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品德课件-多样的风俗| 冀教版 (共14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14
四年级下册品德教案-1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小孩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形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小孩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专门快。
板书设计:
多样的风俗
民间文化:社火、节日、戏曲……
饮食适应:面食……
民间工艺:剪纸、刺绣……
热爱家乡共建家园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差不多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专门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要紧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要,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不管是“博士”“讲师”,依旧“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差不多概念都具有了。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多样的风俗》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多样的风俗》是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的一个教学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周围的事物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但在风俗习惯方面,学生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去理解和认识不同的风俗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难点:引导学生从深层次去理解和认识不同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的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
2.准备案例材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3.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各民族风俗习惯的信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展示中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探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风俗习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各民族风俗习惯信息。
鼓励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冀教版品社四下《多样的风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多样的风俗》是冀教版品社四下的一个课题,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个民族的独特风俗习惯,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和相关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民族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入了解各民族的独特风俗习惯还需教师的引导。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究,但同时也需要教师的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独特风俗习惯,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各民族的独特风俗习惯,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独特风俗习惯。
2.难点:理解各民族的独特风俗习惯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各民族的独特风俗习惯。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的独特风俗习惯。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资料,制作课件,准备相关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搜集相关资料,准备课堂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独特风俗习惯,同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然后进行课堂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重和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多样的风俗》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多样的风俗》是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本章节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图片,展示了我国各地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春节的习俗、端午节的龙舟赛、中秋节的赏月等。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认同感,他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地域差异较大,对一些地方的独特风俗可能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风俗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探究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风俗习惯。
2.难点: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地的风俗习惯。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3.合作交流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风俗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案和课件。
3.准备好课堂用的道具和物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各地的风俗习惯,如春节、端午、中秋等,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各地的风俗习惯,如春节的放鞭炮、贴春联,端午节的龙舟赛,中秋节的赏月等。
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对这种风俗的认识和感悟。
2019-2020年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多样的风俗》教学设计1目标: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能力:通过对家乡、风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知识:了解家乡的文化、习俗以及家乡最著名的事物。
活动准备:教师:制作有关河北等内容的课件。
学生:1、搜集河北风俗、文化、名人、特产等方面的资料。
2、准备表演的道具。
一、激情导入,提出目标师:同学们,我们河北省历史悠久,数千年来积淀的文化资源,积累了很多的传统文化,并且在燕赵大地上还盛产着丰富的特产,这些在全国乃至世界都非常的享有盛誉。
那么作为河北人的我们更应该了解河北、认识河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河北。
二、展示成果,深化目标1、教师提出要求:课前,同学们自由结组搜集了有关河北的传统剧目、特产以及民间工艺这三方面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分类、筛选、整理。
这节课,我们每个小组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们组的资料展示给同学们,咱们比一比,看那一组同学汇报的最吸引人。
其他同学要善于倾听他人发言,等他们汇报完以后,还可以补充自己的意见。
好,哪个组愿意来打头阵?2、学生分组展示成果:1)、介绍表演传统剧目:介绍:吴桥的杂技、唐山的皮影戏、二小放牛郎、小兵张嘎、河北梆子……(图文并茂)欣赏:河北民歌师:(介绍唐山皮影)师:我们河北的剧目个个是精彩绝伦,我们做为河北人真的应该非常的骄傲。
好,下面那个小组为我们大家作精彩的展示。
2)、小品扮演特产商店:介绍河北的特产。
晋州鸭梨深州蜜桃兴隆红果沧州蜜枣河北血杞京东板栗赵县雪花梨巨鹿串枝红杏宣化白葡萄赞皇金丝大枣红星苹果磨盘柿承德杏仁望都羊角辣沧州金丝小枣巨鹿银花沧州冬菜祁州漏芦涿州御米巨鹿“01”血杞张北马定州猪虎皮黄兔武安山羊大尾寒羊冀南牛坝上长尾鸡黄骅毛蚶坝上莜麦阳原供佛杏龙眼葡萄宣化鹦哥绿豆八棱海棠发菜蕨菜桑洋驴西八里大蒜口蘑蔚州贡米小石庄大甜椒鸡泽椒干保定槐茂酱菜邯郸丛台酒徐水刘伶醉衡水老白干汾州黄酒晋州咸驴肉高碑店豆腐丝饶阳金丝杂面……师:我们河北的特产真的是多种多样,有水果、有干果,有酒类、有面食等等,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