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市土地利用主体功能分区
- 格式:pdf
- 大小:199.94 KB
- 文档页数:6
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地域基础上的综合工作,要联系规划地区的多方面的特点,必须在划分土地利用区的基础上进行[1]。
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确定不同土地利用区域发展方向和途径,可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文借鉴国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主体功能区思路,根据县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的要求,将县域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功能区,并针对各区提出不同的空间管制和用地安排策略。
1土地利用分区理论构建
1.1分区的基本原则[2,3]
(1)体现区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要求。
与区域“十一五”总体规划纲要和远景目标相配合,符合其空间战略布局的思路和要求。
(2)体现社会经济特点相对一致性。
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的鲜明地域差异对土地利用的方式、特点、方向都不同程度地产生着影响。
为进行合理的区域开发,必须首先从具有差异的相对一致性出发以此作为分区的基础。
(3)突出土地利用问题和管理措施的相似性。
分区方案的确定以各基本区域单元的自然、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的现状为基础,以区域差异性分析为导向,考虑土地利用方式的延续性,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兼顾局部、整体利益,兼顾眼前、长远利益。
(4)保持乡镇级行政区划的完整性。
1.2构建分区指标
综合考虑研究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及指标的合理性,从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及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四方面构建指标[4],见表1。
各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1)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p1)用如下公式[5]计算:
枣阳市土地利用主体功能分区
郭玲霞
黄朝禧
马才学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与土地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本文结合国家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发展思路和枣阳市实际情况,构建了包含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及土地利用生态效益4方面的16个指标体系;然后利用SPSS 软件对各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最后结合
GIS 将枣阳市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个功能区,并对各区提出发展战略。
本研究可
为枣阳市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能为开展县域土地利用主体功能分区提供借鉴。
关键词:枣阳市;聚类分析;土地利用;主体功能分区
The Main Functions Division of Land Use in Zaoyang City
GUO Ling-xia,HUANG Chao-xi,MA Cai-xue
(College of Land Management,Hua 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ets up a system of sixteen index which containing land use,economic benefit of land utilization,social benefit of land ut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benefit of land utilization,and takes cluster analysis by using SPSS.Then this paper divides the Zaoyang city into optimal development zones,key development zones,restricted development zones and prohibited zone with the help of GIS,and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each district.The study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decision making of Zaoyang City's land -use planning,meanwhile it also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at county-level.
Key words:Zaoyang city;cluster analysis;land use;the main functional division
