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试工艺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09.00 KB
- 文档页数:42
中试工艺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工艺技术的不断更新,现代化的生产过程不断涌现,各种工艺试验也在日益频繁地进行中。
而中试工艺作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重要过程,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
因此,中试工艺的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方案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试工艺的安全风险评估中试工艺的安全风险评估是中试工艺安全评价的核心,也是中试工艺安全控制的基础。
对中试工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的目的是确定中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事件和灾害,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
基于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从而保障中试工艺的安全运行。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确定评估对象、研究背景、目标、预期效果、任务分工、制度体系和评估方法等基本问题的过程。
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需要对中试工艺的设备、化学品、操作过程、环境等方面进行调研,以便更好地了解中试工艺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危险。
2、危险辨识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资料搜集、技术分析、专家咨询等方式,确定可能发生的危险,包括设备失效、化学品泄漏、操作失误、人为破坏、自然灾害等方面。
3、危险评估根据危险事件的特点,综合考虑发生的可能性和事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对事件进行分类及给予相应的分值。
通过对风险进行评估,可以得到风险矩阵或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二、中试工艺的安全控制1、管理控制中试工艺的安全管理应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并交由专人负责。
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对事故处理程序和措施进行培训和演练。
此外,应将作业日志、设备运行记录等信息进行记录,并进行规范化管理。
2、技术措施中试过程中的危险事件大都与化学品、高温、高压、电气设备等技术点有关。
因此,应针对中试过程中的技术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例如,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应严格掌控温度、压力,并配备相应的安全装置;电气设备应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的安全风险等。
3、环境治理中试过程中,废水、废气、废渣等高致污物质会被产生出来。
中试实施方案一、前言中试是指在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为了验证产品的可行性和稳定性而进行的一种小规模试验。
中试实施方案是指在进行中试前,对中试过程进行规划和安排的详细方案。
本文将就中试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中试目标1.验证产品的可行性和稳定性;2.检验生产工艺和设备的适应性;3.获取产品生产的关键参数和数据。
三、中试内容1.中试时间安排中试时间安排应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工艺确定,一般不超过1个月。
在中试期间,需要安排专人负责监督和记录中试过程中的各项数据。
2.中试设备准备中试设备的准备是中试工作的重要保障。
需要确保中试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以保证中试数据的可靠性。
3.中试操作流程中试操作流程应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工艺确定,包括原料配比、生产工艺参数、设备操作流程等内容。
在中试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中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中试数据记录和分析在中试过程中,需要对各项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
包括产品质量数据、生产工艺参数、设备运行状态等内容。
通过对中试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可以为产品的正式生产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四、中试风险控制1.安全风险控制在中试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同时,需要对中试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防止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2.质量风险控制在中试过程中,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确保中试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同时,需要对生产工艺参数进行精确控制,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环境风险控制在中试过程中,需要对生产环境进行严格控制,确保环境条件符合产品生产的要求。
同时,需要对废水、废气等进行合理处理,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五、中试总结与改进在中试结束后,需要对中试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
根据中试数据和实际情况,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六、结语中试实施方案是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产品的可行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为产品的正式生产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中试试验计划
试验目的:
通过中试试验,验证和评估某项技术、产品或方法的可行性、效果以及应用潜力。
试验内容:
1. 选定试验对象:确定需要中试试验的技术、产品或方法。
2. 资源准备:确定试验所需的设备、材料、人力等资源,并进行采购和准备。
3. 试验方案设计: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制定试验方案,明确试验设计、操作流程、指标评价等内容。
4. 实施试验:按照试验方案进行试验操作,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
