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移动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规划[1].draft.daniel - lfh
- 格式:pdf
- 大小:3.26 MB
- 文档页数:28
大学信息化建设规划(一)引言概述大学信息化建设规划是指根据大学的发展需求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制定的推动大学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目标。
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大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提升办学水平、推动教学科研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大学信息化建设规划。
正文内容1. 完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建设高速网络基础设施,提供稳定而高效的网络连接。
- 更新和升级硬件设备,配备先进的计算机和服务器。
- 建立完善的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
2. 推进教学信息化应用- 开展在线学习平台建设,提供全方位的在线学习资源。
- 推广教学软件的应用,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体验。
- 引入虚拟实验室技术,丰富实验教学手段。
3. 提升科研信息化能力- 加强科研数据管理和共享平台建设,提高科研合作效率。
- 建立科研成果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动科研成果的评价和交流。
- 开展科研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科研信息化水平。
4. 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 建立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学籍管理、选课管理等功能的自动化。
- 开展人事、财务、设备等管理信息化工作,提高管理效能。
- 推动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实现各项管理工作的协同和效率提升。
5. 加强信息技术安全保障-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防范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 加强用户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
- 建立信息技术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总结大学信息化建设规划是学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通过完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推进教学信息化应用、提升科研信息化能力、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及加强信息技术安全保障,能够促进大学教学科研的发展,提升办学水平,为大学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大平台搭建方案人大平台搭建方案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人大平台的搭建成为了人大工作的重要一环。
人大平台旨在提供一个信息共享和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人大工作的高效运转。
以下是一个人大平台搭建的方案。
一、平台的目标:人大平台的建设是为了促进人大代表之间的互相交流和信息分享,提高人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平台的目标包括:1. 提供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使人大代表可以方便地获取各种与人大工作相关的信息,包括法律法规、案例分析、政策解读等;2. 构建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使人大代表之间可以方便地交流观点、分享经验、探讨问题;3. 完善人大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4. 便于监督和评估人大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二、平台的功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人大平台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 信息发布功能:可以发布各种与人大工作相关的信息,包括法律法规、案例分析、政策解读、会议通知等;2. 交流互动功能: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使人大代表可以通过平台与其他代表进行私信交流或参与讨论;3. 文件管理功能:提供一个文件管理系统,使人大代表能够方便地管理和共享工作文件,包括议案、报告、会议纪要等;4. 会议管理功能:提供一个会议管理系统,包括会议通知、议程编制、会议纪要等;5. 数据统计功能:统计和分析人大工作的数据,包括议案数量、立案比例等,便于监督和评估工作的进展和成效;6. 安全保密功能:确保平台的数据安全和信息保密。
三、平台的搭建步骤:1. 确定需求:与相关人员和机构进行讨论,确定人大平台的具体需求和功能;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确定平台的结构和功能,并进行系统设计;3. 开发和测试:根据系统设计,进行平台的开发和测试,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4. 上线运行:平台开发和测试完成后,进行上线运行,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推广工作,使人大代表能够熟练地使用平台;5. 平台维护:平台上线后,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平台的正常运行和功能的有效使用。
高校信息化项目建设流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现代化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向。
在高校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和流程,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实施。
本文就高校信息化项目建设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需求分析与规划高校信息化项目建设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与规划。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明确项目的目标、范围和需求,根据高校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信息化项目规划。
需求分析与规划阶段需要与师生进行广泛的沟通和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进而确定项目的关键需求和优先级。
二、方案设计与评估在需求分析与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方案设计与评估。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根据需求,制定出可行的信息化项目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
方案设计与评估阶段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人力资源等要素,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资源调配与采购方案设计与评估确定后,需要进行资源调配与采购。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根据项目方案,调配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进行设备采购和系统建设。
资源调配与采购阶段需要进行合理的预算和计划,确保项目的资源供应和使用的顺利进行。
四、系统开发与测试资源调配与采购完成后,进行系统开发与测试。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根据项目方案,进行系统的开发和定制,以满足高校的具体需求。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完善性。