第9卷第4期2010年8月
Vol.9No.4Aug .,2010
广东土地科学
GUANGDONG LAND SCIENCE
GM =1-
n
i =1Σf i 2
(n
i =1
Σf i )
2
式中:GM —多样化指数;f i —第i 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
(2)农用地比例(p2)=农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
100%;
(3)城镇用地比例(p3)=城镇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4)交通用地比例(p4)=交通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p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6)垦殖系数(p6)=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7)单位农村社会总产值(p7)=农村社会总产值/土地总面积(万元/hm 2
);
(8)粮食单产(p8)=粮食总产/粮食播种面积(t/hm 2);(9)从事非农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p9)=从事非农生产的人数/总从业人数×100%;
(10)人口密度(p10)=总人口/土地总面积(人/亩);
(11)人均粮食(p11)=粮食总产/人口总量(t/人);(12)人均耕地(p12)=耕地面积/人口总量(hm 2/人);
(13)林地覆盖率(p13)=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
100%;
(14)园地指数(p14)=园地面积/土地总面积×
100%;
(15)水域比例(p15)=水域面积/土地总面积×
100%;
(16)旅游资源量(p16)=旅游资源级别及数量情况,详见表2。
1.3指标赋值及聚类分区
根据收集的资料,对县域各乡镇的指标赋值,然后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区。
1.4分区述评
分区结果确定后,综合评价各区占地面积、人口等自然和经济特征,提出各区未来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方向,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宏观布局。
2实证研究—以枣阳市为例
枣阳市有20个乡镇(区、林场等),但由于白竹园寺林场和青峰岭林场资料的欠缺,故只对18个乡镇进
二级指标
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农用地比例、城镇用地比例、交通用地比例、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例、垦殖系数单位农村社会总产值、粮食单产、从事非农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人口密度、人均粮食、人均耕地
林地覆盖率、园地覆盖率、水域比例、旅游资源量
一级指标土地利用指标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生态指标
表1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指标
表2
各乡镇历史古迹得分情况
占总得分的比例
0.00%7.32%0.00%14.63%0.00%0.00%0.00%0.00%0.00%
历史古迹得分
0901800000乡镇刘升镇兴隆镇王城镇吴店镇熊集镇平林镇随阳农场车河农场开发区
占总得分的比例
13.82%0.00%0.00%20.33%0.00%0.00%0.00%21.14%22.76%历史古迹得分1700250002628乡镇北城办南城办环城办琚湾镇七方镇扬珰镇太平镇新市镇鹿头镇
注:国家级打10分,省级为9分,市级为8分,县级为6分。
资料来源:枣阳市文物局
44
广东土地科学第9卷
行土地利用聚类分区,最后进行分区定性修正时再将白竹园寺林场和青峰岭林场综合考虑。
2.1指标赋值及聚类分析
本文采用16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其中旅游资源量比例(%)是按历史古迹计算,因为风景名胜对各镇不但具有经济影响而且也具有明显的生态影响,所以难以量化,故将风景名胜对分区的影响在定性修正时加以考虑。
历史古迹旅游资源的得分见表2。
所有分区指标赋值后的情况见表3。
用SPSS 软件[6]对以上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
果见表4。
从表4看出,不同的聚类数目对应不同的分类方式,本文分为四区。
一区:北城办、开发区;二区:南城办、环城办、七方镇、扬珰镇、兴隆镇、随阳农场、太平镇;三区:新市镇、鹿头镇、吴店镇、琚湾镇;四区:刘升镇、王城镇、熊集镇、平林镇、车河农场。
由于定量分析方法缺乏灵活性,或是由于选区指标不全等原因会使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影响,这样就会使分区结果与实际出现偏差。
为此,必须进行必要的定性修正,本文采用GIS 软件,将定量聚类分区结果与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等进行
旅游资源量比例(%)13.820.000.0020.330.000.000.0021.1422.760.007.320.0014.630.000.000.000.000.00
水域比例(%)21.0821.2418.2612.6512.2119.5714.1610.8317.8211.9015.5112.3112.3412.9210.7813.789.6515.35
园地比例(%)0.002.519.255.407.736.279.4710.518.042.566.024.914.753.043.0710.123.494.46林地覆盖率(%)