5. 数据分析与评价: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进行结果评价。
6. 结论总结和报告编写:根据试验结果,撰写中试试验总结报告,对试验的可行性、效果和应用潜力进行综合评价。
试验时间安排:
根据试验对象的特点和试验计划的具体内容,确定试验的时间安排。
包括试验准备时间、试验实施时间以及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写时间等。
试验风险控制:
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试验过程的安全和可靠。
参与人员:
根据试验计划的需要,确定参与试验的人员,并明确其责任和任务。
试验预算:
根据试验计划的具体内容和资源需求,进行试验预算的编制和审核。
试验评估:
对试验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估,包括试验目标的实现程度、试验过程的可行性和效率、试验结果的可靠性等方面。
以上为初步的中试试验计划,具体内容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中试工艺安全评估
中试工艺安全评估是对正在进行中试的工艺过程进行安全性评估的一项工作。
它的目的是评估工艺的安全性,发现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建议。
中试工艺安全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评估范围:确定评估的中试工艺和相关的工艺设备、操作条件等信息。
2. 识别危险源:对中试工艺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识别,包括化学品的性质、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物质、设备的设计和操作特点等。
3. 评估风险:根据危险源的识别结果,对中试工艺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火灾、爆炸、中毒、腐蚀、压力危害等各种可能的安全风险。
4. 确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防护设施,包括工艺设备的设计和改进、操作规程的制定、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等。
5. 编制安全操作程序:根据中试工艺的特点和风险评估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操作程序,并进行培训和宣传。
6. 监测和改进:对中试工艺的安全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完善。
中试工艺安全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帮助确保中试工艺的安全进行,并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指导,确保工艺的可持续发展。
中试试验计划在中试试验计划中,我们将详细阐述试验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整个试验过程中的资源配置、进度安排和风险管理等。
本试验旨在验证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为后续大规模生产和市场推广提供依据。
一、引言:背景和目的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
为了降低研发风险、缩短上市周期和提高产品竞争力,中试试验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中试试验,可以全面评估产品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为后续优化和调整提供方向。
二、试验计划概述本试验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各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如下:1.准备阶段:完成试验方案制定、资源配置、团队组建等工作。
2.实施阶段:按照试验方案开展试验活动,实时监控进度和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
3.总结阶段:对试验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形成报告,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三、试验阶段划分1.试验方案制定:明确试验目标、内容、方法等,确保试验的可行性和针对性。
2.试验场地与设备准备:根据试验需求,选定合适的试验场地和设备,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3.试验人员培训:对试验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试验过程中能有效执行试验方案。
4.试验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实时监控和记录试验过程数据,对试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5.试验结果评估与调整:根据试验数据分析结果,对产品或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
四、试验内容与方法本试验主要针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以下方面进行测试:1.功能性:验证产品或技术是否能满足市场需求,实现设计功能。
2.可靠性:测试产品或技术在连续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安全性:评估产品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防止潜在危险。
4.兼容性:验证产品或技术在不同环境、设备中的应用情况。
五、试验预期成果通过中试试验,我们期望达到以下成果:1.验证产品或技术的可行性,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依据。
2.发现并解决产品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产品竞争力。
3.为产品上市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可以参考的资料1 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1)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对两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2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安全评价时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安全评价中常“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2.1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以下6大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陛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6)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新产品中试生产总结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对新产品中试生产的总结和评估。