系统开发与测试阶段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五、培训与推广系统开发与测试完成后,进行培训与推广。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对高校的师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推广,提高他们对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和管理能力。
在培训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和教材,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和能力。
六、运行与维护培训与推广完成后,进行运行与维护。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确保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
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监控和维护,及时解决系统故障和问题。
运行与维护阶段需要建立健全的运行机制和维护团队,保障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高校信息化项目建设流程一、项目立项阶段在高校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初期,首先需要进行项目的立项工作。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确定项目的目标、范围、时间和资源等方面的要求,为项目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1.需求分析:项目立项前,需要进行充分的需求调研和分析工作。
了解高校的具体需求,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
2.项目可行性研究: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风险评估等。
3.编制项目计划:在项目立项阶段,需要编制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项目的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需求分析与设计阶段项目立项阶段完成后,需要进行项目需求分析与设计。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明确项目的功能需求和技术需求,并进行详细的系统设计。
1.需求分析:根据高校的需求,对项目的功能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和定义,明确项目的具体功能和性能要求。
2.系统设计:基于需求分析,进行系统的整体设计和细节设计,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界面设计等。
3.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将项目的功能需求和技术需求文档化,编写详细的需求规格说明书,供后续开发和测试使用。
三、开发与实施阶段在需求分析与设计阶段完成后,需要进行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工作。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根据需求分析与设计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开发和实施。
1.软件开发:根据系统设计的结果,进行软件的开发工作。
采用合适的开发方法和工具,编写代码、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等。
2.硬件采购与配置:根据项目需求,进行相关硬件设备的采购和配置工作,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3.系统集成与测试:在开发完成后,进行系统的集成和测试工作,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等。
4.系统上线与推广:经过测试和调试后,将系统正式上线,并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培训工作,确保系统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和使用。
四、运维与维护阶段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工作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运维与维护工作。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持续改进。
1.系统运维:对系统进行日常的监控和维护工作,及时处理系统故障和异常情况,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目录第1章项目背景 (1)1.1 数字化校园平台概念 (1)1.2 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规划思路 (1)1.3 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内容及步骤 (2)第2章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总体设计 (3)2.1 设计原则 (3)2.1.1 先进性原则 (3)2.1.2 可靠性和安全性 (3)2.1.3 开放性和互操作性 (3)2.1.4 系统的实用性 (4)2.1.5 可扩充性和升级能力 (4)2.1.6 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4)2.1.7 建立基于标准的数据交互 (4)2.1.8 建立应用服务总线架构 (5)2.2 总体架构设计 (5)2.2.1 应用整合发展阶段 (6)2.2.2 SOA参考架构 (8)2.2.3 基于SOA架构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总体架构 (9)2.2.4 SOA架构解决方案的特点 (10)2.3 平台技术路线 (11)2.3.1 SOA的核心是服务 (11)2.3.2 SOA的特征 (12)2.3.3 实现SOA的基础技术与规范 (12)2.3.4 开发采用的技术路线 (16)2.4 基于SOA架构的数据集成(交换)的实现 (19)2.4.1 ESB的工作原理 (19)2.4.2 消息MQ (19)第3章数据中心平台 (24)3.1 数据中心架构 (24)3.1.1 功能模块 (26)3.1.2 系统维护 (26)3.1.3 数据整合 (27)3.1.4 数据订阅 (28)3.2 统一信息标准建设 (28)3.2.1 信息标准的编制思路 (28)3.2.2 信息标准的编码原则 (29)3.2.3 信息标准的代码类型 (29)3.2.4 数据库设计规范 (29)3.2.5 信息标准的属性规范 (30)3.2.6 学校信息代码集 (33)3.2.7 学校信息标准集 (33)3.2.8 学校信息共享库的产生 (34)3.3 数据抽取与订阅的实现 (35)3.3.1 实现流程 (35)3.3.2 数据交换实现原理 (36)3.3.3 数据抽取与订阅 (37)3.4 数据中心实现效果 (40)第4章统一信息门户平台 (41)4.1 统一门户建设内容 (41)4.1.1 门户平台逻辑结构 (41)4.1.2 建设内容 (42)4.2 统一门户功能设计 (42)4.2.1 门户支撑框架 (42)4.2.2 应用系统集成 (43)4.2.3 个性化web桌面 (44)4.2.4 内容管理子系统 (45)4.2.5 个人办公子系统 (45)4.2.6 自定义门户及管理功能 (45)4.2.7 公共服务子系统 (46)4.3 统一门户建成效果 (46)第5章协同办公平台 (47)5.1 总体介绍 (47)5.2 功能模块图 (47)5.3 系统管理 (48)5.4 流程管理 (51)5.5 表单管理 (52)5.6 公文管理 (55)5.6.1 发文管理 (55)5.6.2 发文拟稿 (56)5.6.3 收文管理 (56)5.7 工作管理 (57)5.8 文档管理 (58)5.9 讨论区管理 (58)5.10 会议管理 (59)5.11 档案管理 (61)5.12 个人办公 (62)5.13 消息管理 (64)5.14 其他功能 (65)第6章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67)6.1 相关概念的界定 (67)6.1.1 教育资源的定义 (67)6.1.2 教学资源的定义 (67)6.1.3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定义 (67)6.2 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点 (68)6.3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概述 (69)6.3.1 平台建设目标 (69)6.3.2 平台建设思路 (69)6.3.3 平台建设特点 (70)6.3.4 用户需求分析 (70)6.4 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设计 (72)6.4.1 平台设计概述 (72)6.4.2 平台结构设计 (75)6.4.3 功能模块设计 (78)第7章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83)7.1 统一身份认证的建设内容 (83)7.1.1 目前学校统一身份认证的现状 (83)7.1.2 统一身份认证建设内容 (83)7.2 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功能 (84)7.2.1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架构 (85)7.2.2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原则 (85)7.2.3 集中身份库 (87)7.2.4 统一身份同步管理系统 (89)7.2.5 统一认证、单点登入 (91)7.2.6 现有系统的统一身份的实现 (95)7.2.7 权限管理 (95)第8章迎新管理系统 (97)8.1 迎新系统数据流程 (98)8.2 迎新工作各部门工作分配 (98)8.3 迎新系统总体架构 (99)8.4 迎新业务流程 (100)8.5 迎新系统功能 (100)第9章教务管理系统 (102)9.1 数据流程及模块框架 (103)9.2 各功能模块设计 (104)9.3 学籍管理 (105)9.4 师资管理 (105)9.5 教学计划管理 (106)9.6 排课管理 (106)9.7 选课管理 (107)9.8 考试管理 (108)9.9 成绩管理 (109)9.10 实践教学管理 (109)9.11 系统维护 (109)第10章学工管理系统 (111)10.1 学工管理系统概述 (111)10.2 登入控制流程 (111)10.3 系统总体功能模块 (112)10.4 各功能模块设计 (112)10.4.1 系统维护 (112)10.4.2 学生基本信息管理 (112)10.4.3 思想教育管理 (113)10.4.4 评奖评优管理 (114)10.4.5 学生资助管理 (116)10.4.6 心理健康管理 (120)10.4.7 军训管理 (121)10.4.8 违纪处分管理 (122)10.4.9 学生工作事务管理 (122)第11章离校管理服务系统 (124)11.1 系统结构 (124)11.2 系统流程 (124)11.3 功能模块 (126)11.4 系统管理 (126)11.5 离校数据处理 (126)11.6 学生自助服务 (127)11.7 离校手续办理 (127)11.8 信息查询统计 (127)第12章决策支持系统 (128)12.1 主题查询 (128)12.2 统计报表 (129)12.2.1 报表系统必要性 (129)12.2.2 报表系统功能 (130)12.2.3 报表设计器 (131)12.3 智能决策支持 (131)12.3.1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132)12.3.2 问题处理系统 (132)12.3.3 模型库 (133)12.3.4 数据库 (133)12.3.5 方法库 (134)12.3.6 知识库 (135)第13章数字图书馆建设 (136)13.1 数字图书馆概述 (136)13.1.1 数字图书馆定义 (136)13.1.2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 (137)13.1.3 数字图书馆的意义与功能 (138)13.2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规划 (139)13.2.1 数字图书馆建设目标 (139)13.2.2 基础业务工作 (140)13.2.3 信息服务实现功能 (141)13.2.4 管理实现功能 (143)第14章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 (145)14.1 J2EE技术 (145)14.2 中间件技术 (145)14.3 应用集成技术 (146)14.4 Portal技术 (146)14.5 Web Service (147)14.6 目录技术 (147)第15章软硬件平台建设 (149)15.1 服务器的设计方案 (149)15.1.1 总体性能指标 (149)15.1.2 运行性能要求 (149)15.1.3 业界主流技术 (149)15.1.4 教育业务及教学标准 (149)15.1.5 软硬件方案的设计的技术要求 (150)15.2 硬件系统指标测算 (151)15.2.1 性能估算条件 (151)15.2.2 Web服务器的性能估算 (152)15.2.3 数据库系统性能需求估算 (152)15.3 存储系统设计方案 (153)15.4 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案 (154)15.5 备份系统设计方案 (158)15.5.1 数据备份策略建议 (158)15.5.2 数据恢复策略建议 (160)15.6 硬件系统的拓扑结构 (163)15.7 软件平台建设 (164)第16章安全保障体系设计 (166)16.1 必要性 (166)16.2 安全风险及需求分析 (167)16.2.1 风险分析概述 (167)16.2.2 存在的攻击手段 (167)16.2.3 网络风险分析 (167)16.2.4 事故破坏性分析 (168)16.2.5 安全需求分析 (169)16.3 安全保障系统设计 (169)16.3.1 物理与环境安全 (169)16.3.2 系统及网络平台安全 (170)16.3.3 应用平台安全 (172)16.3.4 网络运行安全 (173)16.4 安全组织保障及管理制度 (175)16.4.1 信息安全负责人负责制 (175)16.4.2 软件管理 (176)16.4.3 设备管理 (177)第17章项目实施方案 (181)17.1 项目组织计划和具体措施 (181)17.1.1 项目组织架构 (183)17.1.2 项目实施进度 (184)17.1.3 项目实施注意点 (186)17.1.4 项目管理 (187)17.2 售后服务方案及承诺 (190)17.2.1 故障级别定义 (191)17.2.2 服务对象分类及定义 (191)17.2.3 服务承诺 (192)17.2.4 服务级别 (192)17.2.5 售后服务工作流程 (193)第18章项目培训方案 (195)18.1 培训实施流程 (195)18.2 培训工作内容 (196)18.2.1 工作范围 (196)18.2.2 工作项目、交付项目及双方责任 (196)18.2.3 培训内容及培训对象 (196)18.3 培训方式 (198)第1章项目背景1.1 数字化校园平台概念数字化校园平台及应用软件系统是以学院校园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院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2023年大学信息化建设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场所,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加强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当前大学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需求,制定2023年大学信息化建设方案,从全面提升数字化水平、优化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渠道等方面,推进大学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主要内容1. 提高校园网络建设校园网络是大学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需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的更新升级和维护管理,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
扩大校园无线网络的覆盖面积,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满足师生对网络的需求。
2. 拓展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统一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管理,提供各类教学工具和资源,方便教师编制教案、布置作业,并支持在线考试和评价系统。
同时,建设虚拟实验室,提供实验教学环境,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推广在线学习课程,提供更多选择和灵活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3. 加强科研信息化支撑建设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方便科研团队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管理和交流。
提供科研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科研效率和质量。
4. 优化信息化设备配置对学校各类信息化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和更新,优化设备配置,确保设备性能和使用效果。