0.001.606.299.607.601.447.8017.8217.7231.6110.3931.9234.8340.1241.785.4740.610.87
人均粮食(t/人)0.010.320.490.460.780.660.640.240.410.550.450.440.340.290.570.510.540.05
人均
耕地(hm 2/人)142.357.705.846.836.207.157.819.419.425.366.287.777.917.046.809.244.9954.82
人口密度(人/hm 2)28.343.932.773.543.413.993.792.473.281.673.032.642.591.921.514.541.4920.64从事非农业占总从业人之比(%)0.510.560.420.400.370.480.390.470.540.430.430.400.360.360.370.470.380.63粮食单产(t/hm 2)3.113.162.993.363.222.902.852.053.093.102.883.042.682.243.633.893.193.85单位农村社会总值(万元/hm 2)1.892.672.352.842.562.271.842.502.141.972.711.611.651.221.242.090.832.02交通用地指数(%)1.662.300.841.050.770.420.570.100.390.331.210.530.740.270.372.660.281.3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例(%)51.9013.679.498.248.209.308.725.266.385.738.697.516.945.634.588.624.9533.13城镇用地比例(%)38.314.290.000.290.430.490.430.190.540.200.440.410.270.290.210.000.0023.23垦殖系数(%)19.9151.1047.4351.8054.9155.7248.5426.2134.7731.1748.3034.0532.7427.3122.1849.1929.7737.66农用地比例(%)32.0571.2677.8683.3585.7475.8381.1365.7971.1776.8981.4383.7886.0084.5782.4484.8889.0256.53多样化指数0.66
0.680.730.680.650.650.710.810.800.770.710.750.740.740.750.700.720.72
乡镇北城办
南城办环城办琚湾镇七方镇扬珰镇太平镇新市镇鹿头镇刘升镇兴隆镇王城镇吴店镇熊集镇平林镇随阳农场车河农场开发区表32007年枣阳市各乡镇土地利用分区指标值
注:由于白竹园林场和青峰岭林场资料不全,且也没有参加分区的必要,故这里未将其进行分区。
资料来源:枣阳市国土资源局和《枣阳市统计年鉴》(2007)
表4
聚类结果
3类323333231
4类4243442415类424344245乡镇刘升镇兴隆镇王城镇吴店镇熊集镇平林镇随阳农场车河农场开发区
3类1223222334类1223222335类122322233乡镇北城办南城办环城办琚湾镇七方镇扬珰镇太平镇新市镇鹿头镇
45
第4期郭玲霞等:枣阳市土地利用主体功能分区
叠置分析,并综合考虑了风景名胜的分布及对各镇的影响,最终将枣阳市分为以下四区(图1):
优化开发区:北城办、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南城办、环城办、琚湾镇、七方镇、扬珰镇、兴隆镇、太平镇
限制开发区:鹿头镇、刘升镇、随阳农场、王城镇
禁止开发区:新市镇、吴店镇、熊集镇、平林镇、车河农场、青峰岭林场、白竹园寺林场
2.2分区述评
(1)优化开发区
地处枣阳市区,包括北城办和开发区,土地面积1676.39hm2,占市土地总面积的1%,农用地为770.61 hm2,建设用地为715.59hm2,其中城市用地在枣阳市占48.94%,未利用地为190.19hm2(表5)。
农用地方面,本区耕地占全市耕地的0.39%,排名第四。
但耕地占本区已利用土地面积的33.84%,该区人均耕地为0.19亩,为四区最低。
本区林地占全市林地的0.01%,林地占本区已利用土地面积的0.56%,这两比重均是四区最小;建设用地方面,本区建设用地占全市建设用地的1.9%,本区建设用地与已利用土地面积比达48.15%,为四区最高,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城镇用地面积比0.24,为四区最小,用建设用地密度指数来衡量各区的建设用地拥有量的相对稀缺或充裕情况,其建设用地密度指数为3.71,居各区之首,详见表6。
本区总人口40172人,占全市的4.1%,从事非农业为1754人,占总从业人的57.12%。
人均土地面积417.30hm2人,土地利用率88.65%,人口密度230人/ km2,人口密度居各区之首。
综上所述,本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较高,建设用地开发力度大。
今后,本区应加快产业互动、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和城市功能,使本区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
在土地利用安排上注重引导区内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改善产业结构。
加大居民住宅建设用地和第三产业建设用地的规模,大力发展与生产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第三产业,促进城市化的培育,加快建设具有更高水平的中心城区。
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面,应该积极引导第二产业用地向周边工业园区和独立工矿区转移,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各产业用地之间的置换。