该中试生产是为了验证新产品在实际生产中的可行性和优化生产流程。
本报告将分析中试生产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正式生产提供参考。
2. 中试生产概况中试生产从2021年1月1日开始,至2021年3月31日结束,共经历了三个月的时间。
期间我们按照预定的生产计划,生产了5000个新产品样品,对生产流程和产品品质进行验证。
3. 制造过程分析在中试生产过程中,我们对生产流程进行了仔细分析和改良。
初步结果表明,新产品的制造过程相对复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调配、生产装配、质量检验等环节。
在初期生产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挑战,包括供应链延迟、工艺优化等。
- 原材料采购:新产品需要使用特殊材料,而该材料供应不稳定。
我们与供应商建立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增加了库存以应对供应链延迟的风险。
- 生产调配:根据生产计划,我们按需调配生产线,加强与生产工人的沟通,确保生产流程的协调进行。
- 生产装配:通过多次尝试,我们成功优化了生产装配工艺,并在产品品质上获得了显著的改善。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装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并建立了解决方案。
4. 产品品质评估为了确保产品品质,我们对中试生产的产品进行了全面的品质评估,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测试和可靠性评估等。
- 外观检查:我们对每个产品进行了外观检查,确保产品没有明显的制造缺陷和损伤。
- 功能测试:我们建立了全面的功能测试流程,对产品进行了各项功能测试,保证产品能够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 可靠性评估: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可靠性测试,我们评估了产品在不同工况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测试结果显示产品在多数情况下能够正常工作,并具备良好的可靠性。
5. 经验教训和改进措施在中试生产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教训。
基于这些教训,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
- 加强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更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前沟通可能的材料供应问题,并加强库存管理。
浙江大为药业有限公司中试试验方案方案编写人:时间:目录1 试验项目小组成员与职责2 试验目的3 产品试制项目内容简介4 产品试制项目工艺技术方案5 试验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和事故应急预案6 产品试制场所选址7 试验项目环境、安全性论证8 产品试制方案变更9 产品试制项目相关文件编制计划10 中试车间生产装置的设计与设备安装11 产品试制项目进度安排一、试验项目小组成员与职责1 组长:王具明2 副组长:、汪部长、慕龙治、朱立荣、柴志善顾正辉3 组员:操作工人10名NO 2COOCH 3CH 3OOCCH 3CH 3NCH ONO 2+ 2CH 3COCH 2COOCH 3+NH 3二、 试验目的1 本次试验通过对小试产品的放大研究,获得产品有关工艺、设备相关技术参数及中间产品质量可控的检验标准,为今后公司申报药品批文及商业化大生产以及药政部门的现场核查做好基础技术工作。
2 本次试验通过对小试产品的放大研究,为保证今后该品种的商业化大生产在安全、环境保护方面能够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标准规范,为今后该品种商业化大生产装置能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安全、环保评价。
三、产品试制项目内容简介本次中试品种为硝苯地平、苯酰甲硝唑,硝苯地平是第一代钙拮抗剂,为抗高血压、防治心绞痛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畅销的药物之一。
该药的特点是:起效快,峰/谷比值高,导致了神经体液活化,经多年临床使用,该药的疗效得到了肯定。
硝苯地平在价格上也占据了强有力的优势。
尤其近几年来,市场上硝苯地平缓释片、控释片销售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原料药硝苯地平供需量也在上升。
苯酰甲硝唑是治疗抗滴虫和抗感染的药物,其国内市场生产厂家不多,通过调研发现,南非等第三世界国家需求较大,有一定市场价值。
四、产品试制项目工艺技术方案1 硝苯地平工艺技术方案 化学反应过程及生产流程图 1.1.1 化学反应过程邻硝基苯甲醛 乙酰乙酸甲酯 氨水 硝苯地平 1.1.2 .工艺流程图备注:根据批混量,邻硝基苯甲醛投量可以在60±4 kg范围内适当调整,其它原料按以上配比进行相应改变。
浙江大为药业有限公司中试试验方案方案编写人:时间:目录1 试验项目小组成员与职责2 试验目的3 产品试制项目内容简介4 产品试制项目工艺技术方案5 试验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和事故应急预案6 产品试制场所选址7 试验项目环境、安全性论证8 产品试制方案变更9 产品试制项目相关文件编制计划10 中试车间生产装置的设计与设备安装11 产品试制项目进度安排一、试验项目小组成员与职责1 组长:王具明2 副组长:、汪部长、慕龙治、朱立荣、柴志善顾正辉3 组员:操作工人10名二、试验目的1 本次试验通过对小试产品的放大研究,获得产品有关工艺、设备相关技术参数及中间产品质量可控的检验标准,为今后公司申报药品批文及商业化大生产以及药政部门的现场核查做好基础技术工作。
2 本次试验通过对小试产品的放大研究,为保证今后该品种的商业化大生产在安全、环境保护方面能够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标准规范,为今后该品种商业化大生产装置能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安全、环保评价。
三、产品试制项目内容简介本次中试品种为硝苯地平、苯酰甲硝唑,硝苯地平是第一代钙拮抗剂,为抗高血压、防治心绞痛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畅销的药物之一。
该药的特点是:起效快,峰/谷比值高,导致了神经体液活化,经多年临床使用,该药的疗效得到了肯定。
硝苯地平在价格上也占据了强有力的优势。
尤其近几年来,市场上硝苯地平缓释片、控释片销售量呈逐NO 2COOCH 3CH 3OOCCH CH 3NHCH ONO 2+2CH 3COCH 2COOCH 3+NH 3年上升趋势,原料药硝苯地平供需量也在上升。
苯酰甲硝唑是治疗抗滴虫和抗感染的药物,其国内市场生产厂家不多,通过调研发现,南非等第三世界国家需求较大,有一定市场价值。
四、产品试制项目工艺技术方案1 硝苯地平工艺技术方案 1.1 化学反应过程及生产流程图 1.1.1 化学反应过程邻硝基苯甲醛 乙酰乙酸甲酯 氨水 硝苯地平 151.1 116.1 17.03 346.341.1.2 .工艺流程图1.2 工艺过程1.2.1 环合工艺过程1.2.1.1 投料配比及投料量备注:根据批混量,邻硝基苯甲醛投量可以在60±4 kg范围内适当调整,其它原料按以上配比进行相应改变。
中试工艺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方案背景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进行中试工艺的验证。
中试工艺是指在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在较小规模的实验室或生产车间中进行试产、性能、工艺参数的进一步验证和改进。