同时,提供适合多种设备的教学和办公软件,方便师生在各平台上进行学习和工作。
5. 加强信息化教师培训和支持加强对教师信息化教育和培训的支持,提供培训课程和资源。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实践,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6. 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设健全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确保校园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加强对网络威胁和网络攻击的监测和防范,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三、组织和推进1.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组,负责制定和推进信息化建设方案。
2.设立信息化建设资金专项,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
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信息化已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之一、高校信息化建设旨在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高校管理水平,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
二、建设目标1.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
2.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建设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提供决策支持。
3.提供便捷的服务:提供以网络为基础的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图书馆管理等便捷服务,方便学生和教职员工办理相关事务。
4.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建设完善的信息安全系统,保护高校信息资产的安全,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三、建设内容1.教学信息化:提升教学效果,建设在线教学平台,提供在线课程资源和学习工具。
推广教学智能化设备,例如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等,提供更加生动、互动的教学环境。
2.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奖助管理等,提供便捷的学生办事服务,如选课、报名、缴费等。
3.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管理科研项目收支、进度等信息,提供科研人员的协作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
4.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数字图书馆,提供在线图书借阅、检索等服务,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建设数字化馆藏,数字化处理图书资料。
5.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校行政管理系统,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等,提高管理效率,简化办事流程。
6.网络安全保障:建设网络安全平台,加强对高校网络的安全监控和防护,提供网络安全培训和技术支持。
四、建设步骤1.制定详细的规划蓝图,明确建设目标和内容。
招聘专业的信息技术团队,参与规划和设计。
2.建设基础设施,包括建设高速网络,升级服务器、计算机等硬件设备。
同时建设信息化中心,并配置必要的软件和系统。
3.实施教学信息化,建设在线教学平台和智能化教室,提供在线课程和学习工具。
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学校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分别是目标确定、基础建设、网络安全和教师培训。
一、目标确定学校在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之前,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
这个目标应该明确而具体,能够与学校的教育理念相契合。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确定目标如下:1. 完善学校基础设施,确保全校师生都能够顺利使用信息化设备;2. 建立高速稳定的校园网络,提供便捷的网络环境,满足各类信息传输需求;3. 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学习体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4.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基础建设基础建设是学校信息化的基石,它包括硬件设备的选购与安装以及校园网络的布局与配置。
在进行基础建设时,学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教室设备:购买适当的计算机、投影仪和音响设备,以满足教学需要;2. 电子图书馆:建立电子资源库,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教育资源;3. 实验室设备:购置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和科研仪器,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4. 学生终端设备:为每位学生提供个人计算机或平板电脑,便于学习和作业;5. 校园网络:建立覆盖整个校园的高速稳定网络,提供无线上网服务;6. 服务器和存储设备:采购高性能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确保信息安全和数据备份;7. 语音视频系统:安装全方位的语音视频系统,支持在线教学、视频会议等功能。
三、网络安全随着学校信息化的推进,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确保学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可靠,学校需要加强网络安全建设,采取以下措施:1. 网络防火墙: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有效防范各类网络攻击;2. 权限管理:设定合理的权限管理机制,确保合法用户能够正常使用系统,减少安全风险;3. 数据加密:采用数据加密技术,保护学校重要敏感信息的安全;4. 病毒防护: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提供实时的病毒防护服务;5. 网络监控:建立网络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网络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计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变革。
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成为了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校(或本机构)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决定启动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
二、项目目标1、构建一个集成化、智能化的教育信息化平台,涵盖教学管理、课程资源、在线学习、教学评估等多个功能模块。
2、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3、提升教学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4、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项目需求分析1、教学管理需求学生信息管理:包括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考勤管理等。
教师信息管理:教师档案、教学任务安排、教学评价等。
课程管理:课程设置、课程安排、选课管理等。
2、课程资源需求教材资源:数字化教材、教学课件、教案等。
试题库资源:各类学科的试题库,支持在线组卷和考试。
多媒体资源:教学视频、音频、图片等。