进一步提高建设用地的集约度、资本密度和地均产出,积极开发未利用地,保护好耕地。
(2)重点开发区
本区主要沿两条走廊分布:316国道的七方镇—市区—兴隆镇和铁路沿线的琚湾镇—市区—吴店镇—兴隆镇。
包括南城办、环城办、琚湾镇、七方镇、扬珰镇、兴隆镇、太平镇,土地面积146469.55hm2,占全县的44.69%,其中农用地117972.21hm2,建设用地18762.47hm2,未利用地9734.87hm2,见表5。
农用地方面,耕地占全市耕地的58.53%,排各区首位。
耕地面积占本区已利用土地的54.98%,该区人均耕地2.48亩,为四区最高。
全市基本农田中的旱地主要分布在该区,该区地势平坦,土地广阔,耕地集中连片,但土壤贫瘠粘重,80%都属中低产田,本区林地占全市林地的11.68%,林地面积占本区已利用土地的5.9%,这两比重均居四区第三;建设用地方面,本区建设用地占全市建设用地的49.78%,建设用地面积与本区已利用土地面积比例为13.72%,是四区第二,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城镇用地面积比10.48,也是四区第二,用建设用地密度指数来衡量各区的建设用地拥有量的
图1最终分区结果
46广东土地科学第9卷
相对稀缺或充裕情况,其建设用地密度指数为1.11,为各区第二,详见表6。
本区总人口453777人,占全县人口的47.12%,从事非农业84972人,占总从业人的42.12%。
本区人均土地面积2814.13hm2/人,土地利用率88.65%,人口密度35人/km2,人口密度与优先发展区差距很大。
今后应大力发展几个重点城镇的工业,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的枣阳城镇经济圈。
其中以吴店镇为中心建设枣南工业加工区;以兴隆镇为中心建设枣东商贸运输中心;以七方镇为中心建设枣西粮油加工区和以太平镇为中心建设枣北边贸经济区,形成特色的产业群建设用地开发力度同样比较大。
因该区土地利用和集约程度与优先发展区有一定差距,所以今后该区既有保护耕地的重任,又具有扩大建设用地的需要,为适应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必须集约节约用地。
(3)限制开发区
本区包括鹿头镇、刘升镇、随阳农场、王城镇,土地面积62021.99hm2,占全市的18.92%,其中农用地47956.87hm2,建设用地7577.55hm2,未利用地6487.57hm2(表5)。
农用地方面,本区耕地占全市耕地的16.34%,排名第三。
耕地面积占本区已利用土地的37.79%,为各区第二。
该区人均耕地1.7亩,为各区第二。
本区林地占全市林地的20.37%,林地占本区已利用土地面积的25.34%,这两个比重均居四区第二;建设用地方面,本区建设用地占全市建设用地的20.1%,建设用地面积与本区已利用土地面积比例达13.64%,是四区第三,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城镇用地面积比是15.91,也是四区第三,该区建设用地密度指数为1.06,为各区第三,详见表6。
本区185538人,占全县的19.27%,其中从事非农业37142人,占总从业人数的47.62%。
本区人均土地面积3520.89hm2/人,土地利用率89.54%。
人口密度是28人/km2,居各区第三。
由上分析可见,本区的土地利用开发程度在各区中属中等,但从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城镇用地比值看,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度和节约度很低。
本区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农业生产为重点的发展区域,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着力建设标准化、优质化和高效化的农业商品基地,全面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
本区土地主要用于自然保护、旅游、修养和绿化,允许进行适度的为旅游业服务的建设,原有农地可保持现状,要防止水土流失。
区内现有生态用地不得开垦为农用,亦不可作为各项建设占用。
严格人文、自然保护区工作,制止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
除与保护直接相关的建筑外,禁止其他各类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的风景名胜旅游保护区内占用土地,建设相关旅游设施,都要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按规划进行审批。
鼓励在本区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4)禁止开发区
本区位于枣阳市东北和西南,属山丘区,林地多,包括新市镇、吴店镇、熊集镇、平林镇、车河农场、青峰岭及白竹园寺林场,土地总面积133056.78hm2,占全市的40.6%,其中农用地95982.93hm2,建设用地10638.8hm2,未利用地10968.31hm2(表5)。
农用地方面,本区耕地占全市耕地的24.74%,排名第二,本区耕地面积占已利用土地面积的29.81%,为各区第四。
该区人均耕地1.68亩,为各区第三。
本区林地占全市林地的67.95%,林地占本区已利用土地面积的35.97%,这两比重均居四区之首;建设用地方面,本区建设用地占全市建设用地的28.22%,将建设用地与本区域已利用土地面积相比该比例仅9.98%,是四区之尾,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城镇用地面积的比是22.58,也是四区之尾,建设用地密度指数为0.79,为各区之尾,详见表6。
本区252534人,占全县的26.22%,其中从事非农业42389人,占总从业的38.55%。
2007年,本区人均土地面积5268.87hm2/人,土地利用率90.67%。
人口密度21人/km2,居各区第四。