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中试工艺进行评估,以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1. 安全风险定义安全风险指那些可能对人员、环境、设备造成损害或損傷的事件或条件,可以分为几个类别,包括人身安全风险、化学品安全风险、机械安全风险、火灾安全风险等。
2. 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安全评估标准主要包括国家、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的标准。
在进行中试工艺的安全风险评估时,应首先参考国家和行业标准,再参考企业自身的标准和要求。
3.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中试工艺的安全风险评估需要采用系统化的方法,包括对工艺流程、设备、人员进行评估,以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常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分析法:将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影响等级综合考量,给出风险等级评估。
•事件树分析法:将风险事件分解为不同的节点,并构建树形结构,以评估整个风险流程。
•财务风险分析法:以财务损失作为评估标准,对风险事件进行评估。
其中,风险矩阵分析法是中试工艺安全风险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安全风险控制方案1. 安全风险控制原则在制定中试工艺的安全风险控制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风险识别:及时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风险评估:对风险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风险管理: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风险监控:实时监控风险状况,及时做出反应。
2. 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中试工艺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设备安全控制: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控制,设置安全装置,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作业安全控制:对人员进行培训,设置安全防护措施,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
•消防安全控制:设置灭火器、消防设备等消防设施,建立消防预案,及时处理火灾隐患。
•化学品安全控制:加强化学品使用管理,设置化学品存储区域,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浙江大为药业有限公司中试试验方案方案编写人:时间:目录1 试验项目小组成员与职责2 试验目的3 产品试制项目内容简介4 产品试制项目工艺技术方案5 试验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和事故应急预案6 产品试制场所选址7 试验项目环境、安全性论证8 产品试制方案变更9 产品试制项目相关文件编制计划10 中试车间生产装置的设计与设备安装11 产品试制项目进度安排一、试验项目小组成员与职责1 组长:王具明2 副组长:、汪部长、慕龙治、朱立荣、柴志善顾正辉3 组员:操作工人10名二、试验目的1 本次试验通过对小试产品的放大研究,获得产品有关工艺、设备相关技术参数及中间产品质量可控的检验标准,为今后公司申报药品批文及商业化大生产以及药政部门的现场核查做好基础技术工作。
2 本次试验通过对小试产品的放大研究,为保证今后该品种的商业化大生产在安全、环境保护方面能够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标准规范,为今后该品种商业化大生产装置能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安全、环保评价。
三、产品试制项目内容简介本次中试品种为硝苯地平、苯酰甲硝唑,硝苯地平是第一代钙拮抗剂,为抗高血压、防治心绞痛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畅销的药物之一。
该药的特点是:起效快,峰/谷比值高,导致了神经体液活化,经多年临床使用,该药的疗效得到了肯定。
硝苯地平在价格上也占据了强有力的优势。
尤其近几年来,市场上硝苯地平缓释片、控释片销售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原料药硝苯地平供需量也在上升。
苯酰甲硝唑是治疗抗滴虫和抗感染的药物,其国内市场生产厂家不多,通过调研发现,南非等第三世界国家需求较大,有一定市场价值。
NO 2COOCH 3CH 3OOCCH 3CH 3N HCH ONO 2+2CH 3COCH 2COOCH 3+NH 3四、产品试制项目工艺技术方案1 硝苯地平工艺技术方案 1.1 化学反应过程及生产流程图 1.1.1 化学反应过程邻硝基苯甲醛 乙酰乙酸甲酯 氨水 硝苯地平151.1 116.1 17.03 346.341.1.2 .工艺流程图1.2 工艺过程1.2.1 环合工艺过程1.2.1.1 投料配比及投料量备注:根据批混量,邻硝基苯甲醛投量可以在60±4 kg范围内适当调整,其它原料按以上配比进行相应改变。
中试工艺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方案(1)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对两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2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安全评价时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安全评价中常“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2、1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86)进行分类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
表26。
危险物品的物质特性可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获取。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主要由“成分/组成信息、危险性概述、理化特性、毒理学资料、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等16项内容构成。
进行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性识别与分析时,危险物品分为以下10类。
(1)易燃、易爆物质:引燃、引爆后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物质,由于其具有迅速地释放能量的能力而产生危害,或者是因其爆炸或燃烧而产生的物质造成危害(如有机溶剂)。
(2)有害物质:人体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咽下后,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3)刺激性物质:对皮肤及呼吸道有不良影响(如丙烯酸酯)的物质。
有些人对刺激性物质反应强烈,且可引起过敏反应。
(4)腐蚀性物质:用化学的方式伤害人身及材料的物质(如强酸、碱)。