3、在线学习需求在线课程:提供丰富的在线课程,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社区:学生之间可以交流学习心得、讨论问题。
学习进度跟踪: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4、教学评估需求学生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教师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四、项目技术方案1、系统架构采用基于云计算的架构,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前端采用Web 应用和移动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方便用户使用。
后端采用数据库存储和处理数据,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开发技术选择主流的开发语言和框架,如 Java、Python、Spring Boot 等。
数据库采用 MySQL 或 PostgreSQL 等关系型数据库,并结合 Redis 等缓存技术提高系统性能。
3、安全措施采用多重身份验证、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安全机制,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引言: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是当今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信息化建设,大学可以提升管理效率、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学创新和学生发展,加强与社会的连接,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
概述: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校园信息化管理和教学的全面覆盖,为师生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开发和运维、数字化资源建设等多个方面。
正文:一、基础设施建设1.网络建设:建设高速稳定的校园网络,包括有线和无线网络覆盖,满足大量师生的需求。
2.机房建设:建设硬件设施完备的机房,提供稳定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确保信息系统高效运行。
3.安全设施建设:加强校园信息安全管理,包括建立防火墙、入侵检测和监控系统,保护信息资产的安全。
二、信息系统开发和运维1.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集中管理学生信息的系统,包括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奖助学金管理等,提供在线查询和服务。
2.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教师信息档案和考勤管理系统,方便教师管理和工作安排。
3.教学管理系统:建立课程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和在线评估系统,提供全面的教学支持。
4.科研管理系统:建立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论文管理系统,促进科研成果的管理和交流。
5.财务管理系统:建立财务预算和报账管理系统,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三、数字化资源建设1.图书馆数字化:将图书馆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提供在线借阅和检索服务。
2.多媒体教室建设:重点建设多媒体教室,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软件,提供多媒体教学环境。
3.电子期刊数据库:订阅国内外知名电子期刊数据库,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
4.开放式网络课程:建设开放教育平台,提供在线课程和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5.学习资源管理系统:建立学习资源管理系统,整合和管理学习资源,方便师生使用和共享。
四、教学创新和学生发展1.教学策略创新:提供教学策略创新培训和指导,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
大学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实施目标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确定大学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目标方案。
信息化对于大学的发展至关重要,能够提高教育质量、提升管理效率以及促进学术研究创新。
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方案,能够引导大学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并确保相关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2. 目标一: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教育教学的数字化程度,推动在线研究和远程教育的发展。
-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数字化教材、网络课程等,以满足学生研究需求。
-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提供便捷的选课、评教和成绩查询等功能。
3. 目标二:优化学校管理流程- 建立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 推广使用电子文档和电子签名等技术,减少纸质文件的使用。
- 提供智能化的校园服务,如校园导航、课程表查询等,提升学生和教职工的生活便利性。
4. 目标三:促进科研创新和学术合作- 搭建科研信息平台,方便科研人员发布研究成果和交流合作。
- 提供丰富的科研工具和资源,支持学术研究的开展。
- 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机构的合作,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的开展。
5. 目标四:保障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 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保护学校网络免受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
- 提供必要的网络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增强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 加强对学校信息的保护,保障个人隐私和敏感数据的安全。
6. 目标五:提升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权责,提高管理效能。
- 进行定期的信息化建设评估和审核,及时调整项目计划和资源配置。
- 加强信息化建设人员的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7. 结束语本文档为大学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实施目标方案,旨在引导大学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并确保相关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通过实施这些目标,我们相信大学的信息化建设将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2020至2023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规划1. 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我们制定了以下2020至2023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规划。
2. 目标与愿景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先进、高效、智能的教育信息化系统,为学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我们的愿景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学校的教学效果、管理效率和学生素质培养。