由此可知,本区以农业为主,其建设用地的比重和建设用地密度指数均属最低,同时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城镇用地面积的比值最高,其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度也最低。
本区自然环境优美,旅游景点分布较多,是旅游和生态的重点保护区。
今后,应严格以生态容量为约束,发展以旅游业、娱乐业和生态农业为主导的产业,
47
第4期郭玲霞等:枣阳市土地利用主体功能分区
充分体现本区特色。
该区应以保护环境为主,以无污染产业为主导,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建设用地的集约,保护好耕地和林地。
各土地功能区应统筹发展,农业产业经济要在稳定粮棉油产业的基础上,重点扶持优质桃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培植畜禽养殖业发展,大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工业经济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着力构筑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龙头,食品、轻纺、化工三大产业为支柱,建材、矿产等原材料工业全面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三产业重点围绕“帝乡风光”和“楚汉文化”品牌建设,提升枣阳旅游大市地位,围绕棉花市场、水果市场、牲畜市场等特色市场建设,努力把枣阳建设成为鄂西北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以土地利用主体功能分区作为框架,根据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构建分区指标,指标力求涵盖枣阳市各乡镇自然社会经济特点,最后用聚类
分析法划分出4个土地利用功能区;在分区过程中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影响分区结果的各种可能因素,分区结果可信可行,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尽管如此,由于水平有限,分区指标仍有待完善,分区方法仍有待改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刘福恕,陈克,贾利.试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分区问题[J ].中国土
地科学,1992,3:28-30.
[2]任明兰.湖北省保康县土地利用分区及土地管理建设问题分析[D ].中
国地质大学,2007.
[3]赵言文.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方法与实践[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7.
[4]余德贵,吴群,赵亚莉.土地利用主体功能分区方法与应用[J ].农业系
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24(2):196-200.
[5]陈其春,吕成文,李壁成,等.县级尺度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定量分析[J ].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223-231.
[6]王淑芬.应用统计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第一作者简介:郭玲霞(1984—),女,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土管院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表6
各区2007年土地利用特点资料来源:枣阳市国土资源局和《枣阳市统计年鉴》
禁止开发区
35.8829.2824.741.6829.8167.9535.9728.229.980.7922.58213.359.33
限制开发区
18.9214.6316.341.7037.7920.3725.3420.1013.641.0615.91281.9810.46重点开发区
44.6935.9958.532.4854.9811.685.9049.7813.721.1110.48352.976.65优化开发区
0.510.240.390.1933.840.010.561.9048.153.710.242300.0611.35指数
土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比重(%)农用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比重(%)耕地占全市耕地比重(%)人均耕地面积(亩/人)耕地占本区已利用土地面积林地占全市林地面积比重林地占本区已利用土地面积建设用地占全市建设用地面积
建设用地占本区已利用土地面积比重(%)建设用地密度指数
农村居民点用地比城镇用地人口密度(人/km 2)
未利用土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比重(%)未利用地占本区土地面积比重(%)
表5
各区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
资料来源:枣阳市国土资源局
禁止开发区
11759095982.9310638.810968.31
限制开发区
62021.9947956.877577.556487.57重点开发区
146469.55117972.2118762.479734.87优化开发区
1676.39770.61715.59190.19土地面积农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未利用面积
单位:hm 2
48
广东土地科学第9卷。