腐蚀性物质的危险有害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的化学灼伤。
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皮肤、眼睛或进入呼吸系统、食道而引起表皮组织破坏,甚至死亡;二是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物质表面如设备、管道、容器等而造成腐蚀、损坏。
腐蚀性物质可分为无机酸、有机酸、无机碱、有机碱、其他有机和无机腐蚀物质等五类。
腐蚀的种类则包括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两大类。
腐蚀的危险与有害主要包括以下4类。
液体敷料中试放大验证的风险评估和质量评价液体敷料是一种应用于创面护理的创新产品,它具有许多传统敷料所不具备的优势。
然而,在液体敷料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放大验证的风险评估和质量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液体敷料中试放大验证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风险评估和质量评价的方法。
一、风险评估1. 原材料风险评估液体敷料的制备需要使用特定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进行中试放大验证之前,为了降低风险,应对原材料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筛选。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1)原材料的供应商评估:评估供应商的信誉、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控制能力等。
(2)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对原材料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包括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微生物检测等。
(3)原材料的稳定性评估:评估原材料在制备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其与其他原料的相容性。
2. 工艺风险评估液体敷料的制备工艺是影响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在进行中试放大验证之前,应对工艺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艺风险评估方法:(1)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通过系统性地识别、评估和控制潜在的故障模式和影响,来减少事故的风险。
(2)质量风险评估:评估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如交叉污染、不同批次之间的差异等。
(3)关键工艺参数的控制:确定对产品性能和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工艺参数,并确保其在中试放大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
二、质量评价1. 物理性能评价液体敷料的物理性能直接关系到其创面治疗效果和使用体验。
在中试放大验证过程中,应对液体敷料的物理性能进行全面评价,包括:(1)粘度和流变性能:评估液体敷料的黏稠程度和流动性,以保证其在涂抹和吸附等过程中的适用性。
(2)附着力和保护性能:评估液体敷料在创面上的附着力和对创面的保护作用,以确保其有效隔离和促进愈合。
(3)柔韧性和透气性:评估液体敷料的柔韧性和透气性,以保证其适应不同部位和形状的创面,并避免局部梗阻和感染。
中试车间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中试车间的安全生产,防范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中试车间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是指中试车间内部,管理体系,安全设备和安全操作等方面的制度和规定,适用于所有中试车间相关工作。
第三条中试车间负责人是中试车间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中试车间的生产运行、安全生产负责。
第四条所有中试车间员工必须遵守本规定,确保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中试车间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时有权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
第六条对于违反本规定的个人和单位,有权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七条中试车间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第八条中试车间应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制度、安全培训制度等。
第九条中试车间负责人应履行以下职责:1.负责中试车间的安全生产工作;2.组织制定中试车间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建立和落实中试车间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4.组织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5.组织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第十条中试车间负责人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和技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第十一条中试车间应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中试车间的日常安全工作。
第十二条中试车间应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
第十三条中试车间应建立安全生产档案,记录日常安全检查和事故处理情况。
第三章安全设备和安全操作第十四条中试车间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设备,如消防设备、防爆设备、安全标志等。
第十五条中试车间应定期对安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可用。
第十六条中试车间应设立明显的安全通道,保证人员和物品的安全疏散。
第十七条中试车间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违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行为。
第十八条中试车间应设立明确的禁止吸烟和明火区域,并加强禁火管理。
第四章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第十九条中试车间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
中试安全评价摘要:1.中试的含义及其重要性2.安全评价的定义和目的3.中试安全评价的流程4.中试安全评价的注意事项5.中试安全评价的实际应用案例正文:一、中试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中试,全称为中间试验,是指在科研和生产过程中,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进行扩大试验,验证其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正式生产提供数据支持的过程。