3. 项目策略- 强调独立决策:我们将独立制定项目决策,避免依赖用户帮助,保证决策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 充分发挥法律硕士的优势:作为法律硕士,我们将在项目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确保项目的合法合规性。
- 简单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我们将追求简单、易行的策略,避免项目中出现法律复杂性和风险。
4. 项目内容-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学校网络设备,提高网络带宽和稳定性,建立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 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开发或引入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教师教学计划、学生考勤成绩等信息的集中管理和查询。
- 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建立在线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方便教师和学生的与教学活动。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生信息的全面管理和维护,提供个性化的学生服务。
- 安全保障措施建设: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确保教育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 师资培训与支持:组织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5. 实施计划- 2020年:完成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教学管理系统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 2021年:完成教学管理系统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启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 2022年:完成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 2023年:继续完善教育信息化系统,持续进行师资培训与支持。
6. 风险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密切关注以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技术风险: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和评估,确保所选技术符合项目需求并具备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人大信息工作方案密级:内部文件一、背景介绍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人大工作来说,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人大信息化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制定本信息工作方案。
二、总体目标1.实现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升级,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2.加强信息安全保护,确保人大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3.提升人大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数字化转型。
三、主要内容1.建设信息化系统(1)搭建全新信息管理平台,集中管理各类信息资源;(2)优化现有系统,提升系统的功能和用户体验;(3)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2.提供高效信息服务(1)建立人大信息查询与发布平台,便利用户获取所需信息;(2)推广使用电子邮件、网上会议系统等工具,提高工作效率;(3)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开展信息共享与交流。
3.加强信息安全保护(1)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和规范;(2)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确保人大系统不受外部攻击;(3)加强内部权限管理,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4.推动数字化转型(1)推广使用电子文档管理系统,减少纸质文件的使用;(2)开展人大工作流程的数字化改造,提升工作效率;(3)培训人大工作人员,提升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
四、实施措施1.成立信息化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工作推进;2.制定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规范信息化建设和运营;3.与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紧密配合,共同推动信息化工作;4.定期组织评估和检查,及时调整和完善工作方案。
五、预期效果1.提高信息化系统的使用率和用户满意度;2.提升工作效率和办公效率,节约人力资源;3.加强信息安全保护,保障人大数据的安全性;4.推动人大数字化转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六、工作进度安排本工作方案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完成工作组成立、工作方案制定等工作;2.系统搭建和优化阶段:完成新系统的搭建和现有系统的优化工作;3.推广与应用阶段:完成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工作流程的数字化改造等工作;4.系统运维与管理阶段:建立健全运维和管理机制,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2024-2024年某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一期、二期项目)一期项目:1.建设目标明确一期项目的建设目标是打造一个数字化的校园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
2.建设内容(1)基础设施完善校园网络,提升网络速度,确保每个角落都能享受到高速的网络服务。
同时,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确保数据安全。
(2)教学资源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资源。
(3)教学平台搭建线上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提高教学效果。
(4)管理平台建立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实现教务、人事、财务等各部门的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3.实施步骤(1)需求调研深入了解师生的需求,明确建设方向和目标。
(2)方案设计根据需求,设计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项目进度、预算等。
(3)项目实施按照设计方案,分阶段、分任务进行实施。
(4)验收与评估项目完成后,进行验收与评估,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二期项目:1.建设目标在一期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建设,实现校园智能化。
2.建设内容(1)智能硬件引入智能硬件设备,如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等,提高教育教学的智能化水平。
(2)大数据分析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
(3)个性化教学基于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智慧校园构建智慧校园,实现校园环境、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
3.实施步骤(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师生在一期项目中的体验,分析二期项目的需求。
(2)方案设计根据需求,设计二期项目的实施方案。
(3)项目实施按照设计方案,有序推进二期项目的实施。
