疾病——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种以高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表现的儿童全身性血管炎,常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
川崎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最典型的症状是持续高热,可以达到40℃以上,并伴有喉咙红肿、结膜炎、口腔黏膜炎等。
此外,患儿还会出现皮疹、手足红肿、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川崎病可能引发心脏病变,如冠状动脉炎、心肌炎等,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对于川崎病的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心脏超声等综合判断。
如果怀疑川崎病,及早就诊非常重要。
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心脏病变的风险,并缩短疾病的病程。
治疗川崎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目前,高剂量的静脉免疫球蛋白是川崎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可以有效缩短病程、降低心脏病变的风险。
此外,对于部分病情较重的患儿,还可以使用激素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支持性治疗,如退热、补液等。
预防川崎病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持续高热、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家长还应注意加强孩子的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有可能引发感染的因素。
定期体检也是预防川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及早发现疾病并进行干预治疗。
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如果不及时诊治,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家长和社会大众都应该关注川崎病的预防和治疗,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了解。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谢谢大家!。
川崎病幻灯片ppt课件•川崎病概述•川崎病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管理•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目录CONTENTS01川崎病概述定义与命名定义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急性、自限性、全身性血管炎,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儿童。
命名由日本医生川崎富作于1967年首次描述,因此得名。
发病原因及机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感染、遗传、免疫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全身性血管炎,导致血管壁损伤和炎症反应。
此外,还可能涉及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和细胞因子的释放。
发病率年龄分布性别差异季节性流行病学特点01020304川崎病是全球性疾病,发病率因地区和种族而异。
亚洲地区发病率较高,尤其是日本。
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其中1-2岁为发病高峰。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比例约为1.5:1。
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春季和冬季为发病高峰。
02川崎病临床表现持续发热眼球结膜充血口唇及口腔改变无脓性分泌物,热退后消散。
口唇发红、皲裂,杨梅舌,口腔黏膜弥漫性充血。
0302 01主要症状体温可达39-40℃,持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体征变化手足改变急性期手足发红、肿胀,恢复期甲周脱皮。
皮肤表现多形性红斑,躯干部最多,不发生疱疹或结痂。
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直径超过1.5cm。
并发症风险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形成,可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其他系统并发症关节炎、神经系统受累(如无菌性脑膜炎、面神经麻痹等)、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泻等)等。
03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及流程诊断标准持续5天以上的发热,伴随4项主要症状(双侧非化脓性结膜炎、口唇及口腔变化、多形性皮疹、四肢末端改变)中的至少2项,且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诊断流程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判断。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要点与猩红热的鉴别01猩红热也有发热和皮疹,但皮疹多在发热1-2天出现,且为弥漫性细小密集的斑丘疹,压之褪色,伴有杨梅舌和环口苍白圈,与川崎病的皮疹特点不同。
儿童川崎病研究进展标签:川崎病;进展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
主要影响婴幼儿,世界各国均有发生,以亚裔发病率最高。
该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主要原因之一。
其主要危害是冠状动脉(冠脉)炎性损伤所引起的扩张和动脉瘤的形成,还可以导致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化及成人期的心肌梗死,并可发生猝死。
现综述有关KD病因、病理和治疗方面的一些最新进展。
1病因学1.1感染因素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KD的发生具有季节性、区域流行性、病程的自限性及高发于6个月~5岁婴幼儿等特点,提示其致病因子可能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微生物,通过血清学、组织培养和分子学方法的研究,许多特异的病原体和KD有相关性。
KD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我国台湾夏季发病率最高[1],日本则为1月份发病率最高[2]。
Benseler等[3]报道,典型KD患儿中有33%同时存在感染,病原是细菌或者病毒。
Esper等[4]报道在KD患者中发现了一种人类新型冠状病毒,表明冠状病毒感染与KD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在KD患者中同样发现了其他不同的病原体,但没有证据表明本病是单一病原[5]。
当然也有一些证据不支持感染病因:缺乏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证据,无常规的传染源,居住在日本国以外的日本人无相似的易感性;同时,常规细菌培养、病毒血清学试验和动物接种都不能证实感染学因素为其病因。
1.2免疫因素1.2.1超抗原学说最近作为KD病因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识。
该学说认为具有相同超抗原性的不同病原体的感染激活了患者免疫系统,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超抗原是一类不同于普通抗原的蛋白质家族,具有强大的免疫激活能力,只需极低浓度即可刺激多克隆T细胞活化,故被称为超抗原。
具有超抗原能力的微生物有葡萄球菌、链球菌、支原体、耶尔森菌、逆转录病毒等。
超抗原在诱导机体免疫应答反应方面具有一些普通抗原所没有的特点[6]。
超抗原可来自环境中普通的病原体,外源性超抗原如细菌毒素和病毒抗原作用于人群,而具有某种易感性的个体才会出现典型的KD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