中试是科研与生产之间的重要桥梁,对于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二、安全评价的定义和目的安全评价是指通过对系统、设备、工艺等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判断其安全状态和安全水平的过程。
安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可靠。
三、中试安全评价的流程1.确定评价对象:根据中试项目的具体情况,明确需要进行安全评价的设备、工艺等对象。
2.收集资料:收集评价对象的相关设计、施工、运行等资料,为风险分析提供依据。
3.风险分析:针对评价对象,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判断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后果。
4.制定安全措施: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降低安全风险。
5.评价结果汇总:整理分析结果,编写安全评价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四、中试安全评价的注意事项1.评价对象应全面:确保对所有可能存在风险的设备、工艺等进行安全评价。
2.风险分析要充分: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风险分析,避免遗漏重要风险因素。
3.安全措施要具体:针对每个风险因素,制定具体、可行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4.评价结果要客观:在评价报告中,客观地反映评价结果,避免隐瞒或夸大安全问题。
五、中试安全评价的实际应用案例某化工企业计划新建一套生产装置,为了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中试安全评价。
评价过程中,发现装置在设计、设备选型、工艺流程等方面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根据评价结果,企业对装置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安全防护设施,调整了工艺参数,最终确保了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可靠。
综上所述,中试安全评价是保障中试项目安全的重要手段,对于识别潜在风险、预防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化工中试管理制度一、总则化工中试是指在实验室规模的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工艺试验。
为了保证化工中试工作的安全、高效和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责任1.化工中试的管理责任由化工中试主管负责,其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和完善化工中试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化工中试工作、监督化工中试工作的安全、技术和质量。
2.化工中试主管负责对化工中试工作进行安全、技术和质量的监管和考核,并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进行整改和处理。
3.化工中试主管负责做好化工中试工作的档案管理和资料归档工作。
三、化工中试工作流程1.化工中试工作由化工中试主管根据项目需求制定操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确保操作方案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2.进行化工中试工作前,需要做好安全评价和风险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3.对于特殊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事故和问题,化工中试主管需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演练和技术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对化工中试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和处置,做到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
5.化工中试结束后,需要做好设备、场地和工具的清理和维护工作,并对化工中试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四、安全管理1.化工中试主管要加强对化工中试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对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宣传和指导。
2.对于可能存在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工艺,要制定专门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并加强现场监督和管理。
3.对于化工中试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工作,要定期进行,并做好安全记录和安全事故的分析处理。
4.对于可能存在的化学事故和安全隐患,要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制定,并做好应急演练工作。
五、质量管理1.化工中试主管要制定化工中试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对化工中试工作进行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估。
2.对于化工中试操作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和关键工艺参数,要建立监测和记录制度,并定期进行过程分析和技术改进。
3.对于化工中试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要求,要建立检验和检测制度,并对化工中试产品进行质量测试和评估。
化学合成制药的基本过程及各阶段主要任务一、导言化学合成制药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合成药物的过程,是制药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
化学合成制药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特定的任务和操作步骤。
本文将对化学合成制药的基本过程及各阶段主要任务进行介绍,以便读者对该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前期试验阶段1. 任务:确定药物合成的适宜路线和条件,寻找最优合成方法。
2. 操作:进行相关文献调研,确定合成路线并进行初步实验验证,包括催化剂的选择、反应条件的优化等。
3. 结果:得到初步的合成路线和条件。
三、中试阶段1. 任务:验证前期试验的结果,确定大规模制备的可行性。
2. 操作:扩大试验规模,验证反应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同时进行并行实验,比较不同方法的效果。
3. 结果:获得较为成熟的制备工艺及相关数据。
四、工艺开发阶段1. 任务:制定稳定的制备工艺和标准化操作流程。
2. 操作:在现有数据基础上进行参数优化、流程优化,确定各项操作的标准条件。