(4)验收与评估项目完成后,进行验收与评估,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2.优化校园管理,提高管理效率;3.构建智能化校园环境,提升师生的校园体验;4.为高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助力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跨越式发展。
人大平台搭建方案简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作为高校的标志性建筑和管理中心,人大平台搭建逐渐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人大平台搭建的方案和流程。
搭建方案人大平台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它不仅需要满足学生管理、教务管理等功能需求,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数据安全性、易于维护等特点,因此,人大平台的搭建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硬件设备人大平台需要在高校内部建立服务器,需要选择配置高、运行稳定的服务器设备。
同时,需要考虑后期扩容的可能性,确保服务器能够满足未来的需求。
软件系统人大平台搭建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软件系统来支持学生管理、教务管理等功能需求。
常见的开源系统有Drupal、Wordpress等,建议使用Drupal作为人大平台搭建的主要系统,为学校提供一套完整的学生终身管理系统。
数据库人大平台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数据库来存储和处理数据,数据库的选取需要考虑数据量和访问频率等因素。
优秀的数据库应该可以快速、可靠地处理大量的请求。
人员配备人大平台的搭建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团队,技术团队需要包括服务器管理、软件开发、数据库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人大平台的质量和稳定性。
搭建流程人大平台搭建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经过多个步骤:需求分析在开始搭建人大平台之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为了明确人大平台的功能需求,并且为后续工作提供详细的技术方案。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为了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完成人大平台的架构设计和功能设计。
包括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等,确保整个系统的功能、性能、安全可靠性。
开发和测试系统设计完成后,根据设计方案开发相应的程序和系统组件。
在开发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测试主要包括单元测试、冒烟测试、集成测试、压力测试等。
部署和维护在开发和测试完成后,需要将人大平台部署到校内服务器上。
部署完成后,需要定期对服务器进行维护和更新,以确保人大平台的稳定运行。
高校智慧校园移动消息平台建设方案1.1.1. 总体框架系统基于Web 和J2EE 架构,采用JAVA 、Web Service 、XML 等编程技术,同时遵循业内通用的短信接口标准协议,支持移动、联通、电信协议,做到三网合一。
通过系统的接口,校内任意一个业务系统可以直接调用,完成在线短信收发功能。
移动消息平台移动OA 系统就业系统人事系统教务系统…………联通电信统一身份认证1.1.2.产品特点◆接口开放式;◆与校内身份认证无缝隙集成;◆与校内数据做同步交换;◆提供群组自定义功能。
移动消息平台主要包括如下功能:●系统框架移动消息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基于数字化校园,在SOA 的架构体系下,提供统一的短信互动服务,从而扩大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服务范围,以更主动的方式提供便捷、安全的信息服务。
移动消息平台为用户提供统一封装的短信开发接口,可适应多种不同的短信收发接入方式,为以后移动消息平台的扩容和升级增加了极大的灵活性,降低了开发和运营成本。
同时,移动消息平台充分考虑了与现有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关系,在SOA架构体系下与数字化校园平台进行交互,可与数字化校园平台进行无缝拼接。
其系统框架如下图所示:其中,短信应用分为短信接入层、接口封装层和应用功能层:短信接入层。
短信接入层的服务主要依赖于短信接入服务的不同实现方式,通常来说现在存在着运营商短信网关方式、第三方短信服务方式和专用短信网关设备方式。
第一种方式建设成本较高,适合大量的短信收发,第二种方式技术实现简单,但安全和稳定性无法得到保障,第三种方式需配备短信设备和专用服务器,技术实现容易,成本较低。
●接口封装层。
由于存在多种的短信接入方式和实现手段,一旦用户更换短信接入方式就可能导致原有程序的大量修改。
移动消息平台针对目前常用的短信接入方式,提供统一的短信接口,加强了系统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同时针对短信的交互,提供了短信指令集的灵活定义,以便业务功能可以调用。
●应用功能层。
中国人民大学移动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技术方案部分)2011年12月目录目录 (2)1. 背景基础 (5)1.1中国人民大学自然情况 (5)1.2校园网络 (6)1.3“数字人大”应用建设与现状 (6)1.4外部环境 (7)2. 建设原则 (7)3. 系统基础平台功能要求 (9)4. 第一期系统移动应用功能要求 (11)4.1新闻快报 (12)4.1.1功能描述 (12)4.1.2数据接口 (13)4.1.3参考界面 (13)4.2校情展示 (13)4.2.1功能描述 (13)4.2.2数据接口 (14)4.2.3参考界面 (14)4.3通讯录 (15)4.3.1功能描述 (15)4.3.2数据接口 (15)4.3.3参考界面 (16)4.4.1功能描述 (16)4.4.2数据接口 (17)4.4.3界面截图 (17)4.5电子地图 (19)4.5.1功能描述 (19)4.5.2数据接口 (19)4.5.1参考界面 (20)4.6日程安排 (21)4.6.1 功能描述 (21)4.6.2数据接口 (21)4.6.3参考界面 (22)5. 第二期系统移动应用功能要求 (22)5.1课程表 (22)5.2图书馆 (23)5.3校园活动(学生部分) (24)5.4通讯录 (25)5.5生活便利店 (26)5.6移动课堂 (26)5.7虚拟实验室 (26)6. 第三期系统移动应用功能要求 (27)6.1校园活动(针对公众) (27)6.3公开课堂 (28)6.4扩展开发平台 (28)1.背景基础1.1中国人民大学自然情况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为主,兼有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理工科的综合性、研究型重点大学。
学校目前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辅以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领域具有突出的整体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结构好、科研能力强、年龄梯度合理的教学和科研队伍。
自2001年起,学校的研究生招生数量已经超过了本科生招生数量,目前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在校生比例已达到1.16:1,是全国研究生比例最高的三所高校之一,在校学生人数近2万人,教职员工近6千人。
在连续多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获奖论文总数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名列全国第一。
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积极面向现代化建设主战场研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充分发挥高校“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
在“十五”期间,校领导根据教育部决定,结合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中国人民大学提出了建设“绿化、美化、人文化和数字化”校园,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
为此,学校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进行中国人民大学数字化校园——“数字人大”的建设。