3. 结果:确立标准化的制备工艺和操作流程。
五、中间体及原料药制备阶段1. 任务:生产中间体及原料药,保证中间体的绿色制备,不断优化原料药的制备工艺。
2. 操作:建立中间体及原料药的生产线,并不断进行优化改进。
3. 结果:产量稳定、质量可靠的中间体及原料药。
六、成品药制备阶段1. 任务:扩大生产,确保成品药质量稳定。
2. 操作:建立成品药的生产线,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测。
3. 结果:生产出高质量的成品药。
七、质量控制及检验阶段1. 任务:保证制备的药物质量达标。
2. 操作: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检验体系,对中间体、原料药和成品药进行全面的检测。
3. 结果:制备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
八、总结化学合成制药的基本过程包括前期试验、中试、工艺开发、中间体及原料药制备、成品药制备、质量控制及检验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其特定的任务和操作步骤。
中试方案中试方案1. 背景中试是产品开发中的一项重要环节,通过在实际环境中对产品进行测试和验证,可以评估产品的性能、可行性和可靠性,从而为产品的进一步改进和商业化提供参考。
2. 目的中试方案的目的是定义中试的目标、方法和计划,确保中试过程能够按照预期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结果。
3. 中试目标确定中试的主要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而言,中试目标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评估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 验证产品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检测产品是否存在缺陷或问题- 评估产品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适用性- 收集用户反馈并改进产品4. 中试方法选择合适的中试方法是实现中试目标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试方法:**4.1 实验室测试**在实验室中对产品进行各种物理、化学和功能性测试,以评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4.2 原型测试**制作产品的原型,并对其进行测试和验证,以确定产品的功能和可行性。
**4.3 场地测试**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对产品进行测试,模拟真实的使用环境,评估产品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
**4.4 用户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用户的反馈和意见,了解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和期望。
5. 中试计划制定详细的中试计划是确保中试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以下是中试计划的一般内容:**5.1 中试时间安排**确定中试的起止时间,并按照时间表进行中试活动的安排。
**5.2 中试资源准备**确定所需的设备、材料、人力等资源,并做好准备工作,以确保中试过程的顺利进行。
**5.3 中试流程和方法**详细描述中试的流程和方法,包括实验步骤、测试要点和评估指标。
**5.4 数据采集和分析**确定数据采集的方式和方法,并规定数据的分析和评估标准。
**5.5 中试结果和总结**对中试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评估中试的效果和可行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
6. 中试风险和控制在中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风险和问题,为了保证中试的顺利进行,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
中试车间管理办法一、背景介绍中试车间是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对于产品的研发、试验和改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中试车间的高效运作和质量控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中试车间管理办法是必要的。
二、管理目标1. 提高中试车间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 保障中试车间的安全生产;3. 优化中试车间的资源利用;4. 提升中试车间的管理水平。
三、管理职责1. 中试车间主管:负责中试车间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生产计划安排、人员调度、设备维护等;2. 技术人员:负责中试车间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工作,包括工艺优化、问题解决等;3. 安全管理员:负责中试车间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安全培训、事故预防等;4. 质量控制员:负责中试车间的质量控制工作,包括产品检验、质量问题处理等。
四、管理流程1. 生产计划制定:中试车间主管根据研发部门的要求和生产能力,制定中试车间的生产计划;2. 人员调度:中试车间主管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确保生产进度;3. 设备维护:中试车间主管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4. 工艺优化: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不断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5. 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员定期组织中试车间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6. 事故预防:安全管理员负责制定事故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确保中试车间的安全生产;7. 产品检验:质量控制员对生产的产品进行抽样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8. 质量问题处理:质量控制员负责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五、管理制度1. 生产记录:中试车间主管负责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包括生产数量、生产时间、设备运行情况等;2. 安全记录:安全管理员负责记录中试车间的安全事故、事故原因和处理情况,并及时上报;3. 质量记录:质量控制员负责记录产品的检验结果、质量问题和处理措施;4. 培训记录:安全管理员负责记录中试车间人员的安全培训情况,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人员等;5. 设备维护记录:中试车间主管负责记录设备的维护情况,包括维护时间、维护内容和维护人员等。
可以参考的资料1 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1)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对两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2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安全评价时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安全评价中常“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2.1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以下6大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陛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6)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遇湿易燃物质和自燃性物质、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2)反应活性物质(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强还原剂);(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等);(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等);(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等);(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危险和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识别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识别错误、其他识别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3)监护错误;(4)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1)搬举重物;(2)作业空间;(3)工具不合适;(4)标识不清。
2.2 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此种分类方法所列的危险、有害因素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处理(调查、分析、统计)和职工安全教育的口径基本一致,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和企业广大职工、安全管理人员所熟悉,易于接受和理解,便于实际应用;但缺少全国统一规定,尚待在应用中进一步提高其系统性和科学性。
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进行分类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危害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引发的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包括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爆破伤害:指爆破作业中发生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2)源自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成果——事故分类标准研究(1)坠落、滚落:指人从树木、建筑物、脚手架、机器、乘坐物、梯子、阶梯、斜面等处落下。
其包括与车辆式机械(如铲车)等一起滚落的情况,包括因坐立的场所动摇而坠落,以及因坐立的场所倒塌而坠落、不被掩埋而是碰到了其他物体(包括地面)的情况;不包括交通事故。
触电坠落算“触电”分类。
(2)摔倒、翻倒:指人因摔倒、绊倒、滑倒而碰撞了物体致伤。
所以会摔倒,是因为人失去平衡、失去保持竖直状态的能力造成的人体运动。
如倒在通道或工作面上,倒在、撞到物体上。
碰撞点与人在大致同一平面上。
这类危险、危害包括与车辆式机械等一起翻倒的情况,不包括交通事故。
因触电摔倒则归入“触电”分类。
(3)碰撞:指除上述两类之外,以人为主动方面碰撞到静止物体或运动物体的情况,包括被推、被摔后与物体碰撞。
例如人碰了起吊货物、机械部分。
这包括与车辆式机械的碰撞,不包括交通事故。
(4)飞溅、落下:指飞溅的物体、落下的物体为主动方面碰撞到人,人被碰撞。
这包括砂轮的破裂,切断片、切屑等物飞溅,包括自己拿的物体掉到脚上。
但容器破裂后的飞溅物伤人,则归入“破裂”类。
(5)坍塌、倒塌:指堆积物、物料、脚手架、建筑物等散落或倒塌碰到人,人被碰被压。
这包括直立的物体倒下、塌方、雪崩、滑坡等。
(6)被碰撞:指上两类以外,物为主动方面碰人的情况。
这包括起吊的货物,机械的活动部分等碰到人;不包括交通事故。
(7)轧入:指被物体夹住、卷进而挤压、拧绞。
例如:被卷入转动的或啮合的物体,被夹、被卷、被压在一运动物体与一静止物体之间或两个运动物体之间。
因冲床的金属模、锻压机的锤而致的创伤属于本分类。
它包括被压,不包括交通事故。
(8)切伤、擦伤:指被摩擦,在摩擦状态下被切伤。
如由于靠在、跪在或坐在物体上,由于拿着或搬运的物体,由于振动的物体等致伤。
这包括被刀具切割,使用工具时被物体切割、摩擦等。
(9)踩伤:指踩着钉子、金属片等。
包括踩穿地板、石棉瓦等致伤。
踩穿而坠落归入“坠落”分类。
(10)淹溺。
(11)接触高温、低温物:指与热的物体或物质、冷的物体或物质接触致伤,包括由于暴露于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受伤害。
例如:与火焰、弧光、熔融状金属、烫水、水蒸气接触而致伤,由于炉前高温作业而中暑。
低温,包括暴露在冷库内环境下等情况。
(12)接触有害物:指通过呼吸、吸收(皮肤接触)或摄入有害物、有毒物致伤的情况。
包括被放射线辐射、被腐蚀剂致伤。
缺氧症及因暴露于高气压、低气压环境下导致的伤害也属此类。
(13)触电:包括触及带电体和人受放电冲击,包括雷击。
(14)爆炸:指压力急剧发生或释放,引起伴随爆声的膨胀等情况。
这包括水蒸气爆炸,不包括破裂。
容器、装置的内部爆炸等容器、装置发生破裂,也归于此列。
(15)破裂:指容器或装置因物理性压力而破裂。
如:熔铁炉的水冷套破裂,人被碎片打中;开水炉破裂,人被开水烫伤。
这包括压碎,不包括因机械力而破裂的情况,如砂轮破裂。
(16)火灾。
(17)道路交通事故:指企业内道路交通及运输中的事故,受伤害人是乘客或驾驶员。
这包括与其他车辆的碰撞、擦碰,与停放车或静止物体的碰撞、擦碰,翻车,冲出公路(失控),急停或急起动等;不包括发生在运输工具上个人性质的事故,例如:在车内走动时跌倒或在车内正常活动时碰到货物或车的某部分上,不是因车的事故或运动引起的从车上摔下,在车辆加油、修理、装卸货时发生的事故但非由车的事故或运动引起不包括在此分类。
(18)其他交通事故:指由船舶、飞机及用于公共运输的列车、电车等造成的事故。
限于工作活动范围的情况,工作外交通事故不在此列。
(19)动作不当:指造成伤害的原因仅仅在于人本身的情况。
包括因身体的一个随意动作如行走、奔跑、展身、搬重物时猛直腰等一类身体的动作以及因不自然的姿势、动作反常引起扭伤、挫伤、闪腰、肌肉损伤等情况。
这包括因拾、拉、推、挥动或投掷物体时用力过猛而受伤。
失去平衡坠落、搬物过重摔倒等,即使也有动作不当的原因,也在“坠落”、“摔倒”等中分类。
能在“碰撞”、“被碰撞”及上述其他分类中分类者,不在此分类。
(20)其他:指在上述任何一类中都不能包括的情况。
例如被动物或昆虫叮咬而致伤等。
以上分类可归为3种情况:(1)~(13)属于人与物体或物质接触(包括人暴露于有害环境下这种接触)造成伤害的情况;(14)~(18)属于因事故而造成伤害的情况;(19)是单纯因人的因素而造成伤害的情况。
“其他”中的情况一般属前两类。
上述与国际接轨的分类从物理力学的角度阐明了各类的含义,并在说明中明确了各类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