1.2校园网络中国人民大学校园网建设始于1996年,经过2003年11月和2005年12月的两次大规模升级,初步建成了万兆核心、千兆到楼、结构合理、管理细化的校园网络。
网络设备主要包括数十台主干设备和上千台接入设备,拥有教育科研网千兆和网通百兆两个出口,采用访问和服务双向的择优、负载均衡技术。
无线网络的建设在2010年已基本覆盖了全校的教学区、办公区和公共区域,成为北京市高校无线网络覆盖密度和面积最大的学校之一。
1.3“数字人大”应用建设与现状“数字人大”电子校务系统是我校“十五”期间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我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提供全面支持和服务,是数字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确立并依据“一个标准、一个数据库、一个平台、一个应用、一个门户”的“五个一”技术路线,建立了软硬件平台、统一数据库平台和应用平台三大平台和“数字人大”统一门户,目前已基本涵盖了学校的主要业务工作。
自2005年上线以来,推广运行良好,积累了很多业务经验和珍贵数据,师生员工有了很强的信息化意识。
1.4外部环境中国的高校在信息化和国际化方面已经迈开大步,在PC互联网时代,基于PC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
而随着以苹果iPhone/iPad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欢迎和使用,移动互联网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席卷全球,信息时代也从PC互联网时代进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终端与传统PC 有着很大的差别,要使校园信息化进一步适应时代要求,进行移动化,需要在系统架构上提出更高要求。
现今的移动智能终端通过新一代的触控技术,使得移动互联应用在用户体验上比传统PC应用有了巨大的提高,同时移动互联应用通过无线网络技术,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与目标系统进行交互,获取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但是另一方面,移动智能终端在计算能力方面相比传统PC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移动智能终端个性化特性尤其明显,外观各异,屏幕各异,千差万别,操作系统也比较多,移动互联应用更新频率也比PC应用高得多。
2.建设原则在校园信息移动化的统筹考虑上,需要使用移动中间件技术作为基础平台,并遵循以下原则来构建整个移动信息系统:易用性原则:移动终端是与用户生活息息相关的通用电子产品,且移动化的最大特点即是便捷性。
因此,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用户的操作习惯和工作生活习惯的各种细节,保证用户体验,让用户真正喜欢使用和方便使用。
系统成败的关键点是用户体验,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用户群的特征、应用场景、不同移动终端的特性,交互符合用户特点的应用。
✧集成性原则:系统目标之一是搭建人民大学移动应用平台,要求为原有后台系统的移动化提供接入/集成条件,平台本身需要具备高扩展性、稳定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因此需要考虑技术的前瞻性、接入方法的多样性和强大的容错性。
需要在系统架构中充分体现平台的特性。
✧扩展性原则:PC应用的移动化改造将是一项持续进行的工作,因此系统必须在持续改造的指导原则下进行规划、技术储备、规范制度的建立。
保证平台能够逐步接入不同运营商和不同终端操作系统、不同品牌的移动终端;保证能随移动化改造的深入便捷的接入业务应用系统;保证用户规模的逐步扩大。
在大用户量、大并发、众多应用部署的情况下用户体验良好。
一期系统要求具备PC桌面虚拟化接口能力,使移动终端在二期系统中具备访问虚拟化PC桌面的扩展能力。
✧安全性原则:须在人民大学总体安全规范要求下,实现用户身份验证、保证访问的合法性。
✧跨平台原则:初期将在苹果公司的iPad上实现系统功能,但要求平台能够涵盖Apple iOS,Google Android, Microsoft WindowsMobile, Blackberry OS四大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同时具备非智能手机通过WAP方式访问系统的能力。
✧可维护性和可用性原则:移动应用平台作为众多应用系统移动的门户,需要长时间稳定地为移动终端提供接入应用系统的服务。
因此维护性和可用性是必须具备的,要保证硬件扩充、软件升级和组件更换时平台的高可用性。
3.系统基础平台功能要求✧应遵循已颁布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中国人民大学教育信息化标准》,并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完善中国人民大学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可以与学校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数字人大”信息平台进行有效集成;✧具备多应用发布功能,用户在移动智能终端可以自由选择所需要的移动应用;✧支持基于中间件平台进行系统移动应用的二次开发,支持以HMTL5+Javascript为基础的开发语言,所开发的应用只需要编写一次,即可以覆盖iOS、Android、Blackberry、Windows Mobile四大操作系统,同时支持移动终端/PC通过Web/WAP浏览器访问所开发的应用;✧平台具备设计器,具备二次开发环境,具备模拟终端以及模拟服务监控功能,可以监控模拟终端与中间件后台之间的数据交互以及详细数据包信息;设计器所设计的移动应用可以通过模拟终端进行预览;✧可以通过多种接口与后台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包括数据库接口、网页抓取、静态数据、以及Plugin插件等方式。
对数据库的接口至少支持SqlServer、Oracle、Sqlite、MySql、Odbc、OleDb等。
对于网页抓取,至少支持get和post方式,可以对返回结果自动进行utf-8/gb2312/gbk/iso8859-1编码,可以对返回结果进行正则表达式匹配。
同一个移动应用可以无缝地与多个不同接口的后台系统同时交互,实现多系统的应用数据聚合功能;✧支持远端数据库表结构自动导入智能终端本地数据库。
支持智能终端本地数据库与系统平台数据的同步功能,同步触发机制包括等待终端用户事件触发、初始化时触发、应用启动时触发、以及定期触发等,写入方式包括直接插入或覆盖、先清空表内容再插入数据、仅插入新增数据等。
可以配置用于增量检查的字段;✧可以方便导入远端和终端资源,比如图片、JS文件,HTML文件等。
可以在应用源代码中方便插入所导入的资源;✧移动应用页面的开发中支持多种页面与数据绑定的方式,包括静态页面、动态页面、远端数据+动态页面、终端数据+动态页面等方式;✧在HTML页面中支持对终端远端服务、终端资源、终端远端数据集的直接操作,包括逻辑判断和循环操作等。
支持对HTML标记TAG扩展;✧平台具备操作日志以及错误日志功能;✧平台不得使用没有商业授权的第三方开源软件;✧整个平台共包含基础平台、学生平台、教师平台、公众平台和扩展开发平台五部分组成,整个平台共分为三个周期。
✧4.第一期系统移动应用功能要求一期系统主要业务功能包括中间件基础平台和教师平台中的新闻快报、公文审批、校情展示、通讯录、校园地图、日程安排等六大功能模块。
4.1 新闻快报4.1.1功能描述✧可以访问人民大学校园网站内部的新闻,方便及时获取学校的最新动态,并且支持离线浏览;✧内置丰富的新闻快报频道供选择。
可以对国内外各大主流媒体网站进行订阅及管理,如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等等,可以随时对这些订阅项进行添加和删除操作;✧采用电子杂志的方式对新闻进行展现,具备翻页效果,具备良好的阅读体验,新闻快报中的各个版块宽度高度都是自适应的,可以随着图片的大小和文字内容的多少自动排版,进行合理布局;✧支持通过微博、SNS进行新闻的分享和评价;4.1.2数据接口✧通过网页抓取方式获取数据✧通过RSS方式获取数据4.1.3参考界面4.2校情展示4.2.1功能描述✧分为综合情况,人才培养,师资力量,科研情况,国际交流5部分,支持数据的在线、离线浏览;✧以文字,表格,图表,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现;对于图表展现形式,要求具备动态效果,支持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能够适应移动网络质量变化的情况,能够最大程度降低终端与后台数据交互的频度,对于大的数据块可以适当分解成相对小的数据块,缩短用户等待后台响应的时间,提高用户体验度;4.2.2数据接口✧通过中间件访问数据库方式获取数据4.2.3参考界面4.3通讯录4.3.1功能描述✧进入通讯录界面,左侧列表按照人民大学的部门组织机构进行分类,便于查找;✧可以输入要查询人员的姓名关键字进行快速检索;✧可以对通讯录中的个人信息进行修改编辑;✧按照姓氏拼音进行排序,便于查找;✧数据直接跟后台数据同步,支持在线更新以及离线浏览;✧用户也可添加个人的通讯信息,并且借助于通讯录,可以直接发送电子邮件和拨打电话(需硬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